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钩码是什么,如何得到不同的力

很多人都认为“力越小速度就越小”,为了检验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方案: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小木块,小木块后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前端通过定滑轮与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接,细线上不等间距地挂了五个钩码,其中第四个、第五个钩码之间的距离最大.起初木块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第五个钩码到地面的距离小于木块到定滑轮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启动打点计时器,木块在钩码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所有钩码落地后,木块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图乙是实验得到的从第一个钩码落地到所有钩码落地后木块连续运动一段距离的一段纸带,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g取10 m/s2)
①本实验方案中,在不可伸长的细线上挂五个钩码,使它们依次落地,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判断第五个钩码落地可能出现在纸带中的哪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可算出木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④若钩码质量均为m0=0.05 kg,则木块的质量M=________kg
⑤简要分析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说明“力越小速度就越小”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很多人都认为“力越小速度就越小”,为了检验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方案: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小木块,小木块后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前端通过定滑轮与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接,细线上不等间距地挂了五个钩码,其中第四个、第五个钩码之间的距离最大.起初木块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第五个钩码到地面的距离小于木块到定滑轮的距离,如下图甲所示.启动打点计时器,木块在钩码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所有钩码落地后,木块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下图乙是实验得到的从第一个钩码落地到所有钩码落地后木块连续运动一段距离的一段纸带,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g取10 m/s2)
①本实验方案中,在不可伸长的细线上挂五个钩码,使它们依次落地,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
②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判断第五个钩码落地可能出现在纸带中的哪一段?________.
③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可算出木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④若钩码质量均为m0=0.5 kg,则木块的质量M=________kg.
⑤简要分析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说明“力越小速度就越小”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很多人都认为“力越小速度就越小”,为了检验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方案: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小木块,小木块后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前端通过定滑轮与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接,细线上不等间距地挂了五个钩码,其中第四个、第五个钩码之间的距离最大.起初木块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第五个钩码到地面的距离小于木块到定滑轮的距离,如图(a)所示.启动打点计时器,木块在钩码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所有钩码落地后,木块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图(b)是实验得到的第一个钩码落地后的一段纸带,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①本实验方案中,在不可伸长的细线上挂五个钩码,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
②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判断第五个钩码落地可能出现在纸带中的哪一段?________.
③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可算出木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④简要分析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说明“力越小速度就越小”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1)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结果如图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____________ cm。 (2)很多人都认为“力越小速度就越小”,为了检验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方案: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小木块,小木块后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前端通过定滑轮与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接,细线上不等间距地挂了五个钩码,其中第四个、第五个钩码之间的距离最大。起初木块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第五个钩码到地面的距离小于木块到定滑轮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启动打点计时器,木块在钩码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所有钩码落地后,木块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图乙是实验得到的第一个钩码落地后的一段纸带,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①本实验方案中,在不可伸长的细线上挂五个钩码,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判断第五个钩码落地可能出现在纸带中的哪一段__________。③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可算出木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________。④简要分析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说明“力越小速度就越小”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当前位置:
>>>现有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小华要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
现有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小华要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他首先测出弹簧的长度l0=2.10cm,然后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l0伸长的量Δl(Δl=l-l0),测量的数据如下表:
(1)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和弹簧伸长Δl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继续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达到_________N时,拉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就改变了。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范围只能达到___________N。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11;0~10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现有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小华要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主要考查你对&&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
定义:&&& 利用金属的弹性制成的标有刻度用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称为测力计。有握力计、弹簧测力计等种类,如图所示。测力计有各种不同的构造形式,但它们的主要部分都是弯曲而有弹性的钢片或螺旋形弹簧。当外力使弹性钢片或弹簧发生形变时,通过杠扦等传动机构带动指针转动,指针停在刻度盘上的位置,即为外力的数值。主要构造:弹簧、指针、刻度板、拉钩、吊环、外壳;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发现相似题
与“现有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小华要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7784328575625776625827921575189766求出物体的重,知道物体升高的距离,拉力,拉力移动的距离,根据,.求出机械效率.由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和物体升高的距离关系,判断有几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提升物重,动滑轮总重,绳重,摩擦有关,跟物体升高的距离,运动速度拉力移动的距离都没有关系.
