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第6自然段,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这个任务是指什么?

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叙述顺序?_百度知道
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叙述顺序?
急需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叙述顺序啊!!!很急的~~我需要狼牙山五壮士的叙述顺序啊!(列如:
接受任务——(
)——跳下悬崖。 )
就是让你填括号啦~
提问者采纳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段落大意: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指导
本文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个顺序,把全文分作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的任务。
第二段(第2自然段):五壮士诱敌上狼牙山,痛歼敌人。
第三段(第3~5自然段):五壮士把敌上引上狼牙山,英勇歼敌。
第四段(第6~9自然段):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英勇跳崖。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狼牙山五壮士的相关知识
其他8条回答
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段落大意: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指导
本文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个顺序,把全文分作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的任务。
第二段(第2自然段):五壮士诱敌上狼牙山,痛歼敌人。
第三段(第3~5自然段):五壮士把敌上引上狼牙山,英勇歼敌。
第四段(第6~9自然段):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英勇跳崖。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接受任务——(掩护)——(诱敌上山)——(打敌人)——跳下悬崖。 )
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狼牙山五壮士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气壮山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
  1、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
居高临下、悬崖、昂首挺胸、壮士、晋察冀根据地、崎岖、山涧、粉身碎骨、气壮山河、斩钉截铁、豪迈
五、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一、复习引入
1、师导: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板书课题。
2、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课文的字里行间书写着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气壮山河,用“壮士”更贴切。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分别指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⑵ 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从带点词语中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
⑶ 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⑷ 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读出来的。)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 
⑸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培养语感。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朗读评价)
 ⑵ 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死路)
     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
 ⑶ 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班长态度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看出来的)
 ⑷ 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齐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教师: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⑸ 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⑹ 指名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⑺ 朗读指导
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⑴ 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
⑵ 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
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回答:抢、夺、插、举;班长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
⑶ 课件出示:
&“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
(“猛地”、“磨盘大的”更能体现班长马宝玉的英雄气概,还可以进行换词的训练,“砸”可以换成“投”“掷”“撇”,体会用“砸”的巧妙。)
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⑷ 练读4、5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2、课件出示(“屹立”图片):
⑴ 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第6自然段1、2句)
⑵ 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3、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4、(跳下悬崖画面):
看到这个画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
(齐读6~8自然段。)
5、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研读课文,利用课件激发情感,以情促读的设计行云流水,自然和谐。学生对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课件出示图片:巍然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以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2、请同学们放下笔,读一读面对着五勇士,面对着纪念碑你想说的话
