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太阳能取暖能抓到钳蝎吗

蝎子吃什么_百度知道
蝎子吃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蝎子养殖技术 一、概述 蝎子的种类及分布 蝎子又称全蝎或全虫,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蝎子喜欢温热,广泛分布于世界除寒带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就我国而言,南方自海南岛至北方边陲黑龙江均有分布。全世界约有 600 多种,我国有十余种之多。如分布于西藏和四川西部的藏蝎;分布于台湾省的斑蝎;分布于豫、陕、鄂三省交界地区的十腿蝎以及广泛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地区、福建、台湾等地也有分布的东亚钳蝎。 以下的介绍专指东亚钳蝎。 (二) 蝎子的使用价值 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 有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节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经栾抽搐、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破伤风、淋巴结核、疮疡肿毒等。目前以蝎子配伍的汤剂达百余种,全蝎配成的中药达 60 多种。如“再造丸”、“大活络丸”、“七珍丸”、“牵正散 ” 、“止疼散”、“中风回春丸”等均以全蝎为主要成分。 除药用外,蝎子作为一大名菜早已进了宾馆、饭店甚至于寻常百姓的餐桌。 常食之不仅有良好的去凤、解毒、止痛、通络的功效, 而且对于消化道癌、 食道癌、结肠癌、肝癌均有疗效。目前,蝎子制品作为良好的滋补和保健食品正兴起于大江南北。 (三)蝎毒 蝎子的药理作用主要依赖于蝎毒。根据科学家测定:蝎毒中含有蛋白质、 透明质胶酶、 生物胺等成分,毒素占总含量的 60% ~ 70% 。 蝎毒临床上主要用于神经系统、脑血管系统,对恶性肿瘤、顽固病毒和艾滋病等有特殊疗效。目前以蝎毒为主要原料的药物已在日本、新加坡投入批量生产。 在农业生产中,蝎毒主要用于制造绿色农药。 该类农药不含人工合成的化学成分,以纯天然物质制造,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害,但对幼小的昆虫类有奇特的杀伤力,使生产绿色蔬菜和水果的理想用药。目前该类农药主要在俄罗斯等国推广使用。 目前我国科研部门正在从事蝎毒的药理分析。采集技术,应用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进入试生产阶段。 (四)人工养蝎分析 1 、广阔的销路 由于人们长期的开山造田, 矿资源开发,对农药的广泛使用以及人为地大量捕捉,造成野生蝎资源枯竭甚至面临绝种的危险,这与市场对蝎子日益膨胀的需求量构成了十分突出的供求矛盾。虽然蝎子的价格一涨再涨,全国蝎子的产量也仅能满足市场需求量的 30% 左右。 这一信息告诉我们蝎子已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商品, 价格的飞涨无人可当, 可以说无论什么时候买入都是正确的选择, 因此很多内行家总是囤积数百公斤甚至数吨蝎子, 不断获取由于价格的飞升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效益。 2 、成熟的技术 我国对人工养蝎技术的研究始于 50 年代,该技术至今已经过了四十余年的锤炼,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因此国家科委将人工养蝎作为“星火计划”八五重点推广,中央电视台农业科技节目反复播送实用养蝎技术资料,为进一步鼓励人们养蝎的积极性,国家还出台了家庭养蝎长期免税等优惠政策。这一切都为人们养蝎提供了技术及政策上的保障。 3 、人工养蝎的便利条件 第一、投资可大可小;第二、占地面极小,劳动强度少,城乡男女均可养殖;第三、 蝎子排粪量少,无臭味,不污染环境;第四、蝎子生命力强,抗病力强,很少遭受病害;第五、淘汰下来的蝎子仍可入药,不影响利用价值;第六、蝎子繁殖速度快,产仔率高。 4 、可观经济效益 随着蝎子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蝎子的价格也逐年攀升,活蝎最高价以攀升至 600 余元。因此人工养蝎是一项理想的家庭副业,是下岗职工和农民朋友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 事实上,养蝎事业被国家列入八五“星火计划”重点推广项目。 二、蝎子的外部特征及生活习性 (一)蝎子的外部特征 1 、蝎子的外部特征 东亚钳蝎的成蝎一般体长 4 ~ .6 厘米(雌蝎约长 5.2 厘米,雄蝎约长 4.8 厘米),躯干的背面,尾的末节和毒针的末端成灰褐色和紫褐色,其余部分均为黄橙色。躯体分为头胸部、前腹部、后腹部三部分。头胸部和前腹部统称为躯干部,成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成尾状,俗称尾巴,实际上它并不是尾巴,因为尾巴里面是没有消化道的。整个体形似琵琶。 2 、雌雄蝎子的区别 蝎子雌雄异体,成蝎的两性差别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体长体宽不同。雄蝎体长 4 ~ 4.5 厘米,体宽 0.7 ~ 1 厘米 ; 雄蝎体长 5 ~ 6 厘米 , 体宽 1 ~ 1.5 厘米。 ( 2 )、角须的钳不同。雄蝎角须的钳比较粗短,雌蝎角许的钳比较细长。 ( 3 )、躯干宽度和后腹部宽度的比例不同。雄蝎上述比例之比不到 2 ,二雌蝎比例则超过 2.5 。 ( 4 )胸板下边的宽度不同。雄蝎的胸板下边较窄,雌蝎的胸板下边较宽。 (二)蝎子的生活习性 人工养蝎必须创造适宜蝎子生存和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因而应该对蝎子的生活习性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 1 、栖息的环境 蝎子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常潜伏在碎石、土穴、缝隙之间。它喜欢安静,清洁、温暖的环境,对声音呈负趋性,轻微的音响能使蝎子惊慌逃窜。蝎子喜欢清洁,遇到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刺激性的异味,会远远避开。 2 、活动规律 蝎子在常温下有冬眠习性,在立冬前后入蜇,翌年清明前后出蜇,全年蜇伏期在六个月左右。蝎子冬眠时,大多成堆潜伏于窝穴内,缩拢附肢,尾部上卷,不吃不动。 生长期蝎子昼伏夜出,白天躲在石下或缝隙中,极少出来活动,一般在黄昏出来活动,凌晨 2 ~ 3 点返回窝穴内栖息。 . 3 、捕食习性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主要捕亥辅掇盒墀谷峨贪法楷食蜘蛛、蚴蜒和蚊类、蝇类多种昆虫。 蝎子喜欢吃的昆虫有如下特点:鲜活,体软多汁、大小适中、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无特殊气味。 蝎子视力很差,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追捕以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它主要以感知周围小昆虫活动时引起的空气震动来发现目标,因此它对行动非常敏捷的舍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相对的对行动比较迟缓的鼠妇来说,它的捕食能力就相对较差。 蝎子较低的捕食能力养成了蝎子耐饥饿和食量大的习性,在有水分和风化土的情况下,蝎子不吃不喝也能存活 8 ~ 9 个月。饥饿的蝎子一次可以吃掉与其体重差不多的食物。 4 、水分 蝎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分,水分缺乏,将影响机体活动的顺利进行。 蝎子体内的水分不停的消耗着。其消耗方式有 3个:一是体表散发水分,二是通过粪便排出水分;三是通过呼吸散失水分。因此蝎子需要不停的从外界获取适量水分以维持自身的体液平衡。蝎子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水分:第一、通过进食获取大量水分,第二、通过皮肤吸收活动范围内的土壤及空气中的水分;第三、在非常干燥的情况下,蝎子也直接饮水。其中前两者是蝎子水分的主要来源,因此当环境湿度正常,食物供应充足时,蝎子不需要饮水。 5 、温度 蝎子是冷血动物,它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完全受温度支配。 蝎子在 -2 ~ 42 ℃之间可以生存。但是 -2 ~ 0 ℃、 40 ~ 42 ℃时,蝎子仅能存活 5 个小时左右。 蝎子冬眠的温度为 2 ~ 7 。当温度长期高于 7 ℃时,蝎子冬眠不安, 体内新陈代谢加快,易出现早衰而不能安全越冬的现象。 蝎子在 12 ℃以上开始活动。在 12 ~ 24 ℃时,蝎子活动时间短,范围小,机体生长处于缓慢状态。温度达到 25 ~ 39 ℃时,蝎子的交配、产籽才能进行,生长发育处于良好状态。蝎子处于 42 ℃以上的高温下,活动很快失序,继之昏迷,半小时左右脱水死亡。 6 、湿度 蝎子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环境温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活。 这里所说的湿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 1 )土壤湿度。土壤湿度指蝎窝内土壤的含水率。正常湿度为 15% 左右。 ( 2 )大气湿度 。大气湿度又称相对湿度,指周围环境的大气湿润度,正常湿度为 70% 左右。大气湿度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蝎子对水分的获取。 一般说来,蝎子活动的场所要偏湿一些,蝎子栖息的窝穴则要干燥些。 7 、种内竞争 种内竞争是自然界优胜劣汰这一规律的反映,对维持生态平衡、物种延续和进化都很有利。蝎子的种内竞争主要表现在蝎子之间的互相攻击,大攻击小,强攻击弱,未蜕皮的攻击正在蜕皮的等。 蝎子的种内竞争有其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严重缺食缺水;( 2 )相互干扰严重;( 3 )温度、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 4 )争夺空间;( 5 )争夺配偶。这些问题我们搞清楚了,处理得当,蝎子的种内竞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蝎子的生活史 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 3 年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 4 ~ 5 年,每年产一胎,寿命 7 ~ 8 年。 蝎子的卵细胞在卵巢内发育约一年, 蝎子交配受精后,受精卵在体内约经40天完成胚胎发育,产出仔蝎。