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网游职业做装备材料怎么得来

乱世神兵由你来锻造 《三国演义》特色打造系统详解
大型3D即时网游《三国演义》不删档测试火热进行中。想做英雄,先做称手兵刃。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兄弟起兵之际,也是各自打造专属兵刃,而后策马天下,终成一方霸主。《三国演义》特色打造系统,给你超强兵刃,笑看乱世疆场。
三英吕布,猛将兵刃间的对话
打造神兵利器 备战《三国演义》乱世攻城战
双股剑、丈八蛇矛、青龙偃月刀、方天画戟&&三国演义原著小说中出现的各式利器神兵数不胜数。在乱世战场上,一柄称手的兵刃必不可少,《三国演义》打造系统让你轻松拥有绝世神兵,成为战场霸主。
关云长冷艳锯
战袍配青龙,做自己的猛将
强大的兵刃铠甲打造系统让玩家抛开&掉率&、&分配&这些意外因素,100%获得专属超强兵刃,青龙偃月刀?方天画戟?没问题,这些都可以随心打造入你手。让你在即将到来的攻城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匠苑,打造绝世神兵之所
打造武器装备轻松获得装备的背后,是日常游戏中各式材料的累计作为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人可以凭空造出刀枪剑戟各式兵刃。矿石、木材、棉麻锦缎、稀有宝石、装备图鉴一个都不能少。采矿、种植、拆解这些采集系技能的支持,是强大装备的基础。
打造武器拥有随机极品属性
有人或许会说,正常副本中打出的装备已经够用,不需要辛苦的收集材料打造如此强力的兵刃。没错,如果你只是满足于击败黄巾贼寇,无良匪类这些弱小的非军事敌人的话,游戏中掉落的装备强度确实足够。但《三国演义》最重要的是攻城夺地,天下之争。随着玩家等级的提升,很快会参与到三国乱世中激烈的攻城战中来,到时候面对精良的敌方玩家军队,手中的寻常武器此刻就会显得不那么给力。
为夫君寻矿
多种采集生活技能《三国演义》战场外的较量
《三国演义》中,打造各式兵刃最终要的自然是矿物。采矿技能是打造师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能之一。采矿不仅可以出产矿物,伴生的各种宝石,也能够作为强化武器的宝贵资源。
种植,三国时代,农业乃立国之基石。粮草更是战争最主要的消耗品,无粮不战。种植技能配合《三国演义》游戏中的烹饪技能,能够提供给玩家强大的各式战斗Buff,胜负天平的微妙平衡或许就此打破。
《三国演义》选用光荣插画师鼎力加盟美术设计,央视94版三国连续剧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为游戏主题曲,3D即时战斗,全剧情植入打造出国内首款正统三国题材改编的网游,忠实原著,正统巨献! 
责任编辑:news
24小时最新头条推荐泥巴网的三国演义OL好玩吗?_百度知道
泥巴网的三国演义OL好玩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不要玩 坑钱太厉害 玩了3个月 花了1W4 还是垃圾号的吐下槽:游戏里托很多 每区2-3个
都是泥巴老总的亲朋好友 战场竞技场都是跨服 这都是托的战场 1个托可灭一个区 站着让你打
100人还打不掉他100点血 因为都是未命中
出的活动什么的全是冲值奖励 宝石按等级算 几十至几百 光一个6J就要30元 7J的60 8J的120 最高等级15J
一个装备4-5个孔 13个装备 自己算算 那些冲了20W-30W的都打不过托 愤怒失望直接删游戏的大有人在 而且你还不能说托的不是 否则论坛直接永久封IP和ID 游戏里直接禁言
BUG更是多 这是一个为托儿开的游戏 所有玩家都是陪他们娱乐的
别玩。。。我5分钟就删了客户端。。。。这游戏惊天地泣鬼神,不是我要喷他是全国人民选我喷他。。。别听那些5角说的,我早上7点过就进游戏选了个射箭的。。任务自动寻路都要一卡一顿的。。早上7点呀人都没有几个。。。一打怪心都凉了,本说射箭的打怪应该是雷厉风行或者可以看见箭但是。。我却看见了设出来的是一些法师般的技能,而且人物动作极其不顺畅。感觉按WSAD时人物动作有点延迟给人一种懒散的感觉。。。游戏中充满了一股浮躁之气感觉就是要捞钱走人一般。。你懂得。。别说什么什么游戏不行就是不行。。5月11日希望还不晚。。最后望采纳!!!
我是一个有6年网游经验的老网虫了,今天才玩了三国演义OL.说句公道话,这款游戏在国产3D里绝对算不错的了.游戏性不错,打击感强,只是站桩打这点不是很满意,画面什么都行,我2M的宽带玩根本不会卡.而且游戏只是测试中,公测肯定会更好,值得玩玩.全手打谢谢
这个游戏还在内测。不管怎么样 他都还没放出游戏 广告。当然你要是先玩就是 领人一步。这个游戏画面 技能效果 超棒。如果说你的电脑不行,那就不能说 游戏 卡之类的。全屏爆炸效果 我电脑一点也不卡。这个游戏现在是内测 游戏BUG,职业不平衡。 但是记住一点。这个游戏的公司是 四川的 是我们国产的。更要支持,。相信
游戏 放出 公测。那就是我们带新人赚钱了。电脑配置不行 请别下载游戏,
网络慢的也不下载。
说实话这个垃圾游戏,当时和一群朋友找三国题材游戏玩,看到这个进去后发现画面差就算了,游戏类容更加恶心,打怪站原地就算了动作不流畅,不相信去看看几个老服都没人了,如果你真想玩三国类题材好游戏看看三国游侠吧,二测刚结束下次测试听说6月中旬,比这个好玩多了
千万不要玩,我最近也玩了这个游戏,开始感觉还可以还冲了300块钱玩,今天看到一个叫九啸的弓箭手的装备果断删除游戏了,他吗的太变态了,他一个弓手一件60级别橙色衣服上面的所有属性竟然比我57的MT总的属性还高,不管是攻击抗性,还是加的血量和防御。我开始还在想什么BOSS掉的这东西,结果一打探,原来是功臣令换的,功臣令怎么得?冲钱就送,冲得多送的多,而强化石洗炼石各种宝石,全部是商城买的,我估计100个我砍这个家伙也不一定掉血,变态也得有个度嘛,不信的去新玄武大区去看一个叫九啸的弓手。记住是玄武大区龙啸九州服务器
说白了就是放技能的时候不能移动。要站在原地。法师就算了。要读条。近战和射手都是这样。而且国产网游的通病,自动寻路这个功能最好不放上去,放上去了还不弄好了。地图显示也不好。还有游戏内部调整也好多没有,例如鼠标灵敏度,鼠标左右键设定等等。玩玩赤壁就知道了。对比一下。这个就怕比。
5月22号下的客户端,立马点自动升级,51.414MB的升级包,下了两天两夜了,现在更新了91.34%,不知道是第多少次卡在进度条上了。等我下,先任务管理器结束更新,再重新打开自动升级后再过来谝。
楼主你喜欢玩三国无双吗?这个三国演义就是一个网络版的三国无双,他的副本就类似于三国无双的剧本,只是你不能用三国武将,但可以和他们并肩作战。连副本音乐都是三国无双上的。
我玩到64级~近战就是悲剧~游戏商就是不断的改游戏~不听玩家的~就想捞钱走人~还好只冲了几百~现在论坛是骂声一片~
完了 泥巴2年了
我真的可以用着良心说
此游戏是好玩的 不过!!!!
它是一个客服看你不爽就该你数据
托看你不爽一夜就可以变的很厉害的游戏
我在里面冲了14W了
结果一夜之间什么托不爽我 就把我数据改了 他们也一夜之间从几千的装备变成14W
别看楼下一群喷子 进了游戏5分钟也好意思说 我这几天把173的游戏看完了 就这个三国让我感觉不错 虽然到后期有点无力 因为还在内测 但是13号城战出来应该可以玩 打击感快感都不错
看看那么多人评论就知道了。。好的坏了玩了就知道了。。。。。别的不说,既然有人评那就说明有人玩
我注册完账号登陆说没激活。。请问到底这个网游需要充值才能玩吗?泥巴的点卡用来换时间还是干嘛用的。。多谢啊~
说句实话在十一号9:20的时候 我GTX285的显卡 人的影子都显示不完 人太多太多了只看得见影子移动过去移动过来的 就像我们四川五.一二大地震大家逃难时候的情形一模一样 比流星蝴蝶剑OL三测的时候人起码多了十几二十倍的人吧 也许是这款游戏的GC广告做的很浩然正气是汉室正统的原因吧
这游戏你骂托的后果不管你冲多少钱后果只有一个封号
相当坑爹的游戏 我也没玩多久 说一点自己的看法
画面什么的都不说了 只说职业
我练了2个职业 医官(纯奶妈)和细作(也就是刺客)
奶妈的加血量和自身智力无关=奶妈不用搞任何装备
加血量就是你现在技能的加血量 除非你出爆击
下个难度大点的FB 奶妈不带个100-200个蓝基本过不了
刺客的闪避只对怪有效果(效果都不明显)对人无效
致命一击基本显现不出来
想杀谁都杀不死
综上所诉 果断放弃此游戏
跟一般的游戏差不多,捞一把就走的游戏,还没内侧就开放商城了,各种BUG各种不平衡,还是一句话有钱你就牛逼,哪怕你等级低,钱一出你就无敌。
我5月10开测就玩,现在玩了一段时间了,已经50级了。个人总结就两个字:坑爹
可以算是史上最黑最坑网游。官方直接卖经验,有钱人瞬间升到顶级。直接卖终极装备,生活玩家彻底傻眼。游戏每3天就一次更新,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推出新活动圈钱。这破游戏,所有区总人数估计只有500人左右,大街上空空荡荡,只有寥寥几个摊位,可真算是惊天地泣鬼神
建议你去官网看看三国演义视频,然后你再看看三国游侠的视频,你对比一下 。
挺好玩的,我玩的弓手,3D效果还不错
绝对好玩,本人70级奶妈,横扫千军服务器。
官方内部测试漏斗,往推广帐号woshimengmianren每冲值满500块,可在洛阳或成都活动大使领取推广礼品包,内含金锭10W,送名将吕蒙,左慈等,金票5万。
现在什么游戏不花钱,我觉得这游戏不错,还有说什么卡,现在早就不卡了,现在是测试正在完善。建议去玩玩看,别听别人瞎说,毕竟人的品味不一样
其他类似问题
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三国演义ol》简要谈谈怎样得到好的副将!
