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2还是PS1游戏。忘了。 游戏内容主角是一只有点像《夏目友人帐》猫老师变身动画片后那个样子。

来自子话题:
首先是主动抛弃的,这些矛盾大多是因为岸本初期思虑不周,导致为了后期的剧情需要而装傻推翻的设定(主要是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剧情矛盾):&br&&ol&&li&三代目的最强火影身份:最早被称为忍术博士,第一部时以一敌三对抗实力不完全的初代二代大蛇丸,到了第二部为了加强千手和宇智波的恩怨情仇的戏份被狠狠弱化。&/li&&li&白眼不亚于写轮眼的出身:中忍考试介绍日向家时的旁白说“追溯写轮眼的起源就不得不提白眼”blabla……姑且不论岸本那时有没有想好万花筒,反正他那时脑子里肯定没有轮回眼。&br&&/li&&li&把血继包括在内的五遁体系:角度飞段篇承接鸣佐第一次相遇,由于岸本给他们设置了过于巨大的实力差,为了让鸣人赶上佐助只能想办法开挂,就创造了很俗很俗的“五遁体系”(后来有了更时髦的仙术,五遁就很少提了)。&br&&/li&&li&包括佐井的新第七班:说真的,佐井这角色有没有对剧情有区别吗?本来好像是佐助黑化后顶替作为正方男二的角色,在引出团藏这个人物后就被彻底边缘化了。其实当时从小强里轮流派人加入七班,效果说不定还会更好点。大和老师也是相似的命运,岸本甚至都忘了画他了。&b&考考大家:大和老师理论上现在应该在哪?&/b&&/li&&/ol&&br&没有放弃,但是矛盾没解决,AB一直默默打自己脸的剧情:&br&&ol&&li&卡卡西是顶尖高手这一设定:人见人虐我就不说了,每次打完无论输赢都要进医院躺一阵我也不说了。&br&&/li&&li&樱作为新三忍之一的地位:回忆里三忍可以一起打半藏,现实中樱真心帮不上什么忙。&/li&&/ol&&br&一开始不想用但最后妥协的设定(这个是我猜的):&br&&ol&&li&鸣人是太子:这个可以见我另一个答案:&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 class=&internal&&为什么岸本齐史的《火影忍者》后期质量直线下降呢?&/a&&/li&&/ol&&br&其实有好好打伏笔但大家都觉得是拍脑袋的:&br&&ol&&li&最终BOSS的身份是带土。&br&&/li&&/ol&从第二部之前的卡卡西外传就开始准备的伏笔,构思了近十年却仍没有想出一个带土黑化的合理理由,明明是精心准备的桥段,最后却是赶鸭子上架的样子。&br&&br&————————————————————&br&&br&&br&日,补一条,最最最最重要的一条:&br&鸣佐大战!&br&&br&第二部的剧情有两条线:&br&&br&明线是“主角大破晓组织”,以鸣人为首的正义之士从蝎迪组,飞角组,到佩恩组,一路打败晓组织最后一步一步到最后的大BOSS——带土,进而引发忍界大战。&br&&br&暗线是黑暗男主佐助为了报仇一路追击哥哥鼬,过程中“顺便”打败了大蛇丸,迪达拉,以及后来的团藏大蛇兜等。&br&&br&而连接这两条线的最主要的一把钥匙就是预言中的鸣佐大战(当年我热血澎湃看着佐助黑化,满心期待以为佐助是最终大BOSS,终结之谷大战会在第二部重演)。&br&&br&岸本曾经通过蛤蟆仙人也证明了这一点:&br&&img src=&/c5d4df649f021b059ee408_b.jpg& data-rawwidth=&755& data-rawheight=&5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5& data-original=&/c5d4df649f021b059ee408_r.jpg&&&br&&br&结果因为岸本的哥哥情节,佐助居然在忍界大战重头戏开场不久就&b&洗白了&/b&!!&br&&br&火影变成双主角打怪模式了!说好的鸣佐大战顶多是场友谊赛了!&br&&br&佐助不会再黑化了,已经没有梗了,除非鼬活过来再死一次。&br&&br&也不要说佐助为了争火影会和鸣人打,那不一样,没有了血海深仇,但无论怎么打,这一架都一定&b&弱爆了!!&/b&&br&&br&&br&日更新————————————————————————————&br&&br&今天的更新中,佐助又黑化了。由头是“发动革命,改变现有的五影制度”,然后把九个尾兽做成了九大行星。&br&&br&我是看不出这一架有什么必要啦(坐下来喝一杯不好吗,鸣人完全是一副“弟弟又不乖了我来调♂教一下的感觉),总之,给AB跪了,脸皮真厚……
首先是主动抛弃的,这些矛盾大多是因为岸本初期思虑不周,导致为了后期的剧情需要而装傻推翻的设定(主要是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剧情矛盾):三代目的最强火影身份:最早被称为忍术博士,第一部时以一敌三对抗实力不完全的初代二代大蛇丸,到了第二部为了加强千…
来自子话题: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把柯南所有的剧场版又快速的走了一遍,我是有多无聊呀摔!内有严重高能剧透,非战斗人员立即离开,未观看者请勿手贱!&br&&br&回到问题,统一的黑影模样,实在是太有必要了!因为要确保没有任何的辨识度!如果凶手不是统一的黑影模样那要出大问题了口牙!那就等于一开始就把谜底给暴露出来了!不信?下面举栗子!&br&&br&吃栗子时间,比如:&br&这是第一部剧场版《引爆摩天大楼》的凶手:&img src=&/757aba7feea32fa91f11_b.jp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757aba7feea32fa91f11_r.jpg&&&br&&br&&br&这些是第二部剧场版《第十四个目标》的嫌疑人:&img src=&/86c48ab8e935bc7abaa779da95a499f1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86c48ab8e935bc7abaa779da95a499f1_r.jpg&&&br&然后凶手是这货:&br&&img src=&/f28bce70c_b.jp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f28bce70c_r.jpg&&&br&&br&&br&这些是第三部剧场版《世纪末的魔术师》的嫌疑人:&img src=&/e07a81d98f2b88383bdbef5_b.jpg& data-rawwidth=&831&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1& data-original=&/e07a81d98f2b88383bdbef5_r.jpg&&&br&然后凶手是这货:&img src=&/557b8f2faf87aaf367a2efb659b6cac2_b.jpg& data-rawwidth=&829& data-rawheight=&4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9& data-original=&/557b8f2faf87aaf367a2efb659b6cac2_r.jpg&&&br&&br&&br&这些是第四部剧场版《瞳孔中的暗杀者》的嫌疑人:&img src=&/2f220a983a8fb692aeaa5b22b116d67e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2f220a983a8fb692aeaa5b22b116d67e_r.jpg&&&br&然后凶手是这货:&br&&img src=&/afcde8e4d7f97_b.jp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afcde8e4d7f97_r.jpg&&&br&&br&&br&这些是第五部剧场版《通往天国的倒计时》的嫌疑人:&img src=&/accb9e2e6bd997dd3014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accb9e2e6bd997dd3014_r.jpg&&&br&然后凶手是这货:&br&&img src=&/7b02c189d95bc90aac07ef_b.jpg& data-rawwidth=&848&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8& data-original=&/7b02c189d95bc90aac07ef_r.jpg&&&br&&br&&br&这是第六部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的凶手:&img src=&/ecc00ac4e483b2_b.jpg& data-rawwidth=&848&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8& data-original=&/ecc00ac4e483b2_r.jpg&&&br&&br&&br&右边几个就是第七部剧场版《迷宫的十字路》的嫌疑人:&img src=&/ed9cf3fd15_b.jp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ed9cf3fd15_r.jpg&&&br&然后凶手是这货:&img src=&/969fbec35f1cef9ef939_b.jp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969fbec35f1cef9ef939_r.jpg&&&br&&br&&br&这是第八部剧场版《银翼的魔术师》的凶手:&img src=&/3a661b75f2efe9a4cddf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3a661b75f2efe9a4cddf_r.jpg&&&br&&br&&br&这些是第九部剧场版《水平线上的阴谋》的嫌疑人:&img src=&/644ab4db2fb7fa193a4494_b.jpg& data-rawwidth=&848& data-rawheight=&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8& data-original=&/644ab4db2fb7fa193a4494_r.jpg&&&br&然后凶手是这货:&img