&狼牙山五壮士
/programs/view/RELncb8hu-0/isRenhe=1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研修新闻]
推荐与点评
12-08 17:22
12-12 09:12
12-13 09:25
01-06 11:10
12-30 19:12
12-27 10:57
12-16 19:07
12-11 13:37
12-12 23:35
12-08 12:12
12-08 12:12
12-04 21:28
11-21 21:14
11-21 21:12
最新小课题
热评小课题
推荐小课题
[研究过程] 26/1,065蔺新萍12-31 21:29
[开题报告] 10/1,093牛红英12-31 11:44
[研究过程] 5/502李华润12-30 23:12
[研究过程] 1/529李华润12-30 23:08
[研究过程] 3/507李华润12-30 23:05
[研究过程] 124/1,875仲应华
任丽英12-30 17:15
[调查报告] 124/2,937仲应华
任丽英12-30 17:11
[调查问卷] 7,257/34,887仲应华
任丽英12-30 17:07
[阶段性研究计划、总结] 13/1,443仲应华
任丽英12-30 16:37
[课题资源] 16/678罗玉琴12-30 15:35
[课题资源] 7/506罗玉琴12-30 15:31
[开题报告] 9/657罗玉琴12-30 15:28
[结题报告] 3/620罗玉琴12-30 15:28
[研究过程] 18/530罗玉琴12-30 15:25
17,963/7,749王琼05-15
[调查问卷] 7,257/34,887仲应华
任丽英12-30
[研究成果] 190/2,585何靖靖09-26
[开题报告] 140/2,297SucceedYang05-04
[开题报告] 129/2,472何靖靖 路志高 王小龙 陆桂萍 张绪琴05-23
[结题报告] 126/4,807仲应华
任丽英01-05
[研究过程] 124/1,875仲应华
任丽英12-30
[调查报告] 124/2,937仲应华
任丽英12-30
[开题报告] 115/3,135仲应华
任丽英12-26
[开题报告] 101/5,848宋其彪07-19
[研究过程] 100/1,562陈华05-02
[结题报告] 85/1,052周文梅08-25
[开题报告] 82/9,638王耀军05-01
[开题报告] 77/3,810李明山 陈妍 常爱珍 许小云 曹晓芸 贾龙宝04-30
0/128王喜荣06-19 07:26
[研究过程] 1/349王喜荣09-03 09:03
[开题报告] 0/44高黎03-15 22:26
[课题资源] 0/7张伟香01-26 23:04
[研究过程] 2/136范B11-04 22:43
[课题资源] 0/14闫军起 姚昌明04-24 22:37
[结题报告] 1/186郑为庆09-11 18:31
[教学案例] 0/38郭玉红09-29 21:09
[开题报告] 3/251史风梅07-22 09:23
[研究过程] 0/160王锦梅05-03 15:18
[开题报告] 0/10苗 霞12-23 22:09
[课题资源] 0/45田彩云05-02 17:07
[学生作品] 0/97邢春梅03-25 16:16
[结题报告] 0/177施卫07-23 09:04
&&&&高明书
翟晓江 张文峰
李汇洋 白彬华
孟令红 何妮妮
李&&艳 黄爱华
张小娟李&&红
王&&耘 王小琼
张素娟 康&&星
甘肃第五期网络教研
联系人:客服
联系电话:
甘肃五期学员群1:
甘肃五期学员群2:
甘肃五期班指管理群:
电子邮箱:
研修新闻投稿:
甘肃省教科所:
◆ 学科研修统计
登录学员数
登录百分比
班级简报数
◆ 区域研修统计
登录学员数
登录百分比
必修作业数
选修作业数
校本作业数
班级简报数
◆ 研修统计汇总
登录学员数
登录百分比
总必修作业数
合格必修作业数
选修作业数
校本作业数
班级简报数《狼牙山五壮士》写作特点思考
《狼牙山五壮士》写作特点思考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
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课文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如果,我们上述标书中加黑加粗的文字,像这样“教给学生”,很显然,学生只能当做概念来记忆;如果课文讲完之后,提出课文中的思考题让学生讨论,作为一道题目来完成,学生无非就是记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了解到重点写第二次完成任务,使得班长马宝玉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感人。”至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精妙,学生还是难以细细体验得到。不光是学生,老师如果仅仅是读参考书,自己也觉得枯燥。
怎样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从而使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样的方法有些感觉,怎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一些“写法”的“味道”?
我们不妨先来完成课后的第二个题目,想象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
这个题目,按照常理说,并不难。而且,在我看来,完成这个任务之后,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对于把握主要内容来讲,相对会非常容易,因此,这个题目可以一箭双雕:既了解文章顺序,有把握主要内容。
学生在处理了字词阅读障碍后,应该能够比较容易的来完成这个任务——课文各个部分是有提示语的。比如,第二自然段的“拖住敌人”,第三自然段的引上绝路或者准备转移;第四、五自然段顶峰歼敌(这部分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写谁在哪里做什么),第六七八九自然段,写的是跳下悬崖。
会出问题的,是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可以概括为“拖住敌人”,而教学用书概括为“痛击敌人”,我们很多老师讲课的时候,都是讲的“痛击敌人”。“拖住敌人”是目的,结合上文,五个战士的任务就是“拖住敌人”,掩护连队和群众转移。而课文中写的是一边痛击,一边将敌人引上狼牙山——使敌人不能去追赶大部队和群众。
怎么处理分歧?还是应该读课文,认真读这段话,看看详细写了什么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主要还是写的“痛击敌人”。教学用书这样写,就很有道理了。但是,我私下认为:这样概括还是不够准确的。他们是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在这里痛击,才“完成了掩护任务”,掩护的手段就是使敌人不能去追。所以,我提出一个“阻击敌人”概念,“阻击”,阻挡住并痛击,使得敌人不能住追赶大部队和群众。
实际教学的时候,学生找出“拖住”、“痛击”后,老师再给出“阻击”,引导学生讨论,看看哪个词语能够更好的概括这段的意思,包括他们做事的意图,只要学生再读课文,就能领会到“阻击”相对更准确一些(这里让学生讨论“阻击”是否合适,是有用意的,是为了后面顶峰歼敌、分析为什么当做重点写第二次做个铺垫)。
第三自然段,到底是“准备转移”还是引上绝路?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这里面有个“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要,还没引。这是学生读书不联系上下文得出的错觉。这时候,引导学生读书,联系“斩钉截铁的说……跟在后面……”学生能够体会到:他们在用引上绝路的方式来转移,绝路,指的是棋盘陀。这里面又有了一个伏笔:转移,怎么会到绝路上去?
