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林地灭虫灯的新方法

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 2011綦江 & 正文
白天充电 晚上灭虫 木瓜林来了“智能警察”
陈瑞旗正在查看灭虫灯使用情况。区县经验9月14日,綦江县三角镇桐垭村野木瓜种植基地,种植大户陈瑞旗和平常一样,开着车在1000多亩的木瓜园里转了一圈,挨个查看太阳能灭虫灯的使用效果。“你看,前天才换的集虫池,现在上面就铺满了死虫子,今天下午必须要换一次了。”陈瑞旗对这太阳能灭虫器很满意,“这灯白天充电,晚间灭虫,活像木瓜林多了位‘智能警察’。”
往年万元农药见效低“野木瓜很容易遭受虫害。”陈瑞旗介绍说,自从2007年开始种植木瓜以来,他就被天蛾、螨虫、天牛等喜欢在野木瓜林里繁殖生长的害虫烦得够呛。“虽然它们对野木瓜树难以造成致命的伤害,但是对开花授粉、果实成熟的危害极大。一旦防治不好,我忙碌一年却可能颗粒无收。”以往他对付害虫的办法,就是用喷雾器喷洒农药。“每年入春开始,每两个月都得打一次药,冬天再用鲜石灰刷白树干防虫。一年光农药钱就用去上万元。”花钱还是个小问题,更令他焦心的是,随着食品行业对农药残留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依靠农药除虫的野木瓜,将来很难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支招引进太阳能灭虫灯转机出现在今年6月,西南大学几位教授来到陈瑞旗的木瓜园进行学术调研,他赶紧将自己的除虫烦恼向教授们倾诉了一番,不料意外的收获来了:一位教授建议他到合川一位种植大户处看看太阳能灭虫灯的效果。第二天,陈瑞旗就赶到了合川。“大开眼界,相见恨晚!”亲眼看到灭虫灯的“神奇”效果后,陈瑞旗立马掏出4500元,央求合川的同行帮自己从外地购回10台。7月初,太阳能灭虫灯在陈瑞旗的木瓜园里“上岗”了。头顶两块太阳能电池板,中间两个集虫盆,下面一个控制箱,四根支杆“站”得稳稳当当。“像个洗脸架!”村民这样形容眼前“稀奇”的灭虫灯。很快,村民们就见识了这个“洗脸架”的威力。一到夜晚,以前多次逃过农药灭杀的天蛾、螨虫、天牛等害虫,纷纷向发出紫外线光柱的灭虫灯飞来,扑向灯下设置的水盆,溺水死亡。用上太阳能灭虫灯后,陈瑞旗就再也没有在木瓜园用过农药,曾经风光一时的喷雾器彻底“退休”。经验有望在全县推广得知陈瑞旗首先用上了太阳能灭虫灯,县农委技术人员到他的木瓜园里进行了实地了解。“阳光照射一天可亮四五个晚上,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使用寿命在7到15年。”陈瑞旗对这位“智能警察”赞不绝口。对此,该县农委负责人表示,将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购买功效控制范围更大的太阳能灭虫灯,争取在明年上半年前,将其推广到全县大部分粮食、果树、蔬菜及花卉种植基地。(重庆日报)
[责任编辑:wyaida]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视觉焦点网络热图
精彩推荐评论过往今日
行业信息 区县新闻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林间播种油菜田除草剂和杀虫剂求助_百度知道
林间播种油菜田除草剂和杀虫剂求助
