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顺丰快递到毛乌素沙漠治理产业化示范基地怎么走

乌审旗:一个牧区的十年新型工业化之路
|经济|投资|行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乌审旗:一个牧区的十年新型工业化之路
  段心鑫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部,属内蒙古市,十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让乌审再现了历史上草水丰沛的富庶景象,而在农牧业兴旺的同时,能源化工企业陆续进驻,支撑了乌审经济快速发展。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乌审旗GDP达164亿元,占同期鄂尔多斯全市GDP近8.7%。而在增速上,乌审旗上半年 GDP同比增长了13.1%,超过鄂尔多斯全市7.8%的增速。
这得益于2005年起,乌审开始实施的“牧区新型工业化”战略。在生态保护与工业化转型之间,乌审旗的探索,对鄂尔多斯转型具有突出作用。
力推能源化工产业
上世纪90年代末,乌审旗沙漠化土地面积曾一度超过86%。多年的治沙造林之后,这里的植被覆盖度已达到了80%,沙尘暴天气从过去的每年25天减少到3天,今年以来甚至一次都没出现过。
“很多人一听‘毛乌素沙漠’以为这全是沙子,来这看看才知道其实生态环境很好。”乌审旗旗委书记牧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该区域GDP中农牧业占比一直较高,直到2004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还在20%以上。
“以前发展高效益的家庭牧场,生活还可以,但规模上不去。”牧人说。由于农牧业难以支撑乌审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后乌审开始力推发展能源、化工业。
从资源禀赋来看,乌审探明天然气储量1.286亿立方米、探明煤炭储量520亿吨、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5.68亿立方米,是煤、气、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中煤炭储量占鄂尔多斯市的近35%。而且该区域内地广人稀,具有更强的环境承载能力,亦不涉及占用耕地的问题。
牧人介绍,在经历了对招商引资饥不择食、来者不拒的阶段之后,乌审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近期,一方面对原有项目和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另一方面对现有化工产业链进行延链补链。
“煤和气都是化工的基础原料,简单地出售和外送原料对于工业而言是没有发展的。”牧人说,乌审必须加大就地转化的力度,发展煤化工产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对煤化工产业,乌审旗规划加快建设46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重点培育甲醇制烯烃、甲醇制芳烃等4条煤化工产业链的基础上,适时启动建设高分子产业园区。到2017年,全旗形成1000万吨甲醇、450万吨尿素和180万吨烯烃产能。同时围绕千万吨甲醇工业母料,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引进下游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
在此规划的指引下,仅今年上半年乌审旗固定投资就达177.68亿元,占鄂尔多斯全市的12%;同比增长11.5%,增速比全市高1.2%。乌审的新增投资中,工业项目投资占绝对主导达167.11亿元,增长13.8%。
化解资源环境压力
大笔投资涌向煤化工领域,无疑对乌审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治理提出了挑战。不过,牧人表示,大多数人认为农业省水、工业费水,而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
乌审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2013年乌审旗各行业用水量为2.35亿立方,其中,第一产业用水量为2.02亿立方米,占86%;第二产业用水量只有1000万立方米左右。“而且农业用水的利用率不高,远低于工业用水。”牧人说。
按照乌审旗现有的发展规划,所有项目投产之后需要工业用水约2.2亿立方米。乌审旗水利部门人士表示,乌审旗境内有黄河一、二级支流4条,本土最大年工业地表水供水量约1亿立方米,目前正在建设从包头引黄河水2700万立方米的工程。此外,还规划在内蒙杭锦旗独贵塔拉建设一座更大的工程,引水1.2亿立方米供图克和乌审召两个化工园区用水。完成该项目后,乌审将拥有超过2.4亿立方米的工业供水量,为未来煤化工发展提供足够的水资源。
乌审目前采取“以水定项目、以水定规模、以水定效益”的理念,并对一些高耗水产业关上了大门。牧人表示,曾有120万吨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落户乌审,后来考虑到耗水量太大,政府未引进该项目。
乌审旗环保局局长赵连军坦言感到了发展工业带来的环境压力。“要尽快把基础打牢,这样未来工业发展起来后,才能把污染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实现经济生态双赢。”赵连军说。
“生态问题是乌审最大也是最根本的民生问题。”牧人表示,乌审不会发展建材、陶瓷、氧化铝、多晶硅等高污染的行业,甚至风电这种占地多、效益不好的企业也不会引进。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鄂尔多斯乌审旗: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地方
核心提示:通过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实地探访,我们对鄂尔多斯的印象不再局限于“羊煤土气”(羊绒、煤炭、高岭土、天然气),并对乌审旗发出“不断创造奇迹”的感叹。
