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救命恩人,葛老会说什么?(《狼牙山五壮士资料》)

葛振林 魂归狼牙山
&&&&中广网长沙3月22号消息(记者邓文辉 通讯员成新平 )日23时11分,在湖南衡阳169医院,那顶天立地如雷贯耳的的老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因肺功能、心功能、肾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88岁。
&&& 葛振林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他1937年5月参加革命,1940年2月入党,参加过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历任参谋、连长、省军区警卫营长、衡阳军分区后勤处副处长等职,离休后一直在衡阳警备区颐养天年。当年,因为狼牙山那惊心动魄的一“跳”,他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 英雄已去,天地含悲。一些人重新翻出小学课本,捧读《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一个个泪如泉涌,五壮士的英雄壮举的确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有关葛振林的故事伴随着凄风春雨在群众之中广为流传……
&& 血溅狼牙山&
&&& 峭壁嶙峋云缠雾缭的狼牙山横卧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其主峰海拔1100米,“群峰耸出,状如狼牙”,故名狼牙山。山的北边有条易水河,当年燕国义士荆柯别燕太子丹去刺秦王时吟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那慷慨悲歌融入易水永远回荡,滋润着这里的人民,化成了一代代儿女的血液,铸就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性格。
&&& 日清晨,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等五位热血男儿在这里以一当百,阻击了2500多名日寇的轮番进攻,掩扩主力部队和两万多名群众的转移。他们埋伏在棋盘坨山腰,利用地形的险 要,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冲锋,敌人急得哇哇乱叫。
&&& 时过中午,日寇在大炮和飞机的掩护下发起第五次攻击,像饿狼一般恶狠狠地直扑过来,那黄蜡蜡的衣服、明晃晃的刺刀越来越近,手里还摇着太阳旗子哇啦哇啦直叫:“优待优待的……”成群的炮弹又呼啸着飞来,炮火引燃荆棘柴草,大火弥漫着阵地,硝烟熏得战士们眼泪直流。葛振林的棉衣也着了火,他脱下来一扔,一会儿就烧完了。
&&& 他们边打边往高处撤,太阳偏西的时候,终于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准备前去追赶部队。可是敌人穷追不舍,为了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他们毅然放弃生还的希望,沿着相反的方向,攀上了棋盘坨主峰。敌人疯狂地嚎叫着峰拥而来。五壮士无所畏惧,坚守阵地,与敌人决一死战,拼杀到底。他们的子弹打光了,松动的石头扔完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凶顽的敌人越逼越近,嚎叫着:“抓活的,抓活的!大大的有赏!”
&&& 横在他们眼前的三面都是万丈悬崖,一面堵满了戴着钢盔的鬼子兵。马宝玉抓住葛振林的手臂,断断续续地说:“老葛,咱们牺牲了,有价值……无论如何,不能当俘虏!”葛振林明白班长的意思:我是副班长,五人中只有我俩是共产党员,应该做出榜样,便说:“人牺牲了,枪也不能叫敌人得!”敌人像蚂蚁般爬了上来,马宝玉随手一扔,“呼”的一声,那支崭新的“三八大盖”飞下悬崖。葛振林举起枪往石头上砸,没有砸烂,也随手甩下山谷,其他三位战士的眼中噙着泪花,举起心爱的枪,狠狠地摔了几下,敌人在继续疯狂地嚎叫,朝他们步步副近,五位战士坚定地昂起头,一步一步走向悬崖……
&&& 敌人想到跟前活捉他们。马宝玉正在正军帽,像发起冲锋一般大声喊叫:“同志们跟我来!”顿时,狠牙山的群峰峡谷间回荡着一阵阵气壮山河的口号声:“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五勇士跳下悬崖,有3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树枝挂住,未坠落崖底,绝处逢生。
&&& 几多回梦见狼牙山,手中搂着棋盘坨峰。葛振林魂归狼牙山,狼牙山的山谷雾蔼氤氲,依然弥漫着当年激战的硝烟,似乎在欢迎这位远方游子的归来……
&&& 老英雄的恩人情结
&&& 葛振林究竟被谁所救,这一直是个“谜团”。
&&& 直到1986年9月,这个“谜”才得以揭开。那年,“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落成典礼正在狼牙山峰顶隆重举行。来自中央、省会的不少首长和数千群众参加了庆典,葛振林戴着大红花,也应邀出席。
&&& 这座纪念塔由塔身、碑廊、凉亭、牌楼等组成,建筑面积440平方米,塔高21.5米,为中空正五棱柱体,塔内有五级钢梯攀沿而上,直至塔顶小楼。塔身正面“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9个金黄色大字为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上面镶嵌着五壮士的英雄浮雕,写有“三烈士”碑文,塔座四周花坛环绕。那白色纪念塔耸立在群峰绿色环抱之中,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 伫立在圣吉的纪念塔前,葛振林抚今追昔,思绪万千。因为他是此次典礼的中心人物,不少记者拿着相机、话筒对准他“聚焦”:“请问老葛,当时你跳下崖后,是谁救了你?”