我家在农村加油7-8亩杨树林地 每年秋季套播油菜 什么杂草都有 春季虫害严重 特此求助 推荐 除草剂和 杀虫剂 望相助 最好多介绍几种除草和杀虫方法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播种前土壤处理:氟乐灵、燕麦畏2、直播田播后苗前,移栽田移栽前后,育苗田播后苗前: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敌草胺。3、直播田播后苗前,移栽田移栽成活后:禾草丹。4、成苗后茎叶处理:吡氟禾草灵、吡氟乙草灵、稀禾定、喹禾灵、草除灵。5、主要做除草剂的厂家有:滨州侨昌、河北宣化、科赛基农、河北长城。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油菜田除草剂品种繁多,但按其杀草范围来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一、专杀单子叶杂草的油菜田除草剂
按其组份又可分为四类:
1、精喹禾灵类:如精禾草克、精喹禾灵、奇除、金盖、金邦克等;
2、吡氟禾草灵类:如精稳杀得、稳杀得等;
3、吡氟乙草灵类:如高效盖草能、盖草能等;
4、精口恶 唑禾草灵类:如威霸、骠马等。
二、专杀双子叶杂草的油菜田除草剂(仅局限于甘蓝型油菜田使用)
主要是草除灵类:如高特克、好实多、草除灵、油草迈等。
三、单、双子叶杂草兼杀型油菜田除草剂
主要是草除灵+精喹禾灵混配剂,如块刀、双草克星、油草双克、黄金盖、拢除等。此类除草剂也仅局限于甘蓝型油菜田使用,而芥菜型油菜品种易发生药害。
1、上述三大类油菜田除草剂,农户可根据自家油菜田杂草发生情况选择使用。
2、施用时期,亩施药量和施药方法,可按农药标签的使用说明进行。
3、除草效果优劣除产品质量本身外还取决于油菜田土壤湿度,田间土壤湿度在70%以上,除草效果好,反之如土壤干燥,除草效果相对下降。(湖州市农科院)
其他类似问题
油菜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一代灭虫灯采用更低的能耗,得到更高的灭虫效率,具有许多的优异性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新一代灭虫灯技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林蛙养殖场的建设与要求
当前位置:
林蛙养殖场的建设与要求
.cn 日14:23 农博网特养频道
  林蛙养殖场的建设,简单地说就是&四池一厂一圈&的建设。四池是指孵化饲养池、变态池、晾水池和越冬池(窖),一厂是人工饵料繁育厂,一圈是指由标准化的林蛙饲养圈。
  1.晾水池: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养蛙生产储备温度适宜、水量足够的生产用水。晾水池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带,以方便池水的排放,供养蛙生产之需。晾水池蓄水量的多少应视生产规模的大小,用水量的多少而定,但晾水池的水位不宜超过一米。因为晾水池内储备的水,在蝌蚪孵化、饲养期间,主要是为孵化饲养池供给谁温适宜、溶解氧丰富的生常用水。如果晾水池的水过深,池水温度相对较低,与孵化饲养池内的水温差异大,对蝌蚪的孵化与饲养不利,甚至使蝌蚪死亡。如果蛙场内有天然的小溪、池塘、人工鱼池等,也可不建晾水池,而借用上述水体取代晾水池,供林蛙养殖生产之需。但必须保证水质优良、无毒、无污染,水温适宜。技术要点:水质优、水温宜、水量足、溶氧高。
  2.蝌蚪孵化饲养池:主要用于蝌蚪的孵化和饲养。建池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实用,管理方便。结合养蛙实践,现提出如下建池模式:孵化饲养池的规格:4m&2m&0.5m,池内卵团投放量:3-4团/平房米,即24&32团/池。建蝌蚪孵化饲养池的数量可依据各自生产规模而定。以养林蛙10万只的生产规模为例,蝌蚪孵化饲养池需建4-6个。
