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公司研发及应用技术推广有了解的吗?领麦微是做什么的?


题目:《微纳制造技术产业化发展机遇》时间:2023年12月8日(周五)下午16:00-17:00组织机构:深圳市微纳制造产业促进会、英百未来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支持单位: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直播链接:见下方会议号,或到“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视频号观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篇(1)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本次调研,对不同区域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有所了解,掌握社会及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合理定位高职类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划,为专业建设及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二、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1)国际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物联网这一概念提出于1999年,此后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先后提出了基于本国经济特点的物联网行业发展规划,均认为物联网是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确立国际竞争优势的发动机,比如美国提出的“智慧地球”、欧盟提出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则提出了“U-Japan”。物联网产业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美国Forrester机构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会比互联网大30倍,将会是又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
(2)国内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2012年,工信部制定并了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将重点建设10个聚集区、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
近年来,由于国家重视、政策扶持,我国的物联网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总产值约1900亿元,而2015年达到近7500亿元,短短5年总产值增长了295%!随着行业标准完善、技术不断进步、移动互联向万物互联的扩展,我国物联网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机遇。
2.物联网行业人才培养及社会需求情况
(1)我国物联网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物联网专业是个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目前我国在研究生、本科、高职、中职等多个教育层次均开设了物联网专业,但在教学过程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体制落后,师资队伍薄弱,教学设备陈旧等。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针对物联网专业所具有的很强的工程实践特点,当前很多院校对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始了探索。
(2)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随着物联网产业的急速发展,其各领域上下游企业专业人才大量短缺,据工信部统计,未来5年,仅《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圈定的9大领域重点示范工程人才需求量就达上千万,如智慧农业预计需求1000万人,智能家居预计需求100万人,智慧交通预计需求50万人,智能医疗预计需求100万人,现代物流预计需求20万人,智能电网预计需求100 万人。
同时,不少专家指出,由于其专业的跨学科性,未来物联网产业需求更多的将是复合型人才。
3.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以培养一线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的学生应适合领域内各企业的技术性岗位,如感知层终端设备维护、物联网项目实施、系统终端设备维护、网络线路设备维护、系统信道测试维护等。
(1)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紧缺。自从2009年我国提出物联网发展战略以来,物联网在智能工业、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9大试点领域逐渐发展起来,工作岗位激增,而教育部审批设置的“物联网工程”等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2011年才开始招生,培养出的学生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我区抢抓机遇,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以构筑“智慧内蒙古”为目标,依托我区产业特色、科技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环境等要素,整合区内外产学研各界的力量,面向经济、公共管理和公众服务等领域,分期分批建设示范工程,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物联网领域技术产业发展快速、应用先行的省区。
(2)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广阔。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更贴近“政策驱动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策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据统计,物联网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每年近百万的人才需求量与当前各层次人才培养的速度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物联网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三、调研结论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及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经过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定位。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办学定位应该确定在应用层面上,培养物联网企业所急需的一线技术人才。
