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轩3的时候,用至愚修改器改了一下,然后不小心手贱按到了撤销上次pes2012存档修改器,剧情就从移动岛退到故事开头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页是的存档页,这些主题讨论已经结束,并已尽可能将讨论主题移动至相关条目或页面的讨论页。请不要再对此页进行编辑。若您希望发起新的讨论或重新提起旧有讨论,请前往。
--这个算是什么条目?符合维基百科方吗?-- () 11:32 日 (UTC)
有参考价值亦无不可。但写作形式及内容充实度有可再加强之处。--01:25 日 (UTC)
看了看内容,可以(○)保留。— 于日13:02(UTC)当地时间21:02(UTC+8)
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政党曾发生过党员大幅退党的情况,绝不仅仅是这几个共产党,作为一个条目,因该尽量全面客观的描述,而本条目内容显然只是作者本人政治思想的宣泄,这对一个条目来说应是一个伤害,别人看了就会认为维基百科宣扬政治观点-- 08:07 日 (UTC)
例如现在有公里也有千米,有公分也有厘米,一部百科全书中的单位称谓似乎不要太纷乱比较好。--07:18 日 (UTC)
我也觉得统一一下会比较好, 但是较难做到. 因为例如虽然我是比较支援千米和厘米的, 但是我写文章时却又较多使用公里. 而亦有很多人不会看Wiki的方针, 但是文章又写得很好的. 所以统一会较难. 除非可以做到用自动系统更换. 自动系统应该可行, 英文版那边看到有自动修正串错字的.
04:09 日 (UTC)
我是不太介意的,虽然维基是百科,但毕竟有异于其他百科全书由少数人编辑。不过对统一单位的称谓也不反对,或者可以由机器人执行统一工作—— () 05:17 日 (UTC)
使用公里和千米是个人习惯吧,没有说哪个错哪个对这样子。-- () 00:32 日 (UTC)
当然无关是非,只是单位称谓过于纷乱,徒然增加编辑及阅读上的障碍。--07:27 日 (UTC)
我做了一个模板用来整理用户页。现在有一些用户利用用户页进行个人观点的宣传,我认为应该清理一下这类用户页,维基百科一个原则就是“维基百科不被用作宣传”。这些用户页显然违反了这个原则,而且会授人以柄,那些封维基的人会拿着这些用户页说“看,维基百科说中立,不作宣传,但是网站上却有那么多宣传材料”。模板用来提醒,提醒无效则删除进行宣传的内容。--
02:40 日 (UTC)
我制作了这个模板,用于整理用户页面,因为最近发现有一些用户在自己的用户页面加入大量内容,形式上类似条目,但内容不符合NPOV原则,有的内容甚至侵权。后来我也和在进行了一些讨论,我觉得这个这个讨论应该有更多人参与进来,就用户页的使用达成一个共识。
维基百科已经就用户页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使用原则,比如个人页面不是免费网络空间、维基百科不能用于宣传等。但是这些原则缺乏具体的实施标准,于是“个人页面不是免费网络空间”的原则无法执行,形同虚设。就如提到的,“介绍自己的志趣、资历,宣告自己的政治立场(像是某些巴别模版)是相关还是无关呢?这类网页现在都普遍存在啊。个人以为可以再讨论”。我们应该通过讨论确定一个可以执行的标准,究竟在用户页上什么内容超出规范,什么内容合乎要求。--
13:47 日 (UTC)
参见。-- 07:14 日 (UTC)
已稍作修改。—— () 19:49 日 (UTC)
以下是各人意见。“维基百科不是宣传工具”指的是“条目”不可沦为宣传工具。“维基百科不是个人网页空间”指的是不能拿用户页做私人用途,所以才会举了个履历表做例子。如果用户页的内容有助于理解这个用户的背景、经历与立场,当有助于彼此的沟通,对于维基社群并非是没有贡献的。所以内容“有助于理解这个用户”的部分,应该宽容处理。至于文字量是否要订上限,可以研究。--
17:04 日 (UTC)
我的观点,“维基百科不是宣传工具”的原则并没有局限于条目,虽然相对于条目,用户页可以有一定的宽松度,但是也不要偏离中立和不作宣传的原则太远。关于用户页作为个人网页空间的使用,我认为不应该仅以篇幅作为判断标准,还应该根据内容,如果用户在用户页以陈述的口吻写明“我认为……我相信……”这可以被认为是自我介绍,帮助其他用户了解该人的背景和立场。如果用户在用户页以撰写论文的的口吻写“因为……所以……又有证据显示……我们进一步推知……将来一旦发生……则可以……所以我们应当认为……”这便已经偏离用户页用于自我介绍和辅助用户间沟通的基本功用,更多的偏向个人网页空间的性质,应予以删除--
04:55 日 (UTC)
封吧,封吧,继续封吧。--
