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简介 吉诺卡斯特

伊斯梅尔·卡达莱:我心中的吉诺卡斯特
我心中的吉诺卡斯特文/伊斯梅尔·卡达莱我的家乡在导游书上有两种写法:一种是GJIROKASTER(吉诺卡斯特),给阿尔巴尼亚人看的,而另一种是ARGYROKASTRON(阿吉罗卡斯特龙),专门给外国人看的。但传统的写法似乎更加可信,因为巴尔干人民以夸大其词著称,常常会把“村庄”叫做“城市”。你肯定会接着问,我家乡是怎样的城市?是大是小?抱歉,这还真说不准。两万五千人的规模,应该算不上大,但我们也很不情愿说它小,这倒不是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热土——回想高中当年,大家都呆的生厌了,还巴不得赶紧离开这儿呢。
游子还乡,通常会觉得家乡变小了。但对于吉诺卡斯特来说并非如此。记忆中的城市,并没有因为相隔太远而变小,反倒是膨胀了。乖乖,我的记忆怎会如此诡异?有时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这里的大房子吧。充斥着庞屋巨室的城市,是没法称之为“小”的。话说那房屋,还真得用“庞大”来形容,那些空贯的房间、客堂和门廊,真是数不尽数。建筑之大或许能解释为什么这里盛产狂人。不过也有人坚持认为,除此之外有更站得稳的理由,还跟钱有关系。那就是当地的养老金。那些痴狂的家伙中,不少人的养老金不从阿尔巴尼亚政府那里领,却从一个不复存在的国度——奥托曼帝国——那儿来。问消亡的政府拿养老金,这等事儿,算不上绝无仅有,总也算得上世间罕见吧!
这种情形,你熟悉之后,再看到正在努力欧化的土耳其仍以被颠覆的苏丹王朝留下的福利制度为荣,也就习以为常了。历史上,吉诺卡斯特是帝国官员的摇篮,大臣、法官、外交官、执政者,人才辈出,而他们最终也都叶落归根,在冷冷清清的大房子里安度晚年。
除去养老金,这座城市的监狱同样令人抓狂。监狱建在中世纪古堡的楼顶,是城市的制高点,也就是说,那儿一点都不阴森闭塞,事实上,每天阳光最先造访的便是监狱,最后离开的还是监狱。而里面关的人呢,也都名扬万里:篡权谋反的,抢劫银行的,甚至还有绑架妇女的——我敢确信,包办婚姻里做妻子的,肯定一万个愿意自己从冷宫里被绑“嫁”出去。
尽管这里是如此的不同,我高中毕业还是迫不及待地想去首都,把故乡远远抛在了脑后。而在地拉那的青春年华,并未浸淫我对一座更大、更远的城市的向往——莫斯科。那是1958年十月,我在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求学,正发着高烧。当时整个莫斯科上下似乎也都在发烧。巴斯捷纳尔克刚获诺贝尔文学奖,却受到严厉抨击,被指资产阶级权贵,苏联当局一度威胁要将其驱逐出境。研究所的学生们义不容辞的站在了战斗最前线,白天召开批斗大会,嘶声力竭的叫嚣着,批判巴斯捷纳尔克,而晚上,其中的不少又意淫着自己也能被驱逐出境。
和我教授的班上半数学生一样,我也想着要写本小说。自巴斯捷纳尔克风波之后,小说便分为两类。一类能让你流亡海外,另一类允许你原地存留。有那么段时间,我在选题上踌躇不定,究竟是描写一位反巴斯捷纳尔克集会上的莫斯科女大学生,亦或是刻画一名在地拉那的大学里上我课的姑娘?进退两难之时,我有察觉到了其他东西,耳畔隐约响起了低沉的呼吼,这呼吼,夹杂着威胁从远方的家乡向我袭来,感觉像是我俩间有着难以名状的争执,而我又非得问道,“你到底要我什么?”,那个声音且竟回答:“应该是你有所求吧。”其实,我俩谁又能轻易离开对方呢?那么,到底是我抛弃了城市,还是城市疏远了我呢?