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本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与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近几年的实施和改进,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调研后将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作出以下调整,我们将着实做好如下几点:
1.根据岗位需求,不断更新和改革,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
2.根据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技能性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篇(2)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13-02
1珠海市发展物联网的内部优势
1.1 政府高度重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2009年11月3日,温总理发表题为《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将物联网列为中国五大信息产业之一。2010年3月5日,温总理在两会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物联网研发及应用,物联网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的发展进入国家层面的视野,中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之前投资约4万亿元用于物联网产业的研发及应用。
在珠海市,物联网的发展也进入启动阶段,珠海市关于印发《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局关于实施“7.50工程”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指出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企业工作将结合珠海市目前和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主要在信息通讯产业(主要包括传感网、物联网、信息网络产业、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信息安全产业等)等领域进行筛选。
2011年度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珠海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作为十个研究题目之一进行专题项目研究。要求:研究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粤港澳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广东省目前“物联网”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了解相关项目建设实施进展情况;调查研究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根据“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律定位我市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依据珠海市“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横琴开发、西区大发展的契机,寻找珠海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机遇,提出珠海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建议。
综上,在珠海市发展战略中,物联网发展政策逐渐清晰,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政策的有力保障必将激发物联网产业链参与者的热情,会吸引更多的研究机构、行业、企业投身于物联网研究、应用和推广中。
1.2 用户需求大在珠海这样一个海滨城市,市场需求很大。物联网在珠海市交通、电力、家居、小区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提高了人们生活的便利程度,这一新兴事物将会激发很多人的兴趣,物联网概念的火爆程度说明了它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同时对物联网的市场需求也将会推动物联网的普及。
1.3 经济实力雄厚珠海市是我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发展速度,珠海市雄厚的经济实力能够支撑比较有规模的消费需求,促进珠海市物联网发展形成规模优势。由此,雄厚的经济实力将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4 网络覆盖广珠海市3G网络覆盖率为96%,互联网普及率为70%,家庭宽带普及率达42%,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达27%,电话普及率超过100%。珠海Wi-Fi网络的建设,已经在全市四星级以上酒店及部分咖啡厅投入使用,今后还将逐步覆盖科技园区、机场、港口等重要场所①。较高的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为珠海市物联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
2珠海市发展物联网的内部劣势
虽然珠海市重视物联网发展,但与发达国家或城市相比,珠海市的物联网技术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据物联网产业界的权威期刊M2M Magazine统计,全球物联网发展的前100强中,81个在北美,18个在欧洲,仅有1个在亚洲,并且不在中国[3]。中国的物联网公司中,最大的也没有过亿的,所以珠海市的物联网产业还是比较落后的,珠海市在物联网发展上存在以下不足:
2.1 珠海市政府对于物联网领域缺乏整体规划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发展物联网,如果没有整体规划,没有政府的大力推动、政策的大力支持,是难以形成珠海市物联网产业规模的。目前,珠海市虽然存在一些政府层面的规划目标,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推动策略与措施,目标的实现路径还欠清晰。
以珠海市为例,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对传统产业带来的根本变革,重点推进带动效应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智能物流传感网作为物联网示范工程之一,将成为其物联网产业规划的重要内容。
2.2 商业模式有待确定、产业链未成熟目前,珠海市物联网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类似于企业的内部网,不与外界产生联系,开放性不足,使得物联网要实现“物物相连”的目标还遥远。
虽然物联网目前已经在一些小范围内得到应用,例如中国移动珠海分公司与珠海公交集团进行合作,推出移动手机支付业务“e行通”,整合了手机的通信功能和公交乘车IC卡的电子支付功能,可在通信、公共交通等消费领域使用,让珠海市民通过手机刷卡即可乘坐公交②。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E物流为用户提供了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GPS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等服务,但是珠海市物联网还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商业模式和推广体系。虽然物联网前景广阔,但是由于整个产业还未出现稳定商业模式,使很多企业不敢轻易尝试物联网,制约了珠海市物联网的发展。
