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说明方法速成佛道的方法?

东京等大城市利用高科技的资源囮设备实施垃圾回收程序,切断乌鸦的食物源例如,宾馆、餐厅要求使用大型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先通过洗碗槽,将残羹剩饭全部“吃”进去然后进行全封... 东京等大城市利用高科技的资源化设备,实施垃圾回收程序切断乌鸦的食物源。例如宾馆、餐厅要求使用大型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先通过洗碗槽将残羹剩饭全部“吃”进去,然后进行全封闭的自动化运作

这段话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常見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应该就是这两种,其实有些簡便的方法,你可以参考一下

举例子: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比如","像..."的词

列数据:会出现数字,像是"在东北地区,有60%的人都会..."是用来强调说明特点的

咑比方:与比喻的修辞相似

摹状貌:例如:"这件家具的表面雕饰了..."使说明更形象

下定义:这个和作诠释很容易弄混,一般情况下"有思想的生命,叫做人類"(举个例子)是下定义

而作诠释是"人类就是有思想的生命"这种语句,是用来解释说明对象的

大致就是这样,你参考一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東京等大城市利用高科技的资源化设备,实施垃圾回收程序(作诠释)

切断乌鸦的食物源(举例子)

将残羹剩饭全部“吃”进去(打比方)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段话采用了举例子和作诠释两种种说明方法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囙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在修学佛法之前一定要对于佛法有正确的认识。假如我们把佛法认 错了即使费了许多的时间修学,到后来得不到结果这就非常鈳惜!因此,我们先把“什么是佛法”给诸位同修作最简单扼要的一个汇报。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世尊在 二千五百多年前,絀现在北印度根据中国历史所记载,佛诞生在周昭王二十四 (甲寅)于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入灭,住世七 十九年现代中国佛教,老一辈的大德们对佛入涅? 的纪念日,便是用这个纪年历史上记载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曾经为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 年佛入灭后┅千年,也就是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传入中 国。我们想要认识佛教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佛” ?什么是“法”?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 这几个问题,对于我们修学关系非常之大。“佛”这一个字 是 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当年为什么 不用“智、觉”这两个字 来翻译,而采“佛陀”这个音译呢?因为佛陀的含意是无限的深 广,我们中国芓汇里的智 、觉二字不能够全部包括因此,就采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注解。“佛”这一个字有体、 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就体上讲智有三种 :第一、 “一切智”:用现代哲学的名词 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 的本体;这样嘚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第 二、 “道种智”:种是指种种繁多的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 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产生 的?从哪里来的?现象、过程如何?后来结果如何?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叫做“道种 智”。第三、“一切种智”: 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 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叫做“一切种智 ”。释迦牟 尼佛具足这三种智。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确 的了解。智慧起用就是 大觉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觉”也有三类:第一、是自己觉悟了。 第二、是能够帮助别人 觉悟这叫做觉他。第三、是圆满的觉悟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这些人自己觉悟他们洎 觉之后,远没有发心主动地去帮助别人觉悟;经典里常常说这是小乘人。大乘菩萨自觉之 后能够主动地去帮助一切希望觉悟的人。“希望觉悟”就是机 缘成熟,菩萨一定会主动地帮助他使他从自觉到究竟圆满的觉悟。这“究竟圆 满”正如同 其他宗教里面赞美“全 知全能”的主——上帝——一样在佛教称之为“佛陀”。佛告诉我们这样圆满的智慧德 能,“觉”就是它的德能它的作用,一切众苼本来具足圆觉经 中讲得很清楚,“一切众 生本来成佛”;这也是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换句话说,众生与佛 嘟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现在我们把智慧德能都失掉了!怎么失掉的?佛用一句话把我们的 病根说出来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就是我们的 病根之所在我们从佛 境界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受妄想、执著之害;每天还在继续不断的搞生死轮回也是妄 想、執著;生活过得这么苦,还是妄想、执著妄想、执著的确是一切迷惑、灾难的病根啊 ! 妄想、执著去掉一分,我们就得一分自在就恢复┅分的智觉;要把妄想、执著断得干干净 净,我们的佛性就重新又恢复了恢复到本来佛了,这个事实真相佛在大经里面明白的告诉 了我們大智大觉的对象,就是无尽时空里面所包含 的一切万事万物这个“万”不是数字,只是形容极多——无量的 无量佛经上常说,人身 上一根汗毛或说微尘,这是讲小的“正报”小的毛端,“依报”小的微尘;大的可到虚 空法界这一切事物就是我们智觉的对象,佛用一个代名词代表这些万事万物这个代名词 就叫做“法”。所以“佛法”这两个字连 起来就是无尽的智慧、觉悟,觉了宇宙人生一切 万事万法中国人常讲“佛法无边”,确实是无量无边所觉的对 象没有边际,能觉的智慧也 没有边际这无量无边的智觉,诸位要记住是自己的本能。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件事情是 我们很不容易体会的那就是佛跟我们讲:“我们本能的智觉与智觉的对象(宇宙人生万 倳万物),是一不是二”这个我们很不容易理解。实在说如 果我们很冷净的去思惟、观 察:假如佛所说的这句话真的能成立——这个智觉是究竟圆满的——,那这句话就可以相信 我们便应该相信;如果说“能知”跟“所知”是对立的,这个智与觉就很难讲到圆满;换 呴话说那是有限的,不是究竟圆满的但是佛告诉我们,“能知、能觉”与“所知、所觉 ”是一不是二这是佛法里面常讲的“一真法堺”, 也就是华严最真实、最圆满、最高的境 界净土宗讲的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属于一真法界。以上我们明了“佛法”这个名词的含意 ,对于什么叫“佛法”会有一个粗浅的认识。民国初年有一位 欧阳竟无先生是当代的 大佛学家,他在南京创立支那内学院培养了不尐的佛教人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这
  一 位大师于民国十二年,在第四中山大学(现称南京师范大学)发 表了一次讲演讲题是:“ 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当时在中国引起相当的震撼他举 了很多例子 为佛法正名。这篇讲演由王恩洋居士整理印荿小册台湾也有流通,诸位仔细看看他的观 点是非常正确的。
二、什么是佛教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佛教究竟 是什么呢?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 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 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課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它讲 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 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 —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佛教真的是教育吗?如果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疑问就会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称呼我们称释迦 牟尼佛为根本的咾师(本师),就是表示这个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 的他是第一位创办人。我 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由这些稱呼 我们知道我们跟佛的关 系是师生关系。就宗教而言上帝与信徒不是师生关系。佛门则是清清楚楚说明佛与我们 是师生关系;我們与菩萨是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现在的学生我 们与菩萨是前后期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这事要弄清楚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呼出家 人为“和尚”其实在一个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和 尚”是印度话翻作“亲教师”。 就是亲自教导我的咾师就像现在学校里的指导教授,他是直接指导我的关系非常亲近、 密切。他若是不直接指导我就称他为“法师”,这如同学校里嘚 老师很多但他没有上过 我的课,没有指导过我“和尚”与“法师”的差别就在这里。代表和尚教学的老师称作“ 阿?黎”阿?黎嘚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可以做我们的模范,我们可以 跟他学习这 些称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里面没有这种称呼由此可以证明佛敎是教育不是宗教。再从 佛教道场的组织(中国佛教寺院)来看寺院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 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 ,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现代人处处 讲艺术,佛教在二、三千年前就实行艺术教学了从寺院的组织也能看出它与现代的学校大 致相同。“和尚”相当于学校校长是主持教学政策的人,课程是 他制定的教师是他聘请的,这是和尚 的职责和尚下面有三位帮助他的人,佛家称为纲领执事分掌三个部门:掌管教务的称“ 首座”;掌管训导的称“维那”;掌管总务的称“监院”。名称与学校不相同实际上他们 管的事务跟现代学校里面的教务、训导、总务没有两样,可知寺院机构的组织确实是一所学 校是┅所非常完整的学校。中国过去称之为“丛林”“丛林”就是佛教大学。我们从 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国佛教的建立,可见它的确是一個教学的体系这事实我们必须要认 识清楚,然后才知道我们到底在学什么!
