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山地牧场物语季节轮牧

澳大利亚、新西兰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经验—食品资讯—糖酒快讯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企业库 产品库 行业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是:&&-&&&-&& -&&正文
澳大利亚、新西兰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经验
17:11&&&&&
&&&&&& 摘要:发达国家肉食品大部由青草转化而来,草食家畜是畜牧业的主体,因而,草原畜牧业在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增加劳动者收入、促进国际贸易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世界上草地资源利用比较合理、草原畜牧业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本文借鉴两国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经验,结合中国草原牧区实际,提出推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 一、澳大利亚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 澳大利亚是世界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达4.58亿hm2,也是世界上人均占有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人均农牧业用地27hm2,人均耕地2.8hm2,人均森林和林业用地6hm2。牧场面积占世界牧场总面积的12.4%,天然草场占国土面积55%。
&&& 澳大利亚畜牧业是以天然草地资源获取饲草料的放牧型畜牧业。澳大利亚的草地利用也同样经历了草原自然利用——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草原科学管理和集约放牧的过程。澳大利亚的大部分草地在20世纪初就已满负荷或过度放牧。但近数十年来经多方努力,过度放牧已逐渐得到控制和改善,对天然草地的利用非常重视,同时,加强人工、半人工草地建设,保持了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 (一)建立人工草地和进行草地改良
&&& 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所占草原面积的比重,是一个国家畜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建立人工草地可以大幅度提高草地生产能力,改善草地质量,产草量一般比天然草原高2-5倍。澳大利亚重视人工草地和草地改良,拥有人工草地2 667万hm2,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58%,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种植的牧草主要品种有紫花苜蓿、豌豆、三叶草、细叶冰草、猫尾草等,其中,紫花苜蓿、豌豆、猫尾草主要用于调制青干草和饲料,每公顷产量在1.5t以上;三叶草和细叶冰草混播草地用作放牧场,草质细嫩,适口性好,耐践踏,耐牧,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澳大利亚在草原改良方面,主要采取补播、施肥、灌溉等措施。由于草原改良和建立人工草地,牧草产量高,草质好。在放牧条件下(不补饲),奶牛年产鲜奶5t以上,肉牛18月龄体重可达350kg以上,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于牧场的经济效益。
&&& (二)制定适宜载畜量
&&& 澳大利亚政府对畜牧业的保护手段之一就是加强草原建设,合理载畜,防止草原荒漠化。载畜量主要是由草原的产草量和再生能力决定的,产草量又取决于降水的多少。澳大利亚的牧场主根据拥有草原的产草量,确定牲畜的合理饲养规模,此规模一般比最大的理论载畜量要小一些。各家庭牧场几乎都有人工饲草料基地,储有充足的优质青干草和精饲料,灾年防灾,丰年把精饲料卖掉,青干草可储存数年。同时澳大利亚还将草场划分为畜群专业牧场,澳大利亚一般不搞马、牛、羊混合的牧场,大部分牧场是专业牧场,其中分肉牛场、奶牛场、种牛场以及毛用和肉用羊场等。另外也很少见到大畜群,羊群大都百只左右,牛群大都四五十头左右。
&&& (三)划区轮牧
&&& 划区轮牧是对天然放牧场合理利用的一种放牧制度。一般牧场将草地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放牧场,另一部分是人工草地。划区轮牧就是将放牧场分成若干季节牧场,再在一个季节牧场内分成若干轮牧小区,然后按一定次序逐区放牧轮回利用。一般在一个牛栏放牧半月至一个月,使牧草得到充分恢复和发育,草场得到充分间歇和利用。澳大利亚还有配套的法规以保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实行划区轮牧提高载畜量20%,畜产品增加30%。
&&& (四)季节休牧
&&& 草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有自己独特的演变规律。人类的开发利用,大大加速了草原的演化过程。合理的、有节制的利用,草原发生顺向演替,不合理、无节制的利用,草原发生逆向演替。根据这一自然规律,澳大利亚的牧场在牧草返青到生长旺盛时期,仅用20%左右的小区放牧,其他小区全部禁牧,给牧草提供一个充分的生长发育机会,使其达到最大生物量,待牧草停止生长时,实行轮牧。每年进行一次轮换,5-6年为一个轮换周期。这样,既发挥了草原资源的最大生物量,又给牧草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保证了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
