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塔防三国志神郭嘉郭嘉是物理还是法术

  RT:谁能帮忙贴下三国志里郭嘉的传记啊?~~~~~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郭嘉宇奉孝,颖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语在《荀攸传》。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宫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封嘉洧阳亭侯。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大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难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子奕嗣。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奕为太子文学,早薨。子深嗣。深薨,子猎嗣。  
  http://www.shulu.net/gd/sgz/014.htm
  谢谢了~~~送你个红包做谢礼~~~~~虽然知道了你是斑竹~~~不在乎分分~~~^_^
  *_*晕~~~分数不够~~~~该送山地车了~~~~
  谢谢:)欢迎经常光临三国纵横:)
  星巴可COFFEE真的有格调啊,好帖啊,我顶1◎#¥%……  
  三国吾最爱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阴翟(大概位置在河南某地)人,曹操手下著名谋士。    郭嘉身为谋士,被称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赫赫功勋,他的才智主要表现在把握局势,分析对手和对人心的揣测上, 尤其是后者,更可谓是神乎其神。可惜英年早逝,天妒英才,更让人扼腕叹息的是,我们作为历史的看客,孔明和奉孝在公元208年擦肩而过,是年是奉孝撒手离去,孔明正式出山的年份,我们没希望能看见孔明和奉孝这两个都世不二出(呵呵,应该纠正为“三出”)的针锋相对了……    郭嘉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把握局势筹划攻扩大势力的战略方针上,他唯一一次较为人所知的在战场上直接使用计谋是在建安三年(198年),当时曹操征讨吕布,吕布退至下邳。曹军久攻不克,郭嘉与荀攸指出:“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三国志·魏书·荀攸传》)。于是曹军引沂水淹城。月余,吕布形势更加窘迫,最终被部将侯成等人出卖,引曹军攻入下邳,上演了白门楼。       既然要说郭嘉,就先从郭嘉年轻说起吧,没人见过他长什么样,在此我先推测一下他的外貌形象,想象他有着清瘦的身影,但是伴随的是一种俊朗和脱俗的风度,还有,一双能够看透任何人的清澈深邃的眼睛。(算是YY吗?-_-)再说说他的出身,颍川可以说是三国時期最大的人才库之一(玩过霸王大陆都知道:游戏中最大的两个文官人才库:一个城叫荆州,另一个就是兖州——大概范围就是颖川及周边地区。游戏做的还是很有依据的^_^),郭嘉自幼浸染其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他那学习环境和氛围是多么好。然而除了少数知己或个别慧眼人物(如荀彧),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才华,郭嘉可能在年少时也有施展宏图伟略的决心,所以在他二十多岁的時候出士天下公认的英雄袁绍,绍也对其很恭敬。然而初投袁绍麾下数十日后,郭嘉却惊人的一语道破了被称为当时天下英雄的袁绍的性格:“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另外要说明的,郭嘉后来在绍死后,对他两个儿子动向和心理的推测一部分应该也是由这段时间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并且离去的是相当的坚决。    当初的人可不像现在人一样喜欢靠张嘴和一支笔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一会儿出来个泼妇状告赵忠详啊,一会儿一个叫王朔的小P孩当街乱骂,乱写书。