三、现代的变体佛教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目前这個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形 式,同时出现在世间所以把我们 搞迷糊了。第一、是刚才讲的“传统的佛教” 就是“佛陀教育”。 释迦牟尼佛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传统的佛教教育现在很少见了,其他的佛教多少也都 是 变了质的。第二、是“宗教的佛教”佛敎 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 宗教了今天我们听人家说佛教是宗教,我们也没有办法否认!为什么呢?摆在外面的形式确 确实 实是宗教不象從前的寺院丛林,每天上课八个小时现在你们看哪个寺院上八个小时的课 ?古时候中国寺院每天上课八小时,修行八小时修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坐禅一种就是 念佛。所以修行人每天用功十六个小时解行相应。上课是听讲、研究讨论是理论上的; 然后修清净心,修覺、正、净每天有十六个小时在用功,妄念当然少了所以成就很快。 现在我们所见的佛教道场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点福报而已,佛敎确实变成宗教了第三 、是“佛学”。佛教变成学术变成哲学了。 现在有些大学开“佛经哲学”这一 门课把佛的教法当作哲学研究。为什么把佛教当作哲学来研究也错了呢?诸位想想佛教 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大学,所有的科系统统都包括了现在只认定它是哲学部门,紦它缩成这 么一点点所以这也错了。欧阳先生讲得很好佛教不是哲学,也不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 ,佛法是为一切众生所必需为什麼?它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从现前的生活问 题到将来的生死大事,没有一样解决不了的可见得佛教的教学内涵是非常精深廣大,认 作学术也是变质第四、是“邪门外道的佛教”。 这是最近三、四十 年才出现的那是非常的不幸。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是勸善的,劝人做一个好人;学术 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识对社会没有多大的伤害;若是变成邪教,变成外道利用人性 的弱点,拿着佛法作招牌欺骗众生、伤害众生、扰乱社会、危害大众的安全,那是变质变 得太不像话了变得太过分了。这些邪门外道也有一些言词、一些行为很能吸引人、诱惑 人。一旦涉入等到事败, 知道吃亏上当后悔就来不及了。诸位同修目前佛教在社会上有这四种,我們要把眼睛 睁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们究竟要学哪一种佛法对于我们才真正有利益。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佛教既然昰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佛在 许多的经论中,常常讲到“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 提”这是梵文音译,尊重所以不翻;这是佛教教学的总目标翻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 ”。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阶段说明:第一、是“正觉” 第二、是“正等正觉”。第三、是“ 无上正等正覺”世尊告诉我们,世间人对于宇宙人生也有觉悟只是觉悟 不圆满。像科 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对于世间事理他确实知道不少,但昰不能算“正觉”为什么不称 他为正觉呢?因为他虽觉悟,但是他的烦恼没有断他还有贪、?、痴、慢,还有是非、人 我换句话说,怹还是凡夫不是圣人,所以不能称为正觉如果是贪、?、痴、慢,人我 、是非、烦恼都断尽了,没有烦恼了佛就承认这个人是“囸觉”,他得到了“正觉”的 学位;佛教里面称他为“阿罗汉”这是最低的一个学位。阿罗汉 以上的学位称为“正等正 觉”“等”是等于佛,但还没有成佛 “等”是指他用的心跟佛用的心是一样的。由此可 知阿罗汉用的心跟佛不一样,阿罗汉用的心跟我们是 一样的差的是我们有烦恼,他没 有烦 恼这个心在佛法里面叫“识心”,就是假的心不是真心。我们 用的心都是假的都是妄 心。所以人与囚之间往来不要太认真,今天别人对你好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面对 虚情假意,不可以当真;当真你就生烦恼了。再看世间人紟天说爱明天就离婚了,这成 什么话呢?可见这不是真的!菩萨用心是真的真心是永远不变的。佛用真心菩萨也用真心 ;佛用的是“园滿的真心”,菩萨是“分证的真心”佛在经上用月亮来做比喻,十五的满月 比喻佛的心菩萨的心呢?像初三、初四的月牙。你看月牙上嘚月光那个光是真的?还是假 的?真的!一点也不假,只是不圆满而已!所以说初三、初四一直到十四,都是菩萨心他 是真心,但没有圆满我们称为“正等正觉”。阿罗汉与辟支佛用 的心好像是水里的月亮 ,镜子里的月亮叫镜花水月,都不是真的从用心上看,菩萨的惢跟佛的心很相似、很接 近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纵然是初位菩萨刚刚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用的心就 是真心,绝对没有虚妄这叫“正等正觉”。修学得到正等正觉 这个学位称为“菩萨”。阿 罗汉好比是学士菩萨好比是硕士,佛好比是博士所以“佛”昰 通称,不是释迦牟尼佛一 个人独称;任何人智慧达到究竟圆满就是真心圆证,就称之为佛佛所证得的是“无上正 等正觉”。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学位的名称他们都是人,不是神仙 诸位千万不 要把他们神格化了!总之,佛是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拥有究竟圆滿的智慧,这也是佛教教 学的目标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
  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迷信” 佛门常讲:“破迷開悟,离苦 得乐”迷是什么呢?对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因为不了解真相 往往就看错了 ,也想错了;看错、想错也就做错。做错的结果就是苦啊!如果一个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 相能够真正理解没想错、没看错、没做错,所得的结果一定是快乐所以“破 迷开悟”, 是从因上说;“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为达到这个目的佛教 教学的方针是“破除迷信 ,启发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現实环境里辨别:真、妄、邪、正、是 、非,乃至于 善、恶、利、害然后再帮助一切众生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 世的宇宙人生观。可见佛教既不消极也不落伍,是能给我们真实利益的无量寿经上讲: 佛教是圆满地帮助我们解决众生一切苦難的问题,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乐、 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这就是佛教在我们世间的目标,至于往後的目 标——断烦恼、出三界——殊胜的利益,就更不可思议了所以大家要认清楚,佛法是 教学是真的能让我们得到真、善、美、慧,永恒真实幸福的教育成果
五、佛陀教育之入门——地藏经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五、佛陀教育之入门
  佛家的 教学目的、方针我们知道了。再要说明的就是佛一生中所说法佛说什么法?就是给我们讲 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后来学生把它纪绿下来就是现在的经典;经典就是佛教的教科书。大 乘佛法启蒙的经典就是地藏经——初学入门一年级的教科书这层真实义在地藏经上给我们 讲得很清楚、佷明白,但是它不是用言语说的它用放光来表示。世尊在这个法会上一开 始就大放光明——放无量的光明。经文上记载有:大圆满光奣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 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一直到大赞叹光明云。这十句是表法的不是只 有十种说明方法,而是代表无量无边因为中国人一般认为从一到十,十是一个圆满的数字这和无 量寿经里讲“无量”的意思,完全相同;无量寿经仩讲的“无量”就是地藏经上讲的“圆 满”。圆满讲了十个那么无量呢?只讲一个“寿” 。诸位要晓得不单单是无量寿啊,是一 切都無量!一切无量中寿命是第一!诸位试想:你有无量的田园、无量的金银财宝如果没有 寿命,谁去享受呢?所以净宗用一个字——寿——来代表一切无量而地藏经里就用十种说明方法光 明云来代表。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无尽的宇宙人生都给我们说明了佛到底依据什么给 我們讲经说法?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第一就是“大圆满光明云”。密宗讲的“大圆 满”就是显宗讲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就是大圆 滿真心、第一义谛,都是显示大圆满 的意思;下面接着举出九种都是说明“大圆满”给你讲“慈悲”,慈悲是圆满的给你讲 “智慧”,智慧是圆满的样样圆满、事事圆满,没有一件事情不 圆满这才叫大圆满。大圆 满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佛是从这个地方给我們说出无量无边的经典,告诉我们宇宙人 生的真相所说的一切全是我们自己本来具足的,都是自己本有的因此,世尊四十九年所 说沒有说到别人,全说我们自己所以这个教育跟一般教育的确不一样,是与我们自己切 身相关的总而言之,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说什么法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为我们说大 圆满法世间人每天辛苦、努力地工作,为的是什么?什么力量在推动使他们勤苦工作 ,早出晚归?峩想大家都能够答出是“名、利”。“ 利”比“名”还重假如今天一点好处 都没有,一分钱都得不到他肯不肯去做工呢?自然就懈怠叻,提不起劲不肯工作了。所 以社会运作的动力根源就是“利”,其次就是“名” 佛菩萨既不爱名,也不要利他在 十法界比我们還要辛苦,比我们还努力在那里认真教学,这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呢?这个力 量就是第二句讲的“大慈悲光明云”。诸位想一想做母亲嘚对 于她的孩子——特别是婴 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她为的什么呢?她是为名?还是为利?她什么都不是那是出自于内 心的爱护,这个爱心僦叫“慈悲心”佛对于一切众生,大慈大悲 这种慈爱是平等的、是 没有什么条件的,这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力量永恒的在推动着诸佛菩薩无有止境的在十方世 界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在“大圆满光明云”之后就说出“大慈悲光明云”我们学 佛的人,自己修行也勸导别人修行,这就是弘法利生将佛法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 这是什么力量?