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乔峰死了吗胡军版背景音乐 就是打架的时候或者,像第一集乔峰刚出现时,契丹士兵骑马的时候,快速的声音

《平生最识江湖味——随金庸谈诗说情》4“乔峰”_孙涛经典文化工作室_天涯博客
苏东坡说:“假以十年,何事不成?”
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然而有多少人一生中能花费十年时间来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一个人的一生中又能有多少件事可以让你十几年持之以恒?
只愿今生从吾所好。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24999位
(52)(0)(5)(8)(5)(0)(0)(16)
(2)(2)(1)(1)(1)(1)(1)(2)(3)(1)(2)(1)(1)(5)(4)(1)(1)(1)(1)(1)(3)(17)(1)
      诗词歌赋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来读,往往比孤立时更有感觉,武侠小说中引用的诗词常常显得尤其感人,就是因为作者为之精心打造了绝美的环境!本书以金庸先生小说中提到的诗词曲赋为主线,尽力营造的也正是这种绝美的环境。  江湖并不只是打打杀杀,气贯江湖,情满江湖!爱恨情仇西风白马,江湖的魅力正在于它的大起大落,永远未知的神秘。
  金庸小说中曾经无数次打动我心的故事和传奇、真情与豪气、诗意与哲理,相信一定也有你曾经流连其中……  走近金庸,看英雄本色,品侠骨柔肠!      第四回
乔峰:女人一生最想要得到的六个男人之一          
金庸笔下的群侠中,像郭靖这样老实规矩、三棍子打不出一个气体的大侠描述起来很容易,三言两语就能概括他的一生;杨过这位嘻嘻哈哈而又情深意重的“神雕侠”被很多人定性为“情圣”,聊起来也费不了多少笔墨;令狐冲这类潇洒不羁快意恩仇的侠客更容易归类,大家心目中的侠客基本上就他这样。  唯有乔峰,在心中留下的影子最深却又让我迟迟不敢下笔,总感觉文字表达不了心情,幸好我在网上搜到了下面这样一段文字,完全写出了我想说的那种感觉:  他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时,我就在旁边给他抱着打狗棒;他大战聚贤庄时我就为他大声喝采;他为阿朱流泪时,我和他一起哭泣……看他英雄本色,看他侠骨柔肠,看他横扫千军,看他恩怨分明,不管他干什么,我都愿意给他当个小小的“跟屁虫”,只要他在受天下英雄跪拜时,淡淡地介绍一句“这是舍妹。”啊,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不知道什么样的女孩子能够修行到此等境界!  上面这段话出自一篇叫作《女人一生最想要得到的六个男人》的网文,这六位女同志最看好的男人涵盖古今中外,除了“大哥”乔峰外,另外五个也全都是绝对的“行业精英”,分别是——“老爸:曾国藩”、“老公:胡雪岩”、“小弟:李白”、“情人:周润发”、“儿子:比尔•盖茨”,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其他几位入选的理由:  老爸:曾国藩。  他可以总是那么忙, 可以总是在我深夜醒来时还伏案疾书, 可是作为父亲,他在左右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之际,抽一点空在我的作业本上写下一句家长意见,我就快乐无限。  
老公:胡雪岩。  市 他英俊而不失沉稳,性情其中而干练其外,在千秋大业面前纵横捭阖,在儿女情事上却又柔情似水。他进可为官,退可为商,不管位居何方,成功是他的基因。和他在一起没有柴米油盐的烦恼,却又有寻常夫妻的美好。和这样的人在一起,那可真的是找到了依靠。  小弟:李白。  父母刚刚还在为受了杨国忠的气而暗自垂泪,他就跑回来说:看,这是我刚才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做的诗,怎么样呀?全家顿时因解气而大欢颜。我正在为父母老迈、自己青春渐逝而难过时,他端着一壶酒走过来:“老姐,有什么好忧虑的?来,喝一杯,与你同消万古愁,莫使金樽空对月!”他豪放、飘逸,聪明、率性,所有我不敢做、不能做的事他都可以做,他是我的骄傲,他是我梦想中自由自在的自己。    情人:周润发。  在盛大的派对上,他身着白色西装,脸上带着那么一点点坏坏的、若有似无的笑。他轻挽着我的手,徐步而出。所有的镁光灯都闪在我们的身上,所有男人的嫉妒和女人的羡慕都包围在我们四周,而他好似没有任何感觉,有一点轻薄,有一点张狂地与男士们周旋,与女士们调笑,在流光溢彩中展示成熟男人的青春、少年儿郎的风情。他是花前月下最好的倾诉对象,他是风月场上最好的搭挡,他是让一个少女成为女人的最好引路人,他是年轻岁月里所有与歌声和欢笑相连的最好梦想。  儿子:比尔•盖茨。  这个家伙是全世界最聪明最富有的人,他几乎可以说是在为人类的未来指引方向。 有这样一个儿子,哪个做母亲的不得意得要死?  这六人中有五位都是曾经或者正在历史舞台上激情挥洒人生的人物,只有乔峰是小说中虚构的角色,他没有盖世功业没有富可敌国的产业,他没有生花妙笔没有瀟洒风流,他只有豪气干云只有义重如山,他只是“一条大汉”!  然而乔峰又何止是“女人一生中最想要的男人”?世上哪个热血男儿不想结交这样的朋友!  乔峰,就这么孤身纵横天下,令天下群雄俯首,世间红颜痴情。有人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题目是你最想和金庸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交朋友?如果有可能,你最想成为谁?最后答案一统计,90%以上都希望能有乔峰这样的朋友,而想成为乔峰的就少得多了,大都想做韦小宝,也有几个想当云中鹤。  看来这“第一大侠”真的不容易做,不过如果有可能,哪怕是受尽孤独委屈,尝遍世情冷暖,我还是想做乔峰,试想简简单单一句“这是舍妹”就可以让人心驰神往,人生至此,复有何憾!    