&&&&&& 二、新西兰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 新西兰原来是一片茂密的热带常绿森林,他们为发展草原畜牧业而砍伐森林,进行农田式耕作种草。目前,新西兰已有60%以上的国土成为人工草地,以饲养羊、牛为主,是世界上草原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综观新西兰的草原畜牧业整个发展过程,他们走的是一条改良的道路。
&&& (一)草场的建设与改良
&&& 新西兰人比较注重牧草品种的选育,他们根据当地土壤状况以及气候条件选育最好的牧草品种。经过100多年的努力,新西兰已建成人工草场910多万hm2,约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70%,几乎覆盖了整个平原和丘陵。人工草场一般是以70%的黑麦草籽和30%的红、白三叶草籽混播。三叶草喜温暖气候,夏季生长量大,起固氮作用,而黑麦草则在冷凉、潮湿的冬、春、秋季节都能生长。这种科学的结合能使全年草量比较均衡。人工草场每半月即可轮牧一次,每公顷可养羊15-20只,高的可达20只以上,比植被好的天然草场提高5-6倍。同时人工草场播种一次可使用多年。另外,新西兰的农牧场主十分重视人工草场的管理,为防治草场退化,人工草场每年要用飞机施肥1-2次,在缺乏微量元素的地区,施肥时还要加入硼、硫、铜、锌等微量元素肥料,以保证家畜营养的需要。新西兰尽管人工草场比重很大,但对天然草场也很重视,采取了一些有力保护措施如根据国家专设的研究机构应用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取得的数据,对不同地区分别确定牲畜头数。
&&& (二)畜种的改良
&&& 新西兰饲养的牲畜已全部良种化,并按各地的雨量、温度与自然条件饲养不同畜种,实行区域性专业生产。通过畜种的不断改良使得畜产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近几年来,新西兰每年的畜产品出口额都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0%以上,其中每年出口的胴体羔羊就有3 000万只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羔羊出口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其中黄油、奶酪等乳制品行销世界上50多个国家。
&&& (三)草原投资机制合理
&&& 新西兰政府为了充分发展畜牧业,对不同地区的草场实行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投资办法。
&&& (1)凡是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草场均为牧场主私人所有,投资建设草场由私人负责,草场可以自由转卖。
&&& (2)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草场多为国家所有,牧场主要通过合同租用,或者由国家土地开发公司建成可利用的草场后,再卖给牧场主。为了鼓励牧场主对草场进行开发和建设,国家曾经对大面积围栏、平整土地、大型水利工程等项目给予一定的投资补助,并发给低息和无息贷款。新西兰政府的这种做法改善了草原的整体状况,草原的载畜能力提高。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近年来逐步减少或停止了对私人草场建设的优惠,实行市场化原则,除保留少量的化肥补贴外,投资全部由私人负担。
责任编辑: 编辑:田蜜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本信息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
&&相关链接
·&08/04/25
·&08/04/25
·&08/04/22
·&08/04/22
·&08/04/21
·&08/04/21
·&08/04/25
·&08/04/25
·&08/04/25
·&08/04/25
·&08/04/25
·&08/04/24
·&08/04/24
·&08/04/24
·&08/04/23
成都九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站通用网址: 糖酒快讯&&食品通&&网上糖酒会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客户服务热线: 028-- 传 真:028- 客服邮箱: 投 稿:  轮牧是划区轮牧或分区轮牧的简称,是经济有效利用草地的一种放牧方式,是按季节草场和放牧小区,依次轮回或循环放牧的一种放牧方式。两块以上放牧地或将大片草地划分成若干小区,按一定顺序定期轮流放牧和休闲。轮牧周期=小区放牧天数&小区数。轮牧周期长短取决于 再生速度,一般再生草高达8厘米-15厘米可再次放牧,需25天-40天。轮牧周期长短还因草地类型不同而异,一般干草原为30天-35天,荒漠草原为40天-50天,森林草原及草甸为25天-30天,山地草甸为30天-35天,荒漠、高再生草很少,有时一年只利用一次。
  先按草场的地貌部位、气候冷暖、饮用水源、青草期长短、产草量大小、放牧适宜季节等,把草场分为冷、暖两种或春、夏、秋、冬4种季节草场。而后在每一季节草场内,以畜群为单位,分成若干个放牧小区。再根据牧草生长情况、季节变化等因素,正确安排草场的放牧时间、轮牧周期、 和轮牧小区的数目、面积、放牧天数。它们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某季的放牧期=轮牧周期&放牧频率
  轮牧周期=轮牧小区数目&每小区放牧天数