src=&/f97ee88efd0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f97ee88efd0_r.jpg&&&br&&br&&br&这些是第十部剧场版《侦探们的镇魂歌》的嫌疑人:&img src=&/a619a93b853f4ef63e6c8b3_b.jp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a619a93b853f4ef63e6c8b3_r.jpg&&&br&然后凶手是这货:&img src=&/85b8cd11aa514c392e51f_b.jp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85b8cd11aa514c392e51f_r.jpg&&&br&&br&&br&这是第十一部剧场版《绀碧之棺》的凶手:&img src=&/dee5ee81c7cda31adfaa74b3_b.jpg& data-rawwidth=&848&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8& data-original=&/dee5ee81c7cda31adfaa74b3_r.jpg&&&br&&br&&br&这些是第十二部剧场版《战栗的乐谱》的嫌疑人:&img src=&/8ff30b2e0c4e541ea3e20_b.jp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8ff30b2e0c4e541ea3e20_r.jpg&&&br&然后凶手是这货:&img src=&/bff24d51a408c342b6c654c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bff24d51a408c342b6c654c_r.jpg&&&br&&br&&br&这是第十三部剧场版《漆黑的追踪者》的凶手:&img src=&/ab596c45d772abca71a4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ab596c45d772abca71a4_r.jpg&&&br&&br&&br&下方三人就是第十四部剧场版《天空的遇难船》的嫌疑人:&img src=&/44c1f9de85f5fafd556d74e_b.jpg& data-rawwidth=&847&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7& data-original=&/44c1f9de85f5fafd556d74e_r.jpg&&&br&然后凶手是这货:&img src=&/2ece7d1d627f0524dadb6_b.jpg& data-rawwidth=&848&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8& data-original=&/2ece7d1d627f0524dadb6_r.jpg&&&br&&br&&br&坐在沙发上的五人是第十五部剧场版《沉默的15分钟》的嫌疑人:&img src=&/5bdc15a8bd4c97c6f4a3d92adb5a33db_b.jp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5bdc15a8bd4c97c6f4a3d92adb5a33db_r.jpg&&&br&然后凶手是这货:&img src=&/edf354deb5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edf354deb5_r.jpg&&&br&&br&&br&绘板上第一行的五人就是第十六部剧场版《第11个前锋》的嫌疑人:&img src=&/791a35ae19ca17ef39ddbdd_b.jp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791a35ae19ca17ef39ddbdd_r.jpg&&&br&然后凶手是这货:&img src=&/e6d4d95cad6b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e6d4d95cad6b_r.jpg&&&br&&br&&br&这是第十七部剧场版《绝海的侦探》的凶手:&img src=&/d8e02bace3c00e12284e7a_b.jpg& data-rawwidth=&844&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4& data-original=&/d8e02bace3c00e12284e7a_r.jpg&&&br&&br&——————————————————分割线————————————————————&br&&br&看见了吧,上述的凶手们都有明显的外貌特征,和剧中其他嫌疑人的轮廓也基本上都不相同,有的长着一张马脸、有的长着美国下巴、有的留着长长胡子、有的长着一张方脸、有的长着一张圆脸、有的脸上架副眼镜、有的是迷人小脸等等等等。要是前期的凶手黑影不统一形象而是按照剧中写实轮廓来设定的话,你给我说说这剧还有什么看头,这可是悬疑动漫呀喂!&br&&br&以上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把柯南所有的剧场版又快速的走了一遍,我是有多无聊呀摔!内有严重高能剧透,非战斗人员立即离开,未观看者请勿手贱!回到问题,统一的黑影模样,实在是太有必要了!因为要确保没有任何的辨识度!如果凶手不是统一的黑影模样那要出大问…
来自子话题:
我非常不同意楼上的高票答复,实际上在全国大赛后,晴子的目光已经完完全全为樱木所吸引——尤其是@周婉君的第一副图,樱木明明是对篮球的宣言示爱,用这个来表现樱木对晴子的单相思未免太偏离灌篮高手的主题,也是对樱木花道生涯的光辉时刻的极度不尊重:&br&&img src=&/aef8e8d931c99_b.jpg& data-rawwidth=&1023& data-rawheight=&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3& data-original=&/aef8e8d931c99_r.jpg&&之后樱木带伤要求上场,安西阻拦——&br&&img src=&/dd7c5aaadd539b78811fc10f_b.jpg& data-rawwidth=&1023& data-rawheight=&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3& data-original=&/dd7c5aaadd539b78811fc10f_r.jpg&&此时的樱木花道已经完完全全是个篮球手,根本不会去想男女之事,对于樱木而言,此时所想的只是篮球!!!就跟&a data-hash=&e58b7b087a9ae2ec5d72d80& href=&/people/e58b7b087a9ae2ec5d72d8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e58b7b087a9ae2ec5d72d80&&@周婉君&/a&所引用的第二幅图时的流川枫一样&br&&br&&br&然后我还要说,后期樱木对于晴子绝对不是&b&单相思&/b&,而是绝对的&b&郎情妾意&/b&!&br&首先是,全国大赛开始之后,尤其是陪樱木花道特训20000球之后(也是在看流川枫训练悟出自己在流川心中没有位置),晴子没有一次对流川枫流露出心形眼睛,反而为樱木花道的绝杀哭泣流泪(BTW,晴子的这个表情是SD中最丑,但是也是最美的,没有之一)——&br&&img src=&/da2829641dbb26827ea22_b.jpg& data-rawwidth=&1023& data-rawheight=&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3& data-original=&/da2829641dbb26827ea22_r.jpg&&事实上,如果统计山王比赛中井上给晴子的镜头,因为樱木的要远远多于因为流川枫的!&br&大结局时,晴子和樱木确定了每周通信的机制——&br&&img src=&/ca9ff77bb6b6855d9cbf0b7e8c32833e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a9ff77bb6b6855d9cbf0b7e8c32833e_r.jpg&&&br&而且最关键的证据,是井上老师画的十日后的剧情,这里面浓浓的少女羞涩啊……&br&&img src=&/8c884b367bb12de5bc448db8b958bcbc_b.jpg& data-rawwidth=&313& data-rawheight=&3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3&&&img src=&/0bfc4e987de8dd07c86d79_b.jpg& data-rawwidth=&252& data-rawheight=&3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2&&&img src=&/c2074bdfcaa_b.jpg& data-rawwidth=&339&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9&&&img src=&/dff0497bdca0f1eabfdc6b_b.jpg& data-rawwidth=&228& data-rawheight=&2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8&&&img src=&/ccdef07a3e5ed279aca6fc76e4a1b718_b.jpg& data-rawwidth=&231& data-rawheight=&2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1&&
我非常不同意楼上的高票答复,实际上在全国大赛后,晴子的目光已经完完全全为樱木所吸引——尤其是@周婉君的第一副图,樱木明明是对篮球的宣言示爱,用这个来表现樱木对晴子的单相思未免太偏离灌篮高手的主题,也是对樱木花道生涯的光辉时刻的极度不尊重:…
来自子话题:
对宅文化首次提出系统性的批判……
对宅文化首次提出系统性的批判……
来自子话题:
虽然我不是做UI的,但是对做Motion Graphic有一点经验。&br&&br&概念:&br&做视觉感受顺畅的动画,不管是角色动画还是动态图像,最重要的两点就是&b&「节奏Timing」&/b&和&b&「幅度Spacing」&/b&。&br&&img src=&/d6de5f6e25c200d3d8a3cb66a26db80a_b.jpg&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3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9& data-original=&/d6de5f6e25c200d3d8a3cb66a26db80a_r.jpg&&&i&此图摘自《原动画基础教程》&/i&&br&要做好这两点,最基础和普适的练习莫过于&b&「小球弹跳」&/b&了。&br&详细的就不写了,网上到处是,最直接的请看视频版的&b&《原动画基础教程》&/b&。&br&这一节就行:&a href=&/v_show/id_XMzUzMTI2NzYw.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原动画基础教程(2)&i class=&icon-external&&&/i&&/a&&br&当然要真正做好是不可能通过这几个练习就能完全解决的。善于观察,多看好的,经验积累都必不可少。&br&-----------------------------------&br&更具体一点的技巧:&br&要动画看上去舒服说白了就是要&b&「&/b&&b&接近人的视觉经验&/b&&b&」&/b&。&br&&br&通常上自然界&b&柔和&/b&动作的表现为&b&「两头慢,中间快(慢入和慢出)」&/b&。&br&&br&&img src=&/135a68de10d7e32b90d4bd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135a68de10d7e32b90d4bd_r.jpg&&两头的堆积会显得这个动画更有&b&「生命感」,也是最基础的手段&/b&。&br&在锤子ROM的UI中普遍使用了这种动画手段(比如时钟切换时候的指针到位动画,是最明显的)。&br&&img src=&/c892b9cfd5fe798d7045e_b.jpg& data-rawwidth=&57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c892b9cfd5fe798d7045e_r.jpg&&动画曲线是两头平缓的S型.。&br&我做了源文件,请用Flash Pro CS3或以上版本打开:&br&&blockquote&参考:&a href=&/share/link?shareid=395796&u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01.fla&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当然,如果你要做其他效果,可以使用不同的曲线,会使动画更有变化。&br&&br&然后,自然界越有力量的动作,会有越强的「反馈」。在动画中称其为「逆向缓冲」。&br&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动画的&b&「力量感&/b&&b&」&/b&。锤子ROM中,解锁后图标弹出的效果就是这样。&br&角色动画中一般会使用与动作相反的小动作作为大动作的预备来突出这个效果,不过鉴于UI对时间的要求有限,并不建议你这么做。&br&&blockquote&参考:&a href=&/share/link?shareid=395816&u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02.fla&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br&接着是两兄弟,「拉伸」和「挤压」。这两者都是为了使动画获取&b&「弹性」&/b&。&br&学过物理的都知道,尽管有些时候肉眼察觉不出,物体受力的时候都会产生形变。&br&&img src=&/66cfcd3cc9addcd9adf656b_b.jpg& data-rawwidth=&773& data-rawheight=&5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3& data-original=&/66cfcd3cc9addcd9adf656b_r.jpg&&&br&&blockquote&参考:&a href=&/share/link?shareid=395868&u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03.fla&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同时,由于「视觉残留原理」,高速运动物体会显得「模糊」并且「拉长」了。这也是拉伸的另一个用处,会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视觉感受上物体动的更快了,增加动画的&b&「&/b&&b&速度感&/b&&b&」&/b&。这比较好理解,就不做例子了。上面那个球坠落的过程中也有拉长,同样会产生这种效果。&br&&br&另外,如果几个动画同时进行,稍稍错开几个动画之间的时间,会显得动画更有&b&「层次感&/b&&b&」。&/b&这个也很好理解。同样可以看一下锤子ROM解锁后的弹出动画,所有图标并不是同时放大的。&br&&br&剩余的例如在颜色,大小,形态,明暗,透明度上的变化,都可以使动画看上不那么「素」。这个还是要自己多尝试比较好,比较考验一个人对审美的综合能力。&br&&br&算抛砖引玉了,期待各位交互设计师的回答。
虽然我不是做UI的,但是对做Motion Graphic有一点经验。概念:做视觉感受顺畅的动画,不管是角色动画还是动态图像,最重要的两点就是「节奏Timing」和「幅度Spacing」。此图摘自《原动画基础教程》要做好这两点,最基础和普适的练习莫过于「小球弹跳」了。…
来自子话题:
其实很简单,因为是“一个人拯救世界”的故事。&br&&br&所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小说,电视,都有这种问题。&br&&br&一个人或者一支小队,要拯救一整个世界,你就不能给他们设置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全灭三体舰队。&br&&br&你得给他们制造一个“突破口”,比如一个死掉了对方就能退兵的大boss,炸掉了整个种群就会失去智商的主脑,或者失去戒指就没办法出现在时空里的大眼睛。&br&&br&所以虽然看起来很屌,但观众有时候也忍不住想,虽然说是拯救世界,饭剥开所有剧情和设定,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单挑,一个人炸掉了一艘飞船,一个人把戒指扔进火山……嘛。&br&&br&但是观众喜欢看一个人拯救世界的故事啊我们真的很喜欢看,也确实好看。&br&&br&这种实际故事的格局小的漏洞,美帝好莱坞可以用宏大的音乐场景人海战术战舰海战术完美地掩盖过去。&br&&br&霓虹的部分作品反而是“呸我才不管呢”,反正受众喜欢,干脆把整个故事就放在学校里!主角是学生反派是同一个学校的学生!角色又要日常生活增加亲近感又要拯救世界那么我们就把舞台安排在他们小区吧!&br&&br&……就给人格局小的感觉很强烈……
其实很简单,因为是“一个人拯救世界”的故事。所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小说,电视,都有这种问题。一个人或者一支小队,要拯救一整个世界,你就不能给他们设置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全灭三体舰队。你得给他们制造一个“突破口”,比如一个死掉了对方…
来自子话题:
他的背景没有「一定」出现的特点,但我有看出一些经常用的伎俩:&ul&&li&&b&云&/b&&br&超强的空气能见度下的水平线上都能看到的超低超厚云朵(好拗口的表达)。在国外虽然也时不时能见到,但现实中能见度再好也没画出来的好。这是超现实的很直观的一点表现。尤其对于中国观众来说……&br&&img src=&/2cbc0e9c4e8df9fa5511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2cbc0e9c4e8df9fa5511_r.jpg&&当然也有不少本身就是超现实的背景,或者说是一般摄影很难拍出来的背景&br&&img src=&/854cb94b60b8b059df17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854cb94b60b8b059df17d_r.jpg&&照片也拍出这样的,要么千年等一回要么得后期合成了,尤其那个星空&/li&&li&&b&光&/b&&br&新海诚的背景,阴天那种漫射光环境似乎相对比较少,所以首先就有一定的明暗对比,丰富多彩的影子(或者说是光斑?)增加了很多细节美感,比如你问题里传的这个图。再比如秒5里樱花的影子。再点缀一些测光漏光(往往偏粉的比较多)物品的反光,甚至逆光,逆光漏光等局部普遍低对比度。&br&和前面说道到的云放在一起的话,日升日落时刻经常被用在重要的场景上。&/li&&li&&b&颜色&/b&&br&我对他用色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粉色类的暖色用的比较多。这点也往往和光那点出现。要么暗部偏粉,要么有光线是粉的,这两种情况最多。&/li&&li&&b&空旷无人&/b&&br&恩……大多数场景要么就主人公2个人要么干脆没人……现实中这种就是鬼城了……虽然片子里确实乡下地方多&/li&&/ul&给你看看基于一般照片画新海诚风,至少1/3手法在里面了:&a href=&http://visionplus.jugem.jp/?eid=29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海誠風な背景&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里用到关键几个点:&br&&ul&&li&双色调式后期&br&&/li&&li&斜射的环境光&br&&/li&&li&窗户的发光(glow)&br&&/li&&li&去除视觉噪点(人等)&br&&/li&&li&对比度&/li&&/ul&最后我还想说,画画都是按心中的理想来画的,所以画画本身或多或少就是有超现实的影子的。&br&其实新海诚也画过很多相对朴素的贴近现实的背景,只不过这些不会被人记住而已。
