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元旦,游戏风云下午17点左右下午两点是什么时辰游戏

热门搜索:
90年代日本游戏,可以招安武士,火影忍者武士之歌,和尚等人物,有关卡需要炸弹炸门,有一关卡有三头蛇。
和胜和的历史可追溯至本世纪初_豆搜网
和胜和的历史可追溯至本世纪初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19
和胜和的历史可追溯至本世纪初,当时香港只有十多个零散的「小堂口」,并没有严密的帮规制度,亦没有高低职位之分,其中一个堂口叫做「胜和」,其他堂口分别称为「洪胜」,「安乐」,「胜堂」,「英」等.
至一九○九年时,广东洪门天宝心派遣头目「黑骨仁」来港开新堂,他来港后,眼见本港各小堂口四分五裂,於是提议聚合各帮人马,并传授洪门的组织及帮规,并协议和平共存.
超级元老 DD尤伯
叔父辈元老 DD大挞
势力范围有合益路,合财街菜市场一带
元老 DD矮仔
前坐馆 DD大飞
八十年代中在一次黑帮冲突事件中,苏权负责带对伏击对方,结果对手被斩死在血泊中,苏权及大飞未能逃脱,最后被捕入狱.
九十年代初,大飞首先出狱,并致力扩展地盘,帮中其他元老知道大飞是为了帮会入狱,故此也特别加以扶持,让他担当了一任坐馆,以示弥补他在狱中的损失.
前坐馆 DD诉苦森
坐馆诉苦森,在他统领这两年间,「胜和」的势力依然如日方中,不单地盘得到大大扩展,,fing头丸及K仔等「业务」,也为帮会兄弟带来了可观收入.还挺有脑子的!
本身是外国大学毕业,不同一般的古惑仔,帮内好多内部纠纷,都是经其搞定.其知道赚的到钱,於是鼓励手下兄弟埋手贩卖,年前,就同十四K,在尖沙咀投资开设全港最大,边入边贩卖毒品,「胜和」中人都对诉诉苦森敬佩不已
前坐馆 DD鸡脚黑
现任坐馆 DD大华
早前为争坐馆之职,「白头佬」及其他同门多番自相残杀,最近终于尘埃落定,由「大华」获得此职 .「龙头」亦可能因此选出较为低调的「大华」
前数 DD荃湾「陀地」山顶标
现任前数 DD白头佬
「白头佬」在帮内的声望甚高,门生过千
热衷於扩张势力,在油尖旺区更是不可一世,已取代新义安的势力.
高层 DD苏权
苏权受到帮内兄弟如此尊重,原来他十几年的牢狱生涯,全为了帮会的缘故.八十年代中在一次黑帮冲突事件中,苏权负责带对伏击对方,结果对手被斩死在血泊中,苏权及大飞未能逃脱,最后被捕入狱.
上水土皇帝 DD白头仔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文档游乐轩(嘉兴文化旅游汇)_天涯博客
传递江南旅界信息
记录嘉禾驴友轶事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94位
(1)(692)(94)(101)(1530)
(99)(355)(366)(272)(372)(436)(382)(378)(334)(278)(236)(224)(359)(305)(348)(395)(357)(351)(374)(371)(504)(461)(402)(361)(384)(390)(416)(298)(274)(203)(294)(276)(225)(284)(261)(215)(205)(149)(174)(196)(158)(111)(146)(170)(212)(122)(171)(147)(189)(162)(179)(114)(93)(90)(125)(103)(161)(132)(63)(81)(82)(111)(183)(187)(110)(104)(83)(88)(153)(143)(115)(136)(111)(140)(123)(136)(87)(107)(106)(96)(72)(133)(103)(93)(72)(50)(100)(83)(45)(51)(55)(17)(31)(42)(43)(45)(56)(61)(62)(62)(62)(56)(67)(67)(72)(92)(92)(87)(90)(92)(93)(54)(31)
博主高级成员高级成员成员成员
( 17:46)( 20:44)
  《嘉兴日报》今天刊登:  黄灿灿的油菜花成片绽放,形成一片金黄色海洋,春风一起,波浪翻滚,煞是壮观。昨天,记者从嘉湘集团了解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市民可以到湘家荡欣赏大片油菜花盛开的美景,目前,湘家荡区域的油菜苗正在培育,预计11月开始播种,共将种植2373亩普通油菜和彩色油菜,届时,深浅色系不同的油菜花将和小麦一起,构成与湘家荡LOGO相似——双鱼互抱、中间有形似嘉兴粽子、下有波浪条纹的图案。  “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田园式新城区是湘家荡区域发展的定位。”嘉湘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湘家荡现代农业园区将打造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大面积种植油菜花,旨在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业,展示七彩湘家荡。  按照种植规划,湘家荡区域油菜的种植面积共达到2373亩,将打造成嘉兴最大的油菜花观赏区。“和嘉兴目前零星种植的油菜花不同,湘家荡规模化种植的油菜花面积最大,还将种植彩色油菜花,这是为了让居民观赏和游玩。”嘉湘集团这名负责人说,为了保证油菜花的生长,他们专门请来了省农科院等农业专家指导培育,专家现场查看后表示油菜苗的长势良好,预计11月便可种植。  湘家荡种植的油菜花在高矮和开花时间上与常见的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为了让油菜花更具观赏价值,2373亩油菜花基本统一了品种,除了黄色的“浙油50”、“浙油18”油菜外,还将种部分彩色油菜。“种彩色油菜是为了便于拼制图案。”嘉湘这名负责人说,将在油菜花艺术区制作图案,图案面积将控制在30亩左右,初步设想使用彩色油菜、小麦和黄色油菜花共同拼出与湘家荡LOGO相似的图案。  除了油菜花艺术区还将设置适合小朋友玩的油菜花迷宫区和让游客体现农耕生活的农耕体验区,游客在那里可以挖野菜、野炊、放风筝。“明年春暖花开之际,湘家荡将以油菜花观赏为‘媒’,结合其他旅游项目推出节庆活动。”湘家荡农业公司的负责人说,节庆活动将与湘家荡特色农产品、旅游纪念品展销及蔬菜、花卉基地观光和农耕文化、民俗表演、农活体验等结合,展示七彩湘家荡。分类: |
|   《嘉兴日报》今天刊登:  近日,由省文化厅派出的饮食类项目实地评估专家组走进嘉兴,对我市新塍传统美食制作技艺、姑嫂饼制作技艺、乌镇三白酒酿造技艺、三珍斋卤制作技艺、杭白菊传统加工技艺、长安宴球制作技艺等6个申报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进行了实地走访和现场考察。  据悉,此次近距离“体检”结果,将被作为我市饮食类“非遗”项目能否入选的重要依据。而这也是全省在省级“非遗”名录评审中,首次将申报资料评审与实地现场评估相结合,以开放式评审增强工作透明度的一次大胆尝试。  目前,我市“非遗”名录已有世界级1项、国家级13项、省级44项、市级134项。在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申报中,我市共有28项市级“非遗”在经过专家论证后提交申报。其中,海盐钱氏故事、长安宴球制作技艺、杭白菊传统加工技艺、施氏针灸等8个项目选自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嘉善宣卷、南湖船拳、花鼓戏等20项申报项目则是从第一、第二、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作为历年来数目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申报“冲刺”活动,在此次省级“名录”申报中,传统技艺类项目延续了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申报时的强劲势头,占了绝大多数,而其中传统饮食类制作或加工技艺则成为重点申报对象。  “民以食为天。嘉兴历史上农耕发达,保留了大量关于吃、穿、住、用、行的传统技艺,这些技艺极富地方文化特色。”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近几年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这些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技艺日渐引起各方普遍关注,而部分传统技艺则濒临失传,亟须保护和传承。  在为期两天的实地走访中,专家组成员走进各个饮食类项目制作技艺的第一现场,通过观摩、询问、品尝、座谈等多种考察形式,全面查看了嘉兴传统饮食的制作过程,深入了解嘉兴传统饮食的独到之处。同时,他们还就如何将传统饮食加工与地方历史文化紧密结合、传统饮食品牌如何打造和传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专家们的实地走访和现场考察让我们发现了许多不足,为我市今后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带来了不少新思路。”该负责人表示,在近距离“体检”后,省专家组还将对全省各地申报项目进行统一的评估和审核,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入选名单或将在今年年底出炉。分类: |
