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战争材料制造油刷的材料去哪找

& 日军二战军服,比较丑,但是很真实,不像现在的影视剧( ...
UID2336092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2积分1388金钱6765 荣誉15 人气75 在线时间3278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3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12 积分
帖子精华2积分1388金钱6765 荣誉15 人气75 评议0
M24威力小?!装药100克TNT,这威力还小?M24真正缺点是难于制造加工,战争期间开发了卵形弹M39,那个才是真正的威力小投掷距离短(因为没木柄,这是所有卵形弹的通病),德国人没办法又在M39上加了个实心木柄改成M43
表尺射程上,恩菲尔德和K98都是2000米,友坂38是2400米。可惜友坂38口径太小,缠距太密,精度高,稳定性好过头,穿个窟窿就完,制止能力不足。至于战后使用的恩菲尔德……拎着这玩意在孟买街头反恐的阿三警察表示鸭梨很大……
德国陆军的步兵战术是以机枪为核心的战术,因为自动武器装备太少。这和中日两军一样,但日军强在合成作战,一个步兵联队集成了工兵炮兵,其野战战斗力顶的上国军一个师,进入阵地战后就发挥不出来了,所以淞沪会战能胶着那么长时间,日本人能死那么多人。
苍苍四海,莫非同胞?茫茫人间,相争何为?
UID1073102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在线时间537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评议0
其实K98最大的优势在于技术成熟,就像德国轿车一样,对于加工工艺没有太高的要求,而且精度和口径都可以,当然单对单不及其他的东东,但是这种家伙无论在40℃的北非还是零下40℃的苏联都能较好的使用(在苏联要换枪油),这对于大规模使用的轻武器是首要的,美国和英国的东东就太娇贵了,而且很贵。美国的卡宾和英国的恩菲尔德在朝鲜都出现过枪管裂口的惨剧,这可不是换枪油的问题了。苏联的莫辛根本就不适合高温(应该是因为苏联没有太热的地方),后来出口到非洲就出现了膛线问题。当然K98最大的威力在于口径,在二战的亚洲战场,一战类型的堑壕战还是不少,对射的时候口径大小就很重要了。
电脑换了新显卡:
CPU:I7 920,主板:技嘉UD3R,内存10Gddr3 1333,显卡:七彩虹650TI,2G版,硬盘:1T 希捷 32M,机箱:毁灭者,电源:航嘉 磐石 500,显示器:冠捷24寸 16:9 支持1080P。
光驱:技嘉24速DVD刻录。
UID1073102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在线时间537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评议0
三八大盖的问题在于子弹的穿透性太强,基本就是贯穿伤,参加过消灭草野青大队的沂水战役老兵回忆中提到,很多战士在冲锋的时候被三八大盖击中胳膊,根本没什么感觉(也是打疯了),直到拼刺刀的时候才发现不对劲。
三八大盖的好处是准确度高,速度快,射程大,口焰也小,如果打暗枪阴人很好。
电脑换了新显卡:
CPU:I7 920,主板:技嘉UD3R,内存10Gddr3 1333,显卡:七彩虹650TI,2G版,硬盘:1T 希捷 32M,机箱:毁灭者,电源:航嘉 磐石 500,显示器:冠捷24寸 16:9 支持1080P。
光驱:技嘉24速DVD刻录。
UID1073102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在线时间537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评议0
说一下日军最常用的三八大盖
三八式的历史
三八式虽然出名,但并不是日军自己研发并大量装备部队的第一款步枪。
日军自产的第一款步枪是三零式步枪。
三零式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网友的是陌生的,但是如果我说金钩步枪大概知道的人就多很多了。
其实金钩步枪也就是三零步枪,这个外号主要来自于三零式步枪得枪托尾部成钩状。
金钩步枪是日军装备的第一款无烟火药的步枪,它于1897年由友坂成彰(Arisaka)设计成功,使用6.5毫米半底缘圆弹。
他的基本设计思路比较先进,比如直动式枪机设计和5发弹舱,都是仿造大名鼎鼎的枪王-德国毛瑟M1888式步枪。
不过金钩步枪也有其特点,就是该步枪口径为6.5毫米,是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小的一款步枪。
客观来说金钩步枪步枪得设计理念还是很先进得,其射击精确,火力持续性也不错,能够胜任当时军方的要求。
在日俄战争中,三零步枪表现很不错,它射击精确,射程相当远。在一场场残酷的争夺战中,三零步枪面对沙俄刚使用的莫新纳干步枪,也丝毫不落下风。
不过金钩步枪得设计上存在一些重大得问题,这些问题在实战中集中体现出来,迫使日军对其进行改进。
金钩步枪的主要缺点是可靠性差,它在中国北方满天风沙的环境下,经常因为杂物和砂土的进入造成射击中的频繁卡壳。
而实战中的射击卡出现壳和死亡基本是等同的。
很多日本士兵在和俄军士兵激烈的对射中,猛地抬起身子射击,结果手中的步枪卡壳没有打响,自己却被一枪击中丢了性命。
三零步枪设计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考虑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设计师友坂成彰对该武器的研发实验工作,都是在日本本土完成的。在日本三岛上,该步枪确实表现很好,这其中就包括抗尘防沙的能力。
但是,在中国北方这样面积广大的大陆地区作战,三零步枪就经常被一种日本本土没有的细小灰尘进入(据说是来自蒙古戈壁和黄土高原的小土砾,而日本四周都是大海,本土根本没有这种东西),导致卡壳的现象。
这也是设计师在当时没有想到的。
在这段时间的战场上,日本士兵为了保住性命,开始频繁的保养步枪工作。从营长开始到普通士兵,人人每天都必须擦拭枪械,很多时候还要分解拆卸清除污物。而三零步枪的结果非常复杂,需要长时间拆卸才能擦拭干净,更可怕的是,如果稍微不留意,就可以搞断脆弱的撞针,导致枪成为彻底的废物。
当时日本基层士兵对三零步枪大骂不已,认为该枪是钟表匠设计的烂东西(日本钟表匠以擅长制作异常精巧但是不耐用又易坏的东西著称),坚决要求军部重新研发新步枪。
三零步枪的设计师友坂成彰上校根据这些缺陷,于1905年(日本国明治三十八年)对其进行大幅度改进,进而设计出一款新式的步枪--三八式步枪。
该枪外形的最大特征是加上了一个特殊的防尘罩,像一个盖子一样,用来防止细微杂物的进入。它安在枪机上,随着枪机一同进退,有效防止异物的进入,这就是三八大盖的由来。