  建池方法:在邻近晾水池附近的平坦地带,建若干个孵化饲养池。池埂上宽30厘米,下宽40厘米,高50厘米,池底相对平坦,如果土壤保水性能差,可在池内铺设塑料薄膜,底部膜上铺3-5厘米厚的细沙。在池壁上部留有注水管口,在池壁下部留排水管口,并在出水口处罩上网罩,防止蝌蚪逃脱。为防止早春低温侵袭,可在池面上罩塑料棚膜,以确保蝌蚪孵化饲养顺利进行。
  3.变态池:变态池是根据林蛙变态发育的生物学特性,在其变态发育阶段,为了便于林蛙的饲养与管理,使幼蛙能顺利登陆上岸,而在蛙圈中设置的水池。设置变态池的宜处在于:
  ① 适时分池,有利于蝌蚪变态及管理。
  ② 变态池不同于其他几种池,池壁坡度要小,有利于变态之后的幼蛙登陆上岸。
  ③ 降低蝌蚪饲养池的蝌蚪密度。
  ④ 分池变态上岸,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
  ⑤ 圈内幼蛙分布均衡,便于饲喂和管理。变态池应设在各蛙圈之中,每圈设一个变态池,位置通常在蛙圈的中央区域。变态池的水面面积约10平方米左右, 池壁的坡度宜不小不大。变态池上设供水管线,下设排水管线,排水管线应选择孔径大的,防止杂物及泥沙等阻塞管道,而影响林蛙养殖生产。实践证明,排水管径选用4寸的下水管道效果很好。变态池内的管道口用网罩封严,每个变态池投入蝌蚪量在20,000尾左右。
  以上三池的建设和设置,是规范化林蛙养殖场所应具有的。而在实际养蛙生产实践中,因养殖规模、养殖数量、养殖场地等诸多方面条件不同,有的养蛙户,并没有单独设置这三种池。而是用一个多功能池兼作蝌蚪孵化饲养池、变态池和越冬前期的过渡池,效果也不错。但这种建池方法只适用于生产规模小、养蛙数量少的养殖户。
  4. 越冬池(窖):冬眠是中国林蛙的生活习性,是中国林蛙长期在自然条件下,逐渐形成的本身固有的节律性行为,是中国林蛙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林蛙唯有冬眠,才能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特别是在我们当地人工养殖中国林蛙,尚不能打破其原有的冬眠习惯,而应依据林蛙越冬的自然环境条件,模拟创建林蛙越冬的人造环境,让林蛙在人造环境中顺利冬眠,安全越冬。人造林蛙越冬模式有两种:一是室内越冬池越冬,一是地下越冬。
  室内水池越冬模式:就是在室内建造林蛙越冬池。这里所讲的&室内&主要是指空闲的房舍、库房、保温性能好的棚舍、猪舍等。如果是厢房建造林蛙越冬池效果更好。要求室内保温,能通风换气,设有增温散热设备,有电源,水源,有水源循环设备。在上述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即可建造林蛙越冬池。越冬池建造的规模大小,可视越冬林蛙的数量而定,基本原则是宜大不宜小,林蛙宜疏不宜密。以平均每平方米睡眠分布500-1000只林蛙为好。在越冬池的拟建规模规划好之后,在规划区内挖池,池深在1.20米左右。如果是永久性越冬池,可用红砖、水泥砌池壁,池壁高与室内地面平齐。相邻两池壁的交汇处砌成圆角。池底用沙石和水泥铺平。若建多个越冬池,在相邻两池的基部,留有水流通道多个。通道处设置网罩。池底铺10cm厚的沙石层,沙石层上铺设30cm厚的大块河卵石。在越冬池底部的一段安放潜水泵(水泵质量好,不漏油),如果水泵的功率大,吸水力强,在吸水口加网罩,网罩的大小,以林蛙不会被吸附于网罩上为准,在与水泵相对的另一侧的地面上,用砖砌蓄水池。蓄水池靠近越冬池一侧的下部,留出排水道,排水管道流出的水可直接流入越冬池。在水泵的出水端和蓄水池间用相应的管道连通。这样,林蛙越冬池内的水,在水泵做功的情况下,水就可以在越冬池&水泵&蓄水池&越冬池这一循环系统中循环流动.从而模拟出了野生林蛙流水越冬的人造环境.如果建造的不是永久性的林蛙越冬池,而用临时性的越冬池,建造方法与永久性的建造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池壁不用砖和水泥砌,而是用塑料膜和苯板做池壁.永久性越冬池,虽然造价高些,但经久耐用.而临时性越冬池,虽然造价低,但不耐用,特别是放生鼠害时,造成池水渗漏,影响林蛙冬眠。
