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王秘籍2完整中文版的秘籍代码和英文版的一样吗 为什么我好多代码被告诉unknown

为什么亚瑟王2玩到一半就出现这个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这个问题和我遇到的问题相似,我是玩到游戏的四分之一的时候就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也就是开始打萨摩尔人的时候)。我的情况是进入战斗画面之后几分钟后就会弹出这样的对话框。当然我的解决伐弧崔旧诏搅措些胆氓办法是:到网上下载“亚瑟王2任意升级版补丁”然后解压到游戏文件夹就可以了,不过要注意如果你的游戏是中文版的话可能会部分还原回英文版的,所以操作之前一定要做好备份工作。当然也不是一定就会有效(因为我玩的是英文版的,中文版的情况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有机会的话试试也无妨,反正我就是这样子解决掉这问题的。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亚瑟王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58cv网址导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請勿編輯本頁。若您希望發起新的討論或重启现有的討論,請在当前讨论页進行。
[[:{{{lang}}}:{{{src_name}}}|{{{show_name|$src_name}}}]]
我想show_name的默认值等于src_name,应如何编写? -- () 日 (六) 05:19 (UTC)
[[:{{{lang}}}:{{{src_name}}}|{{{show_name|{{{scr_name}}}}}}]]
--. 日 (六) 05:29 (UTC)
RT,请告诉在下 在 不更换浏览器的情况下如何使用这些JS(请留言在在下的讨论页,谢谢!)。——坏坏的 () 日 (六) 03:12 (UTC)
只要现在不能用,那就永远不能用。早早换上Firefox吧。-- -
日 (六) 06:44 (UTC)
安装。 () 日 (六) 07:30 (UTC)
给个意见,不知实不实用。-- () 日 (六) 09:41 (UTC)
呃,不实用。因为可以写成[[:en:Wikipedia|]],自动生成。参见。--. 日 (六) 10:54 (UTC)
这正是我要写这个的原因,这样写法太麻烦了,会显示为,带了个头.
如果要显示的话,就要写[[:en:example|example]],改名的话会麻烦些(改两个),这个一次写好不带尾,唯一模版名是长点,可以用重定向改成缩写。懒人用的-- () 日 (六) 11:36 (UTC)
你没明白我的意思,你自己输入[[:en:Wikipedia|]],然后预览看看--. 日 (六) 11:42 (UTC)
长知识了,谢谢-- () 日 (六) 11:56 (UTC)
这可能是新版本刚刚改的,因为过去输入[[:en:Wikipedia|]],只会生成[[:en:Wikipedia|en:Wikipedia]]。——以上的留言由(|)加入。 日 (日) 03:50 (UTC)
之前提议增加的变更超过500字节的巡查,不知有没有哪位好心人帮实现一下? 日 (六) 18:36 (UTC)
找他们把RCPatrol打开,然后弄个工具筛选显示超过500字节的编辑,这样会方便一点。 () 日 (日) 05:31 (UTC)
RCPatrol是神马。 日 (日) 05:34 (UTC)
。 () 日 (日) 05:37 (UTC)
在元维基啊,力不从心。 日 (日) 05:43 (UTC)
不在meta啊
() 日 (日) 08:18 (UTC)
囧,还是不懂怎么弄。 日 (日) 10:00 (UTC)
(?)疑問:不是每个维基人都能巡查么?-- 日 (日) 06:17 (UTC)
巡查和标记巡查是两回事。 日 (日) 06:19 (UTC)
日 (日) 13:00 (UTC)
RCPatrol毫无意义??真的,这个积压绝对是堆满日志上限自动消失。(未巡查的编辑保留1个月还是多久的)--. 日 (日) 13:32 (UTC)
Ben.MQ不支持添加这个巡查? 日 (日) 13:42 (UTC)
说实话...看commons上的情况.RCPatrol效果没那么好,比如没有标记权限的用户编辑客栈都会显示需要巡查-() 日 (一) 02:39 (UTC)
很少用IE所以一直没注意到。最近想改到IE下查页面才发现TW的标签出不来,之后注意到的问题。
不清楚这块源代码是从哪里出来的,Opera显示的是Inline(页面地址)…… 这一块代码贴在下面:
//根據情況覆蓋mwInsertEditButton函數
var oldInsertEditButton=mwInsertEditButton;
function exInsertEditButton(parent,item) {
parent.appendChild(item.element);
mwInsertEditButton=function (parent,item) {
if(mwEditButtons.length==0){
mwInsertEditButton=exInsertEditButton;
return exInsertEditButton(parent,item);
mwInsertEditButton=oldInsertEditButton;
return oldInsertEditButton(parent,item);
问题出在这一行:
mwInsertEditButton=function (parent,item) {
在其他浏览器下都是正常的,唯独IE需要在开头加上var ,否则出错:SCRIPT5009: “mwInsertEditButton”未定义
我在IE的F12工具里面手动运行了加了var的,正常。其实也可以直接写成
function mwInsertEditButton(parent,item) {
了解MediaWiki的应该知道这段东西的出处……帮忙修改一下吧-- 日 (二) 14:18 (UTC)
我怎么记得基于morebits的小工具都直接IE下禁用啊??-- -
日 (二) 14:23 (UTC)
禁用的么……IE9下加载morebits不会出问题(我自己在测试的一个东西用到morebits,没有出现任何异样)……另外在Opera的脚本控制台发现一样问题,可能是“var oldInsertEditButton=mwInsertEditB”的位置。-- 日 (二) 14:26 (UTC)
如果禁用的话可以解释一下原因什么的么……在IE 10平台预览下发现IE 8和之前版本都有问题-- 日 (二) 14:54 (UTC)
如果您用的是Twinkle.js里带的morebits,那么禁用是因为在下懒得处理和IE有关的各种莫名其妙的问题。--  ·  ·
日 (二) 16:12 (UTC)
(&)建議:有问题的是IE 8和之前版本,对于IE 9能否允许运行?-- 日 (二) 17:04 (UTC)
这是我第二次提出同样的问题:现在的这个插件显示日期规则是错误的,但是一直都没有人来修改。我再列出来各项,大家看一下效果。
作者. . 吃. 维基媒体. 页码. 出版日期 .
