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玛蚁不乱爬

一、蚂蚁组织引发的思考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有趣的实验:  科学家发现:单个蚂蚁几乎没有什么智能,但是一个蚂蚁组织却几乎可以完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功能。它们内部有着明确的分工:有的专门负责运输,有的专门负责孕婴,有的专门寻觅食物,有的专门搬运食物,甚至还有一些专门在群中穿梭,似乎并不干什么具体的事务。起初在对蚂蚁组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些科学家将那些看似懒惰的、不劳而获的蚂蚁去掉。但是去掉以后,却发现不行,因为此时蚂蚁群里面总会发生混乱的状况。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那些到处闲逛的蚂蚁,居然是传播知识、经验和进行沟通的使者。它们所到之处,可以迅速地把信息传播给大家。而一旦把这种蚂蚁从群内隔离出来,蚁群就会出现沟通严重不良的状况,进而出现混乱的局面。  这一现象激起了人们对蚂蚁组织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带给我们这样的思考: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蚂蚁组织的秘密  令人惊奇的是,这种“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的小生物,一旦集成群体,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大,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随着越来越多个体的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时,思维便开始了。  蚂蚁作为单个个体,几乎没有什么智能,但当它聚合在一起后为何能焕发出一个这么复杂的社会性功能,组成了像大脑一样可以协调运转的组织,它是如何拥有这样一个组织智商的呢?那么人类在建设我们的社会、社区组织的时候能否用到这个手法,能否在企业的运营上面建设出一种超越、甚至远远超越单个个体智商的超级组织智商呢?  这些现象似乎无法单纯的用进化论来解释。  二、秘密的揭示  研究蚂蚁无疑是为了反思人类,作为学研究者,我们必须来问,蚂蚁这种低智能的个体都可以组成这么聪明的集体,而我们人类――地球上的最高智慧生物,所组成的集体却往往不能发挥1+1=2的效力,更不用说1+1&2了!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做出如下的思考:为什么蚂蚁群会表现出如此高的智商?在蚂蚁的族群中,获得性的东西可不可以遗传呢?  要研究这个问题似乎难以应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因为蚂蚁的繁衍非常快,差不多是十五天繁衍一代,也就是说一年里面蚂蚁可以繁衍二十四代。寿命长的蚂蚁可以活到2-3年,这些蚂蚁不停的通过“传、帮、带”把自己的经验和获得性习惯、动作传给新生蚂蚁,反复不已。  换句话说,这就像蚂蚁群里面存在一只只优盘,可以闪存。假如一只蚂蚁只有一年生命的话,在临死之前,它的知识已经可以传授给以后的二十三代了,而这二十三代就变成了一个个新的优盘,永久地把知识存储在群体里面,并一代一代地传播下去,下一代的小蚂蚁出生后,便可以方便地从这里面学习。  这就是我们从蚂蚁组织引发思考的所得之一――闪存机制。  其实企业里面也有一种闪存机制,而我们把它叫知识管理。但当前的问题是我们企业里面的知识时常会出现断层或断代。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发现,企业在一年的时间内通常不会像蚂蚁组织一样更替二十四次人员,所以两代员工之间间隔的周期会比较长,知识的换代更新速度便被无形中被放缓了。渐渐地,企业的知识积累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加之员工们常常不注意知识的相互传递、筛选和优化,以及知识的汇集、储备和疏理,久而久之,企业原本积累的知识与大量冗长、繁琐、重复、无用的信息交织在一起,就大大降低了知识的实用性和利用率。  更加严重的情况是,企业里面的这个优盘还会经常性地被拔掉,致使企业中的闪存机制缺失。例如,企业内经常会出现下面这类问题:一个业务员离职以后,他原来负责的那一片工作就变成了不可视的区域,大量客户群的信息往往就因为传递的断层而失掉了。企业的知识库出现了严重的“缺码”,进而导致相关业务的“当机”。  事实上,这种“闪存”机制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这本书中所要重点论述的课题――组织智商的瘫痪。(作者:华彩咨询集团总裁--白万纲)
阅读:人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没有相关文章
培训超市& (5000多套光盘)怎样使一窝蚂蚁发生混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3.0025页免费21页免费1页¥0.501页¥0.50 1页¥0.504页¥3.0023页免费6页免费7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5页免费
怎样使一窝蚂蚁发生混乱|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蚂蚁身体小,而且到处乱爬,在课堂上不便观察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_360问答
蚂蚁身体小,而且到处乱爬,在课堂上不便观察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被浏览282次