  地下冬眠(旱窖冬眠):是根据自然条件下,少数林蛙因秋季气温骤降或河流干涸,从而迫使林蛙钻入枯枝落叶层下或树根基部疏松土壤中冬眠的习性,而探究出的一种林蛙越冬模式。
  室外地下越冬模式:对人造林蛙越冬(窖)池有严格要求.建窖池之处必须背风向阳,地势高,地下水位低.窖底设有排水管道,确保窖内无积水.具体建造方法如下:在庭院或养蛙场内适合之处挖窖,窖深2-2.5米.窖底四周用砖砌成50厘米高的池壁,池角砌成圆角,池底铺垫10厘米的沙石层,沙石层上填充10厘米厚的经浸泡的天然植物阔叶或农作物秸秆,池面用铁纱网封罩严密,防止老鼠侵入。铁纱网上放置干湿温度计,以便于检查窖内湿度高低。池面上方设置喷雾增湿装置,以维持窖内湿度。窖内的池面上还要用木板搭建观察通道,以便于检查林蛙的越冬情况。在窖的上口处,搭建具有保湿性能的封盖,封盖上设有检查口和通风孔等。建设林蛙越冬窖面积的大小,可依据越冬林蛙的数量而定。从理论角度讲,密度可达5000只/米2。
  室内旱地越冬模式:就是在室内人工拟造的林蛙池下越冬方法。林蛙越冬密度为每平方米3000只左右。建池规模,可依据越冬林蛙数量而定。建造相对简单,在棚、室内规划好的范围内建池,用砖在池的四周搭建围墙,墙角建成圆角,墙高50厘米,宽24厘米,在靠近围墙内侧地面,留出距墙50厘米的环形平地,环形平地以内的土壤用铁锹大块翻起,不要平整,更不要将这些大块泥土打碎。然后在翻起的土块上面填加农作物秸秆,秸秆填加的厚度随时内温度而定,原则是秸秆下层温度在0℃以上,5℃以下,即保证土层无冻结即可。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图三)
  以上是两种不同的林蛙越冬池模式--水池越冬模式和地下越冬模式.这两种越冬池模式均是人们在养蛙实践中探讨摸索出来的.每一种越冬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缺点和不足.例如:水池越冬模式投入相对多,而管理相对粗放;而地下越冬模式投入相对少,但管理相对严格。为此,在养蛙生产中,采取那种林蛙越冬模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选择相应的林蛙越冬模式。
  以上介绍了四池的建设,接下来介绍&一厂&和&一圈&。&一厂&是指人工饵料繁育厂。它是全人工养殖中国林蛙必须具备,不可缺少的。养蛙所饲喂的活性动物饵料&&黄粉虫,就是在这里繁育生产出来的。人工饵料繁育厂厂房最好是做北朝南,有通风、控温、控湿及遮光设施。如果有闲置的或空闲的居室也可作为人工饵料繁育厂。一般情况下,20米2的房间能养黄粉虫300-500盘。有关饵料厂的生产规模及其厂房大小,可根据林蛙的养殖数量而确定。详细内容可参照后面对黄粉虫繁育技术的讲解。
  &一圈&是指标准化林蛙饲养圈。蛙圈应建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带。在建圈前将地表的植物清除,仔细检查是否有鼠洞,如果有必须将其彻底清除,以防止老鼠被圈在圈内而咬食林蛙。另外,根据养蛙实践,栽种过平贝德土地或土壤中拌过高效灭虫剂的土地,不宜建设林蛙圈,否则残留农药可将林蛙毒害致死。为了便于林蛙的饲养与管理,蛙圈的建设规格通常为10米&10米.建设蛙圈的数量,要依据蛙场的生产规模,活性饵料的繁育能力,投入资金和劳动力等,进行统筹规划,协调生产。林蛙饲养圈的建设包括:防护设施的建设,遮荫蔽雨设施的建设、喷雾增湿设备的建设及給排水设施的建设。