我想,写一本小说,应该能从这所城市赎回自由吧。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告别莫斯科,重归地拉那,自己总觉得家乡依然催命般地在找我算账。
最近一次回家,是在一年前。我重新走进了那条名为“疯人街”的窄巷,想看看老宅。只有信心百倍,豪气十足的城市,才会用这样的名字来命名街道。街对面有一栋房屋,曾有一位阿尔巴尼亚独裁家,将其作为栖身之地。我继续走着,碰见一位上了年纪的雕刻家,在远处把我叫住,对我喊道:“这条街上出过三个著名的疯人!前两个疯子,一个独裁家,一个你,好久前就离开了。我是那第三个人,一个正儿八经的疯人!我选择了呆在这里,并且,引以为豪。”
注1:卡达莱[Kadare,Ismail](,阿尔巴尼亚吉诺卡斯特~)阿尔巴尼亚小说家及诗人。卡达雷是邮局职工之子,后成为新闻工作者。因不喜欢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环境,常住巴黎。其著名作品有小说《阵亡部队的将军》(1963),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尔巴尼亚的故事;《城堡》(1970)则探讨阿尔巴尼亚人的国家主义。故事集《科索沃的挽歌》(1999)是关于14世纪巴尔干的领袖们和奥斯曼帝国间的战役的故事。他是20世纪唯一在国际上享有众多读者的阿尔巴尼亚作家。
注2:帕斯捷尔纳克[Pasternak,Boris(Leonidovich)](,俄罗斯莫斯科~,莫斯科附近的皮里德尔基诺)俄罗斯诗人和散文家。曾学习过音乐和哲学,1917年俄国革命以后在苏维埃教育委员会的图书馆工作。早期的诗歌前卫但是很成功。然而20世纪30年代他的作品与官方文学模式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得不以翻译为生。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年拍成电影)描写俄国人在革命期间的徘徊、精神上的孤立、爱情以及革命带来的后果。小说成为国际畅销书,但在苏联境内只能秘密流传。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苏联压制其作品,被迫谢绝领奖。(译文来自于译言网,感谢译者:NeilBR[译言网ID])【英文原文如下】:Ismail Kadare Reflects onGjirokast?r, Albania
By Ismail KadareFiled: 10/10/11 at 1:00 AM
| Updated: 10/10/11 at 3:27 PM
Guidebooks used to write the name of my city in two ways: Gjirokast?r in Albanian, and Argyrokastron for foreigners. The classical-sounding name somehow gave it better credentials, because people in the Balkans famously exaggerate, and often call their villages cities. The next question, what kind of city it was, large or small, was harder to answer. Twenty-five thousand inhabitants are not a lot, but we were reluctant to call the city small, and not simply because we loved it: at high school we considered it a boring place and could barely wait to get away.
When you return to the city of your birth after an absence, it usually looks smaller than you remembered it. But this was not the case with Gjirokast?r. The perspective of distance did not diminish it, but rather the opposite. How had it become so distorted in my mind? I sometimes thought its huge houses were the reason. A city with such immense houses could never be called small. The houses were indeed gigantic, with countless empty rooms, antechambers, and verandas. The size of the houses seemed one reason why the city had produced so many crazy people. But some insisted there was a more down-to-earth reason, indeed a financial one: pensions. Some of these mad people received their pensions not from the Albanian state, whose citizens they were, but from a state that no longer existed: the Ottoman Empire. This was a very rare if not unique case of people receiving pensions from a defunct state.
Having grown used to this situation, people no longer thought it unusual that Turkey, which was trying hard to look European, should honor the pension arrangements of the overthrown sultan. Historically, Gjirokast?r had been famous for providing the empire with officials: ministers, judges, diplomats, and governors, who all returned home on their retirement to spend their last years in these enormous chilly houses.
Besides these pensions, another thing that upset the city’s equilibrium was its prison. The prison was built on top of a medieval castle, the highest point in the city. This meant that it did not look at all somber. Indeed, it was the first building to catch the rays of the sun and the last to lose them. The prisoners on display took on the roles of celebrities, especially the most famous ones: plotters against the king, bank robbers, and, above all, abductors of women. I was sure that the latter especially were on the minds of young wives in loveless marriages, bored in the great houses where nobody came to kidnap them.
In spite of all this, as I reached the end of high school, I became increasingly impatient to go to the capital city. I left my birthplace far behind. But Tirana, despite the vitality of its student life, did not stop me dreaming of another city, much larger and more distant: Moscow. It was October 1958. The Gorky Institute of World Literature, where I was now a student, was in fever, as was the whole of Moscow. Boris Pasternak had been condemned after winning the Nobel Prize, vilified as an agent of the bourgeoisie, and threatened with expulsion from the Soviet Union. The students of the Gorky Institute were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campaign. By day they howled denunciations of Pasternak at noisy meetings, but at night half of them dreamed of being expelled too.
Like half the students in my course, I felt the desire to write a novel. Ever since the Pasternak affair, novels wer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those that got you expelled and those that did not. For a while I was in a dilemma about my subject, whether it would be a story about Moscow, involving a girl from the anti-Pasternak meetings, or a story about Tirana, involving a girl in my course at the university. Besides this quandary, I was conscious of something else: I seemed to hear a distant, threatening howl coming from the city where I was born, as if there were some unspoken quarrel between us, and I had to ask, “What do you want from me?” while it replied, “You’re the one who wants something.” Which of us could not leave the other in peace? Had I deserted the city, or had it expelled me?