(太白行吟图
梁楷)    1    看他英雄本色,看他侠骨柔肠,看他横扫千军,看他恩怨分明!段誉还什么都没看到,只在酒楼偶遇乔峰独自一个人饮酒,结果只看了一眼便已“心向往之”:  他上得楼来,跑堂过来招呼。段誉要了一壶酒,叫跑堂配四色酒菜,倚着楼边栏干自斟自饮,蓦地里一股凄凉孤寂之意袭上心头,忍不住一声长叹。西首座上一条大汉回过头来,两道冷电似的目光霍地在他脸上转了两转。段誉见这人身材甚是魁伟,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段誉心底暗暗喝了声采:“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不论江南或是大理,都不会有这等人物。包不同自吹自吹自擂什么英气勃勃,似这条大汉,才称得上英气勃勃四字!”  那大汉桌上放着一盘熟牛肉,一大碗汤,两大壶酒,此外更无别物,可见他便是吃喝,也十分豪迈自在。  “剧饮千杯男儿事”,这是乔峰的风格;“今朝有酒今朝醉”,这是段誉的心情,于是情场失意的情痴段誉和酒意未足的酒痴乔峰,这两个互不知对方底细的陌生人“不拘形迹”赌上了酒。讲到喝酒,十个段誉捆一块也不是乔峰的个儿!不过喝着喝着,段公子意外发现自家威震江湖的“六脉神剑”除了能打架,居然还兼有解酒功能,于是偷偷运功把酒从指尖逼了出来,自己只不过当了个导管而已。而乔峰却是实实在在的把酒喝到了肚子里,两人就这么一口气喝了三十大碗,喝完了四十斤酒,这是一场真正的豪饮(这话只对乔峰,段誉要加个隐号)。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而酒过千杯,陌生人也能成知己,段誉乔峰互相佩服对方的武功,亦皆喜欢彼此的直爽,于是撮土为香跪地磕头结为兄弟。  段誉这个人一向“大公无私”,乔峰这么好的朋友岂能一个人独享?在遇到虚竹时,他主动从老二降到老三,这二位结拜时把乔峰也拉了进来:  那日段誉和萧峰在无锡城外赌酒,以内功将酒水从指甲中逼出,此刻借酒浇愁,却是真饮,迷迷糊糊的道:“仁兄,我有一位结义金兰的兄长,姓乔名峰,此人当真是大英雄,真豪杰,武功酒量,无双无对。仁兄若是遇见,必然也爱慕喜欢,只可惜他不在此处,否则咱三人结拜为兄弟,共尽意气之欢,实是平生快事。”  虚竹从不喝酒,全仗内功精湛,这才连尽数斗不醉,但心中飘飘荡荡地,说话舌头也大了,本来拘谨胆小,忽然豪气陡生,说道:“段公子若是……那个不是……不是瞧不起我,咱二人便先结拜起来,日后寻到乔大哥,再拜一次便了。”段誉大喜,道:“妙极,妙极!兄长几岁?”  二人叙了年纪,虚竹长了三岁,段誉叫道:“二哥,受小弟一拜!”推开椅子,跪拜下去。虚竹急忙还礼,脚下一软,向前直摔。段誉见他摔跌,忙伸手相扶,两人无意间真气一撞,都觉对方体中内力充沛,急忙自行收敛克制。这时段誉酒意已有十分,脚步踉跄,站立不定。突然之间,两人哈哈大笑,互相搂抱,滚跌在地。段誉道:“二哥,小弟没醉,咱俩再来喝他一百斤!”虚竹道:“小兄自当陪三弟喝个痛快。”段誉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哈哈,会须立尽三百杯!”两人越说越迷糊,终于都醉得人事不知。  我们早已知道,这个“萧峰”就是“乔峰”,“萧”是他的契丹姓。  段誉所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会须立尽三百杯”皆出自李白的名篇《将进酒》,金庸稍做了改动。李白这首诗中名句迭出,除了上面这两句,还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等等,千古以来为人们所传诵。李白这首《将进酒》写得豪爽畅快之极,下面我们就来完整的看看这首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日宴平乐,斗酒十千咨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与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话可不是穷吆喝,李白自己就干过散金的事。李白25岁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的家境比较好,父亲李客是位大富商,有大把的钱可以供儿子游山玩水,据李白自己说,他年青时游扬州,“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当然与李白乐善好施、轻财好义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不过也说明他家确实有钱,这散财童子可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    2    
(一)    在乔峰带着“燕云十八骑”闯少林救阿紫时,三个“异地”结拜的结义兄弟终于完整的见了面。在武林群雄的围攻下,乔峰危险重重,然而遇事一向逃得最快的段誉这回没有“凌波微步”,毫不犹豫的站在了乔峰身边,决意与之同生共死。而虚竹也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跪倒在地拜见自己这个从没见过面的义兄:  萧峰向十八名武士说道:“众位兄弟,这位大理段公子,是我的结义兄弟,今日咱们陷身重围之中,寡不敌众,已然势难脱身。”他适才和慕容复等各较一招,虽然占上风,却已试出这三大高手每一个都身负绝技,三人联手,自己便非其敌,何况此时虎视眈眈、环伺在侧的,又有千百名豪杰。他拉着段誉之手,说道:“兄弟,你我生死与共,不枉结义一场,死也罢,活也罢,大家痛痛快快的喝他一场!”  段誉为他豪气所激,接过一只皮袋,说道:“不错,正要和大哥喝一场酒。”少林群僧中突然走出一名灰衣僧人,朗声说道:“大哥,三弟,你们喝酒,怎么不来叫我?”正是虚竹。他在丛之,见到萧峰一上山来,登即英气逼人,群雄黯然无光,不由得大为心折,又见段誉顾念结义之情,甘与共死,当日自己在缥缈峰上与段誉结拜之时,曾将萧峰也结拜在内,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不渝,想起与段誉大醉灵鹫宫的豪情胜慨,登时就甚么安危生死、清规戒律,一律置之脑后。  萧峰从未见过虚竹,忽听得他称自己为“大哥”,不禁一呆。段誉抢上去拉着虚竹的手,转身向萧峰道:“大哥,这也是我的结义哥哥,他出家时法名虚竹,还俗后叫虚竹子。咱二人结拜之时,将你也结拜在内。二哥,快来拜见大哥。”虚竹当即上前,跪下磕头,说道:“大哥在上,小弟叩见。”  萧峰微微一笑,心想:“兄弟做事有点呆气,他和人结拜,竟将我也结拜在内。我死在顷刻,情势凶险无比,但这人不怕艰难,挺身而出,足见是个重义轻生的大丈夫、好汉子,萧峰和这种人相结兄弟,却也不枉了。”当即跪倒,说道:“兄弟,萧某得能结交你这等英雄好汉,欢喜得紧。”两人相对拜了八拜,竟然在天下英雄之前,义结金兰。  洪应明《菜根谭》中说:“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除了传奇和爱情,武侠小说中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这里最常见肝胆相照的朋友,荡气回肠的友情!这一点在上文中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古龙的描写。  在《欢乐英雄》中古龙说:“朋友是不分尊贵贫贱,职业高低的,朋友就是朋友,朋友就是你在天寒地冻的时候,想起来心中会有一丝暖意的人。你明明知道你的朋友在饿着肚子时,却偏偏还要恭维他是个可以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是条宁可饿死也不求人的硬汉。你明明知道你的朋友要你寄点钱给他时,却只肯寄给他一封充满了安慰和鼓励的信,还告诉他自力更生是件多么高贵的事。假如你真的是这种人,那么我可以保证,你唯一的朋友就是你自己。”   在《陆小凤》中古龙说:“我们这些人,有的喜欢钱,有的喜欢女人,有的贪生,有的怕死,可是一到了节骨眼上,我们就会把朋友的交情,看得比什么都重!”  真正的朋友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诸葛亮曾有一句名言说:“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弃,贯四时而不衰,历坦险而益固。 ”有一次白岩松采访张中行先生,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您曾经有个朋友生活比较困难,每到年节的时候,您都邮钱给他,但他在这一辈子都没对您说过一个‘谢’字,但您仍把他当成生平最好的朋友?”张中行答:“能交到两个永远不说谢的朋友很不容易,人生能够交这样几个朋友最好,你得到人家的关照不说谢,人家得到你的关照也不说谢,心里边想就应该是这样子……”  如果你有幸能交到几个像张中行先生所说的那种永远不需说谢的朋友,有事时你理直气壮的让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你得到人家的关照不仅不说谢,心里边反而想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你才会真正体会到朋友是人生中最可宝贵的财富。  你知道,朋友也知道,在他们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你亦是同样的义无反顾。    
