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腔热血高校劲头确找不到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凡尔纳
&&&&&&&&&&&&&&&&
/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凡尔纳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 484— 前 425 年)古希腊历史学家。②
厄拉托斯忒尼(公元前 275— 前 195)古希腊数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③
托勒密(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地图学家。④
亨利·巴尔特()德国旅行家,探险家。⑤
大卫·李温顿()英国旅行家、传教士。⑥
约翰·斯皮克()英国旅行家,中部非洲探险家。理查德·巴顿()英国探险家。①
此资料参见《儒勒·凡尔纳的三种生活》,科斯特洛《凡尔纳传》。源头》一书。关于飞行器的研究,法国当时走在世界前面,气球发明也首先 发端于法国,蒙代菲尔兄弟的热气球和夏尔博士的氢气球的发明同在 1783 年。德·拉·朗德尔的《航空学》、空气静力学的先驱默斯尼埃的著作,都 是儒勒·凡尔纳写作的源泉。凡尔纳运用当时的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使他的 小说具有科学创见的氛围。其实,与其说他在科学上有独到见解,不如说他 能经常把他人的创见出色地溶合于幻想之中。  费尔久逊博士的探险,主要的工具是可操纵的气球,20 年后已变成现 实。而乘气球越过中部非洲是 100 年以后于 1962 年实现的。1962 年,有一 位名叫安东尼·史密斯的英国自由撰稿人,为纪念“维多利亚号”横跨中非100 周年,乘气球飞过沙哈拉大沙漠。①  儒勒·凡尔纳从 1851 年发表《乘气球旅行》到 1863 年《气球上的五星 期》出版,这十几年间正值法国流行“航空热”,发明家、工程师、设计师 和众多航空爱好者,像着了魔似的,提出种种设计方案,展示了形形色色的 实物,并作了许多次实验,可惜,无一获得完满成功。当气球远航时,如何 操纵气球升降,寻找风向问题,那时采用压舱物增减来解决。危难时,把吊 舱一切物品统统扔掉,甚至扔掉吊舱。如此原始办法,岂有不败之理。而儒 勒·凡尔纳设计一种精巧的装置解决了维多利亚号长途飞行的难题。即这个 装置能使氢气受热,气球膨胀上升,反之下降。这里有两个技术难题,首先 分解水的设备在 19 世纪的条件下,体积和重量,是气球无法承受的;其次, 在如此简陋的装置的分解过程中,氢气中一旦掺和少量的氧,会引发爆炸。 看来,凡尔纳也深知此理。但他善于抓住读者心理,他做一道:“技术性” 讲解,竟能使读者信以为真。如果说利用热气球飞行并不是他的发明,利用 信风定向飞行也不是他的发现的话(据说,他是从一位叫默斯尼埃的气球飞 行先驱那里学来的),那么乘气球探险,当然包括去中非探险,倒不折不扣 是儒勒·凡尔纳的主意。儒勒·凡尔纳采取现实与幻想的相互交织、把当年巴黎和全法关心的焦点气球飞行和中非探险结合在一起的创作手法,使广大读者认为,费尔久逊 实有其人,这次冒险旅行实有其事。如果说上述诸要素使得《气球上的五星期》在当年取得成功,那么百年之后,费尔久逊博士仍受读者爱戴,本书翻译成数十种文字,一再出版发行, 其奥秘何在?作者在《气球上的五星期》的首章中开明释义地介绍了费尔久逊博士的生平,就使读者认定他是一位不平凡的人。费尔久逊从少年时代爱读探险的 书籍,并关注 19 世纪的发明发现,他渴望荣誉,梦想成为一个探险家,22 岁就完成了环球旅行,并在军队服过役,具有军人素质,参加过西藏考察队, 登上世界屋脊,到 35 岁成为“真正的旅行家典型”。这位“真正的旅行家典 型”身上显示出一代新人的若干品质,他积极向上,乐观豁达,不畏艰辛, 无私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他发明可控的热气球,大胆乘气球考察中部非洲, 他不贪财物,平等地对待土著人民,一点没有白人至上的表露等。
“科学浪漫主义派”或“现实主义幻想派”是儒勒·凡尔纳的独创。虽 然在他以前的作家的作品中业已存在,但他的以《气球上的五星期》为起点 一系列小说,在浪漫主义和现代科学、气球和飞机乃至宇航时代之间驾设一①
资料来源于科斯特洛《凡尔纳传》。座金桥,从而促进了 20 世纪的一个主要文学体裁科学幻想小说地位的确定和 发展。第十章 辉煌十年(上)  从 1863 年《气球上的五星期》发表,到 1874 年《神秘岛》出版这十年 是辉煌的十年。这十年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几部小说的主人 公,常常靠个人孤军奋战,或远离现实的沸腾生活,带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幻 想性质。后一阶段的几部小说,特别使作者登上科学幻想小说巅峰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儒勒·凡尔纳把地 理探险、海洋探险的科学幻想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小说主人公往往形 成一个战斗的集体。  我们将按照儒勒·凡尔纳的创作思想的发展路径,分为两个阶段来展示 作家这十年间的精神风貌。  回顾 1848 年儒勒·凡尔纳来到巴黎求学,取得法律学位之后,满可以返 回南特,继承父业,过上外省安适平静的生活,但他宁愿留在巴黎孤军奋战, 穷困潦倒,探索他的独特的文学道路。  从 1851 年到 1862 年这十年间,儒勒·凡尔纳从一名景仰维克多·雨果 和崇敬大仲马,并在二者之间徘徊的文学青年,十多年间历经了政治理想的 破灭、穷困生活的熬煎、情场失意的痛苦、疾患的折磨,个中虽有动摇和失 望,仍矢志不改,苦苦探索;学习苦读,笔耕不辍,日复一日,街上的煤汽 灯点燃又熄灭;年复一年,春风刚刚吹绿了蒙马特尔高地,秋雨又淋病了塞 纳河边的弱柳。经过多年的艰苦的磨难,他培育的种子,终于发芽、开花, 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由儒勒·凡尔纳开创的新的文学体裁,关于其历史源流,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来各家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只有一点是哪怕最挑剔的文学史学 和文艺批评家也难于否认,即儒勒·凡尔纳是科学幻想小说或科学浪漫主义 的奠基人、未知世界的探索先驱、科学的预言家,又是这一文学体裁的惟一 代表。幻想小说的渊源,说法纷杂,溯源不一,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的来源①。首先,来自乌托邦作品。说到乌托邦,我们自然想到托马斯·摩 尔②的《乌托邦》、康帕内拉③的《太阳城》、卡贝的《伊加利亚旅行记》等 等数十部作品。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不满现实社会制度的不平等、不公 正的弊端,千方百计地寻找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以实现人人平等,均富和 享受充分的个人自由。他们认为,在当时的物质技术和生产水平的条件下, 他们的理想国就会变成现实。
至于说到古代东方和古希腊的幻想小说,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风格多 样,大多带神话色彩。卢奇安①的《真实的历史》讲月球旅行,阿里斯托芬② 的《鸟》是—个乌托邦故事;中国的《嫦娥奔月》、陶潜③的《桃花源记》, 前者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后者也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度。这一类幻想作①
参见安德列耶夫《儒勒·凡尔纳的三种生活》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 年。②
托马斯·摩尔()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人文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先驱之一。③
康帕内拉()意大利空想社会主义者。①
卢奇安(120—180)亦译琉善,古希腊雄辩家、讽刺家。②
阿里斯托芬(公元前 448—380?)雅典诗人,喜剧家。③
