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的亨得利箱包还有么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前门,老北京的风情
“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仅这一句顺口溜,就不知牵扯出多少郁积在“老北京”们内心深处对前门浓重而复杂的情感……
采写、摄影/《小康》记者李漠
未完的改造
.jpg (17.4 KB, 下载次数: 0)
05:41 上传
直到日,前门大街还没有“开门揖客”,高过两米的铁皮围墙,依然阻挡着游客焦渴的目光。
颇费了些心思,记者才站到了21米宽的前门中央大街上。
放眼望去,全长845米,青白两色条石铺就的路面,自然少了过去的凹凸。两侧的房屋,灰砖墙面居多。全聚德、中国书店、义昌源等老字号的门脸,已经整饰完毕。五洲大药房的三层楼上“长”出一台时钟,据说是依据原貌复建的。
街边,摆放着一样的鼓型花盆,栽种着相同品种的花、树。悬挂的街灯共有两种:鸟笼灯还有拨浪鼓灯。“通过街灯,就可区分老建筑区和复古建筑区:鸟笼灯区域是老建筑区;拨浪鼓灯区域是再现历史的新建筑区。”一名戴着安全帽的技术人员向《小康》记者介绍道。
有着“国门牌楼”美誉的前门五牌楼,建于清代,位于正阳门桥南,是北京最大的木牌楼,它也是前门大街的标志,从这里走进去,才算真正进了前门大街。于是,“老北京”也称前门大街为“五牌楼大街”。
1958年,由于诸多原因,五牌楼被拆毁。2001年,相关部门曾参照老牌楼的外形,在前门箭楼以南复建过钢筋水泥的五牌搂,被“老北京”指作“假五牌楼”。
“此次对五牌楼的修缮是严格按照历史照片和文字记载,依照原样在原址复建的。牌楼采用旋子金线大点金手法进行彩绘,牌楼正中书写‘正阳桥’3个金色大字,”北京文物局研究员王世仁为五牌搂作了注解。
在五牌搂和前门楼子(正阳门)之间,记者看到了传说中的“当当车”。
“这是北京造的法式‘当当车’,头尾均有驾驶台,司机可以两头开,”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车的车长12米,宽2.3米,高3.7米,能够乘坐84人,845米的单程运行需要10分钟,它也将成为这里唯一的代步工具,票价暂定不低于4元,有五牌楼、鲜鱼口和珠市口3个站点。”
他还补充说:“这曾经是北京第一代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早年的北京城,马路上跑的车主要就是马车和人力车,后来才有了有轨电车‘当当车’。那车一开起来,司机脚下或者头上的铃铛,就发出叮叮当当声音,提醒行人闪避,‘老北京’就叫它‘当当车’,”6代居住前门的退休老教师刘爷爷告诉《小康》记者:“1921年,北洋政府组建电车公司,1924年12月,北京的第一辆‘当当车’在前门正式使用,那时,共有10辆车往返于前门至西直门之间。”
“司机和售票员,都穿蓝布制服,戴蓝色加沿帽子。售票员挎个大钱兜子,在人群里挤来挤去。他们很有礼貌,碰上老头儿、老太太,马上搀一把,扶上车,接着就问‘哪位让个座儿给老人?’;每到一站,老早就喊‘王府井……灯市口哩!’” 刘爷爷似乎沉浸在以往的岁月里:“因为被抢了生意,开始,众多人力车夫对‘当当车’还极力抵制,折腾好一阵子啊!”
“拆前门五牌搂那年,‘当当车’停运了,转眼50年过去,现在要恢复……”刘爷爷看着记者说:“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啊!”
