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精灵图鉴战斗侦察器怎么得?

德国AR-240战斗侦察机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德国AR-240战斗侦察机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1939年研制的阿拉道Ar-240是帝国航空部(Reichsluftfahrtministerium,简称RLM)颁布的一项设计规范的产物,研发工作在瓦尔特·布鲁莫(Walter·Blume)教授与工程师威廉·凡·内斯(Dipl.-Ing.Wilhelm·van·Nes)的领导下展开。阿拉道Ar-240是一种双发、中单翼飞机,双垂尾布局的多重任务战斗机,除可用于拦截、护航等任务外,亦可执行如俯冲轰炸、高空侦察、夜间战斗等任务。但是,由于德国航空部门的要求过高,设计中不断遇到技术问题,使得这种机型最终流产。外文名Reichsluftfahrtministerium,简称RLM研发人瓦尔特·布鲁莫
1939年初,帝国航空部颁布设计规范,阿拉道公司与梅塞施密特公司参与竞标,阿拉道公司的设计蓝图在1938年年底上交RLM进行审核,日,阿拉道公司接到制造3架原型机的合同。与此同时,阿拉道的竞争对手梅塞施密特正在开发Me-210战斗机,该机与Ar240的目的完全相同。
在Ar240V1首飞之前,阿拉道与RLM的合同发生了有利的变动:后者要求阿拉道生产10架原型机和若干架预生产型样机。Ar240前2架原型机的主要问题都出在引擎过热上,不过这些问题通过修改引擎罩和在短舱下加装机油冷却器得到了解决,进一步较大规模的改动则直接影响到机身(包括将前伸至机鼻部分),进行这项改动的原因在于在3个轴向上都不稳定,因此很难驾驶,Ar240V3及后续原型机都将采用上述改动,遥控自卫武器系统也存在许多问题,不得不进行多次修改。
从根本上来讲,Ar240的设计并不坏,但是由于开发目标订的过高(为了追求性能最优),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不断遇到严重的技术问题,设计者往往要将现有技术发挥到极致才能企及苛刻的设计指标。Ar240系列大约在1941年就能进入批量生产,但是生产计划由于种种原因一拖再拖。1942年12月,当阿拉道公司准备好所有的设备与材料时,反复无常的取消了生产计划,已经制造完成的Ar240原型机被交给不同的空军单位“废物利用”。
随着第一架喷气式原型机成功,Ar240的开发工作失去了意义,这个项目再也没能从原型机阶段向前走出一步。已知Ar240系列原型机中的最后一个工厂序列号(Werknummwe)是240018,是否有如此之多的Ar240被制造出来并进行了试飞值得怀疑。幸存下来的飞行报告里只提到过V1-V8、V10、A-01-A-04,对于在中出现过的另外2架原型机(工厂序列号分别为0010)的情况则无定论。关于Ar240V5与V6也存在一些疑问:现存资料显示V5与A-01是同一架飞机,V6与A-02亦然,这一提法看起来不大可靠,因为这4架飞机更有可能是单独存在的。阿拉道Ar240V6(呼号为T5+KH)出现在一本飞行日志的条目里(1942年6月),而在一张有名的照片里,无线电呼号为GL+QB的Ar240在引擎罩上涂有清晰的Ar240A-02字样,表明GL+QB并不是V6的呼号,同时也暗示着GL+QA属于Ar240A-01。Ar240V5的无线电呼号无法确定,也许下文插画中呼号为T5+YP的那架Ar240A实际上是V5,并非有时被暗示成的A-01。看来Ar240V5与Ar240A-01的辨识问题还将继续困扰航空史爱好者们。 阿拉道Ar240是一种双发、中单翼飞机,双垂尾布局,安装可回收的尾轮,机身前部为卵形,护尾武器站之后过渡为圆形,机尾装有四瓣式俯冲(与Do217上安装的款式十分类似),硬壳式机身外包裹一层受力蒙皮。Ar240的主翼为双梁结构,由整体式中段和2个外段组成(中段截面为长方形,外段截面为梯形),主翼前缘无后掠,后缘装有福勒(可以在起飞与时提供所需升力),值得注意的技术创新是外段主翼上的富勒襟翼与被安装在一起(这一设计曾在阿拉道198上进行过测试并提交了专利申请)。