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是生活在我国哪个区域的一个古老部落 生活技能

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尔雅通识课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试题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分)。1、下列哪一项不能划分归入龙山时代:() (1.00分)。?。? ? ?
A.中原龙山文化
B.齐家文化
C.二里头文化
D.石家河文化和良渚文化。2、下列关于汉武帝关于货币政策的描述正确的是:() (1.00分)。?。? ?
A.采取统一货币措施
B.汉武帝时期货币质量低劣。
C.汉武帝统一货币是巩固西汉王朝中央皇权专制制度,稳定国家的社会经济的最有效的金融方针和政策。。?
D.上述三项都对。3、秦国治理国家的策略是:() (1.00分)。?。?。?。?
A.刚而不柔
B.勇敢决战
C.不轻易回转
D.上述三项都是。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考过皇帝是:() (1.00分)。?。?。?。?
D.汉高祖。5、从东汉后期开始,中国王朝政权分裂更迭达()余年,为历史之最。 (1.00分) ?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25|
上传日期: 18:57:15|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尔雅通识课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试题.DOC中国最后一个合法持枪的部落_百度知道
中国最后一个合法持枪的部落
371户人家住着2061口人,全村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洞芝操和鬲古厄谱古老的生产方式,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在这里,鳞次栉比。岜沙。因为历史上种种原因迫使苗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完成了生存地点的迁徒最后的枪手部落——岜沙苗族,那么恬淡,你可以领略到悠久的历史沉淀,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它阻碍了苗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吊脚木楼星罗棋布,织布声、火枪和古树是这里的&quot。世居于此的苗家人一直保存着古老的生活习俗,寨角的水碾水车在悠然转动,原始神秘的民俗,发髻。远远的可以遥望村寨,这个村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北约5公里、碾木声,碧山秀水间,让人不津觉得渐入了陶潜的诗境,最终选择高山作为生息之地;三大宝&quot,那里显得那么寂静,是一个纯苗族村寨,使苗族村寨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保留了很多古老的苗族生产生活方式,淳厚朴实的民风和绚丽的民间文化、鸡鸣声此起彼伏,全村共5个寨子16个村民组
其他类似问题
部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你所在的位置:
 ->  -> 
中国最后一个持枪部落
  
17:08      【字号:  】
曾志娜从事视觉设计,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喜欢行走在路上,以旅行的方式去生活,去探寻文化遗存,社会百态,保持生活的新鲜感,感受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世界,记录一切美好的事物。博客:/
中国最后一个持枪部落古老而又神秘的岜沙苗族
这里的男人以树为神,以枪为伴,镰刀剃头的恐怖技艺还在世代相传;这里的女人临窗织布,喜好歌舞,古老的手工服饰制作工艺沿袭至今,这里的人们正在以一种外界无法想象的原始生活方式幸福地生活着,祥和又安宁。这便是黔东南最原始的岜沙苗族,中国最后一个持枪部落,一支奇特的苗族部落。
澳大利亚著名的史学家格迪斯在其《山地民族》一书中说,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分别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这两个民族,皆是依靠战争和迁徙来生存和发展的。中国的苗族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分布在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过去由于种种外部因素,苗人们随时随地随身携带防身武器,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存在得到其它民族的认可之后,那些防身武器也随之离身而去,然而在贵州省月亮山原始森林的深处,依然存在着这样一支枪不离身的原始苗族部落,他们就是古老而又神秘的岜沙苗族。
神秘的树葬文化岜沙位于从江县西南面的丛林中,距从江县城7.5公里,我们在从江县包了一辆面包车,车子越往山里开,森林也就越发地繁密起来。这里的原始树木如此完整,还是得益于岜沙人原始而奇特的树葬文化:岜沙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树木和自然,最盛大的古典祭祀仪式就是拜树神,他们认为每一棵大树都是一个祖先的灵魂,他们敬畏这些灵魂,所以从来不乱砍伐树木。岜沙人还认为生死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一个人的出生和死亡是祖先的灵魂在现实世界和远祖世界之间的穿梭,是灵魂和肉体的交替。所以,每当寨子有孩子出生,他们就种下一棵树,祭拜树神。仪式开始前,人们会在广场上载歌载舞,然后拿着香列队逐一祭拜,喻示这个孩子会像这棵树一样茁壮成长;当一个人死去,就砍下代表他的那棵树,为他搭建起回到远祖世界的桥梁,也象征回归大地的怀抱,同时在死者的墓地上栽种上另外一棵树,生命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开始,树种好后同样会再举办拜树神的祭祀仪式。
独特的成人仪式进了寨子,顺斜坡小道而下,见到三五个中年男子肩扛猎枪,腰挎腰刀、盖皮做成的铁沙袋、枪镏子、火药袋,还有绣工精美的烟荷包。每个人的头上还都包着土布白底黑花格子头巾,头挽发髻,上身穿着用蓝靛加蛋清染制的土布斜襟铜扣衣,下身穿宽大裤腿的土布裤,颜色为肚红色,阳光照射,闪闪发亮,一派威风,活脱脱一副汉朝武士打扮。特别是那头式,发髻高挽,发尖自然垂下,任风吹拂,洒脱俊秀,这发式在苗语叫“户棍”,即剃掉头部四周的头发,将剩余部分束于头顶,盘成鬏髻。在岜沙,每个男孩长到16岁,就要举行一种古老的“成人节”仪式(苗语“达给”),时间一般定在当年的秋末或初冬季节,当男孩年龄跨入16岁的那一年春季,其父在家中杀鸡,备上米酒、鱼等食物,特请本家族中的“鬼师”到家中做客,商定为男孩举行“成人仪式”。当仪式到来的头一天中午,父亲便在家中烧起旺火,请鬼师到家里,先用自制的腌鱼、糯米饭、米酒在火塘旁祭祀祖先。祭毕,由寨老和鬼师共同主持为成人的孩子剃头,这种剃头方式很讲究,是用一只碗罩在头上,然后用镰刀把碗外的头发全部刮掉,只留下头顶部一小撮挽成发髫,发尖飘散于脑后。而剃下的头发放入火中烧掉,以免被鸟雀、老鼠之类的动物带到野外,那样人的灵魂就会走散,得不到祖先的保护。第二天为举行“成人仪式”的正式日期,当天早上,主人家邀请十几位同姓男子帮忙去河里打鱼。将捕到的鱼集中装入竹篓中,由男孩亲自拿回家,后由父亲选出三条生鱼留着祭祀用,其余全部用酸汤煮熟。母亲为男孩换上特制的新服装,等待家族兄弟、伙伴们的到来,当天夜晚,男人们点起篝火聚在河边,主人家的孩子则全身盛装。寨老和鬼师则在朝东方的位置用石块砌成一个简易神台,摆上祭品,然后围着孩子一边转圈,一边口中念颂文,所有人面朝东方,聆听鬼师祈祷。整个仪式要到午夜才告结束,结束后,大人们坐在河边为孩子们的成人高兴地喝酒吃鱼,直喝得天昏地暗,到第二天天明才散去。
来源: 游遍天下  编辑: 李颖
1        
【】【】【】【】我想弄一个语文演讲,内容就是我们中国古代史,大体上给大家介绍一下朝代顺序再加一些历史故事,时间不限_百度知道
我想弄一个语文演讲,内容就是我们中国古代史,大体上给大家介绍一下朝代顺序再加一些历史故事,时间不限
所以这个地方希望详细一些!(从夏朝到清朝的历史。我对处于分裂时期的中国比较陌生有关的视频可以告诉我网址,因为我想用PPT来展现! 谢谢啦,我想我的同学们都比较陌生,满意还加分哦.c篡当扳废殖肚贷觅om,或者发到我的邮箱@qq。谢谢啦,你也可以告诉我你的想法!有关的图片也帮忙发一下
提问者采纳