“什么时候开放,现在难说,我们在抢时间做好收尾工程,但即使不能完工,无论如何,奥运期间,还是要开放几天的,”一位现场管理人员在向记者描绘蓝图:“游人穿过正阳门,走过五牌楼,进入热闹的前门大街,还可以乘坐‘当当车’,饱览街旁风光呢。”
“9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老建筑得以保存,41个门脸及广和楼、中和戏院等被恢复,52个建筑物被复建,7个现代建筑被加入了历史符号进行改建,并新建了7个纯粹的现代建筑。”一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前门的兴盛有赖于两个皇帝,首先要从朱棣说起。”一位明史学家告诉《小康》记者。
随着1421年正月朱棣迁都北京,京杭大运河北京的漕运终点码头,就由积水潭南移到前门东南的大通桥(现在的东便门),北京的商业中心也从积水潭、鼓楼一带,南移到了前门地区,这一南移,不仅改变了北京的商业格局,也改变了前门的地位。
老北京城是在朱棣的力挺之下,由元大都改建而来。改建后,元代的11个城门,变成9门,而位于帝京中轴线上,故宫正前方的京城正门儿前门楼子,地位就格外高了,不仅城楼和箭楼高于其它8门,而且惟独它瓮城两侧开有门洞,在箭楼下面也有门洞。这是仅供皇帝到天坛和先农坛祭祀的“御道”。“前门辇路黄沙软,绿杨垂柳马缨花”,康熙年间的孔尚任留下这溢美之词。
在不凡的前门内,吏、户、礼、兵、刑、工六大部分置东西两侧。于是,与其一门之隔的前门地区,旅店、饭店、会馆、游乐场所自然就多,且分工明确。西打磨厂是客栈、大车店街;西河沿是金融街;鲜鱼口和大栅栏是商业街;大栅栏西北是琉璃厂文化街;西南则是闻名遐迩的“八大胡同”。外地人进京,赶考的,办事的,经商的,多选前门一带下榻。
.jpg (19.79 KB, 下载次数: 0)
05:41 上传
到了清朝,前门一带热闹依然,这跟乾隆密不可分,也和内城禁止开设戏院和妓院有关。
乾隆下江南,带四大徽班进京。四大徽班之春台班和三庆班在此安营扎寨;“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老艺人几乎都安家在这一带的胡同。百顺胡同36号,住着文武老生程长庚;40号住着著名武生俞菊笙。
“‘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到‘八大胡同’形成气候之后,前门地区想不成为商业文化娱乐中心,都不成了,”这位明史学家告诉记者:“尤其是到了清末的1901年,前门楼子东侧修建了火车站,大清国门被打开,这无疑让前门地区更加繁华。”
1912年,清灭,民国立。
那时,前门另外一侧,早已建成了京汉火车站,许多官僚政客视“八大胡同”红灯区为“第二公馆”,前门一带再度繁华。“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前门更商业化了。
这一时期“八大胡同”的大红大紫,不能不提两个人。
如果没有遇到蔡锷,小凤仙可能永远都是“八大胡同”的一名姿色平平,粗通琴棋书画的妓女,但与蔡锷将军相识之后,就演绎成 “美女英雄”,“千古绝唱”。
只可惜,蔡公不到40岁便英年早逝。在国人痛悼之时,身穿蓝布大褂的小凤仙出现在北京中央公园公祭现场,送挽联有二。
之一: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因缘成一梦;几年北地燕支,自悲零落,赢得英雄夫婿,桃花颜色亦千秋。
其二: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她随即离去。从此,“八大胡同” 再无小凤仙。
据说,祭过蔡公,小凤仙含泪离京,到天津靠替人做手工活命。偶然结识张作霖手下的军官王玉魁,便嫁作四姨太。因涉足鸦片生意,王被张作霖投入大牢。小凤仙变卖所有家产营救,可悲王出狱后不久便撒手人寰。
1947年前后,小凤仙嫁给锅炉工李振海,李振海一再告诫自家的4个孩子,都要叫她小凤仙妈妈。那时,小凤仙已更名张洗非。
据其养子回忆,小凤仙虽徐娘半老,却总着旗袍、别手帕招摇过市,而锅碗瓢盆全然不碰,只要饭菜不合口味,就奔街市。
晚年的小凤仙,常看着一军人旧照痴痴呆呆,每逢询问只道是旧时老友。1954年,患脑血栓与老年痴呆的她与世长辞,草葬于沈阳皇姑区塔湾山林,但如今坟墓何在,已无人确知。
权当最后的告别
绝对有理由说,詹姆尔的的确确“疯”了:从欧洲飞来,到前门“谦祥益”老店,就为了给老婆扯上几十米丝绸,而且这已经是第5次了。“谦祥益”这幢白色旧洋楼,位于珠宝市街北口、大栅栏牌楼西侧。其门左边墙上,刻着“谦祥益”的“自我介绍”:“北京谦祥益绸缎庄是北京著名的八大祥之一。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目前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全的丝绸专业店。”;右侧,贴着打折广告,店内满是扎成捆的布匹,还有摩肩接踵的顾客。
自从拆迁的消息公布,有170多年历史的“谦祥益”,就被一拨又一拨挚爱她的顾客包围着。平日每天六七万元的营业额,暴窜到三十多万元。人们买丝绸,还照相,以自己的方式跟“谦祥益”道别。尽管店员一再说,“谦祥益”还会搬回的,但谁敢断定,彼“谦祥益”,就是此“谦祥益”呢?