最初2架Ar240原型机装有自动前缘缝翼,但是因为自动缝翼在低速飞行时所起到的作用有限,该设计并没有在后继机上得到继承。油箱被安装在主翼中,每侧4个,总容量2,300升。Ar240采用双人机组配置,与无线电操作员/后射手以背靠背的方式坐在一起。加压座舱是机身结构的组成部分,装有带双层玻璃、可抛式座舱盖,为确保视野清晰,座舱盖配有空气加热装置。在头两架原型机V1与V2上,机组成员坐在主翼中段之上,从V3开始,座舱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位于主翼之前。机头窗体部分大约占去机身截面宽度的三分
之一。位于机尾上方,装有悬臂式垂直安定面与方向舵,升降舵与方向舵为完全配重平衡式。每侧主起落架支柱装有2只主轮,主起落架向后收入发动机短舱,尾轮可收回。
Ar240测试过多种型号的引擎,阿拉道Ar240V1与V2各自安装2台戴姆勒-奔驰DB601A直列式引擎,V4装有2台1,750的DB603A,Ar240A-03则为2台BMW601TJ,值得注意的是,戴姆勒-奔驰引擎使用环形。安装在这些飞机上的引擎都曾多次变更。
Ar240可在机身下方携带2枚总重1,000千克的航弹。设计者也曾计划在主翼下增加挂载炸弹和的外挂点。根据RLM提出的设计要求,Ar240必须安装一套遥控自卫武器系统,这套系统由液压驱动,通过潜望镜式瞄准仪进行瞄准。FA-4遥控系统由莱茵金属-博兹希(Rheinmetall-Borsig)负责研制,由于在试飞开始时尚未开发成功,V1与V2原型机因而没有安装后射武器系统。阿拉道Ar240V1
Ar240V1原型机(WNr.240001,DD+Q1)于日首飞成功,因为在6月25日的飞行日志中首次出现
飞行的记录,5月10日-6月25日之间可能进行过一些改进。日,作为阿拉道公司内部试验的一部分,V1进行了一次试飞,24日进行了引擎性能试飞。V1原型机装有2台额定功率分别为1,175马力的DB601A引擎,没有配备机载武器。
帝国航空部C处(C-Amt,RLM的技术与航空武器分部)的一份进度报告显示:直到1941年2月,安装DB601引擎的V1原型机都在阿拉道进行各种测试。该机在同年5月换装新式的DB603E引擎。机身一直进行到1941年7月。V1原型机的相关记载自1941年10月起就从各种档案中消失了。Ar240V1的主翼翼展为14.3米,全长11.8米,空重5,200千克,起飞重量8,000千克。
阿拉道Ar240V2
Ar240V2的工厂序列号为240002,除此之外,我们既不知道该机的无线电呼号也不清楚它的首飞日期,不过许多出版物将DD+CE这个可疑的无线电呼号给了V2。一份出自日的帝国航空部C处报告显示,其时V2原型机正在接受阿拉道公司的内部测试。1941年2月底,V2从阿拉道机场转场至雷希林(Rechlin)接受量产前的验收试飞。在1941年5月之前,V2原有的DB601引擎被更换为DB603E,这就为日的那次维护试飞提供了解释。1941年5月到1942年2月间进行了引擎与武器测试,V2的机载武器包括2挺MG17机枪与2门MG151航炮。1941年11月,该机在通过的初步测试后换装了新式副翼。据考证,德国人曾有在1941年12月初恢复V2试飞工作的计划。
RLM派驻阿拉道公司的观察员在1941年11月的月度报告里提到V2当时安装有2台DB601E引擎,而此后幸存下来的报告里再也没有出现过V2的字样。V2的外观尺寸与V1相似,只是前者的重量有所增加:空重5,425千克,
起飞重量8,190千克。
阿拉道Ar240V3
无线电呼号KK+CD,工厂序列号240003。已知V3原型机最早的一次飞行是日的维护试飞,在完成服役测试后,该机曾多次前往英国上空执行任务。Ar240的座舱自V3起就向机鼻方向进行了移动,机尾部分的俯冲减速板被装有的取代。关于最初安装在V3上的引擎有多种看法,一种认为是2台1,175马力的DB601A,然而根据帝国航空部C处的报告,V3在阿拉道进行测试时安装的是Jumo213,另有报告指出V3在1941年2月之前换装了DB601E,这倒是与出自1941年11月的BAL(RLM中负责工程监督的机构)
月度报告相吻合,该档案还揭示了当时V3正在进行增压座舱测试。Ar240V3的试飞活动一直持续到1942年2月。