(二)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可称是最为经典的交友故事,那“不愿同年同月生,但愿同年同月死”的誓言比任何华丽的词藻都动人心。《三国演义》中有一篇说张飞饮酒误事,结果丢了城池和刘备的家眷,红脸关公一急脸更红了,不断埋怨黑脸张飞只知道空口说白话,却连城带大嫂都给弄丢了。张飞听了这话羞愧交加,一张黑脸都变紫了,拔出剑来便要自杀。刘备连忙上前抱住他,夺剑掷地,然后说了句名人名言:“古人云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兄弟如手足”现在还可以用,“女人如衣服”这话说之前最好先好好掂量掂量,人家刘备家里妻妾成群老婆众多,内衣外衣西服夹克一套套的,你比得了吗?所以聪明的作法是兄弟情要有,老婆也不能得罪。  关羽是民间侠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尊称为关公,其跨下赤兔马、掌中青龙偃月刀、红脸长须的形象深入民心,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夜读《春秋》、刮骨疗毒等等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作为真实的人,关公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智勇信”的伟大品格,山西运城博物馆藏有关羽的十二字篆书石碑四块,石碑上书有“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12个字。在中国历史上,关羽是和“文圣”孔夫子齐名的“武圣”,浙江富阳旧时有二圣祠,同时供奉孔子和关公,有对联一副:  
孔夫子,关夫子,两位夫子,圣德威灵同传万世  
著春秋,看春秋,一部春秋,庙堂香火永续千年  关帝庙常见的一副对联据说最先是方孝孺于杭州栖霞岭关帝庙所题,也拿关公比孔子:  
先武穆而神,大宋千古,大汉千古  后仲尼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金庸小说中也有一人自称忠义堪比关云长,这位“义胆忠肝”的老兄就是韦小宝,在康熙揭穿他两面派的身份时,韦爵爷口舌如簧,很快就和关二爷扯上了关系:  康熙冷笑道:“天父地母,反清复明!韦香主,你好大的胆子哪!”韦小宝但觉天旋地转,脑海中乱成一团,第一个念头便想伸手去靴筒中拔匕首,但立即想起:“他甚么都知道了!既然问到这句话,就是翻牌跟我比大小,他武功比我高,我一剑刺他不死的。就算是能杀了他,我也决计不杀!”当下更无迟疑,立即跪倒,叫道:“小桂子投降,请小玄子饶命!”  这“小玄子”三字入耳,康熙心头登时涌起昔日和他比武玩耍的种种情事,不由得长叹一声,说道:“你……一直瞒得我好!”韦小宝磕头道:“奴才虽然身在天地会,可是对皇上忠心耿耿,没做过半点对不起皇上的事。”康熙森然道:“你若有分毫反意,焉能容得你活到今日?”韦小宝听他口气有些松动,忙又磕头说道:“皇上鸟生鱼汤,赛过诸葛之亮;奴才尽忠为主,好似关云之长。”  康熙忍俊不禁,心中暗骂:“他妈的,甚么诸葛之亮,关云之长?”只是在这要紧的当口,倘若稍假以辞色,这小丑插科打诨,顺着杆儿爬上来,再也收服他不住,喝道:“你给我从头到尾,一一招来!只消有半句虚言,我立刻将你斩成狗肉之酱!”说到最后四字,嘴角边不由得露出笑意。  “皇上鸟生鱼汤,赛过诸葛之亮;奴才尽忠为主,好似关云之长”,这马屁拍的,忠心表的实在是天底下独一份,难怪韦爵爷呼风唤雨,通吃黑白两道,每次遇事都能化险为夷。相比之下,《笑傲江湖》中魔教众教众的语言就逊色多了,这帮人的特色是两点一线直接猛拍,绝不拐弯抹角,绝不留有余地!魔教人多,你一言我一语直夸得教主任我行不但赛过诸葛之亮、关云之长,什么孔仲之尼也不在话下。  请大家千万不要觉得魔教中人没水平太肉麻,就跟打乒乓球一样,这种直拍法一向都是主流。我们来学习学习这一段:  又有一人道:“古往今来的大英雄、大豪杰、大圣贤中,没一个能及得上圣教主的。孔夫子的武功哪有圣教主高强?关王爷是匹夫之勇,哪有圣教主的智谋?诸葛亮计策虽高,叫他提一把剑来,跟咱们圣教主比比剑法看?”诸教众齐声喝采,叫道:“孔夫子、关王爷、诸葛亮,谁都比不上我们圣教主!”  鲍大楚道:“咱们神教一统江湖之后,把天下文庙中的孔夫子神像搬出来,又把天下武庙中关王爷的神像请出来,请他们两位让让位,供上咱们圣教主的长生禄位。”上官云道:“圣教主活一千岁,一万岁!咱们的子子孙孙,十八代的灰孙子,都在圣教主麾下听由他老人家驱策。”众人齐声高叫:“圣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任我行听着属下教从谀词如潮,虽然有些言语未免荒诞不经,但听在耳中,着实受用,心想:“这些话其实也没错,诸葛亮武功固然非我敌手,他六出祁山,未建尺寸之功,说到智谋,难道又及得上我了?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固是神勇,可是若和我单打独斗,又怎能胜得我的‘吸星大法’?孔夫子弟子不过三,我属下教众何止三万?他率领三千弟子,凄凄惶惶的东奔西走,绝粮在陈,束手无策。我率数万之众,横行天下,从心所欲,一无阻难,孔夫子的才智和我任我行相比,却又差得远了。”  但听得“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之声震动天地,站在峰腰的江湖豪士跟着齐声呐喊,四周群山均衡回声,任我行踌躇满志,站起身来。  魔教这帮人挺有意思,用“田忌赛马”的法儿来奉承忽悠领导,可叹任我行头脑发热,也跟着瞎激动,结果一下子就过去了,忽忽悠悠去了另一个世界。    
(三)    作为神,关公的香火之鼎盛、影响之深远在中国无他神可比,在咱们国家的广东、香港等很多地区,人们家里都敬奉关公以保安宁,公司企业也都有关公神龛以求平安进财,甚至电影开拍前也要先拜拜关二哥,这种行为早有向内地蔓延之趋势。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故事讲述关羽的成圣过程:关羽死后,一魂不散,荡荡悠悠来到荆州当阳县玉泉山,大呼“还我头来”。山上老僧普凈闻声而至,与关羽之灵叙旧完毕后说:“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前因后果,彼此中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 关公听完这一席话,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  民间还有这么一个有趣的传说,有一个关庙的和尚,假借关公的名义,以给关帝像敷金为由,侵吞百姓的钱财。关公在天之灵闻知后怒不可遏,赶过来一巴掌将和尚的嘴巴扇歪了,这一巴掌拍出个“歪嘴和尚念错经”的典故。  关羽是位死后比活着时吃香的人物,他活着的时侯获得的最高爵位是“汉寿亭侯”,还是当年在曹营时,曹操代表中央政府授给他的。刘备并没有给关羽封侯,他死后很多年以后,刘禅才追封他为“壮缪侯”。此后关羽的官运慢慢来了,历代帝王纷纷给他加封号,崇宁元年,宋徽宗先是封关羽为“忠直公”,后又改封为“崇宁真君”,又加封为“义勇武安王”;宋高宗时又封其为“壮缪义勇王”;明万历年间,又上尊号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到了清代,关公的香火越烧越旺,最后的封号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诩赞宣德关圣大帝”。  据统计,从北宋到清朝,先后有十余位皇帝升过关羽的“官”,其封号由侯而公、公而王、王而帝、帝而圣。而且关羽还走向了国际,据说早在1665年,奥匈帝国在维也纳出版的世界各国地图上,每个国家的版图上都画有一位最能代表其民族的伟人,中国的版图之上,立着的便是关羽关云长。  目前世界上近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有关帝庙,相传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关公的生日,五月十三是他老人家“法定”磨大刀的日子,每年到了这个时侯,各地都会举行规模不等,形式各异的纪念活动。  中国的寺院等处最常见佳联,关帝庙亦是如此,《三国演义》中记有一副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其他较出名的关帝庙对联还有王壬秋题湘江潭关圣殿联: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广东揭阳县榕城县关帝庙联: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闽浙交界的仙霞岭关帝端有清代学者周亮工的题联:  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  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着心来  
“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这话说得真是好,可惜现在关羽俨然已经成了位比赵公明、范蠡等正牌财神还红的财神爷,绝大多数的同志“拜斯人”,思的不是“学斯人”,而是希望关二哥能给自己招财进宝,最好还能仗青龙偃月刀一路护送到家。关羽的忠义精神越来越成了附属,难道商业社会就一定要把所有的信仰都和钱牢牢绑在一起?窃以为这事实在值得大家三思。    