04:53 日 (UTC)
的确是个问题。我编辑时屡屡出现封禁提示,感觉很抓狂。还让不让编辑?请技术人员优先解决注册用户不在IP封禁之列。— 于日09:07(UTC)当地时间17:07(UTC+8)
大部分人都在通过动态分配IP的网络上网,要么是在通过代理访问,封IP对于惩罚破坏者很多时候都无效;
封IP已经导致正常用户的使用困难。
请管理员们再考量一下。--
13:39 日 (UTC)
应该考虑把封IP地址和封用户分开,对于注册用户,不受所用IP地址的封禁的影响。建议给软件开发者去信。-- 13:54 日 (UTC)
现在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做一个列表,把无界、自由门、tor等等用的IP都列出来给管理员,免得被封--
02:16 日 (UTC)
这真是一个可怕的建议,让GFW设置黑名单更容易一些么?现实的办法还是联系技术人员解决注册用户不受IP封禁罢。— 日03:37 (UTC+8 11:37)
最简单的办法是只有登陆用户才能参与编辑,这个办法3分钟就可以搞定。--
03:53 日 (UTC)
这不需要改变程序么?改变程序应该很麻烦的啊。可以把IP名单通过邮件发给管理员,或者在skype的聊天频道里发给管理员--
13:58 日 (UTC)
一,我没说不麻烦。二,我是相IP出列表来说。三,请求管理员帮助是大伙都知道的应急办法,但大伙不是在讨论这个罢?— 日10:58 (UTC+8 18:58)
我的意思不是事后求救,是作出这么一个名单叫管理员事先就不要封这些IP--
04:48 日 (UTC)
那是一个可怕的建议。请问这个IP名单公开不公开?不公开你能指望这个IP列表全么?网友不再事后求救?公开,则是我说的可怕之处了。— 日05:50 (UTC+8 13:50)
每每有新IP(请注意,这个IP数量不少而且是动态的),就得想办法告诉管理员,与事后求救并无区别。而且,还得编辑者与管理员平日里操心此事。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日05:57 (UTC+8 13:57) 05:57 日 (UTC)
不需要修改程序,只要改一下配置文件就可以了。--
00:58 日 (UTC)
呵呵,他是回复我的内容,只是放错位置,并不是说你的只有登录用户编辑的建议。— 日05:52 (UTC+8 13:52)
参看上的讨论。我临时使用查了一下,发现果然和民国九十五年说得一样。和使用同一个IP,可以认为是。这个用户的问题在于他谎称是的马甲。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和二者的IP从来没有相同过-- () 03:47 日 (UTC)
既已证实该用户恶意破坏页面、诬告他人、注册相似马甲,理应封禁。— 于日04:19(UTC)当地时间12:19(UTC+8)
按照的规定封禁。-- 09:09 日 (UTC)
正在讨论“新闻动态”存档规则的修改,欢迎参与讨论。-- 14:09 日 (UTC)
该存档了-- 23:14 日 (UTC)
的你知道吗下面空了一行,看起来怪怪的。-- 00:39 日 (UTC)
已经更正-- 00:57 日 (UTC)
维基百科电子邮件验证措施现已启用。所有用户都必须前往Special:Confirmemail通过验证,方能接收到经维基百科送出的电子邮件。 这段话是针对新注册用户的,还是针对所有维基人的?如果是前者,建议改成维基百科电子邮件验证措施现已启用。所有新注册用户都必须前往Special:Confirmemail通过验证,方能接收到经维基百科送出的电子邮件。 --
03:58 日 (UTC)
电子邮件验证措施适用所有维基注册用户,凡是通过验证的维基人才能收到其他人通过维基所发送的邮件,但是这项措施并不是强制性的,任何人都可以选择不验证而不使用此功能。--....13:44 日 (UTC)
考虑到各维基计划里可能会有一种从来不参与任何社群讨论而只编辑页面因此一直不知道协会筹备计划的人,我打算在破报上刊登中华民国维基媒体协会(名称暂定)招募发起人的广告。请到来一起修改。因为破报的讯息刊登截稿时间是每周二中12点,所以如有修改意见请在3月7日上午10点前完成编辑。-- 13:27 日 (UTC)
Mingwangx考虑的很周到,的确有些人较少参与社群讨论,而不知道协会筹备计划。请问在破报刊登广告需要多少费用呢?我们还可以去哪里打广告呢?--....14:02 日 (UTC)
在破报刊广告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刊在纸本破报上要付钱,一种是在网路上刊不用钱也有可能会被编辑选进纸本破报里。不过,即使是付费的那种,都不会很贵。(印象中几百元就有了。)其他的打广告的地方,我还在寻找当中。-- 00:25 日 (UTC)
