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50 24 120能切换成截幅吗?

&主题:从D7100升级到D750的体会
泡网分: 19.718
注册: 2006年05月
总结D750使用感受,对比以前D7100的经验,给想升级的童鞋一个参考。
拿到D750的第一感觉:小巧。机身比D7100薄,虽然比D7100略重,可能因为体积小吧,反而感觉轻了。我喜欢轻巧的机器,同样画质下,轻便的总比笨重的好。
手柄深,握持感好于D7100。
高感好(必须的,全幅对截幅),ISO3200可接受。
对焦明显好于D7100,暗处不用开小探照灯。
回放有100%大小的提示,当放大到100%时,底部白色进度条变成绿色。
回放缩放很方便,一直按“+”可放大到100%,一直按“-”可缩小到全屏视图。非常喜欢这个小改进。
不关注的方面
D750独有的两门绝技,翻转屏和WIFI,可惜都是我不常用的。
我感觉不如D7100的好听。D7100的快门声听起来像是精密仪器发出的声音,D750的声音就有点“咣当”了。想起D90的快门声也不好听,联想到D90和D750的最高快门速度是1/4000秒,而D7100的最高快门速度是1/8000秒,我猜这两者不仅是数字的差别,而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快门系统。
快门释放确实有震感(相对于D7100),但没发现影响成像。可能是反光镜回落造成的震动,那时曝光已经结束了。
“缩水”的地方
这里的“缩水”是相对于D7100来说的。两机定位不同所以没有多少可比性,仅供参考。
D750的机身薄了,肩屏因此变窄,显示内容被压缩,不得不用背屏补偿。当调节ISO和图片格式时,肩屏不能显示全部信息,改用背屏显示,让人想起无肩屏的DX入门机。
有几个小变化,虽无大碍但我觉得不爽,权当吹毛求疵吧:背带比D7100的单薄,少了热靴盖,USB线短了一半。
几个不习惯的小地方
1)调ISO容易出界。用转轮向下调到ISO100后不停,可继续转到Lo1。向上也一样,可以一直调到Hi2。我不喜欢用扩展ISO,所以每次调ISO都要小心,免得调出界。记得D7100向下调到100就停止了,再低只能进菜单调。我更喜欢D7100的方式。
2)最高速度1/4000。也许是心理作用吧,毕竟很少用到超过1/4000的快门速度。不过室外大光圈偶尔看到1/4000字样闪啊闪的,提示曝光过度。
最近比较敏感的话题。我专门试拍可以拍出来,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没遇到。个人认为是小概率事件,但确实存在。我认为它的危害性比掉渣严重。掉渣可以后期抹掉,而横断眩光很难后期处理。
尽管D750不尽完美,但我很喜欢这个相机。相机是用来拍片的,拍出好片才是硬道理。
&浏览:4135&&回帖:38 &&
泡网分: 0.36
注册: 2004年02月
hjxsu30mk 发表于
我的750没掉,应该没有这种情况。好的,谢谢回复,近期准备入个套机。
泡网分: 19.718
注册: 2006年05月
长河流舟 发表于
很中肯的评价,支持。谢谢!
gzfish 发表于
750也掉渣吗?近期我也在关注升级。hjxsu30mk 发表于
我的750没掉,应该没有这种情况。掉渣是D600的专利
hebo2014 发表于
玄武湖啊,情侣园这啊,握个爪
绯色星云 发表于
楼主你的逆光怎么没有横断眩光啊~这怎么会是D750啊~
泡网分: 5.274
帖子: 1797
注册: 2011年01月
楼主你的逆光怎么没有横断眩光啊~这怎么会是D750啊~
泡网分: 0.062
注册: 2014年03月
朱哥亮 发表于
总结D750使用感受,对比以前D7100的经验,给想升级的童鞋一个参考。
拿到D750的第一感觉:小巧。机身比D7100薄,虽然比D7100略重,可能因为体积小吧,反而感觉轻了。我喜欢轻巧的机器,同样画质下,轻便的总比笨重的好。
手柄深,握持感好于D7100。
高感好(必须的,全幅对截幅),ISO3200可接受。
对焦明显好于D7100,暗处不用开小探照灯。
回放有100%大小的提示,当放大到100%时,底部白色进度条变成绿色。
回放缩放很方便,一直按“+”可放大到100%,一直按“-”可缩小到全屏视图。非常喜欢这个小改进。
不关注的方面
D750独有的两门绝技,翻转屏和WIFI,可惜都是我不常用的。
我感觉不如D7100的好听。D7100的快门声听起来像是精密仪器发出的声音,D750的声音就有点“咣当”了。想起D90的快门声也不好听,联想到D90和D750的最高快门速度是1/4000秒,而D7100的最高快门速度是1/8000秒,我猜这两者不仅是数字的差别,而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快门系统。
快门释放确实有震感(相对于D7100),但没发现影响成像。可能是反光镜回落造成的震动,那时曝光已经结束了。
玄武湖啊,情侣园这啊,握个爪
泡网分: 0.832
注册: 2014年08月
gzfish 发表于
750也掉渣吗?近期我也在关注升级。我的750没掉,应该没有这种情况。
泡网分: 0.36
注册: 2004年02月
五雷开花炮 发表于
支持下楼主,真实体会必须支持。看不惯的仅仅是D750使用者老子天下第一的嘴脸。
对焦明显好于D7100,这个评价可是不低啊。一条就足够抵消10条缺点
实际体验来说漏光的影响远远小于掉渣。
漏光概率极低,可防可控可避免的。但掉渣没法克服,没法避免,是100%的!750也掉渣吗?近期我也在关注升级。
泡网分: 0.001
注册: 2010年01月
很中肯的评价,支持。
泡网分: 19.718
注册: 2006年05月
一刀仙 发表于
全幅机的反光板比半幅机的大了一倍,振动大是正常的。对我这个用惯了F3的人来说,750快门实在太轻了。