陶潜(356 或 372—376 或 427)即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品,大多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其中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不是自然天 成,便是神仙创造,而非人类的智慧加劳动的产物。  文艺复兴时期,一批近代科学的先驱们,如群星灿烂,高挂九天,冲破 了黑暗中世纪的云霾,特别是天文学家们彻底动摇了西方的神权统治的根 基,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群星中第一颗最耀眼的巨星是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④。他首先发难,提出“日心说”,从根本上动摇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 的“地心说”。这不仅是天文学史,而且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沉 重地打击了封建神权统治。继而,在欧洲的南疆意大利又升起一颗亮星,哲 学家布鲁诺⑤大胆地提出,人有权享受怀疑宗教教义的自由,结果被教会活活 烧死。他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学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其中的 一个体系。他的同胞伽利略①除了在物理学和力学方面的建树,如建立落体定 律、物体惯性定律、抛物运动定律、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外,他还是利用望远 镜观察天体并取得重大成果的第一人,如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 4 个卫 星、水星盈亏现象,有力地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后,中欧又一颗星 出现,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②发现行星运行的椭圆形轨道,提出三定律③为牛 顿的万有引力打下了基础。此外,其他众多科学家、发明家,如灿烂星群, 交相辉映。古代东方亦然。中国的张衡④,比布鲁诺早 1300 多年,便提出了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宇宙无限性理论,同时认识到行星运动的快 慢与它同地球距离成正比,他又是正确理解月蚀成因的第一人,科学上的新 发明、新发现,尤其是天文学的新成就,为幻想文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活动 空间。明朝永乐年间,成祖实行开明政策,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编纂《永乐大典》,手工业和工业繁荣,出现了商业资本萌芽。1405 年,郑 和⑤奉旨率船队下西洋,开展海外贸易。首航率船 62 艘,船员和随员共 27800 余人。时间比哥伦布早近一个世纪,人员为 300 倍,船支多 20 倍。旗舰长130 米(44.4 丈),宽近 50 多米(18 丈),可乘千人。此后又七下西洋,前后 28 年,过越南,经星洲,到苏门答腊、斯里兰卡、东非沿岸、红海口、 伊斯兰圣地麦加,回航到印度。随员著有《瀛洲揽胜》、《星槎胜览》、《西 洋番国志》等。西欧诸国,随中世纪神权统治的衰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各沿海国家竞相开发海外市场,海外探险、地理发现逐步形成热潮,最早有哥伦 布发现新大陆之说。哥伦布①是意大利人,1476 年移居葡萄牙,向葡王献策 出使印度和中国,未果。1485 年又移民西班牙,1492 年携西班牙国王致中国 皇帝书,率船 3 艘,船员 87 人,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和古巴,又三 次横渡,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中美洲和南美大陆沿岸,误认为到了印度,④
尼古莱·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始人。⑤
布鲁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①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天文学家。②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和物理学家。③
三定律:第一,行星轨道是椭圆,太阳在一个焦点上;第二,面积定律;第三,调和定律。④
张衡(78—135)东汉科学家、天文学家,河南南阳人。⑤
郑和()明宦官,航海家,云南昆阳人。①
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沿用至今。此后,维斯普齐②、秦斯洛尔③、托恩等大 批探险队从欧洲相继奔赴世界。这里特别强调,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④,1497 年奉王命,经西非沿岸,过好望角,抵莫桑比克,又到印度,促进了欧亚两 大洲的贸易发展,同时也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国从事殖 民地掠夺的开端。  随各国间交往濒繁,描写国外见闻的旅行记和探险记一类作品日益增 多,也给幻想小说注入了活力。  幻想小说(非神魔小说),就是在乌托邦、科学尤其天文学新成果和地 理发现这三个交汇点上应运而生。这一类作品,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新 大西岛》可称为代表。此书出自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之手笔。1624 年出版后,迄今仍有各种各样的大西岛的故事仍在流传。小说的情节简 单,一艘客轮沉没了,旅客们登上了一个叫大西岛的岛屿(传说,大西洋中 有大岛,叫犬西岛,岛上居民具有高度发达的文化科学水平,在公元前数千 年,沉入大西洋底),首府索罗门是科学院,科学家们设计和创造出 20—21 世纪奇迹,人们乘火箭在太空遨游,穿行星际空间,乘潜艇深海观鱼,海底 牧场培出各种名贵鱼类,不毛之地生长仙桃奇果??这一切人间奇迹,并不 是人类经过失败和成功、痛苦和欢乐,通过艰苦劳动或牺牲所制造的成果; 只是聪明的,非常聪明的智力游戏。尽管作者勾勒出的美景十分诱人,但是 缺少生命力,虽然书中充满科学名词,可是没有科学实质。以培根的《新大西岛》为代表的幻想小说家族,人丁兴旺,秉续绵长,又孳生出两个支脉,一是外星小说,二是人类未来的小说。这两种题材,不 仅源远,而且流长,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今天,虽有起伏,大有发展之势。 原因是,人类关心自身命运,同时也关切同在一个宇宙空间其他星体上高等 智能动物。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备受青睐。前一种题材,作者可以恣意驰骋,随你找到一个条件合适的星体,表现那里的另一种智能动物创造出另一种奇迹。任你幻想,怎么离奇怎么杜撰, 只要能吸引住读者。当然,这一类作品中也有好作品,给人以启迪,引发人 的想像力。关于人类未来的作品,那更加纷繁沓杂,有严肃的推演,有轻快的散文,有曲折的故事,还有令人生畏的“寓言”。作者可以一本正经地宣布人类在 某年某月某日遭劫,地球将毁灭,人类将消亡,也可以描述人类的美好明天。 自然,也有醒世恒言类的,告诫人类不能以自己的手消灭人类自身。那时节,外星小说的代表作品名叫《在另一个世界》,或月亮国家和月亮帝国,该书 1659 年面世,一直流传至今,作者西拉诺·德·柏热拉克①, 小说中的月球人身高 6 米,不能直立行走。平民用四肢摆动交换信息,贵族 用音乐交流思想。进食,则赤身裸体吸食物的气味。打猎时,在火药中加入 宰杀、褪毛、开膛、清洗、烧烤和添加作料的成分,杀之即可食之。月球人 寿比南山,长命百岁;当他们命归西天时,他们至爱亲朋,将其遗体蒸食, 视为最好的祭奠??。依我们看,书不仅没有科学气味,连幻想成分也少得②
维斯普齐()意大利航海家。③
秦斯洛尔(?—1566),英国航海家。④
达·伽马(约 )葡萄牙航海家。①
西拉诺·德·柏热拉克()法国作家。可怜。这不过是一出喜剧,不,确切说是一出闹剧!如果从喻幻讽今的角度 来看,柏热拉克的这部幻想小说,在当时或许还有一定意义。  至于说关于人类未来的幻想或预言小说,在难以数计的作品当中,以当 年法国作家梅尔西爱②的《二四四○年》颇有代表性。如果说柏热拉克这位爱 好恶作剧、快乐的喜剧家,嬉笑怒骂皆文章,在当年,借助幻想这种文学体 裁,喻幻讽今,针砭时弊,那么梅尔西爱却是一本正经地预言未来,把法国 和世界的大事列出一个时间表,非常严肃认真,可惜,缺乏想像力,没有魅 力,不像预言,倒像一本流水账!此书 1771 年出版。几乎每年重印一次,连 续重版 25 次以上。书中说,小说主人在沉睡 700 年后,大梦醒来见到的新世 界,从今天看来倒是惊人的准确,但是显得作者懦怯又缺乏远见,更谈不上 预见。因为作者所预测的事实在他 1814 年过世之前就成为现实或初露倪端, 最迟者也不出 19 世纪。书中说的日本门户开放,是 1854 年,俄国废除农奴 制和意大利统一,同在 1861 年,何须空待 700 春秋!  科学,为幻想小说提供理论依据,但科学与幻想结合,要在 18—19 世纪 现代科学技术长足发展的基础上才可能成为现实。然而,即使生活在同一时 代,儒勒·凡尔纳的戏剧引路人大仲马的新小说《月球旅行》中连一点科学 气息也见不到。且不说爱伦·坡的幻想小说,其中科学只作为他幻想的陪衬, 因为他本来对现代科学抱有怀疑态度;最令人不解的是,英国作家威尔斯①, 作为生物学家,他的小说(包括他前期科幻小说《时间机器》、《隐身人》), 幻想成分多于科学成分;更勿须回顾两个世纪前,天文学家开普勒的幻想小 说《梦》中也难见科学的踪影。我们简要地回顾幻想小说的产生和发展的沿革,不难看出,儒勒·凡尔纳在这一领域所达到的高度,像一座丰碑屹立在文学史上,他从三流剧作家 一跃而上科学幻想这一新体裁文学的巅峰,不觉得头晕目眩么?随着儒勒·凡尔纳的成功,他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与埃歇尔签订合同,使他的收入有了保障。在 1863 年 9 月,凡尔纳一家迁入巴黎郊外的奥特区拉 封丹街 39 号。这个不大的独立住宅,肃雅清静,便于写作。前此,凡尔纳一 家数次迁徙,先后住过圣马丁街、蒙马特尔林阴道、红十字路口、苏尔尼埃 小巷、马让塔林阴道。①这一年,即 1864 年,儒勒·凡尔纳的又一海洋探险的新小说《海特拉斯船长历险记》面世了,刊登在儒勒·埃歇尔的新办杂志《教育与娱乐》1864年 3 月 10 日的创刊号上。新作无疑比第一部小说《在气球上的五星期》,取 得更大的成功。如果说费尔久逊博士是一个虚构人物的话,那么海德拉斯船 长的原型,则实有其人。