在主翼构造上,V3取消了前缘缝翼。阿拉道与DVL(DeutscheVersuchsanstaltfuerLuftfahrte.V.,德国航空研究院)合作开发了一款新式遥控系统FA-9,用于控制后射武器(FDL-131Z),V3是最早安装FA-9的Ar240原型机。FA-13后来取代了FA-9,不过和FA-9一样,FA-13的表现也无法让人满意。
V3的最后一次试飞可能发生在日,地点在阿尔特吕纳维茨(AltLoennewitz)。翼展保持不变,V3的全长增加到12.38米,空重增加到5,970千克。
阿拉道Ar240V4
V4是Ar240的一种俯冲轰炸改型的原型机。根据飞行日志的记载,V4(WNr.240004)的首次维护试飞发生在日。该机装有俯冲减速板,可在机身下携带8枚50千克航弹。V4装有2台1,750的DB603A,算是Ar240系列里最早安装此种的飞机。该机曾在和地区进行过服役测试。
V4最早是在1941年2月的一份C处报告里被提及的,当时该机安装的是DB601E引擎,正在进行阿拉道公司的内部试飞,5月份的报告中提到过换装DB603E引擎的情况,V4原型机最后一次在档案中出现的时间是1941年10月。
Ar240V4的机身被延长到13.05米。
阿拉道Ar240V5
V5原型机于日首飞,该机(WNr.240005)的无线电呼号是GL+QA(?),由位于奥谢尔斯雷本(Oschersleben)的奥托飞机股份有限公司(AktienGesellschaftOttoFlugzeugwerkeGmbH,简称AGO)制造。
V5安装了2台1,175马力的DB601E引擎,与V3相仿,V5也用尾锥取代了原有的俯冲减速板。机载武器包括2挺主翼翼根处的MG17机枪和2个分别布置在机脊和机腹的MG81Z遥控炮塔,这些炮塔由性能有所提升的FA-13控制,后者曾被安装在一架Bf110C-1(BA+CP)上进行过测试。
V5在雷希林的试飞计划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在为BAL进行的性能展示飞行。幸存的档案资料显示,V1-V6似乎都在月间换装了DB603E。Ar240V5的试飞工作至少进行到1942年2月。日,V5飞往奥昂尼恩堡(Oranienburg)机场,随后被转交给德国空军总司令侦察大队(AufklaerungsgruppeOberbefehlshaberderLuftwaffe)。德国人计划在日试飞经过改造的V5(不清楚这项计划有没有延期),在经过改造和验收试飞后,V5最后被转交给高空飞行研究站。
阿拉道Ar240V6
与V5一样,V6原型机也是奥托飞机公司制造的。总装工作始于1941年11月,计划在12月月底前达到飞行状态。日,V5进行了首次维护试飞,我们不清楚这是不是该机的首飞。德国空军的验收试飞始于日,V6在两天后转场至奥昂尼恩堡机场,也就是在同一天,雷希林试飞站的试飞员驾驶该机完成了适应性飞行,根据飞行日志的记载,V6当时的无线电呼号是T5+KH。6号当天还进行过2次校准飞行,6月7日也进行了一次试飞。
V6的机载设备与V5差不多,实际上在C处报告中关于V6与V5的记载几乎完全一致。无线电呼号换成GL+QB的V6曾在1942/43年冬随第100远程侦察机大队第3中队驻扎在。
阿拉道Ar240V7
日的阿拉道公司会议记录里提到:V7与V8原型机的交付工作将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据信V7原型机(WNr.240007)于1942年10月完成首飞,无线电呼号是DM+ZU。Ar240V7是计划中的高空侦察型Ar240B的原型机,该机使用的增压座舱由2个半球组成,配备双层树脂玻璃(带热空气加热功能),这种增压座舱是专为Ar240开发的,能分担部分机身结构。
V7装有2台DB605A引擎,额定功率各为1,475马力,其附带的甲醇-水混合喷射装置(MW-50)可将引擎提升至1,800马力。机上的武器设备包括2挺位于翼根的MG17机枪和机腹旋转炮塔中的1门MG151型20毫米航炮,此外还可挂载2枚50千克航弹。日,V7原型机进行了机载武器性能测试。
Ar240V7空重6,960千克,起飞重量8,890千克,航程1,900公里,爬升至6,000米高度需耗时10分零6秒。