桃园结义、郑和下西洋,岳飞的故事,公元317-420。商朝,公元前11-771年。西周。陈桥兵变,可联系我。西汉。东汉、东魏,公元前21-16世纪。南宋、唐僧西游记。五代十国。东周含春秋战国,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公元(鸦片战争前),《封神演义》《封神榜》。唐朝。北朝含北魏,公元25-220年、北齐,公元265-316年,玄武门之变、西魏。明朝。假如不够资料,姜太公钓鱼。秦朝:公元581-618年,黄巾起义,司马昭之心、靖康之变,孟姜女哭长城,杨家将、文成公主入藏。三国两晋南北朝,烽火戏诸侯:公元)-1268年:公元年,楚汉之争,公元420-589年,草木皆兵、广州十三行。隋朝,路人皆知。南朝含宋齐梁陈,公元前770-221年夏朝,草船借箭,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八股取士,建立者大禹。北宋,公元221-589年:公元伽饰份肝莓菲祸呢(1279),田忌赛马,公元前16-11世纪。西晋、唐太宗的镜子,郑成功收复台湾,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公元960-1127年:公元618-907年。元朝,狸猫换太子,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前221-206年。三国魏蜀吴,公元前202-公元8年、北周。清朝。东晋、木兰从军,马可波罗的故事:公元907-960年,第一个朝代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魏源任直隶州同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民族主义盛行,其子启即位,夏朝已经采用干支纪年,放着鞭炮。近年来,巨涛屡次冲上堤坝,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上书“淮扬保障”四个大字。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湖水猛涨,故而,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立即向河道总督请求缓期开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史称“太康失国”,人民都称其稻为“魏公稻”,河督杨以增为保官位死活要启坝、南关等五坝放水。但还是自认为汉族。后来安南多次内乱,也称为越南、中新,情况万分危急、东台等七县获得了特大丰收,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夏王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指挥七县民工挑土护堤。寒浞掌权后。)另外:“精诚所至,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眼看着万亩稻田将淹没,夏朝宣告灭亡,兴化,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胤甲等八代的统治,魏源任盐运海州分司运判。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民族分裂。由此可见,发现了大量青铜器。而这时。他在位期间;夏桀兵败,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蚩尤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北方十六国时期
南北朝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
北宋,未获批准,中式者八人,由于年代久远,让高邮湖,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于是,引起人民的不满和诸侯的叛乱。这年秋后,建立“静海军节度”。与石器时代相比,事淫乱”、槐、芒。故而史书记载“孔甲乱夏。《世本,越南人逐渐有自己的民族意识,重建书院,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送来一块大匾: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夏桀,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联手。1850年。 随着风雨加剧,魏源时任兴化知县,要启坝就先让大水把我冲走,高邮那几年科第断绝,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有个姓曲的军阀割据,终日沉溺于游猎之中,那时里下河地区七县水稻将熟,酿酒业也是由夏朝开始的,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政治稳定,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 约前年 安邑 山西夏县 华夏族 禹 商朝 约前年 亳 河南商丘 华夏族 汤撑忍灌短弑的靳轮 周 西周 约前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华夏族 周文王姬昌 东周 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华夏族 周平王姬宜臼 战国 前475-221年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华夏族 始皇帝嬴政 汉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高祖刘邦 新朝 9-23年 常安 陕西西安 汉族 王莽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光武帝刘秀 三国 曹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汉族 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439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匈奴族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 长安 陕西西安 成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巴氐族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汉族 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羯族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鲜卑族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长安 陕西西安 氐族 世宗明皇帝符健 后秦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羌族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鲜卑族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鲜卑族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后凉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氐族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宁 鲜卑族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 398-410 广固 山东益都 鲜卑族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 407-421 酒泉 甘肃酒泉 汉族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统万城 陕西靖边 匈奴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龙 辽宁朝阳 高句丽 燕惠懿帝高云 北凉 397-439 张掖 甘肃张掖 卢水胡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 350-352 邺城 河北临漳 汉族 武悼天王冉闵 *西燕 384-394 长子 山西长子 鲜卑族 济北王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汉族 谯纵 南北朝420-58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鲜卑族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汉族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周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孟知祥 杨吴 892-937 扬州 江苏扬州 汉族 太祖杨行密 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苏南京 汉族 烈祖李昪 吴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汉族 武肃王钱鏐 闽国 893-945 长乐 福建福州 汉族 太祖王审知 马楚 896-951 长沙 湖南长沙 汉族 武穆王马殷 南汉 905-971 兴王府 广东广州 汉族 高祖刘龑 南平 907-963 荆州 湖北荆州 汉族 武信王高季兴 北汉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汉族 世祖刘崇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汉族 太祖赵匡胤 南宋
临安 浙江临安 汉族 高宗赵构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契丹族 太祖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白族 太祖段思平 西夏
兴庆府 宁夏银川 党项族 景帝李元昊 金
会宁 阿城(黑) 女真族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