三八式使用前辈三零式受过实战考验的成熟技术,仍使用直动枪机式设计和5发弹舱供弹系统,口径也仍然为6.5毫米。
由于其可靠的性能和制造技术的成熟,从1905年到1945年的四十年内,三八式都是日军的制式装备。日军在这四十年内,一共生产的640万支各种步枪,其中的绝大部分就是三八大盖。
三八式的优势
可以说,三八大盖的优势非常明显,概括起来说就是射程远,精度高,容易训练新兵,制造简单还有就是善于近战。
射程远:三八式的标尺射程高达2400米,有效射程600米。使用过三八式步枪的军人,不管是日本人,中国人,美国人,一般都对其射程之远大加赞叹。
实战中,受过严格训练的日军士兵往往能在800米左右的距离上成功杀伤对手。这个射程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大多数步枪不能做到的,已经和今天大多数狙击步枪的射程相当,是很让人瞠目结舌的。而日军大量杀伤美军的九七式狙击步枪,实际上也只是用三八式的基础伤加厚一点枪管再加装一个四倍瞄准镜。
而抗战中的国军老兵,也往往使用三八式步枪作为狙击枪,而不适用自己手中的仿毛瑟的中正式来狙击日军(毛瑟步枪的威力大,精度高,但是射程不够远),造成日军相当的伤亡。
不过三八式的威力不强,狙击射击一般必须击中头部,对老兵的技术要求较高。
精度高:三八式的子弹有着非常完美的弹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缘尖弹,这种子弹有着非常稳定的飞行状态,可以在很远的距离精确击中目标。实战中有三八式在2000米距离内多次杀伤对手的记录,即使今天12.7毫米大口径狙击枪射程也不过1500米左右,而三八式在2000多米的距离仍然能够杀伤敌人,可见其令人惊叹的精确性。
在抗战八年的战斗中,中国军人遭遇无数三八式步枪的射击。当时日本基层的自动武器并不多,班排一级开始配备轻机枪,而早起的轻机枪也是很垃圾的歪把子,并没有配备诸如冲锋枪,半自动步枪之类的速射武器。
而日本其实知道战争结束,也没有大量装备冲锋枪,半自动步枪,而是一律采用似乎已经过时的三八式步枪。为什么呢?
除了日本 陆军作战的基本思路以外,就是日本人认为三八式步枪射击非常精确。实战中,日军虽然没有冲锋枪的速射武器,但是只要士兵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射击技术,一把步枪绝对有超过速射武器的威力。
三八式步枪枪管长,弹药口径小,导致后座力不大。这使得三八步枪射击起来,枪身抖动很小,射击非常精确。而且前一发和后一发之间,由于设计的特性,导致枪口几乎没有什么移动,非常利于连续射击。
加上三八式的瞄准基线长达695毫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它的瞄准精度自然也很高。
实战中,无论是国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美军英军,都承认日军三八式射击还是相当精确的。战斗中士兵们往往露出半个脑袋就会被三八式准确击中。
容易训练新兵:三八式的口径小,那么自然后坐力也很小,不像春田,毛瑟步枪这样有着强劲的后坐力。后坐力过强的步枪会让新兵产生很大的恐惧,不利于新兵的训练。而使用三八式的新兵,很快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射手。
二战中,日军基层士兵优秀射手众多,据说一个连往往有七成士兵技术可以达到良好或者优秀,就都拜托三八式所赐。
这就类似于很多军队训练新兵和民兵,往往开始给他们使用后坐力很小的气步枪和小口径步枪那样。台湾直到七十年代,仍然有民兵使用三八式训练的科目。
在抗战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由于多和伪军作战,缴获不少三八式步枪。这些步枪在训练很少(战前射击甚至少于20发)的游击队员的手中是无价之宝,他射击精确,容易训练,还可以在远距离狙击,是一款游击***。
制造简单:三八式从三零式过渡而来,所以日本国内有着成熟的制造技术和完善的生产工艺流水线。加上其结构简单,需要材料不多,很适合资料匮乏的岛国日本。
日本本国缺乏很多重要的矿产资源,但是在1941年被盟国逐步封锁以后,仍然能够大量制造数百万只三八式步枪,可见其制造并非很复杂。
善于近战:美国人经常讥笑三八式,说它是会发射子弹的长矛,这个说法到没有错。
三八式枪长1.275米,重3.9公斤,配上三零式刺刀,整体超过1.6米。这个长度长于世界其他的所有步枪,在近战冷兵器搏杀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日军重视刺杀训练,基层各部队都要刺杀教官,日本士兵的刺杀技术是比较不错的。加上三八式这个拼刺的***,日军在肉搏战中占尽优势。
当时,美军基层步兵装备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等速射武器,在近战中往往一把冲锋枪横扫七八个日本刺刀兵。日军手中的三八式步枪无法发挥威力。
在远东,东北和苏联老毛子撕杀的时候,面对这老毛子的装甲兵团和手中的转盘冲锋枪,日本的刺刀手更是只有瞠目解释投降的份。
但是,在抗战中,国军也好,八路军也好,由于中远距离火力和日军差别太大(国军有个部队一个连才有1,2挺机枪,八路军甚至一个团才有1,2门轻型迫击炮),被迫采用近距离突袭的情况,这样一来双方拼刺的机会就多了。
而国军手中的中正式,79步枪加上刺刀长度也比三八式短上一两分米。大家不要小瞧这一两分米,在实战中往往就是一死一生。很多忠勇的国军士兵就是这样含恨殉国的。
到了抗战后期,国军开始装备一部分美式装备就不同。实战中,国军士兵经常用汤普森冲锋枪和黄油冲锋枪来横扫日军冲锋过来的刺刀手,往往一次扫射打死打伤数十人,这也算报应不爽。
三八式的缺点
三八式最大的缺点恐怕就是其杀伤力的不足。
由于步枪为远距离单发武器,所以它的一枪致命率是很很重要的。
当时军事大国要求各不相同,美军要求一枪致命,所谓枪响人倒,这也是美军在西部撕杀百年得出的经验。
德军和美军差不多,他们手中的毛瑟步枪威力巨大,一枪击中敌人,立刻就可以把人放倒在地上。
英军则强调射速和精度,他们手中的李.恩菲尔德步枪装弹10发,还是当时射速最快的步枪,而且单发射击精度很好。
苏联军人绝大大部分是征集兵,在入伍之前都是普通的农民和工人,战事紧急的时候才会召集他们。而到了那个时候,以十万为单位编组的新兵,他们是不可能有什么时间接受完整的军事训练的,所以苏联的步枪强调操作简单,坚实耐用,容易新兵上手使用。
日军则不同,他们传承明治维新以来建军的特点和日本士兵可以接受完整训练的情况(日本本国常备军只有一个师团几万人,但是有着完善的预备役兵役制,预备役士兵都受过完善训练),特别强调步枪的射击精度,射程和拼刺能力。
要知道,日本是个岛国,作战一定都在数百海里的国外,一切军备物资都靠海运,所以节省弹药自然是首要重要的。
至于拼刺能力,则是日本所谓武士道精神的体现,虽然实战中拼刺机会并不多,但是日本甚至把轻机枪上都装上了刺刀,这其实更多是鼓舞士气,锻炼士兵品质的一种方法。