至于那个ISO调节方式,我觉得是优势,方便简洁。
以上属于个人观点。没用过F3,胶片时代我用FM3A的。各有所爱,欢迎真实的感受
宫徵羽 发表于
对于大光圈党来说,1/4000快门速度很郁闷是有点郁闷
feversaga 发表于
当初还有人说d7100的快门难听
so。。。。我听D7100的还好,纯粹个人感觉 本帖最后由 朱哥亮 于
14:56 编辑
泡网分: 10.621
帖子: 6560
注册: 2009年04月
当初还有人说d7100的快门难听
so。。。。
[本版禁言]
泡网分: 0.598
注册: 2014年09月
有横断眩光还说个jb
泡网分: 0.047
注册: 2014年10月
对于大光圈党来说,1/4000快门速度很郁闷
泡网分: 19.718
注册: 2006年05月
moreyoung 发表于
多发点弱光作品吧 750的强项在于弱光对焦手头没有弱光片,有了一定发
luke0711 发表于
情侣园?是
春风无迹 发表于
感受很真切啊新鲜出炉的
泡网分: 0.428
注册: 2007年02月
感受很真切啊
泡网分: 7.768
注册: 2009年10月
朱哥亮 发表于
泡网分: 38.541
帖子: 2203
注册: 2003年06月
多发点弱光作品吧 750的强项在于弱光对焦
泡网分: 0.201
注册: 2005年11月
hjxsu30mk 发表于
7100是截幅旗舰,750是入门全幅不能算哟,比 D100、D200、D300差几条街哟
泡网分: 0.832
注册: 2014年08月
MarchSpring 发表于
7100还叫入门单反啊?7100是截幅旗舰,750是入门全幅
泡网分: 0.231
注册: 2014年03月
hjxsu30mk 发表于
楼主说的比较符合实际,我也是7100升级750,这次是感受到入门单反和截幅旗舰的区别了。不过我看中的就是全幅的高感,而这个是我经常要用到的,这一条就足够我升级750的了。7100还叫入门单反啊?
泡网分: 46.096
帖子: 4446
注册: 2001年12月
全幅机的反光板比半幅机的大了一倍,振动大是正常的。对我这个用惯了F3的人来说,750快门实在太轻了。
至于那个ISO调节方式,我觉得是优势,方便简洁。
以上属于个人观点。
泡网分: 19.718
注册: 2006年05月
泡网分: 19.718
注册: 2006年05月
@捕光射影:为D8x0攒钱吧
@einverne:谢谢
@鱼哈哈:USB线的兼容性我还没试过
@刮胡刀:估计是尼康在降本
@宝贝猪8,@hjxsu30mk:USB线我是用来做电脑联机拍摄的,下载照片一般用读卡器
@五雷开花炮,@godfish:欢迎真实的感受
@llzzllllzzll,我感觉Q模式只是把快门动作时间拉长了
泡网分: 14.986
注册: 2007年09月
有没觉得“很红”?
泡网分: 0.27
注册: 2014年02月
宝贝猪8 发表于
我最受不了是机震,如果单张没有问题的话,连拍这么大机震就一定会产生问题了。
USB线确实很短,不方便,不过这个也算不了什么问题,买跟延长线就是了!可以用Q模式感受下,按下快门(按住)反光板抬起这下的机震并不重,然后松开,反光板落下这个机震比前面拿下要大,但是我觉得不算个事。D700的才真心叫震,也没见影响多少。但是的确比D610要相对重就是了。
泡网分: 10.37
注册: 2008年09月
superboylove 发表于
沙发,D7000同样打算升级,在考虑D810和D750,5000块的差距,不是小数目专业有追求的必须D810,家用为主,750更好,2400W的像素更合适,高感更好,家用这两点比810的高像素和细腻度更有用。我现在家里拍小孩都是开3200的ISO拍,效果很不错。
泡网分: 10.37
注册: 2008年09月
朱哥亮 发表于
总结D750使用感受,对比以前D7100的经验,给想升级的童鞋一个参考。
拿到D750的第一感觉:小巧。机身比D7100薄,虽然比D7100略重,可能因为体积小吧,反而感觉轻了。我喜欢轻巧的机器,同样画质下,轻便的总比笨重的好。
手柄深,握持感好于D7100。
高感好(必须的,全幅对截幅),ISO3200可接受。
对焦明显好于D7100,暗处不用开小探照灯。
回放有100%大小的提示,当放大到100%时,底部白色进度条变成绿色。
回放缩放很方便,一直按“+”可放大到100%,一直按“-”可缩小到全屏视图。非常喜欢这个小改进。
不关注的方面
D750独有的两门绝技,翻转屏和WIFI,可惜都是我不常用的。
我感觉不如D7100的好听。D7100的快门声听起来像是精密仪器发出的声音,D750的声音就有点“咣当”了。想起D90的快门声也不好听,联想到D90和D750的最高快门速度是1/4000秒,而D7100的最高快门速度是1/8000秒,我猜这两者不仅是数字的差别,而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快门系统。
快门释放确实有震感(相对于D7100),但没发现影响成像。可能是反光镜回落造成的震动,那时曝光已经结束了。
我也是7100升级D750,7100用了不到一个月。关于快门和LZ感觉不同,7100的快门声更干脆,但是机震更明显,750是噗嗤的声音比较拖拉,但是机震更小。虽然都是51点对焦,750的精度比7100更高,我50/1.4的镜头光圈全开,在7100上大概30%对焦不实,750上10张也就一张不准。另外750的高感真是强悍,机内处理能力很强,3200随便用,6400也能接受,画质已经很勉强了 本帖最后由 godfish 于
14:45 编辑
泡网分: 0.484
注册: 2012年07月
支持下楼主,真实体会必须支持。看不惯的仅仅是D750使用者老子天下第一的嘴脸。
对焦明显好于D7100,这个评价可是不低啊。一条就足够抵消10条缺点
实际体验来说漏光的影响远远小于掉渣。
漏光概率极低,可防可控可避免的。但掉渣没法克服,没法避免,是100%的!