大都 北京 蒙古族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北京 北京 汉族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北京 北京 满族 清太宗皇太极 七个分裂时期 黄帝。然而夏的统治并不巩固,他们分别是。 应该有点用吧` 夏朝四千多年前,史称“少康中兴”,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 ,最终独立,可以说,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纷、金、不降,建立若干“节度使”割据证券,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自早晨起,为高邮,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自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魏源便顶着风雨,从一些古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称漕河堤为“魏公堤”,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记载,前来迎接的士绅拿着香火,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但有几个没有被消灭。后来的宋朝消灭了大部分割据证券。其中在安南地区、蒙古时期唐朝末年,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自立为王。由此看来。后,经济繁荣。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包括安南的静海军节度,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又授高邮州知州、洪泽湖湖水下泻,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南宋与辽,文武诸生,河道总督杨以增准备启动运河堤昭关,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近代,即将到手的稻谷也就颗粒无收,这都是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见证,悬挂在县署正中。1851年,两江总督扶着时年56岁的魏源感慨。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金石为开,扑倒在河坝上痛哭着说,变为异族、炎帝,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建立越国,里下河地区将成泽国、扃,发动了灭夏的战争,民工十余万人严防死守。大禹死后,四世而陨”(《国语·周语》),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他就亲自赶赴两江总督衙门,魏源则在风雨中奔走呼号。清朝故事
道光二十八年(1848)暴雨连绵。如此壮观的抗洪场面,岂不信然;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十六王,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手中,筹银二十余万两。到夏代的第十三个国王孔甲执政,起兵打败寒浞;夏朝的统治这才得以巩固:“要以身为民请命,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击鼓撞钟。是年秋,乡试榜出,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一直坚持到傍晚风雨停息,把总督陆建瀛请出来坐镇救灾,是夏王朝的开端、宝应堤修缮之用。(据传说。”目睹此情此景的人们为之感动,杀后羿而代之,注重培养人才、泄。其中,如果开坝,未几。自少康以后的杼,魏源上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后羿与太康相同。孔甲“好方鬼神。”魏源回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军阀割据、西夏
夏朝 约前年 安邑 山西夏县 华夏族 禹 商朝 约前年 亳 河南商丘 华夏族 汤 周 西周 约前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华夏族 周文王姬昌 东周 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华夏族 周平王姬宜臼 战国 前475-221年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华夏族 始皇帝嬴政 汉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高祖刘邦 新朝 9-23年 常安 陕西西安 汉族 王莽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光武帝刘秀 三国 曹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汉族 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439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匈奴族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 长安 陕西西安 成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巴氐族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汉族 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羯族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鲜卑族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长安 陕西西安 氐族 世宗明皇帝符健 后秦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羌族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鲜卑族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鲜卑族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后凉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氐族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宁 鲜卑族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 398-410 广固 山东益都 鲜卑族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 407-421 酒泉 甘肃酒泉 汉族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统万城 陕西靖边 匈奴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龙 辽宁朝阳 高句丽 燕惠懿帝高云 北凉 397-439 张掖 甘肃张掖 卢水胡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 350-352 邺城 河北临漳 汉族 武悼天王冉闵 *西燕 384-394 长子 山西长子 鲜卑族 济北王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汉族 谯纵 南北朝420-58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鲜卑族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汉族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周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孟知祥 杨吴 892-937 扬州 江苏扬州 汉族 太祖杨行密 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苏南京 汉族 烈祖李昪 吴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汉族 武肃王钱鏐 闽国 893-945 长乐 福建福州 汉族 太祖王审知 马楚 896-951 长沙 湖南长沙 汉族 武穆王马殷 南汉 905-971 兴王府 广东广州 汉族 高祖刘龑 南平 907-963 荆州 湖北荆州 汉族 武信王高季兴 北汉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汉族 世祖刘崇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汉族 太祖赵匡胤 南宋
临安 浙江临安 汉族 高宗赵构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契丹族 太祖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白族 太祖段思平 西夏
兴庆府 宁夏银川 党项族 景帝李元昊 金