产仔时间一般在 7 ~ 8 月份。 仔蝎产出后爬伏在母蝎背上,仔蝎不取食,靠体内残留的卵黄为营养维持生长发育。仔蝎体长1厘米左右,乳白色,体肥胖,附肢短,活动能力弱,一般头朝外成丘状群集在母蝎背上。仔蝎产出为 1 龄,蝎子一共蜕皮6次,7龄即为成蝎。 适宜条件下,蝎子出生后第 5 天便在母蝎背上完成第一次蜕皮,进入2龄。退皮后的小蝎会跌落在母蝎周围,但很快又会爬上母蝎背部。2龄幼蝎体色加重变为淡褐色,体重增加,体形也变得细长。 再过5~7 天幼蝎便离开母蝎背部独立生活,这时的幼蝎活动能力增强,尾针可以蜇刺,并能排除少许毒液,有捕食小虫的能力,夜间开始四处活动捕获食物。 幼蝎在 9 月份可蜕第二次皮成为 3 龄蝎,体长达 2 厘米以上,体重也有所增加。 3 龄蝎经过 40 天左右的时间吃肥储备好足够的营养准备越冬。 10 月下旬进入冬眠,翌年清明前后起蜇, 5 月以后随气温升高幼蝎又达到一次进食高峰。 6 月份蜕第三次皮成为第 4 龄蝎, 8 月底蜕第 4 次皮成为 5 龄蝎,然后进入冬眠。第三年 6 月和 8 月各蜕一次皮成为 7 龄成蝎。 第 3 年末达到性成熟,到来年夏天开始繁殖。 蝎子每次蜕皮后不断进食,体重不断增加,体长也呈跳跃式增长。 创造恒温条件可以部分地改变蝎子的生活习性,全年均可生长发育,各次蜕皮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从仔蝎到成蝎只需 250 天左右。 三、蝎子无冬眠养殖技术 常温下,蝎子的生长周期为 3 年,时间极其漫长。究其原因,温度是制约蝎子生长发育的第一要素。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日平均气温在 30 ℃左右的时间仅有 100 天左右,而利于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 25 ℃~ 39 ℃之间。虽然蝎子出蛰与入蛰的时间有 6 个月,但刚出蛰的一个月左右和入蛰前的一个月左右由于外界温度较低,蝎子生长发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累计计算在 3 年生长期中的实际生长发育时间仅为 11 个月左右。如果能人为地改变蝎子的冬眠习性,就意味着缩短蝎子的生长周期,经济效益就会大幅度提高。 下面就介绍两种无冬眠养殖技术。 & 一 & 太阳能养能养殖 说起太阳能已不是什么新名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在寒冷的冬季,我们日常食用的西红柿、黄瓜,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鲜花无不出自太阳能温室。我们介绍的太阳能养蝎也是基于太阳能温室的原理,加以科学的指导,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无数次的改进,逐步探索出一整套太阳能养蝎新技术。 1 、太阳能蝎池的建造 太阳能蝎池的建造需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以能充分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为佳。现以 1.2X2X0.4 米的蝎池为例介绍太阳能蝎池的具体建造方法。 选好场址,下挖 .1.2X2米深 40 厘米的长方体土坑,在长方体坑的底部均布两个直径 45 厘米的井,井深 30 厘米~ 50 厘米为宜。然后沿坑的四周单砖砌起至地面平。填满砖头、石块等物,盖上预先制好的水泥盖板。盖板上预先留有供蝎子进出的小孔。至此蝎池的下半部分就完工了。 沿水泥盖板的四周单砖砌起围墙,沿围墙四周距离盖板平面 15 厘米处贴 15 厘米的玻璃条以防止蝎子外逃。在蝎子池北坡设窗口供蝎池通风及投喂饲料用。蝎池南坡用塑料薄膜密封(夏季揭开),内置瓦片成山坡状。整个太阳能蝎池建好了,整个蝎池外形酷似农民种菜的太阳能塑料大棚,只不过缩小了许多。 2 、蝎子在太阳能蝎池内的生活规律 6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天气炎热,是野生蝎子的最佳生长区。这段时间应将蝎池上面的塑料薄膜揭开。傍晚 ,蝎池上部温度较高,蝎子自下部向上运动至上部觅食。午夜以后,天期见凉,气温下降,蝎子向下运动至水泥板下面栖息。翌日,随着太阳的升高,外界温度逐步回升,蝎子悄悄的向上运动,伏于上部瓦片的背面充分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至中午上部温度升值 38 ℃以上,蝎子又悄悄的向下运动至水泥盖板背面。午后,上部太阳直射温度升值 45 ℃以上,水泥盖板背面温度也超过 38 ℃,蝎子继续向下运动。蝎池底部温度大约为 27 ℃左右。傍晚,太阳落山,蝎池温度逐渐降低,蝎子又向上运动至水泥盖板上部觅食。 3 月初至 6 月中旬,气温回升,野生蝎子开始生长;9月中旬至 11 月底 , 气温逐渐降低,野生蝎子吃肥开始冬眠。这两个时间段内蝎子生长发育缓慢。这时我们用塑料薄膜将蝎池盖好,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太阳能蝎池的上部温度能高达 42 ℃以上,下部温度不低于 18 ℃,蝎子通过上下层的运动始终生活在最佳温度环境中,使蝎子在一年中的最佳生长时间由 3 个月左右延长至 9 个月左右。 11 月底至翌年 2 月底,外界温度降低,太阳能蝎池内的温度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是应将蝎池上面盖好草帘,使蝎子进入冬眠。 由此可见,蝎子在太阳能蝎池中的实际生长时间达 9 个月。