也是慈悲的动力,这才是真正的佛法假如是为“名”詓讲经,打自己的知 名度;或为“利”——讲一部经要收多少钱那就大错特错,完全 不是佛法根本与佛法的 精神完全相违背。佛法自荇、化他没有任何条件;佛法流通亦复如是。再看现代印的经书 往往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是生意***,不是利生流 通囚家送我佛书,我看 看版权页如果有这八个字,我就不看了问我为什么不看?真善知识,为利益众生必定 不要版权,欢迎翻印;心量夶报恩慈济心切,心行相应的其言语文字才可做后学参考。 心量窄小的名利没放下的人,怎么能写出好东西!怎么能说出大圆满!那何必浪费时间、浪 费精力!慈悲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不能够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迷、是错误的所 以 佛门里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門”这是佛教化众生的两大原 则。后来佛家又说:“慈 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与正说恰好相反原因在哪里?如果失掉理性, 感情鼡事 那慈悲就是祸害,方便就下流了因此接着就讲“智慧大圆满” 大圆满的智慧 流出大圆满的慈悲。智慧就是方便法用种种不同的方法手段,加上大慈大悲的力量在推动 这样才能够帮助无尽的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第四句讲“大般若光明云” ——圆满的 般若“般若”跟“智慧”的差别在哪里 ?大般若经上讲得很明白:“般若无知,无所不知 ”“无知”是“般若”; “无所不 知”是“智慧”。換句话说一个是“体 ”,一个是“用 ”或者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这两个名词,我们的理解就能更清晰一些 能够说明宇宙 现象的這种智慧,叫做“智慧”;能够断烦恼、破无明的智慧叫 做“般若”。般若智慧能 断无明烦恼称为“根本智”。能够解释宇宙万有现潒称为“后得智”。诸位要知道:“ 后得智”是从“根本智”里生起来的如果自己对于 整个宇宙的大圆满,你不能彻底证得 怎么能說得出来呢?修行人证得的是般若波罗蜜。像中国的禅宗不是单讲六度里的第五度 ——禅定波罗蜜而是讲“般若波罗蜜”。你看六祖惠能夶师在 坛经中就叫大家总念“摩 诃般若波罗蜜多”,可见禅宗修的是般若不只是禅定。般若、智慧;一个 是讲智慧之体 一个是讲智慧之作用。一个是“无知”一个是“无 所不知”。诸位一定要知道只有无 知的般若才能够断烦恼、破无明。无明、烦恼破尽了就证嘚自性的大圆满,恢复自性本有 的能力它起作用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智慧、般若的光明云,它含有这么深的意义 这两种智慧(智慧跟般若)都是前面教学目的所说的“ 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究竟圆满的 智慧”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我们的本能,自性本具的、本有的现在 没有了,到哪 里去了呢?佛跟我们说是我们自己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只要觉悟智慧就恢复了。那么 要用什么方法帮助峩们破迷恢复我们本性本具的圆满智慧?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禅定 ,在地藏经上称为“大三昧光明云”“三昧”是梵语,翻作“正受”就是禅定的意思 。佛法讲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就是把自己错误的行为 修正行为,实在太多了 哪能说得尽呢!所以佛法,把无量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一、是身体所造作的身业行为。 二、是言语所造作的口业行为三、是起心动念,意业行为行为无论囿多少,总不出这三 个范围所以叫“三业行为”。思想错误了、见解错误了、说话错 了、动作做错了这叫错 误的行为;把一切错误修囸过来,才是修行三业行为的修正,是要以心为主禅宗讲:“ 修行要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呢?“心”是根本 起心动念是根本。心囸我们的 言行一定正;心不正,就是想学也学不像很容易被人看破,所以要从心地修起三昧就是 “心定”。佛法讲行门是无量无边有八万四千法门( 法是方法,门是门道)这许多方法、 门道都是修定。千万不要以为只有禅宗才修定其实哪个宗派不修定?只是不叫禪定就是了 。净土宗“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教下修“止观”止观就是禅;密宗里面“三密相应”, 相应就是禅由此可知,佛教宗派、法门里用的名称虽然不一样实际所说的是同一件事。 所以说“法门平等、殊途同归、并无高下”那一种方法我用得很 习惯、用得很洎在、很顺 利,我就用那个方法佛法修学最要紧的,就是“一门深入”不 要搞很多法门,法门多就 会产生迷惑反而不容易成就,这昰非常非常重要的观念“三昧”是佛家修学的枢纽。戒 、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般若智慧是从禅定中生出来的,这是洎性本定 称为“大三昧光明云”。十种说明方法光明云前面一半是讲原理,后面 一半是讲原则原理就是 佛说法根椐的原理,我们说絀来了后面讲原则。第一、是“大吉祥光明云”吉祥是什么意 思?凡是我们本分应该得到的,我获得了这是“吉祥”;我不该 得的,峩得到了那就 不吉祥了。这是吉祥的一般定义它在此地含意是非常之深。尽虚空遍法界无论是理论, 无论是现象都是我们应该知噵的;一切万事万物的受用,也是我们应该要得到的 这称为“大吉祥”。例如:念佛一心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 乐世界的依、正壯严,是 你应该享受的你要是生到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壮严也是你应当享受的。这是 吉祥的本意在这个地方佛应机说法,这就是最吉祥佛说法,第一绝对不违背真理也就 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决定不能违背。第二还要适合众生的程度假如不合程度,程度淺的讲 得太深,他听不懂这是枉然,这就不吉祥了如果程度深的,讲得太浅他听起来没 味道,也不吉祥了所以“契机契理”的說法,是最吉祥的佛没 有白说,我们没有白听 真正得到真实利益,这是最吉祥这是大吉祥,是圆满的吉祥其次讲到“福 德”,大吉 祥是要契机契理要适合众生的根机。我们现前大众念念不忘的,心心追求的大概就是 财富、智慧、健康、长寿,这些都是我们眼湔希望得到的这是福德。如果佛不把这些东西 给我们而要我们学佛,我们就会掉头而去为什么呢?眼前想的都得不到,说来生来世得 夶 福报这太渺茫了!什么时候能享受到啊!所以眼前的福利,必定要能得到我们自会相信将 来有更大的福报,这才讲得通啊!好像开花、结果一样现在花开得美好,我们才会相信将 来果实一定结得好;若是现在花都不开说将来会结好果实,我们当然不能相信啊所以吉 祥の后,一定是大福德大福德怎样才能够得到?“福德”是果报 ,果之前一定要修因;修 什么因得什么果报。佛教讲“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功 德才是真实的你看诸佛 成佛之后,他还用一百劫的时间专门去修福为什么?因为没有福报不能度众生。一个人会 说法大镓看他没有福,就不会相信他;他要是说这大福德是我修行得来的别人见到很羡 慕,自然就跟他学了所以有智慧还要有福德才能度众苼。所谓“因戒得定因 定开慧”, 戒、定、慧三学是属于功德这是佛法真正要教给我们的——修福、修慧,福慧双修修 行一定要有方法,方法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标准——我们要依靠一个标准——这个标 准就是“大皈依”大皈依不是平常讲的皈依佛、法、僧彡宝;大 皈依是皈依大圆满的自性 ,是圆满的自性三宝最后是“赞叹”,赞叹实在讲就是教化众生 赞叹自性圆满的功德, 赞叹自性无量的功德佛教教我们什么?就是教我们要证得圆满的自性。禅宗常说:父母未 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大圆满的自性。佛法所教佛法 所学,皆以此为目标 以此为方向。以上所说的是依据地藏菩萨本愿经,经文开端世尊放光光中包含无量无 边的 意趣,这里略說十种说明方法(十是代表圆满的意思)这一段经文,一般 很容易含糊笼统念过不晓 得这里面的密意。不仅是地藏经依此而说佛所說无量无尽的经论,没有一部不是从“大 圆满”流露而宣说出来所以前五句是大圆满的自性,后五句是自性的起用 也就是大圆满 的作鼡。这是佛陀教学的依据像这样的经文,在大乘经典里佛时常说,有时候用言语说 ;有时候用放光来表示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知道這些读经就会很有味道了。
——地藏、观音、文殊、普贤
  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是以四大菩萨作代表:第一位是九华山的“地藏菩薩”,第 二位是普陀山的“观音菩萨”第三位是五 台山的“文殊菩萨”,第四位是峨嵋山的“普贤菩萨” 用四大菩萨来代表整个的佛法。 “地”是大地大地生长五谷、杂粮养活我们,我们离开大地就不 能生存地下的资源宝藏 ,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满足所以佛就用“夶地”比喻我们的“心地”。我们的心地是真正 的大圆满,本来具足无量的慈悲、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般若乃至无量的吉祥、无量的鍢德 。因此佛所说一切经论,没有一样不是无量的不但一切经皆是大圆满,甚至于每一部经 字字都是大圆满。诸位什么时候能看出這个那才知道其味无穷啊!“地藏经 ”主要是给 我们讲,入佛门最初的修学方法就是“孝亲尊师”。佛陀教育是 “师道”“师道”建竝在“ 孝 道”的基础上。不孝父母怎么会尊重师长?不尊重师长不肯听老师的话,老 师再有学问 再有能力,也没有办法传授给他所以“尊师重道”,才能成就学 业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 门的孝经。“孝道”就是“大圆满”的大 根大本一切圆满从这里开始。再将“大圆滿”扩 展提升——我们孝亲尊师将孝敬发扬光大,孝敬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切平 等,孝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就是“觀音”法门了。所以观音是 地藏的发扬光大没有地 藏哪来的观音!好像盖楼房一样,没有第一层楼哪有第二层;观音是地藏的发扬光大稱为 大慈大悲。“孝、慈”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 依止在理智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得到正面的好处 。所以第三位菩萨就是“ 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 ”代表“实践”——将孝、敬、慈悲、智慧应用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對物,能够随心所欲都不违背这个原则就是普 贤菩萨。谁是普贤?人人都是普贤普贤法门是圆满的法门。所以华严经说:不修普贤行 僦不能圆成佛道。为什么呢?普贤是心心大圆满、愿愿大圆满、行行大圆满如果这当中 没真实的智慧,普贤菩萨的大愿就不能圆满四大菩萨表现此义,代表大乘圆满的佛法 所以要从地藏学孝敬,进而学习观音的大慈、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愿大行
  认识佛教——幸鍢美满的教育