—以上的留言是于日 (三) 00:00 (UTC)之前加入的。
出错的时候还以为仅仅是自己电脑的问题,最近又在别的地方访问了一次,结果也报错,过一会儿又好了,不知这是什么原理?怎么就只有Hello World会出错?--爱的() 日 (一) 07:46 (UTC)
我把大段代码拆出去了:。 () 日 (一) 13:14 (UTC)
如何知道一定是代码部分的内容?--爱的() 日 (二) 02:06 (UTC)
看了没删的版本,正常,可能是你机子问题?-- () 日 (二) 05:02 (UTC)
还有,如果大部分人都正常,就撤销删除操作,-- () 日 (二) 05:02 (UTC)
我上次在别的机子的另外一次访问也报错,我觉得巧合的可能性比较小。很奇怪的是当我几次访问条目主页面都访问不到的时候,讨论页和历史纪录访问都没问题。--爱的() 日 (二) 07:24 (UTC)
不行啊,分拆出去的我刚刚访问的时候也时不时报错,估计应该是那一段代码的问题。--爱的() 日 (二) 07:31 (UTC)
正常,不明,浏览器为firefox4 RC2,我试试其他的-- () 日 (二) 08:22 (UTC)
傲游3(3.1.8.1000)双模式都正常,opera(11.50),chrome(14.0.803.0)都OK-- () 日 (二) 08:28 (UTC)
刚刚用IE访问也报错,刷新了不少次,有几次可以不报错。--爱的() 日 (二) 09:29 (UTC)
就是不出错我也建议分拆代码出去。 () 日 (二) 14:47 (UTC)
回报测试结果:
:IE 9(9.0.8112)正常,IE 10平台预览(10.0.1008)正常,Opera(11.51)正常,Firefox(7.0.1)正常
:IE 9(9.0.8112)正常,IE 10平台预览(10.0.1008)正常,Opera(11.51)正常,Firefox(7.0.1)正常
可能是你的浏览器的问题-- 日 (三) 09:25 (UTC)
我猜测是那一堆框框的问题,网络不好的话可能传错,然后导致整个浏览被取消。我这边要多试验几次就时不时报错。--爱的() 日 (三) 09:51 (UTC)
我自己这边出错的是IE8,还有另外一台出错的机器是IE6--爱的() 日 (三) 09:57 (UTC)
很多来自这个网址的图片(包括wikied的图标)加载很慢,甚至断掉了
是不是墙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
广州的中国电信ADSL,其他地方有没这样情况?
-- () 日 (三) 07:41 (UTC)
上海电信,表示速度时快时慢,极不稳定-- 日 (三) 15:37 (UTC)
如題,假如我自己創見了一個我自己用戶子頁,是在測試自己的東西,但是若不想要讓別人看到我在測試什麼,我要如何做?(一般而言用戶子頁是可以被別人看到的) - (
) 日 (四) 13:06 (UTC)
請使用非維基媒體基金會的維基站點進行測試。-
日 (四) 13:17 (UTC)
可以使用显示预览功能,不保存页面,只是预览-- () 日 (四) 13:26 (UTC)
條目:,「部落」過度轉換成「部落格」,錯誤例子:「陸續襲擊各部落格之警察駐在所」(應改作「陸續襲擊各部落之警察駐在所」)。但是需注意內文也有正確的轉換,正確例子:「《賽德克·巴萊》官方部落格」。
「博客」過度轉換成「部落格」,錯誤例子:「在部落格來售票網上販售《賽德克·巴萊》開鏡紀念套票」(應改作「在博客來售票網上販售《賽德克·巴萊》開鏡紀念套票」)。
問題應該是出在:「原文:blog;台灣:部落格;大陆:博客;香港:網誌;新加坡:部落;」。以上是錯誤回報。-- () 日 (二) 17:12 (UTC)
唯有加多一項「博客來」-- () 日 (二) 18:58 (UTC)
把zh-sg“部落”的转换改成单向。请报告到。(不过据说那里效率颇低)-- -
日 (三) 06:05 (UTC)
是极极极极极极极极极低。 日 (三) 06:54 (UTC)
话说网志一词最先是台湾人开始用的....-- () 日 (三) 12:44 (UTC)
原因是不知道谁莫名其妙加入的zh-sg:部落。简直搞笑?? . 日 (四) 07:45 (UTC)
回應書生:我不清楚現時台灣用「部落格」還是「網誌」較多,但現時香港確實最多使用「網誌」,或者直接用英文「Blog」。-- () 日 (五) 03:27 (UTC)
現時台灣用「部落格」較多,說「網誌」有的人還聽不懂。受不少知名台灣藝人在大陸的網站開「微博」的影響,「微博」比「微網誌」還多人講。-- () 日 (五) 07:04 (UTC)
為何昨天起維基版面「港澳繁體」及「台灣正體」被調較至非「新細明體」字型?現在的字型防礙閱讀,且不美觀,能否不轉換便可閱讀新細明體文字?—— 日 (五) 01:16 (UTC)
正在讨论。-- 日 (五) 07:21 (UTC)
小工具的“參註分組簡化顯示”可以识别&ref group="參"&和&ref group="註"&么?-- 日 (五) 11:43 (UTC)
主要是觉得有那么一群发广告的人每次一挂hangon然后就走人了,还有一些人不知道需要解释原因(虽说指引很清楚……)。
我想能不能在速删模板上放一个按钮,点击之后激活一个脚本询问用户为什么有异议并且强制输入理由。之后通过API修改页面和讨论页。(类似现在的TW一样)
不知道这个可不可行。-- 日 (一) 02:25 (UTC)
防滥用过滤器过滤掉没有讨论页也没有理由的{{}}?但是这样有没有新手友好的问题?--() 日 (一) 02:37 (UTC)
脚本会提示输入原因,不觉得有对新手不友好。用防滥用过滤器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不太有人去理那些提示……-- 日 (一) 10:49 (UTC)
做了一个概念测试一类的东西……到。(复制过来的速删模板作了一点修改配合脚本)-- 日 (一) 17:02 (UTC)
防滥用过滤器滤掉的话也可以做成不写理由就提交不了编辑那种,类似于{{}}忘写日期的那种....--() 日 (一) 17:09 (UTC)
也可以……不过那个大红叉叉估计会把一些人给吓到-- 日 (一) 17:42 (UTC)
大概想到防滥用过滤器规则,不过不能检测讨论页是否存在真让人感觉很那啥。看了MW上AbuseFilter的说明,似乎没有检测页面存在的函数-- 日 (二) 03:48 (UTC)
added_lines rlike "\{\{\s*[Hh]angon\s*(?:\|)?[\s ]*\}\}"
另外什么时候AbuseFilter能查到创建者用户名呢…………那样就能用这个东西防止擅自移走速删模板了-- 日 (二) 03:53 (UTC)
(user_name == article_creator) & removed_lines rlike "\{\{\s*[Dd](?:elete)?\s*\|.+\}\}"
我的想法是可以在模板里面加入对讨论页的判断,如果没有则包含某一段内容,以便abusefilter检测到。--. 日 (二) 07:52 (UTC)
没记错的话,防滥用过滤器查的是页面的源代码吧……包含到模板里也没用-- 日 (二) 14:00 (UTC)
可以侦测生成的HTML,具体我是完全不懂的,但是应当可以实现--. 日 (二) 14:20 (UTC)
new_html会不会太消耗资源了-- 日 (二) 17:23 (UTC)
首先,就为了这个功能完全用不着动morebits.js,在Common.js里载入这个库太划不来了。其次,用AbuseFilter,如果有用户想先{{}}再写理由呢?所以说还不如参照忘写|time=的方式给个警告…--  ·  ·
日 (二) 16:10 (UTC)