I thought that with my novel I would buy my freedom from this city. But that is not how it turned out. In Tirana, after I returned from Moscow, I felt the city, like some importunate blackmailer, still claiming its unpaid dues.
My most recent visit was a year ago. I went to see my old house, on a narrow street known as “Lunatics’ Lane.” Surely only a city with a sense of itself as superior could give such a name to one of its own streets. A house on the other side once belonged to the former dictator of Albania. As I walked along the lane, I saw an aged sculptor. He called out to me from a distance: “This street has produced three famous lunatics. Two of them, the dictator and you, left long ago. I’m the third, and I really am mad. I stayed here. And I’m proud of it.”
Translated by John Hodgson(, Link:/ismail-kadare-reflects-ongjirokaster-albania-68165)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时光]
11/17 08:50
11/17 08:00
11/17 08:00
11/17 08:00
11/17 07:59
11/17 08:39
11/17 08:39
11/17 08:40
11/17 08:40
11/17 08:40
11/17 09:26
11/17 09:30
11/17 08:34
11/17 08:35
11/17 09:27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11/17 08:52
11/17 08:52
11/17 08:52
11/17 08:52
11/17 08:52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6428792
播放数:6298170
播放数:5874487
播放数:3172222时间: 15:25 来源:转载 作者:admin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概况 欧洲
作者: 五五
来源: 世界各国概况
日期: ,15:56
  【国  名】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Albania, Republika e Shqip&ris&)。
  【国  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7∶5。旗地为深红色,中央绘有一只黑色的双头鹰。阿尔巴尼亚号称&山鹰之国&,鹰被认为是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象征。 【国  徽】 为盾徽。黑色双头鹰镶在深红色的盾面上,寓意同国旗。&   【面  积】 28748平方公里  【人  口】 308万(2001年),其中阿尔巴尼亚族人占98%。少数民族有希腊族60000多人,马其顿族4700多人,黑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民族1300多人。阿尔巴尼亚语为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70%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20%信奉东正教,10%信奉天主教。  【首  都】 地拉那(Tirana),人口56万。最高平均气温23.5℃,最低平均气温6.8℃。  【国家元首】 共和国总统雷杰普&迈达尼(Rexhep Meidani),1997年7月就任。  【重要节日】 11月28日:国庆节;11月29日:反法西斯解放日(1944年)。  【简  况】 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部,北部与东北部分别与南斯拉夫和马其顿接壤,南部与希腊为邻,西临亚得里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境内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77%,平原为23%。森林覆盖率为36%,可耕面积占24%,牧场占15%。海岸线长472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降雨量充沛,年均为1300毫米。平均气温1月1-8℃,7月24-27℃。  1190年建立封建制公国。1415年起被土耳其统治近500年。日宣布独立,这一天被定为独立日。1913年7月伦敦大使会议承认阿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奥匈、意、法军占领。1925年成立共和国。1928年改行君主制,索古为国王,至1939年4月意大利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领。日全国解放。日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76年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改用现国名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政  治】 2000年阿尔巴尼亚总的政治形势是近年来最为平静的一年。