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道九 阴的使用落脚点点是如何操作的么?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1.9《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复习指导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1.9《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常见的侈辞方法”,即所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或熟悉的。《考试大纲》对此作出了十分明确的界定,规定考查九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这就明确了复习的重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指能用(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的上述九种修辞方法自然生动地表达,重在考查运用。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分解出以下五个能力考查点:①能够对语言运用中的常见的修辞方法(考纲所述九种)进行辨识;②能够对语境中运用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进行理解;③能够对语言运用修辞方法的恰当与否、优劣进行鉴别评价;④能够根据语意和语境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表达;⑤能够对作品中修辞方法运用的修辞效果进行鉴赏。【重点知识梳理】一、修辞方法的辨识与使用【解题指南】要正确辨识与使用修辞方法,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提出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在理解其特点、形式、作用的前提下,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其次,要理解和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和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前提。第三,要注意培养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这里包括审题能力,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分析语境的能力(因为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例题】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二、广义修辞的正确运用【解题指南】修辞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和辞趣的积极修辞,而且还包括了追求意义明确(力求内容本身的明确和表出方式上的明确)、伦次通顺(语言要能依顺序,相衔接,有照应)、词句平匀(平易而没有怪辞僻句,匀称而没有夹杂或驳杂的弊病)、安排稳密(“稳”,是说词句的安排要同内容相贴切,其关键在于写说者目的何在,内容的情状如何;“密”则是指用语应切合需要,恰到好处,不盈不缩,当繁则繁,当简则简)的消极修辞。《考试大纲》虽然明确了常见的修辞方法是八种,但从近年的情况来看,直接考查修辞判断的并不多,间接考修辞方法的也只集中在文学鉴赏的辨析题和现代文阅读的最后一道选择题上,更多的情况是将其与句子的仿写、改写、扩写以及语言的简明、连贯等结合起来考查,重在理解运用。这就告诉我们,复习这一考点,除了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辞方法外,还要注意其范围的广阔性与内容的全面性,注重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例题1】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答:
。【例题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注,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答:
。【答案】(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例题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频考点突破】修辞的范围很广,从广义看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旨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从狭义看则专指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采用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表达方式。语文《考试说明》“修辞”条目规定了考生必须掌握的几种修辞方式,它们是:考点一:比喻【要点解说】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方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何其芳《秋海棠》) ②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中间不用比喻词语,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常用“是”“成了”“变成”“成为”、“等于”等联结。例如: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徐志摩《曼殊斐儿》)③借喻: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直接叙述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我这辈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的前冲,一时踹入一个泥潭,一时踏折一枝草花,只是这无目的的奔驰……(徐志摩《再剖》)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①同类比较:她的性格很像母亲。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③表示想象: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④表示列举: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考点二:比拟【要点解说】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比拟的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动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例如:下面溪水大概是干涸了,看着有无数用为筑桥剩下的大而笨的白色石块,懒懒散散睡了一溪沟。(沈从文《遥夜》)②拟物: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甲物)当彼物(乙物)来描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故乡》)★运用比拟应注意的问题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性情相悖。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不符星星的特征。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比拟和比喻的异同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其不同点在于: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即“比作、当作”),干脆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不分主从,浑然一体;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即“比方”), 即以乙事物(喻体)来说明甲事物(本体),甲乙两事物有主有从。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③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考点三:借代【要点解说】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与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人或事物。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⑥专名代泛称。例如: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运用借代应注意的问题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符合“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②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做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反面人物。如“诸葛亮”等作借体,常用来指代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作借体,常用来指代反面人物。③借代不当常表现为本体和借体之间关系不明确。