身穿“八大祥”、脚踩“内联升”、头顶“马聚源”、腰缠“四大亨”,“老北京”就讲究这个。而“谦祥益”在“八大祥”中,起家较早。
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孟子的后人自直隶枣强迁入山东章丘旧军镇。至孟宏谦之子孟闻助开始发迹。当时,章丘及邻县盛产一种土布,名曰“寨子布”,孟家开始在旧军镇开设“鸿记布庄”收购寨子布到周村及济南等地出售。世代相传,到孟闻助第五代孙孟兴泰时,已由行商变为坐贾。
1830年,孟兴泰在北京前门外东月墙和济南设立了“谦祥益”布店。
由于经营有方,生意极为红火,先于前门外鲜鱼口建“谦祥益南号”,光绪8年(1882年)于前门外珠宝市建“益和祥”,光绪28年(1902年)于钟鼓楼建“谦祥益北号”。
那时,北京“谦祥益”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王公贵族、八旗子弟、达官显贵。随着清王朝的衰落,消费对象变为一些清末的遗老、政党要人、社会名流、新兴的民族资本家和农村的富户。叶盛章、余叔岩、萧长华、马连良等京剧大师,都曾是“谦祥益”的长客。著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素与“谦祥益”交谊甚厚,其服装也大多由“谦祥益”提供,因此“谦祥益”在京城声名显赫。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前门外东月墙“谦祥益”老号被烧毁;宣统元年(1909年)于前门外廊坊头条重建“谦祥益”老号。到清末民初,“谦祥益”发展至鼎盛时期,孟家先后在周村、任丘、上海、济南、天津、烟台、苏州、汉口、青岛及日本大阪等地开了27家分店,形成了庞大的“谦祥益”系统,总投资白银400万两,合银圆600万元,比开张之初资产增加百倍,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丝绸布匹店,享誉国内外。
1949年后,“谦祥益”在全国共有24家;1955年9月,北京“谦祥益”被纳入公私合营,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沧海桑田,如今“八大祥”,只剩下“谦祥益”和“瑞蚨祥”。
“日中午12时前,前门地区C地块和H地块上危房必须搬迁完毕”,那年2月中旬,宣武区建委这一通告突然贴在“谦祥益”门边时,董事长兼总经理董文虎和副总经理高慎昌等“谦祥益”的经营者们震惊异常:没有经过评估,看上去跟小伙子一般结实的“谦祥益”怎么就成危房了?
每天折磨董文虎和高慎昌的还有,他们不得不撒谎:很多跟自己父亲一样年纪的退休老员工闻讯纷纷打来电话,但害怕他们承受不了打击,只好一遍遍地告诉他们“不拆迁”了。
.jpg (19.42 KB, 下载次数: 0)
05:41 上传
与“谦祥益”其他人一样,高慎昌家也是几代人工作在“谦祥益”。1936年,他的父亲进入“谦祥益”当学徒,1979年,高慎昌也像父亲一样,到了“谦祥益”这个老字号。
“以前‘谦祥益’招伙计,要求严着呢。每两年一次,由柜头推荐参加面试,长相要俊秀,还要能写会算,而且知道礼让进退。因为是山东买卖,一般要老家周村人士担保。”董文虎说。
到拆迁之时,董文虎已在“谦祥益”足足干了36年,高慎昌也干了27年。“谦祥益”在职的员工有52人,还有退休人员88人,他们的命运无不和“谦祥益”连在一起。
现有人员如何安置?退休职工生活怎么解决?火燎眉毛之际,董文虎和高慎昌向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呼吁:“谦祥益”属于保护文物,请求“铲下留店”!