因为有维基人对于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招募发起人有疑虑,该条讯息将不会在达成共识之前提交《破报》。请各位到,针对是否需要在维基百科的互助客栈以及批踢踢的维基百科板之外的地方作宣传进行讨论。-- 03:41 日 (UTC)
看看,再看看,同是维基人,为啥差距这么大,实在让人看不下去。建议广开善门,多设奖项,比如翻译奖、历史奖,还有文曲星、地煞星等等,还有传统百科奖,以满足各种维基人的切实需要。--
13:43 日 (UTC)
设什么奖,是由维基人发起的,有维基人社区认同的,由维基人执行奖励程序,所以,你尽可以着手增设新的奖项。-- 14:23 日 (UTC)
最近就开设了。--
14:38 日 (UTC)
我是来自台湾的中学教师jess 进入这个网站才知道在台湾 为何维基百科不易推广的原因 基于精益求精以及对维基的热爱 提出三点建议 一 请针对华文使用者设计更易亲近的介面 我本想引介学生使用维基百科 甚至参与编辑 但连我自己在开始使用时还是花费一番功夫 才搞懂介面和操作 这大大阻碍中文维基被广为使用的方便性 二 请将使用文字首选改为繁体字 每一次进入一个新连结 就会跳回简体字 再转换十分费时 也降低新用户对维基的亲切感 请将对政治的敏感放一边 毕竟华文
一,倒是说话前要做点功课才说。敏感问题不说,那请阁下回去闭门造车,维基百科不是在闭门造车。其次是现在的繁简转换已经很方便,只是用户自己的懒惰,连点一下也懒下来我就没有话可以说啦。而编辑介面是Mediawiki的问题,不是维基百科自身的问题。可不可以仔细说明怎样可以使到你更方便用维基百科,不说我们也改善不到啦。-- 12:39 日 (UTC)
看到这里,不得不回你的话,每个使用Mediawiki架设网站的管理者,都可以将介面文字翻译修改为适合自己网站的语句。中文维基百科往往是使用最新版的中文网站,预设的翻译不完善,需要由修改Meidawiki:名字空间底下的文件,这一点确实是维基百科自身可以改进的。--....20:31 日 (UTC)
若不想跳回简体字,最直截了当的做法是登录一个户口,然后在设定内选择繁体。然而,在编辑内容时是不会繁简互换的。另外,可到爬一下文。-- () 13:00 日 (UTC)
如果真的把文字首选改为繁体字,那么我们内地的使用者可能也会觉得不方便,还是设为不转换为好。而有关界面问题,任何软件的界面,都会使一部分人感到不习惯,还是请熟悉一下再作判断。-- 13:18 日 (UTC)
不怕顺便反映一下,这是真人真事,而且不只是一个人的感觉。当第一次进入中文维基百科的繁体使用者一进入时,因为预设为“不转换”,但主页内容却是简体中文,因此给了他们第一印象这是一个简体中文的网站。就算其后发现有繁简转换,也竟然以为其全部内容本来都是简体,然后才按使用者需要是否转换成繁体。这无疑给了第一次进入中文维基百科的繁体使用者一个不是很好的印象,并阻窒了他们继续浏览的兴趣。我也明白到,在少数服从多数下,首页是简体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可不可以尝试改良一下MediaWiki系统,按浏览器的语言设定自动判断显示语言?例如浏览器的语言设定为“中文(香港)”时,便以zh-hk的转换来显示。我相信这能够同时方便繁简体的使用者。 --
15:50 日 (UTC)
说得有道理。但要程序变动才能完成,希望程序员完成这一要求,但不要针对注册用户。我注册后一直使用不转换,在我看来,繁简不应当成为隔阂。— 日16:03 (UTC+8 00:03)
事实上对于不习惯繁体的内地人士和简体的台港澳人士是有障碍的。只是我们用多了,都适应了。—— () 10:59 日 (UTC)
检查浏览器送了什么语言设定给HTTP伺服器(Accept Language 那行),比起现在检查IP简单得多。真的不知道为何开初程式拣一个这样麻烦的方法去做。话说回头,这只能靠程式开发员去做。-- () 16:11 日 (UTC)
其实在首页右上方应加上字体比较大的一两句说明如何选择那种字。是的,我同意Kevin的说法。很无奈的。技术上应该作点改良。-- 09:23 日 (UTC)
也可以考虑利用镜页,以不同的域名作分流,不过在宣传时要另外下一些功夫了。—— () 10:02 日 (UTC)
似乎首页上应该有去往观光巴士站的链接,而且应有中文、英语两种语言,不知是否可行? 10:23 日 (UTC)
你是说要...,能否具体点?-- 14:10 日 (UTC)
在英文维基里,和是完全独立的,翻译成中文,就是和,现在分到了,难道我把放到?-- 10:34 日 (UTC)
ps:就连这个条目的跨语言链接也链到了。-- 10:36 日 (UTC)
