建25持国天王殿攻略一般建一层还是二层

  64.内特?阿奇巴尔德   身高1.85米、体重仅68公斤的阿奇巴尔德在球场上看起来弱不禁风,他也因此得到了“"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第八章 二层天王殿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64.内特?阿奇巴尔德 中国论文网 /6/view-6311335.htm  身高1.85米、体重仅68公斤的阿奇巴尔德在球场上看起来弱不禁风,他也因此得到了“Tiny”的绰号,意为“精灵”或“微尘”。这样的身子骨混迹职业篮坛谈何容易?可他却站住了脚,而且站得比很多高大强壮的家伙都稳。1972-73赛季,“Tiny”成为了NBA历史上第一位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位在一个赛季里同时荣膺得分王与助攻王的顶级好手。   自1970年在选秀大会第二轮第二顺位被辛辛那提皇家队选中进入NBA之后,阿奇巴尔德总共3次入选年度最佳阵容第一队、6次获得全明星资格、1次当选全明星赛MVP以及拥有1枚总冠军戒指。上世纪七十年代,NBA便已经进入了长人林立的时期,基本都是大个子球员才能成为球队领袖。可阿奇巴尔德,他却向人们证明了球场总会有空间留给一个敏捷、聪明而又创造力十足的小个子。“Tiny”在很早的时候就学会了如何对付那些围绕在自己身边的高大对手们,这对他的14年NBA生涯来说至关重要,也是他能从一个二轮新秀逐渐走向成功,并最终随凯尔特人夺取总冠军的关键所在。   日,阿奇巴尔德出生于纽约南布隆克斯帕特森――全美最臭名昭著的低档生活区。在那里,毒品与暴力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持械斗殴杀人放火也是屡见不鲜。作为家中7个孩子里的老大,“Tiny”14岁起便开始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在这之余才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篮球修炼上。或许是天意,又或许是运气,但最重要的肯定还是坚强的信念,阿奇巴尔德成功避开了所有不良因素,并一次又一次地在水泥地球场击败当地名声显赫的球头球王们,最终成为街区骄傲,也被孩子们视为崇拜的偶像。更令人感动的是,“Tiny”在进入NBA后也不忘本,他有时仍会出现在街区,同孩子们一起打球、交流,告诉他们远离黑帮、枪械和毒品(偶像的教导总能影响很多人)。退役后,阿奇巴尔德亦始终致力于帮助纽约地区的贫困社区和家庭,比如成立慈善组织收容无家可归的人、积极资助生活困难的儿童等。   回想过去,“Tiny”感慨万千。“那时很有意思。”他在1980年接受《SportsIllustrated》采访时说,“那些整日与毒品为伍的家伙们总在寻找其他人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当他们找到我,表示希望我能成为他们当中一员时,我总会对他们说,惟一能使我感兴趣的就是篮球。”   可是,说真的,篮球于年轻的阿奇巴尔德来说又确实是一项困难的运动。平心而论,他技术还不错,但也正如其自己所认同的那样――他实在是有点矮。孩提时期,阿奇巴尔德很害羞、缺乏信心、不敢表现自己,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在迪威特?克林顿高中二年级时失去了进入校篮球队的机会。后来,当地社区篮球总监弗洛伊德?雷恩在阿奇巴尔德生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君日后还成为了曼哈顿大学篮球队主教练),雷恩说服迪威特?克林顿高中的教练,让“Tiny”重新入队,并帮助他度过了整个高中生涯。毕业后,由于在校期间成绩太差得不到知名大学的奖学金,阿奇巴尔德不得不到位于亚利桑那州西部的社区学院暂时栖身,一年后,他才获得了得克萨斯大学分校的奖学金与邀请函并可以征战NCAA赛场。大学生涯后三个赛季里,阿奇巴尔德场均得分20,其中1970年在阿罗帕?卡拉斯科举行的季后赛全明星赛上更是一人独得51分。   