  1.防护设施的建设
  主要是指防护围栏,其功能为防止圈内林蛙外逃和防止鼠蛇等天敌动物侵入圈内。建防护圈的材料主要是石棉瓦(1.8-0.7m)或镁棱瓦及木料.如果选用石棉瓦做防护圈栏,根据养蛙实践,可以将一整片石棉瓦从中间断为两段,每段0.9米长,0.7米宽.每个蛙圈的规格为10米&10米,其周长为40米。共需整片石棉瓦28张。因圈角处要建成圆角而不建成直角(防止林蛙逃逸和集堆),又多用2整片石棉瓦,所以,建设一个林蛙饲养圈要准备30整片的石棉瓦。将其分别断为两片备用。在规划好的蛙圈四周埋设木桩,木桩埋入地下深度不应少于30厘米,地面上留出80厘米高。木桩间隔为2米。木桩设定后,用小木方在木桩顶部将各木桩彼此连接固定,而形成一个蛙圈的轮廓。但应注意转角处应为圆角。然后,将准备好的石棉瓦(90&70cm),紧靠木桩和小木方的外侧镶入土中,瓦片的上缘要求与小木方的上表面平齐,瓦片的光滑面朝向蛙圈内,一片接一片地将整个蛙圈围合起来,但相邻两片瓦之间,不得留有缝隙,必须严密无缝,如果有缝隙,要用水泥等材料将其封阻严密,以防止林蛙外逃。为使围栏牢固耐用,在围栏瓦片的上缘处,用螺丝钉将每块瓦片固定在小木方上。围栏安装固定后,在围栏的上部加设防护帘和防护罩。防护帘可用硬质塑料薄膜制成,即将塑料膜剪成40厘米宽的长条,其总长度要与围栏的周长相等。防护帘安置在围栏上方的小木方上面,先将薄膜附在围栏顶部,薄膜向两侧各延伸出约20厘米长,稍加固定即成防护帘。在防护帘上设置防护罩。防护罩可用&脊瓦&,也可用铁皮等材料代替&脊瓦&。如果选用&&&字形脊瓦,将&&&字形脊瓦安装固定在围栏上部的小木方即可。如果选用铁皮等材料,将铁皮等切割成40厘米宽的长条,并安装固定在围栏上部的小木方上,木方两侧各余20厘米长的铁皮,铁皮总长度不小于围栏周长。这样防护罩和防护帘已安装完毕。养蛙实践证明,防护罩和防护帘的安置,能有效地防止林蛙外逃和圈外蛇鼠等有害动物的侵入。围栏基部的泥土要抚平压实。在围栏基部的外侧安装电猫防鼠。在安装电猫时,通常用细铁丝,将细铁丝围绕在围栏基部外侧,用绝缘物加以固定,铁丝距地面高约5厘米。细铁丝的两头接到电猫上,电猫如果接通220伏特的电源,就能防止鼠类侵入蛙圈。为了便于林蛙饲养与管理,在建蛙圈时,在蛙圈四周和相邻两蛙圈要留出1米宽的通道。通道应平整坚实,用红砖铺设效果更好。
  2.遮荫蔽雨设施的建设
  中国林蛙具有喜阴暗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特性。为满足林蛙这一生活习性,创建适于林蛙生活的环境,在构建林蛙养殖圈时,就应认为拟造出近乎林蛙野生条件下的环境因子即适宜的郁闭度(65%以上)。一方面,在林蛙饲养圈内栽植一定数量的木本植物,如榆树、柳树等易成活的本地树种,树干直径不得小于5厘米,高度在2.0米-2.5米。通常请况下,蛙圈内栽植的乔木共12株,株距在1.5米左右,形成一个&乔木圈&。整个蛙圈的围栏与&乔木圈&构成了&回&字形。栽植的树木能起到一定的荫蔽作用。另一方面,构建遮荫蔽雨棚以达到合适的郁闭度。构建遮荫蔽雨棚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在蛙圈增设几排立柱(2米高),立柱上搭棚杆,形成棚架,在棚架上覆盖塑料棚膜或稻草帘。棚杆与圈栏间的空隙,可用遮荫网封堵。若选用大棚膜做顶层,还应外罩遮荫网,方能达到相应的郁闭度。若选用稻草帘做棚顶,稻草帘应能人为卷盖,以调节蛙圈内的郁闭度,而达到适于林蛙生活的郁闭度65%以上。二是不搭建棚架,而是借助栽植的乔木作支架,而将遮荫网直接罩在整个蛙圈上。也能达到遮荫蔽日的作用,但防雨功能不强。