以社会党为首的执政联盟努力保持团结,注意协调立场,在大政方针上基本保持一致。梅塔政府1999年10月上台后,在政治、经济、外交和治安等方面采取措施,全国局势明显好转,社会秩序逐步走向正常。据统计,阿现已收缴了1997年因全国性动乱而散失在民间的武器的30%。10月份,阿举行了全国范围的地方选举。以社会党为代表的执政 &国家联盟&和以民主党为代表的&右翼联盟&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国家联盟&最终获得70%以上的地方政权,而民主党只获得23%地方政权。  2001年是阿尔巴尼亚的大选年。6至7月,阿举行了自剧变以来的第5届议会选举。在140个议席中,社会党夺得了73个席位,保持了执政地位;以民主党为首的右翼联盟获得46个议席。2001年底至2002年初,阿政局两度出现危机,一是因执政的社会党内部出现较激烈的矛盾,致使任职不久的总理易人;二是因阿议会在罢免总检察长一案上与宪法法院发生冲突,导致了议长辞职。  【宪  法】 1946年3月制宪会议通过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76年12月议会通过《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1990年底开始实行多党制后,这部宪法即终止执行。1991年5月,阿首届多党议会通过的《宪法要则》,在7年中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日,举行了新宪法的全民公决,50.57%的选民参加投票,其中93.5%表示赞同。11月28日,迈达尼总统签署新宪法。但是,反对党民主党主席贝里沙表示该党不承认这部宪法。新宪法规定阿为议会共和国,实行自由、平等、普遍和定期性选举,经济制度建立在私有制与公有制并存、市场经济与经济活动自由的基础之上。总统为国家元首,由议会以不记名的方式投票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总统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部长。  【议  会】 阿尔巴尼亚议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每届任期四年。阿议会为一院制。日,阿举行剧变后的第五次议会大选,社会党再次获胜。在议会140个席位中,社会党占73个席位,以民主党为首的&争取胜利联盟&占46个席位,新民主党占6个席位,社会民主党占4个席位,人权联盟党占3个席位,民盟党占3个席位,农民党占3个席位。大选后,社会党同社民党、民盟党、人权联盟党和农民党等五党继续组成执政联盟。本届议会下设13个常设委员会,10个议员团。2001年9月纳米克&多克莱当选议长。  【政  府】 称部长会议。本届政府成立于2002年2月,政府由社会党、社民党、农民党和人权党四个政党及无党派人士19人组成。总理潘代利&马伊科(Pandeli Majko );副总理兼劳动和社会事务部长斯坎德尔&吉努什(Skander Gjinushi)。主要部长有:外交部长阿尔塔&达戴(Arta Dade),国防部长卢安&拉马(Luan Rama),财政部长卡斯特里奥特&依斯拉米(Kastriot Islami),经济部长埃尔梅琳达&梅克西(Ermelinda Meksi,女)。  【主要因特网址】   总统府: http://www.president.gov.al/  部长会议新闻局: http://www.mininf.gov.al/  外交部: http://www.minjash.gov.al/  阿尔巴尼亚通讯社: http://www./  人民之声报: /  民主复兴报: http://www.pages.albaniaonline.net/rd/  【行政区划】 &根据部长会议1994年作出的决定,阿尔巴尼亚现设州、区、乡、村。全国共有12个州,36个区。12个州为:斯库台、库克斯、莱什、迪勃拉、都拉斯、地拉那、爱尔巴桑、科尔察、培拉特、费里、发罗拉、吉诺卡斯特。  【司法机构】 &司法机构包括地方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宪法法院及检察院。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行使审判权。最高法院和总检察院由议会选举产生。宪法法院院长: 费赫米&阿布迪乌(Fehmi Abdiu),最高法院院长:斯米奥&孔迪(Thimio Kondi),总检察长:泽奥佐里&萨拉库(Theodhori Sallaku)。  【政  党】 &目前阿全国注册的政党有60余个,正式参与竞选活动的有37个政党和1个政党联盟。主要政党有:  (1)阿尔巴尼亚社会党(Partia Socialiste e Shqiperise):1991年6月成立,其前身为执政近50年的阿劳动党。现有党员11万人。在政治上主张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经济上主张以所有制多元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在外交方面主张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优先发展同美国的关系,并加强同巴尔干各国之间的联系。社会党在1997年提前举行的议会大选中获胜执政,在2000年10月阿地方选举中又获得大多数地方政权。2001年6月,社会党召开了第五次代表大会,法托斯&纳诺(Fatos Nano)任主席,格拉莫斯&鲁奇(Gramoz Ruei)任总书记。同年6月24日,社会党在议会大选中再次获胜并继续执政。  (2)阿尔巴尼亚民主党(Partia Demokratike e Shqiperise):1990年12月成立,是阿自1944年以来成立的第一个合法反对党。现有党员约10万人。目前为阿最大的和最有影响的在野党。