1970-71赛季,皇家队由前凯尔特人功勋后卫鲍勃?库西担任主教练,乔?埃克塞尔森担任总经理,他们在选秀大会上于第二轮第二顺位选中了阿奇巴尔德。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的新秀后来有很多人都打出了名堂,像鲍勃?兰尼尔、鲁迪?汤姆贾诺维奇、皮特?马拉维奇、戴夫?考恩斯、萨姆?莱西和凯尔文?墨菲等。   看起来很孩子气――这是阿奇巴尔德留给库西和埃克塞尔森的第一印象。当他们第一次在孟菲斯的旅馆见到“Tiny”时,还以为他是这里的一名侍者,但在接下来开始的菜鸟赛季里,阿奇巴尔德却向人们证明了他能做的远比一个旅馆侍者要多得多,尽管其只有不到1.90米的身高和65公斤左右的体重。   1972-73赛季开始之前,皇家队收拾好行李从辛辛那提搬到堪萨斯,球队也改名为国王队。而阿奇巴尔德呢?他则在这里登基坐殿,成为了NBA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国王。堪萨斯城中,“Tiny”开始全面展现其迅捷的突破渗透技巧、宽广的传球视野、精准的制导手法,以及中远程的超强得分能力。这些卓越技能帮助他只要站到高人林立的球场内,便立时就有速度、睿智与应变能力喷涌而出,令其可以随时创造空间把球送进篮筐。   与此同时,这个赛季的表现还使阿奇巴尔德成为了NBA历史上最好的选秀二轮球员之一。在他所参加的80场常规赛中,平均每场拿下34分并送出11.4次助攻,历史上惟一一个在同一赛季得分和助攻两项统计都排名联盟榜首的球员就这样产生了。“Tiny”也自此正式迈入联盟一线巨星行列,生平第一次参加全明星赛、赛季后被选入年度最佳阵容第一队,这些当然也都随之而来了。   1978年夏天,阿奇巴尔德通过交易加盟凯尔特人,在波士顿,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成功转型,从一个超级得分手变成了组织核心,总冠军也于第三个赛季顺利到来。   纵观阿奇巴尔德的14载NBA生涯,16481分、6476次助攻,再加上他所取得的那些荣誉,为我们金字塔打开第二层的大门似乎再合适不过了。然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Tiny”在球场外的贡献一样令人肃然起敬――他曾在纽约办起过专门为贫困少年开设的篮球学校,并且成为了庞大的哈林黑人社区避难所一名体育主管,直到1991年避难所关闭。1993年,由于长期积极致力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工作,纽约市长授予阿奇巴尔德荣誉市民的称号以资奖励。   63.鲍勃?麦卡杜   14载NBA生涯,期间9次随队杀入季后赛、2次赢得总冠军、5次入选全明星阵容、1次入选年度最佳阵容第一队、1次入选年度最佳阵容第二队、3次荣膺联盟得分王;1972-73赛季年度最佳新秀奖得主、1974-75赛季常规赛MVP得主;
  职业生涯数据:场均22.1分、9.4个篮板、2.3次助攻、1.0次抢断、1.5次盖帽,投篮命中率50.3%、罚球命中率75.4%;   62.罗伯特?帕里什   37岁时,帕里什仍然能够登上《SportsIllustrated》封面,这位凯尔特人昔日0号球衣的拥有者在封面上举球向上,下面一排文字:“酋长”,老当益壮。   1991年,帕里什进入职业生涯第15个年头,37岁的他是联盟里最老的球员,但投篮命中率和罚球命中率分别为60.1%和78.7%。不,冷冰冰的数据不能证明这位老酋长的价值,如何永葆青春,或许是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来听听他的建议:   “我远离所有油炸食物。”帕里什说。这不算什么,他还吃高丽参、打短网拍墙球、听爵士乐、游泳、练习功夫……“酋长”总结,15年来他还告诉自己,酒精是个害人的东西。   有一次,帕里什的经纪人鲍勃?沃尔夫想要推荐旗下的另外一名客户,刚准备拿帕里什做例子,公牛队总经理杰里?克鲁兹就打断说道:“别别别,咱还是别提罗伯特了,他就是个怪物,像他那样的身体,一个世纪才出一个。”   帕里什读大学的时候,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个太过无聊的时代,NCAA禁止在比赛中扣篮,不过这反倒是让其可以集中精力练习中投。