英国的航海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是个狂热的探险家, 以对下属严厉闻名,热衷征服西北航道达到疯狂的程度,不畏艰难,不惧险 阻,出生入死,视死如归。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喜爱上了探险这一行当,32 岁当了船长,33 岁又统领一支西北通道的探险队,此后又进入加拿大北部荒 凉地区。最后一次探险是 1845 年,此时年已 57 岁,率领黄泉号和恐怖号从 英国利物浦出发,一去杳无音讯,生死不明。十几年来,这位勇敢的探险家②
路易·梅尔西爱()法国作家。①
乔治·威尔斯()英国作家。①
让·儒勒·凡尔纳《凡尔纳传》。的失踪,一直牵动世人的心,在此期间,许多国家派出探险队,相继进入西 北航道,寻找富兰克林的下落,直到 1859 年,由麦克·克林托克的探险队才 带回富兰克林船长和全体船员 138 人全军覆没的确实证据。据称,富兰克林 率领的探险队,由于被流冰夹住,只得在极地越冬,全体人员因天寒地冻, 无以充饥,相继殒命,无一幸免。又据称,英国海军部订购的罐头食品,内 装腐肉、沙子、锯末②??  凡尔纳的新小说《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探险的目的地,已不是西北航 道,而是北极。因为 1859 年找到富兰克林和他的船员的遗骸之后,世人的注 意焦点移向北极。  凡尔纳塑造哈特拉斯船长这一人物形象,是以富兰克林为原型的,二者 一样对船员要求十分严格而闻名,对探险事业一样地执着,一样地狂热,一 样地英勇果敢??原来作家安排哈特拉斯和富兰克林一样的结局,葬身北 极。只是出版商埃歇尔一再干预,才安排哈特拉斯返回英国,进了疯人 院??。但是,作者塑造哈特拉斯形象,又不局限于富兰克林的这一个原型, 而是概括众多极地探险家的诸特征而创造出一个极地探险家的典型,因而它 更富有魅力。  小说开头笼罩着神秘的气氛;一支神秘的探险队悄悄地从英国利物浦启 碇了,不事张扬地驶向北方。到了大海上才宣布,船长是妇孺皆知的哈特拉 斯,目标是北极。哈特拉斯,据说是北极一座火山的名字。英国和荷兰在北极探险方面历史较长,并走在其他各国前面。19 世纪初,英国海军率先试航西北航道。 年间,约翰·罗斯首先发现“北 极磁”,1835 年又发表了《二探西北航道》。 年美国人凯恩试图 进入“不冻海”区域。1861 年海恩提出北极有片“不冻海”的理论。凡尔纳对北极探险的进展情况了如指掌,并充分运用各种极地理论、假说和设想。同时,他不仅准备充分,而且写作十分投入。他曾说过:“我深 入主题之中”,踩着书中主人公的脚步走,“到了纬度 80°地区,气温零下40℃,我一写作就患感冒,而现在正是夏季。”  儒勒·凡尔纳不间断收集北极新发现的资料和有关北极的理论学说,并 且善于跟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他创造出一种在北极的严酷条件下,小说主 人公不畏艰险、奋然进取的怆凉悲壮的气氛。用书商儒勒·埃歇尔的话来说, 这是凡尔纳的“纵深感觉”。作者大量采用真实准确的细节描写,探险队一 路风险一路关隘,一环扣一环,通过雷根海峡、贝罗特海峡、富兰克林海峡、 克林托克海峡、彭尼海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一个海峡都是一道鬼门 关,而每一关口又各不相同,使读者如身临其境,紧张得没有喘息机会。勿 怪乎,有一位叫夏尔科的法国航海家,盛赞《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是一部 “最出色的航海日志”,而且还准确地确定了 45 年后北极考察队出发地点。
《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作者为我们塑造几位性格 各异的但同样可敬可亲的人物形象,水手长詹逊忠于职守、诚实可爱;科学 家克劳博尼的谦虚质朴、为科学献身精神使读者动情;哈特拉斯,这位北极 探险的狂热鼓吹者和实践者,最后成为自身狂热精神的“牺牲品”,令我们 扼腕叹息!一部好的科学小说,要有一个或几个正直、善良、顽强进取,代表先进②
见《儒勒·凡尔纳的三种生活》。思想并为真理献身,个性突出的主人公,作者把他或他们置于未知的环境中, 依靠小说人物的聪明才智、艰苦劳动乃至牺牲,经过种种磨难,克服困难, 逐步成为读者心目中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先驱。在这种未知世界里面,要有真 实的细节、有矛盾、有斗争,更要有科学的预见和幻想(而不是随便其他“幻 想”)的烘托,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心甘情愿地跟着主人公走。为其成功喜 悦,为其失败惋惜,为其安危悬心。从这个角度看,《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 无疑是成功的。  凡尔纳在写作《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的同时,又开始探索一个纯幻想 领域,即深入地球内部作一次幻想中的旅行。书名则俗而又俗,而内容则有 科学根据,风格独特。如果说《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像在准确得像一部“最 出色的航海日记”的环境中幻想,那么《地心游记》则是在幻想环境条件下 任你正确运用科学。   年间,儒勒·凡尔纳结识一位名叫查理士·塞特恩-克莱·德 维尔的地质学家,他是一位性格暴烈、风风火火的火山狂。这位身材不高、 单薄却硬朗的学者,一讲起火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不仅讲述种种不同 的火山喷发现象,还讲解火山喷发原理。他多年来一直从事火山研究,多次 到过特纳里夫和斯特隆博利火山,还到过安的列斯群岛火山。他还对冰岛和 意大利的地质地貌情况所知甚多,因为这两个国家是火山多发区。当年,有关地球成因的争论方兴未艾。地球水成论者认为,水为五行之首,是整个自然界生存的基础,因而地核内存储大量的水。火成论者认为, 火是自然力,当然应居自然之首,地球里面为熊熊大火。从现代科学观点, 他们各执一端,由地质学的水成岩演化为水成论,从火成岩演化为火成论。 而查理士·塞特恩-克莱·德维尔独辟蹊径,提出冷却地球的理论,这是一个狂妄的设想,而凡尔纳采纳这个设想也要冒很大风险。  凡尔纳的《地心游记》的立论基点还采纳了美国人约翰·克利夫特·西 姆斯于 1818 年提出的地球空心的假说。西姆斯大胆地假设,地壳空心内有 5 个同心球体,各球体运行于地球数千公里直径的两极开口间。1838 年,在西 姆斯的鼓吹下,由美国国会赞助派出一只探险队开赴南极。1820 年,有一个叫西姆恩的人,也可能是西姆斯本人,写了一本小说,名叫《西姆佐尼亚》。也执地球空心观点,到地球内部作一次旅行。另外, 爱伦·坡的长篇小说《阿瑟·戈登·皮姆纪事》,也是同一理论假说的派生 产物,不过幻想成分多一些而已。①爱伦·坡和西姆斯紧紧盯着南极,而凡尔纳却专注北极。这可能由于当年世人特别瞩目北极探险有关,也可能是凡尔纳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凡尔纳对地球水成论和地球火成论的争论、对拉普拉斯②关于太阳和太阳系行星是由一个巨大气团分化而成的假说、对于西姆斯的地球空心假说及其 探险队的行踪,了如指掌,特别欣赏爱伦·坡那部长篇小说。  前此,有关地心旅行的小说为数不少,其中最有名的是丹麦诗人路易·霍 尔堡()的《地下游记》讲地下发现树人,行动迟缓,办事拖沓,而 18 世纪英国作家布里维·李顿《未来种族》深居地下,高度文明,廉洁清 正,一旦出现地面则扫除世上统治者一切弊端。他们都是借题发挥,喻“地”①
见科斯特洛《凡尔纳传》91 页。②