他的背景没有「一定」出现的特点,但我有看出一些经常用的伎俩:云超强的空气能见度下的水平线上都能看到的超低超厚云朵(好拗口的表达)。在国外虽然也时不时能见到,但现实中能见度再好也没画出来的好。这是超现实的很直观的一点表现。尤其对于中国观众来…
来自子话题:
我的回答是:巨赞无比。&br&&br&我认为觉得无罪不好看和无罪好看的两群人,分歧其实在一点上,这点就是 的答案第一句话:&br&&br&【在我看来《无罪》在整个攻壳机动队体系里是“Stand Alone”的,是唯一一部“去士郎正宗化”的作品。押井守借用了攻壳的背景和人物设定,讲的却是自己的故事。】&br&&br&我觉得《无罪》好看,就是因为它本质上不是《攻壳机动队》,而是押井守电影,只是攻壳系列的一个高成本同人。所谓极尽华丽奢侈而不明觉厉的表现手法并不是电影的叙述手段,而是电影的本身。&br&&br&试着回忆一下,《无罪》里面巴特查的那宗案件到底是什么?案件起始、前因后果、案情的突破方法、追查环节分别是什么、凶手是谁、犯罪动机是什么。这些在我脑海里都极其模糊,甚至有些我都没有找到答案。但我却记得肮脏潮湿的小巷里歪着倒地面无血色的人偶机械人;特地描写的巴特那昏暗的居住环境;明明身边一个人都没有生命也快走到尽头却不惜用循环迷宫电子脑污染来保护自己、用全身义肢化来欺骗自己还活着的可怜老头;唱着傀儡谣缓慢行进的游行队伍,上面完全没有本该有的人类温暖的气息,路旁的人都戴着面具低头匆匆而过;甚至连最终boss,那间香港公司,从门口巨大的关公像到戴着带有编号的面具互相看不到脸的通讯员们,全部都冷冰冰的。电影里的世界很可怕,偌大的空间里通常只有一个人,虽有挤逼的街道来来往往却无人交谈。除了主角其他出场角色几乎都没有看不到脸,唯一带有人类社会气息的超市枪战一戏,却竟然只是巴特的幻觉。人类都只是世界的一个符号,电影的一个符号。&br&&br&所谓的”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大家都觉得是无罪里的点题诗,但我却认为不是,这个只是故事中的世界发生的无数案件之一而已。精神和肉体哪个是傀儡,从卫星下载到作战现场的草薙姐姐到底还算不算人类,这些问题都不重要。就算换成另外的例如Stand Alone Complex案件,这部电影依然没变,依然是精神末日的世界、空灵而虚无缥缈的气氛和冷到刺骨的孤独感。&br&&br&Innocent,不应该翻译为”无罪“,对于我来说,这个词更像是表达”空无一物“的感觉。明明剧情都在走,主角们和别人都在交谈,但却一点没有群体社会带来的整体感。这就是我觉得,在表达科技未来导致的人类末日这个主题上,《无罪》比系列的其他作品强一个等级的原因,它勇敢地把它想表达的思想核心,化为每一个画面上的色彩,每一场戏的背景音乐,每一个行人动作的视觉残留,每一段台词的留白。如果说三流电影用情节说故事,二流电影用表演说故事,一流电影用气氛说故事,那么当我每次想起巴特走进的那个大宅时,大堂顶挂着的那只静止的七彩闪耀的凤凰装饰,被擦得一尘不染光亮如镜的地面,和坐着地上穿着华丽一动不动的人偶带给我的无以名状的恐惧气氛,就会让我觉得《无罪》是一部一流的电影。
我的回答是:巨赞无比。我认为觉得无罪不好看和无罪好看的两群人,分歧其实在一点上,这点就是 的答案第一句话:【在我看来《无罪》在整个攻壳机动队体系里是“Stand Alone”的,是唯一一部“去士郎正宗化”的作品。押井守借用了攻壳的…
来自子话题:
浪客棍心&br&自己感受
浪客棍心自己感受
书记,你还记得 09 年底 btchina 倒掉的那会么?&br&来,我给你找些旧闻:&br&&ol&&li&&a href=&/a/68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TChina已遭封,VeryCD本月关闭&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archives/202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互联网岁末大恐慌&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ol&&p&我一直认为我们应该把 09 年发生的那些事情——从绿坝事件开始到 2010 年的反三俗结束——认真的记录下来,然后画一张完整的时间轴。可惜没人那么做。当时的事情有:&br&&/p&&ul&&li&&b&绿坝事件&/b&&/li&&li&&b&羊角兽&/b&&/li&&li&&b&CNMD「维护日」&/b&&/li&&li&&b&微博「一锅端」→ 新浪微博崛起&/b& // 这是早期新浪微博公知盛行的一大原因&/li&&li&&b&年底「查备案」、cn 域名限制注册&/b&(我第一个博客就是那时候倒掉的,&a data-hash=&22a2fc9082afa9cf0dfabb1& href=&/people/22a2fc9082afa9cf0dfabb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龙威廉& data-tip=&p$b$22a2fc9082afa9cf0dfabb1&&@龙威廉&/a& 在他的老博文里说这是「09 年岁末大恐慌」)// 这事情导致国内几乎所有站长都和 TG 有仇&/li&&li&&b&魔兽审批事件→网瘾战争&/b& // 性感玉米就是这么火起来的&/li&&li&&b&Google 退出事件&/b&&/li&&li&&b&btchina 和 verycd&/b&&/li&&li&&b&2010 年反三俗&/b&&/li&&/ul&&p&在 09 年这一批 BT 站倒掉之后,PT、「字幕站」、网盘(还经历了至少三代:纳米盘/rayfile→115→百度)以及迅雷填补了这些网站占据的生态位。&/p&&p&因此结论是:一定会有什么新的东西出来填补空缺的生态位,但这东西会是什么形式就不得而知了。&/p&以上。
书记,你还记得 09 年底 btchina 倒掉的那会么?来,我给你找些旧闻:我一直认为我们应该把 09 年发生的那些事情——从绿坝事件开始到 2010 年的反三俗结束——认真的记录下来,然后画一张完整的时间轴。可惜…
来自子话题:
当电影被剧透时,不同网站的网友,有不同的应对办法。&br&&br&&ul&&li&&b&知乎:&/b&实名反对第一名的剧透答案(以下省略2000字)&/li&&/ul&&br&&ul&&li&&b&豆瓣:&/b&马上跑去看电影,看完之后写篇5000字的影评,从电影结局、创作思路、摄影打光,分析到导演祖上是卖臭豆腐的,所以拍出此片。(导演在豆瓣看到这篇影评,才彻底了解自己电影的内涵)&br&&/li&&/ul&&br&&ul&&li&&b&微博:&/b&不能我一个人瞎(迅速转发剧透内容,并@好友)&br&&/li&&/ul&&br&&ul&&li&&b&微信朋友圈:&/b&被剧透了伐开心(配上自拍)&br&&/li&&/ul&&img src=&/70f4b2adc9db25ea022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70f4b2adc9db25ea022b_r.jpg&&&br&&ul&&li&&b&QQ空间:&/b&不剧透不是中国人(把内容分享到空间)&br&&/li&&/ul&&br&&ul&&li&&b&网易:&/b&写首藏头诗&/li&&/ul&&br&《剧透》&br&剧应低调看,&br&透露很傻蛋。&br&者货人品烂,&br&死时心暗暗。
当电影被剧透时,不同网站的网友,有不同的应对办法。知乎:实名反对第一名的剧透答案(以下省略2000字)豆瓣:马上跑去看电影,看完之后写篇5000字的影评,从电影结局、创作思路、摄影打光,分析到导演祖上是卖臭豆腐的,所以拍出此片。(导演在豆瓣看到这…
来自子话题:
还是我来吧。&br&&br&--------------&br&&br&题主你好,这个问题我并不知道你问得有多认真,但作为(自诩的)SD大神,我很认真地盯着这个题目思考了很久。&br&&br&我是一个有排名癖的已婚男性,金庸下面的排名题大多有我一腿,而且都已经感觉答不出新鲜花样了。所以我真的好想要在灌篮高手里也来几发排名答案啊!&br&所以相信我,我真的超想答好这道题啊!&br&&br&但是很遗憾,除了外线球员单挑时沢北最强这个无人有疑义的结论,还有内线球员单挑基本森重宽无敌这个比较没疑义的结论之外,&b&关于“篮球比赛中谁最强”,我真的回答不出来&/b&。别说总体最强回答不出来,就算是各个位置的最强,我也无法全部拿出结论。&br&回答不出来的原因,也是很狗血的:&br&&b&篮球最起码是五个人的运动&/b&(教练团队什么的就不说了),而且&b&化学反应高于一切&/b&。&br&&br&试想一个篮球队A,拥有宫城、阿神、樱木和鱼柱,最后让你给配个SF,沢北和仙道都在高喊“选我选我”,你最终会选谁?&br&……废话当然是仙道啊!甚至眼光斜一下,把旁边的藤真教练选过来也不错啊!&br&不然这支球队就只能靠鱼柱当领袖了喂!然后5犯下场啊喂!&br&&br&而另一个篮球队B,拥有藤真、一之仓聪、野边将广和小河田,再让你选SF,傻逼才不选沢北呢。&br&&br&上面两个例子的意思是,灌篮高手中的S级球员,每个都有独特的属性。除了传说中的森重宽可能可以打破这个规则之外,&b&但凡戏份充足的球员,都有他擅长或不擅长的打球体系&/b&。&br&&br&再极端一点地举两个例子:&br&两支球队都是小学生,一队给配上沢北,一队给配上牧绅一,沢北队的赢面就很高;&br&两支球队都是NBA巨星,一队给配上沢北,一队给配上樱木,恐怕樱木队的赢面还要高些呢。&br&&br&我想这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br&&br&------------------&br&&br&其实上面已经把答案说清楚了,但最后嘴贱再补充强调一番:&br&&br&SD里还是有些球员,攻守俱强又很团队同时还能担任领袖。但即便如此强大的他们,因为依然存在微小的短板,所以还是无法稳稳地称一声第一。&br&&br&比如PG位置一号种子牧绅一,防守+突破分球型;唯一短板三分球,跟防守+三分+组织型高手深津一成比起来,就不敢说稳赢;&br&再比如SG位置上的阿神,三分+组织型,跟全能型的松本稔比起来,就说不清孰强孰弱;&br&SF早已乱成一锅粥,就不用多说了;&br&PF位置更是有樱木和福田这两个极端存在,更无法分出胜负,反正陵南如果把福田换成樱木,恐怕还要变弱很多;&br&C上倒是大河田确实完胜了赤木鱼柱等一干人,可是上面压着个不知根底的森重宽……&br&&br&P.S.&br&就算是选最佳替补,眼镜哥哥自带更衣室光环以及临场激励队友这两个属性,很多时候也不是一之仓聪或者池上这种闷葫芦能够比拟的呢哼!&br&反正一之仓这种球队老大们都累了不跑了他还要坚持训练驳老大面子的小替补我是很不喜欢的,更衣室里肯定看他就烦!