我又有一个想法:或许考虑给hangon加个time参数表示放置的时间,要求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比如20分钟)解释理由?另外morebits现在改成点击按钮后加载了。-- 日 (二) 17:23 (UTC)
这个讨论就先这样结束好了……等AbuseFilter升级了再说……-- 日 (三) 15:18 (UTC)
不用脚本了,完全改成英文WP的样式。-- 日 (五) 14:24 (UTC)
{{}}在英文版的条目中被点击后会自动跳转并有蓝背景色衬托,便于阅读者查找识别,而中文版只会自动跳转,没有显示蓝背景色,能否修正?对比英文版:、中文版:。另外,中文环境下有没有类似哈佛注释格式规范的注释规范,我们中文版又该如何处理在同一条目中多次使用的(取自不同页数的)参考书籍?“&ref&”和{{|name=}}可以使用“name=”参数在正文中多次引用,但引用内容必须取自同一页数,否则每次引用来自同书异页的内容都要赘注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书号等信息。谢谢!-- 日 (四) 06:52 (UTC)
建議使用&ref&時只寫書名及頁數,然後在==參考資料==後再加一個==參考書目==,參考資料是網頁則按原來的方法吧??改名進行中 日 (四) 08:24 (UTC)
建议用&ref name="注脚名"&{{rp|页码}}或者直接{[r|注脚名|page=页码}}-- () 日 (四) 11:28 (UTC)
这个{{}}可能对于一般读者来说看不懂引号后面跟着的是页数,能否让它显示类似:[10]第56页,修改一下,添加:“第{{{3}}}页&/sup&”(“第”字可要可不要),删除或保留引号:“&nowiki&:&/nowiki&”。-- 日 (五) 12:09 (UTC)
第xx页这种形式,未见于任何文献引用规范-- () 日 (六) 01:33 (UTC)
可是[10]:56这种形式我也没见过,也看不懂,没有介绍这是哪种注释规范。英文倒有个APA、MLA规范是在正文中显示,但它好像是把作者人名和出版日期或页数放在括弧里,例如“(Farmelo 2009, p.10)”,有“页”字的标注(“p.”,即“page”的简写,复数使用“pp.”)。参阅:。所以建议修改成类似:[10]56页。中文环境下我只见过页数放在脚注的,没有放在正文中的。可是好像没有合适的注释模板。参阅:傅樂成. 第四章〈隋帝國的亂亡〉.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和:李雲漢. 《中國近代史》〈第六章 民國初年的政治與外交〉: 第258頁.,没有使用“name=”功能,所以除了章节和页数改变了,其余全部信息都与前后的注释重复。上次写的时候就发现假如使用“name=”的语法,就不易标注页数。例如:39. 王玉哲. 《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华远古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7月.
(简体中文)目前没有写出页码,在正文中引用了20次,大概出自十多页,难道这需要被分成十几个单独的注释不成?目前好像唯一具备“name=”、页数双功能的注释模板就是这两个模板:{{}}(在正文显示页数颇为奇怪)和{{}}(不太会用,好像还没有被汉化,只接受英文姓名)。-- 日 (六) 02:14 (UTC)
哪儿的JavaScript出问题了?和和{{}}全都乱了,不显示或者用不起来了。-- 日 (四) 04:15 (UTC)
应该是的问题,登陆时好像显示“不能加载tw&什么什么&option.js”(一晃而过,没看太清楚)。-- 日 (四) 04:20 (UTC)
那几个页面测试正常,但是我这边的最近更改折叠出问题了……-- 日 (四) 05:48 (UTC)
頁面上方中文語系摺疊也出問題,條目內容無法使用台灣正體的的預設字體,而是大陸簡體預設的宋體。-- () 日 (四) 06:44 (UTC)
似乎和jQuery有关系
-- 日 (四) 07:00 (UTC)
我的最近更改頁面亦出問題了:全部為展開狀態(本應全折叠),並找不到藍色的按鈕。??改名進行中 日 (四) 08:39 (UTC)
会否和连接不畅有关,这一两天很多脚本或图标加载有问题,wikied也加载的很慢,最后连图标也没了,图片部分加载都有问题-- () 日 (四) 10:35 (UTC)
我加载我的监视列表时-- () 日 (四) 10:39 (UTC)
我这边也出问题了。{{}}模板点击无反应,使用巴别扩展的话,css貌似出问题,全乱套了,见我的用户页。其它问题见,或许是升级到的原因?-- () 日 (四) 12:37 (UTC)
分享与收藏小工具也不能用了-- () 日 (四) 12:43 (UTC)
补充:除巴别外,其它问题只见于firefox 7,chrome无此问题-- () 日 (四) 12:58 (UTC)
應是升級後出的問題(剛好升級前後時都在維基)。用的是IE8、FX,目前預設為大陸宋體、頁面中文語系摺疊部分仍沒改善。-- () 日 (四) 16:09 (UTC)
回报:目前页面折叠已经恢复。这个功能还有问题的话清理一下缓存刷新看看。-- 日 (五) 03:04 (UTC)
Shizhao的用户页上的一套东西已经测试过了,Opera 11.51,还有一点点BUG。表格折叠的时候要按“[折叠]”边上的中括号,还有最后一个表格“折叠 User:Shizhao/test”,“折叠”一直显示的“折叠”,不会变成“展开”-- 日 (五) 03:11 (UTC)
巴别BUG依旧存在,Javascript的各种BUG应该都已经解决了-- 日 (五) 03:15 (UTC) (?)已修复
() 日 (六) 05:54 (UTC)
中文語系預設字體還沒解決,目前在整理條目,結果和製漢字「樫」會強制使用簡體「?」(這也會有簡化字?真是太神奇了);還有用IE8讀取條目容易出現錯誤訊息。-- () 日 (五) 04:39 (UTC) (?)已修复@
() 日 (六) 05:57 (UTC)
字體问题是因为页面中class为“mw-content-ltr”的&div&被设置了lang="zh"(&div lang="zh" dir="ltr" class="mw-content-ltr"&),不应该对它设“lang”属性的(它的“dir”属性其实也不用设),继承&html&的lang就可以了。哪位有权限能改的? (?)已修复
() 日 (六) 05:11 (UTC)
上除了表格的mw-collapsible折叠不行,别的折叠都没问题了。
() 日 (六) 05:26 (UTC)
我这里也已经完全好了。
但还是不行,默认的编辑按钮都无效,自定义的更用不起来。-- 日 (五) 06:37 (UTC)
“段落首行空两格”的功能也还没恢复。——?¤§§ 日 (五) 17:53 (UTC) (?)已修复
() 日 (六) 04:54 (UTC)
這些問題都是怎麼出現的?奇怪。 日 (五) 18:03 (UTC)
很可能是升级到新的皮肤和编辑器的那次,中文这边很多js的兼容性问题就一直没有全部修补好,这次升级可能问题就更突出了-- () 日 (六) 01:44 (UTC)
好多條目出現「第第28任任」的問題,如////等,請求修復-- () 日 (五) 03:45 (UTC)
可能order参数已包括第X任,自己编辑删除吧-- () 日 (五) 03:50 (UTC)
不应处理,而应对这些条目进行修复。因为填写形如“order=28”的条目更多,比填写形如“order=第28任”的多不少,修改模板前者会变成“28某国总理”等。-- 日 (五) 07:19 (UTC)