可以把电影摄影师分出来吧,不过以中文的特性来说,把电影摄影师作为摄影师的子类应该也还没错。--
12:46 日 (UTC)
维基百科自我参考的资料是否不可加在百科全书条目内呢?如在巧克力中的参见有:*[[:Category:喜歡吃巧克力的維基人|喜歡吃巧克力的維基人]]。这个分类只供维基百科自我参考,而不是百科全书内的条目吧?-- 14:30 日 (UTC)
当然不可以。遇这样的情况当删除之。— 日23:17 (UTC+8 07:17)
删除。-- () 03:20 日 (UTC)
-- 16:30 日 (UTC)
是不是需要建立一个,把必须请求管理员完成的工作集中起来?例如,,等?这样比分散在多个地方要更容易及时处理-- () 06:46 日 (UTC)
可以考虑,有利于协作管理。--
06:54 日 (UTC)
很好的建议,管理员的工作平台。-- 07:39 日 (UTC)
参看,欢迎提出意见。(注意,只是一个雏形)-- () 09:01 日 (UTC)
很好的方法。--
08:59 日 (UTC)
很多汽车及时装的品牌,并没有一致的中文译名,而在香港,更多的情况是从来没有人用中文名称,例如Gucci、Prada、Vivienne Westwood、Anna Sui、A Bathing Ape、Comme des garcons... ,我真不知道它们的中文译名是什么。在建立条目时,应怎样处理? 使用T标签,但在zh-hk使用英文? 条目本身的名称又怎样。还有,我们有否需要定立一些标准中文译名列表方便大家?-- 12:15 日 (UTC)
理论上讲这些品牌只要在中国大陆有商标注册的都会有一个中文正式译名,可以到或者进行查询,但是港台的情况就不清楚了。-- 13:19 日 (UTC)
参见。-- 14:04 日 (UTC)
问题是如果香港无人用及无人认识译名,只知道英文名(连公司本身都不使用译名),那么该怎样?是另一好例子。-- 14:30 日 (UTC)
T及A等转换标签目前是可以支援五种书写字体,包括zh, zh-cn, zh-tw, zh-hk, zh-sg。但建议如果没有zh标签的转换,不要直接使用zh-cn的名称,而应该是要使用先后的次序使用。如-{zh-hant:zh-hans:bar}-在不转换时应该出现的是foo, 而不应该是bar。--
15:49 日 (UTC)
不是只有香港,近年来在台湾很多商业品牌也都不使用中文译名进行推广,而且涵盖产业不只局限在服饰与汽车,基本上这样的风潮是全面性的。有些品牌为了方便经销商或店家铺货销售,可能会在商业注册时在标签或品名上用上中文译名,但在对消费者行销时却绝口不提,所以纵使有官方中译也是非常冷僻少为人知(这类情况尤其在强调时尚、舶来的品牌上尤其常见),是蓄意的商业操作方式。如果有这种情况,我建议在版面呈现上可以使用T标签与A标签以原文显示(如果该地区真的只有原文名称完全没有中译),但,条目本身在储存时的状态强烈建议还是要用中文,至于要用怎样的中文我觉得有几个方向可考虑:一、几个华文地区里只要有任何地区有官方译名,就尽量优先考虑使用;二、虽然翻译习惯与用字各有不同,但通常外文名称都会有惯例的译法,比如上面提到的“Vivienne”跟“Anna”在台湾这里习惯上会译为薇薇安与安娜,可以考虑采用作为条目名;三、有时条目主题不一定要设定在品牌上面,例如“Comme des garcons”,我认为与其拿品牌当条目名,不如考虑以设计师作为主题,将重定向过去,因为我不相信这两个主题有办法写出两篇内容完全不重复的介绍。--
05:51 日 (UTC)
Comme des garcons算是比较短的了。还有一个很常见的品牌:,一直都没有听过中文译名的。若要直译的话,也不知应该译作“活跃的鸡”还是“好动的鸡”比较好。 "__" ... --
12:48 日 (UTC)
Le coq de sportif在台湾常常被俗称叫“公鸡牌”(虽然这应该不是官方认同的译法),而在代理商的官方网站上,有提到“活跃的公鸡”这翻译解释!--
08:53 日 (UTC)
模板分类整理正在进行中,但有一个问题需要取得共识。就是模板分类名是否应规范为“××模板”的形式,模板分类整理维基小组目前以此进行,但有维基人提出异议,认为是不必要的限制。这里请大家积极去投票,相关意见与投票在。— 日10:51 (UTC+8 18:51)
01:15 日 (UTC)
17:10 日 (UTC)
16:59 日 (UTC)
01:18 日 (UTC)
01:21 日 (UTC)
16:57 日 (UTC)
17:08 日 (UTC)
17:16 日 (UTC)