近日,作为网络媒体走转改报道组成员,本网采编人员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进行了采访。通过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实地探访,我们对鄂尔多斯的印象不再局限于“羊煤土气”(羊绒、煤炭、高岭土、天然气),并对乌审旗发出“不断创造奇迹”的感叹。乌审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2011年,全旗深入实施“生态立旗、工业强旗、文化塑旗、人才兴旗”战略,统筹协调,攻坚克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全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0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2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958元和10054元,分别增加4842元和1299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6.8亿元。经济发展同时,乌审旗的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同样令人瞩目。在沙漠治理方面,乌审旗注意政府引导和社会力量、企业力量相结合。在文化建设方面,以乌兰牧骑为代表,长期坚持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并涌现一批自觉保护建设的乌审旗人。治沙硬汉苏瓦迪一家。一&硬汉苏瓦迪29年绿化万亩沙地治沙造林大户苏瓦迪出生在乌审旗呼和芒哈嘎查(在内蒙古有关盟市所属旗的行政编制下,设嘎查,与行政村平级)一个普通牧民家里。老人年已70,家住毛乌素沙漠深处,长期以来与风沙为伴。草场实施包场到户后,自1984年始,29年来,他承包并通过坝沙、挖坑、栽树、修围栏,种沙柳、沙棘、沙打旺、柳树、杨树等绿化了约10000亩沙地。来到老人家里时,老人和老伴身穿正装以待,儿子和媳妇则忙着倒奶茶、摆水果,让我们深感蒙古人民的待客热情。苏瓦迪不喜多话,腿脚不大灵便,但带我们踏上被其改变的沙地上面时,能明显感觉到他的精神变得不同,话也多了,他爱这片土地,并颇有成就感。如今他承包的沙地因绿化已逐渐产生经济效益。在他的带动下,乌审旗呼和芒哈嘎查的个体造林户已发展到40多户,千亩以上的大户有10户,百亩以上的大户达30户,个体造林超过7万亩。硬汉苏瓦迪,在家人的支持下,以29年来的坚持不懈,创造了治沙奇迹,让人感叹敬佩。民营企业家李京陆。二&李京陆:一位企业家的科技治沙实践如果说苏瓦迪的治沙体现在个人力量、传统方法,那么李京陆和他的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治沙则体现在产业行为、科技治沙。7月19日,在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京陆向我们介绍了团队治沙历程。其治沙模式可概括为:按照“碳吸收”、“碳减排”、“碳捕捉”的“三碳经济”理念,形成“造林治沙——获得生物质——新能源发电获益——反哺沙区群众造林抚育——扩大生态建设和生物质能源产业规模”的产业良性循环,即沙地种树、平茬、平茬剩余物燃烧发电、捕捉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生产螺旋藻。三年来,该公司已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完成生态能源林基地建设36万亩。在原料种植、平茬、切片、运输等环节,实现农牧民增收约8000万元。2011年5月,公司利用电厂烟气(CO2)实施占地200亩、年产200吨的螺旋藻养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产品预计将于今年10月份上市。如果李京陆在乌审旗的治沙实践实现盈利的话,这将为我国甚至世界沙漠治理带来革命性变化,很多沙漠将不再是包袱,而成为人类的“宝藏”。迄今,该企业获得中国沙产业十大先进企业,内蒙古自治区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示范单位、内蒙古沙产业试验示范基地、中国生态建设“十大贡献企业”等荣誉。李京陆已经在内蒙古的沙漠里摸爬滚打了9年,并在2010年获得“全国绿化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我们期待他早日如愿以偿。乌审旗乌兰牧骑在草原上为牧民表演。三&乌兰牧骑扎根基层走向世界 7月20日,乌审旗乌兰牧骑来到陶利嘎查演出,歌舞尤其是音乐剧引发观看农牧民的热烈反响,而同时由其组织、农牧民参与的摔跤、赛马比赛使得整个场面就像一个小型的那达慕(蒙古语nagadum的音译,意为娱乐或游戏。是蒙古族一种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多在祭"敖包"(神的标志)时举行,内容有赛马﹑摔跤比赛﹑文艺演出等,亦有集市贸易。)。乌兰牧骑是草原文艺轻骑兵,首支乌兰牧骑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它以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为宗旨,开展演出、宣传、服务等活动。乌审旗乌兰牧骑建立于1960年,先后创作出《筷子舞》、《炒米飘香》、《心香》、《乳香飘》和民族风情歌舞《敖包相会》等千余件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荣获市级以上奖550项,其中国际奖4项,国家级奖150项。向各级文艺团体输送艺术人才90多名,其中国家二级以上演员、编导和作曲28人之多。1999年至今,乌审旗乌兰牧骑连续四次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全区一类乌兰牧骑”、“全区十佳乌兰牧骑”。2010年12月,乌审旗乌兰牧骑更获全国“服务农牧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一个地方文艺宣传队,50余年来坚持不懈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并创造了灿烂的历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哈斯格日勒图家的五代民居。四 自觉的文化保护和建设意识哈斯格日勒图是巴音陶勒盖嘎查的牧民,他家完整地保存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不同时期修建的6处住房。2008年10月,哈斯格日勒图家因此成为鄂尔多斯全市基层文化现场会参观点。也许哈斯格日勒图没有想到,他们家一个小小的创意,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让后人在100多平方米的土地上见证了鄂尔多斯、内蒙古,甚至整个中国60年的发展奇迹。