拉普拉斯()法国天文学家、物理和数学家。讽今,鞭笞当时的社会的丑陋。  实际上,凡尔纳这些年来一直关注着 19 世纪的先进思想和最新的科学发 明发现,他未必相信西姆斯的地球空心假说,那里有若干卫星在运行,并且 栖息着地球上早已绝迹的古生物群,又岂能相信从冰岛的特纳里夫火山口下 去,在地心里悠哉悠哉游览一番史前种种奇迹,在西西里岛的斯特隆博利火 山爆发时走出来。但冷却地球假说、地球空心假说,只不过是他用来恢复地 球远古历史使读者目睹地下奇异世界的一种手段罢了。  小说描写丹麦教授黎丁布洛克和他的侄儿阿列克基从哥本哈根来到冰岛 旅行,寻找进入地球内部入口。小说开始,教授在一本旧文献中发现一份密 码,阿列克塞无意间把它破译出来:“从斯奈夫·约夫旧火山口下去,7 月 份以前斯加丹里斯山峰的影子会落在这个火山口上,勇敢的探索者,你可以 由此抵达地心。我已达到了。”署名:阿恩·萨克奴姗。于是,黎丁布洛克 教授和他的侄儿阿列克塞和冰岛向导汉斯三人沿着当年萨克奴姗的路线的通 道进入了地心。凡尔纳把这部小说写成一部地质学的史诗。在当时宗教界看来,凡是对《创世纪》表示怀疑的地质发现,都是十恶不赦的。查理斯·莱尔的《地质 学原理》(1833)、达尔文《物种起源》(1857)后,关于古地质学和古人 类的争论,已到了最后关头。正像一位宗教权威人士所说:“要么你站在类 人猿一边,要么你站在天使一边。”凡尔纳站在类人猿一边。①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部分,要数阿列克塞的那个梦境了。作家借助这个梦境,几乎历数了地球上的生物演变史。即使在今天,这个梦也是一种十 分漂亮的地球生物演变史的幻想,那么在 1863 年,就十分惊人了。书中曾出 现一个酷似人的巨大动物驱赶猛犸象的幻想。如果这个动物是类人猿的话, 那就令人目瞪口呆了,因为直到本世纪初,才有类人猿或雪人的巨齿的发现。 在凡尔纳构思、写作《地心游记》的同时,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也写一 部关于地心游记的书,名叫《劳拉》。凡尔纳 1863 年开笔,1864 年 8 月 1 日交付印刷;乔治·桑也是 1863 年开始写作,1864 年修改校样。从时间上 看,两部作品同期写作,相互不了解。如果说中间寻找联系,恐怕只有埃歇 尔这条线索了。出版商与乔治·桑极为密切,与凡尔纳的友谊也建立起来。 不过,同一题材,由于作者的素质不同,结果也各异。姑且不说乔治·桑的《劳拉》有人称之为伪科学幻想小说,时至今日,《地心游记》仍可作为许多人的青少年时代的回忆保留在记忆中,但《劳拉》早已被人忘诸脑后。
大约 10 年以后,凡尔纳收到一张传唤书,有一位叫德尔马斯(自称蓬热 斯特)指控凡尔纳写作《地心游记》时候,剽窃了他的《米内弗的头颅》, 并要求赔偿一万法郎。原来德尔马斯先生的小说中,“棺材的位子是一根棍 子在月光下投射的影子标示出来的”,而凡尔纳的小说“利用阳光投射一座 山峰影子标明火山口进入地球内部的入口位置”。两者风马牛而不相及!大 千世界,无奇不有,竟有这种无理取闹的人!正像凡尔纳接到传唤书时说的: “干吗不要求支付一千万法郎!”这场官司发生在 1875 年,结果德尔马斯败 诉,支付全部费用。这叫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促使德尔马斯控告 凡尔纳的动机,一为名,二为利;归根到底,还是“利”。见利忘义!人类 这种劣根性早已有之,何时才能根除呢?!①
见彼得·科斯特洛《凡尔纳传》92—93 页。  1864 年夏天,凡尔纳家族全体成员都欢聚在南特城郊的那个偌大的尚特 内别墅家中,弟弟保尔携带他的漂亮的未婚妻,三个妹妹及其眷属归省,此 外还有阿洛特、特朗松、夏多布尔家族成员,奥诺丽娜带着孩子们前来,儒 勒最后一个到达。尽管这一次归省探亲,他已是大作家,不仅国内闻名,也 名扬海外,可以称得上衣锦还乡,但却无论如何找不到 1850 年 10 月 7 日他 和小仲马合作的《断草》在南特剧院上演后谢幕时那种感觉了??  此间,大别墅内外充满了节日气氛。这年夏天,年满 35 岁的保尔选中了 玛丽·德·蒙陶兰小姐,结成秦晋之好,成为终生伴侣。他的三个妹妹已先 后嫁出,安娜于 1858 年嫁给昂格·迪克雷斯·德·维尔纳夫,玛吉于 1860 年嫁给了维克多·弗勒里,玛丽,那个外号叫“美丽蝴蝶”的小妹也于 1862 年嫁给了莱昂·吉荣。保尔和蒙陶兰小姐在尚特内这尚且保存中世纪法国乡 村某些古朴特色的传统环境中举行一次传统的婚礼。别墅内外到处洋溢一片 欢快气氛。皮埃尔先生儿孙绕膝,倍享天伦之乐,自然喜形于色,老先生也 格外可亲,儒勒由于受这种生机勃勃、欢乐陶陶的环境的渲染,又部分恢复 了他的诙谐天性。白天,他是这里的中心人物,无拘无束,谈笑风生。  在这些喜庆日子里,几乎每晚上都举行舞会和其他娱乐活动。然而,每 当夜幕降临时,儒勒又步入他自己的幻想世界漫游。姑表、姨表姊妹们抱怨 说,儒勒变得落落寡合了,是不是有了名气架子也大了?有人担心他夜间又 犯老病了?是的,儒勒省亲后由于激动,面部神经又有麻痹的感觉。儒勒摆脱剧院书记和交易所经纪人的职务,并未像他期盼那样有真正自由,他不仅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比以前更为繁忙。在面部神经麻痹的情况下, 夜晚他依旧伏案写作。1865 年,凡尔纳在小说《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上卷《英国人在北极》,下卷《冰原》)和《地心游记》出版前后,他就全力投入《从地球到月球》 的准备和创作工作。多少年来,月球这个距离地球最近,每逢满月隔空相望的星体,引起多少代人的无限遐想,人们期盼有朝一日登上这个广寒宫。中国古代神话《嫦 娥奔月》讲的是射日的后羿之妻嫦娥,因偷食长生不死之药,恐夫责难,只 身飞向月宫。在西方,公元初期就陆续有各种书籍出现,有的讲借大风能九 天揽月。后来,又有人幻想骑上野天鹅,或骑上马达加斯加产生的巨鸟,或 者希腊神话中那木鸽子就登上广寒宫。甚至还有一个作者说,主人公身上绑 满能被太阳吸引的甘露瓶子,再披挂上磁铁,坐在一只由聚光力推动的 24 面体水晶玻璃体,最后再乘上一辆装备许多火箭并由焰火发动的古代战车登 上九重天,遨游星际空间。当然,这是一种恶作剧!有关遨游太空的设想和 宇宙旅行的故事,源远流长,当年并不比今天逊色,许多有名和无名作者写 过和构想过太空旅行的故事。1865 年,儒勒·凡尔纳的新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在法国《论战报》9月 14 日到 10 月 14 日以连载的形式刊出(据说,此报与出版商埃歇尔无任何 联系)。就以 1865 年为例,还有阿希尔·埃劳德的《金星之行》(书中用一 只宇宙飞船,但不是采用喷汽发动,而是以喷水的反作用做动力)、大仲马 的《月球旅行》、亨利·德·帕维尔的《火星人》及无名氏的《月球之行》 和《月球旅行史》等等。时至今日,诸多的早期幻想作品,随着岁月流逝, 早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惟有凡尔纳的作品流传下来,仍拥有众多的读者, 其奥秘何在?  其实,凡尔纳的新小说并没有什么标新立异之处,更没有耸人听闻的奇 遇,书名俗不可耐,故事已被炒了无数遍。它的奇特在于作品与其说是诗人 幻想的产物,不如说是数学家精确计算的结果;确切地说,是诗人的幻想和 数学家的精确计算相结合的结晶。《从地球到月球》及后来写的《环游月球》, 是凡尔纳幻想作品中最富幻想力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作品。1865 年,历时 5 年的美国南北战争,随着南方联军统帅罗伯特·李于 1865年 4 月 9 日向北方联军统帅格兰特投降而宣告结束。联邦政府的胜利,在以 出版商埃歇尔为核心的共和派人士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凡尔纳始终关注这场 战争的全过程,后来写过一本小说,名叫《北方反对南方》。  儒勒·凡尔纳从青年时代就痛恨战争、痛恨军国主义、殖民主义,反对 压迫,反对暴政,同情被奴役被压迫的弱小民族,随着阅历拓宽,认识加深, 这种情感越来越强烈,直到谢世之日,同时,他的这种认识和感情像一条线, 贯穿他以后的作品之中。  战争结束了,武器闲置起来,而军火制造商无利可图,他们会不会制造 事端,重新挑起战争呢?这是一切善良的人们担心所在。此刻,儒勒·凡尔 纳借南北战争结束之机,假几位科学家和炮兵成立大炮俱乐部之名,行武器 为和平和科学服务之实,以实行他和许多和平主义者的梦想。小说描写的美国,不是当时处于资本积累阶段所应表现的疯狂性和野蛮性,也不是今天到处称霸、充当世界警察的美国,而是一个虚构的理想国。 在这个虚构的国家里,脑力和体力高度统一,思想和实行高度一致,科学和 技术有无限发展潜力。这个国家,不受宗教、等级、民族的限制,人人平等, 都能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为整个社会服务。自然,这里不会有拿破仑第三 那种君主制度及其相关的一切。小说的情节开展依旧不是善恶的冲突、个人利害的争斗,而是科学思想的碰撞。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每一次碰撞,都会闪耀火花。而每一个闪 烁的火花,都会带来进步和发展。即使如此,在 19 世纪 60 年代,要发射一 个装置逃逸地球引力、到外星去,存在的科学技术难题很多,首先是如何达 到第二宇宙速度。当年也有利用火箭的构想,但燃料又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难 关。看来,火炮是惟一可以作为选择的运载工具。因此,在火炮设计、炮弹 体积和重量、发射地点、发射初始速度和加速度及弹道计算等等,作者一一 请教他的表兄,亨利六世皇家学校数学教授亨利·哈塞,由他精心核算。