至于国军也不同。
国军高层研究现状,认为苏联和德国的步枪设计理念最符合国情。而区别是,国军新兵的训练比苏联新兵还要少。所以步枪不但要简单耐用,还要有较大的威力,要一枪毙命。因为国军新兵射击技术差,那么自然要求只要射中就要造成敌人严重伤害,不然既打不中,又打不狠,就整个完蛋了。
国军产的老套筒和八路军自制的粗劣的仿中正式,之所以能够在战斗中发挥还不错的作用。主要在于其子弹进入人体会发生翻转,造成空腔,杀伤力大。虽然射击不精确,但是日军士兵中弹以后非死就是重伤,也就是他们说的:进去一个小洞,出来一个大洞。这样的伤即使不死也不容易医治,必须送到野战医院治疗,造成战斗中减员。
当时三八式的设计人员出于军方对于射程和精度的过分需求(日本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恶习),导致它采用了6.5毫米半底缘尖弹。据说当时友坂曾经在6毫米,6.5毫米,7毫米三种弹药中研究了很久。最终日本当时工业差劲,无法大量制造6毫米这种小口径弹药,值得作罢。而7毫米步枪威力很大,当时日本人身材矮小,体质单薄,被西洋人成为东亚猴子。他们无法控制这种弹药造成的强劲后坐力,造成射击精度不佳。最终,友坂上校被迫选择了6.5毫米,在当时看来,这种口径威力适中,射击精度高,射程远,是最折中的方案。
但是,随着实战中的大量使用,日军士兵发现,这种小口径的子弹虽然有着非常好的飞行稳定性能,但是也有代价。就是它的稳定性太好了,穿透力太强了,好过了,也强过了!它直接导致子弹击中人体以后,仍然保持原样飞出人体。它有很好的穿透力,能轻松贯穿人体,并不发生翻滚和碎裂。也就是说,一弹二洞,连受伤的组织都是光滑的伤口!
由于穿透能力过强,一颗三八式发射的子弹击中人体,后在人体停留时间很短,很快穿透飞出,人体受伤较小。
所以只要不是被三八式击中躯干的重要部位和动脉,该子弹很难对被射中者造成致命伤,甚至不会造成中弹者的剧烈疼痛,伤口出血量也很少,且无需开刀取子弹(子弹一般都会穿透身体飞走)。
唐人街会战中,经常出现国军士兵身中数枪,稍微包扎一下,就仍然能够继续战斗的情况。
忻口战役中,第二十一师长李仙洲曾经被三八式步枪射穿了胸部,但并没有射中要害。据说中弹以后几分钟,李甚至没有感觉不到疼痛,仍然在指挥战斗,直到摸到一手的鲜血,才知道自己中弹了。子弹穿透李的胸部,留下两个光滑的弹孔,但就是这这样,仍然没有致命。李仙洲治疗时候对军医说:幸好不是我们的毛瑟枪打的,不然我肯定没命了。
这让日本军人对三八式的杀伤力大为不满,也导致了日军大口径7.7毫米九九步枪的出现。
这也是一把枪无法满足所有性能需要的最好注解。
至于抗战中八路军和新四军也缴获不少三八式步枪,他们也苦于步枪子弹威力不大,但是又无力改造。
这些敌后战士采取早起的达姆弹做法,在弹药上刻横杠和削短弹头,使得子弹进入人体会翻转碎裂,用土办法来增加子弹的威力。这也让三八式步枪的娘家人日本兵吃了不少苦头。
三八式的使用
日军在二战中,分别和中国,苏联,美国,还有东南亚的英国,荷兰,美国等殖民地军队交过手。
其中中国装备最差,殖民地军队比中国稍强,最强的就是后期的苏联和美国。
三八式在和装备汉阳造和中正式的交手中,颇占优势的。
这和日军的战术有关系。由于双方军力的巨大差异,日军抗战前6年派往中国和国军交手的都是国内受过严格训练的一流部队,装备精良。
而和国军作战多以阵地争夺战为主,日军在阵地战中,首先以重炮或者空中优势摧毁国军的工事和重武器(也就是重机枪了),大量杀害中国士兵以后,再用步兵进攻。
当时日军手中的三八式,加工非常精良,加上日军素以武士道精神训练部队。
而武士道精神其中一条就是注重的个人的苦练,最大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技能,所以日军射击技术普遍都很不错。
武士道精神还强调精确和勇敢,所以日军很喜欢这种可以精确射击的步枪,同时还可以在近战拼刺中占优的步枪。
在实战中,日军一般可以在400到600米距离准确杀伤对手。
日本兵东史郎在中国杀害的第一个中国人,就是二个在黄河对岸逃跑的青年农民。虽然相隔很远,但是他第二枪就射中了其中一个农民的后背,杀死了他。大家都知道,黄河二岸是距离很远的,可见日寇屠刀三八式的射程。
而国军手中的步枪不但五花八门,而且各地兵工厂选材和制造工艺差别巨大,相当一部分步枪都是粗制滥造的产物。汉阳造就不提了,就算是最好的中正式,虽然有效射程也有600米,但是实际上由于加工技术不到位(战时制造的就更差了),加工材料较次,一般能打个400到500米就不错了。至于地方军阀如川军,黔军装备的自制步枪,都是接近垃圾一样的劣质货,子弹出膛都不走直线,连缺乏武器的红军缴获以后,都将其烧毁,不屑使用,更别说打日本了。
所以在阵地对抗中,中国士兵往往被日军在自己步枪的射程以外杀伤。
而在近战中,日军三八式的连刺刀长度又超过国军中正式,所谓一寸长一寸强,肉搏战中一寸都是致命的,它造成国军拼刺的很大劣势。
另外,国军士兵中基本都是农民,还有很多是抓壮丁的产物,虽然抗日热情很高,但是战斗素质是没法和经过严格训练的日军士兵相比的。
国军老兵回忆录上写,他第一次打仗的时候,由于害怕,蹲在战壕里,用双手举步枪朝外面胡乱打,被班长打了一个耳光,喝令他站起来打。而这类的新兵国军中是很多的。
这也是为什么抗战前二年,中国士兵损失极重的原因。
到了抗战中期,由于国军逐步摸清楚了日军的战术,伤亡就少的多了。
在后期,装备全美式装备的中国远征军面对日军已经有绝对的火力优势,他们经常用手中的汤普森冲锋枪成片的扫倒冲锋来得日军,在缅北的战斗中他们战无不胜,横扫了日军二个精锐丛林野战师团,全歼了他们,解放了缅北和滇西。
湘西雪峰会战也大败10万日军,歼灭了3万多人。
在和殖民地军队的交手中
三八式对付这些二流部队的杂牌步枪,也是很占优势的。
英国在香港和马来半岛都是惨败,拼凑的英军除了印度兵和马来兵战斗力极差,一触而溃以外,自己的英国白人士兵的战斗素质也是不敢恭维。在和日军作战中,火力战术战斗意志都是完全的下风。在缅甸的战斗中,英军虽然有数量和装备的优势,居然还被一股数量不多的日军围困,最终由孙立人将军带领的中国军队救出。
三八式在和英国自豪的恩菲尔德步枪的交火中,丝毫不落下风,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战斗中大量杀伤了英国士兵,一直把英军的狼狈不堪的逃回了印度。
和菲律宾的美军的交手就不同了。虽然这支美军殖民地士兵也是国内二流水平,装备和人员都很差劲,且没有外援。但是日军的三八式在和美军当时只有很少装备的M1伽兰德的交手中,明显占了下风。实战中,往往二把M1就可以压制住日军一个步兵班十多人。M1八发铿锵有力的射击声曾经是日军的恶梦。不过由于实力相差太远,菲律宾的美军还是完败了。
在蒙古东北和苏联,在太平洋和美军一流陆战部队的交手中就完全不同了
日军和苏联的交手几次,在张鼓峰,哈桑湖的交战中,日军士兵和苏联士兵主要都是以传统的步兵作战(虽然也动用了坦克,但是总体以步兵作战为主),结果日军士兵凭借出色的个人战斗素质,虽然在这些战斗中失败,但是仍然重创了人海战术的苏军,造成其数倍的伤亡。还使得关东军得出苏军战斗力低于关东军的错误观点,这些观点在之后让日军吃了大亏。三八式在战斗中也突出体现了射击的精确性,很多苏军士兵都是头部中弹,当场死亡。