  3.喷雾增湿设施建设
  林蛙不仅喜阴暗,还喜湿润,没有适宜的湿度林蛙很难存活,因而喷雾增湿是蛙圈不可缺少的设施。喷雾可选用雾化喷头,也可选用喷带,但都需要通过管道与增压水泵相连通,在水泵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高压水流可由雾化喷头或喷带喷出,从而达到对蛙圈增湿的作用。选用雾化喷头,每圈设置一个喷头即可;若选用喷带,应将其架离地面50厘米左右。无论选用哪种增湿设施,均以雾化效果好,能增加蛙圈内空气湿度为准则。绝不可选用水滴大的设施喷水增湿。
  4.排水设施的建设
  水虽然对于林蛙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甚至林蛙离不开水,但是对于陆栖生活的林蛙来讲,几乎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性,这是林蛙与青蛙等蛙类的明显不同之处,但在人工集约化养蛙生产中,因蛙的密度很大,其排泄物都集中排放到蛙圈中,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致病细菌等会大量滋生,特别是蛙圈内的积水中,病原体数量会更多,若林蛙到积水中避暑或躲藏,很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染而发病。因而在建蛙圈时,既要设计构建出一定的坡度(圈内地面设计成中央凹陷),又要将凹处的积水排放出去。根据实际需要,在圈内的中央凹陷处建成蝌蚪变态池(方法前面已讲过),池底铺设下水管线(管以4寸为好);排水管与圈外排水沟相通。但排水管道口处,必须用铁纱网封严密,并且能认为控制水的排放。在蝌蚪变态上岸之后,将变态池内的水全部排出,从而扩大幼蛙的活动空间。同时,也能把下雨或增湿时地面存的水及时排出,确保林蛙不被水浸。
  排水设施安置好后,应对圈内地面植被进行规划构建,若也生植被过于稠密,不利于林蛙的活动和觅食,可以认为铲除一部分,达到疏密合理,通风顺畅,遮光适中的目的,若野生植被稀疏,特别是低矮的阔叶植物少,可种植胡萝卜等,也可采集一些带阔叶的植物条放置在蛙圈内还可以采集植物阔叶铺于蛙圈内,用以取代低层植被。
  5.饲喂台
  为了节约人工饲料并有利于林蛙摄食,在圈内四周建一&平台&作为饲喂台,就是用红砖铺成与地面平齐的平台。用红砖建造饲喂台,在增湿后,一般无积水,黄粉虫等活性饵料在饲喂台上可以自由爬行,这样林蛙易发现、易捕食。如果蛙场周围野生昆虫的量大数多,可在蛙圈内设置黑光灯进行诱虫喂蛙,每圈安四盏黑光灯。
  以上是针对标准化林蛙饲养圈构建方法及过程的讲述,在人工养殖林蛙中,还需要其他辅助用具和设备。
  附其他用具和设备
  如:消毒用的农药喷雾剂,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干湿计;水质监测仪,PH值检测仪和水深解氧监测仪等。
】【】【】
请发表评论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京ICP证030776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3]字第81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文网文[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9986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灭虫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