有 的传记作者说,作者假推巴尔康和尼科尔,描写他的表兄哈塞。此说可能有 根据,但是否可靠,则无从考究,因为哈塞早在 1870 年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 时期过世,在凡尔纳家族记事和他个人日记中又找不到有关哈塞的记述,全 凭推测了。  儒勒·凡尔纳的前两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和《哈特拉斯船长 历险记》的主人公清一色都是英国人或苏格兰人,而《地心游记》又是丹麦 人,没有一个法国人进入他的幻想世界。对此,出版商曾数次提出过异议, 凡尔纳均以破坏构思加以拒绝。作者这样安排小说主人公的国籍,也引起英 国的传记作者的异议,他们一方面因为英国人在北极探险方面走在世人前 面,乘气球横越中部非洲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抱怨凡尔纳在反对殖民主义 上面,有亲有疏。他们说,凡尔纳猛烈抨击英国人压榨和杀戮殖民地人民, 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而对法国在这方面的累累罪行缄口不言。其实,这是一 种误解,并且带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因为殖民主义都是一丘之貉,他们在压  榨和奴役殖民地人民上,从来都是一致的,只是利益不均时才争斗。拿破仑 第三,1859 年大赦,提出“自由帝国”绝非心甘情愿,向人民做一些让步, 是迫于法国各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的压力。凡此种种让步只是表面的,并 无实质改变,如普法战争前夕,拿破仑第三还处决了维克多·诺阿尔,逮捕 了著名报人巴夏尔·格鲁塞。  儒勒·凡尔纳塑造小说人物时费煞苦心,既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又 要不与拿破仑第三对峙,便采用喜剧大师(我们知道,凡尔纳熟知喜剧写作 方法,并精通喜剧历史)和幻想作品的先辈的惯用手法,即喻古讽今、指桑 骂槐。况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祖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所塑造的人 物在想什么、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作者正是通过自己塑造的人物 表达作者自身的期望和观点。  在凡尔纳的两部宇航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环绕月球》中,闯 进一个法国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风风火火地来到读者面前。此人即凡 尔纳的诤友,征服宇宙空间的志同道合者纳德。纳德向以探索科学新领域并 以知行高度统一而称著于世,他于 1863 年几次进行气球飞行失败后对气球航 行彻底失望了,又开辟新的科学领域,即研究重于空气的空中交通工具。为 此,纳德、凡尔纳和《航空学》作者德·拉·朗德尔发表了一份宣言,宣称 轻于空气的飞行器已穷途末路,必须建造重于空气飞行器,并采用螺旋桨作 为推动飞行器前进的工具??。纳德的这份宣言曾轰动世界;而凡尔纳又使 他的好朋友纳德作为世界上第一批宇航员载入科学幻想小说的史册。只是纳 德(Nadar)稍加改动,叫亚当(Ardan)的名字,与读者见面。儒勒·凡尔纳对这次幻想中的月球旅行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无论在宇宙科学方面,还是物理学、化学和数学计算结果,都十分谨慎,除了经他表 兄哈塞教授精确核算外,他的整个构思计划还呈请哈塞的合作者、法兰西科 学院终身书记贝特朗过目。炮弹(宇航舱)由铝制成,设有隔音隔热御寒设 备的密封舱,高度、重量和外形有利空气环流;大炮发射的初始速度和加速 度的问题、如何达到第二宇宙速度;发射场选在佛罗里达州的乱石岗,与今 天美国宇航中心发射航天飞机的肯尼迪角几乎在同一纬度。当年跟踪炮弹座 舱的望远镜直径为 4.8768 米,与今天设在巴洛马尔山的 5 米直径的望远镜所 差无几。对巨蟹座星云的计算,与今天的天体研究目标,差不多完全一致, 并预见了宇宙航行诸多方面。当然,由于 19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限制,有许多在今天看来是明显的错误,如炮弹发射时宇航员自我感觉良好,用那么简陋的座舱,当炮弹加速 到第二宇宙速度不把他们压成肉饼那才怪呢!又如在座舱航行过程中向舱外 扔掉一只死狗并且狗的尸体像卫星一样围绕座舱旋转;失重现象只在航行过 程中的一个中点等等。从今天看来,你可以嘲笑前人的幼稚,甚至你可骂他 无知。历史上先行者的命运莫不如此。儒勒·凡尔纳在宇宙航行方面的科学 幻想小说,尽管有许多错误,也显得幼稚,在今天仍不失为一流的科学预言 小说。  《从地球到月球》是以剑桥天文台的一份报告结束的。报告说,炮弹根 本没有到达月球,而是变为月球卫星,沿着一条椭圆形轨道运行。报告做出 两种假设,一是月球引力把炮弹吸走,落在月球表面,二是炮弹环绕月球运 行,直到宇宙末日。自从 1865 年,巴尔康、亚当和尼科尔这三位人类历史上首批宇航员(尽管在幻想中)腾空而起、消逝在茫茫宇宙空间以后,时过数年,他们的命运 如何?是否永远停留月球表面,与广寒宫的玉兔为伍,每当仲秋佳节接受人 类的供月;或者环绕月球旋转,直到世界末日。这样安排小说人物的命运, 作者是否太残酷呢?尤其三人中还有他的至友纳德(亚当),不是太不够朋 友么?  直至 1868 年12 月 31日,凡尔纳从南特发出的信中才透露出他正在写《环 绕月球》,引言又提出第三种假设。如果让炮弹停留在月球上,那它将永远 无法离开,因为当年还没有可资利用的轻巧的动力装置使炮弹逃脱月球的引 力;炮弹一旦成为月球的卫星,环绕月球运动,当它在月球引力区另一半径 中加速运动时,只要运用不大的动力,即可使炮弹重返地球引力区,飞回地 球。凡尔纳为构思这种炮弹重返地球的方式,研究过大量资料。  儒勒·凡尔纳 1869 年 7 月从克罗托克给《论战报》编辑部,希望他们不 要催稿太紧,他打算请“一位值得信任的数学教授看一遍全稿”,“此人系 大数学家贝特朗的合作者”,即凡尔纳的表兄亨利·哈塞。  1868 年,凡尔纳开始计划写《环绕月球》之前,便把提纲呈请贝特朗过 目。贝特朗认为,这个材料只够写“一本小册子”。后来,凡尔纳给出版商 埃歇尔的信中说:“如果贝特朗教授考虑一个星期,会有不同的看法。”当炮弹进入月球轨道、环绕月球旋转的时候,为避免炮弹在太阳系中迷失方向,此时要做第一次修正。当炮弹运行到月球背地球的一面,突然出现 一个天体(为此,凡尔纳虚构地球的第二个卫星),再做一次修正。当月球 运行到其椭圆轨道的近地点、地球引力重新起作用的时候,巴比康启动辅助 火箭,使炮弹返回地球。当这些疑难解决之后,再次将创作提纲请贝特朗教 授审核,便得到了这位大数学家的赞同。到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阿波罗 13 号的宇航员佛朗克·鲍曼说,他驾驶的宇宙飞船与巴比康一样,也是从佛罗里达升空的,座舱重量相同、高度一 样,后来溅落在太平洋的位置,距小说炮弹溅落位置只差 4 公里,他强调说: “这不可能是简单的巧合”,并说,当他准备出发前,他的妻子担心他的安 危,他把凡尔纳的《环绕月球》拿给妻子读,读后她就放心了。文艺批评家夏尔·马丁为此书再版写了一篇不错的序言,他指出:“正是他,而且只有他才有这种胆略和非凡的直觉意识,预计到有可能向月球发 射一颗炮弹。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在小说中多次提到炮弹变卫星的事实。”这些年来,由于 1848 年革命失败,1852 年拿破仑政变后实行高压政策,许多革命仁人志士,不是走向刑场,便流放殖民地和流亡海外。哪里有压迫, 哪里就有反抗。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兰西人民岂能长期容忍长着一副外省理发 师面孔的侏儒小侄及其鹰犬们为非作歹。由于拿破仑第三对外侵略扩张和对 内高压政策,引起由工人到资产阶级各个阶层的强烈不满,迫使政府作了让 步,从而促进国内民主运动进一发展。在这样政治气氛下,使得空想社会主 义思想在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有了市场。凡尔纳在周围朋友的影响下,逐 步确立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信奉摩尔、欧文、圣西门和卡贝的学说。特别 值得一提的是,凡尔纳心目中的诗圣维克多·雨果、苏伊士运河建筑者雷塞 布、作曲家阿列维、氢气球和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的倡导者和实施者纳德、地 理学家莱克吕、记者格鲁塞等等空想社会主义信徒,对他直接的和潜移默化 的影响。