阿拉道Ar240V8
工厂序列号240008,大约于1942年12月完成首飞,机载装备与同一时期的V7十分相似。
阿拉道Ar2404
工厂序列号240009,关于该机的相关记载极其有限,我们只知道它在日进行过1次校准试飞。
阿拉道Ar240
工厂序列号43年1月8日进行过1次调整试飞,该机于同年被转交给驻扎在奥夏(Orsha,位于俄国南部)的第100远程侦察机大队第1中队,同年8月3日由于机械故障迫降,受损程度大约为15%。
阿拉道Ar240V9
V9是Ar240C的原型机,拥有加长的主翼(16.6米)和机身(13.34米),发动机短舱也被延长,配备2台带甲醇-水喷射装置的DB603A引擎。前向火力包括4门MG151型20毫米,2座后射旋转炮塔内各自装有2门MG151。
在阿拉道公司日的会议记录中有如下记载:“不管机载设备有没有到位,V9都必须尽快开始试飞工作,以便后续的操纵与性能测试能够按时进行。”由于许多设备无法到位,V9的制造工作遇到重重阻碍。
由于经过了一番设计上的改动,Ar240V9的空重增加到8,480千克,起飞重量增加到10,550千克。我们不能确定德国人有没有试飞过V9,因为现存的装备名册与报告中均没有提及此事,有些出版物倒是把V9的首飞时间定在1943年3月。
阿拉道Ar240V10(Ar240C-02)
V10原型机是计划中的夜间战斗机的雏形,装有2台容克斯Jumo213引擎。该机(WNr.240018)使用的无线电呼号是BO+RC,曾于日进行过试飞。日的C处报告显示,当时V10正在进行一般性飞行测试与引擎测试,进一步的试飞于1944年6月在勃兰登堡进行。
阿拉道Ar240V11(Ar240C-03)
Ar240V11是计划中的重型战斗轰炸机(Kampfzerstoerer)的原型机,引擎配有GM-1装置。
尽管V11计划按照重型战斗轰炸机的标准进行,但是除了对机型评估至关重要的组装任务外,其它工作都被推迟进行。V11原型机重达11,200千克,量产型预期为11,000千克。V11安装了为Ar240F开发的新式座舱,但是没有保护与增压设备。由于对机载武器的配置进行了调整,V11的机身截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弹药被移动到主翼中段,弹药箱尺寸有所增大。由于安装了MK103与MK104、移动了弹药箱位置和安装了氧气冷却装置,主翼中段的设计进行了相应修改。
与1942年5月的会议内容相抵触,1942年9月,阿拉道公司决定为V11配备一具半固定缎质减速伞,用以取代原先计划安装的带稳定鳍的尾锥(如果减速伞的供应不出问题的话)。V11与V12的机尾设计将被应用在Ar240C系列上,带有加大水平安定面(从6.4平方米增加到7.2平方米)的机尾被制造出来以供飞行测试之用。
直到1942年9月,计划使用的DB603引擎仍然无法到位,阿拉道因而无法完成诸如引擎-机体整合、发动机短舱配置以及发动机短舱与主翼内段联接设置等工作。
V11的座舱与V9大体相同,不过前者在安排机载设备时尽量最小化对机组视野的影响,重新安置了无线电设备。由于在右侧引擎舱中安装了后射武器,原来装在那里的无线电调谐设备被转移到机身内部。
V11的前射武器包括机身中的2门MG151和翼根中的MK103或MK104,这些武器是扮演近距支援与重型战斗机角色时所必备的道具。V11与V12的自卫武器包括1门安装在引擎舱中的固定式MG151航炮,这门航炮加强了原有的安装在旋转炮塔里的2挺MG131Z机枪的火力,V11被要求能够挂载50,500以及1,000千克的标准,最大有效载荷1,800千克。
与V9相仿,V11和V12定期出现在阿拉道公司的会议记录中,但均未在飞行报告中被提及。
阿拉道Ar240V12(Ar240C-04)
V12在设计上与V11十分类似,不过V12的座舱是完全增压的,并且配备了防弹装甲和后视。
阿拉道Ar240V13
V13是计划中的Ar240D原型机,配备2台带3级增压器的2,020马力DB614引擎。该机设计翼展16.60米,全长13.34米,全重10,600千克。我们不知道V13原型机是否真的被制造出来过。
阿拉道Ar240V14