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新闻媒体等各界的质疑声中,有关部门开始在“谈判”桌前坐了下来。当时“谦祥益”每年的收入已达400多万元,有关部门给的条件则是:要么给你1200万元,你不再回迁;要么按照1200元/平方米的标准赔偿损失费和25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安家费,两者相加,1300多平方米的老店付搬迁及其损失费180万,两年后,可以有条件回迁原址。
对于“谦祥益”而言,这两个条件都是赔本的买卖。选一次性补偿1200万元,那选新址造新房等所需的费用远远高于这个数;选第二套方案,同样不划算。
董文虎和高慎昌犹豫不决了:他们真的害怕拥有百年历史的“谦祥益”,毁在自个儿手里,那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与“谦祥益”的景况相同,创建于光绪年间,拥有130年历史的“爆肚冯”,以及“徐记褡裢火烧”等老字号,也出现了“粉丝”簇拥,挥泪而别的场面。
拆迁消息公布那几天,“爆肚冯”门前每天中午都会出现三四百人排队的“盛况”。人们无法忘记“小六国饭店”的故事:那是爆肚冯”的第三代传人冯广聚的爷爷,当年把“爆肚冯”迁到前门外时,与爆肉马、烫面饺马等5家组成了一个小吃店,被当时各界誉以“小六国饭店”。
“肚儿是羊肚儿,口北的绵羊又肥又大,羊胃有好几部分:散丹、葫芦、肚板儿、肚领儿,以肚领儿为最厚实……爆肚仁儿有3种做法:盐爆、油爆、汤爆。”梁实秋曾在《雅舍谈吃》中这般回忆着爆肚儿。“爆肚冯”的13种小作料,也独有秘笈:黄的是麻酱、粉红的是豆腐乳、碧绿的是香菜……
终于,在拆迁通告下发两个月后,董文虎和高慎昌得到消息:“谦祥益”老店不拆了。可他们依然无法放心:回来时,老店会是什么面目呢?前门地区的29家老字号,各自的命运又会怎样呢?作为“老北京”商业的图腾,前门地区,又会是什么样呢?
这年春节前,开发商再次找来,试图加价收买“谦祥益”,遭到了拒绝。从一开始,董文虎和高慎昌他们的态度就格外明朗:买卖“谦祥益”,绝对免谈。
后来,“谦祥益”与开发商签了协议。他们当然选择了后一方案,尽管在经济上还是不折不扣地亏了,但“谦祥益”这老字号能保存下来,还是让他们颇感欣慰。
冯广聚和他的儿子冯伏生仍然在为“爆肚冯”的经营场地犯难。前门大街这条“天街”,虽说将要在下半年开始营业,他们却把定妥的铺面给退了。原因极其简单:“天街”的天价,让他们只能望楼兴叹。
“100平米,租金一年50万。”这是天街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给予“爆肚冯” 的优惠,而冯广聚苦笑着算了一笔帐:每平方米38元租金,一碗豆汁就要卖10块钱,一盘爆肚要50块钱。“这还是小吃吗?普通市民,还有谁能吃得起?没有民众基础,‘爆肚冯’还能火么?”冯广聚无可奈何。
“现在我家的爆肚卖10块钱一碗,如进入天街得卖50元,就是金领也不会来吃了!”冯伏生感慨道。
月盛斋的掌柜马国琦也有同感:老字号小吃,顾客就是寻常百姓,价格就不能太高,租金高了,价格百姓就接受不了。
于是,月盛斋几乎与“爆肚冯”同时退了铺面,此外,还有小肠陈等十几家北京百年老字号。他们心里似乎已经明白:这些老字号的回家之路,已经被“天街”的天价门槛,阻断了。
就在《小康》记者结束采访,准备离开之时,廊坊头条居民李某拉住了记者,他不能平静地说着:“这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前门地区,究竟有碍了谁的观瞻?前门地区的价值,就在于它始终保持着老商业街的风貌,那可是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情啊!”, , , , (www.niubb.net)欢迎您转载分享,并保留本站链接地址。
内容举报、版权申诉请联系邮箱bianji爱特niubb.net
||苏ICP备号-1 |前门情思!