还是我来吧。--------------题主你好,这个问题我并不知道你问得有多认真,但作为(自诩的)SD大神,我很认真地盯着这个题目思考了很久。我是一个有排名癖的已婚男性,金庸下面的排名题大多有我一腿,而且都已经感觉答不出新鲜花样了。所以我真的好想要在灌…
动漫这个词本身完全没问题,就是字面上的动画+漫画,动漫产业报告书里也会分漫画和动画来谈。这个词的问题在于太多字面意思都没懂的人乱用,动画和漫画傻傻分不清混为一谈这种基本错误看着非常让人捉急。有些错误的用法听上去就像people IS happy这种单复数格用错一样别扭。像知乎里很多提问里一用动漫这词,就有点没法回答了,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估计题主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or问题问的很大没法回答……&br&&br&圈内人就算没有不喜欢,至少也不太会用这个词,因为这个词用武之地很小,过于概括了。&br&&br&动画漫画混为一谈,某种程度上是影射了中国ACG市场的特点。&br&&ul&&li&很多人以动漫泛指动画,漫画跟在动画后面,存在感很小。&br&日本这种以漫画为中心的模式比较容易出精品动画。中国政府在扶持上偏袒动画,漫画发育不良,这样不好。&br&&/li&&li&一般大众对这块没有基本常识&br&感觉这种常识的缺乏就像有大票的人觉得音乐软件字体电影都是不要钱的一样,比较囧。尤其作者会特别郁闷,比如一个漫画家,被采访时问「你的动漫作品xxx」什么的话……是我绝对黑线了……&br&分清动画和漫画不是什么优越感,这么基础的东西。&/li&&/ul&&br&不知道该不该说这样的市场不成熟,但我肯定的是,如果哪天动画和漫画能被正确的分开谈了,ACG的普及度和市场比现在要好多的
动漫这个词本身完全没问题,就是字面上的动画+漫画,动漫产业报告书里也会分漫画和动画来谈。这个词的问题在于太多字面意思都没懂的人乱用,动画和漫画傻傻分不清混为一谈这种基本错误看着非常让人捉急。有些错误的用法听上去就像people IS happy这种单复数…
来自子话题:
黑子的篮球是披着篮球外衣的搅基动漫,讲述一个叫黑子的少年带着现任老公打败五个前夫的故事。
黑子的篮球是披着篮球外衣的搅基动漫,讲述一个叫黑子的少年带着现任老公打败五个前夫的故事。
请不要把这种玄幻动漫与SD这种体育类动漫混为一谈好麽
请不要把这种玄幻动漫与SD这种体育类动漫混为一谈好麽
来自子话题:
&p&&b&The Dark Knight Returns&/b&&/p&&img src=&/20f3547cfcbecccf44bbffd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20f3547cfcbecccf44bbffd_r.jpg&&&br&&p&&b&The Dark Knight Returns Review&/b&&/p&&p&&b&《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TDKR)&/b&&/p&&br&&p&&b&前言/Prologue&/b&&/p&&br&&p&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蝙蝠侠故事,不同于你所看到的任何一部蝙蝠侠漫画、动画、电影。很多作者在面对这样一个承载着太多历史与能量的人物时,会被人物本身压倒,或为了不偏离人物基调而沦为庸常,或为了标新立异而失却人物的根本。而这部作品是如此不同,它容纳了一个蝙蝠侠故事所必需的每一个要素,却通过不同的思考与处理手法,将之一一颠覆。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弗兰克·米勒(Frank Miller)在对这个人物的重塑中,将蝙蝠侠的面具剥下,让读者能够更加切身地感受到蝙蝠面具下面,布鲁斯·韦恩这个人物(Bruce Wayne)的固执、愤怒、伤痛、无奈,与伟大。&/p&&br&&p&所有蝙蝠侠故事的起点,都在那个名为罪恶巷(Crime Alley)的地方。&/p&&img src=&/eace3ea13d9ddcf7f7e035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eace3ea13d9ddcf7f7e035_r.jpg&&&br&&p&记得在《蝙蝠侠:阿卡姆城》(Batman: Arkham City)这一作中,有一个小彩蛋。当玩家操控的蝙蝠侠经过罪恶巷时,会看到两个尸体轮廓线,这就是当初他父母倒下的地方。&/p&&p&?&/p&&p&这个时候,镜头会从惯常的俯视视角降低,环绕着单膝跪地的那个孩子,缓缓地旋转。当我玩到这里的时候,总会放下手柄,就这样随着镜头的旋转,默然良久。&/p&&p&这场犯罪对年幼的韦恩而言,有着双重意义,他固然因此失去了至亲,然而另一个事实,也许对他的影响更甚:罪犯所为,不过其母脖颈上的一串珍珠项链。生命的跃动,因一串或许价值不菲的身外之物而陷入死寂。这个世界的混乱已经在这个男人生命的开始,战胜了秩序,而他要做的,是究其一生来扭转这个事实。&/p&&p&而结果,不言自明。&/p&&br&&p&意义的消失与重获,是这个人物最根本的矛盾所在,他全部行为的动机,在此;他整个人生的悲剧,亦在此。&/p&&br&&p&&b&老骑士/The Old Knight&/b&&/p&&br&&p&蝙蝠侠这个人物,是由无数作者共同创造的,每一个版本都各有不同。正是通过这些作者风格各异的处理,人物的各个侧面得到了足够的挖掘。如果我们将不同作者的故事看做平行而立的宇宙,那么米勒所创立的宇宙与其他宇宙的分歧点,完全处于不同的位置。&/p&&br&&p&这个分歧点,即是衰老。&/p&&img src=&/77ef684bd3a10ab5ef1a33b_b.jpg& data-rawwidth=&401& data-rawheight=&6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1&&&br&&p&在他之前,并没有人尝试过描绘一个衰老的蝙蝠侠。超级英雄漫画最主要的受众仍集中在相对年轻的群体中,对衰老的描绘要赢得他们的共鸣,并非易事。&/p&&p&米勒笔下的韦恩已经退役了十年,头发花白,虽然身体仍旧保持着良好的状态,终归无法与壮年时期相比。在面对新生的一辈罪犯时,已经力不从心。但他仍旧选择了挺身而出,与正处于巅峰状态的变异人头领以命相搏。&/p&&br&&p&奇迹并没发生,他败了,而且败得很惨。&/p&&br&&p&在这场败战后,他终于跌落凡尘,不再是世界上最棒的侦探,不再无坚不摧,不再永远胜利。米勒将衰老设定为这个版本蝙蝠侠的根本特质之一,其根本用意或许便在将蝙蝠侠由神变回人,变成一个我们可以与其感同身受的平常人。&/p&&p&也因此,他才需要罗宾(Robin/知更鸟)。&/p&&br&&p&&b&罗宾/Robin&/b&&/p&&br&&p&在米勒设定的平行宇宙中,导致蝙蝠侠退役的根本理由,是第二任罗宾:杰森·托德(Jason Todd)的死亡。&/p&&img src=&/cdbadb06d50e4bd5_b.jpg& data-rawwidth=&356& data-rawheight=&3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6&&&br&&p&在当年的连载中,小丑(Joker)绑架了杰森,蝙蝠侠赶去救助他。出品蝙蝠侠系列的DC漫画(DC Comic)官方发起了一个活动,由读者打入付费电话投票决定杰森的生死。不论过程为何,是否有人作弊,最终的结果是,大多数看客将拇指指向了地面。杰森的死,是仅次于其父母之死,对蝙蝠侠性格成型影响最大的一件事。甚至可以说,是杰森的死亡划分了蝙蝠侠的两个时代。在这一事件之前,蝙蝠侠与罗宾有着动感双雄(Dynamic Duo)之名,在这一事件之后,蝙蝠侠陷入深深的自责,认为是自己的不慎导致了这个少年的惨死,整个人物的心理塑造也摆脱了白银时代(Silver Age)的轻松愉悦,渐渐转向黄金现代(Golden Age)的黑暗深邃。&/p&&br&&p&在这个分歧点,米勒版本的蝙蝠侠选择了退役,整个宇宙就此一分为二,十年后,TDKR的故事正式拉开帷幕。&/p&&br&&p&其实罗宾这个角色,是DC为了缓和蝙蝠侠这个角色的偏黑暗设定,以及吸引更年轻的读者群而创造的。蝙蝠侠对于罗宾一直是亦师亦父的角色,第四任罗宾:达米安·韦恩(Damian Wayne)甚至就是蝙蝠侠的儿子。年轻、灵活、色彩鲜艳的罗宾与成熟、稳重、深沉如墨的蝙蝠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两者处世态度的对比中,蝙蝠侠的形象得到了更深入的挖掘。&/p&&img src=&/2feb781f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2feb781f4_r.jpg&&&br&&p&惨败后,自告奋勇披上罗宾战袍的13岁女孩凯瑞·凯莉(Carrie Kelley)救下了老蝙蝠侠,并得到了他的认可,成为了新的罗宾。韦恩的老管家阿尔弗雷德(Alfred Pennyworth)无法理解为何经历了杰森之死的韦恩,仍会接受新的罗宾,甚至直接提醒他不要忘记发生在杰森身上的事。然而韦恩仍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这一选择看似难以理解,其实背后承载着这个故事中,蝙蝠侠所面临的最根本困境:衰老、死亡,以及两者背后的,传承的中断与意义的泯灭。&/p&&br&&p&在衰老中失去神力与主角光环的蝙蝠侠,已经无法以这副躯体来完成自己的理念,而杰森的死一直在阻止他将自己的事业通过另一个人传承下去。他无法承受再失去另一个战友,更无法承受因为自己而导致另一个年轻生命的沉寂。此刻的战败,终于让他迈过了心中的这道坎,意识到,一个人的战斗并不能真正改变这个世界。蝙蝠侠需要罗宾,并且不止需要罗宾。