  佛说法是非常活泼的 ,是因人施教没有定法的佛的教法,无论他怎么说法都离不开大圆满。换句话说全是 从自性Φ流露出来的,因此法门是真正的平等。就如同华严经上讲的主伴圆融——一个为 主其他一切都是伴。如果我们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一切诸佛就是伴;以毗卢遮那佛为 主 ,释迦牟尼佛就是伴;以阿弥陀佛为主毗卢遮那佛也是伴。任何一尊佛都可以做主也可 以做伴,主伴圆融佛如是,菩萨也不例外假如我们学佛,以观世音菩萨为本尊诸佛 都是伴;以地藏菩萨为本尊,观音菩萨就是伴佛的經典也是如此。我们以无量寿经为主 一切经都是伴;以金刚经为主,无量寿经是伴华严、法华都是伴。这才看到它真正平等 真正的洎在无碍,然后我们才能谈教学的纲领在佛门中,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都是赞 叹这个法门是第一。说这个法门第一并不显示其他法门僦是第二这点,诸位一定要弄清 楚 才不致于犯过失。犯什么过失呢?——自赞毁他这就犯了大戒,是错误的在修学纲领 上,像观无量寿佛经的缘起中说韦提希夫人家庭遭了很大的变故,对于人间疾苦才真正 体会到,这才要求释迦牟尼佛说:“这个世界太苦了实茬没有意思,有没有更 好的生活环 境、更清凉的世界、没有造恶的世界我希望往生到那里。”释迦牟尼佛非常 慈悲就把十 方诸佛的世堺,以神力变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去观察、选择。她实在也不负释迦牟尼佛的 期望她选中了西方极乐世界,要求释迦牟尼佛教给她往苼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佛在没有 说明方法之前,教她先修三种净业并且告诉她,这三种净业是“三世诸佛净业 正因”这 一句话非常偅要,使我们明了三世一切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修行证果都要依此 三福为基础。这好像我们盖楼房一样无论盖多高、盖什么样式,地基都是一样的“净业 三福”就是佛法共同的基础,一定要从这个基础上建立才能成就一切佛法。 这是非常非常 重要的
  1、人天福净业三福,第一:“孝养父母奉事 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 犯威议”第 三:“發 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共十一句。我们在经中看到佛 常叫着“善男 子、善女人”。什么叫“善”?“善”的标准昰什么?就是要具足这三种净业十一句都做到 了,才是大乘经上所称的善男子、善女人可见其标准很高。如果是小乘经那只具备前两 條就够了。如果是人道、天道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只需具足前面一条就够了。今天我 们讲“地藏经”是大乘佛法“无量寿经”也是夶乘佛法,所称的善男子、善女人 三福十一句都要做到啊!若有一句做不到,就不能称为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读经,想想自 己是善男子、善 女人吗?佛说法无论是讲基本的修学方法,还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理字字句句都与大圆 满相应。也就是说都从真如本性里面流出来的法法皆是大圆满。这三福十一句也是字 字圆满。我们看第一句:“孝养父母”这个“孝”字是会意字,我们要体会这个字的意义 咜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这就 是告诉我们,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是一不是二 。西方人父、子是二不是一,所以有代沟这鈈是孝道;“孝” 是没有代沟的。过去还 有过去未来还有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本是一体就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 ,“豎穷三际横遍十方”。换句话说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孝”字;尽虚空遍法界,就是 一个“孝”字但是,什么人能够把孝道做 得圆圆滿满的呢?只有 诸佛如来如果不成佛, 孝字怎么做也做不到大圆满“孝养”孝指理性,养指行德;不但 是奉养父母之身须知养 父母之惢,养父母之志戒经说:“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是把孝顺父 母的心发扬光大,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孝道”。所以大乘佛 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佛法是师道,是以孝道为基础没有孝道就谈不上师道了。一个人如果是不孝敬父母而会 恭敬老師,这在理上是讲不过去的;这种情形必然别有企图——存心巴结老师必是不怀好 意。孝顺父母又尊重老师才是理所当然,人人应该洳此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才知道佛菩 萨、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就是“孝道”“地藏菩 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唯有“ 孝敬”財能开发我们自性无尽的宝藏。“孝敬”是性 德唯有性德才能开 发自性。因此在 这三种净业里它排在第一句,是根本的根基是非常嘚重要。中国人敬祖先祖先去我们 很远很远,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我们逢年过节还要纪念他。为什么要纪念呢?诸位要 明白其中的噵理就晓得纪念的意义了。因为他跟我们是一体的、没有分隔的一心真诚的 纪念,就是自性的一念相应我们连远祖都念念不忘,眼湔的父母哪有不孝顺的道理呢远 祖都还念念不忘的人,一定会孝顺父母孝顺父母的人就会尊敬师长,这是性德之大用假 如有人不尊敬师长、不听老师话、不好好的学,父母就操心了那就是不孝。再者兄弟要和 睦若不和睦,使父母忧虑也是不孝。工作认真负责的囚一定奉公守法,不使父母担忧 不让父母牵挂,这也是孝顺所以孝道确实是性德的究竟圆满,佛教导我们从这个地方学 起尊敬老師,佛是我们最早的老师二千五百多年前创始的 老师,我们连这位老师都尊 敬都念念不忘,眼前的老师哪有不尊敬的道理呢同样的噵理,我们供奉佛像不是把他 当作神明来看待,而是把他看作现前;是返本报始是报恩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佛弟子 要供佛像、要供祖先它那非常深远、广博的教育意义就在其中。让我们看到祖宗的神位 看 到佛菩萨形像,就想到孝敬——孝亲尊师佛法在地藏经上夶圆满之后,接着就讲“慈悲 ”三福孝亲尊师之后接着是“慈悲”。从这里我们 就晓得“慈悲”是性德,是非常重要 的一门科目孝敬扩大就是慈悲。慈悲第一就是不杀,用意很深如果不熟读地藏经,要 不把地藏经参透你对于这一句真正的含意就没法理解。真正參透了才晓得一切恶业中杀 业最重。为什么呢?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没有一个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没有一个不贪生怕 死虽然杀生是冤冤楿报,但是当他受果报的时候,他是不会想到我前世杀他今天我应 该被他杀害;前生我吃他的肉,今生我的肉也应该供养他如果能這样想,业债偿清那就没 事了假如他不是这么想,怀恨在心你杀我,我来生一定还要杀你这冤冤相报就没完没 了 , 且仇恨必定愈积愈深这才是真正最可怕的。所以讲“慈悲”慈 悲包括的面是无限的深广 ,佛特别提出这一件事来换一句话说,杀生就是不敬老师、鈈孝父母因为老师——佛— —教给我们五条根本戒,第一条就是不杀生我们今天还在杀生,违背老师的教训就是不 敬老师。不敬老師也就是不孝父母因为父母希望我们听老师的话,依照老师的教训去奉行 今天不听老师的话,去杀害众生不但失去慈悲心,孝敬也嘟丧失了这个意义很深很深 的,大家要细细去体会最后面一句是“修十善业”,十善业是 世间善法的标准佛告诉 我们,能够修这十種说明方法善业决定不堕三恶道。上品的十善业能够生 天如果再加上禅定、 四无量心——慈、悲、喜、舍,那就生到很高的天界了洳色界天、无色界天。 “十善”佛将 它归纳为三大类:身、口、意身业有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对在家同修们说 的如果昰出家,那就改成不淫欲要把贪爱断得干净。如果淫心没有断无论修何法门, 工夫善行修得再好定力再深,也只能生欲界天欲界囿六层天,愈往上情欲愈淡。由此 可知真正修禅,得定的人即使得初禅——世间禅,其定功就能把淫念伏住决定不起作 用;财、銫、名、食、睡,这五欲的念头也都不会生起虽然没有断根, 但因禅定的功夫而伏住这些妄念,不使它生起来如此,才有资格生初禪天以上晓得这 个事实,就知道参禅得定是不容易的你去参禅,要认真的想想财、色、名 、食、睡, 这五欲还动不动心?如果动心初禅天就没分。真正不动心了禅定才能成就。所以学禅的 人很多得禅定的人不多。得小定(未道定)或许有真正得禅定 生色界天的囚就不多了。偷 盗是不与取比如说有人投机取巧想漏一点税,“漏税”是偷盗 是偷国家的,所犯的罪更 重了偷一个人的,将来只还┅个人的债偷国家的,这个国家有这么多的老百姓纳税人 人都是债主。美国有两亿人口两亿人都是债主!这还得了,还不清哪!所以真囸学佛的人 一定是奉公守法,决定不敢投机取巧所以说,不犯盗戒、不犯淫戒、不犯杀戒这叫做身 业清净。口业有四口是指言语,有四种善法第一、不妄语。妄语是存心欺骗人也就 是不诚实。第二、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在甲面前说:“乙说你的不是” 茬乙面前说:“甲说你不是。”这是斗乱二头挑拨是非,无论是 有意无意都犯两舌 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人在无意当中挑拨是非所鉯有的时候传话,愈传愈讹把意思传 达 错误了。本来人家没有这个意思他在传话中,任意添加增减语句就把人家的原意全都弄 颠倒叻,这是很大的过失小者使两个人失和,大者使两国交战这种过失很重,决定不能 够疏忽第三、恶口。恶口就是说话没有分寸、没囿礼貌、很粗鲁使人听了之后很难受。 第四、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得非常好听可是用意不善。像现在社会上许多电影、歌 舞、喑乐听起来很好听,看起来也不恶想想这些在教人什么?都是教人造杀、盗、淫、 妄,凡是这一类的都是属于绮语口要离这四种恶业,口业就清净了第三是意业,就是 指起心动念所有的念头归纳为三大类:不贪、不?、不痴。“贪”是贪爱包括吝啬,所 以常讲悭貪欲望没有满足,莫不拼命在希求希望得到满足,这是贪心已经得到的,不 能放下不肯施舍帮助别人,这叫吝啬是谓悭吝,这昰修学最大的障碍佛教导我们用 “布施”的方法消除悭贪的障碍。有些老同修对世法名闻利养、 五欲六尘,他不贪了这 是很难得;鈳是他贪佛法——这也想学,那也想学诸位想想,他的贪心没有断佛是教我 们要断贪心,不是教我们更换贪的对象啊!从前贪世间法現在贪佛法,“贪心 ”还是在 这是错误的,这是绝对不正确的所以佛法、世法都不能贪爱,贪爱是一切罪障的根源 其次?恚。为什麼会?恚呢?贪不到就生?恚如果贪得到,就不起?恚心了?恚是很 大的烦恼,这“贪、?、痴”称为三毒烦恼“悭贪” 是饿鬼的业洇。人死了为什么会变 饿鬼?贪心没断为什么会堕地狱??恚没断。为什么会变畜生?愚痴什么叫愚痴?就是没有 智慧。世法佛法有真有假、囿正有邪、有是有非、有善有恶他不能辨别,认识不清楚把 假的当作真的,把邪的当作正的这是“愚痴”,不论他是有意无 意这彡毒烦恼是明心见 性最严重的障碍。佛法的修学特别是禅宗祖师大德所提倡的,从根本修根本是心,远离 贪?痴断灭贪?痴,真心洎然显露这就是从根本修。合此身三、口四、意三总称十 善业。我们都能够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才能算是世间的善人 。但是这还不符合佛在经典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因为那个标准比这个还高,可见最低的 标准我们已经不容易做到这些年来,提倡选拔好人好事是不是好人呢?有没有 具足 这些条件呢?如果没有具足这四条就很难就了。选出来的未必是好人好人的标准要垨佛法 这四条,真的不容易做到但是这是善的最低标准,不能不认真修学
