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重组了大唐煤化工重组怎么还没消息

原标题:大唐多伦煤化工再陷环保门 重组甩包袱被多家投行点赞大唐多伦煤化工再陷环保门 重组甩包袱被多家投行点赞分析师表示,大唐煤化工项目连年亏损,重组是明智之举近日,有消息称,大唐多伦煤化工存在违规排放污染物等问题。这已经不是公司第一次被点名。早在2012年,多伦煤化工就被环保组织指出存在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污染问题。而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多伦煤化工由于脱硫不达标登上环保部黑名单。可以说,环保问题是公司久治不愈的“老毛病”。同时,大唐发电刚刚宣布,要与国新控股对旗下煤化工项目进行重组。对此,各家投行纷纷表示,大唐煤化工项目连年亏损,多伦煤化工项目更是进展缓慢,重组是一个明智之举。多伦煤化工再陷环保门6月份,环保部下发公告,对脱硫设施存在突出问题的电力企业进行处罚,大唐发电全资子公司大唐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内蒙古多伦煤化工便在其中。环保部《关于对2013年脱硫设施存在突出问题企业予以处罚的公告》显示,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现有两台10万千瓦和一台8万千瓦燃煤火电机组,1#、2#机组于2009年3月份建成投运,3#机组于2011年4月份建成投运,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经核查,该公司采用五炉一塔脱硫运行方式,全年脱硫设施停运174天,二氧化硫长期超标排放。2013年发电量6.3亿千瓦时,供热量2621万吉焦,煤炭消耗量275万吨,燃煤平均硫分1.22%,脱硫设施投运率50%,综合脱硫效率45%,全厂二氧化硫排放量30595吨。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多伦煤化工第一次被点名。多伦县环保局在2013年4月份曾公开表示,多伦煤化工确实存在环保问题,多伦环保局也多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要求其尽快整改。环保部要求煤化工项目做到“零排放”,但多伦煤化工现有环保技术达不到这一要求,为了让项目尽早获得批复投产,现在也只能说具备了‘零排放’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6月20日,国家审计署发布对大唐集团2012年度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显示大唐集团存在众多问题,其中煤化工问题最为严重。审计报告称,截至2012年年底,大唐集团7个煤化工等非主业投资项目未上报国资委审核批准,累计完成投资304.04亿元。其中,大唐发电多伦煤化工项目实际投资额超预算61.79亿元,未按规定报发展改革部门备案和大唐集团审批,项目延期投产后未达预期指标;该项目因设计缺陷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且存在安全隐患,重新设计建造增加投资1899万元;此外,截至2013年7月份,大唐发电为多伦煤化工项目采购的2735万元催化剂一直未用,已超过保质期两年。重组被各家投行点赞不得不提的是,近日,大唐发电发布了欲重组煤化工业务的公告。公司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煤化工及相关项目重组框架协议》,拟就公司煤化工板块及相关项目进行重组。其中包括多伦煤化工在内等5个煤化工项目。此前,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上述大唐发电的多伦煤化工项目因褐煤工艺技术更为复杂等原因,目前尚在探索和改进中。除了受到上述环保问题的困扰之外,大唐发电的煤化工项目更是遭遇投入高无收益的窘境,这也是其急忙甩包袱的主要原因。公司2013年化工行业营业收入不足500万元,毛利率只有3.55%,但投入资金却不小,仅在2013年就投入875.4万元,累计实际投入5839万元,在火电、水电、风电和光伏的累计投入额中排名第一,而后续投资额还要达百亿元。在煤化工建设一拥而上过后,目前,煤化工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可谓举步维艰。实际上,由于投资周期一再延长、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大唐发电近两年的压力越来越大,一直希望将煤化工项目转让出去,但似乎没那么容易。据了解,此前,大唐发电与神华曾就此事进行过洽谈,但最后并没有谈妥。上述业内人士称,这是因为神华不愿意接手其所有的煤化工项目,只愿接手条件好的。大唐发电没有接受这种颇为苛刻的条件。像多伦煤化工这样投资巨大的项目,一般企业没有能力接手。就在大唐发电宣布煤化工业务重组的消息后,各家投行无一例外纷纷叫好。大唐发电这几年被煤化工项目拖累的“够惨”。摩根大通认为,多伦煤化工由于项目进展缓慢,利用率低和技术问题导致公司亏损严重,此次重组对大唐整体来说是利好。此外,渣打银行表示,大唐煤化工项目连年亏损,一是项目的延后投产,二是营业成本大幅上升。此次重组是一个明智之举,可剔除大唐不必要的业务,转而发展主营业务。在这种背景下,大唐发电的煤化工项目重组格外引人注目。此次重组是否会受到上述环保问题的影响?《证券日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代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时代财经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相关阅读:
本月点击排行投584亿反拖累业绩 大唐发电引国新重组煤化工
  大唐发电(601991,SH)煤化工业务重组的猜测终于被证实。  昨日(7月8日),大唐发电公告称,公司已同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新公司)签署重组框架协议,双方拟就上市公司煤化工板块及相关项目进行重组。重组事项尚待进一步订立有关交易协议,方可作实。  值得注意的是,波折不断的大唐发电下属煤化工业务,在累计投入584亿元后,因进展缓慢等原因一度被看做是公司的&拖累&。此番重组消息发布后,昨日大唐发电股价飙涨,最终涨停收盘。  大唐发电称,重组事项的顺利开展,将有利于优化公司业务结构,目前重组细节尚无披露。不过,据大唐发电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此项重组将是&双赢&的选择,因为重组亦对几个煤化工项目的发展有利。  煤化工业务有望剥离/  大唐发电披露的 《重组框架协议》显示,公司及所属企业在煤化工及相关产业的投资项目,包括内蒙古大唐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大唐呼伦贝尔化肥有限公司、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以及相关的配套和关联项目。重组方式为&通过合作重组或股权收购,国新公司获得公司煤化工板块及相关项目资产或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大唐发电合作方的国新公司是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成立国新公司是国资委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举措。该公司主要从事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国有股权经营与管理、资本运营、受托管理等业务。  对于此次重组,大唐发电称,重组事项的顺利开展,将有利于优化公司业务结构,推进公司战略调整,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公司将资金、管理、技术资源更有效的集中至本公司主营业务,巩固公司发电板块优势;有助于未来公司盈利水平的改善及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  大唐发电2013年报显示,公司分为发电、煤化工和煤炭三大业务板块,而电力销售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85.39%,另外电力行业毛利率为31.06%。相比较而言,煤炭行业和化工行业毛利率分别为5%和3.55%。  此次重组对大唐发电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中信证券研报评论称,近年公司投资开发了煤化工产业,但经营效益不甚理想,对公司业绩产生了一定拖累。随着此次重组事项的顺利开展,煤化工板块有望剥离,有利于优化公司业务结构,推进战略调整,进一步聚焦发电主业。重组后,公司资产负债率有望下降(克旗及阜新煤制气后续投资或逾300亿元),有利于未来新建电力项目的投资。  电企发展煤化工被指&走弯路&/  其实,煤化工业务是大唐发电近年多元化发展的重点方向,投入资金不菲。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大唐煤化工业务累计投入达到584亿元。不过,内蒙古多伦煤制聚丙烯、年产4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年产40亿立方米天然气三大项目,被视为公司煤化工板块的&中流砥柱&,均在此次&重组&行列。  瑞银证券今年3月份的一份研报直言,大唐发电的非煤业务在拖累公司主业。&多伦煤化工项目亏损额大幅超出我们预期,我们认为公司煤化工项目或普遍存在煤炭供应问题。&  实际上,在大唐发电上一轮停牌开始,针对大唐发电有意重组煤化工业务的猜测便在业内传出。  6月20日,国家审计署发布对大唐集团2012年度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显示大唐集团存在众多问题,其中煤化工是&重灾区&。其中大唐多伦煤化工项目,在此次审计中被曝出了超支数十亿元等诸多&黑洞&。  公开资料显示,大唐多伦煤化工项目早于2004年成立筹备处,2005年便开工建设的多伦煤化工项目是大唐集团多元化战略以来的第一个煤化工项目,是我国首例大型煤制烯烃示范工程,也是国家能源战略石油替代工程煤基烯烃类示范性项目。  在此番煤化工业务重组之际,大唐发电对当初涉足该项目的解释为&在过去的今年时间里,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投资开发了煤化工产业&。而如今,为落实国家近年对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公司拟调整产业结构,与国新公司合作对公司煤化工业务板块及相关项目进行重组。  一位电力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大唐发电此番举动其实是 &吃亏后再割肉&,是&国企走的弯路&。  事实上,在煤化工业务发展上,遭遇波折并非大唐一家。五大电力集团一名高管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对于电企而言,煤化工或许根本就不该发展。  有业内观点称,电力企业发展煤化工都遭遇到技术、人才、管理等一系列难题,已建成的项目大都出现运行不稳定、人才流失、项目严重亏损等问题。而早在今年4月中旬,另一央企电力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国电电力亦发布公告称,估价26亿元转让宁东公司45%股权,转让后,国电电力基本上剥离了煤化工业务。  每经记者 赵春燕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马博&&&&&&