&/p&&br&&p&这一困境在此刻第一次浮上海面,并在故事的结尾得到了完美的解答。&/p&&br&&p&&b&反派/Villians&/b&&/p&&br&&p&蝙蝠侠有着世界上最为知名的反派阵营,小丑、双面人(Two Face)、谜语人(Riddler),冷冻人(Mr. Freeze),等等等等。与其他超级英雄漫画的反派更注重超能力的不同相异,蝙蝠侠世界观中的反派大多数与蝙蝠侠一样,自身并不具备太过惊人的超能力,他们的特质更多体现在其精神层面与常人的相异。每个反派的心理问题都有着一段悲惨的起源。&/p&&br&&p&而其中极为有趣的一个,是双面人。&/p&&img src=&/27b54bcb41c6e0ca1ae4ccc29b15603c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p&TDKR这部作品,对于反派的处理同样充满颠覆性。看过《蝙蝠侠:黑暗骑士》(Batman: The Dark Knight,TDK)这部电影的人,应该都对双面人的起源很熟悉了。他过度的正义在半边脸毁容后扭曲转为了邪恶。而大多数蝙蝠侠作品对他的描绘集中在两边脸庞的对比,心中天使与恶魔的斗争,以及这个角色对2这个数字的执着。米勒的处理则与其大相径庭。&/p&&br&&p&米勒的故事中,双面人已经在韦恩的资助下治好了脸部创伤,两边脸终于变得一致。但在治愈后,他却又展开了更加凶残的罪行。按照读者一直被其他作品灌输的理念,双面人的脸与行为永远是一致的。现在的他一定已经全部毁容了吧。而当韦恩揭开绕在双面人头上的绷带时,所有人都震惊了。&/p&&br&&p&他的脸完好如初。但他的灵魂,却已经彻底沉沦。&/p&&img src=&/53eddb3f76b9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3eddb3f76b9_r.jpg&&&br&&p&对双面人而言,罪恶与其说是来自毁容的半边脸庞,不如说是来自民众看到那半张脸后恐惧的目光。他的悲剧,源自对自身形象的执着。为此,他在毁容前执着于完全的正义;为此,他在烧伤后执着于以罪行来报复民众的惧意与耻笑。整容仅能医治好了表层的创伤,却根本无力改变民众对他的态度,也就根本无从改变他的行为逻辑。而蝙蝠侠在这个层面上,与双面人走向了完全相反两个极致。蝙蝠侠的面具使他成为一个匿名者(Anonymous),不必再在乎任何人的目光。从心理层面来看,双面人的执着在于自我;而蝙蝠侠的执着则在于非自我。&/p&&br&&p&在米勒的宇宙中,恶棍反派,不再简单、脸谱化、可预测。他会上溯到这个角色产生的源头,揭开那层面具,深入他的血肉骨髓。这血肉骨髓,也永远会与主角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p&&br&&p&对于蝙蝠侠的宿敌小丑,亦如此。&/p&&br&&p&&b&小丑/Joker&/b&&/p&&br&&p&希斯·莱杰的演绎已经将这个角色的魅力带到了巅峰,但这个巅峰的抵达并非全无代价,TDK中的蝙蝠侠已经完全被小丑的光芒所淹没,反派占据了舞台中心全部的聚光灯,留给主角的只是一点昏黄的侧光。在这炫丽夺目的光芒中,小丑的一切性格特征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呈现,尽管如此,此作中的二者之间的关系,仍旧是传统而黑白分明的,蝙蝠侠仍不肯下手取小丑的性命。&/p&&img src=&/7d03e9cf0e4c8bfc8a3a04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5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br&&p&在《第零年》(Batman: Zero Year)中,蝙蝠侠的这段话,点出了其与小丑之间最为关键的区别。小丑嘲笑蝙蝠侠的父母,其追寻一生的意义,最后却终结于一场再寻常不过的持枪抢劫。而他则回答道:“也许我父母的死亡毫无意义,但他们的生命则远非如此。没错,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随时死去,也许死于暴力,或是其他原因。但重要的是,在那一刻之前,我们究竟做了什么。”&/p&&br&&p&小丑与蝙蝠侠,立于生命的两极。一方代表着混沌,随机,疯狂;另一方则代表着清晰、秩序、理性。面对死亡的不同态度,引出了这两个人物的生存哲学,而两人理念的碰撞,其实是代表对于生命两种理解的碰撞。然而这两种理解仅仅是理念的碰撞,真正能将二者进行区隔的,只有韦恩口中所说的:“我们究竟做了什么。”&/p&&br&&p&如果蝙蝠侠杀了小丑,二者之间的唯一区隔便不复存在,他便从秩序迈入了疯狂。一个义警如果杀了人,便只能叫做凶手。“不杀”是决定蝙蝠侠究竟是义警还是凶手的门槛,也是所有蝙蝠侠故事都不能迈过的一道坎,一个潜规则,一个不可触碰的禁忌。&/p&&p&而米勒打破了这个禁忌。&/p&&br&&p&TDKR中,蝙蝠侠终于无法容忍他不停歇的杀戮,下手了结了他的生命。米勒敢于打破这个禁忌,突破描绘蝙蝠侠与小丑关系的老旧模式,其背后的逻辑,与蝙蝠侠接受新罗宾是一脉相承的。在衰老与死亡面前,韦恩已经放弃了对于自身身份最后的一点执着,他唯一在乎的,是将自己的信念传递下去,并以自己最后的力量,终结小丑的杀戮之旅。与TDK结尾处背负双面人罪责逃亡的处理相比,米勒笔下蝙蝠侠的破执,更加沉静,也更加决绝。&/p&&img src=&/e4b6d9fd5dd839b7fbc5_b.jpg& data-rawwidth=&999& data-rawheight=&7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9& data-original=&/e4b6d9fd5dd839b7fbc5_r.jpg&&&br&&p&最后躺在小丑尸体旁的蝙蝠侠,伤痕累累,疲惫不堪,而迈过这道坎的他,其实已经有了死的觉悟。&/p&&br&&p&但他的城市会如何面对这个杀人的义警呢?&/p&&br&&p&&b&哥谭/Gotham City&/b&&/p&&br&&p&哥谭市的原型,即是Big Apple,纽约。&/p&&img src=&/4a6f1eb88e7a47e3457b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6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4a6f1eb88e7a47e3457b_r.jpg&&&br&&p&这个虚拟的城市似乎永远是在夜间,永远有着超高的犯罪率,永远会吸引各种各样精神不正常的罪犯前来。TDKR在漫画形式的处理上最为突出的特色,便是大量使用整页的篇幅来描绘每一个事件中公众对于蝙蝠侠行为的论争。读者可以从中看到非常真实自然,一如真实媒体的报道。人们彼此争论着,有些人说蝙蝠侠代表了民众对犯罪行为的自发抗争,有人则说这些犯罪者是被蝙蝠侠的过激行为催生的。这些言论交汇、纠缠、最终形成了一道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自己的论据。这道网越结越厚,最终将真相包裹在内,再也无人能够还原。&/p&&br&&p&这张网的名字,叫做“民意”。&/p&&br&&p&在TDKR中,即将退休的戈登(Gordon)局长给新继任者的伊代尔(Yindel)关于哥谭警方讲了一个关于珍珠港的故事。&/p&&br&&p&我想你应该听过我们这样的老骨头谈起过珍珠港吧??I’m sure you’ve heard old fossils like me talk about Pearl Harbor??其实我们都在撒谎。?Mostly, we all lie.?说的好像珍珠港一出事儿我们就跳起来和轴心国干上了。?Make it sound like we leapt to our feet and went after the Axis the second it happened.?其实,我们吓得要死。?Truth is, we were scared stiff.?谣言满天飞,我们几乎拉不起一只队伍。?Rumors were flying, we barely had an army.?见鬼,我们简直怕得想躲在床上拿被单盖住脑袋。?Hell, we were hiding in our beds with our heads under the sheets.?随后,我们在电台里听到了罗斯福总统的声音。?And then we heard President Roosevelt on the radio.?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驱走了我们的恐惧,将它变为战斗的意志。?That voice, strong and sure, taking our fear and turning it into a fighting spirit.?因为他,我们才赢了那场战争。?He’s why we won that war.?多年后,有报道称罗斯福知道珍珠港要出事,却放任其发生。?Years later, this report came out that Roosevelt might have known Pearl Harbor was coming and let it happen.?这消息在我的脑子里面反复回荡。?That rattled around in my head for days.?如果这是真的,简直太糟糕了。?How horrible it would be if it were true.?但话说回来,正是这件事让我们投入战争。?Then again, it’s what got us into the war.?很多人死了。?A lot of men died.?但是最终拯救了上百万的生命。?But in the end it saved millions.?