从大学时代开始,帕里什的投篮动作就开始定型,由于手臂很长,他的出手点很高。“我想……罗伯特可能是史上中投最好的大个子球员了。”比尔?沃尔顿后来说――1985-86凯尔特人的夺冠赛季,沃尔顿就是作为帕里什的替补出战。   读大学时,帕里什还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1965年,NCAA启用“1.6规则”,即球员们必须在总分为4分的考试中拿到1.6分或以上。突然,他所在的圣塔利大学不能给予奖学金,最终被罚六年不能参加季后赛。大学期间,帕里什场均21.6分、16.9个篮板,但却从未出现过在官方的技术统计榜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很遗憾,因为不能和当时全国最好的大个子们来个正面交锋,而这也可能就是他在1976年选秀大会上仅仅排在第八顺位的最主要原因。   有人曾经问过帕里什:“长时间混迹在NBA这样一个联盟里,你有什么秘诀么?”   “耐心。”他这样回答说。   但有一次,“酋长”实在是忍不住了。1983年东部决赛第五场,帕里什碰到了坏小子鼻祖比尔?兰比尔,最终拳脚相加。“罚款(7500美元)都值得,每一分钱都值得。”帕里什说,“但遗憾的是,我被禁赛了一场,让球队受到了损失。这是我第一次被人扰乱心智,连比尔?菲奇都不曾办到的事兰比尔那家伙做到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半叶,拉里?伯德和凯文?麦克海尔成为了凯尔特人队的主要进攻火力点,帕里什的场均出手次数逐渐降低。可一旦当球队需要他的时候,比如1988-89赛季――伯德因伤只打了六场比赛,“酋长”的出手次数和得分旋即上升了,他总是这样可靠。   帕里什说,他很少往回看,“老是回忆往事又有何用呢?”1989年秋天,他签下了两年合同,总价值550万美元,期间会度过自己38岁生日。“打替补?这没有任何问题,也不会干扰到我的比赛节奏。”前15年职业生涯,帕里什只缺席了10场常规赛。“作为一名中锋,你必须要避免严重的伤病侵扰自己,只有这样,你越老才就会越是厉害。”   沃尔顿说:“感觉职业生涯后期罗伯特的身体反而变得更加年轻了,我简直都没有见过他状态下滑,三巨头(伯德、帕里什、麦克海尔)当中,就数他最健康、最强壮。”   1996年,帕里什加盟公牛,打完了第21个赛季,如愿拿到第4枚总冠军戒指后,没有发布会,没有头条报道,这位联盟常青树就退役了。“是时候了,在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我离开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每年的五月一日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止汗剂在欧美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爱美人士已经习惯每天使用止汗剂来保持自身清新干爽和清爽体味。但在中国目前还未普及,跟着爽身香体专家——舒耐,一起探究夏日全天清新干爽的秘密吧!
你所不知道的止汗剂
夏季天气闷热,心情也容易烦躁,不少人都有腋下汗湿黏腻的困扰,止汗剂应运而生,让你保持时刻清爽,远离黏腻烦恼。
止汗剂香味更加私密,清淡,不同于香水的浓烈外放。更重要的是,止汗剂带来的干爽感觉,是香水不能比拟的。
如今,使用止汗剂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很多达人们每天都会使用止汗剂。那么,你适合使用止汗剂吗?
我们无法预测重要时刻会什么时候发生,建议每天使用止汗剂,保持全天清新干爽,一旦重要时刻到来,清爽为你加分!
小小止汗剂,挑选大学问
打造专属夏日清爽
止汗剂谣言粉碎机
因为其字面意思,被许多人误解为会堵塞毛孔,停止汗腺工作的奇葩产品,那么到底止汗剂是如何保持肌肤干爽的呢?
对于止汗剂,很多人都有一些想当然的误解,甚至被传成了一些世纪谣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误区吧!