&&& “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是个普通老百姓。”
&&& “那老百姓叫什么名字?”
&&& “当时迷迷糊糊,懵懵懂懂地也不知道问对方的名字。”
&&& “那你现在找得到不?”
&&& “我现在找不到了。”提起恩人,葛振林就愧疚万分:“人家救了俺,为啥连名字也不 问呢?”他时常念叨着当年狼牙山跳崖遇险,若不是恩人深夜援救,不然在山中呆一夜,不昏死,也会被狼吃掉,救命之恩难忘呀!
&&& 那天,葛振林等跳崖之后,被一棵大树挂住,他与宋学义满身鲜血淋漓,被一老百姓发现,把他们从树上取了下来,连忙送到棋盘坨古庙抢救,是老道人用那神秘的千年古方将他们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 提起那段非凡的传奇往事,葛振林记忆犹新:“休养了几天,伤好了,我们就要找部队去。当时19岁的恩人也要跟着我们,我说不行,你回家吧,这些天不知死了多少人,去看看你家中老婆、小孩和父母死了没有,你赶紧回去,他却依依不舍,跟着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那时军民关系真好哩,他舍不得走,还要照顾我们,我说不行,你得赶紧回去,我走我们的,见我们生气了,他才回去,第二天我们找到了部队……就这么分开了,分开了一直找不到……”
&&& 说到这里,谁知当时他的恩人余药夫也正在场,他指着那条羊肠小道问老葛:“你还记得吗?我送你下山就是沿着这条小路上下去的,两边堆满了日本鬼子的血衣……”
&&& 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对上了“号”,且越谈越对路,葛振林欣喜万分。他那失散45年的恩人终于找到了!两人展开双臂,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任热泪长流。
&&& 如今,葛振林的恩人余药夫也离休了。他曾任青救会主任,后来在党报当过编辑、记者,最后,当上了石家庄市一所师范大学的副校长。后来,他不断给葛老写信,并将狼牙山的情况编成了一本厚厚的书。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葛振林说:“像我现在是有今天没有明天的人了,去年三月医院下了病危通知。许多战友都死了,我活了这么多年满足了。我的救命恩人也年岁大了,腿也不行了,我们希望在新世纪能见上一面,把恩人永远记在心里。”说到这里,葛老眼里含着泪水:“见面的希望是少了,但在有生之年还可以唱个歌谣给恩人听。”于是,他咧开镶着假牙的嘴唱了起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他指引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 这首令人百唱不大厌的歌从老英雄的口中唱出来,是那么朴实,那么真挚,那么一往情深……
&&& 愤怒辟谣
&&& “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决不允许随意模糊或篡改!”
&&& 1996年3月,某报刊登一篇《五人重于泰山,一人轻于鸿毛,狼牙山有六人》通讯,声称当年狼牙山上作战有6人,五人跳岩、一人投敌被杀。这条通讯曾被河北、广东、广西、湖南、浙江等一些报刊广为转载,在广大读者中产生极坏影响。1996年9月,当葛老所在部队“红一团”所在师政治部宣传科原科长罗良伟将此文稿拿给葛老看时,葛老非常生气说:“这纯粹是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为了澄清历史真相,他郑重其事地写了一纸声明,以昭后人。当年五壮士在狼牙山棋盘陀峰与敌激战、乃至跳崖时有三位目击者,他们分别是余药夫、李海忠、邱蔚。葛老还就此事专门写文辟谣余药夫是当年“五壮士”幸存者的救护者。他在《广西日报》4月25日撰文回忆写到:狼牙山战斗打响后,19岁的余药夫在向棋盘陀方向转移时,与同志们失去了联系,紧急中他发现悬崖有夹缝,便攀藤顺崖而下,侧隐其中。葛振林、宋学义跳崖后被挂的树枝离洞不远,他待鬼子走后,忙把葛、宋救下,并先后背送他俩脱离了危险。
&&& 时隔45岁后,葛老与余药夫于日相会于河北易县举行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落成典礼上。由于种种原因,余药夫救助葛振林、宋学义的事直到最近才公开。狼牙山战斗打响后,棋盘陀庙的道长李海忠便躲在棋盘陀山的先人洞里,他目睹了7连6班抗击日军,最后全部跳崖的经过,还亲眼目睹了日寇在“五壮士”跳崖后,竟然整齐地排成几列站在“五壮士”跳崖处,随着指挥官的口令,恭恭敬敬地三鞠躬。
&&& 当时“红一团”团长邱蔚在距狼牙山棋盘陀峰五公里的另一座山峰上用望远镜目睹了战斗全过程,他对身边的人员哽咽地说:“七连是好样的,6班是好样的!”敌人撤离后,邱团长立即组织突击救护队,抢救“五壮士”。
&&& 送子归案
&&& 走近葛振林,让我感到,他无时无刻不在用整个生命追求英雄这个称号背后的实质。离休以后,葛老为关心下一代作过600多场报告,不吃请,不要钱,不喝酒,近的地方连车也不坐。“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毕竟是勇士呀,他的热血在脉管中奔流,不曾随着肉体一齐老化。然而,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曾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而三儿子葛拥宪却吸毒成瘾,屡教不改……
&&&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葛老的四个儿子中,葛拥宪与父亲相处时间最长,父亲最疼爱他,可是他最让父亲伤心!他从小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一次,老师教大家读《狼牙山五壮士》,小拥宪发现文中有个葛振林,和父亲的名字一样,便好奇地问父亲,父亲呵呵一笑说:“同名同姓的多着呢。”第二天老师在讲课时宣布:“同学们,英雄葛振林就在我们衡阳,他儿子就在我们班上。”大家一齐把目光投向小拥宪,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拥宪回家后责怪父亲骗人,父亲又是一笑:“都是过去的事,老掉牙了!”