★借代和借喻的异同借代和借喻有相似处,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但是也有不同之处:①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而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②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而借喻的作用是“比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③借代是“代而不喻”,没有可比物,不能改为比喻;借喻是“喻中有代”,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改为明喻或暗喻。④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的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考点四:夸张【要点解说】为了追求某种表达效果,故意言过其实,对原有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要求使用时合乎情理,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夸张的种类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②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③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平原上整天都在刮着扬天揭地的老黄风。人们就在这大风中刨地耕地……”风既然那么大,人们怎么还能刨地种田?自相矛盾。又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来表现。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⑤如果夸张脱离了现实基础,或与思想感情不协调等,易造成夸张不当。★比喻、比拟和夸张的区别因为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来表现,所以,二者的区别主要看有没有夸张的成分。如果有夸张的成分,尽管使用了比喻或者比拟的修辞格,也应当归于夸张。考点五:对偶【要点解说】将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似、用词互相对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放在一起,这种辞格叫对偶。严格的对偶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互相对应的词性一致、平仄协调、实虚相对。现代诗文中对偶运用相当宽松,只要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声韵大体协调就可以了。★对偶的种类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①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田园居》)②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③串对:上下句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①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②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①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②句子对偶。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①对偶与排比在结构和作用上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对偶项只能是两个,排比句却至少有三个;第二,对偶在字句上的要求比排比严格;第三,对偶的目的是使上下联互相映衬或补充,排比的目的是要加强语气。②现代人写的对偶有时上下联对得并不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个别时候还会差一个字),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三种:如果上下句意思相近,是从两个角度说明同一个内容,前后互补,就是“正对”。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如果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互相映衬,以更好地揭示事物本质,就是“反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果上下句之间包含因果、承接、条件之类的关系,就是“串对”。例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来说是对比,就形式来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方法的兼类现象。考点六:排比【要点解说】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排比的种类从结构上,排比分四类: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余秋雨《上海人》)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③单句排比。例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季羡林《八十述怀》)④复句排比。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周大新《向上的台阶》)(★使用排比应注意的问题排比和反复的运用,都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单纯追求形式,失之于滥。如:“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模范、的表率。”这句中几个词语意义相同,生硬地排列,显得重复,无病呻吟。★排比与对偶的区别①排比必须由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②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③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④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考点七:反复(重现)【要点解说】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这种住辞方法叫反复。例如: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我的心;等待着,等待着,把一个前方战士的崇敬,献给你。四次反复使用“等待着”,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和悲痛之情。★反复的种类①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再沉默中爆发,就是沉默中灭亡。②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层递、排比、反复的区别①从语言单位的数量看,层递、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才能构成这两种修辞方式,而反复这种修辞方式只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反复,即可构成。例如下面的前一例不是层递,后一例不是排比: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工作起来才能克服困难,才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②从语言单位间的关系看,排比是并列的意思,递进在形式上特别像排比,但在意思上一层比一层向深(浅)发展;反复虽然也可以有两处以上,但反复部分的语句是相同的,意思自然是一样的。③从语言单位的文字看,排比和层递的各语句之间有时只有个别字相同,但反复必须是语句中所有的字都相同。例如: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哪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排比)工作需要你们,人们需要你们,新的中国需要你们,新的时代需要你们。(层进)一幅漫画画着一位厂长,有人告诉他车间停工待料了,他无动于衷;一会又告诉他产品大量积压了,他无动于衷;又有人告诉他厂房着火了,他无动于衷;来人又告诉他局长来检查了,他便立即活动起来。(反复)考点八:设问【要点解说】“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主宰戏剧的是什么人?一般以为是剧作家,认定剧本为一剧之本。(柯灵《戏外看戏》)★设问的作用①提醒注意,引导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③有时出现在篇首或句首,起到承上后下的过渡作用。考点九:反问【要点解说】反问也是“无疑而问”,往往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用感叹号。★反问的种类反问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它有两种形式:(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你可以说他是中国人走向现代的起点,但是,哪一个民族走向现代时的步履会像在上海那样匆促、慌张、自怯、杂乱无章?