《三国演义ol》简要谈谈怎样得到好的副将!
文 章摘 要
在副将地图怎么样获得副将:打不同等级的小怪有几率出现精英怪击杀精英怪掉副将令!比如杀45级的盾、枪、刀什长有几率出现精英怪钩卒和锤卫,击杀后掉落钩卒或者锤卫副将令!
三国演义里里副将在PVE和PVP时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有个好的副将将使你升级和PK更加游刃有余!
  言归正传
  1.副将在哪里获得:在龙虎阵地图
  2.怎么样到达副将地图:NPC岺姬处传送
  3.多少等级可以去副将地图:20级
  4.在副将地图怎么样获得副将:打不同等级的小怪有几率出现精英怪击杀精英怪掉副将令!比如杀45级的盾、枪、刀什长有几率出现精英怪钩卒和锤卫,击杀后掉落钩卒或者锤卫副将令!杀55级的百战盾、刀、枪会出现戟兵或者钺卫精英,击杀后掉落戟兵或钺卫副将令,以此类推,杀65的精锐盾刀枪怪会出现莽夫等精英击杀会掉落相应的副将令牌!此外,副将地图还有诸如80级肥肥和纪灵BOSS,有时间,装备好的可以去守点蹲坑等它们!
  5.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去打造自己的牛B副将,个人认为系统送的刘关张可以带到刷白马FB的时候,先去捉个45的副将带带,等到了55级以上再去好好弄一下55级携带的戟兵或者钺卫!
  6.令牌开出来的副将怎么样的才算较好的:拿55级戟兵钺卫举例,初始资质有人开到过2900+的,不过大众路线2800+就可以了,副将星级个人觉得目前阶段可以不考虑。要时间多最好去开个资质2800+,副将自带技能为攻击技能的,因为副将商店里都是卖的副将被动技能书,同一类型的副将技能将只能存在一个,后学的要覆盖已经学得的。所以自带攻击技能的话,再在副将商店买被动技能书学习将不会被覆盖!
  7.怎样提高副将资质:可以用提高副将天赋来获得!NPC是副将管理田忠,副将的红药也在此处购买!具体做法是对话田忠,选择用副将造诣提升副将天赋,用来提升主副将天赋的辅助副将的造诣一i定要比主副将当前的天赋高(有点拗口哈)比如你主副将当前天赋为3,你的辅助副将造诣只能大于3(不知道可以等于不没试过)!
  需要注意点的是,副将天赋每到4 7
9阶段时提升失败不会掉级,相当于保底!其他阶段失败要掉天赋等级!
  8.55级副将如果天赋是9阶以上,资质加上后面加成在3500+就差不多了 65级副将资质+加成在4100+就差不多了!
  综上所述,要得到好副将,提升其资质加成是重要手段,也是很辛苦的,要有毅力去打N多辅助副将!不过当你拥有牛B副将的时候可能那种成就感也是相当强烈的!本军团(原无双团现灭世团)就有多人上传过牛B副将图哈哈!
  当然携带等级相同,品种相同的阴性和阳性副将和可以结伴修行,也就是去生小宝宝,但出生后的宝宝资质好坏就看你人品了!
与职业 副将相关的文章有:
[02-27][02-27][11-03][10-10][10-10][10-10][10-10][10-10]叶匡政:新《三国》偏离了“中国史心”
我不是三国迷,仍然追看了新版电视剧《三国》,这大概就是名著的力量。从首播几集看,说是曹操的独角戏,大抵没错。连分量极重的“”,在剧中也只是被一笔带过,片长一分钟都没有。看前几集时,我主要还在让自己努力抹去脑海中已有的形象,试图能接受这些新面孔。至于效果如何,现在还难断定。新《三国》比起老版,少了许多抒情意味的空镜、特写,叙事节奏加快了,这大概是它的优势。但为了戏剧冲突,也改变了很多大家熟悉的历史桥段。比如十八镇诸侯是曹操发矫诏召集的,袁绍不过是应诏来与曹操会盟,但剧中曹操却成了会盟的后加入者;再如刘关张是随前去会盟的,在剧中竟成了孤单单、惨兮兮地只身赴会。剧中这样故意变更细节的地方还有很多,我想名著改编,既要照顾到普通观众的观剧效果,也得想到那些迷的感受。有些细节可以不交待,但一旦出现就不该有明显硬伤,否则的话,会让那些熟悉三国的人看了别扭。还未看完全剧,很难做出整体评价。但从导演高希希和编剧对媒体的说法看,新《三国》是想为曹操翻案的。新剧不仅以“曹操视角”来统领全剧,甚至想改变曹操的奸雄形象,将之塑造成一个“新型英雄”。这些年一直有为曹操平反的呼声,似乎有了“国家统一”的大义,政治家是否仁义与奸诈已变得不再重要。很多平反之声,多把“扬刘抑曹”看作罗贯中的立场,或是历史的误解,其实并非如此。《》之所以被视为第一才子书,是因为有三绝,一绝在,他既有隐士风流,草庐中能识,又能尽乎人事鞠躬尽瘁,是理想的化身。二绝在,有单刀赴会的神威,也有义释华容的恩谊,有达旦读史的儒雅,更有独行千里的忠义,成为一代名将的理想化身,所以会成为历代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崇为“武圣”,在民间与“文圣”孔子齐名。三绝才是奸雄,一句“只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尽显政治家嘴脸。有了前面二绝,“扬刘抑曹”不可避免,罗贯中不过是尊重了中国民间历代形成的公共记忆。一旦用了“曹操视角”,孔明和的形象势必被弱化。中国人看历史,注重的并不是行动和结果,而是行动中蕴含的价值和理念。历史中的事件起起落落,有的事成,有的事败,现代人多关心成事之人,然而观并非如此。从孔子到屈原,从诸葛亮到关羽,皆因所主之事不圆满才被民间信奉,因为这种不圆满,更能显出人格的不朽。钱穆先生认为这正是“中国的史心”、“精义所在”。所以民间对《三国》推崇,更多的是对大人格、真性情的推崇,而绝不是“只以成败论英雄”这种庸俗的。忠实原著,或者创新,是重拍首先会遇到的难题。当然重拍者,都会说自己尊重原著精神,哪怕是创新,也会标榜为更贴近历史真实的解读。但创新一定得尊重的基本精神,目的是唤起人们对传统价值的新情感。当下处在一个缺失的年代,缺失不是说没有价值观,而是指人们的价值认知中缺少了道德、伦理、社会、政治等多维度的判断,衡量价值的标准只剩下了财富、权力或成功。我希望这部新《三国》,至少标榜的不是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今年据说会成为重拍年,李少红版《红楼梦》、张纪中版《西游记》及《水浒》都在重拍中。之所以有名,就在于它的传透力,它所表现的价值观是经过历史与民众检验的。虽然人人可能重新阐释与演绎名著,但学问与情怀的高低,却能因此立判高下。从一部普通作品中,我们很难判断一个庸才的艺术功力,但一旦演绎,立即就能现出原形。这也是很多著名导演并不敢轻易染指名著的原因。如何把一部经过民族历史经验的鸿篇巨著搬上荧屏,本身就最能考验一个人的真实功力。因为名著不仅携带和见证了我们关于文明的公共记忆,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往往是普通作品无法比拟的。重拍四大名著虽是不错的卖点,但是能成为时代的亮点,还是人们眼中的污点,仍需拭目以待。但我希望创作者,对这些名著能多些检点,这样观众眼里也会少些缺点。
本贴相关帖文
&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8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抓工夫123
在第8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77楼的发言:......
曹操的形象之所以不好,易中天都说过了,就是因为他的言行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中国人一直比较推崇中庸之道,做人讲究圆滑,所谓露头的椽子先烂,就是这个道理。
看来老易的三国观对你影响很大呀。他前半句说的不错,曹言行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但后半句我不敢苟同,这个是“中庸之道,圆滑”所能解释的吗?另外,易的价值观也值得商榷,在他眼里,什么都是交易,中国传统美德如“鞠躬尽力”“士为知己者死”...什么的都是狗屎。不知你注意没有:在品三国(上),他对曹操是尽溢美之词,甚至恶的一面在他眼里也成美好的了(呵呵,也难怪被骂了千年,总要平平反了,但矫枉过正是中国人的通病了,易也不能免啊),而对他人则多不屑一顾。但到品三国(下)时,他对曹的评价有了些客观,同样对其他人物,特别是刘备集团的也客观起来了。
虽然中国的古人很讲究仁义理智信,但在政治斗争中这些就显得苍白无力了。特别是在皇位的争夺上,上演了多少人家悲剧啊!虽然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很极端,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呢?你说得很对。但稀少不等于没有,另外正因为稀少,所以更弥显珍贵。正是普通大众这种追求向上向善的精神,所以才使得我们区别于禽兽。如果大家都是雷锋,那还有提倡学习他的必要?其实我也很敬佩曹操,因为他的文采及雄才大略,是一位伟大人物,但我不赞同说他是“可爱”的。
&以下是引用抓工夫123
在第8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77楼的发言:......
曹操的形象之所以不好,易中天都说过了,就是因为他的言行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中国人一直比较推崇中庸之道,做人讲究圆滑,所谓露头的椽子先烂,就是这个道理。
看来老易的三国观对你影响很大呀。他前半句说的不错,曹言行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但后半句我不敢苟同,这个是“中庸之道,圆滑”所能解释的吗?另外,易的价值观也值得商榷,在他眼里,什么都是交易,中国传统美德如“鞠躬尽力”“士为知己者死”...什么的都是狗屎。不知你注意没有:在品三国(上),他对曹操是尽溢美之词,甚至恶的一面在他眼里也成美好的了(呵呵,也难怪被骂了千年,总要平平反了,但矫枉过正是中国人的通病了,易也不能免啊),而对他人则多不屑一顾。但到品三国(下)时,他对曹的评价有了些客观,同样对其他人物,特别是刘备集团的也客观起来了。虽然中国的古人很讲究仁义理智信,但在政治斗争中这些就显得苍白无力了。特别是在皇位的争夺上,上演了多少人家悲剧啊!虽然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很极端,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呢?