在全部生长期内,太阳能蝎池创造的温度环境不是一个温度值,而是一个比较宽的温度范围;蝎子不是被动的适应环境,而是主动的寻找所喜欢的生活环境,所以说蝎子始终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 3 、太阳能养蝎解决了长期困扰养蝎户的温、湿度问题 养过蝎子的人都知道,温度和湿度对蝎子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稍有不慎就会给蝎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温度和湿度恰恰又是相互对立的一对矛盾,同一条件下,湿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温度较高时,水分蒸发快,湿度往往较小,温度较低时,水分蒸发慢,湿度较大。造成蝎池环境不是高温低湿,就是低温高湿。尽管管理人员辛辛苦苦不停的观察与调整,还是很难达到二者的协调统一。而太阳能蝎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太阳能蝎池为半地下式结构,蝎池底部及两个向下延伸的井源源不断的吸收大地之灵气,自动的调节蝎池的生态环境。当温度上升时,蝎池底部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水蒸气上升,蝎池中的湿度逐步提高。由于蝎池底部与大地相通,土壤中的水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即便蝎池保持长期的高温,在无人管理的条件下,其湿度也不会明显下降。当温度下降时,水分蒸发缓慢,蝎池湿度自然降低。太阳能蝎池中温度与湿度同步升降,协调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养蝎户的温度与湿度相对立的矛盾。 综上所述,太阳能养蝎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太阳能养蝎创造的温度与湿度不是死板的某一温度值,而是相当宽的温、湿度范围,蝎子不是被动的适应环境,而是主动的寻找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第二,从根本上解决了温度与湿度相对立的矛盾,变对立为协调的统一;第三,投资小,效益好。不用建造暖房,购置取暖设备即可获得良好的效益;第四,管理方便。温度与湿度基本不用人工调整,管理人员的工作仅仅是投喂饲料虫。 ( 二)恒温养蝎 尽管太阳能养蝎有很多优点,但它有不能分层架养,空间利用率低等缺陷,因此,很多城镇待业青年、下岗职工还是普遍采用恒温养殖法。 恒温养蝎大都采用架养,根据房间高度养殖架可分为 3 层和 4 层,,一般底层用作养殖饲料虫,其余几层用作养殖蝎子。层间的合理高度为底层 30 厘米,其余层为 60 厘米,每层上沿内侧贴上玻璃条或塑料薄膜等光滑材料,防止蝎子外逃。这种饲养架适合于居住条件比较紧张的养殖户。 暖房的加温设备可采用火炉,火炕,火墙,火道,暖气等,以经济实用为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四、种蝎 搞好蝎子的繁殖工作是提高人工养蝎经济效益的关键,培育优良种蝎是搞好繁殖工作的基础。种蝎不仅决定着雌蝎的产仔率、仔蝎的成活率,对幼蝎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 一〉种蝎的来源 有的养殖户从野外捕捉或购回野生蝎子作种蝎进行繁殖。对于养殖户尤其对于初养者来说,这种做法不可取。一,野生蝎子与人工养殖的蝎子生活习性有所不同。野生蝎子由野外自然环境进入人工创造的小生态环境中,难以马上适应,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必将受到影响;二,野生蝎子性情凶悍,人工高密度混养会激化其种内竞争,造成大吃小,强吃弱的相互残杀现象;三,野生蝎子野性十足,逃跑能力极强。 养殖户最好从人工养蝎单位引进种蝎或自己选育。 1 、引种 引进种蝎时,要对所引进蝎有详细的了解,如种蝎的品种,蝎龄,雌蝎是否有孕等情况。要挑选个大,体长在 4.8 厘米以上,肢体无残缺,并且健壮、行动敏捷,静止时腹部卷曲,前腹部肥大、皮肤有光泽的蝎子。 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雌雄比例可按 3 : 1 进行搭配。 引种时间除了蝎子怀孕后期和产期,其他时间均可进行。 运输时,要注意密度不可过大,否则易使蝎子积压受伤,造成蝎子流产或形成死胎。常用的运输方法:先把种蝎装进洁净、无破损的编织袋中,每代重量 1.5 公斤左右,然后把编织袋平房在运输箱中。运输箱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性能。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夏季要注意防高温、冬季要防寒。 投放种蝎时,每个蝎池最好一次投足,否则由于蝎子的认群性,不同群间的蝎子会发生争斗、造成伤亡。若确实需要多次投放,可先向池内喷洒少量白酒,以麻痹蝎子的嗅觉,待酒味扩散后,不同群间的种蝎便能互相接受。 种蝎进入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刚投入池子的蝎子在 2 ~ 3 天内会有一部分不进食,因此不可大量投为饲料虫。要检查蝎池的防逃措施是否完善,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 2 、育种 养殖户除了向人工养殖单位购买种蝎外也可以自主进行选育。现以我场对种蝎的选育为例进行说明。 蝎子的生长速度与产仔率是两个负相关的关系:产仔数越多,个体越小,生长的越慢。蝎子的生长速度和产仔率很难在同一品种内同时表现优良,所以,育种蝎时要单独培养父系和母系,父系侧重于生长速度快慢和个体大小,母系侧重于产仔率和成活率。 