(余秋雨《上海人》)(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郭沫若《习习谷风》)★设问和反问的区别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在于:设问句的特点是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例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反问句的特点是有问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肯定,突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例如:“虽然天山这里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总之,和研究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和表达,的命题也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和练习,都要从理解运用着手,要能分清这八种修辞手法,能分析其作用,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考试说明》对“修辞”考查的内容有明确的界定,这就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辞格,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本体与喻体应当不属于同类事物或道理,但又有相似点,且二者离开越远,比喻越精彩;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在句中见到“像”字就以为是比喻,要知道,猜测不是比喻,如“这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单一想像不是比喻,如“我仿佛回到了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举例、列举也不是比喻,如“新时代,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像孔繁森、李素丽等”。另外,词的比喻义也不是比喻,修辞中的比喻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为增强表达效果而临时运用的,而词的比喻义是指通过词语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下来固定的意义,是词语本身所应有的。如“他是个纸老虎。”“纸老虎”是比喻义,指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③比喻要贴切,要以“熟”喻“生”,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切不可以“生”喻“熟”,越比越难懂。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特征代本体,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具体代抽象,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③部分代整体,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④形象代本体,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⑤专名代泛称,如“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⑥结果代原因,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这里要特别注意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代的作用是在“代”,就是用借体去代替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在“喻”,可以改说成明喻或暗喻。从构成的基础看,借喻构成的基础是相似性,借代构成的基础是相关性。例如:“中国共产党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前者是比喻,后者是借代。其他还应该注意的几种辞格的区别。比喻与比拟:比喻与比拟都是两事物相比,但有区别:①比喻的重点在“喻”,十分注意并突出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在“拟”,干脆把甲当乙来描述,对于事物的相似点已不着重突出了;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里把侄儿宏儿当作鸟来描述,是拟物,不是比喻。②比喻中的本体与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现,但喻体必须出现;而比拟中,本体与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分号前句是拟人,分号后句是比喻。对偶与对比:对偶形式整齐,富于节奏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便于记忆。对偶强调结构形式要对称,字数要相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正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山中一夜雨,树梢万重泉”(串对)。而对比则是意义(内容)上说的,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形式如何。设问与反问: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答在问外;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答在问内。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关于“修辞”检测,考生首先应了解上述8种常见修辞的概念与种类,能领会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能区分比喻与比拟,借喻与借代,设问与反问等,掌握要点就可以了,避免在名词术语上纠缠。更重要的是要能“正确运用”。修辞的生命力正体现在运用上,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能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文采飞扬,论理抒情意丰情浓。其次还应了解历年修辞方法考查的类型,既有单项考查,也有结合阅读和文学鉴赏综合考查,前者重在“理解、辨识”,后者重在分析运用。具体说有如下几种类型:①辨识修辞格;②辨析修辞格运用是否恰当;③判断对修辞格修辞效果的分析是否恰当;④指出修辞方法所表达的意思;⑤用规定(要求)的修辞格表述一个特定的内容。特别是第⑤种(仿写)充分体现了近年来修辞考查的趋势。考生应尤为重视。【真题精析】【2012试题解析】(2012?全国新课标)17.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2012?四川)20.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6分)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回忆___________,希望_______。(2012?山东)16. 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4分)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
, 还有什么用呢 ?【答案】示例1:做出的饭不能吃
缝好的衣服不能穿示例2:盖的房子无法居住
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解析】句式要相同,运用比喻,体现出缺少最主要的内容之意。【考点定位】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D(表达应用)(2012?辽宁版)17.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都感到了慰藉;
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2012?江西版)生活总有那么一曲旋律或几句诗歌,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要求:(1)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2)运用排比修辞和疑问句式。(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4)不少于200字。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2012?湖北版)21.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4分)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答案】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解析】从人物语言中提炼内容要点,主要注意对偶的要求,最好从两个人物入手。【2011】1.(重庆)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①黑墨②黑钻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1)此刻,她那
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
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
。2.(陕西)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3.(全国)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谅解是一股和熙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2010】1、(10年全国卷Ⅰ)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答:
解析:仿例造句是 一个非常陈旧的题型,但是有其能够考查出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能力而在高考中挺立不倒,倍受命题者的青睐。这类试题完成的时候,要求考生必须注意,答案必须要形似,更重要的是要神似。一般的学生在句式的仿写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2、(10年辽宁卷)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 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情谊就想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答案:略。每写出一句给3分,其中比喻恰当给2分,句式相同给1分。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做这样的题,要找准句式,化仿句为填空,仔细申准题目的隐含条件,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反复斟酌修饰词语。3.(2009湖北卷)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我喜欢的书名:《
。【答案】示例:①我喜欢的书名:《献给母亲的歌》。理由: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切。②我喜欢的书名:《山河岁月欢乐颂》。理由:山河是祖国的代表,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颂是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解析】诗歌集的主题思想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所以①两个标题中都使用了修辞手法,前者是比喻,后者是借代;②这种含蓄的表达风格,前者更强烈直接地抒发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后者委婉深沉地抒发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做这种题,一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的一般作用和效果;二要理解具体语境中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的含意。4.(2009浙江卷)为下面这幅图片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能揭示画面的内涵(不少于50字)
。【答案】(示例)这是一幅坐在轮椅上的残疾运动员奋力击球的感人画面。她挥动球拍,展开青春的翅膀;驰骋球场,追逐人生的梦想。【解析】本题虽属图文转换,但形式新颖。以前图文转换是直接用文字表述图表中的信息,而本题则是要学生展开想象,表现画面的意蕴,揭示画面的内涵。【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和修辞的运用能力,兼考语言生动、形象、简明。此类题解题关纽在:一是明晰要求,读懂图表;二是要明确主体,确定方向;三是借助修辞,展开想象;四语言精练,形象生动。5.(2009安徽卷)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芝兰绕阶
桃李满目千里绿
教师办公室对联
【考点定位】本体重点考查对联这种句式的选用。6.(2009湖南卷)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答案】A【解析】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因此,C项“展翼”为动宾式,与“芙蕖”这一名词词性不相同,首先排除;D项“身正”和“才卓”是并列关系,构不成上联中的比喻关系;“高”形容词,与表示颜色的“碧”词性不相同,也排除。A、B较为难于排除,从句意上看B项语意和上联重复,“情深”和后文的景物关联不大,选A项为佳。【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7.(2009江苏卷)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要根据个人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阐发见解,来表达自己的意愿。8.(2009全国卷I)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例相同。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答:
。【定位】本题重点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9.(2009全国卷II)仿照下面的事例,自选话题,写出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金钱不必车载斗量,够用就好;友谊不必甜言蜜语,真诚就好;人生不必惊天动地,踏实就好。答:
。【答案】房屋不必豪宅别墅,舒适即可;朋友不必前呼后拥,知心即可;生活不必波澜起伏,平淡即可。【解析】注意例句形式“……不必……,……就好”,要形成排比;内容上注意相关性。【定位】本题重点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要特别注意暗示信息的处理,一是内容上,不“破”不 “立”,“破”“立”结合,先否定后肯定;二是感情基调上一定要切合要求,昂扬向上,健康主流。10.(2009四川卷)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答:
。【答案】示例: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刺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飞腾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此外还要注意句式的一致性,讲求一点文采。【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仿写能力以及一定的语言文采。11.(2009重庆卷)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别人,
;人要懂得尊重自然,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当堂巩固】1、选出下列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
)A. 下了一天雪,到深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了,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B. 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犹如幼小时候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C. 大家略有一点兴奋,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因为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起茧了的。D. 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答案】B【解析】B项的“子曰诗云”是借代旧教育的读物 2、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C.“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答案】 C【解析】“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指“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未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像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答案】B【解析】从B项的意思看,后一个“巴金”当指巴金作品的风格特点,而不是指代“巴金”这个人.4、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答案】A【解析】A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中的借喻.5、下面是表现一定生活观的句子,从修辞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期有限。
B. 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界。C. 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D. 谈笑有布衣,往来无缙绅。 【答案】D【解析】D项为借代,其他项为比喻.6、填在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C.在夕阳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崖壁上7、填在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此说明__。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D.任何人和事物者各有优势【答案】A【解析】本题关键词语"逊、输"的叙述角度是"不足",如把题干改为"雪本胜梅三分白,梅却赢雪一段香",则从"长处"叙述,可选D;如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可选C;"各有千秋"、"各有短长",既不突出"短",也不强调"长",与文意不符,可排除B、C。只有A项"各有缺憾"和"逊"、"输"的叙述角度相一致,故选A.8、选出填在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我得到了友情,便告别那____;我得到了真诚,便告别那____;我得到了希望之舟,便告别那____;我得到那光亮的一闪,便告别那____。①黑暗的深渊