(关羽擒将图 明•商喜)    3    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向给人以大气稳重的感觉,除掉韦小宝这个小混混外,武功高强的男主人公几乎都是心地仁厚的侠客。在亿万读者的心目中,乔峰可说是金庸笔下的第一英雄,然而正是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却出人意料的让乔峰大开杀戒,而且杀的还多是自称行侠仗义之人。  乔峰在少林寺误伤了阿朱,悔恨不已,连夜带她到聚贤庄找“阎王敌”薛神敌医治,没想到不但神医不肯出手相助,还被聚集在聚贤庄里准备对付他的中原豪杰各路贤人诬陷杀害师父和养父养母,所见者皆欲杀之而后快。乔峰受冤含屈欲诉无门,只得一忍再忍,然而刻薄之徒恶言不断。  眼见厮杀在即,一场恶斗在所难免,乔峰和相识的旧友一一喝了绝交酒,回头看看阿朱气息愈渐微弱,心中悲愤难平。连日来多遭冤屈,郁闷难伸,此时酒劲已足,一股霸气直冲上来,甚么是非曲直,甚么恩恩怨怨,我便做了,你奈我何!刀光剑影血光飞溅中,演绎着一段人间最真的情。  这是金庸写“情”最激荡人心,让人掩卷后仍热血沸腾的的场面!  金庸在三联版作品的序言中说自己的十五部小说是各不相同的,“分别注入了我当时的感情和思想,主要是感情”,我想当时写这段书的金庸心中一定有着外人难知的大不平,咱们来看这一段:  
乔峰怒道:“好,一切都算在我的帐上,却又如何?”恶斗之下,蛮性发作,陡然间犹似变成了一头猛兽,右手一拿,抓起一个人来,正是单正的次子单仲山,左手夺下他单刀,右手将他身子一放,跟着拍落,单仲山天灵盖碎裂,死于非命。  
群雄齐声发喊,又是惊惶,又是愤怒。乔峰杀人之后,更是出手如狂,单刀飞舞,右手忽拳忽掌,左手钢刀横砍直劈,威势直不可当,但见白墙上点点滴滴的溅满了鲜血,大厅中倒下了不少尸骸,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膛破肢断。这时他已顾不得对丐帮旧人留情,更无余暇分辩对手面目,红了眼睛,逢人便杀,奚长老竟也死于他的刀下。  
乔峰眼看群雄不讲公道,竟群相欺侮阿朱这奄奄一息的弱女子,激发了高傲倔强之气,大声说道:“事到如今,他们也决不容你活了,咱们死在一起便是。”右手翻出,夺过了一柄长剑,刺削斩劈,向外冲去。他左手抱了阿朱,行动固然不便,又少了一只手使用,局面更是不利之极,但他早将生死置之度外,长剑狂舞乱劈,只跨出两步,只觉后心一痛,已被人一刀砍中。他一足反踢出去,将那人踢得飞出丈许之外,撞在另一人身上,两人立时毙命。但便在此时,乔峰右肩头中枪,跟着右胸又被人刺了一剑,他大吼一声,有如平空起个霹雳,喝道:“乔峰自行了断,不死于鼠辈之手!”  乔峰的一生注定了他将是个悲剧英雄,他没有死在他人之手,乔峰自己最终了断了任何人都无法逾越的家国仇恨。来看金庸的描写:  耶律洪基回过头来,只见萧峰仍是一动不动的站在当地。耶律洪基冷笑一声,朗声道:“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下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耶律洪基“啊”的一声惊叫,纵马上前几步,但随即又勒马停步。虚竹和段誉只吓得魂飞魄散,双双抢近,齐叫:“大哥,大哥!”却见两截断箭插正了心脏,萧峰双目紧闭,已然气绝。虚竹忙撕开他胸口的衣衫,欲待施救,但箭中心脏,再难挽救,只见他胸口肌肤上刺着一个青的狼头,张口露齿,神情极是狰狞。虚竹和段誉放声大哭,拜倒在地。  ……  耶律洪基见萧峰自尽,心下一片茫然,寻思:“他到底于我大辽是有功还是有过?他苦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为了契丹?他和我结义为兄弟,始终对我忠心耿耿,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自然决不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又为了什么?”他摇了摇头,微微苦笑,拉转马头,从辽军阵中穿了过去。  蹄声响处,辽军千乘万骑又向北行。众将士不住回头,望向地下萧峰的尸体。只听得鸣声哇哇,一群鸿雁越过众军的头顶,从雁门关飞了过去。  五代时期,雁门关以北,燕云十六州大片土地被“儿皇帝”石敬塘割让给了辽国,北宋时出关外数十里,便是辽国之地。就在这两国相交之地,乔峰这位盖世英雄悲壮的死去了,而大宋和辽国的战争依然继续。  自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历经北宋、南宋大约三百年时间,宋朝一直是个不统一的社会,宋军与西夏、辽、金、蒙古等国交互开战,连年兵患不断,也因此出现了岳飞、韩世忠、辛弃疾、陆游、范仲淹等一批名臣良将。  《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北宋,书中的主要人物也是来自各民族各国,乔峰是契丹人,在大宋长大成人,后来又被辽道宗耶律洪基封为南院大王,乔峰的金兰兄弟虚竹是大宋人,娶个老婆是西夏的公主,而段誉则是大理国的王子。金庸在“三联版序”中写道:“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比较有了些进步之故,这在《天龙八部》、《白马啸西风》、《鹿鼎记》中特别明显。”  《射雕英雄传》写到的主要是大宋百姓的苦难,而《天龙八部》却更多的关注到了契丹等少数民族,这部书的主角乔峰生在契丹而长在大宋,两边对他来说一样有感情,所以在战争中更是“倍受”煎熬,最后只得一死了之。《天龙八部》全篇将终时有这么一段:  段誉策马走近,听到二人下半截的说话,喟然吟道:“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鸟鸢啄人肠,冲飞上挂枯枝树。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萧峰赞道:“‘乃知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贤弟,你作得好诗。”段誉道:“这不是我作的,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篇。”  萧峰道:“我在此地之时,常听族人唱一首歌。”当即高声而唱:“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他中气充沛,歌声远远传了出去,但歌中充满了哀伤凄凉之意。段誉点头道:“这是匈奴的歌。当年汉武帝大伐匈奴,抢夺了大片地方,匈奴人惨伤困苦,想不到这歌直传到今日。”萧峰道:“我契丹祖先,和当时匈奴人一般苦楚。”  匈奴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尧虞舜以前,从西周开始,匈奴就不断侵扰中原,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打败了林胡、楼烦,并开始沿着阴山修筑长城,直到高阙。后来李牧守边,匈奴不敢犯赵;秦王扫六合,统一中国后,又派蒙恬北伐,收复河南以及河北等地,并连接三国长城;秦亡之后,刘项争位,混乱之中大片土地又被匈奴夺回。  自汉高祖刘邦始,汉军和匈奴的冲突就一直不断,汉军最初在和匈奴的战争中多处于劣势,到了汉武帝朝,国力日渐充实,兵强马壮,于是对匈奴进行全面反击。经过漠北战役、河西战役,卫青和霍去病率汉军占领了匈奴唯一宜于耕种的土地——祁连山麓河西走廊大片沃野,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基本畅通。自此开始,匈奴人活动的北方草原上,渐渐流传起一首哀惋凄凉的歌谣:  亡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  令我妇女无颜色……  乔峰所唱的就是这首匈奴歌,感叹自己的祖先们和当年的匈奴人一般苦楚,其实战争中没有完全的胜利者,当时连年征战的汉军中传唱的歌谣也是一样的悲凉,有一首《秋风辞》曰:  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至于段誊所吟的那首诗,是李白的《战城南》中的后半部分,这首诗有点儿长,全篇唱太费时间,而且诗的上半部分中有“匈奴以杀戮为耕作”的话,显然也不适用,金庸只选了后面一半。至于乔峰所激赏的那句“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己而用之”,是《战城南》中最重要的一句,不过并不完全是李白的原创,他化用了《老子》中的句子:“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己而用之。”下面我们来看看完整版的《战城南》:  去年战,桑乾源。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鸢啄人肠,冲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己而用之。  “乃知兵者是凶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帝王将相若都能如此,则天下太平,黎民幸甚!     