很多人对止汗剂的工作原理并不了解,认为是因为堵住了毛孔,导致汗液不能顺畅排泄,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哦。
真相只有一个:止汗剂吸汗的物理作用仅存在于皮肤表面,而且面积十分小,正常的生理机能是不会受到影响的!通灵佛教网&||||||
潮州开元寺天王殿大木构架建构特点分析之二
潮州大木构架建构特点分析之二李哲扬(续上期)2、叠斗潮州叠斗做法,不仅应用在各榀梁架内的檩条之下,在正面正中3间的门楣之上、串枋之下的隔架也有使用(图7)。原理一样是通过斗自下而上的层叠抵住上部结构,并在叠斗的过程中组合水平方向的构件。这种叠斗的做法,在潮州地区的传统建筑中非常普遍,目前所见的清代建筑中,一般心间梁架都会采用金瓜叠斗的结构方式(图8),是辨认度很高的地域特征之一。但是,叠斗并不是潮州一地所独有的地方做法,在闽、粤、台等国内南方地区,以及国外日本、朝鲜等地的一些古建筑中都可以见到。考察叠斗的构成,可尝试从两类结构元素出发,一是“柱”,二是“柱头铺作”,它们之间应有密切的关联。叠斗一来在功能上和柱身相约,能够支撑联系屋架檩条等3 个向度的构件;其次,柱头的叠斗在尺度和形象上呼应柱身,叠斗的收分与立柱的轮廓处理相称,叠斗部分在外观上可看做柱身的延续。柱头上层叠的各斗,虽然在尺寸上会略有收分变化,但基本都与最底层、与立柱关系最密切的栌斗相约,故叠斗可以认为是栌斗的重复垒叠。这种关系在潮州开元寺天王殿中内柱头上的12层叠斗表现得最为充分。另一方面,叠斗的构成是和木共枋的交叉层叠联系在一起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铺作斗木共层叠关系。特别是柱头之上的叠斗,即可对应柱头铺作中的栌斗以及各层横木共或柱头枋上对齐柱心的“齐心斗”①。在闽南等地所看到大量实例的状况,也引导了这个思考方向:铺作里栌斗及缝心上层叠的“齐心斗”十分发达,叠斗的形态突出(图9)。对柱头铺作的研究发现,南北有差异,并不是所有的柱头铺作中都有缝心上层叠的斗的。目前所见到的唐宋辽金古建筑实例,除了南禅寺之外,其他的大都没有在柱头铺作缝心使用此种“齐心斗”的,如唐代五台山佛光寺、五代的平遥镇国寺大殿、北宋的太原晋祠圣母殿、辽代的蓟县独乐寺山门及观音阁、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大同善化寺大殿、应县木塔、金代的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及山门、太原晋祠献殿等,皆是如此。它们柱头铺作上出跳的华木共采用足材,上下层层拍实,并不在缝心位置使用斗来组合。这与北宋末年官方制定的《营造法式》中:“造木共之制有五,一曰华木共,……足材木共也。若补间铺作则用单材”的记载是吻合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虽然它们在柱头铺作中没有用缝心的斗,却有不少在足材木共上隐刻出该斗的形象来;同时,它们大多在补间铺作中会使用单材的华木共,便会在栌斗之上继续层叠这种缝心上的“齐心斗”。另外,在国内现存最早的木构——唐代的南禅寺大殿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似为过渡的用法:总体而言,基本跟上述的其他实例情况相同(不排除是后代修缮更改的可能),但在个别的柱头铺作上,第一跳华木共用足材,而第二跳华木共用单材,在第二跳华木共之上的缝心上就使用了斗来架托上层的耍头。我们认为,在构件发展的逻辑顺序上,有功能的、有完全实体的状态,应该在仅保留隐刻形象的状态之前。所以,柱头铺作中隐刻的斗的原型,可能就是原本出现在该位置上的斗。另外,补间铺作的发展是晚于且基于柱头铺作的。故而,那些柱头铺作原来也有可能是和补间一样使用单材、使用缝心上的叠斗的。年代最早的南禅寺大殿的后檐柱头铺作,也指示了这种可能。南方古建筑在柱头铺作缝心的用斗的情况,有用的,也有不用的。北宋的宁波保国寺大殿就同大量北方古建筑一样,柱头铺作中出跳华木共用足材,缝心没有用斗,但在足材木共上隐刻出该斗的形象来,而在补间铺作中则用单材木共,使用缝心叠斗。