7月2日,周日,天气预报雷阵雨转中雨,但是除了早晨下了一点雨滴,尽管天气一直阴沉沉的,却一直没见雨水光临!女儿有个假期博物馆计划,打算去国博,趁着没有太阳暴晒,干脆今天就去!
说来很惭愧,真的很久没去天安门那一带了!乘坐地铁2号线前门下车,我们一商量干脆先去前门步行街!这里变化真是太大了,走在这条再熟悉不过的大街上,却感到有些陌生的感觉!想到从前我和老公年轻时的情景,这条大街几乎就是我们谈恋爱的见证,几乎每天我们都会从这里路过,那时我们手拉着手,为了能在一起多呆一会,本来在天桥就能分手却不惜步行到前门。当初的老店老街如今已经踪影全无,物非人是了,只是身边还多了个大女儿···人生真是短暂,数年光景弹指一挥间啊···故地重游,勾起无限回忆···
溜完步行街已经到了午饭时分,走过了一家东来顺,那是女儿最好的一口,可是错过了,若去吃还得原路返回,大家觉得太累,因为此行主要目的是国博,所以决定路上碰到哪家合适的餐馆再吃,广场东侧正巧还有一家东来顺店,进去落座后服务员告知这里要收取百分之十的服务费,拿来菜单一看,价格比以往我们吃过的几家东来顺都贵!此时深深体会到旅游景点处处都是宰人的温柔小刀啊!!!我们不想做温柔的小绵羊,任人宰割,如果出门在外不知情也就算了,我们觉得在家门口挨宰太不值得了!于是又选择离开,不远就到了国博,门口等着参观的游客早已在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看这阵势最快进馆也得拍到中午,人困马乏,但是如果就此打道回府有心有不甘,我劝说女儿去趟太庙吧!女儿不解地看着我,一定不知道哪里是太庙,可惜她一北京小妞,一天到晚昏天黑地就知道考试,连北京城都没正儿八经地溜过。天安门后面是故宫,古代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故宫的东面就是太庙,也就是皇室家庙古时祭祀祖先的场所,即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西面是社稷坛,这里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里面有一五色土台是祭祀五谷神的地方,即今中山公园。
从文化宫大门向南远远望见国博,天气阴沉,朦朦胧胧的!今天最终还是没去成···
靓丽的街道背后还藏有这样的杂乱,使我似乎依稀回想起小时候老北京的破旧街巷···
老北京人好提笼架鸟!这个鸟笼就是最好的代表,看到他使我想起小时候胡同里悠闲的北京老大爷···如今北京的老大爷怎么也很少遛鸟了呢···也是,我都快成大妈了!现如今大爷们都忙着挣钱呢吧···
小孩儿得最爱---拨浪鼓
著名的北京全聚德烤鸭店,也是高朋满座!
内联升的布鞋舒服!
古老与时尚交融在一起
大栅栏对面的鲜鱼口,里面还真有许多老字号北京的小吃点,没有进去品尝,就是不知道味道还是否地道一如以往
鲜鱼口对面有名的亨得利钟表店,过去北京有三家西单,王府井,前门。现在不知道增加了店面木有!响当当的呦!
都一处烧麦馆,以前经常来吃!照样排长队!