已将////修复。-- 日 (五) 07:21 (UTC)
不用修改模板,就把它们的第X任的“第”和“任”就行了-- () 日 (五) 10:01 (UTC)
ok-- () 日 (六) 06:03 (UTC)
以往編輯任何頁面時,「我接受上述方針指引並提交編輯」按鈕上方有兩個選項,一個是類似「將這次修改儲存為小編輯」的東西,另一個是「監視本頁」。我今天發現前者不見了,只剩下後者。請問小編輯功能取消了?還是變成只有資深用戶才可使用?-- () 日 (五) 10:28 (UTC)
我这里还有呢??--. 日 (五) 10:31 (UTC)
我最近剛升級Firefox 7.0.1,這是無法顯示的原因嗎?-- () 日 (五) 10:45 (UTC)
我前两天还用fx7.0.1执行小编辑呢啊?(现在用的opera 11.51依然支持小编辑)-- 日 (五) 11:35 (UTC)
刚下载来测试一切正常。--. 日 (五) 11:53 (UTC)
很奇怪,本來想截圖讓你們看,結果現在卻忽然回復正常了,有顯示「這是一個小修改」的選項。-- () 日 (五) 11:58 (UTC)
新话题和新页面没有“小编辑”了,一般的编辑还在。-- 日 (五) 14:26 (UTC)
經測試後的確如此。這是新設定還是技術問題?-- () 日 (五) 14:30 (UTC)
我猜是新的设定……-- 日 (五) 14:45 (UTC)
個人倒轉。修改可小修改,創建沒有。??改名進行中 日 (五) 15:10 (UTC)
經過測試,創建新頁面及在討論頁「加入主題」均被取消了功能。以往我建立重定向頁時,都會標記為小修改,現在只好改變習慣了。-- () 日 (六) 06:07 (UTC)
本主題全部或部分段落文字,已移動至。
—以上的留言是于日 (六) 12:00 (UTC)之前加入的。
这个消息没人通报啊~我也是才发现:
19:50 logmsgbot: catrope synchronized wmf-config/InitialiseSettings.php 'Here goes... Set $wgServer protocol-relative on all wikis, and enable $wmgHTTPSExperiment on all wikis'
() 日 (日) 11:00 (UTC)
请中国大陆用户测试:、。 () 日 (日) 11:02 (UTC)
Pass。悲观的等待被和谐中....-- () 日 (日) 11:40 (UTC)
可行,要保守秘密,不要太张扬-- () 日 (日) 12:31 (UTC)
早早存档。-- -
日 (日) 12:54 (UTC)
最近有沒有其他大節日?力道應該不會增強吧。-- () 日 (日) 14:41 (UTC)
FYI,Bugzilla上强制管理员等用户使用HTTPS。 () 日 (一) 13:03 (UTC)
管理员用户强制使用https是为了保证账户安全吗?在没有https之前一直使用全局ssh代理。-- 日 (六) 14:35 (UTC)
I'm happy to announce we've added native HTTPS support to all of the projects. See the blog post for more information:
If you find any bugs, please report in bugzilla.
- Ryan Lane
公告出来了。 () 日 (一) 16:51 (UTC)
似乎维基媒体基金会并不在意多购买ip地址,因此只要封当前的ip,维基https就用不了了,所以对于反封锁毫无效果。-- () 日 (二) 11:50 (UTC)
本来就不是反封锁。 () 日 (二) 14:45 (UTC)
为了管理安全和账户登录过程安全而已,哪里写了用来反封锁的……-- 日 (二) 17:47 (UTC)
低调,低调。——以上的留言由(|)加入。 日 (三) 15:19 (UTC)
「樫」「?」是繁简转换的问题,不是js的问题,去问问,解决之前可以手动转换。-- 日 (五) 06:37 (UTC)
(:)回應:我的意思是大陸簡化字是針對常用字來簡化,卻連和製漢字「樫」也一併簡化,這很少用,中日文都有其同義字「櫧」、「橿」(日文發音三者相同),根本沒有簡化的必要。我認為是設定問題,有可能收錄「樫」、「?」但優先使用「?」,原在簡體中文環境下沒問題,直接套在繁體、問題就出現了。-- () 日 (五) 08:08 (UTC)
大陆的汉字简化,只要某偏旁简化,所有使用它作为偏旁的字都要简化;可能只简化了部分常用的,和大陆的简化不一样。这里“?”的问题是mediawiki里面繁简单字对应的问题,和电脑字型也毫无关系,电脑字型不懂繁简对应关系的,只知道哪一串代码对应哪个字,?樫的代码不同,字型缺字的话会显示方框而不可能继承使用对应的繁简字。你看这不显示得很好吗:?樫。-- 日 (五) 11:15 (UTC)
当然既然是和製漢字,当年大陆简化时可能没考虑进去,或许是数字化后制定字符集时,按照大陆简化的习惯“只要某偏旁简化,所有使用它作为偏旁的字都要简化”而定的。由于是罕见的和製漢字,繁简单字对应数据有问题也正常。另外还有,简体最通用的译名感觉应该是“富坚义博”:冷僻异体汉字“冨”使用常用的“富”;既不用和製漢字“樫”,也不用对和製漢字进行了简化的“?”,而使用常用的“坚”。所以最好还是手动繁简转换,且无所谓修改php的繁简表与否了。ps.还有其他叫“樫”的日本名人么?-- 日 (五) 11:56 (UTC)
(:)回應有,,,樫本学ヴ(学級王ヤマザキ)-- () 日 (五) 14:52 (UTC)
参考-- () 日 (六) 01:36 (UTC)
(:)回應:好像跟原來討論離題離很大…
事實真是如此,現我在台灣正體環境下連這裡「樫」也會強制變成「?」(目前條目內容部分中文預設簡體環境以雅黑體顯示),以前不會這樣。
偏旁简化並不是一直可類推下去,還是有限制的,請見條目;況且和製漢字非中文漢字,簡化它幹嘛?所以才讓我驚訝。
其實也有日文漢字被兩岸三地列入中文漢字的類似狀況,例如:,但這已是常用字、源自不見經傳的中文俗字從日本逆輸入,所以簡化也沒問題。
「樫」同「櫧」、「橿」,推測可能因木質「堅」硬所造的字。目前兩岸三地官方僅香港開始著手規範和製漢字讀音;台灣這邊學術研究是暫與「堅]同音。-- () 日 (六) 04:34 (UTC)
那种限制是对于比如“简化左偏旁而不简化右偏旁”而言的,对于“言”字旁,“說”要简,“信”不能简。“堅”简化为“坚”是属于“改换形声字的声旁”,这个几乎没有例外,“堅”也几乎不会作为形旁,所以可以说在“纯粹的”简体字环境下绝对不可能、不应该出现任何包含繁体“堅”的字。
和没简化的“?”,可能是Unicode按简化的规则引入的。
「樫」多用于人名,总不能拿意义相近的「櫧」、「橿」代替吧(简体使用:冨槠义博、冨橿义博)
既然有其他人叫“樫某某某”,那php的繁简表还是有必要修改的。
目前确实是有bug:在普通情况下(没有强制禁止转换符“-{}-”),使用“台湾正体”的时候,“樫”会被错误转成“?”。不过,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加了强制禁止转换符“-{}-”的「樫&&==就是这里这个」,在使用“台湾正体”的时候,它也会被转成简体::那还真是奇怪了。。)-- 日 (六) 06:04 (UTC)
还有,现在字体的问题解决了吧?(为什么对那么多节点加lang属性?全页都继承&html&的lang不就行了么?不过不管怎样应该还是解决了&_&)-- 日 (六) 06:15 (UTC)
(:)回應:
不會吧?試過IE8、FX、其他字型,在台灣正體環境下怎還強制顯示「?」?