政治上主张清除前共产党执政时期的影响,提倡民主、人权;经济上主张全盘私有化;外交上则主张使阿完全融入欧洲民主进程,提高阿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1999年9月,召开全国第六次代表会议,萨里&贝里沙(Sali Berisha)连任党的主席。2000年10月在阿地方选举中失去了一度占有的优势地位。2001年12月,民主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萨里&贝里沙再次当选为该党主席。  (3)阿新民主党(Partia Demokrate)2001年初,以阿尔巴尼亚民主党原副主席根茨&波洛(Genci Pollo)为首的党内改革派由于和贝里沙主席政见不和退党,并同民主运动党和右翼民主党宣布成立新民主党。该党宣称执行正确的政治斗争规则,追求民主运动的价值和理想。在对外关系上主张发展同欧美国家,特别是同美国的关系。新民主党参加了日阿议会选举,并获5.08%的选票。2002年2月,该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根茨&波洛当选为该党主席。  (4)阿尔巴尼亚社会民主党(Partia Socialdemokrate e Shqiperise):1991年4月成立。现有党员约2.6万人。该党政治上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经济上主张包括私有制在内的混合所有制;外交上主张发展同美欧等西方国家及同巴尔干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在1997年议会大选中,该党获得了2.5%的选票,参加执政联盟。2000年6月该党召开&三大&,斯坎德尔&吉努什(Skender Gjinushi)连任党的主席。2001年6月在议会大选中获3。6%的选票,继续参加执政联盟。  (5)阿尔巴尼亚共和党(Partia Republikane e Shqiperise):1991年1月成立。现有党员1.5万人。该党在政治上主张建立法制国家,实行西方民主共和制;在经济上主张建立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私有制,将土地等私有财产全部归还原所有者;外交上则强调优先发展同巴尔干国家和地中海国家的友好睦邻关系。1997年11月该党召开代表会议,法特米尔&梅迪乌(Fatmir Mediu)当选为党的主席。2002年3月该党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法特米尔&梅迪乌再次当选党的主席。  (6)阿尔巴尼亚民主联盟党(Partia Aleanca Demokratike Shqiptare):1992年11月成立,由民主党内分裂出来的&温和派&组成,现有党员约1万人。该党在政治上主张把阿建成西方自由民主国家;经济上主张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外交上则主张优先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1997年6月在议会大选中获2.36%选票,参加执政联盟。日,该党召开&二大&,奈里坦&采卡(Neridan Ceka)连任该党主席。2001年6月在议会大选中获2.5%的选票,继续参加执政联盟。  【重要人物】 雷杰普&迈达尼(Rexhep Meidani),总统。日生于地拉那。1974年毕业于地拉那大学自然科学物理专业。曾任地拉那大学教师、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先后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和地拉那大学教授职称,为固体物理学家,著有多篇学术论文。1996年9月起任社会党总书记。1997年7月当选总统。1999年12月应江泽民主席邀请对我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已婚,有两个孩子。& &  潘代尔&马伊科(Pandel Majko) ,总理。日生于首都地拉那。毕业于地拉那大学理工系机械工程专业和法律系。1990年12月曾从事学生运动,并被选为同当时的总统阿利雅谈判的学生代表。年任阿欧洲社会主义青年论坛主席。1992年、1997年和2001年分别当选为阿第14、15、16届议会议员。年任阿社会党公共关系书记,1997年7月任阿议会社会党议员团主席,1997年8月当选为阿社会党总书记。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任阿政府总理。2001年9月出任阿国防部长。2002年2月出任政府总理。已婚,有两个孩子。  【经  济】 阿是欧洲经济最落后的国家之一。1997年以社会党为首的左翼联盟上台执政后,努力扭转经济的负增长局面,目前国民经济已出现缓慢回升的势头,经济总体形势较为稳定。阿自90年代初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提出以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计划,截止1999年底,已基本完成了中小型企业的私有化,目前正在进行大中型国有企业及电信、银行和矿山等战略部门的私有化。全国现有私人企业6万余家,其中本国企业占7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五分之四,合资、外资企业占25%。近年来,阿建筑业、交通和服务业发展较快。阿于2000年7月被世界贸易组织接纳为正式成员国。  2001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41.25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7.3%。  货币名称: 列克。  汇率: 1美元=142列克。  通胀率:3.5%。  失业率:15.3%。  私有化:阿1991年以来已对12901家国有企业和部门进行了私有化。截止1999年底,国有中小企业私有化已全部结束。从1991年到1998年底,阿私有化收入达245.5亿列克,其中通过直接出售收入109亿列克,占私有化收入的44.4%,通过公开拍卖收入80亿列克,占私有化收入的32.7%,通过大众私有化收入55.8亿列克,占私有化收入的22.7%。  