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样,认为科学技术发展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最后 可以实现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不过,这里还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美梦,诚如批评家让·谢诺所说:“凡尔纳热爱自由,幻想过圣西门式的社会主义, 但这种社会主义乌托邦没能长久地诱骗他。”凡尔纳后来终于明白了,这种 空想社会主义“不过是一种社会幻想”。  儒勒·凡尔纳善于捕捉“战机”,他独具慧眼,审时度势、身手不凡, 一下子抓住了当年众人瞩目的科学悬而未决的巨大难题,并且一一加以“解 决”(当然在幻想中)。  可操纵气球的实验在 18—19 世纪法国走在世界前列,从 1783 年蒙戈维 尔兄弟试飞算起,到 1897 年最后失事,百多年来屡遭失败,困扰人间,直到20 世纪中叶,方实现乘可操纵气球横越非洲的愿望。而凡尔纳在 1862 年就 已“顺利地飞越中非”。仅就此而言,他要比后继者整整早 100 年。  北极探险,从富兰克林 1845 年在北极失踪后,一直牵动着世人的心。凡 尔纳再一次不失时机地抓住了“战机”,再战告捷,“实现了”人们多年的 宿愿,比美国极地探险家皮里()早 45 年捷足先登,“到达了” 北极点,而皮里只达到“贴近”极点的地方而已。  宇宙空间,是人类有史以来,或者更早就是众多的诗人、作家和平头百 姓翘首向往的地方。因此,纪元前便有了登月、漫游太空的作品或口头流传 的故事。但是直到 1865 年,巴尔康真正采用科学上“可靠”的运载工具腾空 而起,在茫茫的空间遨游近五年。他比原苏联 1958 年首次载人火箭要早 94 年,空间“停留”时间长数百倍。现代人,不论美国人和原苏联人以及后继 者们,基本上踏着凡尔纳小说确定的脚印走。至于说在地球内部情况,迄今为止,我们究竟知道些什么呢?理论上讲,地壳是最厚处不超过 30 公里厚的一层薄壳,其比例大体上和鸵鸟蛋的壳与蛋 清蛋黄的比例相类似。地心和地幔虽有差别大致都是数千度温度的岩浆。凡 此,并无人身临其境的观察,或者哪怕通过仪器亲眼目睹,只不过是根据火 山爆发观测、地温测试等推理的结果。人的力量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地 表钻探深度只有几千米,最深也只有万米。因此,地球内部对人类来讲,仍 旧是个谜。那么凡尔纳借地球内部,像借助一个环型立体宽银幕演绎一次古 生物发展史,又有何妨呢?何况,凡尔纳要比古生物学家早半个多世纪就“发 现了”类人猿或雪人的蛛丝马迹。儒勒·凡尔纳的四部小说《环绕月球》和《从地球到月球》可视为一部书的第一、二卷,何况第一部的书名就叫《从地球到月球和环绕月球》了, “解决了”当年困扰世人的地质、地理大发展两个重要方面,即极地和地球 内部构造以及如何征服宇宙和空间的难题。  这个时期,凡尔纳创作的小说,从《气球上的五星期》到《环绕月球》 的主人公都是一个人或几个志同道合者,或飘浮在空中,或钻入地球空心, 或涉足极地,或遨游宇宙空间,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凡尔纳塑造的人物费尔 久逊,黎丁布洛克、哈特拉斯、巴比康,都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英雄。这些英 雄不为名、不取利、为科学献身的品德,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都值 得称赞。然而,他们身处远离社会、远离人世的特殊环境,必然不问世事, 不谙社会变迁,不关心人间疾苦,又使他们的形象失去光彩,尽管他的最后 一部小说有明显的反战思想。人的思想脱离不开社会实践,否则又会重蹈培 根《新大西岛》的覆辙。这一点,凡尔纳是清楚的。人的思想,只是人的伟 大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只有正确的思想与伟大的实践和劳动结合起来, 才能体现人的全部价值。凡尔纳的这几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孤独的,靠个人  奋斗,孤军奋战;而这一切又产生于作家远离公众、远离沸腾的社会生活, 产生于作家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缘起作家窄小的交往圈子和写作题材的 特点。“凡尔纳的灵魂曲线就是他生活曲线的移位。”①
这一时期创作的四部(或五部)小说,只是作者开创的科学幻想小说体 系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作者远承世界古代非神魔幻想作品之精髓,近承 空想社会主义、文艺复兴以来科学发明发现的伟大成果和地理地质大发现的 事实资料,旁搜库柏、阿拉戈和爱伦·坡乃至霍夫曼的创作手段以及同代人 各种研究成果和调查资料而开创的他个人独具特色的科学幻想体系,使他登 上文学新领域巅峰的发端之作。这几部小说是作者科学幻想作品当中最富有 幻想力的部分。自然,其中幻想成分大大高于现实成分,以探索自然界奥秘 和创造第二自然的构想为主体,其创作似应冠以科学浪漫主义。①
让·儒勒·凡尔纳《凡尔纳传》湖南科技出版社,1982 年。第十一章 辉煌十年(下)  19 世纪 60 年代末期,正处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的前夕,加之美国南北 战争胜利的鼓舞,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兰西人民和其他阶层的民主力量日益壮 大。拿破仑第三,对外穷兵黩武,国库空虚,对内诺言空许,画饼充饥,致 使民情沸腾,怨声载道,其中新闻界尤为激进。连大资产阶级也露不满,认 为拿破仑第三“昏聩无能”、“疏于朝政”,政府“软弱无力”,不懂发展 经济,官宦是一群“庸碌之辈”,只知“中饱私囊”、“争权夺利”之徒, 抱怨扶持本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不及英王和英国政府。事实上,法国王朝 及第二第三共和国当权者向海外扩张,征服殖民地,镇压殖民地人民反抗, 并不比英国殖民者逊色。法国和英国在争夺殖民方面采取联合多于争斗,如 东方战争,第二鸦片战争,1862 年武装干涉墨西哥革命,英法瓜分塞内加尔 和冈比亚势力范围,1863 年,迫使埔浦寨为保护国,1865 残酷镇压越南起义, 兼并下交趾,谋求占领越南全境,拼凑印支联邦,并以此染指中国的云贵。19 世纪,仅在黑非洲就十数个国家沦为法国殖民地。时至今日,法国在原殖 民地掌握经济命脉,并在非洲 8 个国家驻军达万人。乌干达和布隆迪的种族 大屠杀,就是英法对殖民地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的必然恶果。原有殖民地还有 一部分被永远吞并了,法属圭亚(圭亚那被英法荷三国瓜分了。法国的阿丽 亚娜火箭发射地就在圭亚那)为海外省,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即法 国进行核试验的地方)变为法国的海外领土。一向反对战争、反对暴政、反对殖民主义、支持民族解放的凡尔纳,此时已不是身居斗室、面壁十年、苦读笔耕、孤军奋斗的无名文学青年,而是 赫赫有名的作家,有资格做青年的导师,并且不再离群索居,而是交往频繁, 结识了许多有识之士,从而扩大了视野,受到外界、朋友和沸腾的法国社会 生活的影响。凡此种种,也必然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如果说上阶段他的作 品的主人公,和作者一样竭力逃避使他生厌的现实生活,到非洲茂密的原始 森林和北极茫茫的冰雪世界,到地下的那种虚幻境界和漫游宇宙空间,而这 一阶段的作品,尽管主人公也去南美雪峰、澳大利亚荒原、南太平洋孤岛, 但他们的行动无不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脉脉相联,他们或干预现实生活, 或直接和间接参与现实斗争。据多位传记作者的资料,凡尔纳不仅与出版商埃歇尔、气球继而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的热情鼓动家和实践家纳德、航空学家朗德尔、当年伟大的海洋 学家摩洛哥一世阿尔贝等人过从甚密,还结识了激进共和派新闻记者巴什 卡·格鲁塞、著名地理学家埃利兹·莱克吕、为革命终身不嫁的路易莎·米 歇,此外还有许多政治取向各有不同在拥护共和上有一致观点的各路朋友, 如夏尔·瓦吕特、德利乌克斯、菲利浦·吉尔、莱奥·德布利、维克多·马 塞、伊利亚等等,保持接触和联系。  凡尔纳 1863 年 9 月迁入奥泰区拉封丹街 39 号,居住条件伴随经济收入 增加有很大改善。奥泰区位于巴黎近郊,是中产阶级和贵族集聚的地方。新 居的独立住宅,虽然不大,也不算阔绰,倒也安适而静雅。接待故旧,迎送 新知,十分便当。自然,奥诺丽娜更是笑逐颜开,她可以体面地招待她的至 爱亲朋,排遣寂寞(因为凡尔纳的朋友来了,她难得插上话语),施展她招 待客人的才华。这里补充一句,凡尔纳家并非门庭若市,车水马龙。虽然这 一个期间,他接待朋友多了一些,仍然积习不改,早起写作,白天在家或外  出查找资料。接待客人,只限志同道合者,从本质上讲落落寡合依旧,孤高 不群同前,只是程度的差别。  凡尔纳家的座上客,首推纳德。一俟纳德到来,未谋其面,先闻其声, 风风火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来访,他总有新主意、新设想、新举 措,对飞行器那种痴迷的劲儿,令人敬佩。