另一类实例,如五代的福州华林寺大殿、宋代的罗源陈太尉宫正殿、莆田玄妙观三清殿、肇庆梅庵大殿、元初重建的德庆学宫大成殿、宋明修建的泉州开元寺大殿、泉州天后宫大殿、泉州文庙大成殿、泉州承天寺大殿等,则不论柱头或补间,一律在铺作中使用单材木共,并使用缝心叠斗。我们发现,随着地理位置的南移,越靠近闽南和岭南这些古代发展相对滞后的南方偏远地区,这种柱头铺作使用单材木共、缝心上用斗的情况就越普遍,而且这些“齐心斗”的尺寸也越大。这应该与南方偏远地区保存有大量早期制度相关联的。宁波保国寺大殿与北方实例及《营造法式》相近,与其地处江浙,靠近经济文化及政治管制的中心不无关系。福州华林寺大殿和莆田玄妙观三清殿虽然年代很早,但柱头铺作缝心的“齐心斗”尺寸已偏小,类同其他散斗,这和它们所处的地域位置恐怕也是关联的。越靠近偏远的地区,此种柱头铺作缝心上的用斗就明显,越向栌斗尺寸靠拢,不仅是尺寸加大,有的连外形都会加工得和栌斗一模一样,完全变成重复架叠起来的栌斗。综合上面南北实例的对比,我们似乎可以总结出一个关于柱头铺作缝心上用斗情况的规律:有斗的比无斗的样式年代早;在有斗的情况里面,斗大的比斗小的样式年代早。早期这些铺作缝心上层叠的斗,很可能都是和栌斗相若的大斗。这一点也呼应了我们之前通过对叠斗与立柱关系的分析,得出“叠斗可以认为是栌斗的重复垒叠”的认识。至于这个位置上用斗有无之间的转变,可能发生在唐代中后期。因为我们在大雁塔门楣石刻里表现的初唐殿堂里(图10),以及初唐、盛唐、中唐乃至晚唐的敦煌壁画所表现的建筑里(图11、12),都清晰地看到了它们在柱头铺作乃至转角铺作里,使用的都还是单材华木共,并在铺作缝心都使用了与栌斗相约的层层叠斗,与今日保留在闽南、岭南等南方传统建筑中的做法相似。在日本的一些较早期木构上也可以看到同样的做法,如反映初唐样式的奈良药师寺东塔(图13)、反映盛唐样式的奈良唐招提寺金堂等。再联系上述唐末佛光寺及中唐南禅寺的不同做法,而作出这个推测。当然,除了时代差异之外,地域的差异,即结构体系差别也很重要。南方穿斗体系里使用插木共出挑,故南方的出挑斗木共基本为单材木共,所以在南方看到的单材华木共未必就是源于中原中唐之前的古法。但是,对于北方抬梁体系而言,则未必不存在基于结构经验的积累,将华木共从单材向足材发展的过程。潮州开元寺天王殿内柱头上的叠斗,虽然与上面所讨论的柱头铺作不完全相同,但在“以立柱在交叉点上支承上部纵横层叠的梁枋构架”的结构理念,以及构造的结合形式上是相通、甚至相同的。推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潮州开元寺天王殿的柱头叠斗上,一道出挑的横木共都没有,形式纯粹,做法古拙。以它为代表的这类层栌叠斗,它们的用斗形制与《营造法式》所载不符,与宋代以来、甚至是唐末(佛光寺大殿建筑年代857年)以来的斗木共构成是不一样的,似为汉唐之际早期的古制。此殿叠斗形制之渊源可上溯至汉代。汉代王延寿所作的《鲁灵光殿赋》在描写宫殿的富丽景象时写道:“层栌石累土危以岌峨,曲木开要绍以环句”。这种汉代貌甚高耸的“层栌”结构,与潮州开元寺天王殿里所见的叠斗样式相当吻合。两者之间肯定是有明确的承继关系的,若作更大胆的推断,则两者极有可能就是一致的。而汉晋时期,已有大规模的汉人南下抵达本区,故建筑上直接承袭当时北方移民祖源地的建筑形制是完全可能且合理的。《说文》云:“栌,柱上木付也。木而,木开上标也”。《释名》曰:“卢在柱端,都卢负屋之重也。斗在栾两头如斗也,斗负上员木急也”。明确“栌”为柱头上斗的称呼。《尔雅·释宫》云:“谓之木疾,木而谓之”。晋代郭璞对前句注曰:“柱上木薄也,亦名木开,又曰木沓”,对后句注曰:“即栌也”。宋代邢疏曰:“者,柱上木名也,又谓之木疾,又名木薄,亦名木开,柱上方木是也,又曰木沓,是一物五名也。木而一名,即栌也。皆谓斗木共也”。可知《鲁灵光殿赋》中“白鹿子虫儿于木薄栌”里的“木薄栌”,即为斗木共的古称,但若按具体对应的先后意思,则应为“木共斗”。另外,古文中“节”与“”通用,故“栌”同“”,亦即“节”。《礼记·明堂位》及《论语·公冶长》等古文中的“山节藻”,就是关于栌斗的描写。“山节藻”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呢? 对于“山节”的注释,自汉代的郑玄开始,到唐代的孔颖达等大儒,及至明清,绝大多数人都将其解为“刻木薄栌为山形”,与后面“藻”的“画侏儒柱为藻文”相对应,为天子庙饰。