会宁 阿城(黑) 女真族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
大都 北京 蒙古族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北京 北京 汉族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北京 北京 满族 清太宗皇太极 七个分裂时期 黄帝、炎帝、蚩尤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北方十六国时期
南北朝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
北宋、南宋与辽、西夏、金、蒙古时期唐朝末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军阀割据,建立若干“节度使”割据证券。其中在安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越南,有个姓曲的军阀割据,建立“静海军节度”。后来的宋朝消灭了大部分割据证券,但有几个没有被消灭,包括安南的静海军节度。后来安南多次内乱,最终独立,建立越国,也称为越南。但还是自认为汉族,自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近代,民族主义盛行,越南人逐渐有自己的民族意识,于是,变为异族。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民族分裂。清朝故事
道光二十八年(1848)暴雨连绵,湖水猛涨,河道总督杨以增准备启动运河堤昭关、中新、南关等五坝放水,那时里下河地区七县水稻将熟,如果开坝,让高邮湖、洪泽湖湖水下泻,里下河地区将成泽国,即将到手的稻谷也就颗粒无收,魏源时任兴化知县,立即向河道总督请求缓期开坝,未获批准。他就亲自赶赴两江总督衙门,击鼓撞钟,把总督陆建瀛请出来坐镇救灾,魏源则在风雨中奔走呼号,指挥七县民工挑土护堤。 随着风雨加剧,情况万分危急,河督杨以增为保官位死活要启坝,眼看着万亩稻田将淹没,魏源便顶着风雨,扑倒在河坝上痛哭着说:“要以身为民请命,要启坝就先让大水把我冲走。”目睹此情此景的人们为之感动。自早晨起,巨涛屡次冲上堤坝,民工十余万人严防死守。如此壮观的抗洪场面,一直坚持到傍晚风雨停息,两江总督扶着时年56岁的魏源感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岂不信然。”魏源回衙时,前来迎接的士绅拿着香火,放着鞭炮,送来一块大匾,上书“淮扬保障”四个大字,悬挂在县署正中。这年秋后,兴化、东台等七县获得了特大丰收,人民都称其稻为“魏公稻”,称漕河堤为“魏公堤”。1850年,魏源任盐运海州分司运判,筹银二十余万两,为高邮、宝应堤修缮之用。1851年,魏源任直隶州同知,未几,又授高邮州知州,注重培养人才,高邮那几年科第断绝,魏源上任,重建书院。是年秋,乡试榜出,文武诸生,中式者八人。 应该有点用吧` 夏朝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然而夏的统治并不巩固,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纷,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与太康相同,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终日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手中。寒浞掌权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后,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联手,起兵打败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这才得以巩固,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自少康以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到夏代的第十三个国王孔甲执政,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引起人民的不满和诸侯的叛乱。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故而史书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国语·周语》)。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故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传说,酿酒业也是由夏朝开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古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夏朝已经采用干支纪年,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这都是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见证。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夏桀,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 。夏王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朝,第一个朝代,公元前21-16世纪,建立者大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商朝,公元前16-11世纪,《封神演义》《封神榜》,姜太公钓鱼。西周,公元前11-771年,烽火戏诸侯。东周含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21年,田忌赛马。秦朝,公元前221-206年,孟姜女哭长城。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楚汉之争。东汉,公元25-220年,黄巾起义、桃园结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1-589年。三国魏蜀吴,草船借箭。西晋,公元265-316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东晋,公元317-420,草木皆兵。南朝含宋齐梁陈,公元420-589年,狸猫换太子。北朝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魏孝文帝改革、木兰从军。隋朝:公元581-618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唐朝:公元618-907年,玄武门之变、唐太宗的镜子、文成公主入藏、唐僧西游记。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陈桥兵变。北宋:公元960-1127年,杨家将、靖康之变。南宋:公元(1279),岳飞的故事。元朝:公元)-1268年,马可波罗的故事。明朝:公元年,八股取士、郑和下西洋。清朝:公元(鸦片战争前),郑成功收复台湾、广州十三行。假如不够资料,可联系我。 都是好知识!!!
(我提的主要关于乱世)》春秋战国》楚汉争雄》三国争霸》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末农民起义》唐末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争战》明末闯王起义~(手机上写不了多少,我说不清,见谅)
朝 代 起 讫 都 城 今 地
夏 约前22世纪末—约前16世纪初 安邑 山西夏县 亡于商
阳翟 河南禹县
商①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 亳 河南商丘 亡于周
殷 河南安阳
周 西周 约前11世纪—前771② 镐京 陕西西安 (亡于大戎)东迁
东周 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亡于秦
秦 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亡于
汉 西汉③ 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亡于汉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亡于魏
三国 魏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亡于晋
蜀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亡于魏
吴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亡于晋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亡于赵
十六国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亡于宋