广东的子分类里大多数都是以简体来命名,但有两个是用到繁体来命名,它们是和。我们维基分类的简繁转换一直都有问题,致使这两个类目里的子分类和条目也经常丢失,比如里,有“广东铁路”、“广东公路”、“广东高速公路”、“广东水运”、“广东航空”“深圳交通”、“广州交通”等子分类和几十个条目,但现在显示的只有“广州交通”一个类目和几个条目。我知道维基一贯的共识是在分类和条目的命名中以先创建者的字体为主,不应该去改变。但这两个分类因为是地域分类,新建的条目和分类都会以简体为绝大多数,而在我们目前系统没办法改变这个错误的情况下,我觉得我是否可以把这两个分类替换成简体名称?好象上次香港维基人在香港分类中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很好的办法分享一下?--() 15:03 日 (UTC)
这之前这需要删除原先的分类(在这个情况下为繁体),再建立新的分类(在这个情况下为简体)。在删除之前,先开启原分类的视窗,以便在加入新分类时使用。到建立新的分类后,再把原分类的条目移到新分类即可(如只是繁简名称变更,只需要作空白编辑即可)。--
15:11 日 (UTC)
16:53 日 (UTC)
帮忙翻译模板,关于合理使用版权方面的。,谢谢 --17:39 日 (UTC)~
近来因为中文年会意外引发的一些事情,我跟基金会与外语社群有一些互动,如果各位的书面英文大致可用,希望今后也可多利用一些跟他们互动的工具(列在下面),因为感觉中文社群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实在太少,并且他们也很希望对我们有更多了解与认识。
07:02 日 (UTC)
想问问,现时《》的内容是否的?不是的话,那我会把的内容回退。-- 08:05 日 (UTC)
不开源。--
09:53 日 (UTC)
在尝试编辑繁体中文页面时,发现如果该项资料连结只有英文的, 即使放上去也不能成功连结到对应的英文页面上。 因此想请问目前维基的中英文页面,是否不能互相连结? 若为是,是否可以建议,或是技术上有没有可能达成, 中英文资料互相连结?
新手上路,希望此问题没有重复提出。 那那 00:46 日 (UTC)
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跨语言连接的工作。 --
02:06 日 (UTC)
虽然透过特殊的标签方式事实上是可以直接连结到英文或任何语文版本的维基条目,但在中文维基里面并不鼓励直接以英文条目名称作为连结,取而代之的是将中文条目与相对应的其他语文条目透过一种叫interwiki的跨语言标签产生关联,再由该语文版本的条目内容关连到需要参考的另外一条外文条目中。这样的作法主要有两个理由:一、在中文维基中还是要维持中文为主的主体性(如果总是将连结指向其他维基语版,虽然表面上会减少空白无效的关连数量,但事实上是在扼杀中文版继续成长的机会);二、将条目指向英文是假设大部分的中文版用户都看得懂英文,虽然这的确是事实,但等于是忽视不懂英文的用户之权益(说不定他们只看得懂法文德文跟日文......)。解释得有点复杂,希望有回答到问题。--
02:59 日 (UTC)
举个例你就了解了。下面这个条目是目前中文维基上没有的,第一个连结会连到新条目编辑页,第二个连结则连到英文维基,你可以观察我所使用的语法。
??你第一个的写法本来就不是链接英文维基的写法啊?建议你再看看、、了解链接的一些用法。在第一种写法下,链接永远是本项目上的条目(在这里就是中文维基百科),如果这个条目不存在,链接会进入到编辑界面。— 日01:19 (UTC+8 09:19)
非常感谢两位详尽回答,也多谢指出使用中文的两个理由。个人只想到有许多资料如能参考英文,或在建立中文条目时方便找到英文页面,实在有欠考虑。:) 那那 00:51 日 (UTC)
昨天看到这篇报导,发现其中参考了香港维基人发表的新闻稿,而这份新闻稿却有部份内容有其瑕疵,而且在未得到筹备会支持下自行公布书写。我想为了尊重委员会的对外发言权与责任,请先删除该文稿在维基上的页面。如果香港维基人有需要,请先备份存档,等委员会找到适当的发言人和管道,并同意后再放上来。-- |
13:11 日 (UTC)
建议不如真正弄个的条目,真正开始对维基内外的发表。—— () 06:00 日 (UTC)
支持Stewart的意见--
11:08 日 (UTC)
想请教,各位认为“Category:未成年人不宜”应该放在哪个子类比较好?-- 13:24 日 (UTC)
我找了一轮,真的不知道,“社会”分类下好不好?!或是弄一个“未分类的分类”,好使将来也可以将一些临时不知道放在哪的条目移到。—— () 08:27 日 (UTC)
“未分类的分类”是有点诡异,不过特殊页面有替代功能啦...不知道为什么不会自动更新。然后,“社会”分类我是不反对,不过想再听听更多人的意见。-- 10:02 日 (UTC)
我感觉上这不是一般分类,也许直接放在辞可以了。--
11:52 日 (UTC)
已经有人完成归类了?感谢。-- 01:50 日 (UTC)