【资  源】 主要矿藏有石油、沥青、铬、铜、镍、铁、煤等。水利资源较丰富。  【工  业】 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纺织和服装工业、木材、石油、水泥、矿产品等。月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为:原油16.15吨,天然气9.13万立方米,柴油4.07万吨,铬矿1.72万吨,水泥3万吨,发电量28.11亿度。  【农  业】 1999年农业总产值为2663亿列克,增长率为5%,占GDP 的52%。2000年农业生产增长率为5%,占GDP的55%,其中畜牧业生产约占GDP的25%。2001年农业增长率为3.2%。从事农业的人口为100万。2001年主要农牧业产量为:粮食52万吨,蔬菜62万吨,土豆16万吨,云豆2.2万吨,向日葵2.7万吨,甜菜4万吨,橄榄3.7万吨,葡萄9.5万吨,肉11.8万吨,奶99万吨,鸡蛋590亿个。阿农用土地为193万公顷,其中可耕地占43.5%;森林占53.2%,其它占3.3%。阿每个农户拥有1公顷土地,其中0.85公顷为可耕地。截止2000年底,阿农用土地的97.7%已私有化。目前,阿可满足国内肉类需求量的94%;奶类需求量的100%和蛋类需求量的95%。  【旅 游 业】 近年来旅游业是阿政府在经济领域优先发展的行业。1999年去阿旅游的外国游客约4.5万人。2000年旅游人数估计超过70万人,创收3.5亿列克。  【交通运输】 以公路运输为主。全国现有公路8000公里(1997年),铁路总长约720公里,车辆总数约为12万辆。都拉斯港是全国最大的海港,大部分外贸物资由此出入。该港与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港和巴里港有轮渡。首都地拉那有通往雅典、索非亚、法兰克福、苏黎士、布达佩斯、慕尼黑、罗马等多条国际航线,其中大部分为外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往返飞行。地拉那里纳斯机场是阿唯一的民用机场。该机场每周约有80个航班起降,运送旅客约5000人次。1999年阿铁路客运量为227万人次,铁路货运量为36.08万吨,公路客运量为3676万人次。  【财政金融】 2000年阿财政收入为1236亿列克,比上年提高14%。其中税收收入为836亿,比1999年提高28%。税收占GDP的15.3%,占财政预算总收入的68.2%。2000年阿外债为6.34亿美元,2001年为6.97亿美元。2000年阿外汇储备为5.71亿美元,亿美元。  【银  行】 1990年前阿只有国家银行、农业银行和商业银行。目前阿银行系统共有12家银行,其中83%为外国独资或合资。目前外资占阿银行系统资金的48%,随着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的私有化,外资在阿银行系统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阿较有实力的银行有:国家银行、储蓄银行、商业银行、阿-意银行和希腊银行等。  【对外贸易】 2000年7月阿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阿外贸进出口总额16.3亿美元,其中出口为3.05亿美元,进口为13.25亿美元,逆差为10亿美元。阿出口商品主要为来料加工产品及农副产品,进口商品主要为机械设备、矿产品和纺织品等,主要贸易伙伴为意大利、希腊等欧盟国家。  【外  资】 1996年引进外资为8900万美元;1997年由于阿发生动乱引资额锐减,当年仅为4200万美元;1999年引进外资4300万美元;2000年引进外资为1.43亿美元,其中出售阿移动电话公司收入为8560万美元,出售富舍&克鲁亚水泥厂的收入为1200万美元。2001年引进外资为2.2亿美元。主要投资国为意大利、土耳其和希腊等国。2000年阿共有1200家独资或合资公司,其中50%的企业由意大利投资。  【外国援助】 据统计,截止到1999年,外国援阿资金总额达351.6亿列克(约合2.5亿美元)。其中意大利占19.31%;希腊占12.14%;美国占8.47%;荷兰占6.93%。  【人民生活】 2001年人民生活水平有所好转。市场供应及商品价格均较稳定和正常。公务员工资有所增加。据统计,近10年来,阿出国侨民达80万人,侨汇收入对维持阿的外汇平衡和改善人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但阿目前仍有四分之一的贫困人口,2001年登记失业人口为181838人。  【军  事】 1992年阿&人民军&改名为&国民军&,建军节也由7月10日(1943年)改为12月4日。1997年阿社会动乱使阿军队几乎土崩瓦解。近年,为尽快加入北约,消除动乱的消极影响,阿国防建设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目前,阿军队处于重建和改革阶段。2000年1月阿议会通过阿国防安全战略和国防政策两个文件。阿国防政策的防御思想是,拥有一支捍卫国家利益所需的足够力量,重点防御来自北方的威胁。阿武装力量的使命是,捍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宪法秩序。阿现任国防部长为卢安&拉马(Luan Rama),总参谋长为珀隆比&恰齐米(Pellumbi Qazimi)。阿武装力量由国防正规军、快速反应部队和地方部队组成。阿实行义务和志愿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改革后的阿军平时将保持3.1万人,战时将保持12万人。按计划,阿2000年的国防力量员额为2万,2005年将达到3.1万。阿1999年的国防预算为57亿列克,2000年的国防预算为约70亿列克。  【教  育】 阿实行8年制义务教育。阿全国共有地拉那大学、爱尔巴桑大学和斯库台师范大学等11所高等院校。1999年高校共有学生38502名,其中在校生为20696名,函授生为17806名。2000年共有小学(8年制)1828所,注册学生为543967名,教师29055名。