  轮牧不仅可有计划地利用草场资源,且可保证每一块草场都有一定的间歇恢复时间,以避免过度放牧和减轻牲畜对草场的践踏和破坏,保证牲畜在整个放牧期内获得足够的牧草,以促进其正常发育和生长。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08:57:49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学
当前位置:理论学习 > 第九章 第九章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第一节 中国土地资源禀赋分析
一、中国土地资源的地理优势和现状分析
二、中国土地资源禀赋
三、中国土地资源开发的对策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土地面积辽阔,但人均土地资源是世界上最少的国家之一。我国土地资源形势严峻,在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压力下,土地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利用粗放、浪费严重,土地资源管理不当等加剧了形势的严峻性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为充分发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中国土地资源的地理优势和现状分析
  (一)中国资源的地理优势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从北纬3º58’~53º31’(南北跨近50º),东西自东经73º40’~135º05’(跨经度近60º)。总面积960万km2。
1我国的温度带
从南向北依次出现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六个温度带。除仅占国土1.2%的寒温带热量条件较差外,其他各代的温度条件均能满足一年一熟至一年三熟。
图9-1-1&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资料来源:
  2、降水
  我国背靠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因而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强烈的季风气候。
  (1)东部平原区降水比相近纬度地区高由于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加强了东部季风的影响。
  (2)山系地貌也有利于季风雨的形成
  北部:东北、西南走向的山系有利于季风雨的形成;
  中部:西东走向的山系助长“烟筒效应”,使亚热带季风西入川、陕。
  西南部: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可使印度洋水汽直入滇(云)、川。
  (3)蒙古高压对温度的影响,夏季增温快、气温高;水热同步,有效降水量增加。
图9-1-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资料来源:
  (二)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析(基本国情)
  1、土地资源基本概况国土总面积960万km2,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第三位。图
  人均占有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数的29%,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人均的1.8%、2.4%、7.0%和21%,
  人均耕地、草地、林地分别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3%、42%和26%。
  2、土地的主要特点
  (1)疆域辽阔、资源类型多样&温度、湿度、地形条件等构成中国地域条件的巨大差异性和土地利用的多样性。
  (2)山地多、平地少按地貌类型,中国山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3%,高原占26%,丘陵占10%,三项共占土地的69%。在领土大国中,中国是山地比重最大的国家。
图9-1-3&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资料来源:
  (3)耕地后备资源少、质量差据土地详查,我国尚未利用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7.3%,其中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永久积雪、冰川及裸岩、石砾等占未利用土地的72%。可开利用为耕地的更少,并多为边远、缺水和草质差的草地、裸土和沼泽。
  (4)土地资源、人口分布不均,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由于土地条件差异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土地利用的明显地域差异性。东西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海拔千米以下,占全国面积47.6%,占总人口94%,占耕地86%,占林地80%,占水域66%,占居民点、工矿和交通86%。西部地区占全国面积52.4%,占总人口6%,占难利用地77%。山区、平原人口资源分布不均。
3、土地资源存在问题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特别与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不匹配)、总体质量不高。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土地利用粗放,利用率和产出率低。土地退化、损毁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二、中国土地资源禀赋