&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7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抓工夫123
在第7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74楼的发言:......
曹操的形象在宋朝以前还是很不错,只是到了宋朝才开始被丑化。其次曹操虽然是属于那种两头冒尖,但总体还是好的,如果他真的那么不堪,为什么魏国的人口和实力在三个国家是最多的,而所谓的刘皇叔的蜀国只有几十万人口?荆州做为一个大州,没有受到黄巾起义和中原争霸的波及,人口估计有数百万,而真正跟刘备走的也就几万人。另外曹操的原话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
曹操作为反面形象,由来已久,在一些魏晋小说中,已见端倪;而在《世说新语》中,曹操的反面形象,已具雏形。但纵观《世说》中所有关于曹操的条目,无论里面的内容是详实,也是都能传出一个信号——《世说》作者对曹操人物形象的独到看法及人物性格总透析。总观全文涉操条目,操应该是一个文人、奸雄、政治家、军事家、文豪、流氓、无赖集一体的用魏晋眼光来评价的时代英雄。 另外实力什么的,就不多说了,有句不恰当的话来形容:(孙刘)之前,世无英雄(孙坚父子早逝),遂使......,当然很不恰当侮辱了孟德公。
另外关于荆州老百姓的,阁下就不客观了,难道要全跟着他才算?
再曹操的原话我看不大出和白话有什么质的区别?即使易大教授反复用了什么“悲怆,怆然...”的字眼。
曹操的形象之所以不好,易中天都说过了,就是因为他的言行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中国人一直比较推崇中庸之道,做人讲究圆滑,所谓露头的椽子先烂,就是这个道理。看来老易的三国观对你影响很大呀。他前半句说的不错,曹言行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但后半句我不敢苟同,这个是“中庸之道,圆滑”所能解释的吗?另外,易的价值观也值得商榷,在他眼里,什么都是交易,中国传统美德如“鞠躬尽力”“士为知己者死”...什么的都是狗屎。不知你注意没有:在品三国(上),他对曹操是尽溢美之词,甚至恶的一面在他眼里也成美好的了(呵呵,也难怪被骂了千年,总要平平反了,但矫枉过正是中国人的通病了,易也不能免啊),而对他人则多不屑一顾。但到品三国(下)时,他对曹的评价有了些客观,同样对其他人物,特别是刘备集团的也客观起来了。
新拍的《红楼梦》和《西游记》
那个化妆 跟香港的野鸡似的那几个化妆的 多半鸡窝里猫久了
分不清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了。光看造型
更别提新剧情了,新剧情也多半是跟男女下半身有联系。现在这些导演
都是配种站里跑出来的
满脑子 满肠子的睾丸丙酮,尽糟践好作品了
&以下是引用抓工夫123
在第7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74楼的发言:......
曹操的形象在宋朝以前还是很不错,只是到了宋朝才开始被丑化。其次曹操虽然是属于那种两头冒尖,但总体还是好的,如果他真的那么不堪,为什么魏国的人口和实力在三个国家是最多的,而所谓的刘皇叔的蜀国只有几十万人口?荆州做为一个大州,没有受到黄巾起义和中原争霸的波及,人口估计有数百万,而真正跟刘备走的也就几万人。另外曹操的原话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
曹操作为反面形象,由来已久,在一些魏晋小说中,已见端倪;而在《世说新语》中,曹操的反面形象,已具雏形。但纵观《世说》中所有关于曹操的条目,无论里面的内容是详实,也是都能传出一个信号——《世说》作者对曹操人物形象的独到看法及人物性格总透析。总观全文涉操条目,操应该是一个文人、奸雄、政治家、军事家、文豪、流氓、无赖集一体的用魏晋眼光来评价的时代英雄。 另外实力什么的,就不多说了,有句不恰当的话来形容:(孙刘)之前,世无英雄(孙坚父子早逝),遂使......,当然很不恰当侮辱了孟德公。
另外关于荆州老百姓的,阁下就不客观了,难道要全跟着他才算?
再曹操的原话我看不大出和白话有什么质的区别?即使易大教授反复用了什么“悲怆,怆然...”的字眼。曹操的形象之所以不好,易中天都说过了,就是因为他的言行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中国人一直比较推崇中庸之道,做人讲究圆滑,所谓露头的椽子先烂,就是这个道理。
&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6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石湖过客1
在第62楼的发言:......
不用赖了,9楼你已经露馅了——“你的意思除了三国志这本志怪小说类的书籍外”。
把史书三国志说成“志怪小说类书籍”就是你这种无知之徒干的。
你的语文过不过关啊。“我什么时候说过志怪小说三国志就是正史”或者“所谓的正史”都表明我不认为是正史。“除了三国志这本志怪小说类的书籍外”也说明我不认为是正史。。。。。哪么哪里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请教请教。
小说和民间传说做为正史开始于史记。史记有一部分来源于民间传说。所以有人把三国志这本志怪小说做为正史一样是属于某个历史时段没有正式史书拿小说顶数的。你还是把三国志当志怪小说?呵呵,你自己玩吧!
&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7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抓工夫123
在第7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69楼的发言:......
请问曹操杀谁了,还大屠杀?
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曹操在历史学家眼里是很伟大的,因为他的文功武治,因为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为什么千百年来在老百姓那儿口碑不佳,是因为他的私德不是那么好,老百姓是不来管你推动什么的。抢人家的婆娘使得“非典,吾命休也”。屠城使得荆州老百姓宁愿跟着刘备颠沛流离。特别是那句为使霸业成功,而“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那句名言,严重背离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在《三国演义》成书前几个朝代,曹的口碑就不好,应该不是尊刘抑曹的结果吧?不过在当今“成功就是一切,胜者通吃”的急功近利年代,曹操被推上神坛也是不奇怪的。至于为什么诸葛亮被民间传诵,我想主要是因为他的忠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正严明,道德高尚符合中国的美好传统,也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廉公平世界的追求,智慧,军事能力相对倒成次要的,是爱屋及乌的结果吧。
曹操的形象在宋朝以前还是很不错,只是到了宋朝才开始被丑化。其次曹操虽然是属于那种两头冒尖,但总体还是好的,如果他真的那么不堪,为什么魏国的人口和实力在三个国家是最多的,而所谓的刘皇叔的蜀国只有几十万人口?荆州做为一个大州,没有受到黄巾起义和中原争霸的波及,人口估计有数百万,而真正跟刘备走的也就几万人。另外曹操的原话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曹操作为反面形象,由来已久,在一些魏晋小说中,已见端倪;而在《世说新语》中,曹操的反面形象,已具雏形。但纵观《世说》中所有关于曹操的条目,无论里面的内容是详实,也是都能传出一个信号——《世说》作者对曹操人物形象的独到看法及人物性格总透析。总观全文涉操条目,操应该是一个文人、奸雄、政治家、军事家、文豪、流氓、无赖集一体的用魏晋眼光来评价的时代英雄。 另外实力什么的,就不多说了,有句不恰当的话来形容:(孙刘)之前,世无英雄(孙坚父子早逝),遂使......,当然很不恰当侮辱了孟德公。
另外关于荆州老百姓的,阁下就不客观了,难道要全跟着他才算?
再曹操的原话我看不大出和白话有什么质的区别?即使易大教授反复用了什么“悲怆,怆然...”的字眼。
&以下是引用抓工夫123
在第7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69楼的发言:......
请问曹操杀谁了,还大屠杀?
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曹操在历史学家眼里是很伟大的,因为他的文功武治,因为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为什么千百年来在老百姓那儿口碑不佳,是因为他的私德不是那么好,老百姓是不来管你推动什么的。抢人家的婆娘使得“非典,吾命休也”。屠城使得荆州老百姓宁愿跟着刘备颠沛流离。特别是那句为使霸业成功,而“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那句名言,严重背离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在《三国演义》成书前几个朝代,曹的口碑就不好,应该不是尊刘抑曹的结果吧?不过在当今“成功就是一切,胜者通吃”的急功近利年代,曹操被推上神坛也是不奇怪的。至于为什么诸葛亮被民间传诵,我想主要是因为他的忠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正严明,道德高尚符合中国的美好传统,也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廉公平世界的追求,智慧,军事能力相对倒成次要的,是爱屋及乌的结果吧。曹操的形象在宋朝以前还是很不错,只是到了宋朝才开始被丑化。其次曹操虽然是属于那种两头冒尖,但总体还是好的,如果他真的那么不堪,为什么魏国的人口和实力在三个国家是最多的,而所谓的刘皇叔的蜀国只有几十万人口?荆州做为一个大州,没有受到黄巾起义和中原争霸的波及,人口估计有数百万,而真正跟刘备走的也就几万人。另外曹操的原话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
看三国,不能站在三国演义的位置上来看,如果站在三国演义的位置上来看,还不如叫新三国演义呢。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作品,人们常讲,看小说,三分真实七分虚。而现在的三国版电视剧,很明显该剧想给观众一些还历史于真实的想法,虽然该中国也有不少的成分是虚构的,但比之三国演义,还是与历史题材有很大的相近之处,虚的成分比之三国演义,少了很多。所以,我们现在来看新版三国,就不能站在三国演义的位置上看三国,当然,三国演义作为名著,先入为主,作为以大量以历史真实题材为主线索的三国,就让人难以接受,所以,观众要想看三国,还真得换个思维来看,还得有耐心。
&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6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午夜独酌
在第6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18楼的发言:我认为曹操的作用很大,起码他以他的才能,让五胡乱华推迟了100多年,如果他是一个碌碌之辈,那么就很难说了。要知道,在三国鼎立时,中国的人口只有几百万了,比起后来的西晋晚期少了约四分之三,已经很危险了。
没有曹操的大屠杀,五胡乱华会再晚几百年的。
请问曹操杀谁了,还大屠杀?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曹操在历史学家眼里是很伟大的,因为他的文功武治,因为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为什么千百年来在老百姓那儿口碑不佳,是因为他的私德不是那么好,老百姓是不来管你推动什么的。抢人家的婆娘使得“非典,吾命休也”。屠城使得荆州老百姓宁愿跟着刘备颠沛流离。特别是那句为使霸业成功,而“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那句名言,严重背离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在《三国演义》成书前几个朝代,曹的口碑就不好,应该不是尊刘抑曹的结果吧?不过在当今“成功就是一切,胜者通吃”的急功近利年代,曹操被推上神坛也是不奇怪的。至于为什么诸葛亮被民间传诵,我想主要是因为他的忠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正严明,道德高尚符合中国的美好传统,也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廉公平世界的追求,智慧,军事能力相对倒成次要的,是爱屋及乌的结果吧。
&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6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午夜独酌
在第6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18楼的发言:我认为曹操的作用很大,起码他以他的才能,让五胡乱华推迟了100多年,如果他是一个碌碌之辈,那么就很难说了。要知道,在三国鼎立时,中国的人口只有几百万了,比起后来的西晋晚期少了约四分之三,已经很危险了。
没有曹操的大屠杀,五胡乱华会再晚几百年的。
请问曹操杀谁了,还大屠杀?你认为徐州的屠杀杀的都是猪吗?