位于巴音希利嘎查的毕力贡仓蒙古文书馆、毕力贡仓蒙古文图书印刷博物馆,由当地农牧民发起建设,总投资100万元。开馆以来举办的各种培训、作品研讨会、创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达15次,参加人数达1500多人次。据介绍,由牧民自发投资上百万元建设的其他主题的博物馆,在乌审旗还有好几家。我们惊讶地感受到乌审旗人对文化保护建设的高度自觉性。这不正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体现吗?从满目黄沙到漫山遍野尽披绿装,从文化建设“走下去”到“走出去”,回顾乌审的历程,如同看一幅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画卷。在鄂尔多斯旗市委、政府的领导下,乌审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乌审旗人将保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开拓创新,继续创造奇迹。
(本文来源:人民网
国家机关网站导航
国务院所属部委
共25个部门
国务院直属机构
共13个部门
国家办事机构
国家直属事业单位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毛乌素沙漠地区输油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的技术方法研究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毛乌素沙漠地区输油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的技术方法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新型工业坚实崛起――鄂尔多斯乌审旗工业经济发展走笔
16:56:00&&来源:人民网
[提要]&&今日乌审大地,吊塔林立,厂房现代,产业绿色,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在这片热土上潮涌迸发,坚实崛起,挺起全旗经济发展的脊梁。立足工业经济起步晚、无污染的后发优势和煤、气、水等富集的资源优势,乌审旗始终以节能减排为抓手,着力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
  今日乌审大地,吊塔林立,厂房现代,产业绿色,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在这片热土上潮涌迸发,坚实崛起,挺起全旗经济发展的脊梁。
  资源宝地新型工业化扬帆
  作为传统的农牧业大旗,乌审旗工业经济曾经非常落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给西部资源富集地区乌审旗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随着境内天然碱资源的逐渐枯竭,长期独脚支撑的天然碱化工也逐步走向衰落。进入新世纪,随着天然气、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的发展,乌审工业又重现生机,迅速成为全旗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地区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乌审旗资源富集,多种资源共生且利于配套开发。是中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主气源区和重点区域,已勘探发现苏里格、乌审、长庆、大牛地四个超千亿立方米大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位居全国县级地区之首,被誉为“中国天然气之乡”;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是东胜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境内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又为发展工业创造了先决条件。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实施工业强旗战略,是摆在乌审旗决策者面前一项新的课题。为此,2004年,乌审旗委、政府在通过考察学习和反复论证、综合地区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推进工业、农牧业、城镇建设和文化“四大产业”协调并进。2006年,按照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项目、构筑大产业、实现大循环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乌审旗进一步延长天然气―甲醇―甲醛―甲胺、醋酸和煤―甲醇―二甲醚清洁燃料、烯烃及其下游化工产品的循环链条,形成了优势互补、竞相发展、梯次推进的新型工业化格局。
  特别是近年来,乌审旗按照蒙陕宁国家级能源化工战略基地重要节点的定位,主动策应沿黄沿线经济带,积极融入呼包鄂一体化,全力推进“双百亿工程”进程。2011年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增加值159.31亿元,分别占到全旗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6%、地区生产总值的66%,实现了由传统农牧业大旗向现代工业强旗的历史性嬗变。与此同时,乌审旗荣膺“十二五最具投资价值环境县”,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进入全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行列,工业进入自治区10强第9位,被中国石油和化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煤基能源化工(乌审)基地”。
  构筑投资洼地和服务高地