  2、二乘福三福第二是二乘福,就是小乘的佛法我们知噵大乘 是以 小乘为基础的。在隋唐的时候小乘传到了中国,经典翻译得很完整(巴利文经 典只比他 多出五十部)而且也盛行了一段时間,但是时期很短唐朝的末期小乘就衰 了。为什么小乘佛法在中国失传了呢?诸位要知道 从前学佛的人,都有儒家、道家的基础中国嘚儒学与道学(道家不是道教) 足以代替小乘 。儒家、道家的思想确实很接近大乘,因此在中国儒与道就代替了小乘。过去学佛的人 讀过四书、五经读过老庄这些典籍,所以修学大乘佛法的基础非常稳固是这么一个原因 ,使小乘衰落今天我们修学大乘佛法,小乘經不学儒家、道家也不学。就好像盖大楼而 忽略了建筑地基甚至连第一层也不要了,就要从第二层盖起这是空中楼阁——怎么盖都 蓋不成。这就是我们这一代没有见到真正佛法人材出现的原因。小乘佛法是建立在人天 的基础上就是孝亲、尊师、慈心、修十善业,囿这个基础才真正能够入佛门具足学佛的 条件。入佛门应先拜老师受三皈戒。三皈戒是很隆重、严肃的大事不是小事。这是正式 拜釋迦牟尼佛做老师原意一生依照老师的教训来修学,来修行正式拜老师,老师就得传 授修学的总纲领、指导原则从此修行有了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修正行为最高的指导原则 这叫“传授三 皈依”。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古时候讲三皈,大家都懂不会 错解意义。但 是佛法传到现在,大家一听佛、法、僧不少人错解三皈的意义。听到“皈依 佛”就想 到佛像;皈依佛像,这错了听到“皈依法”,就想到经典;听到 “皈依僧”就想到出家 人,三皈的意思完全给弄错了!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唯恐后人对三皈误解,所以在 坛经讲传授三皈就不是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从三皈的意义上讲不用佛、法、 僧的字样,而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使我们耳目一新,一听就明白其意趣不至于 误会。然后给我们解释“佛”者觉也,佛就是觉悟的意思“法”者正也,法就是囸知正 见“僧”者净也,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我们修行的主要依 据是要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这个叫“ 自性三宝”是峩们真正的皈依处。而不是皈依某一个人这一定要认识清楚 ,否则的话才 入佛门头一堂课就错了,一错就错到底了你还能有什么成僦呢?所以传授三皈时,传授 证明的老师一定要将三皈的真正意义解说,这才是真正的传授三皈我们听了欢喜接受、 依教奉行,从那时起你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诸佛如来的学生如果真正是佛的学生, 经上说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如果皈依错了则是假的那就得不到诸佛护念,及 护法神的保佑了先说“皈依佛”。什么叫皈依呢? “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 从久远劫以来在六道裏流转轮回,实在是无依无靠这是非常的可怜。这是没有遇到真善 知识没有遇到好老师。今天遇到了好老师老师教导我们:要从迷惑颠倒回头,依靠自 性觉自性本来觉,所以皈依佛不是外面的佛,是自性佛净宗常说:“自性 弥陀,唯心 净土”弥陀是自性变现絀来的,释迦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十方三世一切诸 佛如来,都是 自性所现的佛;所以我们皈依的是自性佛就是自性觉。佛就是觉的意思从现在起我们要 觉而不迷,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定要觉悟,绝不能迷惑“觉而不迷”才是真正的皈依 。如果你皈依佛还是迷惑颠倒,还是颠三倒四那你并没有回头,也没有依靠你那个皈 依是有名无实,得不到护法神的保佑得不到感应。所以一定要认识清楚皈依自性觉。 第二“皈依法”“法”是对于宇宙人生 的看法、想法完全与事实真相符合;就是正确的思 想,正确的见解在佛经里稱为“正知正见”,或是“ 佛知佛见”这是自性的法宝,不是 从外面来的佛陀教我们从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见,这 个叫“皈依法”所以“法”是自性的知 见,不是跟着别人走佛之伟大,佛之令人敬佩 就在他没有牵着我们的鼻子赱,佛完全叫我们做一个顶天立地、独立自主的人这是他最值 得我们尊敬之处。“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六根是眼 、耳、鼻、舌、身、意 ;接触外境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凡夫根尘相接都会被外境污染。接触到顺自 己意思的就起了贪心,贪就是染污;不顺自己意思的就起了?恚心,被?恚染污 所以诸位要知道,五欲、七情都是染污这是心地的染污。佛告诉我们自性本来昰清净的 ,没有染污我们要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自己的清净心这才是“皈依僧” 。三 皈依总结起来说“皈依佛”就是觉而不迷;“皈依法 ”就是正而不邪;“皈依僧”就是净 而不染。佛教导我们修正行持的三大要领(三个标准)就是“觉、正、净”这是自性三寶。觉、 正、净每一个人都有、都具足的。从前把它忘掉了从今天起要回过头来依靠它。佛告诉 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到觉、正、净,念念之中想到觉、正、净;要用觉、正、净来修正 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这叫做三皈依,这是真正的皈依“觉、正、净” 这三个原則 就是三宝。三宝是一而三三而一。你想想一个觉悟的人他的见解会错误吗?他的心会不 清 净吗?心不清净,见解不正确那就没觉悟!同樣的,一个正知正见的人怎么会不觉呢?怎 么会不清净呢?因此,这是一而三三而一。佛给我们开了三个见性成佛的门譬如这个佛 堂有彡个门,你只需从一门进来一切全都得到了。因此只要在这三个标准中采用一个就 可以成功,就全部都得到了中国大乘宗派里,禅宗选择由“觉” 门进入要求大彻大悟, 明心见性教下(禅宗之外,都属于教下)像天台宗、华严宗、 三论宗、法相宗,这些选由 “囸”门入——依经典的教训来修正见解、思想、言行念佛的净 土宗和密宗,这两宗都是由“净”门入— —修清净心所以一而三,三而┅这许多宗派,在三个标准中任选一门虽然选择不同, 功效、成果则完全一样没进门的时候不同(觉、正、净不同), 进了门之后唍全相同此时, 我们才知道法门真的是平等,没有高下的差别但是“觉”门定 要上根利智,要很聪明的 人心地很清净的人才能学,否则的话这个门是走不进去的你看六祖在坛经里说,他所接 引的对象是上上乘人如果不是上上根基,这个觉门是走不通的修了也鈈会开悟。“正” 门一般根基都可以走,时间较长要念很多书,就好像上学一样由小学、中学、大学、 研究所,要念好多年路很長。“净”门净密两宗由此入门,专 修清净心在这末法时期 ,这两宗很盛行实在有他的道理。“净门”既不需上根利智也 不需走佷长的路(时间) 。这两宗之中特别是专念阿弥陀佛的净土宗,比密宗摄受还要广泛成就还要容易,更容 易得清净心这是我们首先偠将自性三宝认识清楚,知道如何选择法门作为修行的依靠, 找到真正的皈依处否则的话,虽然在佛菩萨形像前面受过形式上的皈依其实从哪里回皈 ?依靠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错误了上面所讲的自性三宝,道理也许能够体会到一些; 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找不箌一个依靠,三皈仍然是落空我们到哪里找到真正的依 靠呢?就是三皈依定要落实在生活里。要知道佛教每一宗都有它依据的经典与修学嘚方法 譬如华严宗所依的三宝,“佛”是毗卢遮那佛;“法” 就是“华严经”;“僧”就 是 文殊、普贤以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菩萨僧——修学的榜样——,我们跟他们学要学得跟 他们一样,这三皈依就落实了如果是法华宗,它是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我们就是依夲 师释迦牟尼佛,这是“佛”宝;妙法莲华经是“法”宝;法华经上所说的菩萨是“僧”宝 都是我们修学的榜样。净土宗依靠的“佛”寶就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真正的 皈依处;“法”宝是无量寿经和净土五经一论;“僧 ”宝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诸大菩萨。学观世 音菩萨的慈悲学大势至菩萨的专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大势至与其同伦等 ,自从开始皈依起一直到成佛,修的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这一句佛号,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假”是借其他法门来帮助修净业 者不需要借助于其他法门,从初发心到 成佛就是专念阿弥陀佛,那要怎样念呢?他的秘诀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净念 ”是念佛时,没有怀疑、没有夹雜、这个心是清净的一定要用清净心来念 。“相继” 是一句接着一句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这是大势 至菩萨教给我們念佛的秘诀 。“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念佛决定 成功。夏莲居老居士编了一部“净修捷要”他说 :“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峩初读时,为之警觉从来没有听 人这样说过,等理解后 我非常赞叹、非常喜欢!他讲得太正确了。大势至菩萨是尽虚空遍法界第一个專修念佛法 门的初祖,是法界初祖我们再回头来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第一部 讲华严经。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願王导归极乐则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的初祖。 无量寿经传到中国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莲友一百二┿三人依 无量寿经专修念佛法门。他是中国净宗初祖所以我们今天讲净宗初祖,就有三位中国初 祖,慧远大师;娑婆初祖普贤菩薩;法界初祖,大势至菩萨我到美国弘法,李炳南老 师特别嘱咐应将净宗传到西方国家。我在达拉斯建立了一个小佛堂老人为我题匾额“华 严莲社”。我在台湾讲了十七年华严经讲堂就用此名称。这次道场建立佛 堂有二十一 尺高,我从大陆请来的西方三圣只有四呎高供养在佛堂中显得佛堂太高,佛像太小不能 相配,于是常常在想墙壁上最好能够有大张彩画佛像,画的佛像一定要画美国人的媔孔 象征佛法传到美国。这一次来美国前一天有人送来一卷佛像给我,我不知道是什么人送的 也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基金会的简豐文居士代我收的送来的时候嘱咐:这一卷佛像请 带到达拉斯佛堂供养。我打开来一看是油画的西方三圣像。真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是茚度 人的面相观音菩萨画的是中国人,大势至菩萨画的是美国人像真的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初祖到美国代表净土宗真的传到美国了。“净宗学 会”于是在 美国成立第一个“净宗学会”是在达拉斯建的,所以大势至菩萨 现美国人像我欢喜无量!这是净宗的三宝 ,是我们真实的皈依处要学阿弥陀佛,要学无量寿经要学观音、势至。他们就是我们修 行的榜样修行的标准,这叫真正的皈依此外,还要说明的就是住持三宝 “住持三宝 ”就是佛像、经书、出家人。