四系配套杂交通过三级杂交完成,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培育出的蝎子将不同品系的优良性状集于一体。 (二)蝎子的提纯复壮 由于变异、退化等因素的影响,种蝎的优良性状随子代的繁衍而具有不稳定性,故杂交种蝎在繁殖两代后需要进行提纯复壮。 在 4---5 龄蝎群中选择个大、有光泽、健康活泼且适应性强的个体专池精心饲养。待这些蝎子交配产仔后,将体壮、产期早、产仔率高的雌蝎挑出来放入专池,然后往池中放入适量优良成雄蝎进行交配繁殖。为了保留和发挥种蝎的优良性状,此项工作要经常进行。 五、蝎子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密度 为了减少蝎子间的相互干扰,蝎子的饲养密度必须适宜。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每平方米蝎池合适的饲养密度为: 2--3 龄蝎 10000 只左右, 4--5 龄蝎 6000 只左右, 6 龄蝎 4000 只左右,成蝎 2000 只左右,孕种蝎 500 只左右。 人工饲养蝎子的密度过大时,容易出现蝎子集结成团,积压受伤等现象,严重时会激化种内竞争,引起蝎子相互残杀。所以,应尽量缩小饲养密度。这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第一,扩大养殖面积,增加蝎池数量;第二,提高空间利用率,适当增高垛体。 (二 ) 生态因素 蝎子的生态发育是周围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养蝎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你所创作的生态环境是否适宜和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 影响蝎子生长发育的生态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和食物等。 1 、温度。 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32℃~38℃之间。 2&、湿度。蝎窝内的土壤湿度在10%---20%&之间,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之间。大气湿度在60%~85%之间,可用干湿温度计进行测量。 蝎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的湿度需求也不一样。 温度和湿度这一矛盾并存往往会引出四种结果:在实际操作中,湿度大小应与温度高低成正比,即观察温度的变化,以协调好二者的关系。 3 、食物。蝎子生长发育、交配繁殖等生命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是自身必须具备机体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这些物质的获取则取决于食物的供给,可见食物的选择恰当与否是人工养蝎成败的关键。 选择蝎子的食物必须符合下列原则:第一,蝎子喜欢吃,且能促进其生长发育;第二,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大量供应;第三,能长期的和蝎子共处而不污染环境。 依据上述原则我们推荐黄粉虫、土元、鼠妇做为蝎子的食物。 土元和鼠妇不仅给蝎子提供全面的丰富的营养,而且在蝎池中还起着义务清洁工的作用。 上述因素密切联系,共同影响着蝎子的生长发育,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蝎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到面面俱到,不可偏废。 (三)蝎子的蜕皮 蜕皮是蝎子生长发育的标志,是个体发育过程种的一个必要步骤。蝎子必须蜕去旧皮方能增长躯体。蝎子一生共蜕皮 6 次。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蝎子个体的差异,除第一次在母蝎背上蜕皮时间大致相同外,以后几次蜕皮所需的时间差异较大。 3 、青年蝎的饲养。 5 ~ 6 龄蝎为青年蝎。这个时间除供给充足的新鲜、洁净、高营养的食物外,要不失时机的进行种蝎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为搞好下一代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成年蝎的饲养。成年蝎已经成熟,具有交配繁殖能力。这个时期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增加投喂饲料虫的次数,坚持“多投少喂”的原则。特别是在夜晚 8---11 时蝎子进食高峰期,每小时应投为一次。第二,合理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三,加强对种蝎的管理。优良成年蝎即可作为种蝎使用。 5 、种蝎的管理。种蝎的管理意义重大,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按时备足优良种蝎,雄蝎与雌蝎的比例为 1 : 3 ,专池精心饲养;第二,创造适宜的变配条件,使每只雌蝎都能受孕;第三,在孕蝎临产前准备好合适的产房,并做好孕蝎临产前的准备工作;第四,幼蝎下地后,适时进行母子蝎分离饲养;第五,做好种蝎的育肥复壮工作。雌蝎的体质恢复后,就可以适时投入适量雄蝎进行交配,以便为下次繁殖奠定基础。
其他类似问题
蝎子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蝎子最怕什么药
蝎子最怕什么药物
09-09-03 &匿名提问 发布
被蝎子蛰了怎么办?