我一直在反复思考这件事,终于意识到,这种大事,轮不到我来评断。?I bounced back and forth like that until I realized it was too big for me to judge.?他这个大人物也轮不到我来评断。?He was too big.&/p&&br&&p&在哥谭成百上千万的人里面,能够放开规则束缚与蝙蝠侠合作的,只有戈登一人。而媒体、市民、警官,都在忙着做评断。他们苦于无法在自己的认知体系内,为蝙蝠侠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于是他们或者崇拜他,或者憎恨他,但没有人理解他。伊代尔与其他人一样,想要用法律体系来规范这个社会的一切,将不符合社会认知的一切置于体系的管辖内。哥谭市的警方对蝙蝠侠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围剿,在蝙蝠侠杀死小丑后,更将其视为杀人犯通缉。&/p&&br&&p&但当核弹引起的电磁波脉冲摧毁了哥谭的一切现代文明,蝙蝠侠带领的“蝙蝠侠之子”(Son of Batman)军队开进城市维护秩序,让哥谭成为唯一没有陷入暴乱的城市后,伊代尔终于说出了与戈登相同的那句话:“He was too big.”。&/p&&img src=&/6c1df69c09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6c1df69c09_r.jpg&&&br&&p&至此,我们也终于看清了在TDKR这个故事中,蝙蝠侠最终实现的,究竟是什么。面对死亡,他希望能将自己的信仰传递下去,传给罗宾,传给每一个蝙蝠侠之子,传给每一个在暴乱中终于明白其苦心的市民。罪恶巷的那两道尸体轮廓线,让这个孩子太早了解到人类丑恶与卑劣的一面。但他却并没有因此放弃信心,在整个城市陷入混乱之时,唯有那黑衣黑马的黑夜骑士挺身而出,拯救了陷入如同之前媒体争论一样分裂的城市。&/p&&br&&p&米勒的蝙蝠侠,再也不是一个孤胆英雄与精神紊乱的罪犯斗争的童话故事。他的蝙蝠侠,衰老、困顿、伤痛缠身,却不再是那个除了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击败罪犯动作的快餐英雄。他团结了四分五裂的民众,点燃了他们抵抗暴力犯罪的斗争精神,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名声、原则以及生命。&/p&&p&取走他生命的,不是凡人。&/p&&br&&p&&b&超人/Superman&/b&&/p&&br&&p&一体两面。&/p&&br&&p&如果要我找一个词形容这两个人物,便是这个。&/p&&br&&p&这两人的每一点似乎都针锋相对:蝙蝠侠属于黑夜,超人属于阳光;蝙蝠侠只是一介凡人,超人则拥有神的力量;蝙蝠侠在公众面前永远不曾摘下面具,而超人则永远以真实身份示人;两人的公众身份,布鲁斯·韦恩是身价亿万的富豪,克拉克·肯特(Clark Kent)则只是名平凡的记者。但他们又有着相同的一点,都愿意为了他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p&&img src=&/24e53b7ab69cd80a052c4f_b.jpg& data-rawwidth=&323& data-rawheight=&3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3&&&br&&p&在米勒的TDKR宇宙中,两人的区别最终落于一点:是否能够与这个社会体系妥协。超人来自外星,但终其一生,都在试图融入人类社会的体系,以常人的幸福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而蝙蝠侠则一生追随自己的信念,以打击犯罪为终极目标。TDKR中,超人最终妥协于政府体系,踏上与蝙蝠侠这个社会体系反叛者的战斗之路,若沿着其一生的轨迹来看,并不难理解。&/p&&br&&p&米勒对超人的重新解读,亦是紧密围绕着蝙蝠侠而进行的,两人之间的战斗,与其说是神与人之战,不如说是两种理念的战斗。小丑与蝙蝠侠的对照中,小丑属于混乱,蝙蝠侠属于秩序;但在蝙蝠侠与超人的对照中,蝙蝠侠却又成为了混乱,超人代表秩序。只不过这种秩序,是虚有其表的秩序罢了。TDKR中的超人在追求秩序的同时,忘却了构建这种秩序的基础,已经由民众对抗暴力的意志,变成了政府对暴力的滥用。而蝙蝠侠与超人之战,是他战胜社会底层无秩序之后,与社会顶层伪秩序的决战。任何体系在固化、庞杂、巨大化之后,都会失去与底层根基的联系,从一个由人产生的体系,变为一种自成一体的生命体。因而选择超人这个形象来作为顶层伪秩序的代言人,自有其趣味所在。&/p&&br&&p&&b&结语/Epilogue&/b&&/p&&br&&p&蝙蝠侠终于在罪恶巷这个一切起源的地方,击败了超人,其后他靠假死避开了政府的目光,潜入地下,继续培养接班人,将自己的信念传播下去。整个TDKR的故事也在此划下了句号。&/p&&br&&p&在TDKR之后,除了米勒本人创作了一部续篇,便再也无人敢于以暮年蝙蝠侠为主角进行创作了。去年,DC以两部曲动画的形式,将这个故事由漫画搬上了银幕,虽然为了和其他DC动画维持美术风格统一而未能还原原作那独特的画风,至少完美还原了原作的节奏和情节,比起《蝙蝠侠:第一年》(Batman: Year One)那几乎照搬漫画分镜的制作,要成功得多。&/p&&img src=&/c74548fafcb4ec466cc4ffb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0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74548fafcb4ec466cc4ffb_r.jpg&&&br&&p&在面对衰老与死亡之时,我们常会不知所措。我想,在TDKR开篇,那个驾驶着赛车,踩油门到底的韦恩,也在困惑着,困惑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死后自己又能在这个世界留下什么痕迹。但在TDKR的故事结尾,他已经想明白了,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p&&br&&p&那么,你呢?&/p&&br&&p&&a href=&/@hongyun198/the-dark-knight-returns-7fd95beff85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Dark Knight Returns&i class=&icon-external&&&/i&&/a&&/p&&br&&img src=&/63b5dbe053e0d4e6a50f5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63b5dbe053e0d4e6a50f5_r.jpg&&
The Dark Knight ReturnsThe Dark Knight Returns Review《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TDKR)前言/Prologue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蝙蝠侠故事,不同于你所看到的任何一部蝙蝠侠漫画、动画、电影。很多作者在面对这样一个承载着太多历史与能量的人物时,会被人物本身…
来自子话题:
很简单,因为柯南剧场版已经变成了一个八股文式的命题作文。&br&&br&如果看剧场版看下来,你会发现每部剧场版都是柯南的多个经典元素的拼接。&br&&br&必须提及的元素&br&1.柯南的推理秀&br&2.新一和兰的感情线&br&3.柯南和灰原哀的默契(如果不说感情的话)&br&4.少年侦探团的各种刷存在感和神提示&br&5.毛利大叔排除错误选项&br&6.柯南越发逆天的滑板技术&br&7.兰和园子的友情&br&8.警视厅的种种破案行动&br&9.博士的冷笑话&br&10.兰的空手道&br&&br&选择性出现的元素&br&1.平次和新一的联手破案&br&2.柯南的足球技术(这一条随着时间推移差不多也成了必出元素,早期较少)&br&3.基德盗宝&br&4.黑衣组织和FBI&br&5.博士的新发明立功(后期开始频繁)&br&6.“我要上厕所”&br&&br&以上这些几乎是每一部都要提到的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集中体现了柯南的精华,是柯南连载多年累积下来的图腾式标签,一看到这些你就能马上确定,这就是柯南剧场版。&br&&br&但是在获得强烈的标签和风格后,制作组能施展的余地就变得越来越小了,因为这意味着每年都要用同样的材料做出不同的菜式,如果只是少数几个主要角色还没关系,但编剧面对的往往是好几条情感线(新一和兰,柯南和灰原,少年侦探团的友情,兰和园子),哪一条偏废了都不行,兼顾这些之余还要设计一个精彩的推理故事,还要能把这些感情线都巧妙地融进去,换谁来都要头疼。早期还能比较好地分配戏份,因为那时柯南的剧情和人物关系都还没那么复杂,不会对故事设计产生太多束缚。但到后面,编剧面对的是用一个单薄的剧场版承载一个20年历史的漫画,这漫画早就超出了推理的范畴,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在动作和场面上下更大功夫,博取眼球。至少,人物在行动时,是不用思考太多的。&br&&br&通过这种方式,故事性保证了,视觉效果保证了,该提的元素也都提了,这差就能交了,就能满足大多数观众了。至于推理,只是一点小小的、无关痛痒的牺牲,那些推理迷只是一小部分,他们是否满意,不在制作组考虑范围内。要知道,柯南的粉丝和推理迷之间并不能画等号,多数柯南粉丝无非是想看到一部有鲜明的柯南元素的电影,照顾好这批人,加上品牌效应产生的票房,制作组就算成功了。&br&&br&说到底,这是一个成本核算问题。&br&&br&补充:我刚刚查了一下,《贝克街的亡灵》是众多剧场版里唯一一部柯南没有用任何道具的,同时在场地选择上通过虚拟游戏的手段,将不相干的人等统统排除在外,于是一部写实意味极其强烈而情感表达又极为到位的柯南剧场版巅峰就这样出现了。这说明编剧非常聪明,他看清了剧场版故事性与复杂人物关系之间的矛盾,所以果断想办法把多余的人剔除出故事主线,这样力道就集中了,而虚拟世界的设定为道具无法使用提供了合理的借口,编剧就不用老想着怎么安插使用道具的情节,可以专心地讲故事了,而即使是这么精彩的一个故事,其推理性仍然不能算强,只能说基本都能自圆其说。更加说明恰恰是在柯南剧场版,推理并不是其主打菜。&br&&br&如果一定要以推理性为评判标准,印象中第一部才是最强的,然而可以看到,市场效果并不好。因为推理是纯脑力活动,和剧场版,或者说和大多数电影追求视觉的要求是矛盾的,因此只能舍弃不能带来市场利润的推理部分,只有少数有才华的编剧才能在两者之间达到比较好的平衡,其中就包括了《贝》的编剧野泽尚。只是可惜了野泽尚这位有才的编剧,动画里的泽田弘树的结局仿佛是对他的命运的预言,最终他也在办公室上吊自杀。他人评价说野泽尚既是才华横溢的,也是极其寂寞的,和周围的人有严重的疏离感。也许他在设计泽田弘树这个天才少年时,就是以自身作参考吧。无论如何,感谢他为柯南剧场版带来了一个无可替代的高峰。