中国经济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经济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中国经济新闻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经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
中国经济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010)
中国经济时报社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政编码:102209 电话:(010)(总机) (010)0(编辑部) (010)(广告部) (010)(发行部) 传真:(010) 电邮:.cn
Copyright 2011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财经]&大唐多伦煤化工再陷环保门&重组甩包袱被投行点赞
订阅将本文转发至
| 字号大小
&&近日,有消息称,大唐多伦煤化工存在违规排放污染物等问题。这已经不是公司第一次被点名。早在2012年,多伦煤化工就被环保组织指出存在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污染问题。
&&而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多伦煤化工由于脱硫不达标登上环保部黑名单。可以说,环保问题是公司久治不愈的“老毛病”。同时,大唐发电刚刚宣布,要与国新控股对旗下煤化工项目进行重组。
&&对此,各家投行纷纷表示,大唐煤化工项目连年亏损,多伦煤化工项目更是进展缓慢,重组是一个明智之举。
&&多伦煤化工再陷环保门
&&6月份,环保部下发公告&,对脱硫设施存在突出问题的电力企业进行处罚,大唐发电全资子公司大唐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内蒙古多伦煤化工便在其中。
&&环保部《关于对2013年脱硫设施存在突出问题企业予以处罚的公告》显示,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现有两台10万千瓦和一台8万千瓦燃煤火电机组,1#、2#机组于2009年3月份建成投运,3#机组于2011年4月份建成投运,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经核查,该公司采用五炉一塔脱硫运行方式,全年脱硫设施停运174天,二氧化硫长期超标排放。2013年发电量6.3亿千瓦时,供热量2621万吉焦,煤炭消耗量275万吨,燃煤平均硫分1.22%,脱硫设施投运率50%,综合脱硫效率45%,全厂二氧化硫排放量30595吨。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多伦煤化工第一次被点名。多伦县环保局在2013年4月份曾公开表示,多伦煤化工确实存在环保问题,多伦环保局也多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要求其尽快整改。环保部要求煤化工项目做到“零排放”,但多伦煤化工现有环保技术达不到这一要求,为了让项目尽早获得批复投产,现在也只能说具备了‘零排放’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6月20日,国家审计署发布对大唐集团&2012年度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显示大唐集团存在众多问题,其中煤化工问题最为严重。
&&审计报告称,截至2012年年底,大唐集团7个煤化工等非主业投资项目未上报国资委审核批准,累计完成投资304.04亿元。
&&其中,大唐发电多伦煤化工项目实际投资额超预算61.79亿元,未按规定报发展改革部门备案和大唐集团审批,项目延期投产后未达预期指标;该项目因设计缺陷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且存在安全隐患,重新设计建造增加投资1899万元;此外,截至2013年7月份,大唐发电为多伦煤化工项目采购的2735万元催化剂一直未用,已超过保质期两年。
&&重组被各家投行点赞
&&不得不提的是,近日,大唐发电发布了欲重组煤化工业务的公告。公司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煤化工及相关项目重组框架协议》,拟就公司煤化工板块及相关项目进行重组。其中包括多伦煤化工在内等5个煤化工项目。
&&此前,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上述大唐发电的多伦煤化工项目因褐煤工艺技术更为复杂等原因,目前尚在探索和改进中。
&&除了受到上述环保问题的困扰之外,大唐发电的煤化工项目更是遭遇投入高无收益的窘境,这也是其急忙甩包袱的主要原因。公司2013年化工行业营业收入不足500万元,毛利率只有3.55%,但投入资金却不小,仅在2013年就投入875.4万元,累计实际投入5839万元,在火电、水电、风电和光伏的累计投入额中排名第一,而后续投资额还要达百亿元。
&&在煤化工建设一拥而上过后,目前,煤化工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可谓举步维艰。实际上,由于投资周期一再延长、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大唐发电近两年的压力越来越大,一直希望将煤化工项目转让出去,但似乎没那么容易。