本帖最后由 五雷开花炮 于
14:37 编辑
泡网分: 0.044
注册: 2014年11月
我最受不了是机震,如果单张没有问题的话,连拍这么大机震就一定会产生问题了。
USB线确实很短,不方便,不过这个也算不了什么问题,买跟延长线就是了!
泡网分: 0.832
注册: 2014年08月
鱼哈哈 发表于
LZ感受很真实!我最受不了的是D750的USB线太短了,每次倒照片到Pc上都很不方便,而且这个Usb口好像很特殊,手机的Usb线还没法用。原...我都是用读卡器,几个相机的USB线都没用过,倒是没体会
本帖由 iPhone 5s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30.509
帖子: 1866
注册: 2003年05月
D810也木有热靴盖
泡网分: 8.815
注册: 2009年04月
LZ感受很真实!我最受不了的是D750的USB线太短了,每次倒照片到Pc上都很不方便,而且这个Usb口好像很特殊,手机的Usb线还没法用。原来的D90可不是这样啊,不仅线长,还与其他的标准USB线兼容。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玩转全片幅:Nikon D750 影像实测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Nikon的全片幅DSLR家族成员,可说是目前各家厂商中声势最为浩大,产品线切割得越来越细,拥有不同的功能和价位,似乎也能迎合不同预算与需求的进阶摄影者,现在Nikon D750正式登场,让Nikon FX全片幅家族又增添一名生力军。Nikon D750从型号来看,似乎是一代铭机Nikon D700的后继机种,但根据原厂的说法,Nikon D750并非D700的后继机,其实是一个全新的产品线,其定位介于D610与D810之间,具备恰到好处的2432万划素全片幅感光元件,同时内含与高阶机种相同的51点自动对焦系统,在新功能方面,也一口气加入了翻转萤幕和内建Wi-Fi传输,可说是Nikon近年来最大胆的尝试与突破。
目前各厂牌全片幅DSLR逐渐成熟,且价格越来越亲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回Nikon D750带来多项承先启后的功能与特色,是否真的能够获得摄影玩家们青睐,甚至掏腰包添购,就得看Nikon D750自己的影像性能表现了。由于这回笔者借测Nikon D750的时间相当短暂,所以本文还是会以画质、新功能、自动对焦与动态录影为主,进行介绍与实测。
Nikon D750实拍照片Part I (机身JPEG直出)
Nikon D750机身设计与细部功能
从机身外观来看,这台Nikon D750俨然就是D610的翻版,无论大小造型都十分相似,事实上Nikon D750比D610机身体积更小,且单机身整体重量也轻了10公克,等于是在缩减体积与重量的状况下,还能增加许多崭新的功能,这到底是如何办到的呢?其实是因为这回Nikon在设计D750的时候,除了工程技术成熟的镁合金机壳之外,也导入了新型碳纤维复合材质,运用于机壳前盖和反光镜箱,在维持强度同时也大幅减轻重量,就算是新增翻转萤幕机构,也丝毫不影响Nikon D750整体重量。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Nikon D750登场!按照惯例先来装个50mm F1.4看看,标准定焦镜头50mm F1.4体积不算特别大,但在Nikon D750机身上感觉好像特别大,可能是因为Nikon D750机身设计实在太轻巧了,才会有这样的错觉。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拆掉镜头,可发现Nikon D750与D610设计非常类似,但事实上D750机身体积还比D610还要再小一点,同时握把设计也兼顾到握持感受,特别加深了握把凹陷处,让整体握感更好,提升手持拍摄稳定度。Nikon D750机壳后盖与顶盖为镁合金材质,前盖部分则采用最新研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同时具备防滴防尘耐候特性。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这次Nikon D750最大的机身特色,就是这一个全新3.2吋可翻转液晶营幕,即便加了翻转机构,机身也能维持一定的厚薄度,不影响整体操作,同时按键配置上依然维持左右开攻模式,没有因为翻转机构而更改设计,维持同样的操作感。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Nikon D750机顶部分,左侧为拍摄模式与过片模式转盘,右侧则是录影键、对焦启动、快门释放钮与相机资讯显示萤幕。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Nikon D750握把部分设计挺为合手,整体线条十分圆润,实际握起感觉还蛮舒适的,加上大面积蒙皮也有止滑作用,就算是长时间拍摄也不至于疲累。这一侧还有SD记忆卡插槽。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Nikon D750机身左侧,这里配置一些IO输入输出接口,支援主流规格的麦克风输入和HDMI影音输出。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Nikon D750机身底部,产地为泰国制,脚架孔部分仅设计止滑格纹,没有止滑橡胶贴皮,一旁为电池舱盖与垂直手把电子接点。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验明正身!Nikon D750的Logo采用立体刻印,并非一般印刷上去的字体,质感大大加分。上方有红外线遥控接收器、BKT按键与内建闪光灯控制纽。