&&& 1974年,葛拥宪师专附中毕业,下放到衡阳县石塘公社知青点劳动。三年后,他落实政策返城,高兴地对父亲说:“为我找个好单位吧!”可葛振林却黑着脸:“我不会为私事求人,你要服从组织分配。”他被分别到衡阳市建湘柴油机厂当磨工。从此,他对工作产生了厌倦情绪,干脆破罐子破摔,并养成了懒散、打牌等毛病,一次输掉了上千元。1984年,他未办任何手续离开了单位,经常往返于广州、深圳、衡阳,每次葛老问他,他都不耐烦地说:“与朋友做生意呢。”
&&& 1993年3月,在广州市公安局东山分局,一个名叫葛拥宪的吸毒人员特别吸人注目:他就是“狼牙山五壮士”葛振林的儿子!
&&& 葛老闻迅后被气得脸色铁青。他指着儿子的鼻尖破口大骂:“你这不争气的东西,原来一直听说在外面做生意,没想到却在吸毒!”稍顷,他冷静下来,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好人说话你不听,坏人说话你听了。三儿啊,毒品会使你堕落,甚至会让你犯罪掉脑壳……”葛拥宪“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保证:“爸爸,都怪我一时糊涂,从今以后,如再吸毒誓不为人!”
&&& 1994年“八?一”前夕,中央军委邀请葛振林佩戴“红旗勋章”赴京度“建军节”。这枚“红旗勋章”是10年前中央军委给离休老英雄们特授的。打开收藏军功章的小木盒,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金质的“红旗勋章”不见了!这个比他生命还珍贵的小木盒,葛振林把它放在一个挺隐秘的地方,外人一般无法发现。他不得不怀疑有吸毒前科的葛拥宪。在父亲严厉目光的逼视下,葛拥宪终于承认父亲的勋章换成一克海洛因吸了。听到这里,葛振林痛心疾首,老泪纵横:“我影响了几代人,却管不住自己的儿子,悲哀呀!”在有关方面的关注下,最后用800元钱才将那枚“红旗勋章”赎了回来。
&&& 葛拥宪后来的一些举动更令葛老心寒:一次,葛老存折上的300元不见;有一天起床,他发现床底下140元党费也不翼而飞;还有家里的几条烟也没有了踪影。可以肯定,葛拥宪把这些钱全换成毒品吸了。到了最后,经常有人上门讨债,有人甚至找到葛老,要他替儿子还钱。葛老拿来棍棒“教训“,可葛拥宪屡教不改,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 葛老曾向当地黄茶岭派出所举报,派出所多次对葛拥宪批评教育,要求他改邪归正,但怕对葛老产生负面影响,故未采取任何行动。葛老说:“葛拥宪既是我儿子,更是一个普通公民。这样发展下去不得了,会危害社会!怎么还顾惜我的老脸呢?“于是,他拄着拐杖直奔衡阳市公安局,举报了儿子的犯罪行为。这天是日。
&&& 如今,关在劳教所的葛拥宪后悔不已,因为他对不起他那英勇而平凡的父亲……
&&& 葛振林走了,望着他那高大苍老的背影渐行渐远,听着他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纯朴歌声,伴随他那用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一种高尚英雄、慷慨激昂的情感油然而生。从他那铮铮的硬骨中、深陷的皱纹里和奔腾的热血中流淌出的是一串感天动地的神奇故事。
&&& 葛振林倒下后魂归故里,他的精神将永远不朽,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奋发上进!
&&& 葛振林,您是抗日英雄,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
&&& 葛振林,您无愧于狼牙山,无愧于中国!