那个时代做的最过分的也只是以实力来击败明主让明主认识到自己,如贾诩贾文和的计杀典韦和反声东击西。更何况当时郭嘉投靠的已经是别人梦寐以求的“明主”,有了令人羡慕的“金饭碗”和“明主”给予的足够的尊重(当然不包括“赏识”这两个字)。包括后来曹操深为忌惮的豪杰吕布,这俩个被人称为英雄的人物究竟几斤几俩,在郭嘉的眼睛里再清楚不过——一个绝对始终无法领会到管理的精髓和突破自己性格上的瓶颈,而另一个仅仅是匹夫之勇,用来热身和顺手搞定的小角色而已。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更多郭嘉对人心的观察而作出的判断和郭嘉式谋略的特点:    首先是下定决心跟定曹操。估计从那时开始,郭嘉开始观察有谁才是真正日后的王者。原本在曹操身边还有一位同来自颍川的出色的谋士戏志才,曹操也对他颇为器重。但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国家总理荀彧,书中说:“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终于,在儒雅的荀彧推荐下,奉孝终于见到了曹操并与其共论天下大事,两人肯定一见如故地攀谈起來,郭嘉终于有了施展拳脚的空间,曹操也一定也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而且在下相信其中必然有某种类似于“隆中对“搬的情形,郭嘉肯定以自己独到的见解,犹如拨云见日一般,让曹操一下豁然看到了未来形势。否则,一向严谨多疑的曹操决不会在初见一个人后就发出如此坚决的感叹:“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及日后的“知我者,奉孝也!”会见后,郭嘉也深深了解了曹操为人并且高兴地说:“真吾主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当时被郭嘉相中的曹操实力充其量就是中国石化,只有固守本土的力量,更不要说和袁绍的“安然”公司较量了。此后,放弃高薪待遇的郭嘉以其谋略深得曹操倚用,使得曹操征途开始明朗和更有效率,甚至在每一次千钧一发之际,他都能立刻凭借对人性格的判断,找到扭转乾坤的契机。       之后,因为和本初还是颇有交情(更主要的是实力差距摆在那儿)曹操一直彷徨是否要和袁绍把事情弄大,把市场份额扩展到北方。最后还是郭嘉让曹操正式下定决心与袁绍正面决战。有关这里有一篇“十胜十败”的说法,这部分我将在文后详细阐述在下的个人看法。在两人起冲突前,郭嘉还规划让曹操在袁绍征公孙的时候,先把当时武勇人皆称赞的吕布消灭。事实也证明吕布在作为总统率的情况下即使有陈宫的辅佐仍然无法成器。刚没了后顾之忧的较弱的曹军正与袁绍在官渡相持时,同时,突然自立门户的刘备又让曹操有如芒刺在背,颇为头疼。但光是袁绍就让曹操够呛了,又怎能东和北两线作战呢?郭嘉却说“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三》),料定他不会出兵。这段时间空隙正好用來歼灭刘备(而且还赚了一个官渡全职杀手关羽)。曹操终于排除众人对袁绍从背后的袭击的担心亲自征讨刘备,并且迅速击溃刘备,再一次避免了在官渡之战中两线作战的局面。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稍后,也是在曹操与袁绍相持时,从南线又传来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江东小霸王孙策已经起兵,准备攻打许昌。当时的孙策已名冠华夏大地,在长江下游以南的江东他的骁勇善战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更兼此时有着牢固的后防和主基地,一大批优秀忠诚的新老将领,阵容完整的孙策的实力决不是刘备,吕布之流能够相比较的。这时候是曹营中人心最为动乱的时期,军中与袁绍私下书信往来者极多(详情见官渡之战后,在袁营中搜出大批通敌竹简),这时让我不得不253和994一千遍的事情发生了……郭嘉竟然提出这样一条恐怕永远无人能够明了的见解:“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这……这……真是晕啊!!江东地区又不是伊拉克和加沙地带,奉孝啊奉孝,你凭什么这么说啊?!更夸张的是,居然被他说中了 !!