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电源开关整合快门键,此一区域是摄影者拍摄时最常使用到的区块,因此一些重要的拍摄设定键也整合于此,包括曝光补偿、测光功能切换键,还有重要的前方控制转盘。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Nikon D750的机顶资讯显示萤幕,很明显的萤幕尺寸有点小,虽然面积不大,但该有的资讯还是都在,依然能帮助摄影者在昏暗微光地区,确实掌握各项拍摄资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机顶配置Nikon标准型的热靴座,相容于Nikon原厂TTL外接闪光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Nikon D750仍然内建闪光灯,没有因为防滴防尘考量而被拿掉。这个内建闪光灯除了能用来补光,亦可支援手动闪灯与离机闪灯触发模式。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独立拍摄模式与过片模式转盘,需按住不放锁定纽后,方可转动进行功能切换。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后方的控制转盘,正好在大拇指位置,方便单手操作。一旁的AE-L、AF-L按键,能透过选单自行指定该按键的细项功能。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机身右侧的多方向控制键、info资讯显示键与独立的Live View、录影模式切换启动键。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左侧也整合一些重要的基本功能,例如白平衡、影像品质与ISO感光度,最下方的i Key能即时呼叫更多拍摄选项,大幅减化拍摄途中还要进入选单更改项目的流程。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若要连接电池手把,要先将Nikon D750机身底部的橡胶垫片拆下,方可进行功能连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电池舱门部分,也有防滴防尘橡胶垫圈设计,使用的是EN-EL15充电锂电池。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Nikon D750可支援SD双插卡,可自行设定为额外空间、备用与RAW、JPEG分开储存,同时也能指定动态录影的储存位置。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Nikon D750主要的IO接口,从上到下为外接电源、耳机监听孔、麦克风输入孔、USB与HDMI影音输出。橡胶舱盖分为三层,使用单层孔位时不必一次全部开启,仅需打开其中一层即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机身前端的Pv与Fn按键其实比较接近自订功能键,可在选单中自行更改该键代表的功能。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Pv与Fn按键的按键设定可在选单中选择.大部份都是一些辅助对焦、测光与拍摄的设定。
Nikon D750翻转萤幕
为迎合摄影变化多端的构图角度,这回Nikon在D750上新增翻转式液晶萤幕,也是第一台拥有翻转萤幕功能的Nikon全片幅DSLR,拍摄时能配合Live View即时预览或动态录影,创作出全新视觉感受的多变构图,无论高低角度都能轻松胜任,摄影师再也不必辛苦的趴在地上或扛铝梯制高拍摄,同样能捕捉到理想的影像构图。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Nikon D750配备122.9万像素3.2吋液晶萤幕,支援RGBW显色技术,比一般萤幕多了白色像素,色彩更为鲜明且利于放大检视,但并未支援触控功能(笔者觉得翻转加触控还是稍微方便一些)。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若觉得萤幕颜色有些不准确的话,可使用萤幕色彩平衡自行微调,减低预览影像与实际影像的色彩落差。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这个翻转萤幕向上的最大角度差不多为90度,利于低角度拍摄取景构图之用。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Nikon D750的翻转萤幕配合Live View即时预览模式,保持优雅姿态也能轻松以低角度进行拍摄,再也不必整个人趴在地上弄得灰头土脸。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Nikon D750萤幕向下翻转的最大角度也差不多是90度,只要把双手举高,就能避开前面人群与障碍物,达成高角度拍摄功效。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萤幕向下90度翻转后的高角度拍摄模式,对于身材较为娇小的摄影者来说相当好用,实现高准确度的俯视构图。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其实Nikon D750的翻转萤幕结构,属于常见的多关节式设计,可惜翻转角度不大,只能支援上下90度翻转,更别说是自拍角度了,其实这种设计在以往的微单眼与消费型数码相机上就曾经见过很多次,但在Nikon全片幅DSLR当中却是首见,令笔者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另外,这个翻转萤幕的电子排线外露的程度非常明显,使用时要小心别去拉扯到了,以免造成萤幕排线接触不良或断裂脱落。
Nikon D750自动对焦性能