呵!星巴克```
这是以前的前门火车站,现在是中国铁道博物馆。想当初,著名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就是在这里被运上火车,踏上了不归之路,直到今天仍然不知去向···
金水桥,才知道这里不许逗留!拍照动作还要快!也就我是功夫在身,不然就被轰将出去啦!后果很严重的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都不敢接&油丝乱&,&缺轮齿&,&断摆尖&等难修的活,也..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王府井大街开办了亨得利分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令人失望的新前门大街
烟花三月,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宜出行。
在家无事,突然想起有年头没去前门大栅栏看看了,前门大街改造已有多年,此间一直在外,探亲休假也是来去匆匆,未能挤出时间一往,何不乘此北京短暂的春天逛一逛?遂有此行此文。
虽然听说改造后的前门大街人气大减,但想总不至于如何,毕竟是北京三大商业中心之一(另两个自然是西单、王府井了),人气总应该有些。
谁知到了之后,却令我大失所望,昔日熙熙攘攘、擦肩接踵的场景荡然无存,虽不能说门可罗雀,也相差无几了。
1.新建的牌楼
2.也复制了一些老的东西,譬如有轨电车
车可以开,旅游性质,票价20元,前门大街几百米的距离一个来回。
3.也有新立的,“拨浪鼓”
竖在大街两侧,除此之外还有老式的灯笼。
新建的牌楼很气派,所有的建筑都是青砖灰瓦,很些仿古的架势,可总让人觉得都很呆板,包括无轨电车,没有了亲切感,有的是失落(这也说明老了吧),从北向南走过去,这种失落感愈发重了。
右手第一家是月盛斋,老字号还在,可只有三分之一地盘了,中间居然是-星巴克?!
4.月盛斋pk星巴克
接下来亨得利钟表店也搬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北京土特产小卖店(好像当年是有个土特产店)。记得快到大栅栏口的地方,原来有一个奶制品店,三四个台阶上去,门脸儿不大,有酸奶、奶酪、蛋糕,夏天有冰镇酸梅汤。某位文学前辈(梁实秋?)对此曾有过描述。也没了,不知那些对北京有着特殊感情的文人墨客对此有何感想。
大栅栏的现代匾额
满大街出现了很多洋店,zara、kfc之类的,当然也有些老字号
6.祥某号(中间这个字还真不认识,哪位高手考证一下,谢了)
虽然这个字不认识,可这个铁栅栏门可是认识的,这个门当年居然没给破了旧,真不容易了。
想不起在什么范围内了,这个蚨字还有过争议,最后看照片还是找到了匾,确认是虫字边这个蚨。
8.大观楼影院
儿时曾在这里看过一个短短的立体电影,具体什么从容早就忘了,只记得需要带眼镜看,一列火车从对面开过来,直压过头顶,引起一片惊呼。
这也是引起回忆的东西
到是廊房头条、二条、门框胡同里还保留着几个老的小吃店
说是冯老爷子的大儿子在经营,价格不菲,因未到中午,当时尚未营业,不知价格多少,但其他店一小碗爆肚是26元,冯老大的可想而知了。
11.卤煮火烧
这是门框胡同的一个百年小店,之所以叫门框胡同,是因为:
12.这条小胡同有一个门框,当然了,门框原来是木头的,现在是水泥的了。
13.真正的老屋,栏杆雕刻很精细的,不知道是不是待拆迁。
真正老物件而又不会被拆迁的是这两个:
16.正阳门洞里看箭楼
此次前门大栅栏之行确实让我感到有点儿沮丧,古往今来、国内国外,曾出现过无数的商埠,有些如昙花一现,有些则经久不衰。经久不衰者说明社会进步,文明发展;昙花一现都各有原因,可经过大力改造后人气大减的可谓寥寥。
前门大栅栏从前清开始,逐渐发展成繁华的商业中心,除了战争,就算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社会动乱的年代,也是人们争相购物的一个理想之地(当然当年京城购物的地方太少也是一个原因),为什么改造后人气锐减呢?
我想,把商业中心改造成一个旅游景点是原因之一。有人认为,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前门大栅栏的人气慢慢可以恢复。
但我认为,就算旅游能带来商业上的繁荣,但却远离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化底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亨得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