(世世太平 现代•齐白石)    4    
(一)    雁门,这个颇有诗意的名字,其地却一点儿没诗情画意,自战国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雁门关在代州以北三十里的雁门险道,是北方重镇,山西四十余关中,以雁门最为雄固,  “东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雁门关东西两侧双峰夹峙,高耸入云,雁儿南游北归从此经过,皆从两峰之间穿过,是以称为雁门,《山海经》中便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记录。  雁门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另外八个是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居庸关、紫荆关、娘子关、平型关、嘉峪关、武胜关、镇南关。《舆图志》、《吕氏春秋》等书皆把雁门关列为“天下九塞之首”,雁门关有题联曰:“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自古以来提到雁门的诗词极多,其中以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和张衡的《四愁诗》流传最广。先来看看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其实跟雁门太守没啥关系,原是乐府《相和歌•琴调曲》旧题,唱的是东汉洛阳令王涣的政绩,估计是因为这个雁门关仗打得太多,名气太大,后多用来表现战征题材。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再来看看张衡的《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住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一提到张衡,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一般都是浑天仪或者是地动仪,以及他那个小学生们写作文最常提到的“理想”之一的身份——科学家,其实张衡会的多了,比如画画啦写诗啦作赋啦等等都是。  根据传统的说法,张衡这首诗中的“美人”说的不是“美人”,而是君子,《四愁诗》言的不是情,而是志。张衡同志是公务员,眼见朝政一天天的败坏,百姓的日子一天天的难过,自己虽有济世之志与安邦之才,又有科学的眼光,可就是没机会创建和谐社会,架不住小人拆台挤兑啊!张衡愁得不轻,要是不一二三四的说出来恐怕会得忧郁症,遂作《四愁诗》一首以抒怀发泄。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四愁诗》的这一句很容易让人想起我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一位智谋专家诸葛亮,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说:“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专家们说诸葛先生喜欢吟的《梁父吟》已失传,现在流传的版本不是诸葛亮写的,别管真的假的,看了再说: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梁父”不是梁某人的父亲,而是一座山,是封禅大礼使之名扬天下。《笑傲江湖》中提到过封禅一事,左冷禅想当五岳剑派的盟主,就别有用心的在嵩山古时皇帝的封禅台选了个聚会地点。  所谓的“封禅”,是封建帝王举行的一种最隆重的典礼,“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所以 “封禅” 实际上就是祭天地。皇帝自称“天子”,这个仪式的目的就是通过呈表递文,告诉自己的“名誉”老子老天爷,天哪,你睁开眼睛看看吧,在孩儿的统治下,政治是多么的清明、天下是多么的太平、寡人是多么的高兴,这岗位就让咱家人一直干下去吧!  历史上举行过封禅仪式的皇帝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自南宋以后,再没有皇帝举行封禅典礼。唐太宗李世民也有过封禅的想法,但因为这种活动要耗费大量钱财而犹豫不决,后来魏征等贤臣又进谏劝阻,于是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而且李世民也认为:“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阙封禅之礼,亦可比德于尧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内侵,纵修封禅之仪,亦何异桀纣!”   “封”与“禅”一般都是同时进行的,“封”的仪式基本上都在泰山举行,据说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泰山是天底下最高的山,离天最近,跟老天爷对话最方便。另外泰山是东岳,东方主生,是万物之始,阴阳交替的地方,所以东岳泰山号称“五岳独尊”,最符合皇帝的身份地位。也有种说法认为泰山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寿命长短,古代有“人死魂归泰山”的说法。  至于“禅”的地点就比较多了,有在泰山附近的梁父山、社首山、肃然山的,也有在会稽山的,大多都选在梁父山。  泰山雄伟无比五岳独尊,受到皇帝的重视那是理所当然的,可这个梁父山矮小无比一岳不岳,竟然也受到同样的待遇,这就难免形成鲜明的对比,让那些个郁郁不得志的同志感慨万千。另外,梁父山在去泰山的必经之路上,如果过不了梁父,也就上不了泰山,于是这帮忧郁的哥们儿又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妄想症?),最后一致认定梁父山就像一个馋言媚上的小人,是正直之士道路上的绊脚石,躲又躲不了过也过不成,就像张衡《四愁诗》中所说:“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泪沾翰。”     (二)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这句会让人想起那个“青玉案”的词牌,还有贺铸那首著名的《青玉案》词,中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名句,贺铸有个外号叫作“贺梅子”,即由此词而来: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  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  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还有辛弃疾的《青玉案》,虽然这首词没给他带来“辛蓦然”、“辛灯火”之类的荣誉称号,不过那“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句子流传更广: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  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  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会让人想起陆游那首豪气干云痛快淋漓的《金  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这个“黄金错刀”,估计跟郭靖那个“金刀驸马”的“金刀”有得一比,不过还有种“金错刀”更厉害,横行人世所向披靡,它不是一种武器,而是一种古钱。“金错刀”钱是王莽当政时铸造发行的,王莽在篡位前曾进行过一次货币改革,除了当时流通的五铢钱外,又以先秦赵国等国家的古钱为模本铸造了刀形的钱“一刀平五千”,也就是张衡所说的“金错刀”。  “金错刀”并不是纯金币,使用的主要材料是铜,钱体由刀环和刀身两部分组成,刀环看起来就像那种最常见的方孔圆形铜钱,在方孔的上下方有“一刀”二字,字为阴刻,以黄金镶嵌然后打磨而成。刀身上有篆书的“平五千”三个字,就是说一枚金错刀可以当5000枚五铢钱用。  因为形状奇异,设计精巧,“金错刀”有个美称叫作“钱绝”,我们上面说过,这种钱本是王莽尚未称帝时始发的,也正是王莽让这种钱成为绝版,当上皇帝后没多久,这位“始做钱者”就让这种钱绝了迹。原因是文化人儿王莽当了回拆字先生,他认为“劉”字中有“金刀”二字,这个“金错刀”对汉室大大的有利,对自己大大的不吉,于是在建国元年,王莽又进行了第二次币制改革,把“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和五铢钱全都给废除了。  王莽同学真是个“有心人”哪,把“隐患”扼死在了摇篮里,可惜“钱绝”容易,“刘亡”太难,人家老刘家很快就光武中兴了。其实这个“金刀”的拆字法并不王莽用过,这还是当年曹操杀孔融的罪状之一,有人举报说孔融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合起来是个“劉”字,所以从字面上来说孔融有煽动推翻刘汉政权的嫌疑,最起码也是大不敬。  话题再扯远点儿,王莽虽然帝气有点儿不足,“黄”味儿倒是很值得品一品,除了“金错刀”,“有眼不识金镶玉”这话没他也出不来。  我们都知道,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得了块好玉,卞先生费尽心机又陪上俩脚丫子,最后总算是成功献给了楚王,这块玉后来被琢磨成璧,以他的发现者,即残疾人士卞和同志的名字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成为楚国的镇国之宝,数百年间代代相传,后来这块玉被赵王得了,秦王想要,才有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终于“完璧归秦”,他下令玉工把这块玉雕成个长宽高都是四寸的玉玺,上面镌刻着李斯所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周围饰以五龙图案。汉灭秦后,这块玉玺到了刘邦手里,一直传了十几代。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因为“前皇上”才两岁,所以王莽第一时间打发他的兄弟带着人找“前皇太后”要玉玺。太后当然不想和平交接,瞄准了咬着牙把玉玺丢过来,结果掉地上摔碎了一个角。王莽不嫌破,找了位能工巧匠给镶了块金子,凑合着用。  这时侯一般就该有文化人出来说话了,于是有脑瓜儿灵活的给鼓捣出了一个“金镶玉玺”的名字,叫起来更好听。“金镶玉”这个词儿即由此而来,后来还有了“有眼不识金镶玉”的俗语,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个不识货的同志。    
(三)    鲁迅先生曾经仿张衡的《四愁诗》,戏成一首打油诗《我的失恋》用来讽刺人,咱们来看看: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太挤,仰头无法泪沾耳。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壶卢。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鲁迅在《我和的始终》一文中提到了这首“拟古的打油诗”的缘由:“是看见当时‘阿呀呵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行,故意做一首用‘由她去罢’收场的东西,开开玩笑的。”  谈到自己的诗,鲁迅说大都是像这样开开玩笑的,他说:“我平常并不作诗,只在有人要我写字时,胡诌几句塞责,并不存稿。” 在《集外集》序言中,鲁迅又说:“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  关于旧体诗,鲁迅的观点是一般人就不要瞎创作了,读懂唐诗足已,当然,鲁迅说得比较含蓄:“其实我于旧诗素未研究,胡说八道而已。我认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佛手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鲁迅说“我认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这不过是个人的看法,唐人嘴没那么大,能把天下好诗作尽。其实类似唐朝以后写诗的是不是都是“吃饱了撑的”的争论早就存在,有的人推崇唐诗甚至有点走火入魔,明人杨慎《升庵诗话》中有个故事很有趣:明七子之一的何景明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对唐代以后的文学一概抹杀。何景明认为宋人书不必读,宋人诗不足观,一天杨慎闲着没事儿逗他玩,他特意准备了张耒、杜衍、寇准、刘美中这四个人的诗各一首给何景明看,然后问他:“这是何人诗?”  何景明从不读宋诗,自然不知道这些诗的作者均为宋人,不过他十分欣赏这四首诗,就回答说:“当然是唐人诗。”杨慎听了大笑说:“非也非也,实话告诉你,这些都是你不看的宋人诗。”然后把作者的名字一一告诉他。何景明同学的心理素质绝对好,听了这话后脸不红心不跳,沉默良久,忽然说了句:“细看也不怎么样!”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品味不同,这是很正常的事,可要是不分青红皂白,见到唐朝的白菜就赞美,看到宋朝的白菜就撇嘴,那就有点不大对劲。像何景明这样不管好坏,只分朝代的好恶观念实在是有些幼稚得可笑同,还是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话就比较公允:“诗分唐宋,至今人犹恪守。不知诗者,人之性情;唐宋者,帝王之国号,人之性情,岂因国号而转移哉?”    