|   嘉兴在线新闻网10月15日报道:  嘉兴在线10月15日讯 今天下午,上海市松江区商务和旅游委员会会同区内相关景区在嘉兴富悦酒店举行会议,向嘉兴的旅游各界推介松江旅游资源和产品。此次推介活动由区商旅委副主任娄建源带队,上海欢乐谷、上海辰山植物园等景区为重点推介产品。  松江地处上海市西南市郊,距市中心人民广场40公里, G60沪昆高速、G50沪渝高速、G15沈海高速、G1501上海绕城高速、S32申嘉湖高速、320国道、沪杭高铁、沪浙铁路、轨道交通9号线、黄浦江水道等多种交通,把松江与上海市各区和苏、浙两省紧紧连接起来,交通十分便捷。  松江,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人杰地灵,风光旖旎;九峰三泖,山骨水肤;素有“上海之根、沪上之巅、浦江之首、花园之城”之称;还有“五教五塔”之特色和“二十四景”之秀美,旅游资源在上海地区属丰腴之地。  区内全市唯一的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于2009年以“佘山拾翠”的命名被评为“沪上新八景”之一。在度假区内有国内目前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主题乐园——上海欢乐谷。有上海地区陆地海拔最高、唯一的山林——“松郡九峰”,现为4A级的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上海地区唯一的以山水为景的雕塑艺术园——4A级的月湖雕塑公园。在西佘山顶上,有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的圣母大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高等级享有其名。在辰山四周,有世界同纬度植物种类最多的植物王国——上海辰山植物园。在凤凰山东侧,建有全国举办世界顶级高尔夫赛事最多的佘山国际高尔夫球场。在天马山西北角,有华东地区最早的F3标准赛车场——天马车世界。在天马山半山腰,茸立的天马护珠塔,建于宋朝,其倾斜度为世界之最。在小昆山有我国最早的书法大家陆机、陆云的纪念馆和读书台,陆机的“平复帖”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编号001)。在小昆山西侧的上海西部渔村,为上海地区最大的垂钓场。在佘山周遭,还有能反映上海地区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7处。  在松江城区及周边,有上海“十五”期间“一城九镇”建设中“一城”的标志性成果——松江新城。在新城中,有上海地区最大的大学园区——松江大学城,7所高校8万多名师生集聚在占地8000亩园区中。有最具英伦特色的住宅休闲区——泰晤士小镇。新城中,还有能反映上海地区4000年良渚文化后期的“广富林文化”遗址,2008年,被评为全国考古重要发现之一,现正在建造遗址公园。  松江古城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县城,系上海市级文化古镇。古城中的唐经幢、方塔为全国级文物保护单位。4A级景区的上海方塔园,是上海地区文物古迹最多的园林。醉白池公园是上海地区五大古典园林之一。清真寺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元代)清真寺。另外还有被誉为“云间第一楼”的原松江府台衙门的谯楼,还有颐园、云间第一桥……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起始端在松江境内,被誉为“浦江之首”。  松江旅游有7条特色旅游线。他们是:  佘山欢乐游。以“上海欢乐谷”为主打产品,园区由阳光港、欢乐时光、香格里拉、蚂蚁王国、上海滩、金矿镇、和飓风湾七大主题区组成,共有百余项观赏体验项目及商业辅助性服务配套设施,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主题乐园。  松江生态游。近几年来,松江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金奖、“联合国人居范例奖”、“全国水利风景区”、“全国绿化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生态游以松江的山林资源和生态资源为主,通过4A级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辰山国家植物园、青青旅游世界、黄浦江涵养林等景区,充分展示了松江生态环境资源的独特优势和魅力。  松江休闲度假游。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4A级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和4A级月湖雕塑公园为主,融合松江老城区内华亭老街等古城风貌和新城区内泰晤士小镇等英伦风貌,凸现“休闲”、“度假”的概念。  松江商务会议游。松江区现正在积极打造上海市郊的“会议谷”,全区有住宿酒店470多家,床位数2万多张。区内五星级酒店有上海世茂佘山艾美酒店、上海松江开元名都大酒店、上海东方佘山索菲特大酒店;四星级的有上海新晖大酒店;三星级的上海红楼戴斯宾馆、上海佘山森林宾馆、上海兰笋山庄等多个星级酒店;另外还有洲际酒店管理集团下属的松江假日酒店、上海立诗顿宾馆、上海大众国际会议中心、宝隆花园酒店、维也纳酒店等大型社会型酒店20多家,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会务游产品将松江的中高档会务设施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相结合,使松江成为商务会议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上海寻根游。利用仓城、府城、泗泾下塘三个市级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现有的旅游资源和广富林遗址公园、春申君祠、唐经幢、方塔、照壁、跨塘桥、醉白池、小昆山二陆草堂等众多历史人文资源,展示“上海之根”的文化内涵。  松江工农业观光游。以五厍农业园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上海影视乐园(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主,结合了松江浦南的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资源以及松江先进的制造业、工业旅游资源,推出的工农业体验游产品。  松江科普修学游。把松江大学城及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天文博物馆和地震科普馆、辰山国家植物园等资源优化组合,形成具有科普特色的旅游产品。  7条特色游线基本涵盖了松江的各类旅游资源,游程设计包括半日游、一日游和二日游,每条线路各具特色,可以灵活组合。这一产品的创意设计,在2009上海市迎世博贡献奖评审活动中,获市优秀创意贡献奖荣誉称号。  2011年,由松江、青浦、金山三区旅游资源整合的沪上新八景之三的“佘山拾翠”、“淀湖环秀”和“枫泾寻画”,组成了“上海山水画”,作为市旅游局重点推广的特色产品。  松江餐饮也很有特色,地方特色菜、农家菜、河鲜等,名特优土特产也各具特色,如松江的仓桥水晶梨、佘山水蜜桃、叶榭软糕、四腮鲈、广利肉粽、草场浜红菱、老来青大米等。分类: |
|   《杭州日报》10月13日报道:   “低碳旅游”虽“小众”却十分时尚,虽艰苦却别有一番风味,已被不少景区与游客所接受。  莫干山,正成为德清“低碳游”的风向标。莫干山上户外休闲活动风生水起的时候,另一张时尚标签“洋家乐”也在思考关注环保,倡导健康。  “洋家乐”是什么?如何与低碳旅游相关联?10月20日即将召开的德清“洋家乐”与低碳休闲旅游论坛将是集思广益倡导低碳休闲旅游的一次盛会,也是2011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德清分会场的重要活动。  论坛上您想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对于论坛的话题有何建议,热情的德清人民想请本报读者出出主意。今日起,您可以登录杭报在线说出您的建议,获取丰厚的奖品。  “杭州北区”德清孕育了名山、湿地、古镇三大传统旅游品牌,同时兴起的洋家乐、休闲生态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与当今正热的“低碳游”不谋而合。正如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局长姚海根所说,以低碳旅游经济为抓手,德清将进一步打响“名山湿地、休闲德清”的品牌。  本次论坛将邀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徐帆女士、北京大学研究员易鹏、复旦大学教授沈祖祥、浙江省旅游科研所长唐代剑等学界、业界专家,共话德清“洋家乐”所蕴含的低碳休闲理念,以及如何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实践低碳休闲经济,把德清打造成长三角“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  论坛将分为专家主题演讲、嘉宾对话和现场交流三大板块,并将邀请100余位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旅游部门与旅游企业代表,以及旅游界学者、休博会组委会专家、长三角媒体和网络、知名企业家等代表共聚德清,同时通过德清旅游官方微博进行现场直播。  
A 德清“洋家乐”演绎低碳旅游新风尚  放下一切把自己交给大自然—— 一股清新的“低碳游”之风在城市白领中相互传诵引为时尚之际,德清的“洋家乐”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洋家乐”是怎样的一种农家乐?它何以能引领低碳游的风潮?对德清山水旅游带来了哪些启示?经过近3年的探索,德清第一次以理性的目光来审视“洋家乐”与低碳旅游的意义,一次头脑风暴即将在2011杭州休博会德清分会场精彩上演。  
B 山村“洋家乐”吸引50多个国家的游客   在离上海只有两个多小时车程的小山村——德清县三九坞村,有一批远近闻名的农家乐,它们是由一批外国人在这里办起来的,所以又叫做“洋家乐”。  三九坞位于德清县西部莫干山镇一个偏僻的山坳,最早的原住居民只有麻、陈、姚三户人家,小山村也因此得名。2008年,在上海从事传媒工作的南非人Grant Horsfield(中文名字高天成)在莫干山周边游玩时,无意间发现了三九坞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  秀美的风景、淳朴的村民,让高天成异常兴奋。几次骑车来到村庄小憩后,高天成萌发了在三九坞常住的想法。很快,他租下了4套泥坯房,简单装修后,就邀请友人周末前来度假。一间间小屋还有了“紫岭居”、“翠竹小筑”、“竹工作室”等优雅的名字。  随着时间推移,三九坞一半以上的房子成了美国、韩国、英国等老外的“新家”。截至目前,共租赁了三九坞土坯房7幢,拥有客房21间,年接待游客3000人次。  这一模式还吸引不少外国人与德清本地人纷纷效仿。截至目前,德清“洋家乐”已达30余家,分别由南非、法国、韩国等十来个国家的人士投资。  短短3年时间,小小“洋家乐”吸引了50个国家300多座城市的游客前来探访,不仅因其坐落山水间的自然环境之美,也因其迎合了低碳休闲旅游的世界潮流。  
C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洋家乐”的低碳生活  在三九坞,一幢幢外形别致的小屋迥然有别于路上的普通民居,精致而不失村屋的风味。院子里,老房子拆下来的大梁对半剖开成了长条桌,雕花椽木被用来装饰花园,大树墩成了圆桌;屋内的家具也是店主“淘”来的宝贝,从旧式理发店搬来的理发椅,农家常见的土罐成了烟灰缸……“洋家乐”租山中村民的旧房而不大兴土木、设计个性但保留“乡村味”、改造用材全部就地取材变废为新、房屋不安装空调节能环保。  “‘洋家乐’崇尚的是一种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提倡低碳环保的设计经营理念。所有的洋家乐都不是‘圈地’新建的。”姚海根说。  “洋家乐”令崇尚自然渴望回归的外国人和都市白领心驰神往,客人们来到这里后,爬山、散步、骑车、钓鱼,静听鸟鸣声、竹叶的摇曳声,与一般的观光游迥然不同。  游客在这里的生活也被要求“低碳”, 比如,夏天热靠电风扇,冬天冷靠每个房间安装的火炉。鼓励自己动手做早、中、晚餐,也可以请“阿姨”代劳。烧的是本地废木料、木屑压缩制成的柴火,门前有蓄水池接雨水,循环使用。垃圾要分类,树叶、苹果皮会埋在地下等等。  