但是在之后的外蒙古的交手就完全不同了
当时日军的总体战术仍然是张鼓峰期间差不多,以步兵为主的老式战略。而苏联已经是出现了新的战略,以装甲为核心的现代战术。
蒙古的战斗中,虽然日军兵力和战力都占优很大优势,但是对手是苏联的数千轻型装甲部队(虽然都是很不堪一击的轻型快速坦克和装甲汽车,但是它在和步兵的交手中威力是巨大的)。日军的三八式和闪亮的刺刀,在对付苏联的装甲车简单是笑料。挥舞着刺刀集团冲锋的日军士兵,被苏军装甲车轻松的一排排扫倒。最终日军只能用类似于巴勒斯坦的人体炸弹来对付苏军装甲车。
但是,在少数三八式和苏军的莫新纳甘的交手中,双方也基本相当。苏军最后围困了日军主力,但是也不能迅速吃掉他,日军步枪狙击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在和美军在太平洋的交手中,除了少数拿三八式的狙击手,日军的三八大盖在和美军的M1对战中都是占绝对劣势。美军的M1不管各方面性能都高于三八式,其高射速三八大盖更是无法比拟。在太平洋群岛的复杂环境中,三八式的射程优势也发挥不了。
在赛班岛,冲绳的激战中,日军用手拉的三八式步枪射击一枪,都要遭到美军步枪至少十枪的还击。日军士兵常常一枪打出就立即被乱枪打成了筛子。
至于三八式的近战优势,在装备大量冲锋枪和轻重机枪的美军面前也是自杀行为。后期大批日军做自杀式的冲锋,他们挺着刺刀冲锋到美军阵地前几百米,就被密集的火力打成马蜂窝,一个人也冲不过去。
但是三八式作为狙击枪使用,还是在战斗中起到很大作用的。加上各国狙击手为了保存自己都要不断转移阵地,而日军狙击手往往以自杀的形式,只求消灭更多的敌人,不管自己的死活。所以手持三八式的日军狙击手经常能在同一个地方隐藏很久,直到被击毙。
三八式在狙击中,由于射击精确,大多数是一枪击中敌军头部,三八式威力小的缺点就不存在了,成为美军的恶梦!
三八式为何为日军钟情
可以说,三八式之所以为日军选中,并且使用四十年,除了自身性能以外,还有很多因素。
首先,日军是一直强调步枪精确射击的国家。日军军方是唯一在伞兵部队里面还准备大量单发步枪而不肯大量装备冲锋枪的国家。
从战略上来说,是日本的工业技术不行,无法制造大量冲锋武器,更无法大量制造连射武器使用的弹药。日军资源的缺乏,可以从1943年日军在中国汪伪控制区大搞献铁运动看出来。
汪精卫统治下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各县政府,都成立有合作社。伪南京政府命令合作社
在各地强制收购五金物资,以供日本造枪造炮造子弹之用。
& & 日本奇袭珍珠港之后第五天,武汉地区的日本宪兵配合警备队,半夜以后突然宣布特别
戒严,禁止行人和车辆通行,禁止街上居民向楼下张望。日军却趁机开出大卡车,分别将武
昌和汉口市区的下水道的多孔铁盖板全部撬走,装上轮船运回日本。
& & 汪伪人员将武汉城所有大、中型房屋上的金属构件,如铁门、铁梯、铜铁栏杆等等下了
& & 汪精卫为了把献铁运动搞得“热火朝天”,指令各地成立献铁委员会,专管此项活动。
伪南京市府的献铁委员会更是一马当先。积极活动,大收烂铁若干卡车。
& & 伪唐人街市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回收废金属运动。提出第一期回收铁类三万吨,铜类五百
吨,以及铅、亚铅、钨等有色金属若干吨。唐人街公共租界共有铁门二十八扇,每扇重达三
吨,全部被献铁大军席卷而去。旧租界铁制路牌共计八百零八块,也被献铁运动全部掠光。
既然无力使用连射武器,就不如尽量提高现有步枪的质量和射击精度,来弥补不足。
但是,日军使用三八大盖那么久,还是有一种日本人根深蒂固的意识。客观来说,日本军方的将领们一向对连发武器有厌恶感。他们常说“百发中一,不如一发即中”。这和他们的武士道精神中的讲究精确是符合的。
所以三八大盖是很符合他们的需要的。
再次,日军的陆军都是在海外作战,弹药补给全部靠海运。而它又没有美国英军巨大的海运能力。所以战时日军士兵的补给是很差劲的,随时可能断绝,很多时候靠抢掠当地老百姓维持。
东史郎在日记中,经常记载日军部队缺少粮草弹药的情况。粮食还可以从老百姓中抢夺,弹药则是必须要从后方远隔重洋的运送过来。
所以日军的子弹更是宝贵的,用东史郎的话说,他们的子弹就和金子一样。日军如果装备连射武器,弹药运输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还有,就是日军对现代战略意识的落后领会。一战时期,由于大多数阵地战的对射,双方距离很远,所以对于步枪的射程是非常讲究的。
而二战已经不再是一战时期的作战方式,敌我双方都是运动作战,而大部分作战距离不超过400米。400米内,强调的就是射击精度和火力的密集度。这也是二战中,苏美英德都大量装备自动步枪,卡宾枪和冲锋枪德原因。而日军显然没有这个意识,等到他意识到,就已经太迟了。
电脑换了新显卡:
CPU:I7 920,主板:技嘉UD3R,内存10Gddr3 1333,显卡:七彩虹650TI,2G版,硬盘:1T 希捷 32M,机箱:毁灭者,电源:航嘉 磐石 500,显示器:冠捷24寸 16:9 支持1080P。
光驱:技嘉24速DVD刻录。
UID1073102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在线时间537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评议0
在父辈的旗帜和太平洋战争中都有这样的场景,日军利用地形的优势潜藏下来,突然对近在咫尺的美军开火,可惜这些日军手中都是三八大盖或者有坂99,不然如果换成德国的MP38,那么美军一次至少死三四个,不到5米的距离是不需要准头的。后来在越南,美军就吃了很多这样的亏。
电脑换了新显卡:
CPU:I7 920,主板:技嘉UD3R,内存10Gddr3 1333,显卡:七彩虹650TI,2G版,硬盘:1T 希捷 32M,机箱:毁灭者,电源:航嘉 磐石 500,显示器:冠捷24寸 16:9 支持1080P。
光驱:技嘉24速DVD刻录。
UID998403主题阅读权限70帖子精华0积分6427金钱9405 荣誉6 人气0 在线时间540 小时评议0
Lv.7游侠白金会员, 积分 64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73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6427金钱9405 荣誉6 人气0 评议0
M24手榴弹的威力还真不如美军的菠萝,主要是破片效果不好,产生不了很多碎片。德军还是靠机枪为主的,没了机枪真的不行。
UID1073102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在线时间537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评议0