&以下是引用午夜独酌
在第6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18楼的发言:我认为曹操的作用很大,起码他以他的才能,让五胡乱华推迟了100多年,如果他是一个碌碌之辈,那么就很难说了。要知道,在三国鼎立时,中国的人口只有几百万了,比起后来的西晋晚期少了约四分之三,已经很危险了。
没有曹操的大屠杀,五胡乱华会再晚几百年的。请问曹操杀谁了,还大屠杀?
&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18楼的发言:我认为曹操的作用很大,起码他以他的才能,让五胡乱华推迟了100多年,如果他是一个碌碌之辈,那么就很难说了。要知道,在三国鼎立时,中国的人口只有几百万了,比起后来的西晋晚期少了约四分之三,已经很危险了。没有曹操的大屠杀,五胡乱华会再晚几百年的。
&以下是引用alan1226
在第6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楼的发言:三国;这本电视应该是取材于中国的三国时期为背景。结合野史三国演义取材创作。这本电视叫《三国》,哪没有任何理由要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不然应该叫三国演义才对。
很多人一看三国二字就把人物定义成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真是无知。这本电视叫三国,不叫三国演义,也不叫三国志。
无知的是不顾一切,替高版三国粉饰的人。什么叫看到三国就联想到三国演义?如果新三国跟三国演义没关系,你干嘛宣传的时候老说翻拍经典,什么四大名著重拍,不断的让人把新剧跟三国演义联系在一起,这个可不是我们想的,是他们做的。。。建议高希希改个名字就啥事儿都没了,就叫《曹操传奇--一位壮志未酬的伟大帝王》吧。。。这样他就爽了不是潜某人掩饰,是你们固步自封。有人说小日本的好。恰恰的小日本不按三国演义固有的套路自拍这。三国就等于三国演义。理解有问题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相同不????你我意思有三国二字就一定相同,哪么故事情节是否三国=三国演义=三国志,三者都一样才对。老罗的三国演义能有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不按陈寿的三国志去演绎。就是因为他跳出了三国志固有的套路,才成就三国演义。有脚想一下吧,老罗要想尊重原著。什么都按三国志来写,哪就不叫经典了。不思改进的固步自封的家伙。
&以下是引用石湖过客1
在第6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2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石湖过客
在第24楼的发言:......
还是那话,你这样的说“三国志这本志怪小说”的讲什么正史不正史的?别装了,装也装不像。
我什么时候说过志怪小说三国志就是正史。是,有时候会说。但我会加上“所谓的”三个字。
不用赖了,9楼你已经露馅了——“你的意思除了三国志这本志怪小说类的书籍外”。
把史书三国志说成“志怪小说类书籍”就是你这种无知之徒干的。你的语文过不过关啊。“我什么时候说过志怪小说三国志就是正史”或者“所谓的正史”都表明我不认为是正史。“除了三国志这本志怪小说类的书籍外”也说明我不认为是正史。。。。。哪么哪里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请教请教。小说和民间传说做为正史开始于史记。史记有一部分来源于民间传说。所以有人把三国志这本志怪小说做为正史一样是属于某个历史时段没有正式史书拿小说顶数的。
&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楼的发言:三国;这本电视应该是取材于中国的三国时期为背景。结合野史三国演义取材创作。这本电视叫《三国》,哪没有任何理由要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不然应该叫三国演义才对。
很多人一看三国二字就把人物定义成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真是无知。这本电视叫三国,不叫三国演义,也不叫三国志。无知的是不顾一切,替高版三国粉饰的人。什么叫看到三国就联想到三国演义?如果新三国跟三国演义没关系,你干嘛宣传的时候老说翻拍经典,什么四大名著重拍,不断的让人把新剧跟三国演义联系在一起,这个可不是我们想的,是他们做的。。。建议高希希改个名字就啥事儿都没了,就叫《曹操传奇--一位壮志未酬的伟大帝王》吧。。。这样他就爽了
&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2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石湖过客
在第23楼的发言:......
《三国志》是“志怪小说”?有个“志”字就是志怪小说?你少丢人现眼了!你从哪本书上看到说三国志是志怪小说的?我就是中文系的,文学史就是专业,从古到今,我怎么从来没见有人把《三国志》列入“志怪小说”类?我倒是知道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的一些书,被列入“小说”之列!中国清代以前公认的正史就那24部,《三国志》就是关于三国时代的唯一一部正史。裴松之引用的那些都是稗官野史笔记小说而已,不能说野史笔记里的材料就一点真实度都没有,但一来可信度相对较低,二来关于吕伯奢一事,不同的野史中说法完全相反!
《三国志》中怎么没有显出曹操英雄的地方来?还是那话,你连《三国志》是什么书都不知道,你说你老瞎起什么劲?
《三国志·武帝纪》:“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在地方能惩处污吏豪强,使地方肃然,算不算显英雄的地方?
“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轻家财举义兵,算英雄否?
“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 :‘举义兵以 诛暴乱,大觽已合,诸君何疑?……’遂引兵西,”————盟军诸军皆不敢前,曹操独先往,算英雄气概否?
“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 。公怒曰 :‘贼在背后,乃白!’”————敌人从后方打来了,曹操说“到背后再说!”,有英雄豪气否?
“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把收缴的己方给袁绍的书信全烧了,有英雄气度否?
至于那些恢复农耕、提倡薄葬、不拘一格选人才等,是否是有远见的英雄的作为?
……
正史不能说都真,野史也不能说一点价值也没有,但相对而言还是正史比较可信,野史相对来说可信度较低一级或几级,两者有不同要综合分析;就吕伯奢一事而言,正史上没有吕伯奢一事,野史上各执一端,你说哪个可信哪个不可信?只能说,现在根本无法搞清。把某一野史中不能证实的记载拿来说事,更没有意思。
奉劝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从你把三国志说成是“志怪小说”,就能看出你水平如何了;不是说“不知”的人就没资格说话,你当然有说话的权利,但最起码捡你知道的说,不知道的别装知道,更别乱说不知道的事情,否则要闹笑话的。
哪时候文学还没发展到会写章回小说之列,哪么只会写志怪小说。志之类是世俗的人物。怪之类是近鬼神之类。所以三国志是写世俗人物的志之类志怪小说。
以志怪小说三国志的举例:》:“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这里面只禁祭祀。这些宗教信仰人物是不是奸宄还二说呢。从这里可见是一个压榨宗教信仰的独夫。
“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莫忘了这些不义之财是他老子散的。汉末花钱买官蓄私兵的典型。汉末大乱和这些人蓄私兵有很大关系。离英雄差远了
“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 :‘举义兵以 诛暴乱,大觽已合,诸君何疑?……’遂引兵西,”---用袁术的话。想独占功劳。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被吕布打得落花流水。自私自利的家伙。
“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问题书中写的是什么曹操也都看过了。烧与不烧有什么区别。这正是小人所为。英雄应该事实就是事实。有错就罚。象这种是非不分的。更不是英雄。呵呵,三国志是正史之一,你还在那胡扯什么“所以三国志是写世俗人物的志之类志怪小说”,我已经懒得和你这种小白讲话了。
&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2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石湖过客
在第24楼的发言:......
还是那话,你这样的说“三国志这本志怪小说”的讲什么正史不正史的?别装了,装也装不像。
我什么时候说过志怪小说三国志就是正史。是,有时候会说。但我会加上“所谓的”三个字。
不用赖了,9楼你已经露馅了——“你的意思除了三国志这本志怪小说类的书籍外”。把史书三国志说成“志怪小说类书籍”就是你这种无知之徒干的。
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等演义,主要讲的不就是义么...三国讲刘关张的义,隋唐讲瓦岗寨兄弟们的义...脱离了这个还敢叫演义...