D “洋家乐”带动农家乐转型升级  “全国各地的农家乐很多,往往打的是‘人海战术’,一大帮人到农村来吃吃饭喝喝酒就算农家乐,这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很大。” 姚海根说,“‘洋家乐’是德清探索新型农家乐的新业态,也是农家乐转型升级的一个代表。”  前天,坐落于筏头乡兰树坑村的德清生态驿站(裸心谷)隆重开业,这是继“三九坞”国际乡村会所之后,建成的又一个高品质国际化度假项目,将进一步带动高端低碳度假旅游形式在德清的成熟发展。   近几年德清的自行车运动也悄然兴起,并受到越来越多时尚环保人士的推崇。凭借莫干山独特的地理优势,“自行车嘉年华”也已成为当地旅游一大盛会,杭州骑行网上也开通了“莫干山单车俱乐部”,为德清车友搭建低碳结伴出行的平台。  从自然生态的“洋家乐”到风生水起的户外休闲活动,一静一动皆与如今倡导的低碳生活很搭调。莫干山旅游已从单一的避暑度假,逐渐走向集运动、健身、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并带动周边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西部群山逶迤、竹木葱茂;中部、港湾交错、芦苇成片;东部水乡平原、阡陌纵横,在“洋家乐”等休闲旅游新业态的带动下,莫干山、下渚湖湿地、德清新市古镇,这三张传统旅游金名片,“低碳游”概念也已成为新风尚。分类: |
| 《嘉兴日报〉昨天刊登:
  【人物名片】 张元济  日,生于广州,14岁随家迁回原籍海盐。  1892年5月,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1898年,因参与百日维新,被“革职永不叙用”。  1899年,出任南洋公学译书院主事。  1902年,入商务印书馆,次年任编译所所长。  1911年,创刊《法政杂志》,出席“中央教育会议”。  日,病逝,终年93岁。  ■撰文 陈 苏  1911年,辛亥风云。  上海滩活跃着两位出版人,他们一个是海盐人张元济,一个是桐乡人陆费逵,同属于浙江嘉兴地区。他们一个是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一个是中华书局的创办人,这两位近代出版文化史上的巨擘,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刻下自己的深痕。  张元济曾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出版之事业可以提撕多数国民(使国民觉醒)。”维新核心的他,看到戊戌前后人们零碎的改革建议中看不中用,认识到国民素质之重要,由英才教育转为国民教育,后来更“以扶助教育为己任”。此后的商务印书馆在他的引领下,以昌明教育、宣传西学、传播新知为信念,从1902年开始到五四期间,一直致力于普及教育,普及公民权利义务,启迪民智。正如后世学者所言,不论在何种时代,这对社会进步有好处是肯定的。1921年,胡适称张元济领导下的商务印书馆:“这个编译所是很紧要的一个教育机关——一种教育大势力。”  在张元济入商务印书馆的次年,陆费逵到了武昌,这个8年后成为辛亥革命发端的城市。在这里他参加了日知会,出售《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书籍,后因抨击时政,避祸至上海。他谋求教育救国,主张国民教育、人才教育、职业教育三者并重。1912年新年伊始,中华书局在上海成立并宣告“非有适宜教科书,则革命最后胜利仍不可得”。不久,陆费逵“遵教育部通令”出版《新中华教科书》,这套封面为五色旗的书打着“教科书革命”的口号。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在张元济和陆费逵两位出版巨擎带领下,相竞相长,引领着那个时代的出版业,在社会进步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缺此不可的角色。    1911年,辛亥年。 那一年,风云变幻。  10月9日,革命党人不慎引燃炸药,引起清军大搜捕,新军士兵们仓促举事。10日清晨,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正目(班长)熊秉坤与战友们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武昌起义爆发。由此开始了这一年最高潮的篇章。  那一年,张元济44岁。  年初,摄政王载沣在召见庆亲王奕匡力时面授机宜:“整顿教务、清理财政为当务之急。”显然,执政者认为,教育是导致他们衰败的一大重要因素,若要力挽狂澜,需要从教育入手。张元济就是在此时,被任命为“中国教育会副会长”。  6月,一次旨在“教育改革”的“中央教育会议”召开。在这次为期40天的会议上,新旧思想激烈对撞,吵得最厉害的就是“男女同校”和“小学不再设读经讲经课”。  大会在吵吵嚷嚷中达成了12项决议,包括废止小学生读经讲经课。  只是,决议尚未实施,清廷已经被“革”了“命”。  早在这一年的正月,张元济在上海设立法政杂志社,并创刊《法政杂志》,杂志在当时有一个创举,它拥有一个由沈钧儒、林长民、陈叔通等24人组成的编委会。他曾亲自向梁启超组稿,在信中他说“冀以普通政法知识灌输国民”,这或许可看作他创办杂志的初衷。  10月12日,武昌起义消息传到上海,14日张元济通告商务印书馆各部门,除英汉语读物外一切在编、排、印的书稿全部停下,27日他要求迅速收集编写辛亥年粤、鄂、川三省革命纪,接着又编写革命党小传。  这一年的11月,张元济奉浙江省都督汤寿潜之命参加各省都督代表会,会上不少人欲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一时“非袁莫属”之声甚嚣尘上。张元济义愤填膺,他致函汤寿潜,“欲建新事业,必得新人物。腐败如第(指袁出任事),断非所宜,误公兼误浙耳”,断然辞去代表职务。  张元济,这位曾经的翰林院庶吉士、自称“戊戌党锢孑遗”的变法中坚、辛亥革命的改良派、商务印书馆灵魂人物、智民之师却是被逼“下海”的前“总理衙门章京”。  
被逼“下海”  日,张元济出生于广州,直到14岁,才随母亲举家返回原籍浙江海盐。海盐张氏是久负盛名的当地望族,家学渊源。25岁科举中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与他同科的有汤寿潜、蔡元培等。  4年后,张元济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被录取为总理衙门章京,次年呈文总理衙门将西学堂改为通艺学堂,在总理衙门事务中“颇生退志”的张元济,将所有精力投入到通艺学堂的经营上,致力于培养外交人才。然而不久,他的计划就戏剧性地遽然终止。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实施变法。在康有为保荐的维新救时之才的五人名单中,张元济与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梁启超并列。6月16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的同日召见了张元济。  此时,31岁的张元济只是六品官。清廷规定,皇帝只召见四品以上的官员,光绪皇帝要见区区六品官员,相当罕见。在与皇帝长谈之后,张元济五味杂陈,皇帝“有心变法,但力似未足”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戊戌年,这场晚清王朝最后一次政治自救,仅仅持续103天。参加、支持和同情戊戌变法的,被杀的被杀,革职的革职。  或许是赏识张元济的才华,或是因为张元济在翰林院时就创办了通艺学堂,培养西学人才,原本坐等杀头的张元济,因李鸿章相助而幸免,被“革职永不叙用”。李鸿章将他推荐给盛宣怀,张元济前往上海,在洋务派中坚人物、南洋公学督办盛宣怀的安排下,筹办南洋公学译书院。1899年,任译书院主事。  不过,此时张元济的政治热情并未完全熄灭,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华北,他立即致信盛宣怀,阐述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八国军祸是当局缺乏外交知识,一味盲目排外的结果,他与蔡元培、赵从蕃等发起创办《外交报》,希冀普及现代外交观念、国际知识,并对当局产生影响。  张元济的政治热情和参与政治活动的程度,随时局不断消退,直至绝迹仕途,远离政治。  此后数年,张元济仕途未绝。庚子年后,慈禧内外交困,妄图以新政救命,戊戌变法间革职的维新人士除康、梁外一律官复原衔。有人荐举张元济出任外务部、学部、邮传部、度支部各职。汪康年也劝他重新出山,但张元济在信中回复他:“如今时势,断非我一无知能者所可补救。若复旅进旅退,但图侥幸一官,则非所以自待……弟近为商务印书馆编纂小学教科书,颇自谓可尽我国民义务。平心思之,视浮沉郎署,终日作纸上空谈者,不可谓不高出一层也……”  此时的张元济已经找到了他要走的另外一条路。  昌明教育  1902年,是张元济人生的一大转折。  这一年,张元济入商务印书馆,并主持该馆编译工作。最晚到这一年正月,张元济从注重英才培养转向倡导“国民教育”。张元济选择从事出版业,并以出版扶助教育,可说是受这一转变的影响。  办通艺学堂时,他是注重英才教育的,在南洋公学办特班也是重在英才教育。特班学生可谓人才济济,汇集了后世出名的邵力子、李叔同、黄炎培等,而张元济所聘请的总教习就是他的进士同科、挚友蔡元培。两人都有兴办教育以育人才、传播西学以开风气的见解。  日,张元济在致盛宣怀的信中说:“国民之政治,全随国民之意想而成。”他已流露出要想根除“大厦将倾,群梦未醒”的鄙陋,必须通过广设学堂,推行国民教育普及的意思。  张元济发展教育宗旨的其中一条就是“勿存培植人才之见”。“国民多愚蠢,饮食男女之外,几无所知。”因此,“重普及而不言专门,则必先初级而不可凾高等”。  1902年,他在加入商务印书馆时就和夏瑞芳约定,以后商务印书馆“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  之后,他始终把商务印书馆看作是“重要的教育机关”。  清末,清廷为了挽救危局,兴办新学。一套适合的教材便不可或缺。旧学的教材不适用,国人自编的新教材也“语多古雅,不易领会”,教会直接翻译过来的又“不合乎本国之习俗”。  而此时,以实现普及教育为己任的张元济,组织编辑出了一套《最新教科书》。