近来依然有不少、的条目、还有一些应该放到的证实侵权的条目被放到中,想问一下其实为什么不将条目都放在同一页面处理?! 感觉分流到移动请求和重复条目内的条目不太受关注,而且也条目也不是想像的多。很多时候也很难介定条目是应该合并还是移动还是重定向,虽然讨论不一定会能有共识,但经过讨论一般会有比较令人接受的方案。—— () 08:25 日 (UTC)
我亦都有同感,好像页面都不是很多用户会留意到,如果多一些人留意那里,那么在候选中的条目里,选出的机会亦大很多。--
08:39 日 (UTC)
我觉得如果有疑问的就放到删除投票就好,如果比较确定的(比如两个条目所指相同,只是名称不同)就直接放移动请求就好。删除投票的确是比较受关注但毕竟东西真的蛮多的,把一些比较不需要讨论的分流开来还是有需要。--
00:52 日 (UTC)
这个有点像,快速删除,即是“快速移动”吧,亦无不可。不过我个人主张统一一个页面会有更多人关注。现时就有不少条目是不应该放到的,足证明现行制度对于不少人含糊不清。—— () 08:04 日 (UTC)
17:22 日 (UTC)
跟有互相涵盖之嫌,我建议把前者加入后者,以免创条目者在加上小作品标签时无所适从。(我认为一个小作品属于一个小作品类别就够了。)
这个名称转换成正体的时候居然变成“电子电脑”....(晕)正体中文也有在用“电子计算机”这个词啊,不然就干脆整个词转成“电脑”。-- 02:00 日 (UTC)
其实这个可以用子分类方式整合起来。
这个应该是预设繁简转换表的问题。我已经正在计划改革其预设繁简转换表,以改善这些问题。--
08:44 日 (UTC)
我有点小意见打扰大家,烦请大家移驾到看一下。-- 07:43 日 (UTC)
在英语维基上,编写条目,是不是需要重新在英语维基上注册个ID?那英语ID和中文ID是怎样连接呢?-- 09:33 日 (UTC)
需要。不会连接。-- 11:06 日 (UTC)
我已经在英语维基上建了个user,并且在英语维基的用户面设了“其它语言”(连接中文维基的user),但是却找不到中文user? 难道还要等几天吗?搜索也找不到我注册的USER啊9(无论是中文的,还是英语的)-- 14:01 日 (UTC)
有没有在连结中加上前置User:呀(如连结至英文,应该就要这样加上:)?--
16:36 日 (UTC)
谢谢问题解决了,没有写上user。~-- 01:33 日 (UTC)
大家都好像跑去了维基新闻。想查询这边的新闻动态页面。和所有内容均没有注明消息来源,而且陷于半荒废状态(试对比)。虽然英文版有好些这类页面都是长期荒废的,但起码满足了维基的最低要求——注明消息出处。中文版的这两个页面该如何处理?我想提出删除,但好像有些不敬。--
22:35 日 (UTC)
目前里的新闻都是从里搬来的,由一个人在维护。这样吧,我关注多一点,把原有的新闻全清空,以后凡是没列明出处的新闻我都会及时通知编写者补充。不过如果提请删除的话,我也不反对,毕竟维护的人过少。还有“”这个存档没什么必要,而且目前大多数内容都和一样,如果没异议的话,我想删除掉了。--() 02:48 日 (UTC)
在里补充了近十天的重要新闻,删除了没出处的旧新闻,应该没问题了。--() 04:39 日 (UTC)
做了一个页面将一些会议将一些近期的会议放入(不是“讨论”),希望有用。—— () 10:00 日 (UTC)
更新。—— () 22:08 日 (UTC)
看很多条目,发现如果该条目的其他文字版本曾被评为该文字版本维基中的特色条目,那么在那文字旁边会出现一颗小星星。我在想,如果在中文维基中一条条目被评上了特色条目,是否应该在这条目的顶或底加一个小标签,说明“本条目于何年何月曾被评为特色条目”?进一步,是否连被评上“你知道吗”的条目也可以在条目内加一个小标签说明这条目曾被评上“你知道吗?” 21:20 日 (UTC)
我刚想到了这个建议,到了讨论页时才得知已经有人提出。我十分同意这个建议。目前只有条目的讨论页放置提示显然并不足够,亦不会有多少人能够留意到。我的建议是在页顶加入一个很小的“特色条目”的标签,就好像用户页的的那种标签。此外,也可以新增,并在标签加入此代码,使所有特色条目能够归于一类。 --
17:36 日 (UTC)
是不是可以将新条目或大量增加内容的条目的落选内容移到该条目讨论页以方便改进?!另外,被放到首页的“新条目”好像也只有从上能找到,不能在条目中就看出来,就像特色条目就配以一颗星(虽然这也不容易看见)。—— () 18:12 日 (UTC)
当选的推荐条目可以从该条目的“链入页面”中找到当选信息。— 日19:35 (UTC+8 03:35)
这个我当然知道,不过一般人不会看条目时从“链入页面”找吧?!—— () 19:55 日 (UTC)
跟条目被删除, 可以因为管理员的判断不经投票就删除吗?