忘了說,加“-{}-”當然可以避免強制轉換,但繁體環境下出現簡體字就是不正常了!-- () 日 (六) 15:31 (UTC)
這下可好了,在繁體環境下變成武裝?金,啥時候鍊變成缺字啦?-- () 日 (六) 18:47 (UTC)
本主題全部或部分段落文字,已移動至。
貌似这个文件出现了错误,虽然已经被删除,但是还有文件历史存在,点击删除全部后,操作正常,但是页面仍然如此,没有任何效果-- () 日 (六) 01:20 (UTC)
() 日 (六) 04:07 (UTC)
下列已删除的图像仍然有问题:
-- () 日 (日) 00:48 (UTC)
全部(?)已修复。 () 日 (日) 03:08 (UTC)
这些应该是那次文件丢失事故的遗留问题。 () 日 (日) 03:50 (UTC)
再来一批:
话说这是如何修复的?-- () 日 (一) 01:16 (UTC)
奇怪,上面两个图片怎么只能提F3和F4的速删,TW问题吗?没得提F6?-- () 日 (一) 02:09 (UTC)
(?)已修复,才女应该是新建了下图片描述页再删的。--  ·  ·
日 (一) 02:55 (UTC)
今日維基百科載入很慢,無論是載入條目頁面,還是編輯條目時按預覽,都要載入一段很長的時間。根據瀏覽器狀態列,出問題的是 bits.wikimedia.org 。(如果block掉這個網址,雖然載入速度回復正常,但版面格式會出錯。)我試過用另一部電腦,及使用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也同樣遇到載入很慢的問題,所以相信是 bits.wikimedia.org 的問題。-- () 日 (一) 07:25 (UTC)
現在載入速度又好像大致回復正常了,真奇怪。-- () 日 (一) 07:26 (UTC)
请报告位置和网络服务提供商(ISP)。-- -
日 (一) 10:10 (UTC)
相同问题。北京科技网。-- -
日 (一) 10:10 (UTC)
没有发现问题。 () 日 (一) 11:09 (UTC)
原来贵校是用科技网的…--  ·  ·
日 (二) 17:10 (UTC)
香港電訊盈科,晚上9:50至10:15期間,遇到相同問題,現在已恢復正常。 --
日 (一) 14:18 (UTC)
北京有的地方到现在完全无法访问http://zh.wikipedia.org全站。——以上的留言由(|)加入。 日 (三) 15:22 (UTC)
卡在geoiplookup.wikipedia.org好久好久-- () 日 (一) 08:45 (UTC)
-- 日 (日) 05:26 (UTC)
Fixed --. 日 (日) 05:50 (UTC)
,最底下两行显示不出来,恳请各位技术行家指点。—— () 日 (六) 13:04 (UTC)
1个隐藏分类: 模板包含上限已经超过的页面--. 日 (六) 13:52 (UTC)
其实模板并不多,同样的情况的世系图也出现了,该条目显然是从日语翻译的,说明只是中文维基的问题。—— () 日 (六) 14:50 (UTC)
原文呢? () 日 (六) 15:21 (UTC)
其實只要將chart模板恢復回上個版本的100欄(3萬字節)問題就解決了(現在是200欄,7萬字節),我已經說了,重覆包含模板每個模板的數據量都是個別加算的,所以會用超過100欄的系譜你就老實的去分拆吧。--
() 日 (六) 15:23 (UTC)
没法拆啊,就没别的办法吗,英文维基上好像一点问题也没。—— () 日 (日) 01:50 (UTC)
因為英文版的Chart只提供50欄(1萬7字節),我是將中文版的Chart回退為100欄了。另外根本沒有用任何模板製作系譜,所以不涉及到chart模板的額外字節。我就告訴你,chart和familytree的設計本身就是有缺憾的,你在條目用了多少個chart模板,條目的實際總字節是要再加上chart模板字節乘以chart模板引用數。--
() 日 (日) 02:15 (UTC)
是否是长度和宽度之和存在一个上限,如果这样,我只求130栏,差不多恰好可以满足。—— () 日 (日) 07:35 (UTC)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了,以前都能随心所欲的通过opera mini上网页版wiki,但是现在绝对会跳转到被封锁的移动版。 请问如何才能关闭跳转啊?
—— () 日 (二) 02:37 (UTC)
在手机上打开
。 () 日 (二) 05:14 (UTC)
问题解决了,非常感谢!!!-- () 日 (二) 10:19 (UTC)
TW好像出过问题,听说已修复
段首缩进出现过问题,现在也没事了
现在发现还有:
有不少图片加载有问题,包括维基的Logo。
wikied加载的异常地慢,而且加载完后是没图标
(好像和upload.wikimedia.org有关,像图片那些都是来自这里,显示是超时)
ToolsRedirect重定向工具不正常(显示不正常,功能不能实现)
编辑首段没了
是firefox7.0.1,好像国庆前一两天都没问题的 求解释和解决下,谢谢 -- () 日 (六) 11:39 (UTC)
图片没问题,编辑首段没问题,ToolsRedirect我不使用,1.18升级大概是在10-6。 () 日 (六) 11:50 (UTC)
不是所有图片,很偶发性,直接进去图片页面,图片就不行了,但好像缩略图就没事,编辑首段好像加载久些又没事-- () 日 (六) 12:19 (UTC)
图片和编辑首段从来没有遇到问题,除了我自己调试的时候,没有时有时无的现象。 () 日 (六) 12:43 (UTC)
“这是一个小编辑”选项时有时无。。刚开始我以为取消了,然后突然又出现了,后来又没了。。然后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跟MediaWiki有没有关系,我的电脑没换过,没重装过,最近浏览条目的时候,某个字不能识别出来的情况变得特别的多。不是一般的多。- 日 (六) 12:06 (UTC)
,现在新建页面和讨论页增加新话题不能设置为小编辑。后者列出具体页面看看。 () 日 (六) 12:43 (UTC)
哪些是墙,哪些升级造成? 囧rz...-- () 日 (六) 12:19 (UTC)
找一个没有墙的环境再看看。 () 日 (六) 12:43 (UTC)
墙外chrome表示除了点击过的链接变成诡异的颜色,以及和只显示原文之外,其他没有什么问题。。--. 日 (六) 12:49 (UTC)
翻墙器这几天失效,只能用网页代理,图片正常,提示“不能加载twinkleoptions.js”,尝试编辑,wikied依然加载超慢-- () 日 (六) 13:07 (UTC)
个人只发现ToolsRedirect不正常,可能是MW升级同时更换了jQuery版本造成的不兼容。另外upload.wikimedia.org虽然访问正常但是持续抽风中,图片加载一下快一下慢。WikiEd因为个人习惯用Opera所以从来没用过。-- 日 (六) 14:29 (UTC)
换用了FF测试WikEd,加载非常迅速(感觉大约7秒),这里上海电信4M ADSL网络。-- 日 (六) 14:44 (UTC)
ff7.0.1编辑加载超慢,10分钟有多,主要卡在“正在连接到upload.wikimedia.org”,好像在拿某些图标,标题栏在打转,之后才加载wikied,依然在upload.wikimedia.org卡着,标题栏不打转,wikied图标由拿图中变成剩下字。wikied加载完是没图标的。
在家是广州电信4M ADSL,现在在学校,好像也是电信,分到30~60k网速,国庆前一两天没事,后面开始问题来了。
刚刚编辑冲突,FF刚好又崩了,原来加载本编辑页的记录没了,只能上面了概括下-- () 日 (六) 15:25 (UTC)
ToolsRedirect把提示错误的地方解决了,但好像还是不能用(我不知道它应该是怎样/怎么用)。 () 日 (六) 15:07 (UTC)
-- () 日 (日) 04:29 (UTC)
ToolsRedirect:container.attr('tagName')应该换成container.prop('tagName')-- 日 (日) 08:12 (UTC)
与 (attr('tagName') doesn't return tagName):This is expected behavior as of jQuery 1.6. tagName is a property that should either be checked by doing elem.tagName or using the new
是不是要告诉,好像那个脚本是放在他那里的,不确定,或者要告诉管理员们处理。-- () 日 (日) 08:26 (UTC)
在的对话页留消息了。-- 日 (日) 08:51 (UTC)
fixed by jimmy xu wrk.