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肖芬
【中国移动用户请拨打
进入都市炫彩乐园,让我们带着你的耳朵去旅行!】狼牙山五壮士
(五年级上册)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狼牙山五壮士》习题(2)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狼牙山五壮士”习题(2)》摘要:) ( ) ( ) mǎn qiāng n& huǒ &ng sh&u t&ng xiōng ( ) (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 比喻说话或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 比喻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 ◆ 形容气魄...: ◇ [其它文章]狼牙五壮士  ◇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 [图文]22 狼牙山五壮士  ◇ [图文]22狼牙山五壮士 
  班级 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ti&o w&ng qi qū zhu& lu& ch&u h&n
  ( ) ( ) ( ) ( )
  mǎn qiāng n& huǒ &ng sh&u t&ng xiōng
  ( ) (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 比喻说话或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 比喻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
  ◆ 形容气魄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
  ◆ 处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处的地势有利。( )
  三、 选一选,填一填。
  ◆陆续 继续 相继
  ①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 )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②班长马宝玉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 )从悬崖往下跳。
  ◆ 站立 挺立 屹立
  ①五位壮士( )在狼牙上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远去的方向。
  ②一棵小松树迎着寒风( )在山坡上。
  四、写反义词。
  崎岖&&( ) 撤退&&( )
  沉着&&( ) 激动&&( )
  五、摘录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
  例:顶天立地 气壮山河
  六、想一想,填序号。
  ( )诱敌上山 ( )顶峰歼敌 ( )接受任务
  ( )壮烈跳崖 ( )果断决定
  七、读句子,说说这些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
  ◆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
  ◆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
  ◆ 胡德才和胡福林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瞄准敌人射击。( )
  八、阅读。
  寻找恩人
  成新平
  当年五勇士跳下悬崖,有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树枝挂住,绝处逢生。葛振林究竟被谁所救,这曾经是个&谜团&。直到1 986年9月,这个&谜&才得以揭开。
  那年,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落成典礼在狼牙山峰顶隆重举行。数千群众参加了庆典,葛振林戴着大红花,也应邀出席。
  伫立在圣洁的纪念塔前,葛振林抚今追昔,思绪万千。因为他是此次典礼的中心人物,不少记者拿着相机、话筒对准他:&请问葛老,当时你跳下崖后,是谁救了你?&&&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是个普通老百姓。&
  &那你现在找得到不?&
  &我现在找不到了。&提起恩人,葛振林就愧疚万分,&人家救了俺,为啥连名字也不问呢?&他时常念叨着。当年狼牙山跳崖遇险,若不是恩人深夜援救,在山中呆一夜,不昏死,也会被狼吃掉,救命之恩难忘呀!
  那天,葛振林等人跳崖之后,他和宋学义被一棵大树挂住,浑身鲜血淋漓,后来被一个老百姓发现,把他们从树上救了下来,并连忙送到棋盘陀古庙抢救,是一位老道人用神秘的古方将他俩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提起那段非凡的往事,葛振林记忆犹新:&休养了几天,伤好了,我们就要找部队去。当时1 9岁的恩人也要跟着我们,我说不行,你回家吧。他却依依不舍,跟着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直到我们生气了,他才回去。第二天我们找到了部队&&就这么分开了,分开了一直找不到&&&
  刚好他的恩人余药夫也正在场,他指着那条羊肠小道问葛老:&你还记得吗?我送你下山就是沿着这条小路下去的&&&
  葛振林欣喜万分。他那失散45年的恩人终于找到了!两人展开双臂,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任热泪长流。
  ◆读一读,填一填。
  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是相隔45年以后在 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的。
  ◆为什么说葛振林和宋学义是绝处逢生?