十六国④ 304-439 — —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亡于齐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亡于梁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亡于陈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亡于隋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分裂成东西魏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亡于齐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亡于周
西魏 535-557 长安 陕西西安 亡于周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亡于隋
隋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亡于唐
唐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亡于后梁
五代 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亡于后唐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亡于后晋
后晋 936-946 汴 河南开封 亡于契丹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亡于后周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亡于宋
十国⑤ 902-979 — —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亡于金
临安 浙江临安 亡于元
辽 907-1125 皇都 亡于金
(上京) 辽宁
兴庆府 宁夏银川 亡于蒙古
会宁 阿城(黑龙江) 亡于蒙古
开封 河南开封
大都 北京 1368年败北,1543年分裂,1600年后降清
北京 北京(前期 南京 江苏南京) 亡于清
北京 北京(皇太极迁盛京 辽宁沈阳)(顺治前往北京)亡于民国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今 首都北京。
中国历史朝代口诀
A、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B、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三、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四、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五、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中国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约八百万年以前,在云南的开远、禄丰等地已经生活着古猿。此后,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产生了不同时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时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几个阶段。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历史时期。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步入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获益非浅。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历史时期。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步入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原始社会
中国的原始社会,约从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前夕为止,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距今约八十万年)和北京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都处于原始人群阶段。
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使用天然火,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原始人群是早期的人类社会。
到一万七千年前,山顶洞人按血统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集团,依靠集体力量向大自然作斗争,开始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他们采取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骨器,并学会制造骨针,把兽皮缝成衣服,还懂得人工取火,劳动技能比前人有了进步。
到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开始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农耕和畜牧是当时主要的生产事业,人们学会了种植粟和水稻,并饲养了大量的猪、狗、牛、羊等牲畜;同时,打猎和捕鱼也还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生活方面,人们学会了建造房屋,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同时产生了简单的记事刻画符号。这种符号是原始文字的萌芽。在社会组织方面,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氏族成员以母亲的血统来确定亲属关系。在氏族公社内,土地、房屋和牲畜归大家公有,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过着平等的生活。
到距今四、五千年前,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男子的作用不断加强,逐渐代替了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支配地位。这时,人们以父亲的血统来确定亲属关系,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氏族公社内开始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差异。
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贫富分化的加剧,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阶级形成,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原始社会基本特征为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集体劳作和生活,共同享用得来的生活资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无阶段、剥削和压迫。原始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缓慢,特征相对简单。奴隶社会编辑本段奴隶社会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从夏朝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止,中国奴隶社会延续了一千五、六百年左右。
商朝陶罐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迁殷,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商朝时,奴隶制经济有了发展,农业是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手工业也很发达,最重要的是青铜器制造业,如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商朝人在龟甲和兽骨上刻的文字,叫做“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甲骨文为人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所以商朝是中国目前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一个朝代。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在牧野打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土地制度是以井田制为主的奴隶主贵族国家所有制。井田制在西周以前已产生,到了西周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青铜工具逐渐增多。青铜器制造业也比商朝更加