“当人们无法以常理来解释发生的事情时就会产生迷信”,对此我只好相信这是他凭着对孙策及江东人士的了解结合他自己的想象和直觉大胆作出的推断或者……“天开眼?”,也有人说他只是胡说的或者猜到的(胡说和瞎猜能BT到这地步还真是绝非常人所能为)。要么只好说:当时郭嘉肯定在恶搞无极限……至于曹操嘛……-_-还真的会陪他玩……    连刺客都想出来了……但是他又怎么确定刺客能在高手如云的孙策身边暗杀成功?郭嘉就这样把曹操的“鸿鹄之志“轻描淡写的放在了这一句话上,相信每人读到这里都会有点懵…… “必死於匹夫之手,诚为明於见事。然自非上智,无以知其死在何年也。今正以袭许年死,此盖事之偶合”(《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袁绍在官渡之战后不久便郁
  袁绍在官渡之战后不久便郁闷而死(BT: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了德国中场戴斯勒?),曹操乘胜追击,在晋阳,黎阳等要地对袁绍两个宝贝儿子的局部战役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鉴于袁氏在河北的统治根深蒂固,要取得決定性的胜利还要付出不少代价。在当时一战虽获胜却因袁氏二子共抗强敌付出一定代价后,主张尽快全力拔出袁氏根基的郭嘉再次展现了其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判断力,说出这样一句话“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劝曹操转而先取荆州,只要把袁谭和袁尚这两个傻小子丢下不管,等着看他们内讧坐收渔翁之利既可。 他凭什么认为方才还一致对敌的兄弟,只要曹操一退兵,便立刻内讧而不是利用天赐良机着手恢复元气?当然,熟悉细节方面的朋友可能知道袁绍除了二儿子,对两个儿子都非常喜欢,袁谭会拍马屁而且又是长子,袁尚是个稍懂用脑的但绝对唯父命是从的乖乖仔,更是让喜欢托大的袁绍欢心。袁绍一直为传位给哪个而犹豫,以至于在撒手人寰之际才草草作出决断让二子袁尚接位,以至于长子一直心存不满。但是诸位能就以这些依据来断定他们在团结一致后必然内讧吗?要知道当时如果真的给袁氏喘息之机,曹操必然后患无穷啊~姑且不论根据对手心理弱点而应运而生的策略有多大的变数和其带来巨大的风险,先前还力主北进现在却向主公提出此种貌似赌博的奇谋都是冒大讳的。    至少让我在当时站在曹操的立场,换成某谋士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没有递上完整的可行性报告我是无法同意的。我知道的只是现代才有外国人评价中国人一人是龙,二人是虎,多人成虫。但郭嘉从来都不曾看错人,而曹操再次听取了郭嘉的意见,优哉游哉的回许昌了。   曹操才刚回到许昌,河北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内讧看似出人意料,但却早在他们矛盾的性格本质中深深的成形了。而正是郭嘉把这瞬息万变的局势和最难窥探的人心了然于心。    再往后,乌桓部落趁中原战乱,掳掠边境汉人居民10万左右。曹操在歼杀袁谭(请勿BT -_-)后,其所属各郡、县尽归顺曹操。郭嘉对曹操说:“多辟青、冀、幽、并名士以为掾属,使人心归附”(《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曹操为安抚地方,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稳定了统治。冀州平定。郭嘉因攻被封为洧阳亭侯。袁熙袁尚逃往乌桓,并与之结盟,不断影响到北方的团结和统一。曹操为了最后统一北方,于207年秋开始远征乌桓。但是与此同时已回复一定实力的刘备成了曹操最大的顾忌,诸人也都说:“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郭嘉却独树一帜的提出:“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其观点是如此的一针见血,其言语与“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之态何等相似何其潇洒从容!曹操听罢茅塞顿开,便毫无顾忌的挥师北上,进至易京时,郭嘉又献策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依计而行,并在白狼山奇袭歼灭乌桓主营,俘虏20余万人。袁尚、袁熙投奔襄平公孙康。       