这是一套按学制、分学期、分科目编写的教科书,张元济直接参与其中国文教科书的编写,校订了算术教科书,主编了修身教科书等。书中不提忠君,三纲五常也被大胆摒弃。课文中还加入了国民意识和民主、平等、博爱等新观念。  第一册《最新国文教科书》在1904年出版,五六天之内千册销售一空。到1911年辛亥革命时,属于《最新教科书》系列的多达69种,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中,占据全国国文教科书发行量的六成。  辛亥革命后,日,中华民国成立。  此时,中华书局成立,迅速推出了民国第一套教科书《中华教科书》,顺应辛亥革命共和潮流的新教材生逢其时。  4月,商务印书馆也推出了自己的民国第一套教科书《共和国教科书》,宣扬“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注重博爱主义,推及待外人爱生物等事,以扩充国民之德量”。这套教科书,一出版便热销,风行海内外。后世学者认为,当时的教科书,比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包括此前《共和国教科书》系列中的《新修身教科书》在内,共印刷了上千万乃至数千万册,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之所以昙花一现,与这些教科书所普及的民主共和观念不无关系。  张元济晚年,曾作七绝诗表明心愿:“昌明教育生平愿,故向书林努力来。”  张元济以普及教育、启迪民智作为商务的出版方针,他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发展出辞典工具书、中外民著、期刊和古籍等门类。这五大类构成了商务图书的框架。  启迪民智  百多年前,想“文化救国”的人不在少数,张元济选择了出版,在商务印书馆中书写他的文化理想,使之成为晚清以来,普及、传播新知新学的文化重镇。1910年,商务印书馆已是晚清仅有的15家资产超过百万元的企业之一。  洋务运动兴起后西风东渐,和当时许多进步人士一样,张元济一直主张以西学开启国民心智,并将翻译西方典籍视为“鼓动人心”的重要手段。早在甲午战后,张元济就对西学产生浓厚兴趣,结识严复后更是受到他的影响。西学堂改为通艺学堂就是严复的主意,课程设置也是在严复的帮助下制定。  1899年,他就有个译书计划:“门类以政治、法律、理财、商业为断。”加入商务印书馆,主事编译所,让张元济如鱼得水。他改变了商务印书馆的方针,出版翻译著作。  在1903年的书目中,《政学丛书》等社科翻译书最引人注目。这些宪法和宪政观念书籍的传播,对民主形成一种舆论,宣传公民权利和义务,使甲午战败以后的“以日为师”的变法思想更具体,不再停留在一些鸡零狗碎的改革提议上。  1905年,上海宪政研究公会成立,200多人的会员名单中有张元济等14名商务印书馆的资方与高级编辑。到辛亥革命前,商务印书馆出版各国宪法、民法以及讲解城镇地方自治书籍70多种,其中《汉译日本法规大全》80册。  张元济推介西学,要找最好的翻译者,最显著的就是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后,出高酬收购严复版权。  从1903年底签订《社会通诠》出版合约起,商务印书馆均按书价的百分之四十付给严复版税,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其实早在南洋公学之时,张元济就已经以千字4元(当时的稿酬一般为千字两元)的稿酬,另给印数百分之二十的版税,出版严复所译《原富》(后人译为《国富论》)。因此,严复除了已售出的《穆勒名学》和《群学肆言》,所有译著都交给了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而已出售稿后来也由商务印书馆购得版权。  除了严复,另一位近代启蒙思想家蔡元培也是张元济的挚交,一生得益于张元济的支持。早在1902年,他就从经济上支持蔡元培爱国学社,蔡前后两次去德国游学,张都按月以稿费名义由商务支付生活费用。商务印书馆有一些拿干薪不上班的人,如章太炎和蔡元培都是。  以商务印书馆为依托,张元济集出版商、教育家、图书馆主、报人、普法宣传者、革命党人的资助者、古籍校勘收藏家于一身。  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资创办师范讲习班,张元济负责教学监督,1910年~1917年,由张元济、严复等7人发起举办师范讲习班,共3期,入学学生遍及全国近9000人。1915年,张元济为社长的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创办,前后30年,科目有英文、算术、商业、国文、图书馆等。  中国第一份文学期刊《绣像小说》是商务1903年创办,次年创办《东方杂志》,而培养了巴金、丁玲等大批新文化运动著名作家的《小说月报》也是商务于1910年创办。1911年先后创办《政法杂志》和《时事新报》。  辛亥之后,波澜起伏的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张元济抱定着昌明教育、宣传西学、传播新知的信念。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他组织编辑白话文教材,《北京大学丛书》、《世界丛书》、《新时代丛书》、《共学社丛书》等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丛书也陆续由商务出版,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支持、宣传和推动作用。  五四前后兴起的“文学革命”,对古文和文言不加区别,一概否认,张元济对待白话与文言的关系方面,也与当时保持着一定的冷静。即使在五四时期,白话文一统天下,他仍安排《国文法草创》在商务出版。  商务印书馆还收集整理影印珍贵古籍。例如《百纳本二十四史》共3301卷,分订820册,张元济从1918年起准备工作用了10年,印了8年。  在商务编书出书之余,张元济所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搜罗旧书,涵芬楼就是1909年张元济专门为收藏古籍善本所建的地方。经过20年谋划,涵芬楼所藏古籍善本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家图书馆。而这些书都是张元济一本一本地收来的。1926年,张元济又提议将商务印书馆藏书楼涵芬楼改名为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仅方志就有2640多种,25600多册。据当时统计,每年有三万多人次的读者。分类: |
| 《嘉兴日报》昨天刊登:   ■记者 朱梁峰 许金艳  19世纪80年代,蔡锷、李烈钧、蒋百里、鲁迅……都在此时出生,一批批“80后”注定要在二十多年之后登上那个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在中国这个讲究资历、出身、血统的国度里,他们群星耀眼。  桐乡人陆费逵也在其中,他出生于日。不过陆费逵的有生之年,从未到过自己祖辈居住的家乡,他出生于父亲游幕之地陕西汉中。或许是北方彪悍的民风和灼热的黄土,让这个有着江南血脉的男人,在日后的生意场上,骁勇善战,一往无前。  在他6岁那一年,与伙伴玩耍时,他看到院子里有一架梯子。于是他顺着梯子爬上了屋顶,望着下面一脸惊恐的伙伴,他顺手拿起一片破瓦,小手一挥,写下四个大字——“大王在此”。时光之河浩浩荡荡,二十年之后,陆费逵一手缔造了一个出版王国,他的中华书局与同乡张元济的商务印书馆一起,站在了民国出版界的顶峰。    自学成才  1905年夏,一个20岁的年轻人在汉口《楚报》发表社论《论改革当从社会始》:治国者……必先谋夫教也,生计教育得道,则人心必变而善,人心而善,则社会之风俗习惯良,而国家而立矣。  这些话在今天看来,并无稀奇。可是在百多年前,出自当年的一个“80后”,无疑是振聋发聩的。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这个年轻人就抱定了教育救国的理念,并将一生都奉献在教育出版事业之上,他就是陆费逵。  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煮酒论英雄,将他和爱迪生、高尔基、叶澄衷、杨斯盛并举,列为自学成才的典范,其中叶是家财万贯的五金大王,杨是大名鼎鼎的建筑大王。  陆费逵后来引以为豪的是,他基本没有进过学校,全凭父母私教和自学,一生只付过十二元的学费。  他最初的教育,得益于母亲。他的母亲吴幼堂是李鸿章侄女,熟读诗书,思想开明,很懂教学原理。按辈分,她应该是张爱玲的奶奶的堂姐妹,张爱玲得喊陆费逵一声表舅。他的曾祖陆费墀为清朝翰林院编修,历任《四库全书》总校官、副总裁等。虽说出自名门,家学渊源,但书香门第人家在乱世,也是家道中落。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正赶上清末铁锈的大门被嘎嘎推开,天风海雨,交织而来。  戊戌年夏秋之际的变法,虽凄然落寞,却也在一个血气方刚少年的心上投下浪花。  他曾自言:十三四岁时,好为高远之理想,忽欲为商,则以大富豪自命,忽欲研究文学,则以大文章家自命,突欲为美术家,突欲为教育家……  这个年轻人身上,我们看不到张爱玲笔下那些官三代的习气,取而代之则是无比的勤勉和早慧。他后来的职业选择,其实和少年时候的理想也多有不谋而合之处。  “那时随侍在南昌,有一个阅书报社开办,我隔日去一次,午前九时去,午后五时出来。带一点大饼馒头作午餐。初时尚有阅者二三十人,后来常常只剩我一人,管理员也熟了,他便将钥匙交给我,五大间的藏书,好像是我的了。这三年中,把当时新出的书籍杂志,差不多完全看过,旧书也看了许多。”  不进学堂,他照样自定课程、兼收并蓄。  
慧眼识珠  18岁出门远行——1904年,陆费逵与友人集股1500元,在武昌横街开办了“新学界”书店,自任经理,销售的书里有《警世钟》、《革命军》等革命书籍。这些洋溢着反清反帝、宣扬民主平等思想的著述,便是当年的畅销书。  当时书店条件十分简陋,店后一间屋作经理室,办事睡觉都在这里;半间作厨房,煤灰和油烟气弥漫其中。一年之后居然盈余1000银元。正是从这家简陋的小书店起步,他显示出了一个出版人所需的眼光和胆量。  当时革命思想大盛,他便与革命党人往来,并参加了革命组织日知会,后来又加入了同盟会。  1905年陆费逵参与日知会所创办的《楚报》,任记者、主笔,该报以新闻、论说为主要栏目,由于揭露粤汉铁路借款密约,湖广总督张之洞大为不满,后报社被封,主笔张汉杰被捕,他被通缉。得知消息当口,陆费逵鞋子也来不及穿,着一双拖鞋踏上轮船逃往上海。  他后自许“书业”为终身职业,也与那几年的经历有关。  此后几年,陆费逵屡经辗转,1906年他担任文明书局编辑,并掌管印刷发行,兼文明小学校长。后来编教科书,主持《教育杂志》和《师范讲义》。  1908年,商务印书馆高管高梦旦慧眼识才,举荐他加入商务印书馆,与同为嘉兴人的张元济相遇。那年他才22岁,年轻有为,才气纵横,先后任国文部编辑员、出版部部长等,策划并出版了《教育杂志》。  陆费逵的强项是知道该出什么书,什么书对世道有用,什么书对国家有好处。一个搞出版的天才,这才是本事。  在商务印书馆期间,他亲自编撰了《初等小学修身书》等各类新式教科书,这为他后来创办中华书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  时势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时势。1911年,这位非等闲之辈等来了他的机遇。  