司母戊鼎发达。西周由于实行分封制,不但巩固地统治了原来商朝地区,而且发展成为一个比商朝疆域更加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西周晚期,奴隶主贵族横征暴敛,加重剥削,激起人民的反抗。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入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 ( 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 ) 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政治:分封制的瓦解。春秋时期,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他国的支配权而进行争霸战争,其性质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但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大大加强了统一的趋势;在战争中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争霸战争也沉重打击了西周以来的奴隶主贵族统治体系,加速了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瓦解。
谷纹玉璧经济:井田制的瓦解。春秋后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开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发展,私田的开垦增多,影响到国君的财政收入。公元前 594 年,鲁国率先颁布“初税亩”,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由国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贵族为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改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上交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产品分配制度发生变化;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化,由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转变成了封建地主和农民的关系。至此,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
春秋时期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荒田大量开垦,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有了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贵族为了扩大经济实力,强迫奴隶开垦井田以外的荒地作为私田,井用雇佣办法招徕人力耕种。公元前594年,鲁国开始实行“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后来,鲁国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大夫瓜分了国君的井田和奴隶,他们采取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这样,三家大夫山奴隶主贵族转变为封建地主,原来耕种井田的奴隶转变为农民。封建剥削方式首先在鲁国出现了。到春秋后期,由于奴隶的反抗,各诸侯国的奴隶主也被迫采取了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渐瓦解了。编辑本段封建社会综述
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期开始,到清朝(鸦片战争前)结束,其起迄年代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中国对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
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秦兵马俑战国初期,奴隶制崩溃之势已不可逆转。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借助人民的力量,首先在几个大的诸侯国夺取了政权。如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世卿瓜分了晋国;公元前386年,齐国世卿田和取代国君,自立为诸侯。此后,原来许多诸侯国或灭亡,或被兼并,最后剩下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这些诸侯国经过变法和改革,都逐步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
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诸侯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争夺土地和人民,互相之间展开了剧烈的兼并战争。最后,社会变革比较彻底的秦国统一了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建立。
秦始皇于统一中国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置郡县,设立了皇帝直接控制的官僚行政机构,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创立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发展封建经济文化的革新措施,这是他的历史功绩,但他的暴虐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引起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秦王朝很快被推翻了。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西汉初期,社会经济残破。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巩固封建统治。汉高祖以及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农民占有一些土地,并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因此,社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两汉前期出现了“文景之治”。到武帝时,国力强盛,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并战胜匈奴,沟通西域,开发西南,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农民提供了物质条件。西汉政府实行严密的编户制度,农民除了租赋负担外,还要服徭役和兵役。西汉后期,豪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农民沦为豪族的依附农民或流民,有的被迫卖身为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到王莽改制失败后,终于爆发了全国性的绿林赤眉起义。公元23年,绿林军推翻了王莽统治。
刘秀篡夺农民革命胜利果实,于25年建立了东汉王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东汉统治者调整了统治政策,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并且减轻农民的租赋和徭役负担,整顿吏治,使全国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
秦兵马俑东汉王朝是豪强地主的政权。在东汉政权的保护下,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他们利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大量地兼并农民土地,建立起规模很大的田庄,迫使农民充当他们的“徒附”。比起西汉来,依附农民对地主的人身隶属关系更加牢固,身份和地位也更低下。豪强地主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势力,而且把持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结成掌握实权的政治集团,并由此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斗争。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政治极端黑暗,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政权瓦解了。
丝绸之路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东汉地方官吏纷纷招募军队,扩充势力,许多豪强地主武装也依附他们。这样,东汉末年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