在实物及其他图形的证据上,有现代学者将“山节”理解为柱头的山形支撑物,为“一斗三升”斗木共的原型,表现男性生殖崇拜的象征,故而能演变成为阶级社会中身份地位的标志。②但“山节”的主体是“节”,即“栌”,也就是“斗”,而并非“木共”或“斗木共”,故“山节”所指的恐怕不是山形的异形木共或“一斗三升”斗木共组合的形象。而实物中,我们也没能看到将斗刻画为山形的做法。对此,笔者冒昧地提出另一种看法,或许对“山节”的意义还可以有其他的理解? 它指的可能是将斗叠垒得很高,堆积如山的意思,即是很高的层栌做法,正如我们在潮州开元寺天王殿里所见到高同柱身的层栌叠斗形象。《鲁灵光殿赋》里“层栌石累土危以岌峨”,其中“岌”指的是高耸貌,而“峨”除了可解作高或高大外,本身还是“山”的意思,这对笔者关于“山节”的解释提供了一点支持。《释名》里“卢在柱端,都卢负屋之重也”里的“都”,可作“汇集”解,“都卢”即“将柱头之斗汇集”或“将柱头之斗联结”的意思。层栌叠斗是否可能为汉人所谓的“都卢”方式之一种呢?还有一位宋人戴侗在其所撰的《六书故》对“”的注解中提道:“,柱上斗也。‘管仲山节藻’(论语、礼记)。皆作节,谓柱上有斗,如竹有节也”③,以柱头有斗象竹节之形。而反过来,若以竹节的形象来形容层栌叠斗,也相当贴切,与程建军先生所提出的叠斗仿自人体脊柱骨节的见解异曲同工。④关注“山节藻”,对于我们研究建筑构架来说还有其他的趣味。节即斗,即桐柱,在抬梁式构架中,用斗垫叠与用桐柱支顶就是两种支顶隔架的做法。这种关系也是我们将“山节”理解为叠斗的思考方向线索之一。在抬梁式构架体系里的隔架做法,叠斗更早,桐柱为稍后发展的技术。这一点将在以后的建筑构架体系研究中再深入探讨。3、“融合”的构架特质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本殿的大木构架所采用的是一种抬梁与穿斗结合的做法。像其他的地方建筑个案一样,若我们对这种结合的认识仅仅教条地停留在“内部使用梁跨较大的抬梁以获得空间,山面使用刚性较强的穿斗以获得结构强度”,恐怕是不够的。这种结合反映的是建筑样式、技术乃至文化的融合,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融合”是本殿构架极为重要的特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数千年发展的重要特质。它使本殿构架具有更独特的个性和更高的标本研究价值。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研究,这对认识中国传统建筑的多元生发、探讨构架样式演变过程等全局问题,也会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井干”、“抬梁”和“穿斗”,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三种主要的构架形式。其中,井干是非常古老的技术,和抬梁与穿斗都有一定的关联。任何一种技术的出现,都不会是不受限制凭空而来的,必然是与材料、气候、灾害、工具、工艺、文化传统等原生环境因素关联的。从后两种构架形式的分布来看,可得出“北方—抬梁”、“南方—穿斗”的大致对应关系。若从最基本的构架建构理念考察,盛行于北方的抬梁式构架的构成基于“层叠”,原生于南方的穿斗式构架的构成则注重“穿插”。据此可尝试进一步推论,潮州开元寺天王殿构架中基于“层叠”理念的构造和技术,也许就是受到北方抬梁式构架影响的做法;而“穿插”的各种做法,则是南方穿斗式构架保留下来的基因。本殿构架中特点最突出是叠斗,探讨它的设计理念,是一个有趣而艰难的问题。这种做法到底是从何而来的? 是从属于何种构架体系的产物? 目前学界尚无定论。叠斗的设计具有适震的功能,能够降低地震台风等灾害对房屋结构的破坏。从结果考察,这是不无道理的,至少历史已经证明这种设计可以适应闽粤特定的环境条件。但是否可以反过来推论,叠斗的设计就是出于适震消能的考虑呢? 则未必。对此问题,笔者有如下几点基本认识:(1)叠斗是一种古老的早期做法,样式年代远在唐宋之前,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井干技术关联。