很简单,因为柯南剧场版已经变成了一个八股文式的命题作文。如果看剧场版看下来,你会发现每部剧场版都是柯南的多个经典元素的拼接。必须提及的元素1.柯南的推理秀2.新一和兰的感情线3.柯南和灰原哀的默契(如果不说感情的话)4.少年侦探团的各种刷存在感和…
来自子话题:
你以为哆啦a梦踩着地,其实不是的,哆啦a梦的脚是一个微型的反重力装置,其实大部分时候他是悬浮着的。&br&&br&注:不是开玩笑,设定就是这样
你以为哆啦a梦踩着地,其实不是的,哆啦a梦的脚是一个微型的反重力装置,其实大部分时候他是悬浮着的。注:不是开玩笑,设定就是这样
来自子话题:
结论先放出,&b&没人能把各方面平淡无奇的原作改的激动人心,京都也不行&/b&,这也就是京都这两年从京蜜口中必出精品的神坛跌下后遭遇的最现实问题。京都这两年最失败的地方,就是一次又一次尝试把自家文库出产的平淡无奇作品企图变得激动人心。&br&---------------------&br&京都动画发迹靠的绝对不是改编,而成就于对原作完美的还原,用50集的篇幅还原麻枝准笔下的小镇。用3个小时的超长篇幅中的每一个细节制作了最原汁原味的消失。京都用精细和耐心让消费者买单,这才是其迅速占领宅男口碑的成功要素。09年的K-ON却是京都动画的一个拐点,在K-ON前,京都是阿宅口中出品必属精品的京家铺子。K-ON之后,却是找不到方向一直徘徊打下凡间的京都动画。&br&&br&不可否认K-ON在商业上是极其成功的。买CD卖到手软,捧红了当时还是新人的丰崎爱生 日笠阳子等一大群声优,塑料小人跟上DVD和蓝光也屡破纪录,K-ON企划的新人监督山田尚子小姐也在京都内部迅速上位,成为石原老头和武本康弘后的三号人物。&br&&br&同时我认为轻音少女能火起来,艺术上并非不值一提,在对音乐的表现上,又有谁能出其右。有关乐队文化的漫画改编《BECK》太硬太冷,朋克式的讲述让它只能在小圈子里徘徊。《NANA》又是少女漫改编,人物以及画风在男性观众哪儿难以讨喜。君不见多少少年为K-ON操练起吉他,唤起小伙伴来也过把乐队的瘾,一部作品能唤起不少青春的心与之共鸣,说它在艺术上一无是处,实在是难以服众吧。&br&&br&说回K-ON的原作,作为一部四格漫画,在剧情上肯定难以有所突破,但贡献了少女+乐队这一精彩设定,本身就是这部原作的亮眼之处。&br&&br&但在K-ON后的作品,冰菓精彩不卖座很是正常,米泽穗信本身也不是什么卖座作家,如果有看过他的作品,会发现他的小说多事这种“日常推理”,缺少正常侦探小说该有的素质,但胜在平淡中见人心,日常中若有惊奇的奇妙阅读体验。冰菓如是,依旧对原作完美还原,但卖不出去,只能怪这口青菜萝卜不是阿宅的菜。&br&&br&其他几部作品的原作更是京都大赏成立除了以来的自家红薯,中二病 FREE 境界的彼方均是大赏都捞不着的所谓优秀赏作品。玉子市场是山田尚子老师自开脑洞产物。这几部作品,真心才能称得上平淡无奇,中二病第一季最后一集尚且令人感动,到了第二季人物走样,六花智商直线下滑根本猜不到这片子到底要干什么,境界的彼方披着奇幻物语的外衣,打出来的牌却已经陈腐不堪。玉子市场,这部片子我甚至都不想在浪费口舌,除作画,背景等京阿尼一向擅长领域,其余可谓一无是处。&br&&br&以上这些才是平凡的原作,但是我们看京都交出来的作业呢,是否激动人心,我想,大家给出的答案一定都是否定的吧。&br&&br&&b&回溯往上,京都有让平凡原作激动人心的能力吗?&/b&&br&&br&&b&至少我是没看到。&/b&&br&&br&别再动画化自家坑爹货了,京都脸什么的我就不吐槽了。求来点猛药吧。&br&&br&-----------------------------&br&楼上@&a class=&internal& href=&/people/zilch&&zilch &/a&同学说道对大家认同商业成功就是成功的看法有些伤感。我倒觉不用如此伤心,K-ON火起来不单单是商业式的成功。倒是09至今再无一部能以K-ON架构而火的动画更是令人伤感,在卖萌的道路上,怎么大家还齐步向后呢。&br&&br&再者说了,纯粹商业式的成功,love live不是更……&br&&br&===========题主修改了问题,我在这里也做一些补充==============&br&《幸运星》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脑残星原作是美水镜老师连载四格漫画。同样的,作为四格,碎片化的节奏,情节不连贯都是动画化的难点。幸运星原作的成功动画,除了京都的努力之外,答主认为其是幸运星是一部类型化中的反类型作品,他有着最经典的萌作结构,却有着一颗大叔心的主角泉此方,一个豆丁贫乳眯眯眼三句不离宅的纯正otaku。一个宅妹子逗哏一直讲述着自己光辉的御宅人生,身旁双马尾的傲娇捧哏时不时贡献着犀利的吐槽。幸运星的出彩多半是因为这两个人形象的丰满所带来的效果,宅味十足,看了越多的动画越觉得脑残星精彩,设定容易让Staff发挥自己的能量,想象空间够足。动画的最后一话,教科书一般的结局,在二十多集的日常后还能漂亮的收尾。临时接过枪的武本康弘功不可没。&br&&br&萌,但又和别人的萌不一样,这是幸运星决胜千里的法宝。&br&&br&至于中二病,如果第一季能打70分,第二季充其量只有50分,还有20分要给第二季中这个心碎的少女(来自中二病第二季13分左右,一组连续的特写,中二病第二季最精彩的一组镜头)&img src=&/0054e7eec1d81cb687d13a636b6d82cc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br&至于有人质疑京都的作画,我觉得还是上干货吧。特地去截屏的720P&br&&img src=&/b5aed6d25a699fc68fe72fa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b5aed6d25a699fc68fe72fa_r.jpg&&&br&细节做到这种程度,只能敬佩了(来自冰菓第12集,如果觉得冰菓很闷的话,可以从这集往后看)
结论先放出,没人能把各方面平淡无奇的原作改的激动人心,京都也不行,这也就是京都这两年从京蜜口中必出精品的神坛跌下后遭遇的最现实问题。京都这两年最失败的地方,就是一次又一次尝试把自家文库出产的平淡无奇作品企图变得激动人心。------------------…
我不算动漫圈里的人,我仅代表我自己发言,&b&我不喜欢,很不喜欢,非常不喜欢&/b&。&br&&br&因为在一开始这是一个合写的缩略词,是“动画”和“漫画”的缩写。但是,动画和漫画都只是体裁,内容是可以跨体裁的。而动画、漫画、游戏和轻小说的内容是很容易进行跨媒体的改编的,加上这些媒体的受众有还大的重叠,因此,往往会进行合称,比如ACG(Anime 、Comic、Game),或者动漫(动画、漫画)。&br&&br&所以,动漫这个词在一开始,指的是一个领域。你可以说“动漫产业”,这毫无问题,你可以说“动漫公司”(如果这家公司真有两个方面的业务),也没问题。&br&&br&但我很反感有人说“看动漫”“一部动漫”“一集动漫”,甚至于“《海贼王》这部动漫”。&br&&br&虽然不至于精神分裂,但起码我认为这样说的人是逻辑混乱的,&b&我就是以恶意揣度别人,我就是人身攻击&/b&,不用怀疑。&br&&br&我就是有这种精神洁癖,我不会阻止别人说,也不会让别人不要说,我还是会表达自己的看法。&br&&br&我也知道语言是不断改变的,但我也有不能让步的地方。就如同我绝对不会用“空穴来风”的新解。&br&&br&我是从“卡通动画之争”那个年代过来的。那个时候,在主流媒体,现在我们叫动画的,基本都叫卡通,什么“卡通频道”之类的。&br&&br&那个时候,中二少年们为了表现自己看的是日系深夜动画,和《海尔兄弟》之流不是一路的,坚决用“动画”一词。后来,卡通慢慢淡出了。&br&&br&时过境迁,风水轮流转。现在,电视上播的,都叫动画了,新一代的中二少年们,面临了我这种“老家伙”的窘境,于是,“动漫”火了。&br&&br&“动画”这块地,是以前争回来的,丢不了,也不能丢。即便抗不过时间这把杀猪刀,即便“动画”也会像“卡通”一样退出舞台,只要我还在看,还在写,就不会把“动画”弃掉。&br&&br&如果最后真不行了,我直接就用アニメ!!&br&&br&一点己见,不喜请折叠。
我不算动漫圈里的人,我仅代表我自己发言,我不喜欢,很不喜欢,非常不喜欢。因为在一开始这是一个合写的缩略词,是“动画”和“漫画”的缩写。但是,动画和漫画都只是体裁,内容是可以跨体裁的。而动画、漫画、游戏和轻小说的内容是很容易进行跨媒体的改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暗黑血统2怎么变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