(木瓜图轴
清•八大山人)    
(四)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这句很容易让人想起《诗经•卫风•木瓜》中的句子——“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先来完整的看看这首诗: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琼琚(音具):美玉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匪:通“非”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木桃:桃子
琼瑶:美玉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木李:李子
琼玖(音久):美玉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喜欢言情小说的同学请特别注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可不是拿《还珠格格》或者是《情深深雨蒙蒙》换桃儿吃,“琼瑶”是美玉的意思,琼瑶阿姨的名字估计就是从这首诗来的。  关于这个“木瓜”,有人说就是咱们今天在超市里买的那种,有人说不对,那年头这玩意儿还没引进呢。再说了,“木桃”是甜蜜蜜的桃子,“木李”是酸溜溜的李子,“木瓜”为什么就偏偏不去掉那个“木”字?跟木桃木李一样,这个“木瓜”它就是瓜,草木上结的各种瓜都有可能。  我不知道到底上面哪个说法正确,反正大家明白这个木瓜一可以吃,二可以换玉就可以了。  《诗经•木瓜》讲的是一个“败家子”的故事:美人儿给个木瓜,咱送她块玉!美人儿给个蜜桃,咱再送她块玉!美人儿给个李子,咱又送她块玉!美人儿给一串马奶葡萄……咱送她一嘟噜玉!  小姑娘可能是开水果店的,货源充足兼有生意头脑,笑语盈盈不妨碍手脚灵活,嗖一个嗖一个,扔出去仨瓜俩枣就换回来一堆首饰。投玉的这小子估计是个珠宝商的儿子,也不知道生来就是“木瓜”,还是被小姑娘上来一个木瓜给砸迷糊了,见果子就往外扔玉,整个儿一流着口水的“散玉童子”!  不过看到他再三唱“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句,咱们发现这傻小子其实一点儿不傻,只有对看上眼的小姑娘他才这么舍得投入,而且也不是闭着眼乱扔,而是一边手脚麻利的发动经济攻势拼命往外扔玉,一边苦口婆心的同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MM啊,你是知道的,咱们这可不是等价交换啊,要不是想跟你建立那啥长期的合作关系,我就“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了(语出《大雅•抑》),谁破这本儿啊。     
(现代•齐白石
桃篮)    《木瓜》让我想起个在网上看来的挺有意思的段子,原话记不太清了,模拟一下对话大概是这样:  给你五百块,咱俩谈恋爱?  有病!  给你五千块,咱俩谈恋爱?  滚开!  给你五十万,咱俩谈恋爱?  你说什么?  给你五百万,咱俩谈恋爱?  多少?!真的假的?!  给你五千万,咱俩谈恋爱?  哎哟妈呀,还愣着干啥!你说去哪咱去哪!!你说干啥咱干啥!!!  这段子可不是瞎编胡扯的,有着古今通用最朴素也最普遍的“真理”在里面,从唐人张固的《幽闲鼓吹》一书中我找到个古老的证据故事:  相张延赏将判度支,知有一大狱颇有冤滥,每甚扼腕。及判使,即召狱吏,严诫之,且曰:“此狱已久,旬日须了。”明旦视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帖子复来,曰:“钱五万贯。”公益怒,令两日须毕。明日,复见帖子曰:“钱十万贯。”公遂止不问。子弟乘间侦之,公曰:“钱至十万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恐及祸,不得不受也。”  张相这句“不得不受”恐怕是个托词,试想钱既然多到了可以“通神”的地步,人自然更不在话下。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事情往往就这么简单,钱多到了一定程度,道德啊操守啊原则啊,很可能都不复存在。我大胆估计,投玉的这小子这么坚持投下去,百分百有戏!
  爱情啊,是人间最高尚的情感;金钱啊,是世上最肮脏的东西;可是啊,贫贱夫妻百事哀,没钱小伙儿没人爱。还是余德利说的好啊,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就连孔子他老人家都曾把挣钱列为人生第一大奋斗目标,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只要能挣到钱,给人当司机也干!孔圣人并不认为有钱就庸俗,这话说得实在啊。  当然喽,看《诗经》不能只看到钱的重要性,还得看出点儿诗意,《木瓜》这首诗描写的实际上是几千年前的“自由恋爱”。上古时代的古人猛啊,比宋朝等朝代开放多了,《周礼•地官•媒氏》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仲春就是阴历的二月,把《周礼》这话翻成口语大致就是说,同志们,二月份了,春暖花开春心萌动的时侯到了!在这个自由恋爱的季节,别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丑的俊的黑的白的,未婚的还是离婚丧偶的,只要你是单身,就大胆的走出家门参加速配活动去吧!愿发春的发春,愿私奔的私奔,我代表国家代表政府坚决而鲜明的表个态——严重支持你们!  这就是《木瓜》的写作背景。    5    从《雁门太守行》和“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扯得太远了,赶紧收住,回到雁门关来。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距胡。而赵武灵王亦变欲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自战国建雁门关后,战国的李牧,汉朝的卫青、霍去病,唐朝的薛仁贵等名将都曾在此镇守。而一代大侠乔峰的生命,在此于血雨中开始,亦在此血淋淋的结束。  雁门关外,乱石谷前,朔风呼啸,残阳如血,数十年前那一场本不该发生的血战,天地为之呜咽失色,也彻底改变了乔峰的一生。对于乔峰来说,雁门,就像是大宋与契丹联手发给他的一个取舍两难的身份证。  丐帮高层之一马大元的老婆为他量身定做,经心策划的那个大阴谋便从雁门关开始:  众人向徐长老看去,只见他将那物事展了开来,原来是一柄折扇。徐长老沉着声音,念着扇面上的一首诗道:“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乔峰一听到这首诗,当真是一惊非同小可,凝目瞧折扇时,见扇面反面绘着一幅壮士出塞杀敌图。这把扇子是自己之物,那首诗是恩师汪剑通所书,而这幅图画,便是出于徐长老手笔,笔法虽不甚精,但一股侠烈之气,却随着图中朔风大雪而更显得慷慨豪迈。这把扇子是他二十五岁生日那天恩师所赠,他向来珍视,妥为收藏,怎么会失落在马大元家中?何况他生性洒脱,身上决不携带折扇之类的物事。  徐长老翻过扇子,看了看那幅图画,正是自己亲手所绘,叹了口长气,喃喃的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汪帮主啊汪帮主,你这件事可大大的做错了。”  汪剑通题写在扇面上的这首诗是唐宪宗时的翰林学士张仲素的《塞下曲》之二,另外四首依次是:  三戍渔阳再渡辽,骍弓在臂剑横腰。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鵰。    猎马千行雁几双,燕然山下碧油幢。  传声漠北单于破,火照旌旗夜受降。    陇水潺湲陇树秋,征人到此泪双流。  乡关万里无因见,西戍河源早晚休。    阴碛茫茫塞草肥,桔槔烽上暮云飞。  交河北望天连海,苏武曾将汉节归。  “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除了雁门,楼兰亦是个名气极高的词儿,前些年“楼兰姑娘”的出土颇引发了一阵人们对于楼兰古国的兴趣。其实楼兰本是个西域小国,其地在今日新疆省的鄯善县东南一带,罗布泊西。  汉时楼兰为通往西域的要冲,因地处汉与匈奴之间而苦不堪言,就像汉堡包中的那一片肉一样,亲近哪边都有麻烦,谁都想咬一口。这一点看看古诗词就特能明白,“斩楼兰”这词儿简直是随处可见,象征的是横扫一切的壮志和精忠报国的赤诚,楼兰就像个时刻伸长了脖子等人来砍的标志物。  李白《塞下曲》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王昌龄《从军行》曰: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汉昭帝时楼兰改名“鄯善”,并请求汉朝廷驻军,汉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此后数百年,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交通枢纽,再以后,楼兰便很少见于史载,一个古国就这么神秘的消失了。    6    