   野外,蝎子多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树根处、杂草中。它的毒性非常的强,被蛰后常剧痛难忍,且局部一般还会发红肿胀,严重时会引起全身发热、中毒等。当你被蝎子蛰伤后,应立即用绳子在伤口的上方3-5厘米处扎紧,以防被蝎毒污染的血液流入心脏,并用双手在伤口周围用力挤压伤口,直到挤出血水;而后应在局部涂上些浓肥皂水或碱水。用苏打水洗涤,千万之五的高锰酸钾泡,也有一定的效果。a href=&www.szme/show.aspx?id=489&cid=14& target=&_blank&www.szme/show.aspx?id=489&cid=14/a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蝎子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我国约有10余种,其中分布最广的为东亚钳蝎,属钳蝎科。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省及江苏、福建、台湾等省都有分布。东亚钳蝎别名很多,如蝎子、链蝎、会蝎、剑蝎、荆蝎、主薄虫、虿尾虫等。医学上称为全蝎。?全蝎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全蝎入药已有2000年的历史。蝎体内含有一种类似蛇神经毒素的毒性蛋白,称作“蝎毒”,主治惊痫抽搐、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破伤风、淋巴结核、疮疡肿毒等。蝎毒对脑炎、骨髓炎、麻疯病、大骨节病的疗效也十分显著。目前以全蝎配伍的药方达百余种,以蝎毒素配成的中药达六七十余种。?除药用外,全蝎还可以作为滋补食品。其中之一的蝎酒是用白酒加全蝎浸制而成,具有息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常饮蝎酒对人体具有保健、抗癌效力。此外,以全蝎烹调的菜肴为中国一大名菜。食之味美,常食用不仅有良好的祛风、解毒、止痛、通络的功效,且对消化道癌、食道癌、结肠癌、肝癌等均有抗效。蝎酒、全蝎罐头均为畅销的高级营养品。?全蝎作为名贵药材,需求量是很大的。也是出口的重要药材品种之一。但由于自然蝎源十分有限,供求差距较大,因此,人工养蝎便成为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同时也是利国利民的家庭副业,是国家“星火计划”的重点项目。? (二)生物学特性1.形态全蝎体长约6厘米,分为头胸部、前腹部和后腹部三部分。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头部有附肢二对,一对为细小的螫肢,可帮助进食;一对为强大的螫肢呈现钳状。胸部有四对足,每足有7节,末端有爪。腹部较长,由13个环节组成,末端有锐利的毒刺,能向身体前方弯曲,里面藏有毒腺,能分泌一种无色透明的毒液。?2.生活习性蝎产于温带与热带,栖息于干燥地带。一般喜爱冬暖夏凉的阴暗处,有穴居性和识窝性。怕阳光,怕水,怕冰冻,昼伏夜出,常潜栖在碎石、土穴、堡缝、壁隙之中。其活动、生长与温湿度等关系密切。春季气温达10℃以上时,开始活动;冬季10℃以下时,蝎蛰伏越冬。冬眠不是蝎子的习性,但因冬季温度低,活动困难,又难觅食,不适宜生活,才被迫冬眠。蝎子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8℃,交配繁殖最宜温度为28~39℃。当气温低于0℃时,需要加温保暖;当气温高于39℃时,需要降温。湿度要保持泥土不干不湿,霉雨季节要通风降湿,高温干旱要喷水补湿。蝎怕强光,喜黑暗,很少在灯光下活动,视觉退化。?蝎为杂食性动物,但偏食动物性食物,尤其爱吃土鳖虫、蟑螂、蜘蛛、蚯蚓、蟋蟀、蚊、蝇、蛾、鼠妇虫等多汁软体昆虫,饥饿时也吃少量麸皮、鼠肉、有机质土。蝎的耐饥力强,饱食一餐后可6~7天不食。蝎嗅觉、触觉灵敏,遇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易死亡。3.繁殖雌雄蝎子的区别:雄蝎头胸和腹部呈纺锤形,背隆起,钳肢和后腹部均较粗长,色泽鲜明。雌蝎头胸和前腹部呈椭圆形,背扁平,钳肢和后腹部较细短,色泽灰暗。?野生蝎子在每年春秋季节进行繁殖活动,6~7月夜间交配,7月下旬至8月开始繁殖。人工饲养的蝎子没有固定的交配时间,一般是小蝎离开雌蝎单独生活15天左右交配。?交配时雌雄蝎互相拥抱着,前半身直立起来。双方从开始接近,互相用钳肢拉拽、挑逗,到交配结束仅几分钟时间。雄蝎子个体没有长成就能发情交配,但一旦交配,生殖器就被破坏,以后再不能交配。雌蝎子交配一次终生都能繁殖,但以后还会发情,需要再次交配。