三八大盖的准确性确实不错,应该在同时期的枪械中算是佼佼者。亮剑里面的独立团政委赵刚用三八大盖击中一个400米开外的鬼子是可能的。不要觉得看不见,他射击之前用望远镜看了,他应该是用平行位移方式,就是用望远镜观察的时候选定一个肉眼看得见的大东西比如房子作为标志物,而后先瞄准标志物而后平移到目标上,当时那个鬼子基本在原地,打中还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也需要枪法和运气。
[ 本帖最后由 wm198223 于
17:02 编辑 ]
(20.6 KB, 下载次数: 0)
17:02:45 上传
下载次数: 0
电脑换了新显卡:
CPU:I7 920,主板:技嘉UD3R,内存10Gddr3 1333,显卡:七彩虹650TI,2G版,硬盘:1T 希捷 32M,机箱:毁灭者,电源:航嘉 磐石 500,显示器:冠捷24寸 16:9 支持1080P。
光驱:技嘉24速DVD刻录。
法蘭西諾曼第總督
UID3632816主题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0积分2003金钱4134 荣誉11 人气1 在线时间532 小时评议0
Lv.6游侠黄金会员, 积分 20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97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003金钱4134 荣誉11 人气1 评议0
我到现在都认为 国军的制服 比 8路和日军都漂亮多了。。。。。。。。。。。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UID1720833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236金钱994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82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2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36金钱994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带个M35就好意思叫“德式师”!
还有国军可是有好几款制服哦:晋绥军,东北军,西北军,滇军,重庆军,南京军还有第八路军和新编四军款式都不同。
UID1073102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在线时间537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评议0
不应该叫做南京军,应该是中央军,而且抗战之时西北军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后来吉鸿昌和冯玉祥组织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不算是西北军。
还有一些小军阀就比较有意思,很多穿前清兵勇军服改型的军服。有点像张勋留辫子。
电脑换了新显卡:
CPU:I7 920,主板:技嘉UD3R,内存10Gddr3 1333,显卡:七彩虹650TI,2G版,硬盘:1T 希捷 32M,机箱:毁灭者,电源:航嘉 磐石 500,显示器:冠捷24寸 16:9 支持1080P。
光驱:技嘉24速DVD刻录。
UID1073102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在线时间537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评议0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一一年式軽机関铳)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大正十一式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闭锁机构为楔闩横动闭锁,楔闩位于枪机后部,由枪机框上的开闭锁斜面带动楔闩作上下起落运动。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的6.5×58毫米步枪弹以及标准5发弹夹,使用方便,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枪弹威力不大。它最为独特的是弹斗供弹原理,开放的供弹弹斗容量为30发,弹斗位于机枪枪身左侧,可以容纳6个水平放置的5发弹夹,弹斗上方的盖子向下施加压力使最底层弹夹打完后叠在上面弹夹会进入输弹位置。弹斗底部的推弹装置将弹夹中的枪弹推向给弹口推弹入膛,依次反复。仿效法国“哈奇开斯”(Hotchkiss) 用润滑油润滑子弹,弹壳需要润滑才可以靠抢机后坐提供的动能退壳。机枪上配有油壶,子弹需要经过油刷给弹壳涂润滑油否则容易退壳不畅。理论上只要不断向弹斗中装填弹夹即可持续射击,但是由于彈藥装填繁琐,实际射速不能达到理论射速,很难达到150发/分。在实战中存在枪管过热(不能换枪管)、结构复杂易出故障等问题。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使用中暴露出的问题不能适应作战需要,被昭和天皇十一年(1936年,日本神武纪元2597年)定型的用30发弹夹供弹的九六式轻机枪替代。K日战争期间,**日军装备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也曾被中G敌后游击队缴获大量使用。
  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是日本在大正十一年(即1922年)定型生产并装备部队的一型班用轻机枪。 “歪把子”是中国给日军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起的一个俗名。在当年中国一般老百姓当中,说得清日本鬼子武器型号、年式的虽然不多,但提起“歪把子”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歪把子”这个俗名描述了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造型上的本质特征。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采用了类似传统步枪枪托的“枪颈”,同时由于其瞄准基线偏于枪面右侧,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准时过于向右歪脖子,所以将本来就十分细长的枪颈向右弯曲,以使枪托的位置能满足抵肩据枪瞄准的人机工程。这就是“歪把子”的由来。