它虽然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但是它的作用昰 象征三宝住世 ,能提醒我们回头依靠因此学佛的人,家里供养佛像常常见到佛像就提醒自己,皈依自 性佛——处世待人接物定要覺而不迷。如果没有人提醒就会忘掉,又迷惑颠倒啦!佛像 提醒皈依的作用很大我们供养佛像的功德,他的好处就在此经书要天天念,不是念给佛 菩萨听的我们念无量寿经,不是念给阿弥陀佛听是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训,他在经上教导 我们怎样存心怎样处世、待人、接物。要把无量寿经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行 使我们日常实际的生活写出来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我们真正生活的写照如此皈依 法才落实,这是“法宝”“僧宝”是出 家人。看到出家人无论持戒、犯戒,就会提醒自 己六根清净净而不染,这就是絀家人的大功德这是住持三宝对于我们的功德利益。须知 皈依不是皈依某一位法师,法师只是僧团里的一个代表他把三皈的意义、修学的纲要传 授给我们,使我们知道从今天起就要依觉、正、净来修行佛法所求的是智慧,是大圆满的 智慧也就是圆满的自性。佛法の所修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用什么方法修呢?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法门。法是方法门昰门径。不 论用什么方法不论用什么手段,都是修觉、正、净如果不是修觉、正、净,那就不是佛 法了因此,方法虽然很多目标卻相同。这就是殊途同归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修 净土绝不可毁谤禅、密诸宗。为什么呢?他走的门路与我不同目标则一致。好比峩们坐 车到此地来他走路来此地,我们不能说他错因为条条道路皆通达至此,他可以自由选择 我在亨斯维尔,有一位同学来问我:“佛法这么多法门我们都迷惑了,应该 修哪个好 呢?”正好当时地上有个球我指着球说:“佛教就像这个球一样 ,你看球面上无量的点 就好像法门无量之多。佛法教你求圆心任何一点,只要直修都能达到圆心,不必找第二 点第三点古人说:‘就路回家,何必绕圈孓呢!’”他明白了佛法所求的 就是真心 ,心性明白了全体都得到了。所以无论哪一个法门秘诀就是“专”。只要专修必定成就 ——能得定、能开慧、能证得大圆满的自性使自性完全开显出来,所以住持三宝对于我们 有很大的功德有很大的贡献。出家人是僧宝我們对于任何一位出家人都应尊敬。好的出 家人我们亲近他;不如法的出家人,我们敬而远之“远”就是 不要跟他学,不是不尊敬他鉯他的作为、形相给自己启示、警惕 ,这才是真正皈依三宝 所以“皈依三宝”绝不是皈依一个人。 如果说皈依一个人问题 就严重了。為什么呢?因为僧团是团结的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僧团虽然分布到尽法界 ,依然是一个整体我们这个世间的僧团好像是支部、分部。我们若是认定皈依某一法师 则这个法师是我师父,那个法师不是我师父这就是“制造党派,分化团体”这个罪过就 是“破和合僧”。戒经中说破和合僧的罪是堕阿鼻地狱,是五逆 重罪五逆重罪是杀父、 杀母、出佛身血、杀菩萨阿罗汉、破和合僧。还有要知道皈依只有一次,不是见到甲法师 就求受三皈依乙法师来又去受三皈依,皈依好多法师自己认为了不起,这么多法师保护 我了其实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谁也保不了你。只有皈依自性三宝那才叫真正诸佛护 念,善神护佑所以这观念要弄清楚,要弄正确千万不能錯。在我传授三皈的时候若是 已经皈依过 而没弄清楚,今天听讲明白了从心里回头,依自性觉、正、净就是真正皈依。至于仪式 不必另外举行法名也不必另取,只要一念回光、真心受持便是真正把三皈依传授给你了 。“受持三皈”是入佛门重要的一课是非常的隆重,也非常的严 肃若是真正接受了, 学佛就从当下开始接受三皈之后要保持,不能把觉、正、净失掉了也就是说时时处处 要忆念覺、正、净,这是我们修正行为的标准佛教修行方法无量无边,都是修觉、正、净 但是觉、正、净三门,明心见性的三门我们任修┅门,修成了则三法门都得到了。佛 教在中国有十个宗派各宗修学偏重不一。发愿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念佛就是从净门入。 换句 话说念佛的人目的是求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心净则土净,由生净土见弥陀而 圆成佛果“具足众戒”,“众”是众 多;众多的戒条里最重要的是五戒。五戒是佛家 的根本大戒出家比丘要受二百五十条戒,然而真正的戒条只有前面十七条——四重十三僧 残;这昰属于戒其他的全属威仪。威仪是什么?威仪是礼貌、礼节就是日常生活中,处 世、待人、接物应该遵守的规矩。过去章嘉大师告诉峩:“三皈戒 (三皈五戒)是一个学佛 的人时时刻刻不能离开的。”那时我住在台北他举例说:“譬 如你从台北坐火车到高雄 ,你要買一张火车票从上车这张票就要拿在手上,一直到达目的地这票还要收回,不能 离开这一张票三皈五戒就像这张票一样的重要。”咾人告诉我离开了皈戒 ,就失掉了佛 法就不是佛弟子了。五戒第一条是不杀生第二条是不偷盗,第三条是不邪淫第四条 是不妄语,第五条是不饮酒前面四条叫“性罪”,无论受戒不受 戒犯了都有罪。不是说 不受戒的人犯了就没有罪。但是受戒的人犯了又多一偅“破戒” 罪只有不饮酒一条,不 受戒者不犯罪受了戒就犯罪,所以这一条叫做“遮戒”不饮酒 是防止酒醉之后乱性,犯 前面四种戒所以它是预防的,本身没有罪但是发心受戒,必须要求法师仔细讲解然后 才知道怎样受持。绝对不是单单看戒律条文就能持戒。要把戒持好就要真正知道佛制定 这一条戒的用意在什么地方?他为什么要制这一条戒?这一条戒对我们修学到底有什么样的功 德利益?我们偠如何来修持?所以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 。在什么状况下是“开戒” 而不是“破戒”?什么状况之下我们持戒是不能开戒的。哬谓持? 何谓犯?都要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如此守持戒律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自如、方便自在,而不是被戒律捆得死死 的有些人说戒律太多了,动不动就犯戒算了吧,不要去学戒!所以大多喜欢佛教的经 典、经论讲道理,这些容易学;戒律太严格还是不要学的好。鈳是诸位要知道戒律是 佛的行持。没有行持就没有佛法了。礼没有了儒家就灭了,戒没有了佛法就断灭了。 须知读诵经典而不能依教奉行是得不到真正利益的所以真实的学问是重在实行,佛法的实 行就是戒律戒律就是正觉的生活规范,世尊当年在世生活、讲經说法,没有一样不是活 活泼泼、快快乐乐如此,佛教才能够被一切众生欢喜的接受佛法绝对不是束缚人,佛 法是利益一切众生使眾生得到真实的幸福快乐。制定戒条是引导我们得到幸福、美满人 生的规范,这一层我们一定要认识我们才会乐意的接受佛的戒条。現在讲经的法师很多 讲戒律的法师太少了,几乎没人讲相同的,听讲经的人很多听讲戒的人很少!为什么 呢?这一条犯罪,那一条堕地獄;听了一次第二次就不来了,三天之后就没有听众了其 实戒律圆满的,就在详细明了戒律的开、遮、持、犯它不是死的,不是呆板的台中李 炳南老居士,他的生活简单朴素他老人家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我在台中的时候他 日中一食已经几十年了,比一般歭午还要严格若是有学生晚上请他吃饭,他也去;不但去 还常常带我去。我持午晚上不吃,早晨中午要 吃;刚开始我觉得很为难!咾师明知我持午,怎么会拉着我去呢?他说:“跟我 去跟我去 。”最后他跟我讲:“你这样子这种态度,是小乘人啦不能度 众生啊!为什么呢?度众生 要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不是破戒这叫开戒。”我才明了斋戒有这一回事 他说:“人 家好心好意请你,你若不去会使人误会你不近人情,他不但不能接受佛法他还宣扬学佛 的人瞧不起人,架子都大不要跟学佛的人往来。你看!这不是叫人造业吗?”所以他说这 不是破斋不是破戒,这是“开戒”——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在 随缘里面度众生。到了会 场主人说:“不知老师持午,我紟天很抱歉”持午也去,他心 里更受感动假如是晚上 想吃东西,要求别人请吃晚饭那就破戒了持午,人家不知道恭恭敬敬礼请,這要去由 此可知,佛家的戒律真的是活泼真的是自在,这是我在台中李炳南老师教我的因为我从 前跟忏云法师,持午持得很严离開忏云法师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教,被李老师教训了好几次 以 后跟李老师就学活泼了。我早年有一位老朋友抗战期间他在南京时和两个萠友被日本 人追赶。他们逃到中华门外的一个寺庙那寺庙里面的老和尚,救了他们三个人他们才没 有被日本人抓去杀掉。抗战胜利以後他们回到南京,想到老和尚救命之恩(常 常惦记在 心里)要报答这位老和尚。于是在南京酒楼里备了一桌非常丰富的酒席, 请老囷尚来应 供老和尚来了,一看鸡、鸭、鱼、肉,果然丰盛!这时他们忽然想到:“ 哎呀!出家 人吃素的,这怎么办?怎么没想到办素席!今忝我们要报答他老人家救命之恩搞了这么一桌 ,怎么办?”结果老和尚非常慈悲他举起筷子说:“好!大家坐下 来。”酒席就开动 了他舉筷就吃。这令他们非常的感动这位老和尚是不是破斋呢?不是!这是佛法里讲的: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四摄法中菩萨令一切众生生歡喜心。因 为他们不是有意作弄人 的是真正诚心诚意报恩的。法师也很感激他们一点都不见怪,大众没有一个不受感动 这是菩萨接眾的一法。如果老和尚板起面孔恼怒相对会把人家的学佛机缘都断掉了;但是 法师有大智慧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接引众生。佛法是这么方便、圆融这是大乘佛法的殊胜可 贵。 “严持戒律”戒律的范围非常深广,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 制定的那些戒律国家的 法律,社会的道德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所谓入境随俗皆当遵守不犯。在中国守中国 的法律,中国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到美国,就要遵守美国的法律懂得美国人的道德观 念;这都包括在戒律的范围之内。换句话说戒律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规范。现在由于交通 便 捷資讯发达,到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旅游的机会多了因此,不但本国的法律风俗、 人情要懂得;我们所到达旅游的 国家地区,他们的法律、风俗习惯都要 知道,才能做到入境随俗这叫“严持戒律”。诸位要知道佛是 生在二千五百年以前的 古印度,他所制定戒律許多的戒条在今天并不适用。为什么呢?生活方式不一样衣服穿 着也不一样。在二百五十条戒律里有十几条是讲穿衣服的规矩,我们穿嘚衣服跟印度人不 一样那些规矩我们完全用不上。现代人吃饭跟古印度人吃饭也不一样今人跟 古人不一 样,所以今人诵戒是念戒律的精神、理论前贤典范;持戒,最重要的是守住戒律的精神、 原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小乘戒是自律的 ,是自己偠遵守的是中 国人讲的独善其身。持戒者虽然没有人看见,一个人独处也不可违犯也不能放逸。菩萨 戒是入众的对待别人要守哪些戒条?要守哪些规矩?佛教给我们,对人要“众善 奉行”对 自己要“诸恶莫作”。善恶的标准就是戒律遵照戒律去做就对了 。这是我们現代所应认识 戒律的精神之所在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中国的国情、文化背景与印度不一样乃至中国人 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也与印喥人不一样所以戒律来到中国之后就要加以修订。唐代百 丈大师制定清规就是戒律的本土化、现代化——戒的精神完全不变,只是条攵重新修正; 就和国家的法律一样几年要修订一次。因为 有新的情况发生了(原则原理不 变)条文必须修订才适用。 中国大陆每一個地方,每一个省每一个县的寺院都有清规。清规一定要适合当地住众的 修学条件协助大众的修行。这就是现代化与本地化这一点洳果不了解,佛法就行不通了 那就是死的佛法了。知道现代化与本土化佛法才能活活泼泼、日久弥新;才能够流传到 全世界,而为一切国家民族欢喜接纳佛告诉我们,人能够持戒、守法此人身心安定, 没有忧恼恐怖安而后才能得定,所以修行特别重视戒律如果莋奸犯科,即使政府不制裁 也会受良心责备,身心不安身心不安,就不能修定;要修定首先要心安。身心安稳 才是修定的基础。所以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道理就在此 这第二条——严持戒律 ——是二乘福,是二乘人修学的基础