我已将这两条放到恢复投票,不过我还是不懂删除的原因,要用快速删除也不太适合。
我把两个页面都恢复了,的确不适合以快速删除删掉的条目,不过建议原力一条目再说得明确清楚一些(科学的东西不要用据说,不然很不可靠)最好是有可靠根据,不然可能还是会被提交删除。中国即将崩溃一书我觉得没问题可以保留--
09:21 日 (UTC)
发言请签名。
条目我会建议改成,不然可能会造成误解。-- () 16:56 日 (UTC)
其实快速删除某程度是一套信任管理员的机制,这次是个别事件吧?!另外,应该是(要加一个半型空格,没记错的话?),原条目再重定向。—— () 20:49 日 (UTC)
我不认为需要需要改名。后加半角括号的情况是应用于存在同名事物以消歧义。否则也应加?、、等是不是也造成误解而要加后缀?合适么?至少、更易造成误会。— 日23:23 (UTC+8 07:23)
同意可以不改名。当初提改名只是怕有些中国上来会对该条目名称不高兴,没别的意思。-- () 04:54 日 (UTC)
只有在两个完全相同名称的人事物才要加括号,所以应该不用加。-- 07:14 日 (UTC)
不太能理解这个模板的实用价值,不能以translation或advtranslation模板代替吗?-- 09:05 日 (UTC)
notchinese的意思是外语原文照录,贴文者似未打算把它作翻译-- () 00:43 日 (UTC)
这是之前投票达成的共识,成立过于细分,仅有一个条目及子分类的分类纯粹只会让查询增加麻烦,而且大多情况下这样的条目都有适当的母分类可以放置。(完全没有适当母分类的话成立还有点道理)希望大家成立一个新分类前要先看一下条目数,考虑一下必要性。(中文维基的分类数和条目数的比例和其他语版比已经是多得夸张了,平均四个条目就一个分类了)关于成立新分类最好注意的事项,详细可以参见。
这方针虽然不是强制性的要求,但最近一条目分类的成立实在太过泛滥(几乎每天都有)所以提醒大家一下。--
03:37 日 (UTC)
另外,希望如果不小心错误成立分类或要删除一个分类,不要只是清空内容,要提交删除,不然以后其他人还是会误用那个分类。--
03:43 日 (UTC)
我觉得出生逝世的分类应该允许例外。-- () 01:20 日 (UTC)
赞同出生逝世的分类是例外,因为它的架构是固定的,成立一条目分类也不会于影响到分类查询的便利性,更重要的是不成立之前没办法查出来该年出生逝世条目有没两个以上。--
08:33 日 (UTC)
我认为,的设立应当经过讨论,可以先定一个草案,大家讨论后再创建页面并运作。尤其是优良条目的入选标准,和评选优良条目的程序。需要时可以通过投票确定。在没有建立大略共识的前提下,建立并运作页面并不是很好。-- 10:38 日 (UTC)
这我认为已达到初部的共识,而且只是翻译自英文版的内容,每事问只会妨碍进程。可以在设立之后作出讨论亦无不可,只是今次页面设立也未有通知大家亦有不妥。—— () 12:10 日 (UTC)
先说声对不起,原来是想在完成后便通知大家,因为看到大家讨论完却不干,因此先干了。看到大家提议的要求,所以照着做,先加入条目,然后打算在聊天里通知大家,但没想到有这么多意见,所以引起大家不满,以后会小心一点的了。-- 16:24 日 (UTC)
明白了。事实上也做得不错。—— () 17:16 日 (UTC)
中定义了管理员才能做的步骤。 为什么是管理员?管理员与一般用户没有区别,操作优良条目不必要管理员资格吧-- 10:41 日 (UTC)
特色条目、新条目推荐、质量提升也不一定需要管理员呢...—— () 12:10 日 (UTC)
新条目推荐的部份,之所以规定只有管理员才能更动DYK模板的内容,当初是因为担心这模板的更动会影响到首页的显示,当初曾经有很多恶意破坏者就是利用更动DYK模板,来达到某些主张的宣扬或是捣蛋破坏之目的,因此制定此规则避免之。--
02:56 日 (UTC)
有关新条目推荐方面,各管理员能否加强对模板方面的更新速度(正确一点来说,应该是指效率)?有时该模板已经一天是没有更新的,有时更严重的,则三天内都没有任何的更新。因为现在的推荐项目已经积压了十几天了。--
03:06 日 (UTC)
这要看破坏者与参与的维基人的比例了。 10:18 日 (UTC)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年维基社区经过讨论已经决定所有中文条目合并为一种语言分类,系统自动会进行简繁体转化,特殊的地方采用A标筏。但是今天我遇到一位用户,先是重复了一次不久前的做法,把全文改成繁体,我提醒了他一下,过一会儿发现他干脆在条目里加了一条繁体中文的多语言链接,并把刚才的繁体版又重建了一条新条目叫,我在他讨论页里的提醒也被他删除了,我就晕了,难道所有的条目都要再分成简繁两种版本啊?-- 14:37 日 (UTC)
这个明显是新手(参看:)。是的,有时循循善诱反而不讨好,不过还是要做的呢!替你打打气!—— () 15:29 日 (UTC)
呵呵,我也有注意到这个用户呢,毕竟是新手-- () 01:17 日 (UTC)