与V13一样,我们无法断定V14是否真实存在。该机是计划中的Ar240E的原型机,配备2台DB627引擎(DB603G的高空型号)。
V14的设计数据:20.17米,全长14.07米,40.9平方米,空重9,000千克,全重14,200千克,燃油携带量2,700升,载弹量2,000千克,巡航速度580公里/时,2,400公里。
阿拉道Ar240V15
V15(Ar240C-02)原型机的制造情况无法确认,据说该机曾在东线执行过侦察任务。V15计划在机腹安装2门MG151航炮,装备FuG202“明石”(Lichtenstein)雷达。
阿拉道Ar240A-0
Ar240A属于快速多用途作战飞机,阿拉道计划生产一系列用于执行不同使命的Ar240A,包括重型战斗机、夜间
战斗机、和高空侦察机等。
右图中德国空军总司令远程大队第3中队(3/(F)Ob.d.L.)的阿拉道Ar240A,机头涂有醒目的中队队徽,由于和JG5的联队队徽过于相似,该机的真实身份往往被误判。
量产型Ar240A将安装2台DB603A-1引擎,使用直径3.4米的VDM四叶金属螺旋桨,DB603A-1是一种液冷、12缸倒V型引擎,带有燃油喷射装置,起飞额定功率1,750马力。机载无线电设备包括1台带导航功能的FuG15、1部FuGX短波电台以及1部FuG25aIFF,夜战型还将安装1部FuNG101。
德国空军总司令远程侦察机大队第3中队的Ar240A-10,摄于19
42年末的哈尔科夫。中队队徽是随军牧师设计的,描绘的是2只奥丁的乌鸦,据说奥丁神的双肩上栖息着两只乌鸦:代表思维的福金(Hugin)和代表记忆的雾尼(Munin),它们的出现往往是死亡与恐怖的前兆。
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机载武器的配置也有区别,以下给出可能的武器配置方案:
机身中2门MG151航炮(每门备弹300发),翼根2门MG151航炮(每门备弹300发),重型战斗机改型可在机腹加装航炮荚舱,内置2门20毫米MG151航炮,机脊与机腹分别装有MG131Z自卫炮塔,后射手通过潜望镜式操纵FA-13系统。
4种挂载航弹的方案:
(1)1×1,000或1,800千克  (2)2×500千克  (3)8×50千克  (4)288×2.5千克燃烧与破片炸弹
Ar240A-0相关参数:翼展:14.34米,全长:12.81米,全高:3.96米,空重:6,350千克,起飞重量:10,500千克;6,000米高度时的最大速度:668公里/时,6,000米高度时的巡航速度:598公里/时,爬升至6,000米高度所需时间:9.7分钟,载弹时的:9,500米,实用升限(侦察型):10,200米,最大升限:11,500米,航程:2,200公里
阿拉道Ar240A-01
根据幸存航空日志的记载,Ar240A-01(GL+QA?,WNr.240011)在日进行过一次维护飞行。根据 阿拉道公司日的会议记录,A-01直到9月底还在接受公司内部测试,武装试飞还没有开始。该机后来更换了引擎并准备交付德国空军使用。日,A-01转场至雷希林,在完成自动驾驶仪验收试飞后飞
往塔勒维茨(Tarnewitz)进行机载武器系统测试,机组中包括1名进行适应性飞行的高空飞行研究站试飞员。在完成武器测试后,A-01进入一线部队服役,此时A-01的无线电呼号可能为??+YP,也有可能是T5+YP(T5代表德国空军总司令侦察大队),该机在日进行过一次维护试飞。1942年底,A-01被转交给驻扎哈尔科夫的第100远程侦察机大队第3中队,次年2月16日,该机在/塞琴斯卡亚(Sechinskaya)附近失事坠毁,原因是机械故障,卑尔根(Bergen)上尉与菲雷科勒(HeinzFelleckner)上士在此次飞行事故中丧生。
阿拉道Ar240A-01图集
阿拉道Ar240A-02
Ar240A-02(GL+QB,WNr.240012)是Ar240A系列的第2架原型机,日完成了机载武器的安装工
作,阿拉道公司计划在9月20日之前让该机达到适飞状态,A-02将只进行调试与验收试飞。
A-02在日进行过一次试飞,日,VfH(VersuchsstellefuerHoehenfluge,高空飞行研究站)使用的A-02发生了一次事故,受损度约为25%。
阿拉道Ar240A-03