 一鸣惊人  在充满新思想的陆费逵看来,守旧的张元济,终究和他不是一条路上的人,分道扬镳,也只是早晚的事。  两人之间的这种矛盾,直接体现在新教科书的编撰上。1910年,全国革命的趋势越来越明朗,商务印书馆一些有远见的人,纷纷劝张元济,让他预备一套适用于革命之后的教科书。但张元济心在保皇党一派,他肯定地认为,革命是不能成功的。当然,也就不用冒着得罪清政府的风险去编这套教科书。  而陆费逵却恰恰相反,他坚信,革命必定会成功。所以他开始联系戴克敦、陈寅、沈颐等人暗中集资编写新教科书并筹划创办中华书局。这种信念,既来自于一位年轻天才出版家的眼光,也来自于对革命的坚持。  1912年元旦伊始,中华书局在上海成立。陆费逵起草发表《中华书局宣言书》刊于《申报》上,说明书局宗旨:“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到也。”不久,陆费逵“遵教育部通令”出版《新中华教科书》,这套封面为五色旗的书打着“教科书革命”旗号,鲜明地提出“孙中山是当今中国的第一伟人”。  这一招,将商务印书馆打了个措手不及,原来那些印有“龙旗向日飘,皇上万万岁”的旧教科书全部被禁。  与商务印书馆一团乱麻相反,上海中华书局总部的门槛都差点被踏平了。“各省函电纷驰,门前顾客坐索,供不应求。”  虽然陆费逵对新教科书早有准备,但是仍未成套,况且全国有两三百万的学生,印制规模也非常庞大。此后新课程标准又屡屡更新,所以中华书局内每一个人都非常忙碌。中华书局老职工吴铁声曾在文章中回忆这段时光:为了抢占市场,时间至关紧要,编辑人员往往夜以继日赶编课本,陆费逵也不时打电话询问,知道某书尚未完成,陆费逵就哈哈大笑,挂上电话。这则小事很好地反映了陆费逵在待人接物上的通达爽朗。中华书局初创时,陆费逵常与同事共起居共操作,打成一片。他对公司同人,不论公私信件,致人均称某先生或某兄或某弟,自称弟或兄;同人致彼亦只称伯鸿先生而不称总经理,甚至因陆费逵头大,戏称他“大头先生”。  陆费逵的用度很俭省,不看戏、不到跳舞场。家中没有厨子,有时女佣人买菜,有时主妇买菜。陆费逵平时不在外面吃点心,衣服也很随便,新的衣服总在箱子里放旧了才穿。子女布衣布鞋,妹妹穿哥哥嫌小的衣服。  这种待人处事的修养,同样体现在他的事业上。他在《书业商之修养》一文中写道:书业商的人格,可以算是最高尚最宝贵的,也可以算是最卑鄙龌龊的。此两者之判别,惟在良心上一念之差……所以我们当刊行一种书的时候,心地必须纯洁,思想必须高尚,然后才可以将最有价值的结晶品,贡献于世;否则,不但于道德方面要抱缺憾,即自己良心方面亦受责罚。  
 教育救国  陆费逵说:“我们希望国家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正是基于对这种关系的深刻理解,使他感到出版人文化责任之重大。  1909年1月,陆费逵在《教育杂志》上发表《缩短在学年限》一文,主张缩短学生在校年限,减少课时和注重实利教育,这是我国主张新学制之始。同时,他还发表《普通教育当利用俗体字》一文,首先提倡简化汉字。  在成立中华书局之后,陆费逵距离自己“教育救国”的理想更近了。  1912年1月,陆费逵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敬告民国教育总长》一文,对当时我国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并得到教育部长蔡元培采纳而先后施行。  后来陆费逵相继出版了其教育方面的代表性论著:《教育文存》、《妇女问题杂谈》、《青年修养杂谈》等。此外,陆费逵还大力推行国语运动,最早主张推行统一的国语。1921年前后,他参加国语推行会,创办国语专修学校,印行国音课本,制造国语留声片等,热心提倡白话文。  除了发行新版教科书,他还印大型工具书。中华书局的《聚珍仿宋版二十四史》、《辞海》、《古今图书集成》,都赫赫有名,一般出版社玩不起,也不想玩。陆费逵要玩就玩大的,而且出手阔绰,譬如字数达2亿的《四部备要》,他竟敢许诺,谁发现一个错字,奖赏十块大洋。  在陆费逵主持中华书局30余年的时间里,总计出版书籍达2万种之多。创办《中华教育界》、《大中华》、《中华英文周报》、《中华书局月报》、《少年中国》、《小朋友》等八大杂志。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图谋杀害著名爱国人士,陆费逵获悉,即离开上海去了香港。他在香港主持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工作多年,积极赶印书籍,供应抗战后方,直至日在九龙寓所病逝,终年56岁。  【人物名片】   陆费逵   日出生于陕西汉中。  1905年任昌明公司经理。  1906年任文明书局编辑兼文明小学校长。  1908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继兼任出版部长,并主编《教育杂志》。  日发起创办了中华书局。并由中华书局发行《新中华教科书》。  1917年1月,与蔡元培、黄炎培等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  1930年任上海市书业同业公会主席。  1941年7月逝世于香港。分类: |
| 《嘉兴日报》昨天刊登:
  ■撰文
邹汉明    风声  “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当三岁的宣统皇帝溥仪一登极,暗示着变革的民谣就开始传唱开了。  “……该处(桐乡县)七月间有一怪鸟集于县堂,约高四尺有余,面如猫,尾似孔雀,嘴尖眼圆,两耳垂胸,毛彩斑烂,尾黑色。初时焚香叩祷,鸟不去。次日,经荣把总率带汛兵驰至,然枪以吓之,鸟仍不去。至第三日忽不见,满城士民无不惊疑。……”(一八八九年十月五日《申报》)又,“嘉兴石门县西乡属家浜地方,生生堂药店后庭,种有桃树一枝,树身约拱把之大,年年逢春开花,不知何故,今年自春时开花后,至八月梢又放红花,较春更为艳丽,遐遍传为异闻,岂真秋行春令乎?令人索解无从矣。”(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申报》)这两则《申报》报道,无意中弥漫出一种不祥的气氛。  一八八九年十月,海盐县水灾。县令接报,下乡勘察。“果见田禾尽在水中,一片汪洋,难分高下。正在查勘,被无知愚民将邑尊之轿抬至低处,陡然放下,浸入水中,邑尊大惊,身上衣服业已湿透。”(一八八九年十月五日《申报》)堂堂一县之尊,居然被人扔在了水田里,官员的威仪荡然无存。  对于晚清吏治的腐败,上下级官员之间的矛盾,《申报》亦有暗示:  “嘉兴县沈师徐大令因本年虫水灾歉,院核只准二分,农民惊骇,租、漕两有窒碍。特于二十日夜与秀水县秦大令晋省面禀灾歉情形,为民请命。讵词过激,触怒藩司,旋于二十四日札饬撤任,委丁调人大令燮接署。……嘉兴绅商以沈大令为民请命而撤任,因联名电禀抚藩,合力挽留。”(一九〇八年一月一日《申报》)附录《公留沈令电》:“杭州抚、藩钧鉴:沈令治嘉得力,闻撤任,咸骇。现漕务、办枭、禁烟、学堂、铁路、工艺正资整顿。遽易生手,殊失民望。乞恩缓撤任,戴德既无。吴受福、张鸣珂、高宝铨、陈枝万、盛沅、张广恩、董耀庚、沈进忠、严本新、褚辅成、钱芬荣、谭日森等公叩。”  一八九八年出生于海宁的蒋复璁的回忆:“我们看到教科书上有‘皇朝’两字,便会自动地把这二字划掉,没有人叫我们这样做,完全是因我们痛恨清朝。”(转引自傅国涌《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人们期待变革。说话行事一向谨慎的嘉兴,也到了口没遮拦的地步。“教体育的老师干脆剃个和尚头。他的后脑有隆起的一块,喜欢说笑话的代数教员常常当众摸着体操教员这异相而称之为‘反骨’,体操教员似乎很自负有此反骨,一点不安的表情也没有。……体操老师似乎多喝了酒,公然当着许多同学,拍拍自己的反骨,哈哈大笑道:‘快了!快了!’”(茅盾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辛亥年,生于嘉兴东栅口的沈亦云十八岁。她原以为“光复大业要经过长期艰险”。那年她与二妹泣别,抱定以身殉国的信念。亦云后来嫁于黄郛(陈其美、黄郛、蒋介石三人为结义兄弟),晚年撰写有《亦云回忆》一书,于辛亥年前夕嘉兴的时事大潮亦有点滴回忆:  “大哥哥和一位韩先生轮流上课,……没有琴和其他乐器,但吟或唱的机会甚多。‘四万万人都是皇帝的子孙,要同心,要同德,恢复故土’,是他带我们唱的一首歌,那是显然革命口气,亦没有人注意我们。  “陈莲史先生是我在家乡所从年纪最大的老师,他其时大概五十多岁,……一日,他哼出一首诗来:‘一念从君积已深,于今地下好相寻。儿曹莫漫收遗骨,留触人间起义心。’是清初一位不肯剃发而被斩的人临刑时口占,宁死不剃发就是死不投降的表示,我后来看《朱舜水集》,他在日本收了不少歆慕中国文化的弟子,当时秉日本国政的德川氏以宾师之礼,特许其晚年从中国召一孙子侍奉;他写信给孙子,如果已经没有明朝的衣冠,宁可他穿日本和服来见,不愿其穿满清服装,可见汉人痛恨改装的心理。  “约在光绪丙午年春,一日,我姑丈陆和卿陪一女客来到吾家,除续弦姑母,姑丈从未有陪女客来吾家之事,这位女客即是别号‘鉴湖女侠’,作‘秋风秋雨愁煞人’诗句的秋瑾。她貌不美而甚清秀,态度文雅,不施脂粉,穿黑色长袍,说话是绍兴口音。我母亲准备茶果,与姑丈寒暄时,秋君同我谈读书,问我年纪。临行执我手,要我同唱:‘黑奴红种相继尽,惟我黄人酣未醒,……少年努力须自爱,时乎时乎不再来。’之歌。”     剪辫  清朝的覆亡与它的建立一样,系于男人后脑勺的一根辫子。  一九一一年九月,十六岁的乌镇人沈雁冰,由湖州府中学堂转入浙江第二中学堂(即原先的嘉兴府中学堂)。校长正是曾游历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方於笥(字叠裳,号青箱)。方是同盟会及光复会会员,有反清革命的素志。辛亥前夕,他在嘉兴府中学堂提倡剪发并组织学生军实行军事训练。因为方的缘故,嘉兴府中学堂的教员大都是革命党,学生中剪辫的也就很多。这是少年沈雁冰所向往的。  一天,一位四年级的同学到东门的嘉兴火车站买东西。火车站是一个东西南北时事新闻的播散地。也不知沈雁冰的这位小同学是怎样得到武昌起义的消息的,总之,他将这一消息带回了学校。立刻,全校轰动。少年学子们群情激动,迫切希望能够得到更多武昌起义的消息。一连好几天,不断有同学去火车站索买旅客手中的上海报,甚至还到了抢买的程度。  也就在那个不一样的晚上,学校的一位代数教员来到沈雁冰的宿舍,尽管他无法回答学生们关于武昌革命的提问,但临走的时候,这位开明的教员指着此时尚未剪辫的沈雁冰及自修室里的另几位拖着长辫的同学说:“这几根辫子,今年不要再过年了。”第二天,革命党人、几何教员计仰先(即计宗型)一进教室,就说:“假辫子用不着了……”计先生因为激动,说话不免有点儿过急,甚至气喘吁吁,脸涨得红红的。  