  “歪把子”如此与众不同首先要从当时日军对一线步兵班、组支持武器的战术使命和战术要求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军事大国出现了新一轮军备竞赛和军事思想变革的风潮。日本为了增强一线徒步步兵的火力,效仿欧美列强军队的做法,日本开始为步兵班、组设计一型由1~2人操作使用的自动武器——轻机枪。日本陆军对这一型轻机枪的总体战技要求,至少做了如下考虑:
  首先,自动武器编入班、组,必定增大一线步兵的彈藥消耗量,因此必须考虑由此带来的彈藥保障问题。在此之前,日本陆军一线步兵的班、组没有装备过自动武器,都是使用手动“三零”式步枪或“三八”式步枪。彈藥保障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彈藥的数量问题,即要确保“够用”;其二是彈藥的型号问题,即要确保“通用”。而“通用”,又是确保“彈藥保障”的根本要求。步枪和机枪使用同一种枪弹,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战斗中彈藥保障的方便性。
  第二,日本陆军还进一步考虑了一线步兵在战斗中使用彈藥的方便性问题。要求这一型即将编入一线步兵班、组的自动武器,应使用与步枪一样的供弹具。也就是说,机枪要使用步枪用5发装的弹夹供弹。步兵就实现了供弹具通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彈藥保障的方便性,而且也简化了工厂生产特别是彈藥包装方面的环节,难怪在战争年代缴获的整箱日本6.5mm步枪弹,都是把枪弹装在弹夹上(一个弹夹5发)一同存放,几乎从来没有散弹包装的,而这样在战场上一开箱就能直接供步枪和轻机枪同时使用。
  在当时强调步、机枪彈藥通用的同时,还强调步、机枪供弹具通用,应该说是一个相当超前的观念,当然也是一个相当理想的观念。步、机枪同彈藥、同供弹具,打开一箱彈藥,步枪手可以直接使用,机枪手也可以直接使用;战斗中,可以把步枪手的枪弹收集起来供机枪使用;机枪坏了,或为了节省彈藥,可以把剩下的枪弹分给步枪手使用。
  机枪作为自动武器,要能通用步枪这支非自动武器的5发弹夹,这就意味着这挺轻机枪必须实现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其一,必须具有一个能够承载和储放步枪5发弹夹的平台;其二,必须能够满足机枪自动射击的要求,并能把步枪弹夹式供弹具上的枪弹连续不断地送入进弹位置。围绕军方的战技要求,打造出日本的第一型制式轻机枪。
  从“歪把子”的结构设计上看,有两个非常显着的特点:一是力图最大限度地遵从并且创造性地实现军方对战技性能的要求;二是力图最大限度地吸收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枪械原理。
  在自动方式上,“歪把子”采用了导气式工作原理,其自动机组件的总体结构以及动作原理,基本上是当时乃至当今世界各国机枪普遍采用的方式。
  “歪把子”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轻机枪,主要是在供弹方式上独树一帜。当然,这也是“歪把子”最大的特色所在。对于使用5发弹夹的非自动步枪来说,其装、退弹的程序是在完全手动的情况下完成的:要自动地完成使用弹夹装填发射的程序,就必须解决自动地向枪内压弹和自动地把空弹夹排出来这两个关键性的技术,而且,这个过程还必须不断地重复以适应机枪连续发射的要求。同时,为了确保一定的火力持续性,供弹装置必须一次放入数个装满5发枪弹的弹夹,而且又必须逐个弹夹压弹,一发一发地进膛。这些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既各自做功又密不可分,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导致整个供弹系统出现故障。为了达到战技要求,“歪把子”采用了一个能从上面装入6个弹夹(合计30发枪弹)、形状酷似“漏斗”的装弹机。在这个“漏斗”的前面,装有一个带弹簧轴的压弹盖板,当要向“漏斗”中装入枪弹时,先向前上方扳开压弹盖板,接着向“漏斗”中放入6个弹夹,然后扳回压弹盖板,使“漏斗”中的枪弹被盖板压住。这样一来,既可确保枪弹不致从 “漏斗”中掉落出来,又可使枪弹稳固地保持在进弹位置上。接下来,就该解决连续向枪内压弹的问题了。在这一个环节上,应该说“歪把子”成功并且创造性地运用了弹链供弹机枪的供弹原理。在“歪把子”的枪机框上,开了一个斜向导槽, “漏斗”底部的拨弹臂凸块置于斜向导槽之中。当拉动枪机(包括枪机在射击中前后往复运动)时,拨弹臂凸块在枪机框斜向导槽的作用下,随之做横向往复运动,拨弹臂上的拨弹齿则将弹夹上的枪弹不断地拨压到进弹口部,枪机复进时,推弹上膛击发。由于弹夹被“漏斗”两侧壁限制不能左右移动,故当拨弹臂向枪内拨弹时,空弹夹被留在“漏斗”之中,当最上面的弹夹的枪弹在自身质量和压弹盖板的压迫下进入进弹位置时,最下面的空弹夹则从“漏斗”下面的开口中漏出。说到这里,我们对“歪把子”的供弹过程算是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事实上,“歪把子”供弹机构“上压、横进、前推、下漏” 的协调和默契配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循环机械运动,搞出来不容易,用起来也不简单。
  事倍功半
  从“歪把子”的这种极为繁琐、复杂的供弹方式,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日本军国Z義的教条和刻板。尽管“歪把子”实现了日本陆军基于战斗彈藥保障的思想,但却牺牲了一挺轻机枪在战斗使用方面的整体性能。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一句中国的俗语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实战证明,枪械的结构越简单,可靠性也就相对越高;反之,可靠性则越糟。“歪把子”采用的这种供弹方式,结构与动作过于复杂。而这种机构动作的高复杂性,同时也就埋下了高故障率的隐忧。首先,“歪把子”对于气象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先是在中国东北地区低温严寒的条件下使用的可靠性很差,于是采取了把油壶装在装弹机旁边,随时为机件和枪弹涂油的办法来保持可靠性的办法,这在世界其它国家的枪械中是很少见的;后来在东南亚地区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使用的可靠性更差,甚至连油壶也无济于事了。事实上,“歪把子”只有在不冷不热、不干不湿的季节,并且在精心擦拭保养以及战斗烈度柔和的理想条件下,故障率才会相对低一些。其次,采用这种供弹方式,使“歪把子”的人机工程极为恶化。为了能够顺利地把枪弹从弹夹上一发一发地拨进弹膛,必须在弹膛旁边的输弹线路上,拥有不少于5发 6.5mm步枪弹底缘直径之和的一段距离,为此,能够盛装6个弹夹的枪弹的装弹机,只能偏置于枪身轴线的一侧(“歪把子”装弹机的外沿至枪身轴线的横向尺寸约不小于100mm)。轻机枪在一线步兵班、组中是使用最频繁、使用强度也是最高的武器。机枪人机工程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其战斗效能的发挥以及战场生存能力的强弱。有鉴于“歪把子”在人机工程方面的问题较多,仅择要叙述:
  (1) “歪把子”在战斗使用中装弹程序复杂,动作拖泥带水,对副射手的依赖性大。本来,日本陆军坚持采用步枪弹夹供弹的理念,原本是出于方便战斗使用的初衷。例如,可以利用射击间隙,及时把“漏斗”补满。这一点乍听起来还挺有道理,但全面地来看,则颇为牵强。按日军教范的动作规定,装枪弹时,射手右手握枪颈,左手打开装弹机压弹盖板;副射手位于机枪左侧,以右手拇指在下、食指和中指在上,从弹箱中取2~3个弹夹(弹头朝前、弹夹朝后),使弹夹底边对齐后装入装弹机(“漏斗”)中,并使弹夹与装弹机(“漏斗”)后沿对齐,装入5~6个弹夹后,扳回压弹盖板。想必不难从上述动作要领中感到“歪把子”装弹动作的繁缛。倘若是在夜间或是情况紧急条件下补充装弹,在冲击或在炮火下运动之时,副射手没跟上来或者伤亡,很难不乱方寸。
  (2) “歪把子”的两脚架过长,火线过高,而且位置非常靠前,不便于发扬火力,正、副射手位置过于紧密,战场生存能力弱。机枪的火线高度,是指机枪脚架架于地面时,枪管轴线垂直于地面的距离。“歪把子”的两脚架的架杆较长,以致其火线高度达400mm,因此比一般机枪的火线都要高(通常机枪的火线高度不超过300mm,而且大多数是尽可能降低火线高度)。由于装弹机的位置业已确定,两脚架只有靠前配置才能避免与装弹机相互干涉,再加上脚架偏长,火线偏高,这样一来虽然对打仰角射击有利,但对打平射特别是打俯角射击就极为不利,射手往往要把上半身探出老高,才能构成瞄准线。战斗中,在一线战场上,作为步兵中的主要武器,机枪往往是对方集中打击和首先消灭的目标,特别是在非自动武器占主导地位的早期战场上,机枪对对方的威胁很大,因此被对方打掉的危险也很大。在K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对付日军“歪把子”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专等“漏斗”枪弹打完,立刻反击过去一个“排子枪”,甚至“手榴弹”。那时日本鬼子的机枪手伤亡大,缴获的“歪把子”也挺多,只是多有被打坏者,不过几挺坏“歪把子”凑一挺好“歪把子”也常常是乐不可支的事。顺便说一句,尽管“歪把子”与“三八大盖”使用一样的枪弹,打起来枪声却比“三八大盖”响得多,加上它射速不快,在众枪炮声中格外引人注意,因此常常成为K日军民判断战场情况和太势巧用兵力的一个要素。
  (3) “歪把子”全枪的结构布局,都是以服从于使用步枪弹夹供弹这一陆军的要求出发的,因此其它一切布局问题都围绕装弹机甚至让位于装弹机。由于装弹机偏于枪身轴线左边配置,造成了以下缺陷:一是全枪质心偏左,连续射击时,射手始终要有一个向右正枪的“劲儿”,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射弹会越来越偏左;二是迫使瞄具右置。一般枪械的瞄具,通常配置在枪身轴线的正中间或者配置在枪身轴线的左侧,这样比较适配人的头、颈、眼和脸颊的人体工程。瞄具偏右配置,人的头颈就要歪过去斜着眼睛才能瞄准,且不说能否瞄得准,单就是歪脖斜眼这一条也让人受不了。于是就权宜之计地把枪颈向右歪,“歪把子” 冠名由此成立;三是导致了操枪的别扭和麻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扛枪时,“歪把子”的装弹机压迫右肩,枪面会向右翻转,须向左拿着劲儿才行。如果把“歪把子”扛在左肩上,由于装弹机碍事,而且枪身不能完全搭在肩上。徒步行军来回换肩扛枪,哪边都不舒服;②“歪把子”没有提把,不便于快速提枪行进,机枪又比步枪粗大许多,不能直接握着枪身,故常常只能取扛枪或端枪姿势。长时间端着一挺10多千克的机枪,而且其质心又在装弹机之前,臂、肩、颈、腰之疲劳,是可想而知的;③“歪把子”的前、后背带环都设在枪的右边,而且在背枪或挎枪时得把装弹机翻向上或倒向下,十分别扭; ④端枪射击时副射手被射手左侧遮挡,补充装弹困难,往往是端着枪打完枪弹后,需要把枪放下来装填枪弹;⑤“歪把子”的“鱼尾”形枪托,与整枪造型搭配起来倒也协调,不过在抵肩据枪射击时,托底板的突出部正好抵在射手的右锁骨上;⑥“歪把子”枪管上的散热片外径过粗,致使枪的质量无端地增加了不少。由于没有设置提把或前护手之类的部件,枪管打热了之后手就没有地方抓握,所以“歪把子”出厂时,权宜之计地在它的枪管散热片上包了一个防烫灼帆布套;⑦“歪把子”的两脚架是全枪最不可理喻的地方之一,其脚头用驻栓连接在脚头环上,既没有收折定位,又没有支撑定位,操枪过程中,两根脚架会随着惯性“叮当” 乱甩,架枪时,常常会因一只脚歪斜架不住枪。
  总的来说,“歪把子”是一挺独具特色的机枪,但也的确不是一挺性能良好的机枪。早期曾被日军步兵视为珍宝,倍受呵护,但最终还是被弹匣供弹的九六式6.5mm轻机枪所取代。K日战争初期,中国K日军民也很看重“歪把子”,而且每战必欲虏之而后快,但到后来,正规部队使用的并不太多,但凡能用上捷克ZB-26式轻机枪的部队,决不会用“歪把子”。倒是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使用“歪把子”的多一些。到后来,缴获的九六式6.5mm轻机枪在K日武装力量中逐渐取代了“歪把子”的地位。“歪把子”不仅充分显示了日本较早时期枪械技术方面颇为“独异怪辟”的特点,而且充分显示了日本军国Z義人文心理方面颇为“专断武蛮”的特点……
  性能数据
  操作:自动
  彈藥:6.5×58毫米步枪弹
  容量:5发/弹夹、30发/弹斗
  重量:10.2公斤
  全长:1100毫米
  枪管长:485毫米
  初速:736米/秒
  理论射速:600发/分
  有效射程:600米
电脑换了新显卡:
CPU:I7 920,主板:技嘉UD3R,内存10Gddr3 1333,显卡:七彩虹650TI,2G版,硬盘:1T 希捷 32M,机箱:毁灭者,电源:航嘉 磐石 500,显示器:冠捷24寸 16:9 支持1080P。
光驱:技嘉24速DVD刻录。
UID2336092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2积分1388金钱6765 荣誉15 人气75 在线时间3278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3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12 积分
帖子精华2积分1388金钱6765 荣誉15 人气75 评议0
其实我最佩服的,是96轻机和百式冲锋上加刺刀……日本人太有才了
苍苍四海,莫非同胞?茫茫人间,相争何为?