  ◆摘录文中写葛振林心情变化的词语。
  九、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写下了与日本侵略军浴血战的英雄篇章。我们去找一些这样的故事来读读,开一个故事会。
&最新发布信息&? &? &? &? &? &? &? &? &? &? &? &?狼牙山五壮士
(五年级上册)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习题(2)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习题(2)》摘要: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②班长马宝玉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 )从悬崖往下跳。 ◆ 站立 挺立 屹立 ①五位壮士( )在狼牙上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远去的方向。 ②一棵小松树迎着寒风( )...: ◇ [其它文章]狼牙五壮士  ◇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  ◇ [图文]22狼牙山五壮士 
  班级 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ti&o w&ng qi qū zhu& lu& ch&u h&n
  ( ) ( ) ( ) ( )
  mǎn qiāng n& huǒ &ng sh&u t&ng xiōng
  ( ) (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 比喻说话或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 比喻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
  ◆ 形容气魄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
  ◆ 处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处的地势有利。( )
  三、 选一选,填一填。
  ◆陆续 继续 相继
  ①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 )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②班长马宝玉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 )从悬崖往下跳。
  ◆ 站立 挺立 屹立
  ①五位壮士( )在狼牙上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远去的方向。
  ②一棵小松树迎着寒风( )在山坡上。
  四、写反义词。
  崎岖&&( ) 撤退&&( )
  沉着&&( ) 激动&&( )
  五、摘录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
  例:顶天立地 气壮山河
  六、想一想,填序号。
  ( )诱敌上山 ( )顶峰歼敌 ( )接受任务
  ( )壮烈跳崖 ( )果断决定
  七、读句子,说说这些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
  ◆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
  ◆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
  ◆ 胡德才和胡福林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瞄准敌人射击。( )
  八、阅读。
  寻找恩人
  成新平
  当年五勇士跳下悬崖,有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树枝挂住,绝处逢生。葛振林究竟被谁所救,这曾经是个&谜团&。直到1 986年9月,这个&谜&才得以揭开。
  那年,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落成典礼在狼牙山峰顶隆重举行。数千群众参加了庆典,葛振林戴着大红花,也应邀出席。
  伫立在圣洁的纪念塔前,葛振林抚今追昔,思绪万千。因为他是此次典礼的中心人物,不少记者拿着相机、话筒对准他:&请问葛老,当时你跳下崖后,是谁救了你?&&&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是个普通老百姓。&
  &那你现在找得到不?&
  &我现在找不到了。&提起恩人,葛振林就愧疚万分,&人家救了俺,为啥连名字也不问呢?&他时常念叨着。当年狼牙山跳崖遇险,若不是恩人深夜援救,在山中呆一夜,不昏死,也会被狼吃掉,救命之恩难忘呀!
  那天,葛振林等人跳崖之后,他和宋学义被一棵大树挂住,浑身鲜血淋漓,后来被一个老百姓发现,把他们从树上救了下来,并连忙送到棋盘陀古庙抢救,是一位老道人用神秘的古方将他俩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提起那段非凡的往事,葛振林记忆犹新:&休养了几天,伤好了,我们就要找部队去。当时1 9岁的恩人也要跟着我们,我说不行,你回家吧。他却依依不舍,跟着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直到我们生气了,他才回去。第二天我们找到了部队&&就这么分开了,分开了一直找不到&&&
  刚好他的恩人余药夫也正在场,他指着那条羊肠小道问葛老:&你还记得吗?我送你下山就是沿着这条小路下去的&&&
  葛振林欣喜万分。他那失散45年的恩人终于找到了!两人展开双臂,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任热泪长流。
  ◆读一读,填一填。
  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是相隔45年以后在 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的。
  ◆为什么说葛振林和宋学义是绝处逢生?
  ◆摘录文中写葛振林心情变化的词语。
  九、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写下了与日本侵略军浴血战的英雄篇章。我们去找一些这样的故事来读读,开一个故事会。
&最新发布信息&? &? &? &? &? &? &? &? &? &? &? &?英雄葛振林的寻常家事:儿子为吸毒偷红旗勋章_新浪军事_新浪网
英雄葛振林的寻常家事:儿子为吸毒偷红旗勋章
.cn 日 08:04 新京报
1941年葛振林(右)与宋学义伤愈归来,重返部队。
  老兵档案
  葛振林,1917年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战斗中,葛振林与四位战友宁死不屈,
壮烈跳崖,他和宋学义被挂在树上,幸免于难。