(2)潮州开元寺天王殿叠斗的产生,和北方的抬梁构架之间有密切关系,即使不是完全的移植,也应当是受到了这种外来因素的刺激之后融合的产物。(3)叠斗的构成与穿斗的用材特性及柱身榫卯处理技术不符。虽然与穿斗关系密切的干栏式建筑也有从“接柱”到“整柱”的发展,但若将潮州开元寺天王殿里十数层的叠斗理解为柱身的分解的话,结构的断裂也未免太过多了。将叠斗理解为南方原生穿斗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目前尚缺乏实证的支持,也不符合南方材料与技术的特性。叠斗与穿斗构架之间的关系似相对较疏。(4)潮州开元寺天王殿内柱上的叠斗,与立柱上下处理成一体,表现为整根梭柱收分形象的做法,从逻辑上分析,是叠斗对整根立柱形象的模仿。也就是说,在本殿此种叠斗产生之前,已有整根梭形立柱的做法在先。产生此种叠斗构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南北技术交融的过程。(5)促使叠斗产生与发展的根源是多元的。叠斗的功能或应用意义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本殿叠斗的使用,在保证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因素之外,所表现出的文化象征意义是明显的。若从叠斗外围的整体构架来考察,逐层标准枋材的叠垒、明确的材规律,揭示出它与古老的井干构架之间的紧密关系。正如前面分析到的,各榀梁架内部的构成严密而外部的联系薄弱,而不似井干的围闭,说明本殿构架最根本的构成基础还是原生的穿斗概念,在此基础上再融入外来的做法。这也是产生“凤冠”这种异形木共的背景,由于结构不需围闭,所以将枋材截断,之后再进行艺术化的处理,“美观”、“装饰”并不是它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本殿构架中南方穿斗的元素则是显而易见的,如桐柱、通高立柱、丁头木共等。4、结论综上,潮州开元寺天王殿的构架形式,是在潮州特定的地理环境及其历史发展背景下,以南方地区原生的穿斗构架体系为基础,吸收融合或直接移植了一些北方中原古建筑抬梁构架的结构方式与构造样式,在当时主流的中国建筑文化理念的统领下,所创造出来的。它记录的是发生在本地的建筑发展历史中,南北技术交流融合的一个或多个叠加的片断。构架技术表现出地域性和时代性的“过渡”特征。通过与《营造法式》及福州华林寺大殿、宁波保国寺大殿等南方古建筑实物的比对,可以推断本殿构架的样式年代在宋之前、在五代之前,大约在汉唐之间,很可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与潮州开元寺的始建年代、潮州地区的移民开发历史等背景材料是能够呼应的。(续完)注释:①对于这种铺作缝心上的斗,是交互斗还是齐心斗?在《营造法式》中未有明确。尽管在尺寸上交互斗更适合做纵横交叉木共身的承载,但据书中“交互斗施之于华木共出跳之上”,而“齐心斗亦谓之华心木共。施之于木共心之上”这两句关于所处位置的描述,以及大木作制度图样中有绘出的用于泥道木共上十字开口的齐心斗图样,笔者倾向于可将此种斗归为齐心斗。由于未有定论,为行文方便,暂以加注引号的“齐心斗”指代本节下文中的此类缝心上的斗。②王鲁民,《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探源》(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4~30页。③转辑自(清)四库全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及全文检索版,香港:香港迪志文化公司,1999年版。④程建军,中国古代建筑的仿生技术,《古建园林技术》,1992年第4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持国天王殿怎么开bos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