请问一下几个版权上的问题,还请各位解惑 1.首页中的陈澄波画作照片,其版权是适用哪个条件?陈去世于1947年(228事件),我记得几年前,她子女好像还为画像版权有过新闻? 2.1945年的台湾日治时期作品,可以适用日本的PD版权说明吗? 3.1920年新高堂(日本)台湾旅游书或官叶的图像,可适用日本的PD版权说明吗? 谢谢。-- 16:43 日 (UTC)
日本和台湾的著作权期限同为50年的-- 19:27 日 (UTC)
这个人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就回退别人的编辑,然后就对条目进行封锁阻止他人编辑,同时不给出任何理由。这种恶行实在太猖獗太霸道,维基怎么会有这样的管理员???强烈要求投票撤销此人的管理员资格。 参见
-- 00:34 日 (UTC)
I am sorry I didn't give the reason immediately. I couldn't do that when I was on the way. (I was leaving for work.) I think your statement is not in a neutral manner, and the original statement already contains your main point. -- 01:03 日 (UTC)
je ne parle pas putain d'anglais, tu comprends?-- 01:22 日 (UTC)
Your response is not funny at all. I can't input Chinese at lab. -- 01:26 日 (UTC)
There is no Chinese IME here also, but check out . -- 02:14 日 (UTC)
我认为保护条目的行为欠妥:1.回退后没有在讨论页讨论,也没有给编辑者留言,2.再次回退后也没有讨论和留言,3.保护页面通常使用于防止频繁破坏和编辑战两种情况,而如果认为编辑者是破坏,应该先提醒甚至警告该用户,如果确实是破坏可以选择封禁该用户和保护页面两种方法。-- 02:22 日 (UTC)
You are right. I did this in a hurry and did't think it carefully. I was asked suddenly by somebody to go to the lab right at that moment. I am in the lab now, so I can not input Chinese. I am going to remove the protection. -- 02:46 日 (UTC)
上面的话的第二句有语法错误,xxx didn't think it carefully.这不通顺。 另外,抱歉标题中激动人心的语气,这可能让大家受惊了,但否则就没人注意这种行为。-- 02:59 日 (UTC)
的用户名欠妥,建议换一个。--
04:04 日 (UTC)
我倒觉得这用户名没啥欠妥之处,因为毛主席其实已经死亡了(特注:根据先前的激烈讨论之结论,因此在这里使用“死亡”这中立词汇),因此这只是句永远无法成立的叙述句而已,并不应被认为有对他人进行冒犯的意味。至于原讨论中针对Louer的作法之纠正,既然他本人已经表达承认自己在没有考虑周详的情况下太快做出反应,那么这件事就该如此了解。讨论的重点是如何解决现有的问题还有如何避免未来继续发生一样的错误,非要翻旧帐清算斗争到底`,似乎不是很有建设性的作为`,也对整个维基的运作有害无利呢。--
08:43 日 (UTC)
我注意到在管理员删除侵权文章的时候,有时候会忽略/temp下已经修改过的文章,特此提醒一下,删除的时候最好能够再留一下心。将它复制回原来的页面,或者建立重定向之类,好让用户不要认为自己做了相应的努力却被忽略。--() 10:02 日 (UTC)
支持-- () 10:08 日 (UTC)
有五个增加为六个。一是因为新条目候选已经排起了长队,而是因为首页左边比右边经常段一截,不宜增加过多文字在特色条目和每周图片,所以用新条目推荐平衡两边。有异议的请提出,现dyk模版已经更换。-- 09:23 日 (UTC)
(+)支持--
13:56 日 (UTC)
(+)支持,这个之前其实已提出过,不过没有被跟进就是了。 14:45 日 (UTC)
(+)支持。- 21:18:00 日 (UTC)
这几天把的分类重整理一遍,现在应该可以开始决定正式的选拔办法了。目前虽然有一些规则,但有些不太合理,比如只要达到某些标准,新条目评选的条目可以“自动”升格为优良条目。如果可以,希望能赶快订出一套规则,然后开始选拔优良条目。 |
16:29 日 (UTC)
我把近一个月大家提出关于奖励制度相关的提议作一整合,在,希望大家一起来参与讨论。--
12:53 日 (UT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es2012存档修改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