一根辫子的留与剪,引发教员与少年学子们那么大的兴奋,这是今天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毫无疑问,辛亥革命前后,剪辫成了革命的一个标志。“除此数寸胡尾,还我大好之头颅”,沪军都督陈其美在辛亥年十月十日剪发令的布告上这样号召。  不过,剪辫也不是那么顺利的。那一根猪尾巴似的辫子,毕竟已在中国人的后脑勺拖了二百六十八年了,哪能咔嚓一刀就能够剪尽的。茅盾曾著文谈及这剪辫的矛盾:  有人主张先剪去一半;有人主张四边剪去,只留中间一把,依旧打辫子,盘起来,藏在帽子里;更有人主张等过了年看个好日子再剪,然而也有爽爽快快变成和尚头的。  在时代的大变局下,辫子问题也可以觉出多数禾人谨小慎微的性格。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日,嘉兴军政分府成立,方於笥任临时都督。方都督令民众悬挂民国国旗,剪除发辫。一周之后的十七日,浙江军政府都督汤寿潜谕示:“全省民人,统限于一个月内,将发辫剪去,如逾期不剪,剥夺应享公民权利。”这谕示传达到嘉兴府各县,老县城的城门口,随即摆起了一长溜的剃头摊子,军警随同剃头匠强令民众剪发。一时之间,有笑嘻嘻伸头剪发的,也有不情不愿被逼着剪发的。更有甚者,辫子被剪,竟赖倒在地,号啕大哭,不肯起来的,见此情景,围观民众摸摸自己刚被剪了发的头,哄然大笑。  当然,也有人竟每日躲在家里,避而不出,以免被人抓去强剪发辫。嘉兴迟至民国十九年(1930),仍有顽固的垂辫者,招摇过市;或将辫子盘起,藏于帽中,隐隐隆起的发辫,很注目。    光复  每一场革命都有自己的色彩,辛亥革命也不例外。辛亥革命若以颜色而论,可谓一场白色的革命。光复日,革命党人臂缠白布,遍插白旗,他们以盛大的白色,为满清王朝送葬,同时,祈望开出一个朗朗清白世界。  嘉兴光复是在一九一一年的十一月七日这一天。负责人是方於笥。参与成员有屠伯英、方书绅、敖作民、沈景三、徐养如、陈文浩、马济生等,都是嘉兴人,同盟会、光复会会员,受浙江光复会领导。  彼时褚辅成、龚宝铨、陈仲权、计宗型、沈钧儒等都在杭州参加省垣的光复(杭州于十一月六日光复),嘉兴方面,由资历声望很高的方於笥来承担光复的重任,得到嘉兴所有进步人士的拥戴。方於笥(),字叠裳,号青箱。方氏为嘉兴大族,青箱系出马厍汇桃墩一支(马厍汇今属秀洲区油车港镇)。方於笥毕业于上海中西书院,曾游历美国、加拿大、日本。清末加入光复会,立志反清革命。辛亥这年,他三十四岁,时任浙江第二中学堂监督。第二中学堂即今嘉兴一中的前身,学堂监督即今校长。  从十一月初起,方青箱多次派人和驻兵嘉兴的清军统领沈沂山谈判起义,沈统领持顽固抵抗的态度。沈沂山在嘉兴有十个营的兵力,分驻各交通要道,其中赵廷玉一营为主力,驻守王店镇,有火车可通,如果府城一旦有变,十数分钟即可派兵到嘉兴城下。比较光复会仅有的一点武装力量(主要是一些经过短期军训——兵操——的中学生),包括旧派绅士以街坊名义组织的守望团,陆初觉的商团——团员以老板子弟为骨干,都不是正儿八经的武装,如强行发动起义,形势必不利于光复会。  为此,方青箱一方面积极和杭州取得联系,请求援兵;另一方面在嘉兴的清军中进行策反,争取中下级军官站到起义这边来。十一月三日,清军水师营统带董家玉、董耀庭等同意反正。十一月五日,方青箱亲去王店游说清军一营管带赵廷玉,赵以不杀统领沈沂山、知府杨兆麟为条件,答允归顺光复。方青箱一口应允,说光复以兵不血刃为上策,请转告杨、沈二公。  与此同时,方青箱复又急电杭州派兵增援,杭州则回电已派八十二标第三营管带顾乃斌以督队官名义,克日率军来嘉兴。  十一月七日上午,顾乃斌率五百新军乘坐火车抵达嘉兴。之前,清军统领沈沂山在赵廷玉暗通消息之下,去野猫洞——今嘉兴大桥西堍左近村坊——把藏匿在那里多天的嘉兴知府杨兆麟叫了出来,两人带着家眷连夜乘坐小篷船去嘉善,在嘉善上火车去往上海“避难”。至此,嘉兴的清军则已被二董一赵所瓦解。  写到这里捎带添说几句:知府杨兆麟,云南人。他是光绪二十八年的探花。此公学问甚好,做诗填词都来得;唯嗜酒似命,见了三酉眉欢眼笑,上衙下衙,两个颧骨像鲜桃,终日醉醺醺。嘉兴人都称其为“酒糊涂”。  再说顾乃斌七日上午抵嘉兴,因不了解城中情况,火车停在南门外濠股塔扬旗处,由嘉兴光复会会员马济生引领入城。中午时分,城里城外插满了白旗,宣告嘉兴光复。嘉兴军政分府也于是日成立,推举方青箱任分府长——相当于市长。  嘉兴的光复,没有攻城开枪放炮,百姓也没有受到大惊吓,前清遗老们也只是把辫子盘起来掖藏在帽中。但,有一个小插曲:十一月七日光复的当天下午,三点钟光景,南门丝行街一带,商店、居民家所挂的白旗,忽然哗啦啦都收下了。军政分府得到报告后,迅速查明是破落户夏老四在丝行街茶馆造的谣言,说清廷已经派大将张勋统军分三路兵马来攻打嘉兴,届时城破,挂白旗的一律“咔嚓”杀头。胆小怕事的商店老板和一向以温和谨慎出名为嘉兴土著代表的南门人,听着都被夏老四吓住了,差一点把清朝的龙旗挂出来!  为维护光复的革命成果,军政分府派兵将夏老四押到甪里街执行枪决。  枪决是在一块番薯地里,番薯都已经收起了,一个坑一个坑的。“砰——叭!”夏老四“扑通”倒地伏法,脚上还掉了一只鞋子。(据庄一拂先生回忆,夏老四枪决时没有坐木头囚车,他是被执刑的兵拖着跑去甪里街的,在半途拖丢了一只鞋。)  这是嘉兴光复这天,唯一的一声枪响。  其实,夏老四不杀亦可以,此破落子弟,不过是嘉兴的阿Q而已。  顾乃斌部留嘉八日。嘉属各县于八日起陆续光复。  十一月六日,硖石商团进驻州城,知州闻讯逃遁,海宁光复。需要说明一下的是,一九四九年后,海宁方归属嘉兴管辖。此前,海宁一般为杭州管辖,故其民事长唐鉴来,为省城直派。  七日,桐乡知县束允泰逃遁,留日法政学生王丕煦为民事长,桐乡光复。  九日,一个连的士兵,臂缠书有“光复”两字的白色臂章,唱着歌来到嘉善县衙,兜了一圈后,用竹竿挑掉屋檐上的几块瓦片,随即换掉大清朝的龙旗,在大堂屋顶扯起民国的白旗,嘉善遂告光复。袁庆萱由清朝的知县成了民国政府的民事长。  同日,嘉兴派出的民军到达海盐,会同海盐县各团体宣告光复,朱希祖为民事长。  十日,平湖县绅士公举薛振基为民事长,平湖光复。  与嘉兴的光复略微不同,崇德县的光复,无快捷的铁路可通,却有古老的京杭运河可以利用。  嘉兴军政府成立的消息传到崇德,知县胡玉泽正式出面和以马昭懿(字念仁)为首的维新势力接洽,答应县城军警不作抵抗。马念仁(),前清秀才,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法科,提倡“法治救国”。他是崇德富商,家住县城横街。横街上还开设有益丰衣庄,斜对面即善长当典。此当铺,因一八九一年年仅十四岁的陈其美(字英士)来此学商,逗留长达十二年之久而为世所知。陈英士与马念仁为莫逆交,其美暇时所读书报,以及来往信函,均由益丰衣庄转达。马念仁留日的经历及识见,显然影响到这位辛亥元勋、沪军都督陈其美。而马氏则理所当然地成为光复石门县的主事者。  十一月十二日,崇德运河塘上,高耸入云的南三里桥环洞里,突然出现了两艘炮船。船上兵士不多,带领他们的首领,平头,长衫,戴着近视的眼镜,斯斯文文的,此人正是时年三十六岁的崇德人马念仁。马氏站立船头,在流水的激激声中,稳重的身子里自有一股镇定无畏的气概。  兵船逼近石门县城崇德,早有人飞奔报知知县胡玉泽。胡知大势已去,就很主动也很配合地率领一帮僚属,手执白旗,亲至南门外迎接。马念仁进入崇德,见道路两旁站满了列队恭候的满清旧军警,又见商铺民户门前,挂满了象征光复的白旗。他甚至还清晰地听到了一个熟悉的乡音:“好了,好了,插白旗了!”  插白旗了,石门县也就光复了。  在嘉兴各镇中,乌青镇(今桐乡乌镇)素有府城气象之称。该镇的光复很有戏剧性。驻防该镇的同知是个旗人,整天捧着大清银行的钞票躲在衙门里哭泣。镇上的绅商怕流血,商量来商量去,据文学家茅盾的回忆:“商会筹集了一笔款子送给那旗人,他也就悄悄地走了。”第二天,镇上一富家子跑到小学堂拿来一条白布被单,挂到了校门口,乌镇就算光复了,像大多数地方一样,光复时并不流一滴血。分类: |
|   《嘉兴日报〉今天刊登:
  日前,嘉兴市委党校开发建设的“中共一大”与“红船精神”数据库通过中央党校图书馆的验收。中央党校图书馆馆长陈高桐在验收时称,该数据库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嘉兴市委党校是全国首家与中央党校共建“三大文库”并通过验收的单位。近日,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新友参加全国党校文献情报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并作为全国唯一的地市级党校代表在会上就数字资源开发建设作了经验介绍,受到中央党校的充分肯定和与会代表广泛好评。  全国党校“三大文库”建设是中央党校于2010年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根据中央要求,重点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文库”、“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库”、“中国国情与地方志文库”。为充分利用中央党校这一高端平台,将嘉兴地方特色资源库纳入全国中高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服务中,进一步扩大嘉兴地方特色资源在全国的影响力,有效提升嘉兴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2月嘉兴市委党校向中央党校申请将“中共一大”与“红船精神”数据库项目纳入“三大文库”建设,中央党校批复同意。  “中共一大”与“红船精神”数据库获得立项后,市委党校向市委作了专题报告,市领导高度重视并专门作了批示。市委党校会同相关部门,严密组织,科学设计,精心实施,先后完成了原始资料的搜集、数据库技术规范和制作要求的制定和测试、数据库的建库及数据转换和导入,以及数据库的审查和修改完善等多项工作,使数据库具备了预定的功能。该数据库收录了图书、论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的资料,其中包括大量嘉兴地方特色资料,既注重资料的政治性和权威性,又体现资料的全面性和特色性。在技术运用方面大胆探索实践,在全国党校系统首次运用TPI平台建设数据库。分类: |
|   《嘉兴日报》今天报道:  昨天晚上,以“生态自然 潮起海盐”为主题的2011中国·海盐南北湖文化旅游节在海盐大剧院举行开幕仪式。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梁群出席开幕式晚会并致辞。  本次文化旅游节活动精彩纷呈,主题活动、旅游活动、经贸活动、文化活动四大板块的22项活动高潮迭起。旅游节期间,将通过举办南北湖徒步登山节、美食文化节、公共自行车环湖游、佛教文化旅游体验、南北湖柑橘节、厨师达人赛等活动,突出南北湖的生态、低碳、休闲特色,展示南北湖的自然生态野趣和独特的地方饮食、民俗文化。  旅游节期间,还将举行海盐新兴产业推介、签约活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工、竣工投产系列活动,展示海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阶段性成果。分类: |