武将的排名不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我是从袁阔成先生的评书里得知。据我记得是这样: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张(张辽)九许褚,十姜维。念起来也挺顺口,是很适合讲评书的。其中除了吕布、典韦早亡,张辽和许褚都是曹操的人,我想张辽应该是因为威震逍遥津、许褚是因为裸衣斗马超入选的。可以说这个排名反映的是编写评书者对三国演义的一种理解,不是《三国演义》对三国时代的理解。排名中前十中,刘备集团占其六,吕布曹操集团占其三,孙权集团一个都没有,实际上这些人物就是三国评书中重点描述的武将。但实际上对于《三国演义》,各人有不同的理解,尊刘贬曹是事实,但绝对没有达到如前十武将的6:3,书中对曹操的文采、军事才能、用人手段都有重点描写,刘备在遇到孔明之前无落脚之地,颠沛流离,遇到诸葛亮后势力才开始慢慢壮大,如司马徽之言:“卧龙虽得其主 不得其时 惜哉。”,我的理解是:孔明要早点和刘备配合,可能就能成就天下霸业,可现在曹操已经天下三占其二,时机丧失了,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成事。这是不是从侧面说明作者对刘备军事才能的否定和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肯定呢?,实际上小说所褒扬的就是一种忠义精神,不管它是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它都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刘备集团中的关羽成了代表,后世的评书当然也要适合民众的要求来编写。对于新版《三国》,是不是为曹操翻案且不论,我认为其对历史细节的掌握有不足,改编有不符史实的地方出现。历史事件的演绎过于简单,如果想从电视剧中了解史实比较困难。但是,完全否定太早,著名的桥段如:官渡之战、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赤壁大战、舌战群儒、单刀赴会、骂死王朗等等都还没有演到。我们放下看历史正剧的心态,抱着看言情剧的感觉饭后消遣一下也不错。我们一直在讲现在这个时代人太浮躁,那如果还没看完全部就下一个“不行”的结论是不是也太浮躁了。或许,等我们看完了50、60集,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值得看的地方。或者做个比喻:老版的是一壶用虎跑泉水泡出的龙井茶,泡茶花的时间长,品茶也要慢慢品。新版的是一瓶瓶装龙井茶饮料,适合一般场合解渴。我二者都喝,时间场合不同,各有用处。
&以下是引用大度容人
在第4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41楼的发言:......
但拥有明显的拥刘贬曹吴。按演义里的说法,蜀国的五虎将武功都是最高的,在排名前七的除了吕布和典韦死得早,其余就是他们。文臣也是最好的,诸葛亮是神,庞统也是很厉害,让人误解成文臣武将都是蜀国的最好最厉害,而实际却不是。
《三国演义》拥刘贬曹不假,但这并不是《三国演义》的专利。宋朝大文豪苏轼苏东坡所著《东坡志林》就记载:“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拥刘贬曹由来已久——尤其是在民间;
阁下“排名前七”之说,说明阁下也没看过《三国演义》原著(甚至也没看过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因为在原著中从来没有给武将“排名”,也从没有说蜀国的“五户奖”最厉害,但即使从正是资料看,刘备的武将也确实厉害:曹操手下重要谋臣刘晔(也是汉室宗亲)说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见《三国志*刘晔传》)、周瑜称关羽张飞为“熊虎之将”(见《三国志*周瑜传》);而《三国志》作者陈寿则干脆将关羽张飞评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见《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尚未见三国正史中还有其他武将获得这等赞誉;
诸葛亮不仅是三国时期最好的文臣,而且是千古一相,这是毋庸置疑的。庞统在刘备文臣中的地位毫无疑问居第二位,而陈寿在《三国志*庞统传》中说:“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如果把庞统与魏臣类比,那么,庞统相当于荀彧。众所周知,荀彧是曹操手下的头号谋臣,那么,刘备手下的第二号文臣可以与曹操手下的头号谋臣相提并论,诸葛亮又当如何,还用说吗?但是演义还是和史书不一样。我记得在90年代,在央视《三国演义》刚热播完毕,在CCTV有一部系列片,好像叫《孙子兵法》什么的,记不清了。那里讲了很多三国人物的故事,但和演义差了很多,当时看的我几乎无法接受,因为刚看完《三国演义》正在对那里的人物崇拜有加时,突然浇了一盆凉水。那里的诸葛亮和关羽等是真实的,真实到让人无法接受。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是演义对人们的影响过大吧。诸葛亮是才能出众,但还是有局限的。再说史书主要是看事,关于人就有争议了,有时就是作者个人的看法,而且也未必对。在《百家讲坛》王立群系列里。他说过,就是史学家也未必会百分之百的正确,要活读史书。
再次重申:请求国家广电总局和有关部门,禁播《新三国》!刻不容缓!!!
唉。。难怪中国的文化产业会给小鬼子远远抛离。。就拿三国来说。。同样是改版创新。。。我宁愿去看小鬼子改遍的“火凤燎原”这部新三国根本就是垃圾。。存在的价值只是让人拍砖。。
这部三国里关羽不能用大刀,吕布不能用方天画戟,那都是三国后才出现的武器!
&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大度容人
在第3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1楼的发言:......
随便哪一本历史剧都可以找出一大堆破绽。问题是这些都不是历史教育片(就算是严谨的历史片也有争论),按你说没有人能拍历史剧了。换你也好不到哪去。三国,不代表三国演义。要看新演绎的三国。就跳出三国演义或者是三国志形成的固有观念。不然。永没有创新的电视剧出现。永远是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样板剧。这对娱乐为主的电视界来说。只有一个字,失败。
“创新”是个好词儿,但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以袁阔成的评书为例,他的《三国演义》和《水泊梁山》都不能说没有创新,但前者令人难忘,而后者则只能用“平庸”形容。为什么,因为前者的改编基本忠于原著,而后者则是从《水浒》原著中抽取某个情节进行扩写——但显然,改编者的能力有限,所以任凭袁阔成口才高超也难成气候。
无论是创新还是改编,都有成功与失败之处。但如果不创新或改编。永远不会有创新出现。三国,可以同三国演义比较。但不能因不同于三国演义就抹杀它。很多人评论都不能跳出三国演义的观念。如果这样。我们就只能吃老本了。不去改动,永远不会有更经典出现。改动。现在可能失败。但以后就有可能出现好作品。希望的是以后有更多的三国作品。有超过三国演义的三国作品。但这要跳出三国演义来演绎才行。这是历史剧如果跳出三国演义那就用三国志来演绎结果呢....更加悲剧....
&以下是引用不太快的刀
在第5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yuanyan
在第5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5楼的发言:......
无论是创新还是改编,都有成功与失败之处。但如果不创新或改编。永远不会有创新出现。三国,可以同三国演义比较。但不能因不同于三国演义就抹杀它。很多人评论都不能跳出三国演义的观念。如果这样。我们就只能吃老本了。不去改动,永远不会有更经典出现。改动。现在可能失败。但以后就有可能出现好作品。希望的是以后有更多的三国作品。有超过三国演义的三国作品。但这要跳出三国演义来演绎才行。
你要创新,就不要在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最好自己来写一个新的三国,那怕是穿越的也行.
就比如歼七再怎么创新,也不可能创成五代机。
看了所有的回复,只有你的回复最实在。
所谓创新,重在“创”字。只有创造出来的东西才是新的。要想在“三国”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的创新是不现实的。除非抛开“魏.蜀.吴”去重新创造一个别的“三国”来。如果那样的话,恐怕就失去了所谓创新的意义了,所以,不要再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三国”上去创新了,还是多尊重些原著吧。新版的三国自己的说法完全自相矛盾的是尊重历史还是尊重演义的原著?新版三国完全是个四不象,加上雷人的对话,穿越式的服装,穿帮的剧情,整个一个无厘头恶搞
&以下是引用yyuanyan
在第5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5楼的发言:......
无论是创新还是改编,都有成功与失败之处。但如果不创新或改编。永远不会有创新出现。三国,可以同三国演义比较。但不能因不同于三国演义就抹杀它。很多人评论都不能跳出三国演义的观念。如果这样。我们就只能吃老本了。不去改动,永远不会有更经典出现。改动。现在可能失败。但以后就有可能出现好作品。希望的是以后有更多的三国作品。有超过三国演义的三国作品。但这要跳出三国演义来演绎才行。
你要创新,就不要在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最好自己来写一个新的三国,那怕是穿越的也行.
就比如歼七再怎么创新,也不可能创成五代机。看了所有的回复,只有你的回复最实在。所谓创新,重在“创”字。只有创造出来的东西才是新的。要想在“三国”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的创新是不现实的。除非抛开“魏.蜀.吴”去重新创造一个别的“三国”来。如果那样的话,恐怕就失去了所谓创新的意义了,所以,不要再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三国”上去创新了,还是多尊重些原著吧。
&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大度容人
在第3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1楼的发言:......
随便哪一本历史剧都可以找出一大堆破绽。问题是这些都不是历史教育片(就算是严谨的历史片也有争论),按你说没有人能拍历史剧了。换你也好不到哪去。三国,不代表三国演义。要看新演绎的三国。就跳出三国演义或者是三国志形成的固有观念。不然。永没有创新的电视剧出现。永远是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样板剧。这对娱乐为主的电视界来说。只有一个字,失败。
“创新”是个好词儿,但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以袁阔成的评书为例,他的《三国演义》和《水泊梁山》都不能说没有创新,但前者令人难忘,而后者则只能用“平庸”形容。为什么,因为前者的改编基本忠于原著,而后者则是从《水浒》原著中抽取某个情节进行扩写——但显然,改编者的能力有限,所以任凭袁阔成口才高超也难成气候。
无论是创新还是改编,都有成功与失败之处。但如果不创新或改编。永远不会有创新出现。三国,可以同三国演义比较。但不能因不同于三国演义就抹杀它。很多人评论都不能跳出三国演义的观念。如果这样。我们就只能吃老本了。不去改动,永远不会有更经典出现。改动。现在可能失败。但以后就有可能出现好作品。希望的是以后有更多的三国作品。有超过三国演义的三国作品。但这要跳出三国演义来演绎才行。你要创新,就不要在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最好自己来写一个新的三国,那怕是穿越的也行.就比如歼七再怎么创新,也不可能创成五代机。
陈建斌的曹操还是不错!特别是站立在洛阳残破宫殿,看着皇帝和百官像叫化子一样吃食的时候那声叹息,非常成功。但斩军粮官那个时候,好像没有表现出一丝无奈和内疚,还嘿嘿奸笑,这个不够到位。感觉比鲍国安差了一些!