后面几个自然段,学生概括小标题应该不会有大的问题。
在学生理清顺序,概括了个段落的小标题之后,可以着手安排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在顶峰又消灭了许多敌人,子弹打光了,又用石头砸,最后一颗手榴弹扔向了敌群,敌人还在向上爬的时候,跳下了悬崖。
为什么要强调把这个细节特征概括进来?因为这是人物做事时候最感人的特征之一。
读到这里,不论是一般读者还是学生,应该都能从故事中感悟到这样的意思:故事很悲壮,五壮士真英雄,拼尽最后一颗子弹打击敌人,坚强不屈,宁死不做俘虏。
但是,如果仅仅是读到这份上,学生是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五壮士到底装在何处?两次讲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啥重点写第二次?”只有研究清楚了这些问题,学生才会从内心产生队伍装饰的敬仰之情。
五壮士的高尚之处在于“本来或许可以生,但是他们却依然选择了死”。
生,是可能的,因为走这条路可以追上连队队,但是,面临着敌人也可能穷追不舍的,后果,很可能是整个部队都会与敌人遭遇并且会造成更大损失;他们选择了死——明知道绝路上是必然会死,但是自己的死能够换来整个连队的生!对于这个答案,只要结合课文思考一下“看看他们选择道路时候背后有啥思考呢?”这个问题,学生读书,就能够感受的出来。
他们在对两条路进行选择的时候的表现出了“舍我为集体、为大家”的高尚;选择的时候,态度是坚决的,因为文章共写道“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的说”。斩钉截铁,就是坚定的意思,而斩钉截铁,则强调了那种毫不犹豫、决策的果断、迅速,时间不等人,所以要快!其他人“紧跟、热血沸腾”说明五个人的思考是一致的,没有人在这个问题上考虑自己,这是五壮士的高尚,而且,最终他们选择的是跳崖,因此,他们的行为是悲壮的,民族的气节是豪迈的。至此,学生从五壮士选择绝路动机上,已经被感动了。
接下来的问题需要研究:两次写完成任务,为啥第二次当重点写。
首先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的是:两次写“完成任务”,两次写,在表面上一样,但是,实质上有啥不同吗?
这需要了解一下“打阻击作掩护的规定”:只要阻止敌人多长时间,就算完成任务。前面,五个人把敌人给拖住了,坚持到了一定的时间。到了这个时间,就应该撤退。任何担任掩护任务的人员,在坚持到一定时间后,必须撤退。所以,在对敌人进行了一定时间的阻击之后,“五壮士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
第二次呢?他们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并且消灭了大批敌人。
因为是真实的故事,所以,任何推理都需要有真实的依据。这里有必要联系一个资料:
“ 狼牙山有五坨三十六峰组成,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峭壁千仞,令人头晕目眩:东南两面略为低缓,各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主峰,但“阎王鼻子”、“小鬼脸”等险要之处仍需贴壁而过,令人胆战心惊。登高远眺,群峰林立,峥嵘险峻,状似狼牙,涧浃之雾飘渺神奇莫测。”为啥叫“引上绝路”,自己上了绝路,敌人几乎也追到了绝路。你追上来,而且是一边打一边追,追到了绝顶,用了多长时间?然后,在这样的地方,你再下去,得多长时间?而这个时候,我们的连队早已经转移到非常安全的地方了!
所以,把敌人引上绝路,而且一边引,一边打,到了顶峰,仍然“坚持打到只剩一颗手榴弹,还用石头砸,直到最后一个手榴弹投向敌群“开了花”。
多打死一个敌人是一个,想尽办法多消灭敌人,消灭起侵略者,宣泄壮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
其实读到这里,学生已经对英雄产生了深深地爱慕和敬佩。
第二次“胜利完成任务”,是一次让敌人彻底的不可能再找到连队的胜利,是以自己较小牺牲换来敌人更多损失的胜利!这是第二次“完成任务”较第一次的不同含义。
但是,读到这里,仍然没解决“为什么重点写第二次”的问题。
我们可以做一个修改了的简单的对比:
“五位壮士一面向上攀登,一面痛击敌人,到了顶峰,即使是子弹打光了,他们又用石头砸死了很多敌人。最后,弹尽粮绝,他们跳下了悬崖!”两种写法,对比一下,那种写法更让人感动?为什么——当做重点,详细写英雄们奋力杀敌的形象,英雄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就会更深刻,详细写,写他们几次打退了敌人进攻的过程,给我们一种时间感,他们在最大努力拖延敌人在绝顶的时间。这是作者详细写第二次完成任务过程,给我们的更深体验个感悟。
到此,“阻击敌人”,“引上绝路”,跟“顶峰歼敌”的关系就理清楚了。读懂文章的顺序,绝不是简单地读懂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我们还需要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交代,体会他们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所起的独特作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狼牙山五壮士中,‘‘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班长怎样的心情?_百度知道
狼牙山五壮士中,‘‘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班长怎样的心情?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短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写了壮士们跳崖时的情景?你从中体会到了壮士们怎样的情感?
提问者采纳
体会到战士们为完成任务而自豪以及激动的情感!
短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写了壮士们跳崖时的情景?你从中体会到了壮士们怎样的情感?
从五个方面,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在跳下悬崖中作者从动作、神态、语言方面写了壮士们跳崖时的情景。体会到战士们的坚强不屈和激动的情感。
提问者评价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狼牙山五壮士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部分股份的广泛地飞反感的人更多人跟人野人也有有人有人要的要的颜色也是有人有人让一让有点远特萨阿尔特塔又突然有人也夜夜夜夜5人特土蛙网软体王天文台问问二恶特哇阿尔特反感
班长赢得胜利,并保护好群众和部队主力的喜悦的心情
完成任务是一个军人最大的欣慰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