|   《嘉兴日报》今天报道:    昨天下午,南湖景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客,他们是前来嘉兴参加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运动员、教练员,南湖景区的红色魅力和迷人景色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图为大家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前合影留念。■摄影 记者 李剑铭   分类: |
|   《海宁日报》今天报道:     (一)  序言  1911年,中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杭辛斋、许行彬、徐骝良、吴清、徐申如、蒋百里、周承菼、查人伟、孙葆怡。  一共九人,皆为海宁籍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人物。    有报人,有军人。 以及硖石商团。  用笔、用枪、用思想、用身体,为民、为国、为理想、为尊严。  1911年,在回荡着的“民主”、“独立”呐喊的天空中,在闪烁着刀光剑影的武装运动中,有他们或激怒,或焦灼,或愤慨,或欣喜的面容。  蒋百里先生说,他们的确是“在二十世纪之大风潮中,挟其气魄以奔入于世界”的“起陆龙蛇”。    1911年的史书中留下他们的名字。    他们用自己的名字写就1911年的史书。    人物名片: 杭辛斋(),名慎修,海宁长安镇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县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次年入北京国子监。后考入同文馆,弃科举,习新学。二十三年到天津,次年与严复、夏曾佑等创办我国第一张民办报纸《国闻报》,鼓吹变法维新。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杭辛斋曾组织《周易》学术研究会,编著有《易学丛书》以及《白话痛史》、《猪仔记》等。     
杭辛斋:文弱书生的倾城之力     ■韩海军  杭辛斋是一位报人,他性格耿直,才气毕露,文章观点鲜明,文采也非常好,再加上他的革命态度又坚决执着,因此深受孙中山先生赏识。  他虽是一个文弱书生,但在辛亥革命中,却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对民众的爱,化解了战争。  辛亥年,以文人的方式化解纷争  杭辛斋不仅会办报,还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杭州起义前夕,杭辛斋经常与革命党人秘密聚会,策划起义。有一次,黄兴到他家去商量起义的事,没想到被增韫(时任浙江巡抚)派出的侦探发现了,一直跟踪到杭辛斋家的大门口。好在杭辛斋他们在门外放了眼线,加上刚好许行彬也在场,许行彬认识来抓捕的那几个密探,就搪塞了一番,黄兴才得以脱身。   日晚上,在革命党人领导下,浙江新军宣布起义。当时新军八十二标标统周承菼(海宁人)和八十一标的标统朱瑞分别率部队从南星桥和笕桥出发进攻杭州。当时周承菼率陆军,蒋介石率敢死队,直扑驻扎在杭州的抚署驻军,降服了大门的卫队,捕获了增韫及其家眷。但当时城内还有数千名士兵装备精良,凭借牢固的城墙负隅顽抗,坚决不投降,准备同新军决一死战。新军多次派人前去说降,但是不仅不能够说服,而且还遭到了城内驻兵的射击,最后不得不在城隍山上架起了大炮,试图用大炮轰炸来逼迫清兵就范。    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  双方一旦开战,杭州城就会遭殃,陷入一片战火之中,无数城内老百姓将死于非命。杭辛斋听到这个消息后,看见全城父老都十分惧怕战火,内心非常焦急。最后,他竟然冒着枪林弹雨,以一个文弱的身躯,只身一人进入敌营,对驻守在里边的清兵晓以大义来说服他们,承诺保证增韫和他的家眷的人身安全。  杭辛斋的抚慰之言情真意切,清营官兵深受感动,当即放下武器,由此平息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战火,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杭州也顺利光复。  然而,事后,当杭辛斋被大家推举为浙江军政府民政长的时候,他却坚决不当,继续创办《汉民日报》。这份报纸主要是提倡民权,激励爱国尚武精神。    立志办报,“言满天下”  杭辛斋早年在北京国子监读书,毕业于北京同文馆。早在清末,就是满怀报国之心的青年。他积极地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多次上书光绪皇帝,陈述清政府的腐败病根,发表自己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如今我们已无从得知他的奏章中具体谈了些什么内容,但可以明确的是,光绪皇帝对此非常欣赏,先后两次秘密召见了杭辛斋,并让他担任内阁中书。   内阁中书是清代一个官职,主要掌管重要文件的起草,包括撰拟、记载、翻译等缮写工作,相当于机要秘书。  然而杭辛斋坚辞不就,他有他的抱负,他想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光绪皇帝见他放着官不去做,对他更是肃然起敬,就赐给他一枚象牙章,这个章上面刻了四个字——“言满天下”。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  杭辛斋究竟想干什么?他去办报纸了。  当时,外国人在中国办了很多报,有180多种,刺激了国人办报的思想。而对于维新派来说,报纸在接纳西方文明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报纸能“通西情”、“通民智”、“通风气”,唤起人们的觉醒,在社会上倡导新风气。同时办报也能够体现民众的权力和政治民主,起到监督作用。因此维新派很注重利用报刊,推动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留下永垂史册的《国闻报》  1896年,杭辛斋从北京去天津,第二年,他和严复、夏曾佑等人创办了我国第一份民办报纸《国闻报》。  这是一份名垂青史的报纸,它大力宣传维新思想,严复的《天演论》即连载于此。当时梁启超在上海主笔《时务报》,两份报纸并称为“占有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  当时办报的人不少,但是,能够不怕家破人亡,把办报当做生命的人却为数不多,杭辛斋就是其中之一。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砍头,全国舆论界在高压手段威胁下鸦雀无声。而《国闻报》不顾巨大的政治压力,发表了文章《视死如归》,首家报道了六君子被杀的消息,表达了对维新派的同情和支持,以及对镇压的愤怒、对慈禧等顽固派的蔑视。  视死如归,杭辛斋和《国闻报》用实际行动对这个名词作了诠释。  1904年,《中华报》在北京创刊,杭辛斋担任主笔。《中华报》是一份面向上层知识分子的报纸,刊登的文章,都与国家民生有密切关系。《中华报》还大胆揭露官员劣迹,一针见血指出“政风腐败,官员纷纷不作为;无德无才者竟能为官”。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统治者。
  杭辛斋的笔将自己推到政治的风口浪尖。他被警察厅逮捕,后来在社会舆论的广泛谴责下,幸免于死。而《中华报》也因刊登了涉及保皇党刺杀慈禧的案件,遭到查封。   1905年,杭辛斋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一个清朝的维新派人士成为了一位革命党人。之后,他又到北京创办《京话报》。  《京话报》是早期的白话报纸,有三个特点,白话、爱国、敢言。然而,《京话报》最终还是被查封了。  1906年,杭辛斋被清政府抓起来,押回海宁“禁锢”。   
蛰居海宁,矢志不渝  此时,杭辛斋清醒地认识到,清王朝的腐败已是无可救药,但他的内心也感到非常悲凉失望。回想起当初面见光绪皇帝,是何等的踌躇满志,结果戊戌变法失败。他领着家人逃到山东,行医度日,过得非常艰难,妻子也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杭辛斋以戴罪之身回到海宁以后,当时的海宁地方长官郭文翘听说杭辛斋是朝廷钦犯,不敢大意,把杭辛斋关进了大狱。  海宁地方绅士听说杭辛斋被押回海宁都着了急,纷纷出面相救。在苏州任教的王国维先生,正好休假在海宁,听到消息后,连忙与许行彬等人一起商量营救工作。  一年后,杭辛斋才被放了出来。  走出牢门的杭辛斋,寄居在长安镇一户张姓人家家里。  1908年,浙江巡抚增韫委任杭辛斋到杭州担任浙江的农工会会长,杭辛斋得以在省城杭州安身。  此时,中国南方的革命浪潮正此起彼伏,杭辛斋想,自己作为同盟会一员,投身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事业,何尝不是一件快事呢。于是他再次操起办报的老本行,先后办了《农工杂志》和《浙江白话新报》,继续利用报刊鼓吹民主革命。  1912年,杭辛斋当选为首届众议员去了北京。1915年,袁世凯图谋称帝,他很清楚杭辛斋的人品、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因此想利用杭辛斋来支持自己恢复帝制。于是他先是承诺杭辛斋让他做未来的内阁成员,接着又用十万银元来引诱,并答应把北京大耳胡同里边的一座豪华住宅送给杭辛斋。但是均遭到杭辛斋的拒绝。  高官、厚禄,都不能够引诱杭辛斋,可谓是铁骨铮铮,视名利如粪土。他所要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格和良知。分类: |