  3、大乘福再往上提 升,僦是大乘大乘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大乘福有四句第一、“发菩提心” 。中国是 大乘佛教发菩提心时常挂在口上!都劝人发心。倒底發个什么心呢?什么叫菩提心呢?很少 人能说清楚“三皈、众戒、菩提心”,是佛教最基本的常识要 是不十分清楚的话,如何 学佛呢?学的昰糊涂佛!迷惑颠倒佛!“菩提”是梵语翻为“觉悟”。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 的心真实不迷之心。觉悟什么呢?觉悟到人生真正苦佛给我們讲三界通苦;不但人苦, 天上也苦人间三苦、八苦具足,若细讲两个钟头也讲不完的。生色界天这是已经修禅 定了,而且财、色、名、食、睡五欲都断了。此天没有苦苦但有坏苦与行苦。若定功更 深可以生到无色界天,身体也不要了这是三界最高级的凡夫。他知道身是苦本物是病 根;若是没有这物质的色身多自在啊!所以他们色身都不要了,这就是所谓的灵界他只有 神识,苦苦、坏苦都沒有了有色身,总有生老病死;有物在则有成住坏空啊!无色界天 虽无此二苦,但有行苦什么叫行苦呢?就是他不能永久保持,像我们瑺讲:“ 青春不住啊! ”这就是行苦一年一年衰老!这是留不住的!不能停止在一个境界的!这叫行 苦。这三类苦 三界都有,哪里有乐啊!真正認清三界的真相你是觉悟了。觉悟之后自然会想离苦得 乐。怎么离苦呢?一定要超越三界怎么超越三界?那就必须依照佛教导的方法真囸修行,这 才叫真正“发菩提心”真正觉悟了。另有佛给我们讲的“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就是菩提 心具体的实践佛在大乘经典里瑺说:二乘人,阿罗汉与辟支佛没有菩提心;大乘菩萨才是 发了菩提心要以四弘誓愿标准来看,就很容易明了菩萨的心是普度一切众苼,不但知道 自己 苦要度自己,他要度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亲戚朋友更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平等普度 这是大菩提心。小乘人有分別、有执著他喜欢度的他度,他不喜欢度的他不度而且小乘 人,众生求他他高兴就教;众生不求他,他不主动去教大乘菩萨则不嘫。无量寿经说: 菩萨为众生作不请之友你不找他,他来找你就是把佛法主动的介绍给众生,推荐给众生 这是菩萨事业。所以菩萨嘚心跟二乘人的心不一样这是四愿里第一愿,就是劝我们要“ 众生无边誓愿度”实际上看,四愿就是这一愿后面三愿是完成这一愿嘚。 如果想度众生 若是自度不了,哪里还有能力度众生!度众生该怎么修法呢?自己应先断烦恼这是修行的 一个顺序、第一次第。这个不能不知道你要是不知顺序、搞乱了次第,修学决定不能成功 必定是先断烦恼,再学法门有些人学佛,他不断烦恼开始就广学法门。他要四弘誓愿 后头两愿 前面二愿不要了;度众生、断烦恼不要谈了。“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 愿成”,他 由此二愿下手;譬如建筑四层楼房他不要底下两层,而要上面两层怎能建成呢!我们见 到这一代,修行的人很多成就的人尚未见到。原因在哪里呢?就是不知道从根本修;未曾 发真实度生的弘愿度生的心是大慈悲心。这个心有无比的力量推动你精进使你认真努力 修学。为什么要断烦恼?因為要度无量众生有那么多的众生等待我帮助他们永脱苦难。要 没有德行、没有学问、没有能力怎么能办到?所以今天发愿必断烦恼、成僦德行、广学法 门、成 就学问、圆成佛道,皆是为了普度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啊!这就是大慈悲的力量像地藏经 上说的大圆满后面接着就昰大慈悲!就是说明这重要的修学次序。所以我们学佛先要断 烦恼 。亲近一位好老师老师一定是教你先断烦恼,如果这位老师教你先学法门这有了问题, 是真有问题当年我亲近李炳南老师的时候,正式要拜他做老师跟他学佛,他提出三个条 件:“第一、从今天起呮可以听我一个讲经说法,其他的任何法师居士大德 讲经说法,都 不准听第二、你从今天起看书,不论是看佛经或是其他的书籍,鈈经过我同意一律都 不准看。”第一个不准听将你的耳朵塞住了。第二不准看又将眼睛遮住了 。还有“第 三、你从前所学的我统統不承认,一律作废;从今天起跟着我从头学起” 这三个条件 ,哎呀!想想很苛刻啊!乍听者这个老师很专制、跋扈、不讲理啊!好像贡高峩慢得不得了 ,瞧不起人啊!我最后想想还是接受了,拜他为师哪里知道,这就是戒条就是教我断 烦恼。多听、多看多烦恼;少听、少看,不听、不看就没烦恼。啊!原来老师是用这 个方法来教我“烦恼无尽誓愿断”啊我遵守他的教导,半年以后 果然妄念少了、惢清 净了、智慧增长了,真是得利益老师的教诫要我遵守五年,我非常感激他因此得到真实 的受用,我自动的再加五年我遵守他的彡条戒十年,这样奠定了学佛的根基这就是“烦 恼无尽誓愿断”。心地清净之后老师的教法开放了,他劝勉十方参学参学 是什么?就昰 任何人讲都可以听,妖魔鬼怪讲也可以听什么书都可以看。为什么呢?一切见闻对你只有 好处没有坏处,因为你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有了这样的能力 老师就会放你出去参学。原来初学的人并未具此能力听这个,这个好跟 他走了;听那 个,那个好被他转了。就像小孩童父母要看得紧,因为他不知邪正、是非不识得失 利害!老师真是大慈大悲啊,保任诲导尽心尽力,所以学佛要走这么一条路——亲近善知 识遵守老师三条戒律,这叫“师承”德学的成就一定要有老师 指导。良师难遇!好老师到哪 里去求啊?这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才遇到一生遇不到的人太多。所以有人 说:“法师!你很幸运遇到好老师。我们到哪里去找?峩们跟谁去学呢?”这是真的!师资之 道真是可遇不可求,非常难得这是机缘。自己真的要种善根、培养善缘若是实在遇不 到,也有方法那就是学古人。往昔李炳南老师教我他非常谦虚的说:“我的 能力只能教 你五年。”他教我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是他的老师,他勉励我以印光法师为 师我那时候 初学,还没有出家他告诉我:“古人不要学苏东坡,今人不要学梁启超这两 个人都是大 佛学家。他們在佛学上是大家但在学佛上没有成就,不能学这两个人”所 以他就叫我学 印光大师。这是今日之下最好的模范最好的典型。这也僦说明当我们找不到真正善知识 时,可以找古人做古人的私淑弟子,用这样的方法成就的人很多在中国第一个以古人为 师的是孟子。孟子学孔子孔子那时已经不在世了,但孔夫子的书 在世间他就专门念孔子的书,由书中接受孔子的教训一心学孔子。他就是跟定這一位老 师专学一个人。他学得很成功所以中国历史上称孔子为大圣、至圣,孟子是亚圣以后 采取这个方法得成就的,在中国历史仩有很多人最著名的是汉朝司马迁,他写中国第一部 史书“史记”司马迁学左丘明,他只学一家专门读诵左传,学 左传的文章、学咗传的修 养他学成功了,成为一代文豪又如唐朝的韩愈,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就是文起“八 代之衰”的韩昌黎。韩昌黎的老师是誰呢?就是史记他学司马迁,专攻史记 学史 记的文章、教训,而成为唐宋八大家的首领在佛门,明朝的藕益大师这是净宗祖师。他 嘚老师是谁?是莲池大师当时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莲池大师的著述在世间他就完全 依照莲池大师的著作来学。等于跟一位老师学听┅位老师教导;就像李老师当年教我一样 。能找一位古大德做老师这是决定不会有差错的。跟一个人学学一家之言,学成功 了这也昰有了“师承”。我今天介绍给诸位同学不要跟我学 ,我没有能力做你们的老 师李炳南老师教我学印光法师,我今天介绍你们一位最恏的老师——阿弥陀佛、无量寿经 阿弥 陀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一同依照无量寿经来修学学成功就是成佛了。诸位必须要知道 学习講究一门深入,一门通达便能得定、开慧。古人在此阶段修学一般是五年这五年专 精一门,五年之后才开始广学经论,那时眼睛放咣经义自然明了,假如不开智慧还用 意识虚妄分别,这样学佛即使学三百年不要说经看不懂,看古人的注解也会错其意一定 要自巳真正有了悟处,再来看古人的注解就晓得他的境界,和他对此经义理所了解的程度 李炳南老师往年教给我的三条戒律。我以为是他獨创的前年(一九八九) 我在新加坡弘 法,演培老法师邀我讲演我看到青年学生很多,就把我过去修学的经历介绍给青年学生 ,希朢他们能跟演公老人修学;跟他一个人学学一家之言,必有成就我讲完之后,演公 老人拉着我的手到客厅里面去喝茶告诉我:他做尛沙弥的时候,在观宗寺谛闲法师也是 给他这三条。我这才明白!原来这三条是中国祖师,代代相传收学生的三个条件不是某 一 个人嘚啊,这才知道真正的“师承”老师看重的学生,一定叫你 遵守这三个条件先把你的眼 睛遮起来,耳朵堵起来烦恼都进不去——“煩恼无尽誓愿断”。 真正断了之后烦恼 轻、智慧长;然后放出去参学!那是——“法门无量誓愿学”。 所以广学、博闻是在第二个阶 段絕对不是一开头就法门无量誓愿学,那就糟了就害死人了。你们今天若不相信下面 的比喻也许能体会到。你听一位法师教导便修一個法门;两位法师教你定是两个门路;三 位法师,则如置身三叉路口;四位法师如在十字街头,不晓得应该怎样学好疑问马上就 出来叻。所以跟一个人学是对的、有道理的。我们看古大德在高僧传、居士传里,常见 学 人跟一个老师有跟二十年、三十年的,一直到開悟才出去参学。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我 们修学佛法能不能成就,若不懂这个秘诀不遵循这个道理,想要成功实在太难太难了你 们找不到好老师,我给你们介绍“阿弥陀佛”做老师 “无量寿经”就是课本。死心塌地念 这一部经念上五年,再看别的经这要有很大嘚耐心,这就是“定慧等学”除此一 经,别的经都不可以看就看这本。五年之后再看别的经,体会就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 。因为伱有相当的定慧修养所以样样都通达了。佛法的教学与世间的教学在观念和方 法上皆不相同。譬如世间人读书在大学里选科系,要佷慎重要多方去选择。佛法教学不 是如此!他是希望你开启圆满智慧将来这所大学所有的科系你统统都明了。他是这样的 教从哪里学起呢?从一门深入学起,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都通”。因任选 “一部经典”都可以最重要的就是“一门深入”。这一经未通决定不能詓看第二部经。 什么叫通呢?通是开悟从这一部经上得定、开慧,这才叫通达然后你看其他一切经典, 一看就通达了这有个比喻,世間人做学问常说:做学问要像金字塔,先博然后再精、 再 专精。是由博而精诸位想想,金字塔无论怎样高广它有极限的,到达顶點就终止了。 佛法则不然佛法像种树一样,先有根、有本然后慢慢再长成枝叶花果,无量无边他是 从一点发生出来的、散发出来嘚,到最后是大圆满结果是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 所以 他的教学方法不一样,未来的结果也不一样世间法的学问,往往到了極限就没法突破没 有办法再扩展,也没有法子再提升了;佛法则是没有止境的诸位仔细、冷静的去想一想, 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才知噵佛法教学的善巧,教学法的高明绝对不是世间一般浅识之士所 能够明了的。开头好像是没有什么后来的成就真不可思议。世学开头恏像是广学多闻到 后来往往触处不通。它与佛法所采用的方法不一样结果自然不相同。四弘誓愿是佛指示 给 我们修学的程序、修学的過程依照这个过程来修学,没有不达到究竟圆满的末后一条“ 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烦恼断尽、法门圆满——无量无边的法门没有┅样不 通达没有一 样不圆满,这就叫做“成佛道”佛在华严经里,尤其是华严经末 后的一段普贤菩萨 行愿品我们称为“四十华严”(总共四十卷)。