在老友之间,只要有他在场,就 不可能保持那种从容不迫的促膝对坐,品茗谈心的宁静致远的氛围。这位浓 眉虎眼、两撇八字胡两角高高翘起、宽大额头满布“五线谱”、齐耳短发蓬 蓬松松的天才,依旧那么不修边幅,类似魏晋风度,一身质地上好的浅色休 闲西装,随便扣上个扣眼,衣襟撩起,一只手插入裤兜里,另一只手肘部倚 在随便什么物件上,西装蝴蝶结总是摆不正,一条洁白的丝手帕随意塞在上 装小口袋里,像刚刚擤过鼻涕似的,没形没角。  纳德生性豪放,总是那么奋发向上、敢于创新,满腔热血,不仅有大胆 设想,还有脚踏实地实现理想的执着劲头。他不能将他的主意和计划向朋友 们娓娓道来,总是高谈阔论,像和什么人辩论似的。当他讲到动情处,来回 走动,并佐以手势,甚至抬起腿来半坐在写字台上。此时,他双眼熠熠有光, 面部绯红,神情专注,如此动情,仿佛他创造的飞行器,就在眼前。此时, 凡尔纳家内外充溢着激情亢奋的气氛,一扫平日的肃缓沉闷氛围。他走起路 来,跳跃式的大步,同行者要小跑才能跟上他。出版商埃歇尔,凡尔纳的良师益友,难得抽暇屈尊来访。他一旦到来,奥诺丽娜则以贵宾礼遇接待。在她看来,凡尔纳一家的生活得到改善,全仰 仗出版商的鼎力支持,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在作者没有提出要求的情况下, 每次都是出版商主动提出修改合同,增加作者的收入。诚然,作家出身的出 版商,能够体会到作家的艰辛,并且他为人正派、颇讲义气。但商人毕竟是 商人,尽管埃歇尔不是悭吝人,也要靠作者发财致富。仅以《海底两万里》 一书为例,作者分得 7666 法郎 70 生丁,而出版商净获 64429 法郎 54 生丁。 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此外,航空学家朗德尔、作曲家阿列维,这些诤友,也不时造访。画家奥里,为凡尔纳的主要作品画插图,接触较为频繁。其他许多朋友,大多在 “科学新闻俱乐部”会面,至于说到 19 世纪伟大海洋学者之一的摩洛哥一世 阿尔贝,与凡尔纳相互倾慕已久,一见如故,长期保持友好往来。当然,陛 下岂能屈驾临幸,每当阿尔贝来到巴黎,凡尔纳大多亲躬他在巴黎的行宫拜 访。后来,凡尔纳乘“米歇尔 3 号”游览地中海沿岸的时候,阿尔贝在拉巴 特以国宾规格欢迎他。这是后话。  凡尔纳新结交的朋友中间,有两位朋友当稍加介绍,他二人对于凡尔纳 的创作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首先他们都从事创作,虽然职业不同,共同忘情 地迷恋异国他乡,渴望旅行探险,都对未知事物怀有浓厚兴趣;其次,后来 他们成为合作者;再次他们都渴望自由,同情被压迫民族。这一切使他们情 投意合,有许多共同语言,虽然在理想实现的途径上还有差异。  莱克吕,著名地理学家,法国地理学会会员,1830 年生于外省平民家庭, 比凡尔纳小两岁。看上去,他身材高大,并不魁伟,高高的额头,长发掩耳, 虽不足四旬,须发斑斑见白。身穿深咖啡色西装,规整挺括,配大蝴蝶结领 带,显得庄重老成。他因出身贫寒,能体会到平民阶层的饥苦,了解他们的 思想和愿望。年轻时曾求学德国,因为经济拮据,缺少川资,假期返法,常 常徒步探亲。为了省鞋,总是打赤脚走路。他爱大自然一草一木,并且喜爱  动物,领着一爱犬,每月包伙,和爱犬分食。可见,莱克吕虽然清贫,倒也 能自得其乐。  前不久,莱克吕到过南美洲大陆,去过阿根廷苍凉高原、巴西郁郁葱葱 的热带雨林,智利安第斯山脉的茫茫雪峰。当年南美大陆莽莽荒原,渺无人 烟,自然界蔚为壮观的美景,使他陶醉。几股顶天立地的龙卷风分合交错扫 过大地、洪水肆虐、暴风雨席卷一切、高山雪崩的自然伟力,让人心碎。他 特别津津乐道的,是被西方称作“吃人生番”的“野蛮人”的当地土著印第 安人,对不携带武装的外来人十分友好,以礼相待,敬为上宾。而那些掠夺 他们的财产、强占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的殖民主义者,他们则兵戎相见。他 把见闻、思考、认识和见解包容在他的作品《地球和人类》、《人们和地球》 之中。这两部作品,不只是出色的旅行见闻,而且是深刻的哲理思考和优美 的散文诗。  莱克吕作为地理学家,以《世界地理》蜚声内外,当然还是旅行家。同 时,追求自由,反对暴政,反对压迫是他的信仰。他与法国工人革命组织有 密切联系,还是第一国际委员,参加设在伦敦的第一国际总部工作,见过马 克思;后来参加 1871 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活动,险遭不测。  莱克吕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也和伟大的发现、发明一样,是对人类的 伟大贡献。他天真认为,全世界工人阶级本是一家,他们总有一天不分国籍、 不分肤色联合起来,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当然,这是一种空想。大概,凡 尔纳是从莱克吕那里了解马克思的,他把马克思看成空想社会主义在 1848 年后的代表。凡尔纳逝世后出版的作品中首次提到马克思,仍坚持这种观点。 还有一位新结识的朋友,叫格鲁塞。他黑头发,黑眼睛,中方短发,络 腮须,两撇卧茧胡子,身穿橄榄色大礼服,下穿紧身裤,颇像一位当年的时 髦日本商人。格鲁塞 1844 年出生,比凡尔纳小 16 岁,年龄的差别没有影响 他们成为好朋友,结成忘年之交。格鲁塞才华横溢,年轻气盛,思维敏捷, 文笔犀利。他属于激进派先锋,他的反暴政、反主权的文章,常登在各激进 派报端。如果说,莱克吕的“科学”社会主义(实际是空想社会主义)是在 未来某一天的希望,一旦到了格鲁塞的笔下就变成了战斗檄文,社会主义在他看来不是空待未来的远景,而是必须立即去夺取的现实。  格鲁塞也和凡尔纳、莱克吕一样,迷恋旅行探险,向往异国他乡海外风 情,尝试冒险生活。大概,他没有想到,1871 年巴黎公社失败后,他作为公 社委员,被第三共和国流放到南太平洋孤岛上度过那么长久的囚禁生活,要 不是及时逃回,恐怕早已客死他乡,就不能成为凡尔纳的合作者。可惜,第 三共和国宣布大赦后,格鲁塞回国,无所作为,后被选为巴黎十二区议员。 用凡尔纳的话来说,格鲁塞是“才华横溢,思想模糊”。  从 1865 年至 1874 年,这十年间,儒勒·凡尔纳献出了一个新的三部曲, 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 和《神秘岛》()。这一时期,法国和整个世界处于大变革和大 动荡时期。在 18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后历经了国内民主力量日益壮大,自由 运动空前高涨,普法战争和失败的耻辱、拿破仑封建王朝的覆灭、巴黎公社 革命、临时政府的残酷镇压。从世界范围看,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机 械其中包括蒸汽机和电机的出现和完善,使得陆路和海上交通四通八达(当 时飞行器尚处于试验阶段),业已进入帝国主义初级阶段的西方列强表现其 特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大力向外扩张,加紧争夺海外殖民地,掠夺殖民地  财富,镇压民族起义,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有人说,“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学作品则往往是作者的理想、愿望、思想、品格、情趣、爱好的综合反映。如果此说可以成立的话,那么 凡尔纳的新三部曲,就不仅是 19 世纪 60—70 年代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响,也是这个时期的凡尔纳的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这三部曲从三个不同侧面来表现当时重大社会问题:殖民主义和民族解放,探索 19 世纪未知世界——海底以及南美洲、澳大利亚和建立一个理想国;同时,表现凡尔纳的政 治理想:自由、平等,当然还有他喜爱的音乐和大洋,例如在《格兰特船长 的儿女》中澳洲“霍坦站”回荡的莫扎特的乐曲,可见一斑。《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创作始于 1865 年,1867 年问世。 苏格兰的富豪格里那凡爵士在乘他的豪华游船试航时,一位水手捕获一条鲨鱼,鱼腹中竟有一个香槟酒瓶子,瓶中竟有一件用英法德三种文字写的 求救信。信已损坏,读不成句,三种文字凑起来,只指出在南纬 37°船失事。 于是,这位苏格兰爵士组织一支探险队寻找格兰特的下落。探险队由格里那 凡和他的新婚妻子、格兰特船长的儿子和女儿、船长和水手组成,乘邓肯号 出发。开船时,一位叫巴加内尔的地理学家,因为上错船而与之同行。巴加 内尔是借用一位历史学家的名字。探险队越过大西洋,登上南美大陆,历经 了安第斯山的火山爆发、徒手斗饿狼等等,又横跨太平洋,到了新西兰及周 围诸岛,又登上澳大利亚大陆,被俘脱逃,多次遇险,排除万难,遭遇不测, 化险为夷,终于找到了格兰特。格兰特船长的名字是借用一位非洲探险家的 名字,当然,也是苏格兰人。这次环球救援旅行探险,经过许多国家和地方,各地动植物、地理地貌、自然灾害、自然伟力以及各风土民情的描写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地质地理资 料。