年年都交配的青壮年雌蝎,一次可生育30多条小蝎,最多可生80条。只交配一次或年老的雌蝎,一次最多可生20条,而且死多活少。?雌蝎生小蝎时头胸和前腹部略微昂起,因蝎子的生殖器官在头胸和前腹连接处,小蝎子一个接一个生下来,就象是雌蝎从嘴里吐出来似的,实际上是用生殖器官生出来。蝎子为胎生,一生经过卵胎、仔蝎、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没有蛹的阶段。?? (三)蝎子的种类1.蝎子的种类蝎子种类很多,产于我国的约十余种。以下介绍几个主要种类。?(1)东全蝎体型较长,深黑色,喜微酸性土壤,喜食昆虫,产仔多,母性较差,主要产于山东、河北交界一带。?(2)会全蝎体型中等,身较短,深褐色,喜碱性土壤,产仔较早,母性好,以河南伏牛山的南阳和湖北老河口一带所产最佳。?(3)十条腿蝎比一般蝎多两足,产于豫西浙川及陕西华阴县。(4)藏蝎体型大,较凶悍,产于西藏、川西。(5)沁全蝎是我国的良种蝎之一,经近年来与青州蝎、会全蝎的杂交优化种,表现出繁殖快、产仔多、成活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寿命8~10年,繁殖期6年,能在-5~39℃条件下生活,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38℃。该品种饲养简单,只要精心饲养和科学管理,可年产仔3次,每次约产仔蝎30~60只左右,当年即可出售。(6)东亚钳蝎是我国分布最广的种类。东亚钳蝎,属钳蝎科,钳蝎属。东亚钳蝎又名远东蝎,因其后腹部尾节上的纵沟形状和问荆的茎相似,故有问荆蝎之称,属世界著名的蝎种类。是家庭养殖最普遍的良种蝎。以下主要介绍东亚钳蝎的养殖技术。?捕捉蝎子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捕捉时不能让蝎子受伤,运回家的途中要用带叶树枝隔离,尽量避免它们互相螫伤。?②不同种、不同地区、大小不同的蝎子不能混在一起运输和饲养。?③带有霉菌或寄生虫的蝎子不能饲养。刚捕回来的蝎子,可用20%的白酒,气温在30℃以上时喷洒消毒。?④将野生蝎子放入蝎池后,要少翻动,不惊扰蝎子。因蝎子在新的环境中生活,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期间一定会有蝎子被螫伤,感染病菌死亡,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3.饲养方式只要能防止蝎子逃跑,白天蝎子能藏身,晚上蝎子能活动,能加热、散热,又便于管理的场所都可以饲养蝎子。常见的饲养方式有如下几种:?(1)罐养可作种蝎繁殖场所和养殖小蝎、中蝎。用罐头瓶做蝎窝是比较理想的。每个窝瓶养种蝎1条,或养仔蝎10~60条,或中蝎2~6条。这样不仅密度合理,而且可解决相互残杀的问题。将瓶子用浓碱水洗刷干净,再用清水冲洗至透明、无异味,晾干后装进2~3厘米厚的潮湿土作为窝土。窝土要不带砖渣、杂草、草根等杂物,其潮湿度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含水量12%~17%),盛夏和初秋可稍湿一些,养仔蝎和中蝎也可湿一些。窝土的颗粒不可过大,以大的象绿豆粒,小的象谷粒为好。可用一般木板或五合板做成窗板,每块板能放15个窝瓶,窝板既可防天敌侵害,又可将窝瓶层层上垛,充分利用空间。?(2)盆养可采用大浅缸、大盆饲养。如盆底太光滑会影响蝎子活动,可以在里面垫一薄层水泥、土块或贴上纸,然后再放置网砖、瓦片、木板或包装用的木盒片,一片一片地叠起来。最好叠成宝塔形,片与片之间的四角可用水泥浆或黄泥粘接住,以增加间隙,供蝎子栖息活动。盆养蝎子不能用洒水的办法来调节湿度,气温高时,洒水多,水分会大量挥发,闷热潮湿对蝎子生活是不利的;洒水少,水分不够挥发,闷热干燥对蝎子生活也不利。目前较好的办法是放含水分多、带粗根的青草或带嫩叶枝的大片树叶来调节湿度。这些草或树叶会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挥发水分。气温过高时,还可让蝎子爬在青草或树叶上降温。青草和树叶既要多放,又要保留空间防止蝎子把青草或树叶当作架子逃掉。气温高时,要及时更换干枯或发霉的青草、树叶。盆口覆盖铁纱网或尼龙罩。一般每只家用脸盆可养60~100条,口径60厘米的浅缸内,可养300多条。盆养蝎子一般适宜少量初养和幼蝎饲养。 (3)箱养可用木板做成长、宽、高为80厘米×40厘米×50厘米的长方形箱子,四周开小窗,并用塑料纱封挡,盖子用活页固定,以便开关。箱内用蜂巢状的土坯堆砌,供蝎子栖息。堆砌的土坯与四周箱板间留有一定空隙,以便蝎子活动和捕食。在口的四边,朝箱里的一面贴上塑料布并向口里垂吊10厘米宽,就可以防止蝎子从开口处逃跑。箱子便于移动,适宜放养大蝎,但造价较高。(4)池养目前家庭养蝎通常采用池养。