UID1456690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01金钱925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210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1金钱925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三八式步枪的6.5毫米友坂弹杀伤力不强,是200米以外的事情。由于弹体较长,弹头飞行要到200米左右才能完全稳定下来,此时被命中才是进出口都小。
在弹道未稳定的200米以内,尤其是50-150米这个距离上,友坂弹的杀伤效果丝毫不下于7.92毫米毛瑟弹,可能还要更强一些,堪比达姆弹。
i7-920 OC 3.4
GTS250 SLI
2G/DDR1333 *3
UID1073102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在线时间537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评议0
如果是阵地对射的话,还是毛瑟的7.92mm更有威力,在中国战场还是经常出现类似一战的阵地对射。阵地对射不像影视剧一样双方都露出大半个上身,那样只能找死。而且在中国战场上阵地对射的时候往往都是僵持阶段,大炮等重武器一般都在重新选择阵地。只有轻武器参与,硝烟不大,双方视线都很好。阵地对射中双方都基本隐蔽在战壕中,不断变换位置探出头来观察,而后选好目标,突然架起枪来射击而后退回战壕。
这种情况下,口径的大小就十分重要,大口径的枪即使没有击中,打在战壕前方的防护部上也会对防护部后面的人有很大的震动感,这对于士气有很大的打击,很多人就不敢再探出头来观察和射击。
电脑换了新显卡:
CPU:I7 920,主板:技嘉UD3R,内存10Gddr3 1333,显卡:七彩虹650TI,2G版,硬盘:1T 希捷 32M,机箱:毁灭者,电源:航嘉 磐石 500,显示器:冠捷24寸 16:9 支持1080P。
光驱:技嘉24速DVD刻录。
UID1073102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在线时间537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评议0
中正枪的7.92mm口径在阵地对射的时候会给日军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之所以阵地对射中国军队成绩欠佳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单兵重武器不足,没有掷弹筒和迫击炮等辅助武器,而且中国军队的射术不精。不过中正式的后坐力大也是一个原因,这对于射手掌握枪支和提高射术不利。
电脑换了新显卡:
CPU:I7 920,主板:技嘉UD3R,内存10Gddr3 1333,显卡:七彩虹650TI,2G版,硬盘:1T 希捷 32M,机箱:毁灭者,电源:航嘉 磐石 500,显示器:冠捷24寸 16:9 支持1080P。
光驱:技嘉24速DVD刻录。
UID3606768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234金钱1994 荣誉0 人气3 在线时间343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2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6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34金钱1994 荣誉0 人气3 评议0
原帖由 wm198223 于
08:42 发表
不应该叫做南京军,应该是中央军,而且抗战之时西北军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后来吉鸿昌和冯玉祥组织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不算是西北军。
还有一些小军阀就比较有意思,很多穿前清兵勇军服改型的军服。有点像张勋留辫子。 ...
西北军一直存在到1948年----西北军的主力集中在29军,石友三手中也有相当,还有部分西北军成为红五军团,残部编入了129师。
29军,后来的59军,77军,直至最后淮海阵前起义,变为人民天朝军33军,34军,西北军即使在半美械化后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人人背着把大刀-----
UID1073102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在线时间537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评议0
29军已经归属校长指挥了,纯粹意义上的西北军已经不存在了,而且西北军使用大刀不是只有29军的大刀队,李景林部的大刀用的更为纯熟,据传李景林部的大刀刀法源自山东义和团,是山东诸城一个叫胡兰成(音),刀法简单而且实用,第一式是后来基本所有使用大刀的战士都会的,刀背对敌,鬼子的刺刀突刺之时用刀背磕开刺刀,刀势上挑,不必回手顺势就可以砍或者刺杀鬼子,抗战中的白刃战,很多鬼子就是死在这一招之下。这招的刀法名字叫一刀两段,本意是一招刀法有两个作用,攻守都是一下,不过后来很多鬼子都被这招斩为两段,算是一语成谶。我2001年见过胡兰成的孙子,现在他已经不在了,当时已经快80了,但是身子还硬朗,他还给我演示了这一招。可惜其他的刀法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是知道共有12式,一刀两段是第一式,本来不算是刀法,是用来锻炼人对刀的掌握的,可能是为了凑数才列进去的。胡兰成本身没有文化,所有的招式都是口传心授的,就没有传下来。
电脑换了新显卡:
CPU:I7 920,主板:技嘉UD3R,内存10Gddr3 1333,显卡:七彩虹650TI,2G版,硬盘:1T 希捷 32M,机箱:毁灭者,电源:航嘉 磐石 500,显示器:冠捷24寸 16:9 支持1080P。
光驱:技嘉24速DVD刻录。
UID1073102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在线时间537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72金钱3592 荣誉2 人气4 评议0
很多人都在说当时的8路为什么不装备红缨枪,这样拼刺刀的时候会更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本来就要背枪,再背红缨枪会很不方便,而且枪法比刀法难练的多,很少有人能够掌握,8路用大刀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平时也可以劈柴火或者做其他的,当时物资紧张,要一物多用。
电脑换了新显卡:
CPU:I7 920,主板:技嘉UD3R,内存10Gddr3 1333,显卡:七彩虹650TI,2G版,硬盘:1T 希捷 32M,机箱:毁灭者,电源:航嘉 磐石 500,显示器:冠捷24寸 16:9 支持1080P。
光驱:技嘉24速DVD刻录。
UID1250094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86金钱585 荣誉1 人气0 在线时间168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86金钱585 荣誉1 人气0 评议0
我要看看,
UID512353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95金钱1509 荣誉1 人气0 在线时间194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5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95金钱1509 荣誉1 人气0 评议0
看了这个想玩日军题材的fps游戏了,但是cod5太假了~~~
【Intel I5 3450】
发帖数达到10000
大头像勋章
永久勋章,统一售价:8888金币。购买地址:待定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存战争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