不过,《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并非仅仅是一部地理小说、一部惊险小说, 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小说。格里那凡和他的同伙们要寻找的人,不单是一位遇难的船长,而是一位不受英国当局欢迎的苏格兰造反者,他反对英国统治苏格兰。格兰特和他先 辈苏格兰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一样,到南太平洋的岛屿建立一个自 由苏格兰移民区。当然,这也是作家凡尔纳正要寻找的理想国。欧文曾在海 外试办一个不成功的移民区。其实,这样的理想国只存在于善良的人们的理 想之中,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找到或做到的事情。凡尔纳借小说主人公在各地寻找落难的格兰特之机,对西方列强对其他民族欺凌和奴役的行为大加挞伐。鉴于法国的严厉出刊检查和出版商的谨 慎,作家以英国为例、抒发他内心的愤怒之情,书中写道:  “不列颠的政策,旨在消灭土著部落,把土著居民从他们世代居住的家 园赶出去??”英国人的殖民地种族灭绝政策在澳大利亚尤为猖獗。英国把 在本土的杀人越货的各重犯都流放到澳大利亚,像历史上十字军东征一样, 他们在殖民当局纵容下,“像对待野兽一样,持械捕杀土著居民。”有一个 叫詹姆士法学家公然声称,捕杀土人不算触犯刑律。悉尼有一家日报鼓噪说, 应采取极端手段,把道波湖区的土人赶走,实质上是鼓动集体屠杀。  英国人在殖民化过程中,是极为野蛮和残忍的,他们在澳大利亚的所作 所为,不过是在南非和印度的故伎重演。从 1600 年东印度公司创办以来,逐 步征服印度过程中,尤其 1857 年镇压印度人民起义中杀戮印度人不少 500 万,1857 年在孟买地区,制造血案,真是横尸遍野,十室九空。1795 年,英  国人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南非以后,在南非开普敦地区,原有百万果舍特人, 迄今剩下不足万人,有些部落干脆从地球上消失了。  英国殖民主义者除了采用公开或隐秘的手段灭绝土著居民以外,更采用 劝酒输烟的手段使澳大利亚土著养成酗酒的嗜好,使整个部族退化。英国人 还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把成千上万吨鸦片倾销中国,以制造“东亚病夫”, 进而统治中国,使之沦为殖民地。  其实,法国人,无论在第三帝国统治下还是第二第三共和国时期,在海 外掠夺殖民地的不义行为,在英国人的面前,并不逊色。1830 年,法国殖民 主义军队在吞并阿尔及利亚的时候,把上千人其中包括老人、儿童、妇女一 次活活埋葬,把抵抗侵略的战士堵死在山洞里。1867 年镇压越南交趾省的起 义时,奸淫烧杀,无所不为??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凡尔纳的第一部多卷本小说,由于小说内容丰 富多彩,风行一时,尤以自然景观的出色描写征服了读者,如安第斯山的地 震、使“翁比”树燃成灰烬的大雷电、探险队在澳洲海岸遭遇海上风暴,“有 加利”树林、澳洲的“阿尔卑斯山”、维卡科江两岸自然景观、道波湖、毛 利人的葬礼等,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果说《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在法 国流行的话,那么《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在英语国家备受欢迎,到 19 世纪 末已销售了 38000 多部。1878 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改编成剧本,但面 貌皆非,颇不成功。但足智多谋的格兰特和粗心大意的巴加内尔几乎成了法 国民间传说的一部分。小说特色之一,当他们的船到达一个地方,巴加内尔 总发表一悉议论。凡尔纳正是通过巴加内尔之口对“黄金热”、对奴役和杀 戮土著人的行为进行了谴责。从一定意义说,巴加内尔就是凡尔纳的影子。 虽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发表使凡尔纳的名望与日俱增,可以说他 已功成名就。然而,他的经济生活亦然困窘,他不得不同时写另一本小说《强 行通过封锁圈的人们》,同时兼任《插图法国地理》定稿工作。这部法国地 理,每省 10 个分册,共 100 册,共 300 万字。1866 年元月,凡尔纳在家书 中说:“为了一本售价 10 个生丁的《插图法国地理》我正像被罚划船的苦役 犯一样拼命干??老天爷啊!您的最心爱的儿子正像牛马似的工作,他的头就要爆裂了!”(致父亲的信)。  1866 年夏,他在尚特内或在克罗托克继续编写《插图法国地理》。夏末, 他送交前 40 册以后,委实已经筋疲力尽了。9 月底完成 55 册,还有 45 册。 因为,这一百册书,他可以得到 15000 法郎到 2 万法郎。为此,凡尔纳把自 己比成“驭重的牲畜”,“简直要累死了”(致埃歇尔的信)。按他计划每 周二册,余下 45 册,大约 1867 年初最后完成,整整苦熬了一年,用他自己 话来说:“啊,多么艰苦的一年!我即将写《海底旅行》(即《海底两万里》 的第一个书名,后又叫《海底两万五千里》),好好休息休息。这可是一件 实实在在的乐事。”(1866 年 12 月 31 日致埃歇尔的信)  大约 1864 年夏,凡尔纳一家曾到索姆口的一个叫克罗托克的渔村度假。 由于此地面向大海,风景姣好,气候适宜,环境安详,租舍便宜,1865 年 3 月,凡尔纳和他的妻子带着儿子米歇尔在克罗托克港口附近租赁一座楼房。 这是一栋二层楼,前有花园,背倚沙丘。花圈中有一凉亭,凡尔纳改装成工 作亭;沙丘生长稀疏的树丛和篱草,野雉和其他鸟儿出没其间,小蜥蜴和其 他爬行动物,偶尔可见。凡尔纳觉得他离开喧嚣的巴黎回归大自然,心旷神 怡,摆脱应酬琐事,可以集中写作。  翌年,他在克罗托克购买一只旧渔船,请工匠改造成一艘小游艇。小艇重 12 吨,可以在近海航行。小艇命名为“圣·米歇尔”号,凡尔纳自任船长, 请两位退休的老海员做水手。一位叫亚历山大·勒隆和一位叫阿尔弗莱德·贝 洛。勒隆或者简称山大,以前是水手长,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和入侵意大利 战争。至于贝洛的经历更离奇,据他自己讲,他曾周游世界,多次与“野蛮 人”格斗过,当过波利尼西亚土著人的俘虏??  凡尔纳此时声誉逐日提高,精力、能力和影响正处鼎盛时期。他同他小 说主人公一起横跨非洲部、钻入地心、达到北极、遨游月宫,为寻找格兰特 船长到南美、澳洲探险,而今作家本人又当上了船长,实现了他童年的梦想。 这条小船一身兼三用,是游艇兼渔船,更重要的是工作室。小艇狭小, 船长室只可容纳一条宽板凳,日间座席夜做床铺,横悬起一块木板当作写字 台,板凳上铺草编的软垫子,夜里做褥子。工作间,简朴异常,倒也十分舒适。  天朗气晴,风和日丽,凡尔纳俨然一条真正的海狼,履行船长的职务, 下达命令。然而一旦遇上风暴,原来的水手长白发苍苍的勒隆快步走上船台, 接替凡尔纳的职务,下达命令;撤了职的凡尔纳和贝洛一起松紧帆绳,掌船 驾船,一丝不苟地履行一个水手的职务,服从新船长的命令。游艇四方飘流,从布列塔尼海滨到敦克尔克近海,有时进入荷兰海域,也到西班牙岸边,间或驶过英吉利海峡。有一次船到泰晤士河口时,远远看 到大东方号巨轮,这是当年的一大技术奇迹。这艘有五座烟囱、六条桅杆的 庞然大物,活像一座海上城市,一个漂浮的岛屿。凡尔纳后来以它为基础写 过一部小说叫《机器岛》。1867 年他完成了《插图法国地理》工作,凑足了川资。同年 3 月份,机会终于到来。他与弟弟保尔登上大东方号这个 19 世纪技术奇迹,船长 200 米以上;总吨位 18915 吨;时速 13 海里;功率 11000 马力。当然,比起今天20 万吨的巨轮,大东方号只算个小弟弟,但在那时这已是了不起的成就。  保尔有 20 年以上的航海经历,这一次作为一个乘客,最感到无聊。但大 东方号一出海,达到大洋的时候,遇到了保尔作为一个职业水手有生以来所 见过的最恶劣的天气。而儒勒则与敷设电缆的人员交谈,了解深海的细节, 海流、潮汐、潜流等等。他亲自拜访电缆工程的著名建筑者赛力斯·菲尔德 本人,双方互相倾慕。有人说,菲尔德是《神秘岛》一书主人公的原型。轮船 4 月 9 日在纽约港靠岸,船返回欧洲前,可在美国逗留一周。计划参观哈德逊上的大峡谷、伊里湖和尼亚加拉瀑布等。他们住在第五道旅馆, 在百老汇看了一场叫《纽约一条街》的戏。翌日乘轮船去纽约州首府奥尔巴 尼;再换乘火车去尼亚加拉。火车过大峡谷,远远望见地平线上的安大略湖, 这里是库柏的故乡。在罗彻斯特换车后,午夜到瀑布镇,下榻瀑布旅馆。  尼亚加拉瀑布把美国和加拿大分开,右岸是美国,左岸是加拿大,属于 英国;一侧警察林立,另一侧警察踪影皆无。  第二天清晨,他们通过一座桥登上山羊岛,从这个方向观看瀑布壮伟全 貌,又登上龟塔,俯看瀑布气势:  “塔在大瀑布中间,从塔顶俯瞰,那是万丈深渊??你能感觉到瀑布冲 击下岩石在颤抖,落水的轰鸣震耳欲聋。瀑布的飞沫溅到山上,阳光照射的 弥漫的水汽,形成一道‘彩虹’。“尼亚加拉瀑布是世界奇景之一;大自然把它的美景和伟力都集中在瀑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血传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