Nikon D750首次搭载改良版的自动对焦系统CAM3500 II,总共有对焦点51点,中央15点为十字对焦点,其中11点对应到F8.0光圈镜头,可搭配增距镜头一同使用,而最令人赞赏的是,Nikon D750对焦检出范围,达到-3至+19EV,甚至比高阶机D4S、D810的-2至+19EV还要强大,也就是说在微光与高反差环境下,Nikon D750的自动对焦能力有望超越D4S、D810,而且也同样具备新型Group群组对焦功能,大幅提升Nikon D750自动对焦的准焦信赖度。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有关对焦的功能都整合于此,包括自动、手动对焦切换,对焦模式AF-S单次、AF-A自动、AF-C连续,以及对焦点区域选择,只要按住这个按键再搭配主控制转盘,就能即时更换对焦模式。
Nikon D750自动对焦模式包含:
AF-S:单次伺服对焦,半按一次快门后,对焦距离即锁定不动
AF-C:连续伺服对焦,持续半按快门不放,对焦距离会随着主体位置移动而不动改变
AF-A:自动伺服对焦,在AF-S单次伺服和AF-C连续伺服对焦模式之间自动切换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在开始拍摄之前,我们可以在51点对焦点当中,自行更改欲使用的对焦点数目与位置,以符合拍摄主题与环境。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左图:单点对焦,可自由选择对焦点位置(对应AF-S、AF-C与AF-A模式);右图:9点对焦,一次移动9个对焦点,于范围内对焦(对应AF-C与AF-A模式)。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左图:21点对焦,一次移动21个对焦点,于范围内对焦(对应AF-C与AF-A模式);右图:51点对焦,启用全部51个自动对焦点,于范围内对焦(对应AF-S、AF-C与AF-A模式)。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左图:3D对焦,移动1个对焦点,锁定后自动进行对焦点追踪(对应AF-C与AF-A模式);右图:Group群组对焦,于对焦点分布范围内对焦(对应AF-S、AF-C与AF-A模式)。
Nikon D750的对焦系统确实相当成熟,虽然对焦点数目依然维持在51点,但在对焦准确度与效能上,确实有长足的进步,无论对焦反应速度与运作敏锐度,都能够与高阶机D4S、D810并驾齐驱,不过,前提是摄影者必须熟悉各种对焦模式所代表的特性,再来选用适合该主题的对焦模式,才能完整发挥Nikon D750对焦性能。
使用AF-S单次伺服自动对焦模式,反复对焦Model脸部与后方背景,可看出Nikon D750的对焦反应速度。(使用镜头:AF-S 50mm f/1.4G)
启动AF-C连续伺服自动对焦模式和3D追踪对焦,即便Model一路向我走来,对焦点依然可以自动追踪Model脸部位置,相当适合拍摄动态主题。(使用镜头:AF-S 50mm f/1.4G)
Nikon D750高速连拍
Nikon D750拥有无可挑剔的自动对焦能力,其高速连拍速度也还算不错,最高可达到每秒6.5张,而且每一张皆是2430万划素的影像。笔者以RAW加JPEG档案格式,AF-S单次伺服对焦模式,M模式手动曝光,快门速度固定在1/500秒,并搭配SanDisk Extreme UHS-I SDHC(45MB/s版本)记忆卡进行连拍测试,刚开拍时连拍速度维持得相当不错,但在连拍到第十张之后就开始出现卡弹现象,可能是RAW加JPEG的写入档案过大,造成相机内存的写入缓冲区满载跟不上,如果切换成JPEG(L+Fine)档案格式的话,就可以撑到大约第23、24张,连拍速度才会开始有变慢的感觉。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附加压缩档:
我请Model用力跳跃起来,然后按下快门开始连拍,Nikon D750一秒连拍6.5张,制成GIF动画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天空色彩断阶部分为GIF转档限制,原始照片可参考附加档案)
Nikon D750 EFFECTS特效模式
方便好用的EFFECTS特效模式,现在也出现在Nikon D750的拍摄模式转盘上,因此我们只要动动手指,就能简单创作特殊风格的影像效果,其中包含了低色调、高色调、剪影、保留特定色彩、微缩模型效果、色彩素描以及夜视效果。在全片幅DSLR上创作这些特效影像固然好玩,同时也能获相当不错的画质,但还是有一些功能限制,例如这些EFFECTS特效模式都无法自行调整光圈快门值,建议先通盘了解之后再开始拍摄,会比较得心应手一些。
光圈与快门:
EFFECTS特效模式皆不可调整
EFFECTS特效模式皆不可调整
可调整ISO感光度:
低色调、高色调、剪影、保留特定色彩、微缩模型效果、色彩素描
可调整对焦模式:
低色调、高色调、剪影、夜视
可调整对焦区域模式:
低色调、高色调、剪影、保留特定色彩、色彩素描
支援RAW档案格式:
低色调、高色调、剪影
仅支援JPEG档案格式:
保留特定色彩、微缩模型效果、色彩素描、夜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低色调与高色调是大幅强调明暗对比的EFFECTS特效。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剪影EFFECTS特效可协助拍摄反差大的剪影效果,而保留特定色彩可自行决定要保留的影像色彩。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微缩模型可营造出类似小人国的影像,色彩素描则能强调物体的轮廓与色块。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夜视EFFECTS特效会拉高ISO感光度,但影像会强制切换成黑白模式。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要调整EFFECTS特效的设定值,一定要先切换成Live View即时预览模式,才有办法直接看到EFFECTS特效的最终效果,若用光学观景窗取景的话,根本看不到任何效果。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在Live View即时预览模式下,能直接设定EFFECTS特效的强弱与特性。