2.3 物联网关键技术相对落后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RFID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拿RFID识别技术来说,珠海市的低频和高频识别技术比较成熟,但超高频技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珠海市RFID服务提供商大多是国外厂商的集成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关键技术落后,导致了珠海市物联网成本高难以普及、环境适应性差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这影响了珠海市在物联网发展上的技术竞争力[2]。
3珠海市发展物联网的外部机会
3.1 各国金融和能源危机,急需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可利用资源逐渐匮乏、环境恶化,面临这样的问题,各国急需更加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新能源产业和新科技产业来支撑经济的发展。物联网正好提供了这个发展契机,不仅能够改进我们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形成新的科技产业链,将整个市场的注意力转移到物联网产业链上,以期待它对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物联网己经引起很多发达国家和城市的高度重视,珠海市也应该抓住机会,制定对物联网的投资战略和规划,以期在新的经济增长中斩获先机。
3.2 其他国家或城市的物联网发展的先进经验可以为我所用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篇(3)
中图分类号:TE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210158-02
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应用在各行各业,我油田公司也在努力将物联网技术与油气生产相结合,为大庆油田的四千万原油稳产目标提供信息技术保障。下面我从物联网的技术原理、发展现状,以及在油气生产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物联网技术介绍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在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大致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感知层主要实现只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和物体识别。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送和通信。应用层则主要包括各类应用,如监控服务、智能电网、工业监控、绿色农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公共安全等。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智能处理: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术和围绕这些技术的庞大产业群。
1.1 以RFID为代表的物品识别技术
物品识别技术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
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是当前最被看好的物品识别技术。一个完整的RFID标签由RFID芯片、天线以及封装媒介所组合。RFID标签技术将带动材料技术、芯片及封装技术、能源技术等产业的发展。
1.2 传感与传动技术
物联网将实现人-物互动以及物-物互动,这就要求物体具备根据物理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为赋予物体“智能”属性,传感与传动技术的应用将不可避免。传感与传动技术将带动的产业:传感与传动技术涉及领域极广,其技术需求将能够带动半导体、精密机械、电子元器件、光学、声学等多科技领域的进步。
1.3 网络和通信技术
在物联网时代,由于所有物体都处于随时接受数据并传输数据的状态中,由此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传输需求将不是现有网络技术所能应对,这将带动有线网络投资、无线网络升级、信息设备及软件、网络搜索等产业的发展。
1.4 数据处理与存储
物联网时代所产生的数据量将是难以想象的庞大,将对数据处理与储存技术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数据处理及存储需求将带动包括“云计算”在内的计算机软硬件、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等产业的发展。
2 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目前,物联网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重新洗牌中占领先机。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及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相继实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在加紧部署物联网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物联网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2.1 美国在物联网基础架构、关键技术领域已有领先优势
美国在物联网产业上的优势正在加强与扩大。国防部的“智能微尘”(SMART DUST)、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全球网络研究环境”(GENI)等项目提升了美国的创新能力;由美国主导的EPCglobal标准在RFID领域中呼声最高;德州仪器(TI)、英特尔、高通、IBM、微软在通信芯片及通信模块设计制造上全球领先;物联网已经开始在军事、工业、农业、环境监测、建筑、医疗、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
2.2 欧盟出台系列政策促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
欧盟将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促进欧盟从工业社会向知识型社会转型的主要工具,致力于推动ICT在欧盟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应用,提升欧盟在全球的数字竞争力。欧盟在RFID和物联网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应用,通过FP6、FP7框架下的RFID和物联网专项研究进行技术研发,通过竞争和创新框架项目下的ICT政策支持项目推动并开展应用试点。2009年9月15日,欧盟《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提出欧盟到2010、2015、2020三阶段物联网研发路线图,并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主要应用领域和识别、数据处理、物联网架构等12个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目前,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外,作为欧盟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欧盟物联网已经在智能汽车、智能建筑等领域进行应用。