我们眼中所见的郭嘉,是个不拘一格,懂得随机应变,思路大胆甚至诡异的天才谋士,郭嘉还曾经把打仗和下棋打过比方:战争和下棋一样,没有一场战争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读兵法只是入门,军师的优劣在于临场应变。恐有人会说郭嘉内政方面肯定不行。诚然,在长年的戎马岁月里,曹操总是将内政大事交予总理大臣荀彧,把郭嘉带在身边,共同切磋战略计划。他没什么机会展示自己的政治力。但曹操是认定郭嘉也是有治国之才的,他曾说过:“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  从郭嘉以上语句和“郭嘉”式的谋略来看,他有一种能够在纷繁的事务和千变万化的局势中一举把握要害的能力与坚决果敢的风格。同时他有着惊人的胆略,在他11年的戎马生涯中提供的战略方面每次对局势分析后所提出的大方向的谋略几乎都是高风险作战计划,每一条都取决于对手的初始心理状态和走向是否严格遵循他的判断。这种对对手心理状态出神入化的判断,古今中外,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说的难听点,这种赌徒式的谋略规划郭嘉竟屡试不爽?!至少我当时站在曹操的角度上肯定不会像曹操一样能当机立断接受他的建议,而曹操正是那种有魄力,善于纳谏的老总。他总是采纳了郭嘉的在局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还去最大化地追求效率和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空隙在最短时间内来达成战略目标,为此不惜掷下极高代价的筹码的意见。    说完了郭嘉在揣测人心方面的不可思议后,尾声再随便讨论讨论郭嘉的其他方面。  
  说到郭嘉的才智不得不提到一段经常被拥郭派放在嘴边的话,那就是当曹操正为自己是否要与袁绍正面对抗而犹豫不决时,郭嘉提出的“十胜十败“说,并非我想否认什么或是打击拥郭派的人的积极性,只是我觉得说出这种话不附和郭嘉的风格,正如先前提到的,按照郭嘉的性格和行事风格,他的观点应该是一针见血,没什么拖沓的地方。正如政治课上的条条框框和无数个概念往往是头大无脑的內容一樣,几年读下来的政治课本内容完全一样,只不过字面表达不同而已,这段话似乎也难免有凑数之嫌,细细品味,这些”XX胜“都是很类似的,这段话好像是添注的时候加上去的,三国志中没有?我不清楚,反正曹操和郭嘉最谈的来。    再说说郭嘉的为人,曾有人说郭嘉乃溜须拍马+厚颜无耻之徒,理由是上面提到的“十胜十败“说(对应拍马)和检查部长陈群多次检举郭嘉的作风问题,并且嘉从未改过(对应无耻,不知悔改),而且曹操因为太忙没空理他?在下不禁婉尔,想象古代才子身上的那种不羁,郭嘉就属于这种人。唯才是宜的曹操很可能认为郭嘉非常人可比,故不应以常理来约束,只要他没作出太难以收拾的事情。由此也可见曹操对郭嘉的偏爱。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毫无责怪郭嘉之意。否则可以想象在从严治军的曹操麾下,一个总跟在自己身边的人的行为混乱,曹操怎么可能姑息?想想杨修吧!人家都没犯错,只不过锋芒过露了一点就要被PK,要是行为违反军纪岂不是要株族人?       每每想到郭嘉的死,总是叹息不已。郭嘉死后一段时间内,曹操不断提到他哀痛之情:“追思奉孝,不能去心。”“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我们有理由相信曹操这时候的话绝对是肺腑之言,和一般老同志追悼会上的滥竽充数和形式主义完全是两码事。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说:“唯奉孝最能知孤意”。“命也夫”(《三国志·郭嘉传》)!郭嘉在曹操最后统一北方的征途上就离开了曹操,之前伴随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曹操也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由此我们更深一步的探讨一下,我认为郭嘉的死是曹操的企业发展经历的转折点,生前,郭嘉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郭嘉在曹操先后灭小诸侯,剿呂布、与袁绍和袁绍儿子们的战斗中居功至尾。