解:,,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物体升高,绳子自由端移动,物体升高,绳子自由端移动,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升高距离的倍,,所以动滑轮上有股绳子承担物体重力.,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钩码上升的高度,弹簧测力计向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都没有关系,提起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故选.故答案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提升物重,动滑轮总重,绳重,摩擦有关,跟物体升高的距离,运动速度拉力移动的距离都没有关系.同一滑轮组,提起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040@@3@@@@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200@@Physics@@Junior@@$200@@2@@@@机械能@@@@@@38@@Physics@@Junior@@$38@@1@@@@能量@@@@@@5@@Physics@@Junior@@$5@@0@@@@初中物理@@@@@@-1@@Physics@@Junior@@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在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对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得到了如下表中的数据(g=10N/kg):实验次数12钩码质量(g)100200钩码上升的高度(m)0.10.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0.60.8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m)0.30.6机械效率\eta
(%)______(1)计算两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填入表内.(2)本实验中,动滑轮上有___股绳子承受重力.(3)两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的值不同的原因是___填字母序号)A.钩码上升的高度不同B.所挂钩码的个数不同C.弹簧测力计向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不同D.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不同.当前位置:
>>>下列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墨水在热水和冷..
下列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不同B.端面磨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起一个钩码C.煤球靠在白墙上过一段时间后,白墙变黑了D.铝板与金板压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铝和金相互渗透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热水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扩散快.不符合题意.B、铅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可以在下方悬挂一个钩码.正确.C、煤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白墙会变黑.不符合题意.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铝和金相互渗透.不符合题意.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墨水在热水和冷..”主要考查你对&&扩散现象,分子间的作用力&&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扩散现象分子间的作用力
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3.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即分子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4.& 扩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牛扩散现象,没有相互接触的物质,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3)扩散现象足两种物质的分于彼此进入对方,而不是单一的某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 (4)气体、液体和同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5.& 扩散现象的物理意义 &&& 将装有两种不同气体的两个容器连通,经过一段时间,两种气体就在这两个容器中混合均匀,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用密度不同的同种气体实验,扩散也会发生,其结果是整个容器中气体密度处处相同。在液体间和固体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例如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水就都染上红色;又如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内部都可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份。 &&& 在扩散过程中,气体分子从密度较大的区域移向密度较小的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掺和,密度分布趋向均匀。在扩散过程中,迁移的分子不是单一方向的,只是密度大的区域向密度小的区城迁移的分子数,多于密度小的区域向密度大的区域迁移的分子数。 6.&&扩散现象的实质 && 扩散现象是气体分子的内迁移现象。从微观上分析是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时,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的结果。由于不同空间区域的分子密度分布不均匀,分子发生碰撞的情况也不同。这种碰撞迫使密度大的区域的分子向密度小的区域转移,最后达到均匀的密度分布。判断扩散现象的方法&& 确认某种现象是否属于扩散现象时,关键是要看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是由于分子运动形成的,还是由于宏观的机械运动形成的。由于分子运动而自发形成的属于扩散现象,受外力作用下的宏观机械运动形成的现象就不属于扩散现象。例如,秋天,桂花飘香属于由于分子运动而形成的扩散现象,而冬天,雪花飘扬是由于雪花受重力和风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它不属于扩散现象。热和能,能源知识梳理:&&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是不会相互抵消的,当与分子间的距离r=10-10m时,引力等丁斥力,分子之间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的距离r&10-10m时,分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10-10m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义有一定的形状。 2.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3.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同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 4.同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缘故;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原因。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原因。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墨水在热水和冷..”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2144248505284122015871861342132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女找不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