(一)    乔峰和阿朱定情也是在雁门关外:  阿朱正色道:“便跟着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也永不后悔。跟着你吃尽千般 苦楚,万种熬煎,也是欢欢喜喜。”萧峰哈哈大笑,说道:“是了!从今而后,萧某不再是孤孤单单、给人轻蔑鄙视的胡虏贱种,这世上至少有一个人……有一个人……”一时不知如何说才是,阿朱接口道:“有一个人敬重你、钦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 、陪在你身边,和你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  然而“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  阿朱之死,是乔峰爱情故事的高潮,也是永远的终结:  萧峰呆立桥上,伤心无比,悔恨无穷,提起手掌,砰的一声,拍在石栏杆上,只击得石屑纷飞。他拍了一掌,又拍一掌,忽喇喇一声大响,一片石栏杆掉入了河里,要想号哭,却说什么也哭声不出来。一条闪电过去,清清楚楚映出了阿朱的脸,那深情关切之意,仍然留在她的眉梢嘴角。  萧峰大叫一声:“阿朱!”抱着她身子,向荒野中直奔。雷声轰隆,大雨倾盆,他一会儿奔上山峰,一会儿又奔入了山谷,浑不知身在何处,脑海中一片混沌,竟似是成了一片空白。  雷声渐止,大雨仍下个不停。东方现出黎明,天慢慢亮了。萧峰已狂奔了两个多时辰,但他丝毫不知疲倦,只是想尽量折磨自己,只是想立刻死了,永远陪着阿朱。  
……  他抱起阿朱的尸身,走到土坑旁将她放了下去,两只大手抓起泥土,慢慢撒在她身上,但在她脸上却始终不撒泥土。他双眼一瞬不瞬的瞧着阿朱,只要几把泥土一撒下去,那便是从此不能再见到她了。耳中隐隐约约的似乎听到她的话声,约定到雁门关外骑马打猎、牧牛放羊,要陪他一辈子。不到一天之前,她还在说着这些有时深情、有时俏皮、有时正经、有时胡闹的话,从今而后再也听不到了。在塞上牧牛放羊的誓约,从此成空了。  萧峰跪在坑边,良久良久,仍是不肯将泥土撒到阿朱脸上。突然之间,他站起身来,一声长啸,再也不看阿朱,双手齐推,将坑旁的泥土都堆在她身上脸上。回转身来,走入厢房。  “阿朱之墓”。  乔峰思量再三,不知该以什么样的身份来为阿朱立坟,最终只在阿朱墓前的竹片上写下了这么四个字。三毛说“青桐青桐你莫哭,乔峰正好失阿朱”,这属于典型的“拉郎配”,阿朱已死,如何是一个“青桐”能填补的?任姹紫嫣红开遍,乔峰的世界只剩黑白。  阿朱去世多年后,乔峰再至雁门,当日相会那一幕历历如在眼前:  他一呆,阿朱情致殷殷的几句话,清清楚楚的在他脑海呼响起:“我在这里已等了你五日五夜,我只怕你不能来。你……你果然来了,谢谢老天爷保祜,你终于安好无恙。”萧峰热泪盈眶,走到树旁,伸手摩挲树干,见那树比之当日与阿朱相会时已高了不少。一时间伤心欲绝,浑忘了身外之事。  此情此景,绝似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则故事: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条,泫然流泪。  桓公就是晋朝权倾朝野的大司马桓温,公元369年,桓温率军北攻前燕,在经过金城(今江苏句容北)时,看到自己20多年前在此任琅邪内史时种下的柳树都已粗大十围,桓温不由感叹年华急逝如流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一时泫然泪下。  《诗经•小雅•采薇》的末段,又绝似桓温此时的心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中的这几句说得实在是让人无理无由眼泪汪汪,正合了人们心中潜存的那种似水流年的千古伤悲,《世说新语•文学》中谈到东晋谢安有一次问众子弟:“毛诗何句最佳?”谢玄答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安点头,“谓此句最有雅人深致”。  说到这里,我终于还是忍不住要将《采薇》全诗展示一下: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薇:野豌豆,亦称“巢菜”
作:长出芽
止:语助词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玁狁(音显允):就是后来的匈奴
不遑:没有时间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柔:柔嫩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阳:夏历十月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盬(音鼓):停息
孔疚:非常痛心
来(通徠):慰问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尔:花开繁盛的样子
路(通辂):高大的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业业:高大健壮的样子
捷(通接):交战,一说打胜仗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骙骙(音魁魁):健壮的样子
腓(音肥):隐蔽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翼翼:行列整齐的子
象弭(音米):象牙做的弓梢 鱼服:鱼皮做的箭囊  孔棘:猖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采薇,嫩芽采到老又硬;曰归曰归,十月八月无归期。  《采薇》是以一个小兵的眼光写战争,一面转战厮杀保家卫国,一面希望战争能早日结束,好回故乡过太平日子。然而当他在战场上幸存,终于踏上回乡路时,喜悦却是一闪即过,随之而来的是绵绵不绝的伤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战争啊,比这季节变换残酷何止百倍, 它让战士的心冰冷。    
(二)    《采薇》中共出现了三种植物,第一个是“薇”,这是种比较常见的野菜,民间称为“野豌豆”,又名巢菜。我没吃过薇菜,不过我想虽然这是无污染有营养的野生绿色食品,可军队要是一年四季老采这玩意儿吃,士兵们的小脸都吃得绿瓦瓦的,这日子也好过不了。“绿柳营”有意思,这“绿菜营”就差多了!  这个“薇”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大的有名,不是由于鲜嫩又好吃,而是因为特有教育意义的“夷齐”。“夷齐”即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忠心之士伯夷和叔齐,他们原是商末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其父临死时,写下遗嘱安排老三叔齐继承王位,叔齐说我还小不想这么早参加工作,准备把王位转让给哥哥伯夷,而伯夷说父命不可违坚决不肯接受,后来兄弟二人一商量干脆都不干,一起去投奔周文王姬昌。  到武王姬发兴兵伐纣时,伯夷叔齐兄弟俩认为诸侯讨伐天子是不仁不义的行为,哭哭啼啼跪在姬发马前拼死叩谏,姬发坚持发兵,灭商后建立了周朝。于是这两个人就跑到首阳山去隐居,饿了就摘点儿薇菜啊野果啊之类的充饥,下定决心不食周粟,不久就饿死了。伯夷叔齐临死前还有气无力的唱首歌: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自此以后这个“采薇”就成了个专用名词,伯夷叔齐也成了个象征物,是后世朝代交替之际不少遗老遗少们的榜样,不过一般人做得没这么绝,不会自个儿跑到山上挠食儿吃,这样容易出事,一般也就是待在家里不做官之类的。  清朝建国后,很快就恢复了开科取士的制度,当时有一些自称爱国忠君的读书人拒不参加科考。不过时间一长都撑不住了,纷纷丢弃所谓的气节争先恐后跑出来考试,有人写诗嘲曰:  一队齐夷下首阳,几年观望好凄凉。  早知薇蕨终难饱,悔煞无端谏武王。  由于参加考试的人太多,考官以桌椅不够为由把部分考生驱赶出来,于是又有人以前诗之韵写续集:  失节夷齐下首阳,院门推出更凄凉。  从今决意还山去,薇蕨堪嗟已吃光。  还有首内容差不多的诗是这样的:  天开文运选贤良,一阵夷齐下首阳。  家里安排新雀顶,腹中打点旧文章。  昔年曾耻食周粟,今日翻思吃国粮。  岂是一朝顿改节,西山薇蕨已精光。  上面这个故事是拿伯夷叔齐开涮的,不过对于这二位的评价主流还是以夸为主,而且啥词儿都敢用,在伯夷叔齐饿死的首阳山上就有副对联曰:  几根瘦骨头支撑天下  两张饿肚皮包罗古今  这对联写得好,可说得话说得有点儿太过头了,瘦骨嶙峋撑不了天下,没食儿的肚皮也包不了古今,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人都两眼一闭俩腿一蹬了还瞎谈妄论什么天下古今!  而且叔齐、伯夷做得还有些不够,你不食“周粟”,这薇菜、蕨菜不也是“周薇”、“周蕨”么?反正早晚是饿死,当初干脆什么也不吃,只喝西北风那才叫够彻底!也有的书上说当时就有人跳出来这么指责夷齐二人虚伪,偷换概念,于是两个人才连薇菜也不吃了,没几天就饿死了。不过要是参阅上面那首临终诗,这二位似乎一直在“采薇”,可能是因为营养太单一免疫力下降,所以身体最终出了问题。这也足以教育那些个疯狂减肥的女同志,光吃苹果是不行的,不光减肉还减寿!  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就伯夷叔齐之事请教老师:“这两个大贤人临死之时,有没有怨恨之心?”孔子说:“求仁而得仁,有何怨?”自愿饿死确实没啥可抱怨的,不过我想伯齐叔夷九泉之下要是知道了下面这件事,恐怕怨气不会小。有一次跟朋友不知怎么聊到了伯夷叔齐,“伯夷”他不认识,别管谁家的伯伯谁家的阿姨都没兴趣,不过听到“叔齐”就特来劲,他以为是拍三级片的那位。    