方法是在室内建造长宽各1米、高0.75米的砖池,用单砖砌成,为防止蝎子爬出外逃,可将无毒的塑料薄膜围贴池四壁,池底四周用水泥把塑料薄膜抹缝(切忌用生石灰),池口四边用钉子将塑料薄膜钉入砖缝中,池内用数片大瓦片(即盖房用的机制瓦)叠在竖直的二块砖块上。砖块之间应有间隙,便于打扫清池。瓦片层层叠到与池壁顶一般高,池内可紧连着放置四个象这样的砖瓦布局。为便于蝎子饮水,可在池底放置10平方厘米的无毒海绵薄片5~6块。蝎池也可用挂片式饲养,这种方法可大大提高饲养密度。方法是:在池内放置一个长、宽各50厘米、高20厘米的铁制或竹制架子,然后在架子上挂上40片左右的纸盒挂片,挂片离池底约1厘米,以便蝎子自动爬上挂片。此外也可用直径1.5~2厘米的芦苇锯成长4厘米的芦茼,200个捆成一组放置在池内,每个蝎池内可放置20组芦壳,能供3000条成蝎栖息。池的规格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以便于管理为原则。(5)坑养选择林边或偏远的场院,挖坑喂养。每个坑长6米、宽4米。坑内再挖4个窝,每个窝长3米、宽0.7米、深1米,窝内填满碎砖瓦,上面盖上防雨瓦顶,高出地面0.2米左右,以免漏雨。为防止窝的周围积水,可在蝎坑四边修筑6~7度的斜坡,并在场地两端建有带纱罩的泄水闸门。?(6)房养用砖或土坯在向阳温暖处,坐北朝南修双坡式房屋,蝎房高度不超过2米,长宽各2米。堆砌土坯时要在两块土坯之间放小瓦片,以少量泥浆粘接,以增大蝎子栖息活动的面积,向阳面两边开窗,中间留门,大小视房而定。窗门均用塑料纱或铁纱封挡,墙的外面须用泥封严。房内用土坯垒成成排的蝎窝。房顶向阳面最好用玻璃做顶,这样,房内阳光充足,温度较高。背面可用瓦或稻草做顶,房屋四周留50~100厘米空地,种一些花草,以招引昆虫,供蝎子捕食。如水源条件方便,也可在蝎房周围50~100厘米的地方,开宽20厘米的水沟,外沿垂直防蝎爬出,内沿砌成30~40度的坡,便于蝎子下沟饮水。冬季蝎子入蛰,最好用泥土或稻草帘封住蝎房,以防冻坏,待来年解冻后,再除去封闭物。?(7)温室养在饲养室周边离墙10厘米的地方砌一层2道墙,夹墙空隙中用锯木屑或干细土填紧,室顶天花板应做成夹层填实,构成绝热层。加温室的门不宜过大,只要够1个人通过即可。门的四周与门框之间要贴上绒布,门外面钉上麻袋片、棉絮等,以利保温。煤球炉、电炉、木屑炉、柴灶等都可用来加温。一般空间为3米×3米×2.25米的饲养室,放1个煤球炉即可。(8)山养选择地势较高、山腰平坦、气候暖和、杂草丛生的山坡,放上蝎种,不用管理,任其繁殖,定期收捕即可,此法要注意防止天敌危害。蝎子的嗅觉很灵敏,遇到喷洒的农药易致死,所以周围最好不要靠近果园或林场。还可以利用人造假山来养殖蝎子。方法是:在向阳温暖的地方,用碎砖或石头堆成假山状,但在堆砌时要多留一些小空隙,并在假山周围50~100厘米处,用砖围砌起来。在空地上种植一些花草,招引昆虫,以供蝎子取食。无论采用以上哪种养殖方式,修建蝎窝所用的材料不能有农药、化肥、石灰等,抹墙缝也不要用石灰,以免危害蝎子。蝎窝做防雨篷不能用油毡做顶,以免沥青的气味影响蝎子生长。修蝎窝时,窝底要用砖铺,上面盖土,以防老鼠打洞和保持一定湿度,以利于蝎的生长繁殖。蝎子的生活繁殖虽然都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进行,但饲养场必须有充足的采光面,以吸收太阳光热量,增强蝎子的消化能力,加速它的生长,缩短胚胎在蝎体内的孵化过程。蝎子养殖密度掌握在1立方米1000条大蝎或2000条中蝎、4000条小蝎。原则上宜少不宜多。大、小蝎子一定要分养。雌雄蝎平时要混养,临近繁殖前把怀孕的雌蝎挑出,放进大口玻璃瓶里单个繁殖,生下小蝎后15天,再放回群里交配饲养。 蝎蜇伤后,应用小绳扎缚蜇伤部位,吸出毒汁。严重蜇伤者应以活血、祛风、解毒为主。?下面介绍几种救护方法:?1.用肥皂水或浓度为3%的氨水,高锰酸钾溶液涂洗伤口,均可使症状缓解或消失。2.用大蒜或小蒜擦伤口,或将大蜘蛛捣成肉泥状敷在蜇伤处,即可消肿止痛。3.取健壮活蝎12只放入500克白酒中,泡2个星期后备用,被蝎蜇后,可饮此酒、或用酒擦洗伤口。4.口服“纪德胜蛇药片”和肌肉注射“蛇毒制毒素注射液”。5.用草药半边莲捣烂敷于伤口。6.用中药血蝎5克、儿茶5克、乳香5克、没药5克、良姜5克、麝香0.1克、梅片0.1克,混合一起研为细面,放入玻璃瓶封闭备用。用时用酒调为糊状涂抹在蜇伤处,即可止痛。?7.用注射器吸入乙醚2毫升,在蜇伤处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约1小滴,注射后即可止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季抓竹鸡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