&以下是引用蛟川无伊
在第4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丁零狄
在第47楼的发言:深的就不多谈了,新版张飞的造型着实失败~~~~
深有同感张飞本应该是虬须暴眼,黑面~~~再看看新版咱这位爷演屠户都嫌他不凶,造型披头散发,戴顶帽子好像周星驰版的济公~~~
&以下是引用丁零狄
在第47楼的发言:深的就不多谈了,新版张飞的造型着实失败~~~~深有同感
楼主文章写得很好。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他也是根据民间几百年来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三国故事集大成,书中体现的价值观基本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价值观,如果他将这些民间故事改得面目全非,估计也会和高导一样被板砖乱砸。而且既然是演义,本来就7实3虚的,你一定要说尊重史实,那还不如看《三国志》。但高导又加了《三国演义》里的许多故事,难怪让三国迷们无所适从。正像一网友说的,刚看5分钟是三国志,再看5分钟又是《三国演义》,刚想骂娘,一看电视的题目是《三国》,于是长嘘一口气;“错怪高捣了,原来是《戏说三国》”。(呵呵,大意是这样的)
可怜的新三国演义,因为都是男人,色诱比较少,失败是肯定的。像红楼梦,女人那么多,这就容易成功多了。
中肯的评说,中国的娱乐行业之所以出不了精品良品,只能出次品毒品废品,关键在于这帮人没有文化而只知道卖弄文化。
&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4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大度容人
在第3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未来的元帅
在第34楼的发言:因为这部电视剧叫三国 不叫三国演义 所以请不要拿三国演义去确定三国的内容!、
所三国是曹操的独角戏 难道三国演义不是重点表现的刘备集团吗!
看来阁下没看过《三国演义》原著,《三国演义》怎么是“重点表现的刘备集团”?曹魏集团的曹操荀彧程昱郭嘉典韦许褚张辽徐晃于禁张郃等、孙吴集团的孙权孙策周瑜鲁肃程普黄盖太史兹陆逊等等等等,在人们的心目中哪个不是熠熠生辉栩栩如生,这难道不是《三国演义》的功劳吗?
但拥有明显的拥刘贬曹吴。按演义里的说法,蜀国的五虎将武功都是最高的,在排名前七的除了吕布和典韦死得早,其余就是他们。文臣也是最好的,诸葛亮是神,庞统也是很厉害,让人误解成文臣武将都是蜀国的最好最厉害,而实际却不是。《三国演义》拥刘贬曹不假,但这并不是《三国演义》的专利。宋朝大文豪苏轼苏东坡所著《东坡志林》就记载:“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拥刘贬曹由来已久——尤其是在民间;阁下“排名前七”之说,说明阁下也没看过《三国演义》原著(甚至也没看过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因为在原著中从来没有给武将“排名”,也从没有说蜀国的“五户奖”最厉害,但即使从正是资料看,刘备的武将也确实厉害:曹操手下重要谋臣刘晔(也是汉室宗亲)说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见《三国志*刘晔传》)、周瑜称关羽张飞为“熊虎之将”(见《三国志*周瑜传》);而《三国志》作者陈寿则干脆将关羽张飞评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见《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尚未见三国正史中还有其他武将获得这等赞誉;诸葛亮不仅是三国时期最好的文臣,而且是千古一相,这是毋庸置疑的。庞统在刘备文臣中的地位毫无疑问居第二位,而陈寿在《三国志*庞统传》中说:“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如果把庞统与魏臣类比,那么,庞统相当于荀彧。众所周知,荀彧是曹操手下的头号谋臣,那么,刘备手下的第二号文臣可以与曹操手下的头号谋臣相提并论,诸葛亮又当如何,还用说吗?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把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写进书本当教材,你说对还是不对你根本就不要去理它,不要评论它,当他不存在,看它放给谁去看
&以下是引用大度容人
在第3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未来的元帅
在第34楼的发言:因为这部电视剧叫三国 不叫三国演义 所以请不要拿三国演义去确定三国的内容!、
所三国是曹操的独角戏 难道三国演义不是重点表现的刘备集团吗!
看来阁下没看过《三国演义》原著,《三国演义》怎么是“重点表现的刘备集团”?曹魏集团的曹操荀彧程昱郭嘉典韦许褚张辽徐晃于禁张郃等、孙吴集团的孙权孙策周瑜鲁肃程普黄盖太史兹陆逊等等等等,在人们的心目中哪个不是熠熠生辉栩栩如生,这难道不是《三国演义》的功劳吗?但拥有明显的拥刘贬曹吴。按演义里的说法,蜀国的五虎将武功都是最高的,在排名前七的除了吕布和典韦死得早,其余就是他们。文臣也是最好的,诸葛亮是神,庞统也是很厉害,让人误解成文臣武将都是蜀国的最好最厉害,而实际却不是。
&以下是引用未来的元帅
在第34楼的发言:因为这部电视剧叫三国 不叫三国演义 所以请不要拿三国演义去确定三国的内容!、
所三国是曹操的独角戏 难道三国演义不是重点表现的刘备集团吗!看来阁下没看过《三国演义》原著,《三国演义》怎么是“重点表现的刘备集团”?曹魏集团的曹操荀彧程昱郭嘉典韦许褚张辽徐晃于禁张郃等、孙吴集团的孙权孙策周瑜鲁肃程普黄盖太史兹陆逊等等等等,在人们的心目中哪个不是熠熠生辉栩栩如生,这难道不是《三国演义》的功劳吗?
&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大度容人
在第3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1楼的发言:......
随便哪一本历史剧都可以找出一大堆破绽。问题是这些都不是历史教育片(就算是严谨的历史片也有争论),按你说没有人能拍历史剧了。换你也好不到哪去。三国,不代表三国演义。要看新演绎的三国。就跳出三国演义或者是三国志形成的固有观念。不然。永没有创新的电视剧出现。永远是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样板剧。这对娱乐为主的电视界来说。只有一个字,失败。
“创新”是个好词儿,但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以袁阔成的评书为例,他的《三国演义》和《水泊梁山》都不能说没有创新,但前者令人难忘,而后者则只能用“平庸”形容。为什么,因为前者的改编基本忠于原著,而后者则是从《水浒》原著中抽取某个情节进行扩写——但显然,改编者的能力有限,所以任凭袁阔成口才高超也难成气候。
无论是创新还是改编,都有成功与失败之处。但如果不创新或改编。永远不会有创新出现。三国,可以同三国演义比较。但不能因不同于三国演义就抹杀它。很多人评论都不能跳出三国演义的观念。如果这样。我们就只能吃老本了。不去改动,永远不会有更经典出现。改动。现在可能失败。但以后就有可能出现好作品。希望的是以后有更多的三国作品。有超过三国演义的三国作品。但这要跳出三国演义来演绎才行。不是因为它不同于《三国演义》而抹煞它,而是因为《三国》这部电视剧讲的故事远不如人家小说《三国演义》来得精彩而批评它!难道它批评不得吗?
&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大度容人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1楼的发言:......
随便哪一本历史剧都可以找出一大堆破绽。问题是这些都不是历史教育片(就算是严谨的历史片也有争论),按你说没有人能拍历史剧了。换你也好不到哪去。三国,不代表三国演义。要看新演绎的三国。就跳出三国演义或者是三国志形成的固有观念。不然。永没有创新的电视剧出现。永远是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样板剧。这对娱乐为主的电视界来说。只有一个字,失败。
你错了。以京剧为例:尽管京剧脸谱化、程式化,但京剧里的很多三国戏能为人们爱听、爱看而长久不衰,就是因为这些三国戏的改编基本忠于原著——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讲故事的水平不如人家,那就不如按人家的窠臼走。
包括京剧在内的许多戏剧。在今天的环境,吃哪几本老剧能生存?????戏剧的没落,不就是因他们没有新的作品出现吗??你又错了。京剧没有没落,只是因为现在的文化生活较之过去更丰富、人们的选择更多吧了。就像我小时候看一场电影可能要排队才能买到票,而现在,即使是世界级大片,也想看就能看到,上座率也不会有多高。回到你说的话题:这几十年来,京剧也没少“创新”,可创来创去,《三国》戏深入人心令人念念不忘的还是《失、空、斩》、《龙凤呈祥》等老戏,原因何在?无非是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配上与京剧相匹的唱工与做派。
&以下是引用大度容人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1楼的发言:......
随便哪一本历史剧都可以找出一大堆破绽。问题是这些都不是历史教育片(就算是严谨的历史片也有争论),按你说没有人能拍历史剧了。换你也好不到哪去。三国,不代表三国演义。要看新演绎的三国。就跳出三国演义或者是三国志形成的固有观念。不然。永没有创新的电视剧出现。永远是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样板剧。这对娱乐为主的电视界来说。只有一个字,失败。
你错了。以京剧为例:尽管京剧脸谱化、程式化,但京剧里的很多三国戏能为人们爱听、爱看而长久不衰,就是因为这些三国戏的改编基本忠于原著——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讲故事的水平不如人家,那就不如按人家的窠臼走。包括京剧在内的许多戏剧。在今天的环境,吃哪几本老剧能生存?????戏剧的没落,不就是因他们没有新的作品出现吗??
&以下是引用大度容人
在第3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1楼的发言:......
随便哪一本历史剧都可以找出一大堆破绽。问题是这些都不是历史教育片(就算是严谨的历史片也有争论),按你说没有人能拍历史剧了。换你也好不到哪去。三国,不代表三国演义。要看新演绎的三国。就跳出三国演义或者是三国志形成的固有观念。不然。永没有创新的电视剧出现。永远是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样板剧。这对娱乐为主的电视界来说。只有一个字,失败。
“创新”是个好词儿,但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以袁阔成的评书为例,他的《三国演义》和《水泊梁山》都不能说没有创新,但前者令人难忘,而后者则只能用“平庸”形容。为什么,因为前者的改编基本忠于原著,而后者则是从《水浒》原著中抽取某个情节进行扩写——但显然,改编者的能力有限,所以任凭袁阔成口才高超也难成气候。无论是创新还是改编,都有成功与失败之处。但如果不创新或改编。永远不会有创新出现。三国,可以同三国演义比较。但不能因不同于三国演义就抹杀它。很多人评论都不能跳出三国演义的观念。如果这样。我们就只能吃老本了。不去改动,永远不会有更经典出现。改动。现在可能失败。但以后就有可能出现好作品。希望的是以后有更多的三国作品。有超过三国演义的三国作品。但这要跳出三国演义来演绎才行。
因为这部电视剧叫三国 不叫三国演义 所以请不要拿三国演义去确定三国的内容!、所三国是曹操的独角戏 难道三国演义不是重点表现的刘备集团吗!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大度容人
在第3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楼的发言:三国;这本电视应该是取材于中国的三国时期为背景。结合野史三国演义取材创作。这本电视叫《三国》,哪没有任何理由要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不然应该叫三国演义才对。
很多人一看三国二字就把人物定义成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真是无知。这本电视叫三国,不叫三国演义,也不叫三国志。
但凡能成为经典名著的小说,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情节,一是人物,二者缺一不可。《三国演义》之所以数百年为人们津津乐道百读不厌,正是将这两者发挥到了及至。如果你有本事把三国的人物刻画得更丰满、更栩栩如生;把三国的故事情节构思得更精彩更引人入胜,那么,你当然可以把《三国演义》抛到一边而另起炉灶。问题是,你有这本事吗?