(三)    《采薇》中提到的第二种植物是“棠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这个“常”就是“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路边盛开什么花?那是棠棣吐芳华”。有人说这是以花的美好衬托战争的残酷,有人说这是和平的象征,我觉得可能还有另一层意思,《诗经•小雅》中有一首名为《常棣》的诗,第一段是这样的:“常棣之华,鄂不(韦华)(韦华)。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首诗的主题是兄弟和睦团结互助,于行军队伍中观棠棣花怒放,喻意的很可能是身边生死与共的战友。  《采薇》中提到的第三种植物是“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个“杨柳”和杨树没有关系,只是柳树的另一种叫法。孤舟系岸,垂柳依依,风吹枝舞,欲牵人衣……千百年来,柳树一直充当着送别的角色,千条万缕牵扯着离人依依不舍的心。“柳”音谐“留”,意味着送别的人在最后关头还要表示一下挽留的意思和心情,咱们中国人最喜欢玩这种文字游戏。  柳树称为“杨柳”据说和隋炀帝杨广有关,杨广即位后马上就腐败堕落追求享受,他先下令在洛阳修建了一座新的都城,叫东都,征用的民工有200多万。宫殿盖起来后,又修了一个方圆200公里的御花园,叫作西苑。杨广上台后的另一项工程是开挖运河,民间传说他为了舒舒服服的到扬州游玩,观赏号称“天下第一花”的琼花,不惜组织数百万民工挖了条到现在依然排名世界第一长的人工河——“大运河”,从浙江杭州到河北涿州,全长4000余里。  按现在话说,杨广这个人有点儿小资,他认为大运河的两岸要种上摇荡春风的垂柳出游才更有情调,于是在挖河工程快结束的时侯,又对运河两岸的绿化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除了安排沿河各地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组织“种树冲锋队”外,为了鼓励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杨广还来了点物质刺激,他规定凡在运河两岸栽活一棵柳树,就赏绢一匹。  有权又有钱,事当然办得又快又好,当杨广的船队浩浩荡荡出发时,一路但见赏心翠色,绿柳成行!白居易有首《隋堤柳》诗曰:  大业年中杨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  西至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五百里。  冯梦龙《谈概》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炀帝开河成,取吴越民间女年十五、六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每采缆一条,女十人牵之,间以羊十口。时盛署,虞世基献计,请用垂柳栽于汴梁两堤上,一则树根四出,鞠护河堤,二则牵舟之女获其荫,三则牵舟之羊食其叶。上大喜,诏民间有柳一株,卖一缣,百姓竞献之。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方及百姓种。栽毕,帝御笔赐垂柳姓杨,曰“杨柳”。  杨广对全民植树的成果特满意,御笔书赐垂柳跟他一样姓杨,所以后来人们也把垂柳称为“垂杨”。  《神雕侠侣》中有一段写到了“杨柳”,杨过在绝情谷终于找到了小龙女,不过此时她的身份是谷主的未婚妻,还不认自己这个大侄子:  杨过道:“是啊,小子也是十分奇怪。小子冒昧,请问这位姑娘高姓?”公孙谷主微微一笑,道:“她姓柳,尊亲可也姓柳?”杨过道:“那倒不是。”心下琢磨:“姑姑干么要改姓柳?”突然心念一动:“啊,为的是我姓杨。”念头这么一转,手指上又剧痛起来。  不管这个“杨柳”到底是杨树和柳树还是垂柳,杨过和小龙女终是心心相映、杨柳依依。      姜夔有首《长亭怨慢》词用了桓温“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典故,而且在前面的小序中记录桓温的话更全面,姜夔的话是这样的:“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名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长亭怨慢》全词如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  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  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  高楼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见得玉环  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  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韦郎去也,怎见得玉环分付”这一句说的当然不是唐玄宗的贵妃娘娘杨玉环,姜夔用的是唐人范摅《云溪友议》中的一则故事:韦皋游江左时与女子玉箫玩得挺投机,后来韦皋要走了,临别前他送给玉箫一个玉指环,相约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必来迎娶她。韦皋走了以后,玉箫度日如年,每天都望眼欲穿的等待着做新娘,然而八年过去了,却始终不见半个人影,玉箫伤心之至,遂绝食而死。多年以后,负心人韦皋又得一侍妾,长得酷似玉箫,其中指有肉隆起,好象带着个玉环。   “阅人多矣,谁得惟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此语当是从桓温之事感慨而出,李白《劳劳亭》诗中也有类似的句子:  天下伤心地,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明人张潮《幽梦影》中说“物之能感人者,在天莫如月,在乐莫如琴,在动物莫如鹃,在植物莫如柳。”不知乔峰此时此刻伸手摩挲的是什么树,他心中涌现的情景却绝对感人。想当日乔峰刚知父母惨死的往事,又被污陷杀害师父和养父母,他怀着千种苦楚万般疑惑,孤身至雁门关外想看看父亲当年跳崖自尽前在山石上写了些什么,不料早有人做了手脚,他看到的只是一片被削平的石壁。  千里奔驰,为的就是查明自己的身世,可是到了目的地却毫无结果,而一件件的事情却越来越证明自己不是汉人,而是一向痛恨的“猪狗不如的契丹胡虏”。乔峰心中苦痛已久,却无处发泄,见到光秃秃的石壁,他伤心绝望而又无计可施,只是一掌掌往石壁上狠狠劈去:  山壁上石屑四溅,乔峰心中郁怒难伸,仍是一掌一掌的劈去,似要将这一个多月来所受种种委屈,都要向这块石壁发泄,到得后来,手掌出血,一个个血手印拍上石壁,他兀自不停。正击之际,忽听得身后一个清脆的女子声音说道:“乔大爷,你再打下去,这座山峰也要给你击倒了。”乔峰一怔,回过头来,只见山坡旁一株花树之下,一个少女倚树而立,身穿淡红衫子,嘴角边带着微笑,正是阿朱。  ……  阿朱道:“乔大爷,你好!”她向乔峰凝视片刻,突然之间,纵身扑入他的怀,哭道:“乔大爷,我……我在这里已等了你五日五夜,我只怕你不能来。你……你果然来了。”  此回书着落于此,就让可爱的阿朱,一袭淡红衫子,笑语盈盈芳心可可,永远在乔峰温暖宽厚的怀抱中吧。  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                  分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龙八部乔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