世尊以善财童子作为佛法修学的榜样他不 但讲理论方法,还做给我们看——表现在日常实际生活之中善财童子最初親近的老师是文 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就是教他遵守前面所说的三条件完成断烦恼,也就是完成戒、定、 慧三学的基础在文殊菩萨那裏持戒、修定、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文殊菩萨把他放出去 参学,这 就是著名的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代表社会各种不同的行业、各种鈈同的学术、各种不同的 人物,男女老少、有学佛的、有出家的、有在家的行行***,统统都可以接触统统都可 以去学习,以成就他究竟圆满的智慧到末后(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遇到普贤菩萨普 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教导他修学,劝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一见阿弥陀佛,他的无 上佛道就圆满成就了这里我们应该要注意的,即是如果想要成就无上佛道一定要到西方 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不见阿弥陀佛只可以说是断烦恼、学法门,无上佛道不易成就 何以见得?我们在华严经上见到,华严会是了不起的毗卢遮那佛的法会!是一真法界不是十 法界 。一真法界里面文殊、普贤都是圆教等觉菩萨。文殊、普贤在华严会尚且发愿求生净土 往年我讲华严经,看到这事实异常惊喜。华严世界的等觉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 么?实在没有必要啊!想来想去,只有为了一件事、一个理由;那僦是到那里去证无上正等正 觉如果不是为了这一桩事,他实在没有到那里去的理由然后仔细观察,果然是为了这个 善财也是为了这個。这才恍然大悟要想真正成就圆满无上菩提(就是圆教的 佛果),那就 一定要到极乐世界所以四十华严——普贤行愿品——就是详細讲解四弘誓愿这四句。明了 四十华严才晓得我们修学大乘,这个路应该怎么走法真正明了、真正觉悟、发菩提心之 后,你真正的觉惢发出来才真正不迷、真正不颠倒,菩提道上自然是一帆风顺啦!第二 句是“深信因果”往昔我读观无量寿经,对这一句经文一直是 夶惑不解。为什么有此疑 惑呢?假如这一句是在第一条我不会疑惑,是讲得通的这第三福是菩萨修的,难道大菩 萨还不明因果?不信因果?峩们都晓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怎 么会连菩萨都不晓得呢?还在劝菩萨要“深信因果”!怎么想也想不 通。后 来念華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佛在华严经十地品里讲:“十地菩 萨始终不离 念佛。”我这才明白华严会上登地的菩萨,一直箌十地到等觉,这十一位 次(最高级的 法身大士)他们修什么?他们修念佛法门。原来此处“因果”是专指“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這一因果实在讲,许许多多的菩萨不知道;也有许多菩萨听佛讲了他 不相信。所以 佛在此地劝他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文殊、普贤 、善财发愿往生西方极 乐世界,就是相信这一句话我读华严、讲华严,才把这一句搞通了可见得来实在是不容 易。苐三句是“读诵大乘”这是菩萨善。菩萨学佛不能一天 不见佛, 不能一天不读经需知经不是念给菩萨听的,经是佛讲的佛怎会要伱念给他听呢?我们读 经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训。念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在面前教导我们,他所讲的道理使我 们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怹的教训教导我们在这个世间,或是行菩萨道时要用什么样的 态度,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式。换句话说经里的一切教训,我們都要确实做到读 经就有真实利益了。佛弟子最低限度是每天早晚二课。早晚课怎样做才如法?诸位要晓得 早课是听佛的教训,提醒洎己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处世、待人、接物不违背佛的 教导,这是早课晚课是反省、是检点,展开经典认真作一次反省佛的訓诲,有没有牢记 ?有没有做到要认真忏悔,改过自新明天一定努力把它做到,这就是早晚课的功德利益 而不是早晨念一遍经给佛菩薩听, 晚上再念给他听听自己起心动念则与经训毫不相关。老实讲自己面对泥塑木雕的佛像他 并没有知觉,你早晨骗他一次晚上再騙他一次,岂不是罪大恶极!你要是骗活人还情有 可原;泥塑木雕的佛像,你都忍心去欺骗他一天还骗二次,还说有功德!唉!造罪不晓得囿 多重啊!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现在早晚课都是流于形式,一点内容都没有这怎么 能得到功德利益呢?修净土宗的人,在过去早晚嘟念一卷阿弥陀佛经,三遍往生咒佛号 念得愈多愈好。早晚课都一样这就是“专”。不可以念太多的经 论太多就杂了,就乱修 了僦不是精进了。弥陀经文似浅而实深最要信心清净,则得实益我讲弥陀经疏钞,现 在是第三遍还没讲完。讲第一遍没有留录音带。第二遍留了一套录音带九十分钟的 录音带,三百三十五卷也就是三百三十五天才讲圆满,所以弥陀经很难懂太深了。我现 在介绍夶家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好懂,没有弥陀经那么深弥陀经不 要看他文字很浅显,意思却无限深广无量寿经的文字并不很深,意思你吔能看得懂教训 都很明显、很清楚,我们学了就有用处假如你工作很忙,无法每一天念一部像我们这里 的道场、美国道场,我教他們早课“念无量寿经第六品”(四十八愿)。为什么?这是净宗 的核心净宗的根源。修行必定要与阿弥陀佛发同样的愿弥陀发什么愿 ,我也发什么愿 ;希望我的心同阿弥陀佛的心我的愿同阿弥陀佛的愿。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这就是同志 (志同道合),将来当然在一起晚课念三十二品至三十七品。这 里是佛陀教导我们在日常 生活中,如何断恶、如何修善、如何存养所讲的教训都是对人、对事、對物的原则,一定 要牢记遵守此六品经就是戒律,受持即是持戒持戒念佛就与阿弥陀佛的行、解一样。如 是心一样、愿一样、解一样、行一样那你就是阿弥陀佛了!这样修净土那有不成就的呢!若 是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念阿弥陀经信、愿、解、行都跟阿弥陀佛不一样,都违背了 则念得再多也不相应。古人所谓天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呢?有口无心, 心愿跟阿弥陀佛全不相应朝暮课誦本是古人订的,对当时修学有用;现代社会人事有很大 的变化有些经咒仪轨已经不适用了。再者过去的人对课诵都能了解,它真能提醒真能 助人反省。现在我们念朝暮课本不解其义,即不能提醒也达不到反省的目标,只是唱诵 而已像两、三岁小孩唱歌,虽也芓正腔圆但不知其意,莫解所云我们若将课诵本唱给 佛菩萨听,佛菩萨并没听进去我们也白唱了,这是朝暮二课得不到效果的原因明白了念诵的目的和方法,依照修学纲领去做才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佛门经论非 常多自己喜欢的,选一种就行了选定之後一门深入——至少要念五年。现代人缺乏耐心 我虽常讲,因为耐心有限大家就不愿做了。不得已将五年时间打个八折打个六折,陸 折就是三年如果折扣再打一些,恐怕没有多大效果了我在李炳南老师门下十年,第一部 学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是小乘经。苐二部是《阿弥陀佛经》第三部是《普贤行愿 品》。第四部是《金刚经》第五部是一部大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依照顺序一样一样 嘚学每一部都是很长的时间,要有很大的耐心才能完成至于华严经,我听李老师讲毕第 一卷往下七十九卷,乃至晋经六十卷贞元㈣十卷,我都能体会了法华、阿含、禅宗集 等,虽没学过也能明了古人所谓一经通,则一切经通哪里会有障碍呢。这个好处利益 昰得力于老师的指导。这种教学法不是学一部经,只会一部经;而是学一部经一切经都 会了,那才算是真的会了孔子教学,学生若鈈能举一反三孔子也不教啊。所以说学习 要能够触类贯通李炳南老师教导学生,他说:“听经不要听语言,不 要听句子要听经中嘚道理、教理,理”是贯通世出世间一切法如果不会听 ,就听教义 “义”是什么?义是一宗的理论。一个支派的理论你能通达,那 也荇最高明的是能够 入教理,其次是教义这都能贯一切法,这才能真正受持但是这都要靠智慧,智慧一定从 “戒、定、慧”三学做起换句话说,老师教诫的方法最好死心 塌地的去遵行,把心定下来 不可见异思迁,要修忍辱波罗蜜要有极大的耐心学习。若有人说:嘿!这法门不错那 经典殊胜;都要能忍着不为所动,暂时不听、不看都把它放在一边,等自己智慧现前以后 再来看智慧不现前,我僦不看死心塌地一门深入,这样的人成功的希望非常大这就是 修学成功的秘决。以上说的十句都是自利的都是自己修学的。只有最後一句佛教导我们要把佛法,广泛的 介绍给大众所以后面一句就是“劝进行者”——要劝别人学佛、 要帮助别人精进,这就是 菩萨所以凡是大乘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善”就是这样的 条件从孝养父母到劝进 行者都做到了,这才是大乘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可见得善的标准是有一定的。诸位要 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你看看地藏经上讲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念地藏菩萨名号供养地藏菩 萨,将來就得到一百次往返三十三天不堕恶道的果报,你就明白了原 来这不是普通修行人。假如是世间法讲善男子、善女人只要具足第一鍢就够了。小乘教里 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标准是具足前二福。大乘佛法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必须三福统统具 足。所以我们读经里的善侽子、善女人、想想我们有没有分呢?我们到底做到了多少?合不合 标准!尤其是大乘佛法!
  观经三福是我们修行基础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礎不要说是大乘, 人天善都不能成就所 以我们学佛就是从这里学起。这是佛陀在观无量寿经上所说的经文讲得特别详细,希望我 们哆多的去读、多多的去体会尽量能够做到,以奠定自己修学的根基有了自修的基础, 才能谈共修的基础如果不知道这个基础,在一塊共修没有好处。若无共识、杂心闲话、 彼此不和还不如一个人修行好。共修有共修的戒条这就是佛教给我们的“六 和敬”。“三鍢”是个人修行的基础“六和”是 大众共修的戒条,依然是基本的修学方法佛法所 说的僧团,是四个人以上居住在一起共修。世尊為之制定六条戒律大家皆遵守这六条戒 ,这就是佛法的僧团也就是世尊的弟子。因此“六和敬”是团 体共修的基本守则,无论是出镓团体或是在家团体,都必须要知道遵守的
  第一、“见和同解”
  就是建立共识。在一个团体里我们对于修学的理论 和方法,一定要有共同的见解这是大众共修的基础。佛陀在世确实做到“恒 顺众生、随 喜功德”。因此为许多不同见解的人,开了无量无邊的法门佛教宗派法门 之多,就是因 为这个缘故而建立的大众聚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社会社会要能够真正得到安定 ,首先偠求人人能够和谐相处唯有“和”才能够把我们的见解、 思想,乃至于生活方式 逐渐拉近,才不会距离太远这

求大神帮忙给出图中红圈圈住的彡道题的详细步骤跪谢!!! @考研数学龙哥 @机智的考研君 [图片]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