&&据了解,此前,大唐发电与神华曾就此事进行过洽谈,但最后并没有谈妥。上述业内人士称,这是因为神华不愿意接手其所有的煤化工项目,只愿接手条件好的。大唐发电没有接受这种颇为苛刻的条件。像多伦煤化工这样投资巨大的项目,一般企业没有能力接手。
&&就在大唐发电宣布煤化工业务重组的消息后,各家投行无一例外纷纷叫好。大唐发电这几年被煤化工项目拖累的“够惨”。摩根大通认为,多伦煤化工由于项目进展缓慢,利用率低和技术问题导致公司亏损严重,此次重组对大唐整体来说是利好。
&&此外,渣打银行表示,大唐煤化工项目连年亏损,一是项目的延后投产,二是营业成本大幅上升。此次重组是一个明智之举,可剔除大唐不必要的业务,转而发展主营业务。
&&在这种背景下,大唐发电的煤化工项目重组格外引人注目。此次重组是否会受到上述环保问题的影响?《证券日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热销基金产品(10月16日)大唐煤化工重组之惑 - 化工新闻 - 煤炭信息交易网
您的位置:
&添加时间:&原文发表:&人气:44 近期,电企重组的消息层出不穷。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在酝酿重组事宜(据悉合并已取消)。华电能源和金山股份发布停牌公告,据悉华电集团曾承诺将华电能源定位为华电集团在东北地区的电力发展主体和资本运作平台,并以适当方式将辽宁铁岭发电公司51%的股权注入公司;作为位于东北地区的发电企业金山股份,与华电能源在业务和经营地区上都有重合。大唐发电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煤化工及相关项目重组框架协议》,拟就大唐发电煤化工板块及相关项目进行重组。根据该协议,重组项目几乎完全覆盖了大唐发电旗下的所有煤化工资产。
电企的这一轮重组,一部分是在国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求下的政治反应,另一方面也是在经济发展放缓、煤价低迷的情况下对过去几年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战略调整。尤其大唐发电旗下煤化工板块的重组/剥离,涉及资产高达数百亿元,表现出大唐发电对近十年的煤化工发展战略的自我否定。下面的一些问题和部分解答除了是对大唐发电乃至五大电力发展多元化的一些思考,其实也是对大唐发电煤化工业务可能的整合方(神华?)的一些思考。
首先,大唐乃至五大电力的多元化发展是否有错?
源头要从电力体制改革谈起。
2002年12月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第一步“厂网分开”的实施,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成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五大发电集团。由于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缓慢,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认为我国电力供应略有富余,三年不建常规发电厂。但2002年后,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入世等有利契机的来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用电量激增。由于大型电厂建设周期在30个月左右,这就造成了03年左右开始我国大部地区出现电荒。此时成立的五大电力集团纷纷开始跑马圈地,在全国大举布局电厂。但这就产生了一个隐患:原先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主辅分离”、“输配分开,输送分开”(电力输送和销售分开)等分步骤进行,最终建立规范、公正和高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但由于电荒的出现,国家的目光转向了加快电力建设,确保电力供应,电力体制改革仅实现了“厂网分开”,这就从体制上造成了电网公司控制上网定价,控制上网电力的调度、输配,俨然成为最大的自然垄断公司。发电企业作为全产业链的中端,受上游产业和下游电网的双头“夹击”,这个隐患也就成为了06年前后五大电力企业进行多元化尝试的一个最根本原因。
随着此轮电厂的大上快上,五大电力集团装机容量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07年底,五大电力中的龙头华能集团装机容量已达7157.6万千瓦,而最小的中电投的装机也超过了4300万千瓦,五大电力合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且除中电投外火电比重均在85%以上。随着电力发展黄金时代的过去,电力企业开始面临大中型资源基本瓜分完毕、原料煤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以及煤质下降的现状,企业利润受到了巨大威胁。同时,由于优质电源点基本瓜分完毕,同业竞争加剧,国家宏观调控也加大了新电源项目的核准难度,因此发电企业除华能之外的其他四大都开始考虑多元化经营以应对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中电投布局电解铝、核电业务;大唐大举进入煤化工产业;华电布局、煤化工产业;国电进入煤炭、煤化工、科技环保、电厂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从03年开始,李荣融提出的央企重组事项,提出十一五期间将央企数量缩减到80-100家。07、08年到了一个转变点和高峰,李荣融不止一次对央企表态,“三年之内要做到行业前三名,否则国资委给你们找婆家。”这也是为何华能不是太在意多元化发展的一个原因,因为底子厚实,不可能被兼并,而其他四家都有危险。)