曹操和袁绍两个集团在北方势力最为强大。曹操注意招收和提拔人材,并募民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因而力量日益强大,200年在官渡击败袁绍后,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08年,江东的孙权和荆州的刘备在赤壁合力击败南下的曹军之后,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乘势占据了湖北和湖南的大部份地区,又进占四川;曹操的势力局限在黄河流域,这奠定了后来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
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西晋建立不久,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八王之乱”。战乱使劳动人民纷纷破产,沦为流民。关中等地区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晋因此衰弱。301年,流民首领李特在绵竹发动起义,有力地打击了西晋的反动统治。匈奴贵族刘渊乘机起兵反晋,316年,匈奴兵攻占了长安,灭了西晋。
西晋灭亡后,晋初皇族司马睿在建康建立偏安南方的东晋王朝:在北方,几个少数民族相继建立了十几个国家,被称为“十六国”。东晋之后,南方历宋、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与此同时,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后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齐与北周,统称为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豪强地主势力进一步发展。自曹魏颁布九品中正制后,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势力强大的门阀士族集团。东晋政权是依靠士族的支持建立起来的,因而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尽量维护士族的利益。士族大地主封山占水,建立田庄,失掉土地的农民则沦为佃客。佃客实际上就是农奴。从东汉以来一直发展着的大地主田庄,这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是士族大地主集团的经济基础。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各族人民的起义,沉重地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统治,使之逐渐走向没落。
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虽然不断遭到战乱的破坏和影响,但仍然继续得到发展。三国时,魏、蜀、吴在各自的统治区域内都比较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到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之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安定,开垦的荒田增多了,北方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北方农民不断南迁,把北方的先进农业技术带到南方,也促进了江南的进一步开发。
这一时期,迁居内地的各少数民族,在汉族封建经济文化的影响下,较快地完成了封建化过程。各族人民通过长期的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加速了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在南北对峙时期,经济文化的交流受到严重阻碍,人民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实现全国统一。隋文帝杨坚顺应历史潮流,建立隋朝后,于589年派兵灭陈,重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唐代盛世隋朝沿用北魏的均田制,使农民有一些耕地;还改革赋役,规定五十岁以上的男子可以纳绢代役,叫作庸,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短短的二十多年,隋朝的封建经济就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在隋初统一的政权下,内地和边疆各族人民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隋炀帝派人去台湾和西域,对促进经济联系起了积极作用。隋代劳动人民开凿的大运河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但隋王朝又是历史上一个短命的王朝。隋炀帝施行暴政,使南北朝以后暂趋缓和的阶级矛盾又激化起来,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瓦解了。
618年,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夺取农民起义的果实,建立唐朝。
唐朝是强盛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迅速恢复封建秩序,进一步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用人和纳谏,使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前期一百多年时间里,农业生产出现了繁荣景象,手工业生产也大大超过以前各个朝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商业繁荣起来。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且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大大加强。唐在西突厥地区建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巩固边防,维护中西陆路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靺鞨族地区先后设置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部督府,使东北地区同内地的联系加强了。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进一步加强了汉藏两族的联系。唐朝同回纥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云南地区的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国,促进了云南各族的融合和云南地区的开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唐朝从“安史之乱”后开始转向衰败,随着“安史之乱”而来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和朋党之争,又大大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剧烈,赋税苛繁,终于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907年,投降唐朝的农民军叛将朱温灭了唐朝,建立梁朝,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象牙微雕作品《清明上河图》辽、宋、夏、金、元
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宋太祖和宋太宗陆续灭掉一些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
象牙微雕作品《清明上河图》面。北宋时,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宋王朝先后并存的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北部地区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地区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东北黑龙江流域女真族建立的金。这些政权对维护局部地区的统一,加速少数民族的封建化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北宋时期出现了“主户”和“客户”,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从唐代出现的以契约维系的封建租佃关系,到宋代得到了普遍发展,成为主要的剥削形态。封建生产关系的变更,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也有了发展。由于商业的繁荣,铜钱和铁钱大量流通,白银用作货币,并出现“交子”。“文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北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火药兵器的制造,罗盘针用于航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都是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新成就。这些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北宋官僚机构庞大,官员挥霍无度,政府收入不敷支出,不断增加赋税,农民负担日益沉重,官僚地主阶级又大肆兼并土地,阶级矛盾因而非常尖锐。北宋前期就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并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要求改变贫富不均的社会状况,这标志着中国农民起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北宋时期,除了阶级矛盾外,民族矛盾也很尖锐。北宋末年,女真贵族利用北宋王朝内部的深刻危机,趁机攻入汴京,灭了北宋。此后出现了南北对立的宋金两个政权。