Ar240A-03(WNr.240013)的无线电呼号为DI+CY,除了先前的V1外,A-03是第一架安装四叶螺旋桨的Ar240原型机。该机配备2台DB601E,后来可能换成2台带Rateau涡轮
的BMW801TJ双列星形引擎。与其它原型机不同,A-03座舱中的后座是前向布置的。
从日阿拉道公司的会议记录中可以了解到,Ar240A-03拥有更好的纵向稳定性,可操纵性明显强于A-01,在垂直轴线上的稳定性也有所增强。此时的A-03正在机库里安装引擎配线与加强的尾轮轮叉,由于资料里提到该机的后段机身需要维修,我们推测该机此前可能发生过事故。上述工作计划在9月14日之前完成,此后将展开进一步的调试、操纵与校准试飞(包括将在雷希林试飞站进行的性能与操纵试飞),一直到A-04原型机达到堪飞状态为止。阿拉道公司接收了1套修改过的DB603引擎和最终定型的螺旋桨。在更换引擎的同时,A-03的机体部分也在为性能试飞进行准备,主要包括增加机载武器整流罩和整流板,将机载武器与潜望镜换成实体模型等。日,A-03进行了一次调试飞行。根据飞行日志的记载,从1943年5月到同年6月16日,A-03原型机都呆在雷希林试飞站。5月18日,换装DB603引擎的A-03进行了一次校准试飞,在使用GM-1装置后,该机在6月5日的试飞中曾经飞到10,300米高空。日,A-03由雷希林飞往勃兰登堡。A-03的试飞工作截止于1943年7月,该机随后被转交给驻意
大利的第122远程侦察机大队第2中队。
Ar240A-03在坠毁之前(受损程度为70%)只执行过1次任务,发生事故后也没有被修复,该机在罗马以南的佛罗锡蒙内(Frosimone)迫降,后来在那里找到了处于分解状态的机体残骸。虽然有人认为迫降的是A-02,不过这一说法与现存的飞行日志相冲突,据后者记载,A-02原型机曾在日进行过试飞。
T9+GL号机曾在日从巴黎-奥吕(Paris-Orly)机场起飞,前往英国上空执行高空侦察任务。该机在1944年3月又在科西嘉上空完成了数次侦察飞行任务,同年3月24日返回奥昂尼恩堡机场,这张照片正是在奥昂尼恩堡拍摄的。在奥昂尼恩堡的最后一次试飞发生在1944年6月,T9+GL于同年秋天在波兰迫降时摔毁。
阿拉道Ar240A-03图集
阿拉道Ar240A-04
Ar240A-04(WNr.240014)的无线电呼号为DI+CZ,在经过诸多改动之后,A-04原型机在日达到适飞状态。A-04最初安装2台DB601E,后来被DB603取代。为测试供Ar240C使用的主翼外段和机尾,A-04专门进行过2次试飞:日进行了1次调试飞行,日进行了1次操纵试飞。在解决了遥控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之后,阿斯康尼亚公司(Askania)开发的FA-12开始进行装机测试,1943年9月被首先安装到A-04原型机上。
1943年9月或10月,A-04被交给驻扎在(罗马以北)的第122远程侦察机大队第2中队充当A-03的替代品,A-04的运气也不怎么样,该机由于引擎故障在执行任务时坠毁,经过简单修理后被运回阿拉道公司。
阿拉道Ar240A-05
Ar240A-05(WNr.240015)在雷希林与斯图加特-艾希特丁根(Echterdingen)进行过试飞,该机装备带Rateau涡轮增压器的1,880马力BMW801TJ双列星形引擎,不过有报告显示A-05安装的是DB603A直列式引擎。根据未经证实的资料,A-05可能没有安装机载武器,该机曾装备过在东线活动的第10侦察大队和空军总司令侦察机大队。
阿拉道Ar240C
日,在阿拉道公司的一次会议上讨论了Ar240轰炸机改型的方案,这一改型即Ar240C。阿拉道决定为其安装新式的主翼外段(翼展增加到19米,机翼面积增加到41平方米),被引入设计构想的还有增大的水平安定面和。将在Ar240C上应用的改动首先要在V9与V11上进行测试,我们不知道这2架原型机中的哪一架接受过改装,甚至不知道改装有没有实际进行过。阿拉道公司在选择俯冲减速板时碰到了麻烦,设计时基于50度俯冲角与最大3.5G拉起应力的计算结果让阿拉道放弃了采用机尾减速板的打算,而是转向更加成熟的翼下俯冲减速板,V11是最早安装翼下俯冲减速板的Ar240原型机。为了安装用于切割拦阻气球钢索的Kutonase,主翼设计必须修改并在V11上进行验证。原计划安装的防护装甲板被取消(只能抵挡8毫米以下口径武器的射击),不过为了保护取代俯冲减速伞而装在机尾的充气救生筏(带自动遇难发射机),机尾部分还是保留了装甲防护。需要指出的是,阿拉道在修改设计时竭力避免全