() 日 (日) 14:03 (UTC)
恩,大部分脚本问题都解决了,还有两个问题,一个,图片问题,现在部分图片加载不了,或加载了缩略图,点进去看描述页,图就挂了,看控制台记录,基本来自的upload.wikimedia.org的图片就不行的。可能与墙有关(因为用网页代理出去看,图全出回来了,服务器应该没问题)
第二个是编辑,wikied要很久才出来,而且图标全挂了,以下是web控制台记录,
wikied加载之前还要等upload.wikimedia.org的图片,之后才加载wikied的
因为没太严重地影响操作,能检查处理下,就处理下吧。-- () 日 (日) 14:52 (UTC)
只能你自己处理…… () 日 (日) 15:17 (UTC)
晕倒,刚刚过去机房上机,刚用IE6打开wiki,图片全回来,装了FF7.0.1和fasterfox,再开,图片又有问题了,把fastterfox禁了,又没事了,难道是fasterfox的影响了-- () 日 (二) 07:55 (UTC)
我装了Fasterfox看也没问题(设置:Turbo Charged,Enable Enhanced Prefetching,Enable Page Load Timer)。但注意到里面有一句话:
Users who are behind a firewall which monitors web surfing habits (such as users at work) should note that all links which are prefetched will appear to the firewall as though they were visited by you (even though they will not appear in your history file). These users may wish to disable prefetching by disabling prefetching in the "Fasterfox" tab.
() 日 (二) 08:25 (UTC)
以前左面有一個方格,內有一個連結可以到互助客棧的首頁,現在是整個方格不見了,是
電腦又出問題;
wiki又改版;
wiki又出錯;
還是我又虛構了一些記憶?
不然真的只能在用戶頁放連結了。??改名進行中 日 (六) 16:01 (UTC)
那个经常时不时出问题 然后又自己好 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 日 (六) 16:13 (UTC)
在一個長開翻譯的頁面找到了名字,叫作幫助,內有
方針與指引
IRC即時聊天
關於維基百科
資助維基百科
新頁面已刷新緩存,還是不行,只好等好了XD。??改名進行中 日 (六) 16:20 (UTC)
,,非常方便。-- () 日 (日) 23:09 (UTC)
我怕的是以後想搞正名運動、打編輯戰或混編輯次數就更加方便。-- 日 (一) 02:05 (UTC)
这工具是什么语言的啊。 日 (一) 04:49 (UTC)
法语?-- () 日 (一) 05:42 (UTC)
「搞正名運動」XD-- () 日 (一) 11:45 (UTC)
(!)意見,目前如果要為分類更名會非常麻煩,是否可以引入工具以簡化操作?-- () 日 (二) 11:00 (UTC)
发现折叠功能有所更改,不知是不是MediaWiki软件更新造成的,有没有办法恢复旧的折叠效果,也就是点击Navbar栏目的任何一处便触动折叠功能?请参阅。-- 日 (一) 08:52 (UTC)
這個所謂「新」的效果,其實就是MediaWiki原本舊有的那個,而且「折叠」連結就算在繁體模式下仍然顯示成簡體字。因此請有關方面儘快恢復到先前的那個版本,謝謝! --??貢獻
日 (一) 10:51 (UTC)
文字可以通过修改和的相应语言版本进行本地化。另外参考, , -- () 日 (一) 12:08 (UTC)
文字跟uselang不跟variant。 () 日 (一) 12:15 (UTC)
这次更新的折叠模板可以改回原来的吗?折叠后会缩短了,很难看-- () 日 (一) 13:38 (UTC)
以前点那个提头的条带就可以进行折叠和展开,现在非要点那个[展开]。完全没有更优,反而更麻烦,还不如原来的呢。 日 (一) 13:42 (UTC)
现在的折叠效果是系统内置的,原来的折叠效果是在自己设置的。如果全部用系统内置的的好处是浏览器处理的代码量能少一些吧。如果仍然觉得不好,我将恢复。其实我觉得现在这个折叠效果比原来的那个好看多了,更有2.0风格-- () 日 (一) 14:14 (UTC)
其实我觉得折叠效果做的最好看的是commons-- () 日 (一) 14:17 (UTC)
举个例子。 日 (一) 14:29 (UTC)
--日 (一) 14:50 (UTC)
囧rz...,难道这不是原来的效果? 日 (一) 15:30 (UTC)
感觉zhwiki折叠起来的东西太多了,导致很多地方都要点开看,所以才显得麻烦。 () 日 (一) 15:18 (UTC)
我说好看,主要是因为新的折叠效果,动态缩放上与左侧导航栏的效果一致,全站风格更加统一,而commmons的那个,则在画面展现上(箭头)与左侧导航栏一致,也是使得全站风格趋于统一。如果能够把二者合起来就好了-- () 日 (二) 01:15 (UTC)
或者能否提供选项或参数能实现两种风格折叠的切换?-- () 日 (二) 04:04 (UTC)
效果怎么样都好,就在操作上能不能恢复成原来的这样,即点击色带即可进行展开和折叠,不必非要点击[展开]及[折叠]按钮。 日 (二) 02:50 (UTC)
(+)同意,現在非要將滑鼠移到窗口最右邊不可,尤其在使用寬屏的電腦瀏覽時特別麻煩。 --??貢獻
日 (二) 05:07 (UTC)
P.S. 「动态缩放上与左侧导航栏的效果一致」這句話並不正確,因為點擊導航欄的標題的任何一處都可進行縮放,但折疊效果並非這樣。 --??貢獻
日 (二) 05:07 (UTC)
我也认为如果能够提供两种折叠模式的选择最好了。进一步的话,能够采用新的折叠,但是同时兼容旧的的一些优点那就更好不过-- () 日 (二) 06:21 (UTC)
這次更新的模板折疊只能點擊右側的字樣,實在是有點不順手。說到更新,不曉得中文維基會不會引進折疊模板的淡出效果?-- () 日 (二) 06:52 (UTC)
强烈要求恢复原点击条带即可进行折叠展开操作的方式。 日 (二) 07:25 (UTC)
那我去把commons的搬过来了?(代码,没有加入Common.js。现有折叠的文档在) () 日 (二) 07:35 (UTC)
最好能够恢复原来点标题栏任意位置就能折叠(最好在所有折叠都能应用,包括{{hideh}}),还有,这个新折叠淡入淡出效果不错,能否两者加在一起,问问?-- () 日 (二) 08:15 (UTC)
大样子差不多,有些边角可能不一样,比如好像jQuery.makeCollapsible和commons的都没有。 () 日 (二) 08:32 (UTC)