②貌似善良的虚假
③深恶痛绝的狡诈
④犹豫之岸的彷徨A.②③①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答案】D【解析】这道题的题干和选项之间是对称关系,"友情"对"狡诈","真诚"对"虚假","希望之舟"对"犹豫之岸的彷徨","光明的一闪"对"黑暗的深渊",选D无疑.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____,____,____。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①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
②江中之江葫芦湾便闪现出来。③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
④别致有趣的葫芦湾。⑤湾形酷似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 ⑥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酷似葫芦湾。A.②④⑥
D.②③⑤10、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话,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B.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幅D.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幅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答案】B【解析】本题应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原则判定选项。本段陈述对象为"南天门",A、C项换成了"元代石刻",D项后半句换成了"石刻对联",只有B项一致,故选B.11、填入下文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_______。于是收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A.还会发现价值连城的钻石B.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C.还常常会发现粗糙的砂砾D.也不免会发现令人遗憾的败笔【答案】B【解析】首先本段用比喻句,排除D;其次从下文语境"值得取的,无足取的",排除A;另外"不但……还"不通,应改为"不但……也……",排除C,故选B.12、依次为下列两副对联选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时,美国作家斯诺撰写了一副挽联,托人送到先生追悼会上。挽联是: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____何人领呐喊?先生____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1990年德高望重的徐向前元帅逝世,越共领导人黄文欢即书一联以悼之,挽联是:________军心暖,威震沙场敌胆寒。A.寰宇
同甘共苦C.中国
身先士卒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 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1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浓黑的夜幕逐渐淡薄起来,天边透出了一线白光,____,____,____,自由地飞到海的远方去了。①这白光慢慢扩大起来②那白光慢慢扩大起来③眼前展开了漫无边际的海水④漫无边际的海水在眼前展开⑤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的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⑥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A.①③⑤
D.②④⑤【答案】B【解析】从前语境"天边透出了一线白光"看,应当用远指代词"那",排除A、C;后语境"自由地飞到海的远方去了",其陈述对象是"海鸥",应为⑥,排除D,故选B.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比如青春,这个曾被我们无数次吟诵、无数次咏叹、无数次自作多情的美丽字眼,当我们拥有它时,总不免出奇地慷慨,____,一旦意识到很快就要挥手作别时,我们才蓦然醒悟:____!①越是失去之后才显示出价值的东西越是珍贵的东西②越是珍贵的东西在失去之后越显示出它的价值③犹如一掷千金、挥霍无度的百万富翁④犹如百万富翁一掷千金般地挥霍无度⑤一个多么凝重而悲凉的时刻降临了⑥一个多么沉重而悲伤的时刻到来了A.②④⑤
D.②③⑥【答案】A【解析】从本段话语意看,第一空应为②,排除B、C;第二空前语境是"总不免出奇地慷慨",后语境的落脚点应落在"挥霍无度"上,应为④,排除D,故选A.16、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_________、_________、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__________,是生命的落脚处。【答案】①仲夏亭榭里的弄弦 ②深秋山林中的独步 ③是灵魂的依傍【解析】前有“春日”,后有“隆冬”,故①②应填“仲夏”、“深秋”之类;③处应说书籍对人的作用.17.这是挂在岳麓山正门的对联,下联已被拆散且打乱排列顺序,如将拆乱的下联重新组合,则正确的顺序应为(填字母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联:学正朱张,一代文风光大麓下联:A.浩气
C.勋高D.震名山
E.千秋18.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日早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根据下列材料,为钱老献上一副挽联,寄托我们的哀思。[出生]日生于上海[留学]1935年赴美,1938年获博士学位[归国]1950年起争取回国,历经5年成行[两弹一星]1958年钱学森担任组长,负责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以及卫星探测仪器和空间物理的设计、研究机构[授勋]1999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答案示例:(1)学冠寰宇,义无反顾,铮铮铁骨报国心 森存千秋,一如既往,拳拳赤子万古情(2)一星耀闪指苍生 两弹震吼名青史解析:钱老一生功勋无数,远非一副对联所能概括,所以在内容选择上要抓最主要的。同时注意对联的基本要求。19.下面一段话用了博喻的修辞。请体味语境,参照画线句的结构和字数拟写出中间两个比喻句的喻体。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把它插进胸膛里。希望它在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     ;在江河大海,是     ;在寒峰之巅,是一株乐观的雪莲。20.仿照画线句子造句,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心正则笔直。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吗?答案: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吗?唐代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吗?(唐代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吗?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吗?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吗?)解析:首句是一个紧缩复句,以下分别是朝代、人物、人物精神品质概括和人物的主要事迹,最后以反问形式点出该人物独具特色的一部作品。本题在考查仿句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对修辞的考查,补写出的两个句子要和原句组成排比,同时每句的最后是一个反问句。21.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答案:B解析:B项“古稀”指“70岁”,“诲人无倦”扣住“老师”。A项“花甲”是“60岁”;C项是挽联;D项是指“从事教育工作近70年”。22.请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①。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 一水:亦作“二水”。“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 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注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注:嫣香:指娇艳的花朵。这首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试赏析其表达的内容及效果。`
浏览此文章的网友还同时浏览了:&
文章录入:yuwen&&&&责任编辑:oldq&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备课中心导航
相 关 文 章
相 关 课 件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使用落脚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