中学(4年制)386所,注册学生102971名,教师5746名。  【新闻出版】 全国各种报刊约160种,其中主要有《当代报》,发行量约2万份;《人民之声报》,主要执政党社会党党报,发行量约1万份;《民主复兴报》,最大的反对党民主党党报,发行量约1万份;其它报刊还有《世纪报》、《共和报》、《阿尔巴尼亚报》、《经济报》、《克兰杂志》等。  阿尔巴尼亚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地拉那广播电台为国家公共广播电台,除对内广播外,还有对阿侨广播和英、法、德、意、希、土、塞等7种语言对外广播。阿尔巴尼亚电视台为国家公共电视台,1981年开播彩色电视节目,现在每天播放节目10多个小时。1993年11月开始每天播放2小时卫星电视节目,覆盖整个欧洲和地中海地区。阿通社和广播电视总局独立于各政党,广播电视总局直属议会。1996年以来,阿尔巴尼亚私人电台和电视台发展较快,目前已有十多家电视台全天播出综合性电视节目。  【对外关系】 2000年阿尔巴尼亚继续奉行务实的外交政策,优先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谋求加入欧盟和北约,寻求美欧国家对阿经济改革和政治上的支持,加快同欧洲实现一体化进程。同时,积极参加东南欧区域合作,并努力发展和改善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发展同其他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并积极开展在国际组织中的外交活动。同世界上许多国家进行了总统、政府、议会等多级别的访问和接触,外交活跃。  迄今,阿已和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我国的关系】 中阿两国于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54年起互设大使馆。50-70年代两国曾有过亲密友好合作关系。1978年双边关系出现曲折。自1983年起两国逐渐恢复交往,1989年初阿副外长访华,重新开始了两国政府官员的接触。1993年以来,阿外长、副总理、议长、部长会议秘书长、国防部长、总统等先后访华;中国副外长、副总理兼外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外长等先后访阿,两国关系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2000年,中国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发展正常。年初,阿议会批准成立了阿-中友好议员小组。5月,阿尔巴尼亚芭蕾舞团来华进行访问演出,中国新闻代表团对阿尔巴尼亚进行友好访问。9月,唐家璇外长在联合国总部会见阿外长米洛。10月,阿副外长朱菲来华进行两国外交部磋商,与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古昌进行了会谈。12月,应阿外交部长帕&米洛的邀请,唐家璇外长对阿进行了正式访问,两国外长举行了会谈,就双边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阿总统迈达尼、总理梅塔、议长吉努什分别会见了唐家璇外长。访问期间,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联合公报》。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0年中国同阿尔巴尼亚的贸易总额为1432万美元,比1999年增长37.7%,均为中方出口。  2001年,中国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发展平稳、正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何晓卫4月份率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阿。阿财政部长安杰利和公共经济部长穆奇、议长吉努什和军队总参谋长恰齐米分别于2月、3月、12月率团对中国进行了访问。7月份,中国科学院应阿科学院邀请组团访阿,实现了两院25年以来的首次交往与合作。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1年中国同阿尔巴尼亚贸易总额为1611万美元,全部为中方出口。  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大使:田长春。馆址:地拉那斯堪德培大街57号(Rruga Skenderbe 57,TIRANA,ALBANIA),电话:(2385,领事部电话:(8303。&传真:(3159。电子邮箱:chinaemb_al@&。商务处:电话、传真:(2077 &电子邮箱:cnemec@icc.al.eu.org。  阿尔巴尼亚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古依蒂姆&扎尼(2000年6月上任)。馆址:北京光华路28号。电话:321116。  【同美国的关系】 阿政府将美国列为阿发展对外关系的优先对象,称美国是阿对外关系中的&最大伙伴&,强调加强同美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里的关系对阿极为重要。美对阿现政府持积极态度,支持阿政府的对外政策,表示愿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给阿以帮助。2000年,美国务卿奥尔布莱特等一些高级官员访阿。阿议长、总理和总统先后访美。美领导人允诺每年向阿提供万美元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并帮助阿军队实施现代化进程。2001年,布什总统两次致电阿领导人,表示希望加强双边关系。阿前总理梅塔等对美进行了访问。&9.11&后,阿总统、总理、议长及朝野主要政党一致谴责恐怖主义,支持美打击塔利班。阿官方还表示愿为美和北约打击恐怖主义提供军事基地。