大唐发电多元化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获得煤炭资源以降低发电主业的原料成本,实现从中段发电企业向上游煤炭产业链的延伸。但由于地方政府对煤炭资源的获取提出的前置条件――就地转化,大唐发电采取了以获得的煤炭资源为基础,向煤炭下游产业链(煤化工)延伸的战略。一方面满足地方政府“就地转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想满足自身电厂对煤炭资源的需求。
综上,个人认为从战略上来说大唐发电的多元化战略在方向设计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尤其在2008年-2012年这五年间,由于煤炭价格的高企,所有发电企业尤其是自有煤炭资源稀缺的电企亏损严重。而与此同时,天然气、烯烃等新型煤化工产品国内缺口较大,神华MTO等同期建设的煤化工项目收益颇丰。事实证明了大唐向上游煤炭产业延伸,下游发展煤化工的战略方向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在大唐发电发展煤化工的过程中,若采用并购、整合传统煤化工企业、获取技术力量、管理方法和技术资源,或是采用EPC模式投资煤化工项目(交钥匙工程,类似于投资模式),甚至是与石化企业、煤炭煤化工企业共同参股建设项目是否会优于大唐发电的业主自行建设管理项目的发展模式。
个人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上面说到了大唐的多元化战略的方向设计或者说定位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失败的原因必然是出现在战略的具体实施上。之前许多业内人士都已经对大唐煤化工业务的失败提出了各种见解,这里主要陈述个人认为最基本而现实的原因,以供大家思考。
1.人力资源。企业投资项目首先应该重视的就是人力资源,这与并购后整合中重视人力资源整合是一样的道理。相关产业的人员在项目前期、投资经济性分析、技术选型、项目基建、生产运营中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
2.尊重产业规律。进入一个新行业,要尊重这个行业的行业规则,电力企业与煤化工企业的运营、管理、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因此不尊重行业的行业规则绝对不可能建好、管好项目。
3.项目推进的步伐对企业的现金流构成了巨大压力。大唐发电与国电、华电等也投资了煤化工项目的企业相比,在自身煤化工人力资源匮乏、煤炭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在短期内连续布局了三个百亿级项目,三个项目几乎同时设计、基建、开工,基建和开工初期的资金压力对任何一个企业的现金流来说都是巨大的问题。
其他诸如设计煤种不适合、技术设备选型不当、生产运营中产生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归因于上述人、财、违背客观规律三个因素。
第三,若是神华接手整合大唐原有煤化工业务,是否会有点石成金的效果?
从国新控股与大唐发电签订重组协议可以看出,大唐的煤化工板块重组背后带有国资委的浓重色彩。因此,若是由目前网上所说神华并购或整合大唐发电旗下煤化工业务,后期是否能有点石成金的效果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考虑:
1.关键问题:并购价格。据悉神华对大唐旗下煤化工资产已完成评估,根据国新的介入可以推断此次大唐煤化工资产剥离应该是在国资委主导下进行,因此最终的并购价格很有可能不仅仅体现市场因素。鉴于大唐煤化工资产优劣不一,且主要煤化工项目不是尚未稳产、达产就是尚处于示范阶段,同时还涉及到大量的闲置/无效资产,因此并购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此次并购的成功与否。
2.并购方式:采用现金收购还是资产置换。从近期神华变卖部分电力资产的行为可以看出,神华的现金流也比较紧张;尤其神华近期还布局了百万吨间接煤制油、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等投资过百亿甚至千亿的巨型煤化工项目。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并购方式对神华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3.此次并购规模涉及的员工上万人,涉及项目数十个,光并购项目的年财务费用就数以十亿计。神华并购后整合的目的一定是通过获取煤制气、煤基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业务,提高公司内部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因此在并购后的整合上,如何进行两个企业间的文化整合,如何实现两个企业间的人力资源整合,如何在尽可能缩短整合时间并实现合并后公司煤炭――煤化工业务整合的协同效益,将是此次神华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
最后,说一句话:不能用后阶段的标准来评价前一阶段的现象。•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章所属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唐发电重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