  伤愈后,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建战功。朝鲜停战后回国,历任湖南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衡阳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1982年离休。担任全国近200家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日23时10分,葛振林在衡阳病逝,终年88岁。
  寻常家事
  细雨如丝,几畦巴掌高的小白菜绿得发亮,一株百年老樟和数十盆花木,小院宁静无声。
  3月23日,衡阳市黄茶岭,警备区招待所院内的两层小楼墙面斑驳,这栋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里,所有陈设仿佛也挟裹着时光倒流,比如那台18英寸的旧式彩电;比如那张黑亮的有破洞的藤椅,比如藤椅旁那枝色泽相近的树根拐杖。
  坐在藤椅上的老人走了。两天前,在衡阳市169医院,88岁的葛振林,因肺功能、心功能、肾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辞世。
  日,并不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就像日一样。
  那个瞬间之后―――当他与四位战友从狼牙山主峰棋盘坨一跃而下,命运又给了这个战士64年的时光。
  3月25日上午,衡阳市殡仪馆最大的灵堂三门齐开,人群和花圈还是挤满了院落。在挽幛上,人们可以看到聂力的名字,这位女中将的父亲,正是当年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
  “狼牙山五壮士”六字,正是司令员当年对英勇下属的断语。
  在吊唁人群中,一些须眉皆白、举止整肃的老者引人注目,但更多的男女老少并没有明显的特征。
  “他真的是一个大英雄。”72岁的衡阳市民王焕云说,自己是文盲,过去不知道葛振林是谁,这几天听孙儿讲这是个大英雄,跑过来一看,就相信了。
  那个爱说笑的老头去了在黄茶岭的小院附近,大家对平日称为葛老的这个人有另一种描述。
  “不像个英雄,倒是个瘦瘦的干巴老头。”在街角摆擦鞋摊的李云说。这位34岁的妇女来自湖北,她说自己学过《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但葛老和她想象中的不一样,没有架子,常来问寒问暖,让她心里觉得“蛮舒服的”。
  “他常常会问蹬三轮的、卖菜的,家是哪的,收入怎么样,几个娃,上学了吗?”附近卖期刊的老人芦石安回忆说。
  “成年都是一身旧军装,戴个黄军帽。”年纪小12岁的芦石安还给葛老起过一个外号:“葛两毛”,因为街上的人都知道,葛老买东西若余几毛钱找零,总说句不要了摆手就走。
  “穷人富人,他都很能合得来。”75岁的葛夫人王贵柱说,老伴还是更喜欢穷人和孩子,他喜欢摸孩子们的小脑袋;喜欢穷人就是给钱。
  “要饭的就喜欢围着葛老家门口转。”芦石安得出这样的结论。
  王贵柱还解释道,葛老就喜欢旧军装,做了一件西服,从来没穿过。戴黄军帽是因为跳崖时碰了头,戴帽子挡挡风。
  多年来的每天早晨,黄茶岭的人们会看到这个身着旧军装的老人拄着拐杖去警备区拿报纸,一路上敲得地面“铛铛响”,他见了谁都会打招呼,逗会儿乐。邻居们说,可能除了打仗的时候,葛老一辈子都是笑口常开。
  “可是现在街上都冷清了,那个爱说笑的老头去了。”芦石安叹了口气。
  老兵档案
  3月25日上午,81岁的抗日老战士、原衡南县武装部部长宋文坤在老伴搀扶下来到灵堂,向多年的老战友告别。
  “我以为他能挺过来的。”宋文坤说,他们夫妇20多天前曾去看望术后的葛振林,当时,喉咙上插着管子的老葛还一边比划一边唱:“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你个摔不死的,这次也没事。”宋老这话曾让两家人开怀大笑。
  但此时的葛老已是沉疴难返。衡阳市169医院三内科主任彭寒林介绍,由于心、肾、肺功能几近衰竭,葛老的气管先后切开了两次。
  “但他没有痛苦的样子。”彭寒林说,一般人做气管切开手术,麻醉醒来会非常难受,葛老却总是将笑挂在嘴上。
  “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护士们这么称呼他。
  “他的顽强是一个老兵与生俱有的。”原衡阳军分区副司令员朱旭更愿意这样理解相知64年的葛振林。
  1941年,朱旭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负责发放药品,在当年11月5日的晋察冀日报上,他看到一篇题为《棋盘坨上的五个“神兵”》的报道,而此报道多年后被修改编入小学课本,定名《狼牙山五壮士》。
  “在反扫荡斗争中,五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大部队和老百姓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的主峰棋盘坨。在消灭了50多个敌人后,五名战士砸碎了手中的武器,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朱旭记得当时报道如此描述。
  另有史料记载,当几百名日军冲上悬崖顶,发现与之激战近一日的对手只有五个人,他们就在悬崖上排成几列,面对五人跳崖处三度折腰。
  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签署训令,将五战士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那时候我就知道了有这么五个人,但还未见过老葛。”朱旭说。
  抗战结束直至建国初,葛振林历经天津、张家口、清风店和太原战役,还参加过江西剿匪和抗美援朝,全身六处负伤,为三等甲级伤残。
  长沙解放时,在湖南省军区政治处军邮办事处任处长的朱旭第一次见到了葛振林,他的第一印象是葛“瘦高瘦高”,并总是笑呵呵的。
  抗美援朝归来,葛振林历任湖南省军区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湖南省军区警卫营长、衡南县兵役局副局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
  大约在1962年,葛调任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正式和朱旭成为同事。
  “认真是他的一大特点,他在后勤部负责军装的发放、后勤保障等物资的管理,从来没出过错”,朱旭说。
  1966年春,葛振林向衡阳军分区司令部提交申请希望休养,上级考虑到他的伤病,批准了这一请求,当年8月,这位老战士离岗退养,时年49岁。
  16年后的1982年,葛振林正式离休,享受正师级待遇。
  棋太直,如其人1966年葛振林离岗后,一场政治运动席卷全国。
  在衡阳军分区,包括副司令员朱旭在内的一些老干部被造反派叫去谈话,也被揪过帽子。
  “他不怕被‘粘包’还主动去找我们。”当年受到影响的邢耀华老人说,别人躲得远远的,葛老却经常去五七干校,给放羊放马的同事战友送饭吃。
  老战友芦继华之子芦长江回忆,文革期间,时任总后勤部参谋长的何流在他的辖区放羊,葛老就叮嘱他给予关照,“我当时不知道他的用意,但葛老一向喜欢我们,他说的肯定就是对的。”
  邢耀华回忆,造反派还曾主动找到葛振林,“但老葛没有尾巴可抓,他们就干脆拉他支左,这时他发火了。”
  “你们让我造谁的反,老子造小日本的反,造法西斯的反,不是像你们造共产党的反!”邢耀华清楚地记得,葛老当时的这些话,就像炸弹一样在军区炸开了。
  此后,面对学生罢课、农民进城、工人停工,葛老总是站出来劝说,你们回去吧,学生不学习干什么,农民不种粮食吃什么,你们工人天天喊口号还怎么生产?