美领导人允诺每年向阿提供万美元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并帮助阿军队实施现代化。  【同意大利的关系】 阿同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两国高级接触频繁。1992年以来,意大利方面先后有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外长、总理、总统等人访阿。阿总统、总理等人也先后访意。两国间签有军事、航空、和平开发大陆架、利用地下资源等协定。几年来,意大利在阿投资居西方国家之首,占阿外资的三分之一。意大利还是阿尔巴尼亚第一大对外贸易伙伴,在阿有大小企业约700家。2000年4月,意方放松了对阿向意的移民管制,同意于年内接收阿6000名有组织的移民前往意。意在阿南方海滨城市发罗拉开设有领事馆。  【同南斯拉夫的关系】 阿南两国相邻,但因历史、宗教、民族等各种因素,尤其是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完全对立,关系长期不合。1997年7月,阿社会党执政后,主张进行对话和本着谅解精神开展对南合作关系。9月,两国外长在联大进行会晤,就双边关系交换意见。11月,在希腊的克里特举行的东南欧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期间,阿时任总理纳诺与南总统米洛舍维奇进行了会晤,使冻结了半个世纪之久的两国关系开始解冻,两国关系开始朝正常化方向发展。双方决定将代办级外交关系提升为大使级。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空中打击得到阿的全力支持。4月,阿宣布无限期中止与南的外交关系,南宣布断绝与阿的外交关系。2001年1月,南新政府主动表示愿与阿复交,阿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同马其顿的关系】 阿马是近邻,阿尔巴尼亚族人占马总人口的21.7%。日,阿承认马,12月27日两国建交。1994年2月,阿因支持马境内阿族人成立阿语大学的要求,被马政府指责为干涉马内政,两国关系趋紧。1997年底,马外长对阿进行访问。1998年1月,阿前总理纳诺率政府代表团首次访问了马其顿,双方签署了边境、海关、反犯罪、司法、农业等8项协议,并就马其顿阿族人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均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年6月,马其顿总理契尔文科夫斯基访阿,双方就两国关系和科索沃冲突进行了会谈。此后,两国保持着高级别的接触。2001年初,科索沃阿族分裂分子在马边界制造暴力事件,阿政府发表声明予以谴责。在马各派签署和平协议后,阿表示欢迎,并重申尊重马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同北约的关系】 2000年,阿尔巴尼亚继续将加入北约作为其对外政策的核心,进一步加强了与北约及其成员国的交往。北约正副秘书长、总司令、新闻发言人等先后来阿访问和视察北约驻阿部队。10月,阿军总参谋长访问了北约总部。阿还派员参加了北约候选国国防部长会议。6月底,阿同北约在阿联合举行了名为&2000龙协作&的多国部队军事演习。北约在阿首都地拉那设有代表处,在阿境内派有驻军。  2001年,阿尔巴尼亚继续将加入北约作为其对外政策的核心,加强了与北约及其成员国的交往,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同北约在军队改革和对边界控制方面的合作。5月,阿时任总理梅塔向北约常设理事会提交了阿加入北约的行动计划书。北约秘书长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等对阿进行了访问。年内,阿同北约联合在阿举行了两次军事演习。
收藏此网页至:
[ 365KEY ]
[ del.icio.us ]
[ 新浪ViVi ]
[ Poco网摘 ]
[ Google书签 ]
[ 天极网摘 ]
[ 和讯网摘 ]
? 国家列表-国名英文翻译-各国首都列表-首.. -
? 安道尔公国概况
? 列支敦士登公国概况
? 白俄罗斯共和国概况
? 立陶宛共和国概况 欧洲 -
? 拉脱维亚共和国概况
? 爱沙尼亚共和国概况
? 冰岛共和国
? 塞浦路斯共和国概况 亚洲 -
? 世界杯夺冠次数最多的国家 -
? 卢森堡大公国概况 欧洲 -
? 比利时王国概况 欧洲 -
? 丹麦王国概况 欧洲 -
? 爱尔兰概况 欧洲 -
? 匈牙利共和国概况 欧洲 -
? 斯洛伐克共和国概况 欧洲 -
? 摩尔多瓦共和国概况 欧洲国家 -
? 乌克兰概况 欧洲国家 -
? 吉尔吉斯共和国简介 亚洲 -
?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简介 亚洲 -
你也可以分享到:
阿尔巴尼亚概况
17k 303*400阿尔巴尼亚旅游地图,阿尔巴尼亚景点图 酷讯旅游网
634k 阿尔巴尼亚 35k 395*336阿尔巴尼亚遍地是碉堡 79k 500*375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图片
54k 624*400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恩维尔 霍查逝世
10k 300*260阿尔巴尼亚
58k 300*597越来越多的阿尔巴尼亚女青年喜欢晚婚
133k 550*400阿尔巴尼亚的许愿池
226k 阿尔巴尼亚旅游景点 阿尔巴尼亚旅游攻略 阿尔巴尼亚旅游指南
41k 710*300Albania
180k 640*480冰岛
147k 750*600阿尔巴尼亚吉诺卡斯特古城内的一条街道
53k 400*267Albania,照片
133k 阿尔巴尼亚旅游,阿尔巴尼亚旅游指南
57k 448*336is your fave color 124k 960*854
8023 人浏览
460 人浏览
5903 人浏览
377 人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尔巴尼亚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