在他死后,曹操除了与马腾,刘表和张鲁等无脑型和胸无大志型的割据势力的战争获得一些市场份额外(和马超韩遂打还要靠XX的“冰墙”技术),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地步(虽然赢了刘表占了一会儿荆州北部,但赤壁之战后又转送给竞争对手刘备),纵观曹操的生平,他还是极其重视采纳谋士的建议的。偶尔的力排众议,往往也因为“此奉孝与我有同见也。”可正是没有了郭嘉一旁的谋划和分析,阿瞒在冲动和自大的驱使下,赤壁大败,更是第二次留下了一個令广大曹操fans捶胸吐血的无奈局面——天下三分。对此有一段话反映了曹操本人的内心世界,在赤壁败退后,发出如此悲怆的一声叹息:“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那第一次令曹操fans胸闷的事情是什么?是放虎归山。当时曹操坚持不杀刘备,也只有郭嘉附和。有人对曹操说:“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问郭嘉该当如何,郭嘉说:“有是。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杖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曹操含笑而说:“君得之矣”(《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郭嘉的本意是刘备已然成名并且“诚心”投靠曹操,就不该杀,以免绝人才之路。但绝不可任由其自主,因为他也说了“一日之纵,数世之患。”并且让刘备在曹操控制范围内发挥自己的力量。遗憾的是,曹操对郭嘉的意思理解一知半解,以致铸成大錯。后來刘备恐曹操猜忌,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袁术溃败,主动请求前去截击。恰好郭嘉不在身边,曹操自做主张同意了刘备打袁术,待郭嘉回来闻后:“备不可遣也”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曹操后悔,立即派人去追,已来不及。接下来,刘备乘曹操部署对袁绍作战之时,袭斩徐州刺史车胄,据有徐州,背叛曹操。这大概也是曹操唯一一次沒有听从郭嘉的意見,也自此种下了这一不可弥补的苦果,不经意间再次改变了历史滚滚车轮的行进路线。    另外一些与郭嘉无甚关系的话题:为什么曹操已不斩张辽却斩高顺?只是因为让曹操有好感的关羽替他说好话?高顺也是难得的人才啊!还有我认为曹操不该凭一句话就斩了吕布,只要曹操斩了陈宫并把握好貂禅这张牌,吕布就决不会轻举妄动。况且刘备说那句话的时候,一方面是记恨在心,还有的是对吕布的害怕。如果说吕布给曹操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的话,那么吕布就是羽翼未丰的刘备的克星。其正如一战后英国要力保留下德国牵制法国,二战后美国强硬留下德国以平衡欧洲的实力一样。曹操的刀未免斩的太快了点。  
  精辟!感谢!
有关小说&&西游记&&纵横的论坛?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5068QQ游戏--打造QQ游戏攻略网
热门游戏推荐:
当前位置: >>
来源:5068QQ游戏&&&&发表时间:&&&&
  郭嘉这名二流武将究竟怎么样呢?大家看完下面的关于郭嘉属性技能的分析就应该清楚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想要知道郭嘉怎么获得的话,请点击:
  感谢玩家朋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哦!
开始玩  进入
更多玩家推荐
(4位玩家推荐):
(6位玩家推荐):
(26位玩家推荐):
(12位玩家推荐):
(23位玩家推荐):
(19位玩家推荐):
(41位玩家推荐):
(115位玩家推荐):
(10位玩家推荐):
24小时热点
专区点击排行
蝉童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郭嘉@三国志10·kuso篇
&——以下含同人向内容,不适勿进。&