在我看来,至少新《三国》电视剧的编导们没有这等本事,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忠于原著为好。
随便哪一本历史剧都可以找出一大堆破绽。问题是这些都不是历史教育片(就算是严谨的历史片也有争论),按你说没有人能拍历史剧了。换你也好不到哪去。三国,不代表三国演义。要看新演绎的三国。就跳出三国演义或者是三国志形成的固有观念。不然。永没有创新的电视剧出现。永远是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样板剧。这对娱乐为主的电视界来说。只有一个字,失败。“创新”是个好词儿,但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以袁阔成的评书为例,他的《三国演义》和《水泊梁山》都不能说没有创新,但前者令人难忘,而后者则只能用“平庸”形容。为什么,因为前者的改编基本忠于原著,而后者则是从《水浒》原著中抽取某个情节进行扩写——但显然,改编者的能力有限,所以任凭袁阔成口才高超也难成气候。
&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大度容人
在第3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楼的发言:三国;这本电视应该是取材于中国的三国时期为背景。结合野史三国演义取材创作。这本电视叫《三国》,哪没有任何理由要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不然应该叫三国演义才对。
很多人一看三国二字就把人物定义成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真是无知。这本电视叫三国,不叫三国演义,也不叫三国志。
但凡能成为经典名著的小说,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情节,一是人物,二者缺一不可。《三国演义》之所以数百年为人们津津乐道百读不厌,正是将这两者发挥到了及至。如果你有本事把三国的人物刻画得更丰满、更栩栩如生;把三国的故事情节构思得更精彩更引人入胜,那么,你当然可以把《三国演义》抛到一边而另起炉灶。问题是,你有这本事吗?
在我看来,至少新《三国》电视剧的编导们没有这等本事,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忠于原著为好。
随便哪一本历史剧都可以找出一大堆破绽。问题是这些都不是历史教育片(就算是严谨的历史片也有争论),按你说没有人能拍历史剧了。换你也好不到哪去。三国,不代表三国演义。要看新演绎的三国。就跳出三国演义或者是三国志形成的固有观念。不然。永没有创新的电视剧出现。永远是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样板剧。这对娱乐为主的电视界来说。只有一个字,失败。你错了。以京剧为例:尽管京剧脸谱化、程式化,但京剧里的很多三国戏能为人们爱听、爱看而长久不衰,就是因为这些三国戏的改编基本忠于原著——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讲故事的水平不如人家,那就不如按人家的窠臼走。
&以下是引用大度容人
在第3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楼的发言:三国;这本电视应该是取材于中国的三国时期为背景。结合野史三国演义取材创作。这本电视叫《三国》,哪没有任何理由要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不然应该叫三国演义才对。
很多人一看三国二字就把人物定义成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真是无知。这本电视叫三国,不叫三国演义,也不叫三国志。
但凡能成为经典名著的小说,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情节,一是人物,二者缺一不可。《三国演义》之所以数百年为人们津津乐道百读不厌,正是将这两者发挥到了及至。如果你有本事把三国的人物刻画得更丰满、更栩栩如生;把三国的故事情节构思得更精彩更引人入胜,那么,你当然可以把《三国演义》抛到一边而另起炉灶。问题是,你有这本事吗?
在我看来,至少新《三国》电视剧的编导们没有这等本事,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忠于原著为好。随便哪一本历史剧都可以找出一大堆破绽。问题是这些都不是历史教育片(就算是严谨的历史片也有争论),按你说没有人能拍历史剧了。换你也好不到哪去。三国,不代表三国演义。要看新演绎的三国。就跳出三国演义或者是三国志形成的固有观念。不然。永没有创新的电视剧出现。永远是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样板剧。这对娱乐为主的电视界来说。只有一个字,失败。
&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楼的发言:三国;这本电视应该是取材于中国的三国时期为背景。结合野史三国演义取材创作。这本电视叫《三国》,哪没有任何理由要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不然应该叫三国演义才对。
很多人一看三国二字就把人物定义成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真是无知。这本电视叫三国,不叫三国演义,也不叫三国志。但凡能成为经典名著的小说,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情节,一是人物,二者缺一不可。《三国演义》之所以数百年为人们津津乐道百读不厌,正是将这两者发挥到了及至。如果你有本事把三国的人物刻画得更丰满、更栩栩如生;把三国的故事情节构思得更精彩更引人入胜,那么,你当然可以把《三国演义》抛到一边而另起炉灶。问题是,你有这本事吗?在我看来,至少新《三国》电视剧的编导们没有这等本事,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忠于原著为好。
罗贯中不是史学家而是文学家,他显然不知道火药是何时发明的,所以,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写了这些东西是可以理解也是应该允许的。
&以下是引用石湖过客
在第2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石湖过客
在第7楼的发言:......
你又看正史了?吕伯奢一事正史上哪有?只不过是几百年后裴松之为《三国志》做的注释里引用野史杂记提到的,而且提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吕伯奢家里人确实想绑曹操,结果曹操把他们杀了;另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是误会。是真是假,本来就无定论。
你的意思除了三国志这本志怪小说类的书籍外。其它写三国的史书都不是正史???
不过,如果没注解。你说说三国志对曹操的描写能显出英雄来的地方。再说了注解是为了查明真相,为了查清三国志在和民间野史记录不同的时候。三国志的可信度。是否记录有错。按你说法。三国志说什么是什么了。哪来这做什么。把三国志贴上来。说:事实就是这样,别争了”。是不????没意思
《三国志》是“志怪小说”?有个“志”字就是志怪小说?你少丢人现眼了!你从哪本书上看到说三国志是志怪小说的?我就是中文系的,文学史就是专业,从古到今,我怎么从来没见有人把《三国志》列入“志怪小说”类?我倒是知道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的一些书,被列入“小说”之列!中国清代以前公认的正史就那24部,《三国志》就是关于三国时代的唯一一部正史。裴松之引用的那些都是稗官野史笔记小说而已,不能说野史笔记里的材料就一点真实度都没有,但一来可信度相对较低,二来关于吕伯奢一事,不同的野史中说法完全相反!
《三国志》中怎么没有显出曹操英雄的地方来?还是那话,你连《三国志》是什么书都不知道,你说你老瞎起什么劲?
《三国志·武帝纪》:“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在地方能惩处污吏豪强,使地方肃然,算不算显英雄的地方?
“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轻家财举义兵,算英雄否?
“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 :‘举义兵以 诛暴乱,大觽已合,诸君何疑?……’遂引兵西,”————盟军诸军皆不敢前,曹操独先往,算英雄气概否?
“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 。公怒曰 :‘贼在背后,乃白!’”————敌人从后方打来了,曹操说“到背后再说!”,有英雄豪气否?
“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把收缴的己方给袁绍的书信全烧了,有英雄气度否?
至于那些恢复农耕、提倡薄葬、不拘一格选人才等,是否是有远见的英雄的作为?
……
正史不能说都真,野史也不能说一点价值也没有,但相对而言还是正史比较可信,野史相对来说可信度较低一级或几级,两者有不同要综合分析;就吕伯奢一事而言,正史上没有吕伯奢一事,野史上各执一端,你说哪个可信哪个不可信?只能说,现在根本无法搞清。把某一野史中不能证实的记载拿来说事,更没有意思。
奉劝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从你把三国志说成是“志怪小说”,就能看出你水平如何了;不是说“不知”的人就没资格说话,你当然有说话的权利,但最起码捡你知道的说,不知道的别装知道,更别乱说不知道的事情,否则要闹笑话的。
说曹操是英雄,是从大节来看,但不能无限拔高,更不该无限美化:“(曹操)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公(曹操)东征(吕)布...屠彭城”,刘备、孙权没有这等劣迹吧。
&以下是引用石湖过客
在第2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石湖过客
在第7楼的发言:......
你又看正史了?吕伯奢一事正史上哪有?只不过是几百年后裴松之为《三国志》做的注释里引用野史杂记提到的,而且提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吕伯奢家里人确实想绑曹操,结果曹操把他们杀了;另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是误会。是真是假,本来就无定论。
你的意思除了三国志这本志怪小说类的书籍外。其它写三国的史书都不是正史???
不过,如果没注解。你说说三国志对曹操的描写能显出英雄来的地方。再说了注解是为了查明真相,为了查清三国志在和民间野史记录不同的时候。三国志的可信度。是否记录有错。按你说法。三国志说什么是什么了。哪来这做什么。把三国志贴上来。说:事实就是这样,别争了”。是不????没意思
《三国志》是“志怪小说”?有个“志”字就是志怪小说?你少丢人现眼了!你从哪本书上看到说三国志是志怪小说的?我就是中文系的,文学史就是专业,从古到今,我怎么从来没见有人把《三国志》列入“志怪小说”类?我倒是知道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的一些书,被列入“小说”之列!中国清代以前公认的正史就那24部,《三国志》就是关于三国时代的唯一一部正史。裴松之引用的那些都是稗官野史笔记小说而已,不能说野史笔记里的材料就一点真实度都没有,但一来可信度相对较低,二来关于吕伯奢一事,不同的野史中说法完全相反!
《三国志》中怎么没有显出曹操英雄的地方来?还是那话,你连《三国志》是什么书都不知道,你说你老瞎起什么劲?