  邢耀华老人说,当时在整个衡阳,敢出来教育红卫兵的只有葛老一人,他不怕牵连,也不怕“抓辫子”。
  多年之后,两位老人经常在下棋时笑谈这段历史。
  “下着下着,怎么卒子没了,原来老葛头给藏起来了。”邢老说,这时,葛老就会大笑起来:“江青过河靠卒子嘛,先给你摘了。”
  “水平不高,瘾特大。”
  对于老战友的棋技,邢耀华并不恭维,“老葛棋如其人,太直。”
  长孙葛髦な盗苏飧鏊捣ǎ耙掷鲜悄侨狡澹蓖放冢恚白洌永床桓摹!
  不讲狼牙山故事
  3月17日,几名小学生拎着水果走进衡阳169医院,他们围在病床前说,想听葛爷爷讲故事。床上的老人此时动了动身子,颤抖着声音回答:“娃娃们,现在不行,等我好了就给你们讲。”目睹这个场景的衡阳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成新平,和护士们一道抹起了眼泪。
  1966年离岗休养后,葛振林曾先后担任衡阳市10多所学校的课外辅导员,并应邀到湖南、河南等10余省的部队、机关、监狱等单位作报告300余场次。
  衡阳雁峰区六一实验小学原校长谢慧兰回忆,葛老很少向学生回忆狼牙山那一幕,而是讲更多的战斗故事,每次都叮嘱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好条件,好好学习,祖国的江山打得多不容易啊!”老战友宋文坤也说,葛老最不喜欢战友们提狼牙山跳崖的事,他总会很激动地说:“咱们都是八路,那个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吗?换了你们,你们就不会跳吗?”
  卖期刊的芦石安有次进了份杂志,上面有篇文章讲到“狼牙山五壮士”,聊天时他拿给葛老看,葛老摇了摇头,就推开了。
  海南省军区后勤部原政委,80多岁的陈永春老人也知道葛振林的这个脾气。去年春,他曾和葛老一起在广州军区总医院住院,当时他向同室的另一位战友介绍:“这就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国宝葛振林”,对方肃然起敬,但事后却给葛老一阵骂,“老陈你这是瞎胡闹,没原则。”
  葛老的几个儿子告诉记者,连他们也是看了电影和学了课文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那位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跳下悬崖的壮士。
  长孙葛髟诰4硬煌嘎蹲约旱募沂溃幸淮危橇牡嚼茄郎轿遄呈浚挡恢栏鹫窳窒衷诤未Γ托ψ潘担翱赡茉诤庋舭伞!
  替他们多活两年
  1986年,葛老应邀回狼牙山参加五壮士纪念塔落成仪式,现任河北曲阳县人武部政委崔永德当时陪了老人7天。第一天,69岁的葛老坚持要到山上看看,走到半山腰便没了体力,他手指远处的棋盘坨主峰,半晌说不出话来,眼睛湿润了。
  第二天,老人拉着崔永德走遍了狼牙山附近的村庄。“最后他摇了摇头。”崔永德说,老人一边了解乡亲们的生活,一边打听另外三名烈士家属的消息。
  然而,此次故地之行还是给老人带来莫大欣喜,他遇到了当年的救命恩人余药夫。
  1941年9月,19岁的余药夫逃难经过双鞍岭,看到两名浑身是血的八路军战士在山间爬行。他将两人逐个背到附近的庙里,请道士上了些药,休养三天后,葛振林和宋学义出发去找部队,余药夫当时要求同行,被葛劝阻:“我们有今天没明天的,你还是照顾你老婆吧。”
  崔永德述说了两位老人相见的场面,“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拥抱在一起,好久好久。”
  1999年12月,衡阳电视台录制了一期新旧世纪交替的节目,采访时问及葛老的最大希望,葛老答说想再见恩人一面,给他唱首歌,说着便唱了起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对当年的另一位幸存者宋学义,葛振林也念念不忘。衡阳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成新平说,葛老曾对他谈起跳崖的情景,他与宋学义是搭着肩膀一起跳下去的,也许正因此才被树枝挂住而保住了两条性命。
  夫人王贵柱说,葛老曾去看过宋学义,宋学义也来过衡阳两次,“宋学义的腰不好,走路很慢,要摸着墙走。”