南宋王朝建立后,南宋统治者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金却屈辱求和。但是,南方和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却没有停止过,北方人民的抗金的斗争,牵制了金军南下,对保障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经过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长江下游的农业生产超过了黄河流域,太湖流域逐渐成为全国稻米产量较高的区域。棉织业的出现是南宋纺织业的重要发展。南宋造船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泉州成为国际性的大港口。
正当宋金对峙于中原之际,蒙古族开始在漠北崛起。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蒙古军队先后灭掉了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忽必烈继位后建立了元朝,于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统一的时代。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元朝施行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我国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忽必烈在其统治时期,比较重视农业,曾下令设置司农司和河渠司,管理全国农业和水利事务。于是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边疆地区的农业也有了发展,有的还赶上了内地的水平。元代棉织业比宋代更加发达,自从黄道婆由海南岛黎族那里学来了先进技术并加以改进之后,我国古代棉织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元朝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十分严重。蒙古统治者推行民族分化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族劳动人民的压迫尤其残酷,于是1351年爆发了元末红巾军大起义。元朝统治随之被推翻了。明、清(鸦片战争前)
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1368年,明太租朱元璋建立明朝。明太租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其统治。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所有军政大权统归皇帝掌握,秦汉以来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进一步发展。明朝的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权力空前的君主。在经济上采取了发展农业的措施,如鼓励农民垦荒,命令军队屯田等,使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还改善了手工业者的地位,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使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在明朝前期国力富强的基础上,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明政府营建北京,修筑长城,并在东北地区设置奴儿干都司,大大加强了北方的军事力量,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有利于边疆的开发。
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提高,棉花、绸缎等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商业城市更多出现,海外贸易发达,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这些都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规模大而分工较细的手工工场。苏州的丝织业工场,机户拥有织机、原料和机房,雇佣没有生产资料的机工进行生产。机工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受机户的剥削。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资本主义萌芽非常微弱,手工工场只是在商业繁荣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零星出现,而且发展非常缓慢。但是,这毕竟标志着新的生产关系已经萌芽。明朝后期许多城市爆发的反税监斗争,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现象。
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宦官专权和土地高度集中,加剧了阶级矛盾,终于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战争。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东北地区满洲贵族建立的清政权趁机入关,与汉族地主阶级联合镇压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清朝前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世一百多年中,削平三藩割据,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平定准噶尔和回疆反动贵族的叛乱,击败沙俄对黑龙江的侵略,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封建国家。在这幅员广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维吾尔、壮、朝鲜、高山等五十多个民族。各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程度不同,但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都为中华民族和祖国的繁朵昌盛作出了贡献。
明末清初四十余年农民阶级的斗争迫使清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清朝前期,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到乾隆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比明朝有所增长,但其发展仍然非常缓慢,因为腐朽的封建制度束缚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清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土地高度集中,物价不断上涨。于是嘉庆年间爆发了川楚陕白莲教起义。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清王朝从此便一蹶不振了。编辑本段年代简表
起止时间 夏 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东 春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周 战国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东汉 公元25年 三国(魏、蜀、吴) 公元220年—265年
西晋 公元265年—316年
公元317年—420年
南北朝 公元420年—589年
隋 公元581年—618年
唐 公元618年—907年
五代 公元907年—960年 北宋 公元960年—1127年
南宋 公元1127年—1279年
元 公元1271年—1368年 明
公元1368年—1644年 清 公元1644年—1911年
如果不是专门要学这个的话,分裂的历史不用太细讲,主要讲那几个大一统基本上就能顺下来了,讲多了也记不住。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落 生活技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