采纳率:5%
放点糖可以吸引蚂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马上登录快速注册快速提问&(&27,000&在线&)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李案一出 绿营如热锅蚂蚁自乱阵脚
时间: 09:55   来源:中国台湾网
  李登辉最近被特侦组以贪污罪起诉,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消息一传出,民进党便如条件反射似的不假思索地归结为“政治追杀”。香港《大公报》昨日发表评论指出,对李案的来龙去脉稍有了解的人都很清楚,民进党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而所谓“政治追杀”或“选择性办案”这都是民进党自己的作为,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迫近的当下,绿营此举不过如热锅蚂蚁一样,自乱阵脚罢了。
  评论摘编如下:
  李登辉最近被特侦组以贪污罪起诉,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各界除了关注李登辉是否会成为继陈水扁之后第二位琅入狱的台湾地区前领导人外,更密切注视该案对台湾政局的影响。由于李登辉卸任10年后仍活跃政坛,加之台湾将于明年1月举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立委”选举,李案不可避免地对岛内政治形势投下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到底是对蓝营有利,还是为绿营加分,台湾各界众说纷纭。
  当李登辉被起诉的消息一传出,民进党便如条件反射似的不假思索地归结为“政治追杀”,党主席蔡英文公开批评国民党“选择性办案”。然而,只要对李案的来龙去脉稍有了解的人都很清楚,民进党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最大的败点在于揭露李案者不是别人,正是民进党自己人─陈水扁。2008年扁卸任后被特侦组调查期间,为了洗脱罪名,把李登辉拉下水。检举李登辉部分受到检察机关的注意。扁先后通过召开记者会和报案的方式,揭露李登辉在“新瑞都”案中利用人头汇了10亿元(新台币,下同)到海外,以及非法挪用“奉天项目”的2亿多元,使“国安密帐”经费流入“台综院”。显然,特侦组重查“国安密帐”案,扁“功不可没”。如此看来,陈水扁才是“追杀”李登辉之人。
  “国安密帐”案其实是一宗陈年旧案,早在2000年民进党首次“执政”后不久曝光,但当时检调人员只起诉了李登辉昔日的两名下属,而“密帐”的实际掌权者和使用者李登辉则全身而退。扁在任时已掌握李登辉涉案的部分内幕。而扁卸任后也不讳言帮李登辉“压住了75颗未爆弹”,看来“国安密帐”应是其中一颗“未爆弹”。扁当年对李案隐而不发的同时,却借此威胁李登辉,换取政治利益。因此,“选择性办案”的并非国民党,倒是民进党。
  当初发生扁案及扁子召妓事件后,民进党亦口口声声称是“政治迫害”,但经过特侦组调查和法庭审讯等一系列司法程序后,在罪证确凿的情况下,扁已沦为阶下囚,而法庭亦裁决扁子召妓属实。民进党不分青红皂白偏袒自己人,其道德标准令人质疑。它借李案诬蔑对手的做法,对中间选民恐怕难以奏效。
  李案正值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的敏感时期,民进党和台联党是否会进一步借李案鼓噪以攻击国民党,值得持续观察。不过,物极必反,泛绿不占理还如此咄咄逼人,只是自乱阵脚罢了。
京ICP备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怎样使一窝蚂蚁发生动乱-美文阅读大师
怎样使一窝蚂蚁发生动乱
怎样使一窝蚂蚁发生动乱?
   一个小男孩在生物课得知:蚂蚁之间主要是通过气味来联系的。当一窝蚂蚁的某一只死了时,其他蚂蚁就会把它的尸体搬到公墓去。
   于是他有了如下试验:
   先找到蚂蚁公墓,在那里收集了一些被太阳晒干了的死蚂蚁,然后把它们揉搓成粉末,将这些粉末装入一个喷射器里,再喷射到正在蚁穴口踱来踱去的“卫兵”身上。
   等不了几分钟,洞穴里的蚂蚁倾巢而出,扑向卫兵,要把它们拖到公墓去。卫兵们当然不干,奋力反抗。但是洞穴里的蚂蚁源源不断地爬出来,越来越多的蚂蚁向卫兵扑过去,扑过去……这真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混战,一场动乱就这样被掀起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动乱呢?
   原来,把死蚂蚁的粉末喷洒到卫兵们身上,就会让它们染上死蚂蚁的气味。而蚂蚁王国的法律规定,凡是身上带有这种气味的蚂蚁,说明它已死亡,必须把它送往公墓。它不是在动吗?可那能说明什么问题?蚂蚁自有蚂蚁的理,既然它身上有死蚂蚁的气味,它就只能是一只死蚂蚁!
   双方争吵着,搏斗着。
   “哎!我并没有死呀!”卫兵叫道,“你瞧!我的脚还在动,我的触须也在动,我还能咬呢!”
   “很遗憾,亲爱的朋友,你带有死蚂蚁的气味,这就说明你已经死了,不折不扣地死了。乖乖地去公墓吧!”
   以上不过是一个小男孩的恶作剧,相信死蚂蚁的气味很快就会消散,卫兵们也就会很快得到“昭雪”,一切都将会恢复正常。
   蚂蚁的生理机制决定了它的愚不可及。
   但想想,人不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吗?
   一位哲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思想,即使是假的,也可以影响我们,只要我们相信它是真的。
   是的,在一个人群中制造混乱,原来也是这么简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使民心不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