|   《海宁日报》今天报道:  为发掘反映城市精神、代表城市文化、展示城市风采的传递载体,提升浙江工农业产品的品牌形象,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特开展首届“浙江省最佳城市礼(名)品”推选活动。该活动将经历县级、省级二轮推选,每个县区推选10个县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参加地省级角逐,最终确定30个“首届浙江省最佳城市礼(名)品”。  即日起,《浙江日报》联合《海宁日报》共同举办“浙江省县级(海宁)最佳城市礼(名)品”公众推选活动。不管是曾经的“老面孔”,还是如今刚冒出来的“新款式”,不管是吃的、用的,还是赏玩的、收藏的,只要其外观或用途体现海宁文化内涵,具有海宁地方特色,均可参选。通过这次推选活动,将推选一批代表海宁品牌形象,成为海宁识别符号,展示海宁独特文化和精神的城市礼(名)品,代表海宁参加省市级最佳城市礼(名)品的角逐。    推选范围    海宁最佳城市礼(名)品指的是能够充分反映我市当地文化、经济特色,代表海宁城市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的优质地方特色产品,主要包括四类产品/品牌:  1、农林特产(如:榨菜、甘蔗、汪菜等);  2、传统工艺(如:灯彩、剪纸、刀具、皮革皮件等);  3、工业制造(如:太阳能、电动车、经编、家具、酒类、服装、照明类等各类制成品);  4、渠道景点(如:自有品牌商城、开发有纪念专属品的景点等)。  推选标准  1、地方特色明显:必须反映城市人文、地理特色,或植根于独特自然环境,或脱胎于传统工艺,或成长于产业集群。  2、文化内涵丰富: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让城市更美好”的文化理念,或起源于当地独特的文化习俗,代表当地优秀的文化传统。  3、品性质量优越:必须具备上乘的产品质量,生产管理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获得政府认定的质量奖项可加分。  4、品牌形象优秀:必须具有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凡注重包装、设计、商标注册、品牌推广者,皆可为其入选加分。  5、提倡生态环保:必须具有生态、低碳、绿色、环保特色。  宣传和表彰  1、当选的县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将统一由《浙江日报》社组织评选并公告表彰,县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在《浙江日报》上有1/4通栏8×8cm的宣传版面;市最佳城市礼(名)品将在《浙江日报》上有单通栏8×32cm的宣传版面;省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将在《浙江日报》上有半版24×32cm的宣传版面。  2、《浙江日报》社将出版《浙江城市礼(名)品》特辑,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县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在《浙江省城市礼(名)品》特辑中有单通5×18.5cm的宣传版面;市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将在该特辑中有半版13×18.5cm的宣传版面;省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将在该特辑中有整版26×18.5cm的宣传版面。  3、《浙江日报》社将举办浙江城市礼(名)品展览和专题论坛活动,并对当选的各级“浙江省城市礼(名)品”进行授牌表彰。省级、地市级、县区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在浙江城市礼(名)品展览中将提供展位。  4、《浙江日报》社将统一设计“浙江城市礼(名)品”视觉识别标记,对获选产品授权使用,提升其市场价值,提高城市礼(名)品的市场竞争力。  5、《浙江日报》社将组团参加省内外有关会展,加大市场推广力。  报名方法  1、本次活动各企业或个人均可参加报名(分自荐和乡镇街道部门推荐两种)。  2、报名单位可自行将礼(名)品文字介绍、图片资料,寄至海宁日报社。或从海宁日报网潮闻天下论坛(www.hnxw.net)下载填写报名表,发送至报名电子邮箱。  地址:海宁市南苑路388号海宁日报社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联系人:沈小姐  张先生分类: |
|   《嘉兴日报》今天刊登:  昨天,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汤小泉一行来到我市,对嘉兴国际健康生态城项目进行了考察。副市长赵树梅陪同。  据了解,嘉兴国际健康生态城位于湘家荡区域铁路以南地块,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嘉兴市政府共同组织建设,该项目由康复医院、康复医学院、康护中心和生态休闲社区等子项目组成,建成后将集抗衰老养生中心、康疗培训基地、健康会所等于一体。目前,该项目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合作办医协议》已经签订完成,项目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及环境营造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在听完湘家荡管委会方面对嘉兴国际健康生态城项目情况的汇报后,汤小泉对嘉兴在该项目上所作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她也希望各单位继续扎实做好该项目上的各项工作。在认真观看了设计单位提供的嘉兴国际健康生态城规划方案后,汤小泉对大楼的立面设计、内部床位设置等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分类: |
|   《海宁日报》今天刊登:  为发掘反映城市精神、代表城市文化、展示城市风采的传递载体,提升浙江工农业产品的品牌形象,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特开展首届“浙江省最佳城市礼(名)品”推选活动。该活动将经历县级、省级二轮推选,每个县区推选10个县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参加地省级角逐,最终确定30个“首届浙江省最佳城市礼(名)品”。  即日起,《浙江日报》联合《海宁日报》共同举办“浙江省县级(海宁)最佳城市礼(名)品”公众推选活动。不管是曾经的“老面孔”,还是如今刚冒出来的“新款式”,不管是吃的、用的,还是赏玩的、收藏的,只要其外观或用途体现海宁文化内涵,具有海宁地方特色,均可参选。通过这次推选活动,将推选一批代表海宁品牌形象,成为海宁识别符号,展示海宁独特文化和精神的城市礼(名)品,代表海宁参加省市级最佳城市礼(名)品的角逐。    推选范围  海宁最佳城市礼(名)品指的是能够充分反映我市当地文化、经济特色,代表海宁城市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的优质地方特色产品,主要包括四类产品/品牌:  1、农林特产(如:榨菜、甘蔗、汪菜等);  2、传统工艺(如:灯彩、剪纸、刀具、皮革皮件等);  3、工业制造(如:太阳能、电动车、经编、家具、酒类、服装、照明类等各类制成品);  4、渠道景点(如:自有品牌商城、开发有纪念专属品的景点等)。  推选标准  1、地方特色明显:必须反映城市人文、地理特色,或植根于独特自然环境,或脱胎于传统工艺,或成长于产业集群。  2、文化内涵丰富: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让城市更美好”的文化理念,或起源于当地独特的文化习俗,代表当地优秀的文化传统。  3、品性质量优越:必须具备上乘的产品质量,生产管理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获得政府认定的质量奖项可加分。  4、品牌形象优秀:必须具有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凡注重包装、设计、商标注册、品牌推广者,皆可为其入选加分。  5、提倡生态环保:必须具有生态、低碳、绿色、环保特色。  宣传和表彰  1、当选的县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将统一由《浙江日报》社组织评选并公告表彰,县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在《浙江日报》上有1/4通栏8×8cm的宣传版面;市最佳城市礼(名)品将在《浙江日报》上有单通栏8×32cm的宣传版面;省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将在《浙江日报》上有半版24×32cm的宣传版面。  2、《浙江日报》社将出版《浙江城市礼(名)品》特辑,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县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在《浙江省城市礼(名)品》特辑中有单通5×18.5cm的宣传版面;市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将在该特辑中有半版13×18.5cm的宣传版面;省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将在该特辑中有整版26×18.5cm的宣传版面。  3、《浙江日报》社将举办浙江城市礼(名)品展览和专题论坛活动,并对当选的各级“浙江省城市礼(名)品”进行授牌表彰。省级、地市级、县区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在浙江城市礼(名)品展览中将提供展位。  4、《浙江日报》社将统一设计“浙江城市礼(名)品”视觉识别标记,对获选产品授权使用,提升其市场价值,提高城市礼(名)品的市场竞争力。  5、《浙江日报》社将组团参加省内外有关会展,加大市场推广力。  报名方法  1、本次活动各企业或个人均可参加报名(分自荐和乡镇街道部门推荐两种)。  2、报名单位可自行将礼(名)品文字介绍、图片资料,寄至海宁日报社。或从海宁日报网潮闻天下论坛(www.hnxw.net)下载填写报名表,发送至报名电子邮箱。  地址:海宁市南苑路388号海宁日报社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联系人:沈小姐  张先生分类: |
|   《海宁日报》今天报道:    在尖山新区(黄湾镇)钱江村十二组,桔农郑建英正在忙着往水果商的货车里装桔子。郑建英告诉记者,这几天桔子的价格不错,每公斤能卖到1.5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分之一。这个季节,尖山桔农正在忙着采摘成熟的桔子。  ■记者 陈杰 陆晓明 沈婷婷 摄 分类: |
页码:730/1333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483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昨天是什么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