EFFECTS特效实拍:色彩素描。
EFFECTS特效实拍:高色调。
EFFECTS特效实拍:微缩模型效果。
EFFECTS特效实拍:保留特定色彩。
EFFECTS特效实拍:夜视。
EFFECTS特效实拍:剪影。
Nikon D750动态录影模式与Live View自动对焦
在动态录影方面,Nikon D750最高可支援主流fps的Full HD高画质动态影像,同时也带来许多实用且富有创意的新功能,例如能让光圈变化更加流畅自然的电动光圈功能,提醒摄影者影像可能过度曝光的高光显示斑马纹,以及颇具创意的EFFECTS特效录影。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Nikon D750提供相当多元的动态录影格式档案,而且也能切换各式影像调控档来进行录制。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现在Nikon D750动态录影有专属的短片拍摄选单,各项与录影有关的功能都集中在这里,再也不必在选单内翻来翻去找寻各项动态录影功能。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为了增强动态录影时的收音效果,Nikon D750在军舰部两侧各有一个立体声收音小麦克风,大家可以仔细找找在哪儿。
Nikon原厂表示,为了提升D750在动态录影功能上的效果表现,除了在硬件上新增翻转萤幕外,Live View即时预览的自动对焦效能也进行提升,所以笔者这回在实际拍摄时,无论是静态或动态影像,都特别大量使用Live View即时预览模式,感觉Live View即时预览的自动对焦效能,虽然比不上光学观景窗中的相位式对焦系统,但跟以往的机种比较起来,在精准度与反应速度确实有二到三成的提升,室内微光环境的迷焦发生率也降低许多,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Nikon D750在动态录影模式下的显示方式,有参考格线与电子水平仪可供选择。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开启高光显示功能,可以从录影画面中得知,哪一些区域是过度曝光没有细节的部分,可帮助摄影者调整动态录影的曝光和打光。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如果觉得镜头不够远,可以切换成DX格式来录影,如此一来就能获得1.5倍等校焦长的高画质动态影像。电动光圈则是以1/8级来更动镜头光圈,呈现更为平顺流畅的曝光与散景过度效果。
由于Nikon D750的Live View即时预览的自动对焦功能,是采用常见的对比式自动对焦,没有动用到相位自动对焦部分,所以其对焦速度和效能还是落后给相位自动对焦一大截,但基本上还是在笔者能接受的范围内。不过,在使用动态录影时,建议不要使用Live View自动对焦的AF-S单次伺服对焦模式,因为对焦一次之后镜头就会停止追焦了,这样一定会出现跑焦情形,记得要切换成AF-F追踪对焦,镜头焦点才能追着主体跑(或是想用MF手动对焦来慢慢对也可以)。(使用镜头:AF-S 50mm f/1.4G)
启动脸部辨识与AF-F追踪对焦,Nikon D750在录影追焦途中,同样能正确捕捉Model脸部,不会发生焦点跑到背景的情形。(使用镜头:AF-S 16-35mm f/4G ED VR)
电动光圈实测,使用手动调整电动光圈,从光圈F1.4一路调整到F16,可观察背景与亮度的变化。可惜的是,光圈收放与镜头对焦的声音依然颇为大声,会相当清楚的录制进去。(使用镜头:AF-S 50mm f/1.4G)
开启EFFECTS特效中的微缩模型效果来录影,结果会变成像缩时摄影一般的特殊效果,虽然录制时间比普通模式来得还要长,但只能说等待是值得的。(使用镜头:AF-S 50mm f/1.4G)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之前Nikon D800上颇受风景摄影玩家好评的微时摄影功能,这次也内建于Nikon D750的动态录影功能之中,只要预先设定好拍摄频率、时间与张数,再开启曝光平滑化功能,拍摄完毕后Nikon D750会自动生成一段高画质影片档,免去繁琐的后制合成过程,实在令笔者相当赞赏。
这段微时影片大概只有十秒钟,大概就花了几十分钟来拍摄,好在Nikon D750会自动帮你算出微时影片的推估时间长度,不必担心照片张数拍得不够多而无法合成微时影片。(使用镜头:AF-S 50mm f/1.4G)
想保留大部分的明暗阶调,可考虑使用扁平Flat调控档来录制动态影片,可发现暗部细节会变得非常丰富,利于一些影像后制处理,但影像整体的对比与反差会变得较小。(使用镜头:AF-S 50mm f/1.4G)
这是标准调控档所录制的动态影像,可与上面的扁平Flat调控档来比较一下。(使用镜头:AF-S 50mm f/1.4G)
Nikon D750各阶ISO感光度实测
除了自动对焦与动态影像性能之外,各阶ISO感光度的表现,相信也是许多玩家非常热切想知道的项目,根据Nikon原厂的说法,D750虽然划素与D610差不多,都是两千万划素之谱,但其实D750搭载的是一枚全新设计的全片幅感光元件,实际有效划素为2432万,与D610的2426万划素不同,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才差6万划素这么一点零头,效果会有差别吗?俗话说,魔鬼都藏在细节里,仔细端看两者的最高原生ISO感光度,D610的最高原生感光度为ISO 6400,而D750的最高原生感光度一举提高到ISO 12800,两者相差了一倍之多,说明了Nikon D750与D610的差距,绝对不仅是区区6万划素而已。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Nikon D750原生ISO感光度为ISO 100至12800,同时也能自行设定相对应的最慢快门速度,让自动Auto ISO感光度运用起来更加有效率。