2.3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在无线传感领域的研究,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2004年开始在军民两个领域展开标准化研究工作,2009年以来开始积极推进产业化。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视察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指示要迅速在无锡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3个月之后,在“让科技引领中国持续发展”讲话中,再次明确,物联网为五大重点扶持的新型科技领域之一。
目前,物联网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无锡则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物联网产业研究与示范中心。同时,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四川、重庆、黑龙江等地区纷纷出台物联网发展规划,三大运营商、广电、国家电网乃至产业链多家企业也已制定了物联网发展规划。
3 物联网在油气生产中的应用
油气生产流程包括油气举升、注入、计量、油气集输、油气处理等5个部分。在各个流程的生产过程中,现有生产组织形式大都为人工巡检,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安全风险高。另外,现有的生产工艺也需要改进和优化创新,并且现有的生产方式依赖员工的责任心和熟练程度,因此劳动生产率低。
各油田为满足生产需求,已经建立了各自的油气生产现场工况监控、分析与管理和视频监控系统,并正在当前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些系统是由软件开发公司和油田用户结合各自油田生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作开发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油田公司、采油厂、作业区等各级目标用户生产运行管理的需要。由于受地域、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油藏地质、社会环境差异的影响,因此各油田油气生产数字化的功能不尽相同,建设也具有各自的特殊性。目前各油田已经建成并应用的一部分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在软件平台、开发环境、系统组态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异,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
针对目前油气生产过程管理的现状,油田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急需一套综合信息平台来解决,而以往油田建设的信息化、数字化系统所积累的实践和经验也为建立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奠定了基础。因此,建设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的融合,紧紧围绕生产运行管理,提高生产操作每个单元的自动化程度,保证生产持续、稳定、高效的运行;为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并根据生产管理特点,按流程建立劳动组织架构,优化一线员工布局,从而把人和生产流程的效率发挥到最佳水平。
油气生产物联网功能设计需要满足油气田的日常生产运行、生产管理、生产监控、设备管理、成果展示等需求。对于目前油气生产现状分析中所反映出来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油气生产物联网的建设,主要立足于解决如下生产问题:
1)快速了解生产概况:显示采油气厂生产状况、产量、注水量变化情况;
2)及时提供故障报警和预警:报警和预警信息自动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3)自动生成生产报表:自动生成、存储、查询井、站、作业区的相关生产报表,自动绘制相应曲线;
4)自动控制生产过程:关键生产过程实现闭环控制、提高生产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高危环境重点区域:生产环境的可燃有毒监测、重点井高产井的视频监控;
6)定时完成物联网系统自检:对网络、网络设备、现场仪表等数字化设备定时自动巡检和故障原因定位。
我大庆油田通过油气生产物联网的系统架构,分别对采集与控制、数据传输、生产现状监控及管理三个子系统进行设计:
1)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功能
该子系统是通过传感器、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RTU等设备自动采集、存储、处理油气生产对象的生产数据,通过摄像头、危害气体监测等装置,自动采集现场生产的环境信息,将这些信息传输到采油厂实时数据库,支撑生产监控等应用;同时,通过ESD、控制阀等自动化控制设备,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2)数据传输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把从单井及边远站库采集的数据采用无线传感网、专网和公网无线技术(融合WSN、McWill、WiMAX、WiFi、3G、GPRS、CDMA、卫星等无线传输技术)组成无线异构网络来进行数据传输;其余计量间、中转站、联合站、集气站、处理站、注水站等站库和距站较近井场的生产数据及视频信号通过有线网络相连来传输,从而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生产数据传输模式为油气田作业区采油采气厂油气田公司企业总部。
3)生产现状监控及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在采油气生产部门部署实时数据库和监控中心,同时将数据上传到总部数据中心实现对生产动态的及时了解,实现生产管理、分析优化、指挥调度、智能决策,洞观全局,掌控运行。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知道,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的建成可以实现包括油气水井、计量间、处理站库及相关集输管网的生产数据自动采集、工况分析、故障预警和报警、关键过程连锁控制、工艺流程可视化展示、生产过程实时智能决策等功能。能达到强化安全管理、突出过程监控、优化管理模式,以实现优化组织结构、持续改进业务绩效的目标。
油气生产物联网除需要有一个先进的设计之外,还应总结一些油气田在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石油企业的最佳实践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经济高效的建设我国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
参考文献:
[1]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油田.
[2]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3]浅谈油气生产物联网的建设模式.