  中国是世界第三位的土地资源大国,南北跨越赤道带、热带、亚热带和北温带,东西由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区域,西南的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可谓幅员辽阔,结构复杂,形态多样。  (一)年代久远,结构复杂
  我国是文明古国,成陆年代和土地资源骨架形成也很久远。
  自46亿年前的太古代开始,我国的东南山地、华北山地等雏形即开始逐渐形成,漫长的岁月,经历了不断的构造运动,青藏高原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五六千年不断碰撞、挤压的产物,至今仍为停止。
  按照地质力学,我国可以分为三大构造体系,一是巨型纬向构造体系,天山-阴山构造带,昆仑-秦岭构造带,南岭构造带等;二是经向构造体系,如川滇构造带;三是扭动构造体系,如华夏构造体系等。其构造形迹土褶皱、断裂、隆起、凹陷等均有所反映。
  在土地资源形成历时久远的同时,开发利用也是世界上比较早的地区。据资料实证,早在六七千年前已有原始农业利用,4000年前开始固定农业耕作,中原地区建起了一批世界上最早、最繁华的城市。  (二)面积辽阔,自然类型丰富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土地形成演变过程,使其具有了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的特点。从气候来讲,有终年炎夏的热带和赤道风光带,也有常年严冬的风雪高原;从地形上讲,由东至西的三级台阶逐渐升高,从海平面直至8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错综复杂的分布着盆地、平原、高原、丘陵和山地;自北向南,从地表覆被变化看,森林主要集中于东北、和西南,从寒温带针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草原多集中于北方,由东向西,分布着草甸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农地主要分布于国土东部,东北和华北主要是旱作农业区,淮河、秦岭以南多是水田区,由一年一熟到一年三熟,物产类型丰富。
  (三)山地多,平地少,利用受限
  在我国总土地面积中,平原和盆地占到31%,其余为高原、丘陵和山地,海拔1000米以上的占58%。农业主要利用的是东部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地,其他地区农业相对分散;高原山地或者起伏较大,坡陡土薄,切割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或者干旱少雨,土地贫瘠,风沙肆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受到很大限制。总体来说,大部分土地有着开发利用限制,利用率为70%,其中农用土地利用率为66%。耕地垦殖率为14.2%,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低于美国、印度、日本等条件较好的国家。  (四)季风气候,干湿分布不均
  由于我国背靠欧亚大陆,面临太平洋,因此成为全球面积最大、最强烈的季风气候区,除新疆阿尔泰山脉、云南和藏东南地区分别受北冰洋和印度洋影响较大外,其余地区均在太平洋季风气候控制下。由于西部地区离海较远,重山阻隔,使西部地区受季风影响较小,一些地区终年无雨,它们与中亚地区的干旱沙漠连成一体。全国可分成东部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及西北部干旱和半干旱区。
  东部平原季风区不仅降水量较大(自北向南降水量由500mm左右增加到南部沿海2000mm以上),而且常受热带风暴袭击。降雨量多在作物生长期,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尤其是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春季干旱和南方的夏季洪涝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更大。
  (五)生物区系复杂,多样性丰富
  由于特定的区域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我国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类型。中国生物资源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三、中国土地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管理;
  (二)增加投入、改造低产田和建设商品粮基地、改造基本农田; 建设好商品粮基地(长江中下游、东北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以及河西走廊)
  (三)对土地资源实行宏观生态开发、跨流域调水与水土资源平衡、加强水土保持林和防护林工程的建设(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及其他防护林)。
  草原建设(主要是高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存在问题是退化,应实行定牧、轮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牧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