意見同,現在只能在「展開」兩字點擊才能展開模板,實在太不user friendly了。-- () 日 (四) 14:58 (UTC)
已建出能实现新旧折叠模式的{{hideh}},详见[[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有人喜欢旧的{{hideh}}吗?]]-- () 日 (四) 15:05 (UTC)
已由改回旧版,若要使用新旧兼容版,可使用{{Template:HideH_wno}}-- () 日 (日) 02:16 (UTC)
貌似标题比较难以理解,举两个例子好了。
{{周刊少年Sunday}}{{周刊少年Sunday连载中}}
[[Category:周刊少年Sunday]]
可以将上面两者放到沙盒中测试,其结果肯定是无法正确引用模版和无法正确指向Category:週刊少年Sunday,而在上述的模版页面和分类页面中,“週”和“周”是简繁转换的一对对应的字,类似的问题在以前做重定向页时似乎也碰到过。如果要做重定向页面的话,似乎就违反了自动简繁转换的初衷,或者说似乎浪费了这样的技术了吧? 这个应该算是可以发到这边来的技术问题吧?如果不合适发到这里的话就有劳“您”移动了。谢谢。  () 日 (一) 13:29 (UTC) 
第一个名字不全,自然连不上。第二个求高人解释,好像都是靠重定向,繁简转换好像不适用在这个上?-- () 日 (一) 13:32 (UTC)
模版的那个在页面中的确就应该那样用{{}}引用吧,比如条目或页脚部分的模版语句。  () 日 (一) 17:57 (UTC)汗...的确是漏字了,笔误。谢谢指出。不过结果还是一样的,{{周刊少年Sunday连载中}}一样无法引用模版。(上文错误已修正) () 日 (一) 18:03 (UTC)
“周刊少年Sunday”不会在任何一种variant中被转换成“週刊少年Sunday”(可以直接把它写在内容里面,然后试着转换成各种varient查看),因此必须手工创建重定向。 () 日 (二) 08:36 (UTC)
那不就等于说是基本上每一个模版和每一个分类都要创建一个简体字(或繁体字)的重定向页?或者就是在引用模版/分类的时候要用繁体字(或简体子)输入其名字?这两种方法不都是“劳民伤财”的麻烦事么...  () 日 (二) 08:55 (UTC)
根本的解决方法是把“周”字的转换弄好;直接的解决方法是建立重定向;取巧的解决方法是所有条目名、模板名、分类名等尽量用简体,引用的时候尽量用繁体。 () 日 (二) 13:44 (UTC)
两个已建重定向,可能繁简转换的局限吧-- () 日 (二) 14:28 (UTC)
恩...总之先谢谢Cwek君吧。谢谢你了。
不过我觉得我提出这个情况的目的不只是说建立两个重定向页了事就好的。这个问题很可能会在所有的以中文为标题的分类和模版的引用中碰到,所以是希望简繁转换可以确实地应用到整个中文维基百科,而不是只在条目和各命名空间(namespace)的内文中得到应用...当然,由我这个什么都不懂的技术白痴来提这种要求有点过分就是了...  () 日 (二) 15:02 (UTC)
内文中也没法把“周刊少年Sunday”转换成“週刊少年Sunday”,要是能转换,页面名也就没问题了,所以我说根本的解决是修转换。 () 日 (二) 15:26 (UTC)
恩?不对啊。我在沙盒内输入週刊少年Sunday連載中,以简体中文预览的结果是周刊少年Sunday连载中。....呃,难道我和您讲的不是同一件事,我们在某些地方相互误会了?  () 日 (三) 06:07 (UTC)
反过来,从简体转换成繁体。 () 日 (三) 06:13 (UTC)
“週”和“周”不是所謂一對一的轉換,自然容易出事。繁體中文一樣有周,例如「」不會繁化為「週朝」。同樣道理,系統不會將「周刊」繁化為「週刊」,這是因為「週刊」即使在繁體中文世界更普及,但是仍會間中使用「周刊」,這是出版社的決定,維基的系統不宜強行轉換。-- () 日 (三) 07:04 (UTC)
的最新修订版本被spam账户加入的链接,不知为何无法通过回退功能回退。点击回退后,页面显示已经回退成功,但是点击历史页面却没有显示这次回退编辑-- () 日 (三) 01:13 (UTC)
() 日 (三) 02:53 (UTC)
使用wp7手机访问维基百科的网页时,会自动跳转到,这是正常的。但是有时候需要访问完整版的维基百科,点击任意移动版页面下方的“在原始Wikipedia上查看此页面”(其URL为zh.wikipedia.org/wiki/xxx?,没有了".m.",但最后多一个?),发现会先尝试打开zh.wikipedia.org/wiki/xxx,然后又重新跳转回zh.m.wikipedia.org/wiki/xxx。访问其他提供双版本的网站未发现此现象(也是首次访问会显示为移动版 手动改成桌面版不会再次跳回),故怀疑非手机浏览器问题,而是wiki设置不当所致。如果在浏览器设置里设置为desktop version,就不会有问题(废话)。另外注意,我并不是要永久禁用移动版网站,只是临时访问当前页面的完整版。—— () 日 (三) 15:35 (UTC)
没看懂。请确保你的浏览器会发送stopMobileRedirect=true的。 () 日 (三) 16:38 (UTC)
刚手机发的没打太多字,已经重新组织语言。这玩意儿是靠cookie实现的?我以为是根据refer页呢,只要refer页是wiki内部网站那么就不启用跳转,之类的。-- () 日 (三) 17:03 (UTC)
那个cookie是永久禁用用的…… () 日 (四) 09:47 (UTC)
我用改变User-agent的方式伪装成iPhone上维基,发现也有此问题。那么我是否应该提交到bugzilla? -- () 日 (六) 09:35 (UTC)
早就交了,没想到还没修好…… () 日 (日) 04:14 (UTC)
() 日 (三) 14:28 (UTC)
想做一个这样的输入框,输入一个内链,提交后就把我用户页的一个重定向子页改成我输入的内链。
因为不知为何我看页面存废被重置了,见过这样避开url检查(试过这样可行),所以想做这样的小工具实现修改重定向而不用进去重定向页修改。
请问可行吗?-- () 日 (四) 10:12 (UTC)
直接访问你要的用户页编辑不就行了吗, --. 日 (四) 10:47 (UTC)
不用进去重定向页修改,想输入完内链按提交就把重定向页修改好了(就是把我的重定向页里的#REDIRECT [[目标页名称]]的“目标页名称”改成我在输入框的内链,就像那个创建新条目输入框,那样输入内链,一按按钮,我的重定向页修改好了),偷懒啊 囧rz...-- () 日 (四) 10:59 (UTC)。
应该是不可以。不明白有什么区别——你总是要打开一个页面才能继续操作。你把要编辑的那个页面的地址存在收藏夹/书签栏里不就行了。--. 日 (四) 11:18 (UTC)
囧rz...看来是技术限制了,唯有手动改吧,区别有的,不用进去,不用选住要替换的,一填,一按,好了-- () 日 (四) 11:28 (UTC)
表示查了、、,似乎没有提供这种功能……用morebits吧……-- 日 (五) 10:00 (UTC)