《三国志·武帝纪》:“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在地方能惩处污吏豪强,使地方肃然,算不算显英雄的地方?
“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轻家财举义兵,算英雄否?
“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 :‘举义兵以 诛暴乱,大觽已合,诸君何疑?……’遂引兵西,”————盟军诸军皆不敢前,曹操独先往,算英雄气概否?
“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 。公怒曰 :‘贼在背后,乃白!’”————敌人从后方打来了,曹操说“到背后再说!”,有英雄豪气否?
“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把收缴的己方给袁绍的书信全烧了,有英雄气度否?
至于那些恢复农耕、提倡薄葬、不拘一格选人才等,是否是有远见的英雄的作为?
……
正史不能说都真,野史也不能说一点价值也没有,但相对而言还是正史比较可信,野史相对来说可信度较低一级或几级,两者有不同要综合分析;就吕伯奢一事而言,正史上没有吕伯奢一事,野史上各执一端,你说哪个可信哪个不可信?只能说,现在根本无法搞清。把某一野史中不能证实的记载拿来说事,更没有意思。
奉劝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从你把三国志说成是“志怪小说”,就能看出你水平如何了;不是说“不知”的人就没资格说话,你当然有说话的权利,但最起码捡你知道的说,不知道的别装知道,更别乱说不知道的事情,否则要闹笑话的。
哪时候文学还没发展到会写章回小说之列,哪么只会写志怪小说。志之类是世俗的人物。怪之类是近鬼神之类。所以三国志是写世俗人物的志之类志怪小说。以志怪小说三国志的举例:》:“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这里面只禁祭祀。这些宗教信仰人物是不是奸宄还二说呢。从这里可见是一个压榨宗教信仰的独夫。“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莫忘了这些不义之财是他老子散的。汉末花钱买官蓄私兵的典型。汉末大乱和这些人蓄私兵有很大关系。离英雄差远了“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 :‘举义兵以 诛暴乱,大觽已合,诸君何疑?……’遂引兵西,”---用袁术的话。想独占功劳。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被吕布打得落花流水。自私自利的家伙。“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问题书中写的是什么曹操也都看过了。烧与不烧有什么区别。这正是小人所为。英雄应该事实就是事实。有错就罚。象这种是非不分的。更不是英雄。
&以下是引用石湖过客
在第2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
在第16楼的发言:......
这就是新三国出新的地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三国,但是正史的记载曹操确实是英雄,当之无愧!
错了,正史中的曹操没人说是英雄。就算评价也是平庸。但你要硬说英雄是你的见解。但是所谓的正史中的曹操还没有到英雄的标准。曹操的作用类似以董卓。比吕布都不如。
还是那话,你这样的说“三国志这本志怪小说”的讲什么正史不正史的?别装了,装也装不像。我什么时候说过志怪小说三国志就是正史。是,有时候会说。但我会加上“所谓的”三个字。
&以下是引用
在第2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
在第19楼的发言:......
哦,那你举例吧。或者说你认为怎么才算是英雄。
正史没写曹操是英雄。也没有写曹操不是英雄。开始原因是有人说正史中曹操是英雄,但我从正史没看到。你说呢?如果在你之前我说曹操不是英雄。你可以这样问。莫忘了前后因果。就乱喷。
哦,莫非正史没正式说就不是,那你说的那些又是怎么得来的?还有很多人物正史都没给个正式的名分,那那些英雄的称呼都是假的?恐怕乱喷的是另有其人吧。英雄恰好不是由正史来定的。英雄恰好是民间对历史人物的观感。这民间的东西在你们眼里可不是正史啊。
&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
在第19楼的发言:......
哦,那你举例吧。或者说你认为怎么才算是英雄。
正史没写曹操是英雄。也没有写曹操不是英雄。开始原因是有人说正史中曹操是英雄,但我从正史没看到。你说呢?如果在你之前我说曹操不是英雄。你可以这样问。莫忘了前后因果。就乱喷。哦,莫非正史没正式说就不是,那你说的那些又是怎么得来的?还有很多人物正史都没给个正式的名分,那那些英雄的称呼都是假的?恐怕乱喷的是另有其人吧。
&以下是引用
在第1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
在第16楼的发言:......
这就是新三国出新的地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三国,但是正史的记载曹操确实是英雄,当之无愧!
错了,正史中的曹操没人说是英雄。就算评价也是平庸。但你要硬说英雄是你的见解。但是所谓的正史中的曹操还没有到英雄的标准。曹操的作用类似以董卓。比吕布都不如。
哦,那你举例吧。或者说你认为怎么才算是英雄。正史没写曹操是英雄。也没有写曹操不是英雄。开始原因是有人说正史中曹操是英雄,但我从正史没看到。你说呢?如果在你之前我说曹操不是英雄。你可以这样问。莫忘了前后因果。就乱喷。
请在论坛辩论的时候别干巴巴的驳斥,请你举例说曹操不是英雄的地方。
&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
在第16楼的发言:......
这就是新三国出新的地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三国,但是正史的记载曹操确实是英雄,当之无愧!
错了,正史中的曹操没人说是英雄。就算评价也是平庸。但你要硬说英雄是你的见解。但是所谓的正史中的曹操还没有到英雄的标准。曹操的作用类似以董卓。比吕布都不如。哦,那你举例吧。或者说你认为怎么才算是英雄。
我认为曹操的作用很大,起码他以他的才能,让五胡乱华推迟了100多年,如果他是一个碌碌之辈,那么就很难说了。要知道,在三国鼎立时,中国的人口只有几百万了,比起后来的西晋晚期少了约四分之三,已经很危险了。
&以下是引用
在第1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石湖过客
在第7楼的发言:......
你又看正史了?吕伯奢一事正史上哪有?只不过是几百年后裴松之为《三国志》做的注释里引用野史杂记提到的,而且提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吕伯奢家里人确实想绑曹操,结果曹操把他们杀了;另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是误会。是真是假,本来就无定论。
你的意思除了三国志这本志怪小说类的书籍外。其它写三国的史书都不是正史???
不过,如果没注解。你说说三国志对曹操的描写能显出英雄来的地方。再说了注解是为了查明真相,为了查清三国志在和民间野史记录不同的时候。三国志的可信度。是否记录有错。按你说法。三国志说什么是什么了。哪来这做什么。把三国志贴上来。说:事实就是这样,别争了”。是不????没意思
这就是新三国出新的地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三国,但是正史的记载曹操确实是英雄,当之无愧!错了,正史中的曹操没人说是英雄。就算评价也是平庸。但你要硬说英雄是你的见解。但是所谓的正史中的曹操还没有到英雄的标准。曹操的作用类似以董卓。比吕布都不如。
&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石湖过客
在第7楼的发言:......
你又看正史了?吕伯奢一事正史上哪有?只不过是几百年后裴松之为《三国志》做的注释里引用野史杂记提到的,而且提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吕伯奢家里人确实想绑曹操,结果曹操把他们杀了;另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是误会。是真是假,本来就无定论。
你的意思除了三国志这本志怪小说类的书籍外。其它写三国的史书都不是正史???
不过,如果没注解。你说说三国志对曹操的描写能显出英雄来的地方。再说了注解是为了查明真相,为了查清三国志在和民间野史记录不同的时候。三国志的可信度。是否记录有错。按你说法。三国志说什么是什么了。哪来这做什么。把三国志贴上来。说:事实就是这样,别争了”。是不????没意思这就是新三国出新的地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三国,但是正史的记载曹操确实是英雄,当之无愧!
吕伯奢的事漏洞太大。出去买酒为什么不派手下人去要自己去。吕伯奢房子是大是小,大的话,为什么要在客房边磨刀。小的话,要杀猪只听到磨刀声,听不到猪叫。
&以下是引用石湖过客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
在第5楼的发言:曹操在正史中是个英雄,演义只不过丑化了他而已。
你看了正史了吗?哪里看出是英雄。三国演义取材于民间。对于曹操的描写是民间对三国时期曹操所作所为的观感。你的意思当时民间丑化曹操。而官方在美化。别告诉我吕伯奢事件是民间或者说三国演义YY出来的。
你又看正史了?吕伯奢一事正史上哪有?只不过是几百年后裴松之为《三国志》做的注释里引用野史杂记提到的,而且提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吕伯奢家里人确实想绑曹操,结果曹操把他们杀了;另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是误会。是真是假,本来就无定论。你的意思除了三国志这本志怪小说类的书籍外。其它写三国的史书都不是正史???不过,如果没注解。你说说三国志对曹操的描写能显出英雄来的地方。再说了注解是为了查明真相,为了查清三国志在和民间野史记录不同的时候。三国志的可信度。是否记录有错。按你说法。三国志说什么是什么了。哪来这做什么。把三国志贴上来。说:事实就是这样,别争了”。是不????没意思
&以下是引用
在第5楼的发言:曹操在正史中是个英雄,演义只不过丑化了他而已。你看了正史了吗?哪里看出是英雄。三国演义取材于民间。对于曹操的描写是民间对三国时期曹操所作所为的观感。你的意思当时民间丑化曹操。而官方在美化。别告诉我吕伯奢事件是民间或者说三国演义YY出来的。
&以下是引用sqage
在第3楼的发言:三国;这本电视应该是取材于中国的三国时期为背景。结合野史三国演义取材创作。这本电视叫《三国》,哪没有任何理由要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不然应该叫三国演义才对。
很多人一看三国二字就把人物定义成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真是无知。这本电视叫三国,不叫三国演义,也不叫三国志。说得对,这也是人家的高明之处。再说《三国演义》本身就已经 对《三国志》进行了很大的改动,我记得在原著里好像还有火炮地雷之类明朝的武器,敢情那时中国人就会穿越了。
三国;这本电视应该是取材于中国的三国时期为背景。结合野史三国演义取材创作。这本电视叫《三国》,哪没有任何理由要同三国演义一模一样。不然应该叫三国演义才对。很多人一看三国二字就把人物定义成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真是无知。这本电视叫三国,不叫三国演义,也不叫三国志。
|||军迷有话说|||经典军事|||环球风云|||老照片
||争议话题|||社会万象||男人情感||天天贴图||网友实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网游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