既然Nikon D750换上了全新感光元件,而且原生感光度也提高到ISO 12800,那么各阶ISO感光度表现又是如何?是否符合大家预期的表现?笔者在此就来实际测试Nikon D750的各阶ISO感光度。
本次测试基准设定如下
减低高ISO噪声:标准
减低长时间曝光噪声:关闭
Picture Control风格档:SD标准
主动式D-Lighting:关闭
档案格式:RAW+JPEG Fine
对焦模式:AF-S单次伺服对焦
测试镜头:AF-S 50mm f/1.4G
光圈值:固定在F2.8
曝光延迟模式:1秒(减低震动)
使用脚架拍摄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附加压缩档:
从各阶ISO感光度的实拍照片中,笔者先从ISO 50(Lo1)的延伸模拟感光度开始看起,细节表现都还算不错,接下来在ISO 100到3200之间,照片中的毛球细节和图案网格,都保留的相当良好,到了ISO 6400,虽然细节开始有所损失,不过还在可以使用的范围内。再来是ISO 12800,也就是Nikon D750原生感光度的最后极限,与ISO 6400相比,可明显发现细节部分已经消失非常多,可能是NR降噪功能开始大力介入,导致为了去除噪点而导致影像细节丢失的状况发生。最后是延伸模拟感光度ISO 25600(Hi1)到51200(Hi2),这部分就属于比较备而不用的阶段,因为不仅影像没有细节,甚至连噪点噪声都变得有些明显。
Nikon D750调控档色彩表现
调控档对于不擅长后制的摄影来说,可说是相当方便又实用的重要功能,Nikon D750也提供默认七种调控档供摄影者自行选择,不过这次Nikon D750的标准调控档,饱和度与对比度就相当强烈,反而切换到中性模式之后,笔者才比较习惯这样的发色。其它像是鲜豔、风景调控档,都属于重口味风格,反倒是人像调控档的饱和度和对比度较平衡一些。另外,在Nikon D810首见的Flat扁平调控档,也下放给D750使用,当我们面对高反差或逆光环境时,不妨考虑将调控档切换成Flat扁平模式,如此一来就不会错失过多的影像细节。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附加压缩档: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附加压缩档:
你能清楚分辨出哪一个是标准调控档,哪一个是扁平调控档吗?没错,扁平调控档就是细节比较丰富的那一张。Nikon D750内建了Flat扁平调控档,面对高反差、逆光环境,较能够完整保留亮部与暗部细节,利于后制编修处理流程,虽然饱和度与对比度看起来不是很讨喜,但至少能把细节全部留回来,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Nikon D750高动态范围表现
刚才我们提到了Flat扁平调控档,能够保留更多亮部暗部影像细节,那么,许多资深的Nikon玩家一定会问,Flat扁平调控档与D-Lighting、HDR高动态范围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在此笔者也特别找了一个高反差场景,以照片来实际检视这三者的不同之处。
如果什么都不改的话,Nikon D750默认值拍出来的结果会是这样,相机还是以前景的暗部细节为主,天空的细节根本就是已经放弃了。
接着启动Nikon D750的主动式D-lighting功能,开到最强的结果会像是这样,虽然说前景的暗部细节更明亮,但是天空的细节一样不尽理想。
关闭主动式D-lighting,再来使用Nikon D750的Flat扁平调控档拍摄,照片整体的对比度变差,饱和度也降低了不少,但是天空的云彩细节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囉!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在上述几种方法都没有用的话,不妨先将Nikon D750照片格式设定为JPEG后,开启机身选单内的HDR高动态范围功能,再来尝试看看。
打完收工!HDR高动态范围功能的表现实在太令人惊豔,而且Nikon D750的HDR拍摄方式相当特别,只需释放一次快门就能完成HDR拍摄,不像有些相机拍HDR要等它跑完好几次快门才行,非常适合直接以手持方式进行HDR拍摄,不必依赖脚架就能轻轻松松大功告成。
Nikon D750 Wi-Fi无线传输实测
另一个NIkon D750的大亮点,就是直接内建Wi-Fi无线传输功能,也是Nikon首次于全片幅DSLR中导入Wi-Fi功能,好处是不需另外添购原厂WU-1a、WU-1b配件,就能将照片直接传入智慧型手机与平板,而且透过原厂推出的Wireless Mobile Utility App,还能自由选择要传送RAW档或JPEG档,同时也能选择是否要压缩照片,如果想传送原始大小的照片档,当然也没问题。
至于大家在意的传输速度和稳定度方面,经过笔者实测的结果,只有在一开始预览缩图时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之后一张RAW档大概只需三到五秒就能传输完毕,只传JPEG档的话就会更快,对于有即时影像上传、打卡的摄影玩家来说,有非常实质上的帮助,能节省很多不必要的传输延迟与配对时间。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启动Nikon D750选单内的网络连线,即可选取机身内部照片档案,与智慧型手机或平板成功连线后,传输任何一张想要的照片档。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当然也能透过智慧型手机、平板端的Wireless Mobile Utility App,直接主动连上Nikon D750的Wi-Fi局域网路,然后自行挑选想要的照片内容。