  1971年,宋学义辞世,去年,余药夫老人也走了。
  “我已经替老班长他们活了60多年,但还想替药夫和学义再多活两年,最想替战友们见证抗战胜利60周年。”葛老曾向子女们这样诉说,他得偿所愿了。
  “咱们还不富裕”
  衡阳169医院三内科的护士们记得葛老最后一次住院时的情景。护士刚把灯打开,葛老就关了,把空调打开,也让关了,“姑娘,还不黑,也不冷,咱们国家还不富裕。”
  夫人王贵柱说,葛老退养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给孩子们作报告和回信。葛老做报告从不吃请。王贵柱说,能骑自行车的时候就骑自行车去,骑不动了,他就拄着拐杖走着去,报告结束,不但不吃饭,还要叮嘱一下对方,“你们也别以我的名义吃喝啊,咱们还不富裕,有那个饭钱可以给娃们买多少书啊。”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衡阳某铁路学校校长给葛老家里送了20元讲课费,钱被葛老扔了出去,人也被葛老骂走了,打那之后,没人再敢跟葛老提报酬的事。
  衡阳市警备区干休所所长黄建寅介绍,早两年,按照干休所的规定,享受正师级待遇的葛老,每月可以免费用车180公里,“可考虑到所里用车紧张,他就让保姆推着轮椅来干休所卫生所打针。”黄建寅说,从葛老家到干休所约1.5公里,还要上个大坡,葛老怕保姆累着,就帮着转轮椅,“我们看到老爷子这样,就想哭。”
  实际上,捐款也是葛老一项重要的开支,夫人王贵柱说,每遇任何灾害,老伴总是第一个捐款。
  “葛老不光自己踊跃捐还监督别人捐,谁捐慢了,葛老都会开着玩笑说‘你这个老抠门’。”衡阳市警备区干休所一位老干部说。
  寻常家事
  在衡阳,葛老一家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除大儿子葛长生外,其余三个儿子都是普通工人,葛长生当兵留任广州军区,现为师级文职,二子葛宪松在衡阳铁路电视台当维修工,三子葛拥宪因工厂效益不好下岗在家,四子葛拥进目前还没有自己的房子,和老人住在一起。
  长孙葛飨衷谝蕉饭囊罢讲慷臃郏捌涫狄痪浠暗氖拢湍馨靼才诺骄颐遣幌胛ケ忱弦拥囊庠福髯约喝ゴ嘲伞!备鹄系拇蠖庇谛×崴怠
  1993年,老三葛拥宪因吸毒被警方抓获。葛老敲着拐棍告诫三子,“吸毒是犯罪,会让你掉脑瓜的……”
  禁不住毒瘾的老三后又偷取中央军委授予葛老的“红旗勋章”换成海洛因吸食,葛老便向当地的黄茶岭派出所举报,派出所担心影响葛老形象,并未拘捕葛拥宪,只是对他教育处理。
  “他既是我的儿子,又是一个普通公民,这样下去既害己又害别人,更会危害社会,但那时还怎么顾惜我的老脸?”日,葛老拄着拐棍来到衡阳市公安局递交申请,要求将三子劳教强制戒毒。
  1999年6月,全国禁毒图片巡回展在衡阳开展,葛老提供三子吸毒劳教的照片公开展出,并购买禁毒宣传画册转交给还在劳教所的儿子。
  3月23日晚,这是父亲遗体被安放在殡仪馆的第二个晚上,40多岁的葛拥宪长时间的跪在灵棺前。
  他说,老人最疼他了,他曾怨恨父亲,现在父亲不在了,他是那么的想他。
  感动中国
  3月25日上午,葛振林遗体告别仪式在衡阳举行。
  追悼会前一天晚上,衡阳湘江西岸一家投影厅停止放映武打片,宣传海报上写“纪念葛振林,今日上演《狼牙山五壮士》”。
  这一晚,平日冷清的投影厅,门外排起了长队。
  在葛振林的家乡―――河北曲阳县以及易县狼牙山、他生前的部队广州军区“红一团”“狼牙山五壮士”连,人们也自发的举行了追悼会。
  追悼会当天,《新民晚报》消息,狼牙山景区客流量从往日每天几十人上升到了数万人。
  据新华网统计,在葛振林去世后,互联网上有几十万网民同悼英雄。与此同时,一则小学教材删除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消息,引起了更广泛的争议。
  在葛振林家属提供的文字材料中,一则署名外国媒体驻京记者的帖子引起记者注意。帖子上说:“这是中国民族精神在民间觉醒后的又一次高涨。” 本报记者 刘炳路 湖南衡阳报道
【】【】【】【
】【】【】 【】
 相关链接
新 闻 查 询
热 点 专 题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