机重量和位置的改变。Ar240C计划加装热带设备和遥控式信号枪,取消用于在旋转遥控系统故障时自动复位的装置(螺旋桨的后洗气流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尽管没有将原型机改装为侦察机的计划(V11与V12的情况不是很清楚),阿拉道公司却在日的会议上作出在V9-V12上安装用于侦察型号的完整电气系统的决定。
由于在引擎舱加装额外油箱的计划不可行,Ar240C会在机腹下加装外部油箱以延长航程,机载无线电设备计划使用FuG16。
以下是Ar240C的相关参数:
机载武器:2门固定式前射MG151航炮,每门备弹300发。位于机脊与机腹旋转炮塔中的2挺MG81Z,每挺备弹50
0发。  性能数据:最大速度(7,000米高度,无外挂航弹):660公里/时;最大奔袭速度(6,000米高度,引擎最大连续输出状态):550公里/时;最大回程速度(6,000米高度,引擎最大连续输出状态):615公里/时;航程:2,600公里;巡航奔袭速度(6,000米高度,引擎经济输出状态):480公里/时;巡航回程速度(6,000米高度,引擎经济输出状态):550公里/时;航程:3,000公里;实用升限(载弹):9,000米;实用升限(不载弹):10,700米;着陆速度:140公里/时。
阿拉道Ar240D
多用途作战飞机,安装2台DB614引擎,仅停留在计划阶段。
阿拉道Ar240E
阿拉道公司日的会议记录中提到了Ar240E计划,决定在进行局部强化后利用现有的机身组件进行总装。Ar240E空重12,800千克,总重14,000千克,主翼外段安装钢索切割器,燃油携带量为2,400千克,翼下可挂载2枚500千克航弹。可供Ar240E选择的引擎型号包括3种:DB603G、DB627、BMW801J。
与Ar240D一样,Ar240E也停留在计划阶段。
阿拉道Ar240F
Ar240F是重型改型,计划安装2台DB603G引擎,总重降到11,180千克。
以下给出Ar240E项目的重量细目表:  主翼:1,270千克  起落架(带液压装置):658千克  机尾(操纵面):138千克  机尾(机身部分):195千克  控制系统:203千克  减速板:100千克  机身(不含座舱):450千克  座舱:185千克  引擎舱:412千克  机体总重:3,612千克  引擎:1940千克  螺旋桨(带除冰装置):518千克  冷却系统:278千克  油箱:57千克  引擎中的机油与冷却剂:90千克  盖板与螺钉:281千克  缆线与作动杆:128千克  冷却管与容器中的冷却剂:55千克  管线中的机油:20千克  副邮箱外挂点:15千克  动力部分:3779千克  浮动重量:34千克  结构重量:7,425千克  仪表:178千克  无线电:150千克  加热系统:42千克  电气系统:235千克  一般设备:605千克  2×前射MG151航炮:101千克  2×前射MG108航炮:195千克  1×后射MG151航炮:-  后视镜:-  固定武器:296千克  活动武器  4×MG131机枪:282千克  投弹装置(带瞄准仪):120千克  座舱装甲:168千克  充气筏保护装甲:35千克  活动武器防护装甲:24千克  引擎防护装甲:200千克  装甲总重:427千克  机载设备总重:1,730千克  安装完机载设备后飞机全重:9,155千克  燃油:1,300千克  :120千克  机组:200千克  弹药:  2×MG151=600发:120千克  2×MG108=200发:120千克  1×MG151=300发:-  4×MG151=1,800发:165千克  有效载荷:2,025千克  飞机总重:11,180千克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袋精灵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