第二次从征汝南下邳,全灭刘备军回到许昌的夏天,突然接报“许昌的郭奕已经成年”。——三国志的成年为15岁,而此时,郭嘉31岁。我一下子想起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个儿子而且还居然是十七岁就生了的而且在十五岁开始打的时候并不曾有这个事件,真是被打击了一下。这种感觉在我看到郭奕的个人资料的时候就更强烈了——长得象个民工,反正就不像我,亏老爸是个美人,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智力75,政治74,武力23么打架兴许能赢我,可是统率19,魅力28到底是怎么回事……。列传的评价居然是“对人好恶不一”(不知道本的是哪里,似乎三国志说的是见事通达啊……)看来脾气还不好。亲密度是自来熟,见面就要我指导政治智力无奈都屡学不会——于是该儿子便被我定位为宝货,看见就觉得气闷。好在曹操的调任善解人意,很快把他调到新野找张郃做伴去了……他一走更加无聊,官职3品不上不下,几乎剩下的就是等待死亡剧情。&
其间做性格测试,发现原来文若和奉孝就只有最后一个选项不同。题意大致是“答应了别人不近情理的要求,需要信守承诺吗”,我选可以不遵守,是郭嘉,如果选一定要遵守,就是荀彧……文若真辛苦。&
正好和小月在校网上讨论说到他的赵云娶了崔莺莺,原来10代也是可以结婚的,却不知拖着个郭奕还能不能结,赌气说了句“总不至于嫁给荀彧吧?”——后来看了个结婚攻略,觉得那一干女子无人配得郭嘉,荀彧又实在长得温柔,即开始转真的娶荀彧的念头(=&=|||)。无奈亲密度虽然早已是100,攻略却特别说明双方为异性(废话=&=),正在断念,小月说他的孙策错过了大乔的结婚剧情,硬是拿修改器把大乔改回了家——同人女之血迅速燃烧,立刻要了那修改器。&
顺利修改配偶为荀彧。友情提醒一下其他想要kuso的人,双方都要改。其实如果愿意还可以替自己改个小孩出来……我是没把那宝货带过来啦=&=顺便一提,吕布的系统亲属资料里面,父亲董卓,母亲居然是貂蝉=&=真是畸恋……&
修改完了才发现荀彧在庐江我在许昌,怪道回家总见不到他。于是一份提案申请异动。早先我也申请过调动到荀彧所治的下邳,没有获准,不知道是乱数决定还是和数值有关,这次却顺利通过——室友说:“不会是作为家属去的吧。”——正好身上还挂着个找荀彧辩论的任务,到了庐江太守府先和他吵上一架。说起来我舌战少说也打了5x场,居然从来没有见这样的挑衅对白过,不知道是不是孤陋寡闻——郭嘉一上场说“文若,就让我们来个真心话大对决吧!”——我和室友立刻笑得栽倒在地以至于连荀彧的回答都没看到……&
从许昌到庐江走6天,到得庐江立刻收到曹操的信件,“我很久没有看到你了,很想念你”郭嘉说“我有空会回去看看他的”,但为了回复那个任务,顺便回到许昌见了曹操,曹操说“我只是很久没有看到你的脸,想好好看看”……我便晕了呀=&=以后,又发生了很多次。这个剧情可不是改出来的,该汉化相当kuso……&
不过,由于荀彧是太守身份,配偶的窝家效应还是不如太守的窝府效应强,回到家里是看不到荀彧的。但,在太守府选择见面的时候,荀彧的第一句对白会变成“你回来了,累了吧”“你今天回来得比平时早哦”之类的夫妇对白。也就是说,似乎以太守府为家了。我一度认为是不是光荣有性别相性的设定而把我当作是荀彧的夫人处理——后来想想,也许这就是修改器存在的条件下能达到的最好结果了。不知道如果二人同城并且都不是太守的话能不能有窝家的几率。另外,武将的互相称呼上,不太熟悉的时候是“郭嘉大人,荀彧大人”,熟悉是“郭嘉,荀彧”结拜是“奉孝,义兄”,婚姻状况就是“奉孝,文若”了,不得不让我认为这里面光荣是开了后门的,因为事实上女子是没有字的,不可能出现双方互称字的情形。——而且二人偶尔还会在开会的时候当着众人的面你我相称,真寒……。&
在三国10中结婚后是有一定几率可以生小孩的——虽然我不知道怎么操作,从而也不知道是同性还是别的什么条件没有满足(例如窝家……),反正不是修改器的问题,因为小月的大乔已经替他生了个小孩。当时在校网论坛上有这么段kuso对白。&
岚:“张良字什么不好非得字子房,害得曹操就说“荀彧你是我的子房”……这个词在学生物的人看来真是KUSO,KUSO到我都不忍心不试试文若能不能替我生个儿子……”&
月:“郭嘉你是我的花蕊=&=&||||||”&
岚:“顶多也是花药吧……花蕊是雌雄通指的……”&
月:“子翼你就是偶即将退化掉的子叶=&=|||||||||||||||||||||”&
最后还是没有生育,这是后话。当时那段时间真是我最进取的呀,将多年积攒下来的银子和技能全部用在庐江的技术、商业、农业、建筑上,像是建设家园一样的心情,拼命突进,每年功绩都遥遥领先别人N倍,很快将庐江变成了超大都市。此时,郭嘉已然二品,一纸任书调我为天水太守,想想这么久了和荀彧也没有什么新的进展出来,也许出门会不同,便告别文若上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到三国志郭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