  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工业集中集约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企业“航母”,为工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乌审旗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园区和产业融合、升级,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按照区、市关于推进工业集中发展的精神,着力打造自治区级开发区――内蒙古鄂尔多斯苏里格经济开发区。2001年7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乌审旗在乌兰陶勒盖镇建立了苏里格经济开发区。2011年5月,经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同意,乌审旗对苏里格经济开发区进行重新布局调整,将毛乌素沙漠治理产业化示范基地(原苏里格经济开发区)、纳林河化工项目区、乌审召化工项目区、图克工业项目区、呼吉尔特矿区、纳林河矿区6个园区归并至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实行统一管理,连体打造。目前,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集中区面积达到111.69平方公里,其中乌审召化工项目区晋升为自治区级循环工业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和全国最大的甲醇生产区。
  对各项目区实行统管以来,苏里格经济开发区按照构筑蒙陕宁沿边工业带的建设要求,集中打造乌审工业经济的主战场苏里格经济开发区,推进毛乌素沙漠治理、乌审召、图克、纳林河四个工业园区功能互补、产业联动的“一带一区四园”空间布局;以实施“双百亿工程”为契机,着力构筑天然气采、输及化工产业,煤化工产业,煤炭洗、选、配产业,风积沙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区域性物流产业“五大工业支撑”;形成以煤、天然气为原料延伸的精细化工及其下游产品链群,以风积沙选矿为原料的下游产品综合加工产品链群,以精细化工及下游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新材料产品链群“三大产品链群”;实现在推动四个工业园区单体晋级的同时,力争整体推动苏里格经济开发区进入自治区级重点开发区行列,并将乌审旗沿边工业带全面融入呼、包、鄂、榆工业长廊,形成同频共振发展之势,全力打造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两个层面目标”,不断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乌审旗在全区率先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内、国际双认证,着力营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硬环境。全旗水资源总量8.36亿立方米,可利用5.68亿立方米;总投资7亿元、年5000万吨的供水能力的能源化工基地供水工程已于2009年开工建设。全旗各工业园区均具备双回路、双电源能力,是目前自治区唯一拥有4个分布均匀的220千伏公用变电站的旗区;之外,在建110千伏变电站2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列入了自治区“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累计投入70多亿元进行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境内干线公路全部实现黑色化,6个苏木镇全部通油路,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05公里,正在建设高等级公路4条338.5公里,铁路4条272.8公里,初步构建起以旗府嘎鲁图镇为中心,覆盖全旗、连接各苏木镇和园区的“半小时经济圈”,与荣乌高速、包茂高速相接的公路网,与太中银、新包西线相连的铁路网。
  开辟绿色循环产业广阔前景
  在转型升级日益紧迫的今天,一个资源性的旗县,美丽与发展“双赢”如何更好地实现?如何才能使优势资源转化为永远美丽的碧水蓝天、永不懈怠的发展后劲?如何将“双百亿”与“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共同发力,在县域经济的“高地”上进行新一轮的跨越?一系列问题考量着乌审旗党政的胆识和魄力,规划与实践。
  面对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的格局,乌审旗从倾力发展绿色循环工业上实施重点突破,走牧区新型工业化之路,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到2011年底,全旗亿元项目达到47个,总投资达2398.52亿元,其中投产8个,年实现销售收入31.17亿元;在建项目22个,总投资717.3亿元;新建、拟建项目17个,总投资达1681.22亿元。中石油、中石化、中煤、神华、兖矿等国际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进驻。
  立足工业经济起步晚、无污染的后发优势和煤、气、水等富集的资源优势,乌审旗始终以节能减排为抓手,着力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促进资源深度加工转化,优势特色产业由原料输出型向转化增值型转变、由低端向高端演进,形成煤、气、碱、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未来三年,计划投资3100亿元,推进100个重大工业项目全面落地实施。力争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5000万吨,化工产能达到1000万吨,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和期末工业总产值两个超千亿,进入全国县域百强行列的目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乌审旗新型工业的坚实崛起,为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富裕了全旗人民的生活,推动绿色乌审沿着富民强旗、走进前列的目标一路高歌猛进。(刘生梅)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来源:人民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审旗汽车站时刻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