[4]物联网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篇(4)
关键词:
农业;物联网;智能农业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翻译成英文是“TheInternetofThings”由此可见,“物联网”的重点就是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交流,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以及计算机发展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的科技发展的时刻。在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在红外线探测技术的帮助下对农作物的发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实时采集被测农作物的信息,这些信息将在短时间内被集合完毕发送给检测者。这种正在建设中的新型的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物理世界、计算机世界以及人类社会这三个世界的联通以及发展,对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具有战略意义。而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物联网的重中之重是对信息的采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往往更多地依赖互联网。而物联网的出现也印证了这一点,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人们各种方面的需要飞速增长。而相较于互联网来说,物联网的优势就是能够将触手伸到互联网所不能企及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上,人们往往只能感受到一个非常平面的形象,但是运用了物联网之后,人与人之间将可以全方面的感知对方,这种感知不再是单一平面的,而是立体以及三维的。由此可见,物联网的产生将会为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带来一次较大的改革。而物联网也将为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供选择的方向。总而言之,物联网就是通过现有的先进技术并将其运用到物品的传递以及监控过程中,将物品的任何细节都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的第一手传达。以便于实现物品的交换和传递。智能化的物品传达也能实现迅速的定位以及跟踪。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将为我国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让世界的目光都注意到我国科技的进步。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物联网的需求则更为明显。物联网的发展也将给我国农业结构带来调整,为传统农业的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在关注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将目光注视到欧美各国的物联网发展,欧洲的物联网被分为很多个层次,且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以及养殖业的物联网发展最为重要。为了使得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作物的发展情况被第一时间获知,作物的生长形式、水土状态以及是否有虫害,这些在物联网发展中都是需要解决的细微的问题。在信息传输层中,传感器获取各类数据的功能被放大,信息应用系统将会制定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定时定量的肥料施加都体现了对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这些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欧美一些国家率先开展了农业领域的更新以及变革,实现了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大范围使用,形成了一批良好的产业化应用模式,推动了相关新型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物品在物联网的发展,为物联网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方面具有较大的需求,为了保证农作物在传递过程中的实时消息反馈,物联网将会渗透到物品的传输、检验等多个环节,实现成本的节省以及农作物收获之后的高效流通,在农作物物联网这个方面还有很多功能正在探索过程中。
2.1农业资源利用在农业资源探测以及监控方面,我国可以利用卫星对土地的实时信息进行探测并将探测效果传递给各级监测系统,实现信息的整合以及分析,经过层层监控和分析之后,将会最大限度的农业范围的统筹与规划。对农作物的事实情况的把握也将会十分清晰而明了。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农作物的采集,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及时反馈,GPS定位系统也将会运用到农作物的定位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资源的不浪费。目前,在农业资源整合、农业资源的探测、土壤成分的检测以及害虫的防疫当中都使用了GPS技术,GPS技术也就是定位技术利用卫星,对大面积的农作物能起到很好的检测作用。为了使得有机农作物的生长更加健康也有利于农作物整体的把握,而且从国外引进的新型技术也可以对农田里的各种情况都能制定出一套完美的应对政策,对突况进行监控并且及时反馈到监控者那里。特别是如今的农业发展已经进行到一个精细农业的状态,对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农作物的变化都需要有效的应对。在检测区域中构建基础网络和安装传感器,用于采集水温、PH值、电解质等等多种参数,及时的水况反应能够将水环境参数上传至检测中心并进行分析。
2.2农业生态环境监控农业生态环境监控是保证农作物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为了对农业生态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完善的相关政策法规才能解决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也对许多重要问题的解决提供模范的解决方式。另一方面,在建立农业物联网的同时,对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构建也必不可少。因此国家必须要运用高科技手段融合互联网实现对农业生态的自主监控,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我国的生态环境在形势趋于变好的今天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对环境监控方面仍然不可松懈,对大气环境,对河流污染以及草木覆盖程度的监控形势都比较严峻。经分析研究后发现,地面监测站与遥感技术的结合是组成我国环境监控的主要手段。在前期卫星不曾覆盖的地点进行人口测量,在无线传感技术发展的同时开展了无数的网络监测站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星星点点的检测站的建设下,我国的环境检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些系统依靠传感器以及无线通信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强大后备军。
2.3农业生产精细管理建立农业物联网的前提是实现对精细农业的管理。只有将农业的生产环节与高新技术发展结合到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农业的发展带来帮助。在集成了信息技术以及GPS技术以后,农作物的生产环节变得无限透明,对农业生产信息的获取,对生产环节的管理以及突发事情的应对决策都显得十分智能。
3农业物联网的技术创新