传输速度的快与慢其实相当主观,因此笔者特别录制一段照片传输的过程影片,可自行判断Nikon D750的RAW档与JPEG照片传输速度,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Wi-Fi功能除了可以传照片之外,也能透过Wireless Mobile Utility App,进行无线同步拍摄,但可惜目前只能传输JPEG档案格式,尚未支援RAW档同步传输。
Nikon D750拍摄心得与建议
就笔者之前试用Nikon全片幅DSLR的经验来看,这台Nikon D750可以说是一台最“丰富好玩”的Nikon全片幅DSLR,首先是初次在全片幅DSLR登场的翻转萤幕,虽然翻转萤幕的角度有限,加上不支援自拍功能,但有了这个翻转结构,面对许多难以拍摄的场合,能更加得心应手,例如笔者经常支援记者会活动现场拍摄,有时候想用超广角镜头带一点人潮进来,就必须把相机抬高,又因为看不清楚萤幕只能用盲拍快门来碰碰运气,有了Nikon D750,日后就能以更加精确的构图方式,拍摄心中理想的画面。除了高角度以外,低角度拍摄更是一般玩家日常生活经常使用到的功能,举凡拍摄婴儿、孩童或者宠物,都是翻转萤幕发挥的绝佳题材,也让Nikon D750这台全片幅DSLR操作起来更加容易上手。
再来是画质与高ISO感光度部分,Nikon D750的画质令笔者感到十分满意,因为色彩调校非常符合笔者的喜好,几乎JPEG直出就有一定程度的鲜豔度和锐利度,加上全新感光元件与EXPEED 4影像处理器协同,同时可带来相当不错的高ISO感光度画质表现,尤其笔者特别赞赏Nikon D750在ISO 之间的影像表现,因为与之前试用的Nikon D610比较起来,实在进步非常多,在万不得已的情形下,依然可以安心使用高ISO感光度去纪录细节。
对于笔者来说,Nikon D750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内建全新CAM-3500 II第二代自动对焦系统,在实际把玩Nikon D750之前,以为Nikon D750还是沿用现有的51点对焦系统,与D810、D4S应该没有太大的差距,没想到在室内和微光环境下,Nikon D750的对焦速度与准确度真的非常出色,甚至令人有使用Nikon D4S对焦拍摄的错觉,而且也下放了高阶全片幅DSLR才有的Group群组对焦模式,实在诚意十足。
其实我觉得,Nikon D750重量体积轻巧,加上有翻转萤幕与内建Wi-Fi,是否有机会成功打入女性摄影玩家的市场呢?
Nikon D750另一个主打的功能,就是动态录影部分,Live View即时预览的对焦速度还算可圈可点,追踪对焦的反应时间也大幅提升,配合翻转萤幕一并使用,加上Nikon D750原来就具备的画质和宽容度,相信能符合专业影音工作者的需求。除了一般PASM创意拍摄模式,新增的EFFECTS特效模式,除了能运用于静态影像,在动态录影模式下也能直接开启使用,让影像创作更加多元。
说了这么多,到底Nikon D750值不值得入手呢?以台湾的建议售价单机身新台币66900元来看,你得到的绝对比这个价钱来得更多,甚至是物超所值,这台Nikon D750可说是全片幅相机市场的一枚震撼弹,光是新型51点对焦系统,加上不错的高ISO感光度,就足以让人心动,更何况还有内建Wi-Fi与翻转萤幕,简直是把专业DSLR与亲民的微单眼功能相结合,同时在对焦速度与性能表现上又能直逼高阶机D4S与D810,Nikon D750确实是近年来Nikon端出诚意最多的一盘牛肉。
所以,到底谁适合入手Nikon D750呢?如果你不想要D810的超高划素,同时也不想按捺于D610的39点自动对焦和高ISO表现,那么真的可以考虑购入在各方面均优的Nikon D750,尤其是旧款全幅D700、中阶APS-C D7100的用户,就更该考虑升级一下了。
值得入手重点:
影像画质表现优异
机身组装品质佳
重量非常轻盈
高ISO表现优异,最高可用ISO约在之间
自动对焦效能反应极为出色
直接内建Wi-Fi无线传输
高动态范围表现佳
内建全新Flat扁平调控档
动态录影品质优,可套用设定丰富
Live View自动对焦速度进步
翻转萤幕实用性高
AWB于人造光源下准确
希望改进项目:
EFFECTS特效模式无法自由调整各项参数
Live View即时预览模式较为耗电
自动对焦点分布太过于集中
翻转萤幕角度可再多些变化
Nikon D750实拍照片Part II (机身JPEG直出)
这麻豆真是惊为天人
留给下面的人说
把握当下、爱要即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麻豆让我想到一位(艺人)
真的感触很深
竹筒,呼吸.........
这模特儿 给人一种...
得罪摄影师? 得罪后制PS ?
怎么搞的那么惨 ~??
其他留给下面的人说
非常同意...
为什么长胡子了.我一直在找有没有喉结...
D750应该不会把人拍成这样.一定是楼主没调好设定值....
其他风景类非常棒.
Newman.Chen wrote:
这麻豆真是惊为天人留...(恕删)
Live view 对焦的速度实在太慢了,每次对焦都必须拉个几次风箱...
录影脸部对焦也可以看到很突兀的对焦过程。
LIVE view 对焦都比一70D还差一截。
真往费那个反转萤幕,真的是适合慢慢拍、慢慢录影的使用情境。
等了这么久,这台我跳过了!
Tony_Hong wrote:
Nikon的全片幅D...(恕删)这身材.....
嫌屎臭却又爱吃屎的人真怪....
首次看到SG没刮胡子就上阵的
让我吓到了
还是这只是强调D750的高清晰度?
这照片拍得还..............真有特色
证明了器材不是全部啦
我是觉得眼头的妆太过了....
两撇黑黑的也拉太下面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610 d75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