什么是morebits?求指导或关于其的说明文件,谢谢-- () 日 (五) 10:48 (UTC)
我复制了新旧的{{hideh}}代码,然后做了这个模板(暂时为{{User:Cwek/工作室/Template:HideH}})
默认为新折叠,设置参数名为type,为第二个参数,新折叠值为new,旧的为old。
,不知为何在添加参数就运行不对了,但至少我在我的子页测试可以。
请问可以不?能不能替代现在的{{hideh}},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修改-- () 日 (四) 10:52 (UTC)
感觉觉得新的好看,旧的好用…… () 日 (四) 14:27 (UTC)
Commons的虽然好看也能在整个标题点开,但是,还是不是很好用。 () 日 (四) 14:36 (UTC)
以前的可以吗?你来修改下,这模板是复制新旧折叠的代码写的-- () 日 (四) 15:05 (UTC)
如果这个通过的话,有对{{hidden}}也同样处理的想法,如何?-- () 日 (四) 15:17 (UTC)
同時提供新舊模式容易引起混亂,建議由社群討論應該統一使用哪個模式。而我的意見是實用較美觀重要,支持統一使用舊模式。-- () 日 (四) 15:21 (UTC)
或者有人口味独特,要用新版 XD(总之不是我)(不过新版的折叠动画不错,还以为忘了关动画开关)-- () 日 (四) 15:31 (UTC)
好的,如果功能上没问题的,我提议到问问(不知地方对不对),跟具情况确定是更新(用该版),退回(用旧版)或维持原状(用新版),不过有新的不用,会不会浪费?-- () 日 (四) 15:31 (UTC)
既然新不如舊,為何還要純粹為了避免浪費而虧待自己?-- () 日 (四) 15:37 (UTC)
再加一个commons的版本吧。 () 日 (四) 16:01 (UTC)
。 () 日 (四) 15:59 (UTC)
刚刚提到上,等讨论回复-- () 日 (五) 04:36 (UTC)
已由改回旧版,若要使用新旧兼容版,可使用{{Template:HideH_wno}}-- () 日 (日) 02:45 (UTC)
颜色变成了紫色,感觉像已访问的红字一样。Firefox 7.0.1 @ Mac OS X-- -
日 (五) 10:37 (UTC)
早都是这样了…--  ·  ·
日 (五) 12:58 (UTC)
1.18开始的。 () 日 (五) 16:08 (UTC)
原来跨维基链的颜色是比内链稍微浅一点的蓝色,现在的确像是紫色的——怎么这次更新改掉怎多东西的 囧rz...-- () 日 (六) 00:13 (UTC)
Fx 9没变化啊,难道我色弱?-- 日 (六) 08:30 (UTC)
Fx7- preferences - content - color 里面就是紫色的0.0 --. 日 (六) 10:11 (UTC)
=== 1.1 ===
=== 1.2 ===
=== 1.3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我只想让目录(__TOC__)显示2(包括子目录)和3该怎么做?-- 日 (六) 08:22 (UTC)
别用===了呗,用;效果差不多。- 日 (六) 08:26 (UTC)
好主意……-- 日 (六) 08:30 (UTC)
{{}}包您满意--. 日 (六) 10:08 (UTC)
如题,这个功能怎么不好用了?Firefox7.0.1-- 日 (六) 06:51 (UTC)
() 日 (六) 06:55 (UTC)
() 日 (六) 07:19 (UTC)
感谢Liangent的迅速处理-- 日 (六) 09:11 (UTC)
我复刻(嗯,完全复制页面的wiki代码)了一个10.18版本的提删讨论页在,你们试试能不能看(标题用的是DISPLAYTITLE模板),最上面的就是原页面链接,可以实验比对.据回报结果是我复刻的页面可以正常浏览的,而原页面不行.这十分诡异.
关于条目原作者在我的讨论页说明了这位教授的重要性(OPERA实验的9年前,他发现了可以支持中微子有可能是超光速例子假说的实验证据,除此以外还有他在反物质等领域的研究),而且给出了足够的参考,也证明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实话说,个人认为学术人士条目不应该用大众的关注度来衡量存在的合理性),因而我觉得应该直接撤销提删.
日 (六) 15:32 (UTC)
里面有用{{#titleparts:,{{PAGENAME}}之类的代码。
移到其他版面去。 () 日 (六) 19:13 (UTC)
最初提删原因是翻译太差[],现在重写后我已经改票了。 () 日 (日) 04:21 (UTC)
特定字(無關繁體簡體)至少在繁體下出現錯誤,例如「鵰」。-- () 日 (日) 13:57 (UTC)
如果你在繁體下看不到引號中的字,那是系統轉出來的,並非我所寫的原字。-- () 日 (一) 11:05 (UTC)
刚才写的、都没有目录了?怎么回事?其他条目都还有目录。- 日 (五) 06:12 (UTC)
是不是章节太少,目录是不会出来的-- () 日 (五) 07:39 (UTC)
都只有三個章節。-- () 日 (五) 07:41 (UTC)
4个章节就够了--. 日 (五) 07:56 (UTC)
可以手動加入 __TOC__ - () 日 (三) 13:20 (UTC)
折叠无法展开。Firefox 7.0.1@Mac OS X 10.5 -- -
日 (日) 14:34 (UTC)
sortable和collapsible冲突,和mw-collapsible。 () 日 (日) 15:52 (UTC)
() 日 (六) 03:53 (UTC)
英文版的Twinkle有"report user to administrators"的功能,這樣可以譲提報當前破壞的用戶更加方便,迅速。希望中文版可以儘快引入--- 日 (五) 05:21 (UTC)
是提报到WP:VIP吧?--() 日 (五) 06:59 (UTC)
是。在英文維基,只要簡單地用Twinkle在破壞用戶的用戶頁 點兩下就可以提報到WP:VIP,但是在中文維基就麻煩很多,所以建議應該引進此功能--- 日 (五) 09:44 (UTC)
Jimmy xu说不愿意做。-- -
日 (五) 11:39 (UTC)
现在还在手动的提报删除侵权版本呢,什么时候自动一下啊。 日 (六) 04:11 (UTC)
優良條目候選中如果使用{{}}的話新提名會放到最底,甚至是之下,造成排版出問題,如。有人能去解決一下???改名進行中 日 (六) 14:23 (UTC)
没好想法。要么把模板提前,要么把内容拆到一个新页面吧。 () 日 (六) 16:24 (UTC)
:隐藏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瑟王秘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