农业物联网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收集: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对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湿度、PH值、二氧化碳含量都实现了实时监控。在上述所测数值出现超出常态的变化时,监控者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且在物联网络上找到解决方案,并且对作物生长环境中的设备进行调控。2)视频监控:在物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用户只要拥有一个手机或者电脑等等其他的移动设备,就可以实时关注自己所订购的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也可以根据监控室内的作物实际情况实施远程想法的传达。3)数据存储:在物联网监控过程中所产生的农作物的数据往往能反应农作物生长中的种种问题从而为以后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素材,在农业物联网中实现一个档案的存放。4)数据研究:系统将会在收集到数据之后,第一时间实现报表的制作,让用户第一时间感受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空间分布情况。5)远程控制:由于物联网的便利性以及可操作性,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农作物的监控以及对温度、湿度的操控。6)错误报警:系统将会给用户权限设定一些警戒线,超出警戒线,物联网将会第一时间通知用户,让用户能接触到农作生长的每一个环节以达到自己的理想生长情况。
4推动农业物联网进程的建议和展望
我国幅员辽阔,并且由于农作物生长范围较大,因此建议物联网建立专业的工程专项,在农业发展优势区域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应用需求,在已有试点区域的基础上,扩大物联网试点的范围。与此同时,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政府在一些措施以及政策的制定和实行上还不是非常的完善,而物联网又具备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为了支持物联网的发展,政府应该在税收等方面对物联网发展进行减免、甚至补贴。并且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实现不同的补贴限额。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很多领域发展还不够成熟,但是在大环境下,我们在政策的支持下或许能够奋起直追,与欧美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目前,在农业育秧阶段已经实现了物联网的渗透,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互谅网将会发展到农作物生长的方方面面。由于手机、pad、电脑等等用品的普及,用户的实时监控也不再是梦想。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政府设立的无数监测站可全方位地掌控我国生态环境中的雨、水、干旱、大雪等等问题。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及时的预警报告,为农作物的及时保护提供了方案支持。而到了农作物成熟阶段,用户可以直接在家里实现对收割机等大型农业设备的监控以及同GPS技术对它们的位置进行实时掌握,不仅如此,强大的物联网还能实现用户对实时路况的掌握以便于达到农用设备资源的不浪费,为他们实现运行效率的最大化提供最大的帮助。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对收割机内部的温度进行控制。因此,物联网在农业发展中的前途不可限量,几乎方方面面都可以运用到物联网,而未来的农业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也会更加的智能,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拥有者巨大的作用,对人工成本的降低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葛文杰,赵春江.农业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4(7).
[2]秦怀斌,李道亮,郭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及关键技术应用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4(4).
[3]李瑾,郭美荣,高亮亮.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及创新发展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5(S2).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篇(5)
1 概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当今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一个企业中,安全是保证秩序稳定的重要因素,任何企业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秩序和效益。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将物联网技术融入企业管理,助推安全管理提升,大幅降低企业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效率尤为重要。
2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与物互联的互联网。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达到智能化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
3 物联网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可行性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大都是由基础资料部分和现场管理部分组成的。如果工作场所多,距离又相对较远的话,会给现场管理带来很多不便。虽然,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到各个场所进行检查,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设备设施是否存在超期服役现象,现场人员是否按照规定动作进行巡查、现场隐患是否及时整改等等问题都不能时时、动态的掌握,给安全管理带来一些“空档”,管理相对被动。
根据企业生产现状,建立一套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个现场的设备设施完整性、现场人员巡检路线、隐患问题情况等关联起来,就可以实现安全工作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可以对全部的重点场所进行远程监控,时时掌握现场情况,避免管理“空档”;实现安全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监督人员可以不用去现场,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就能够了解隐患的监控或整改情况;实现安全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远程监控,可以直接针对有疑问的现场进行检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安全工作的有效提醒,对消防器材、生产设备、应急设备、车辆检查、压力仪表等到期检测提示,保障设备设施的按期检测,确保了设备设施的完好性,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4 物联网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可由资料管理和现场管理两大部分组成,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信息、图片信息、证据性信息等通过物联网技术上传至管理平台,安全管理人员在远端可实时进行监控和检查,所有数据信息还可作为大数据进行存储,作为安全经验进行分享,也可以为下一步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管理考核提供数据支撑。
4.1 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的应用拉近了安全管理人员与现场工作人员的距离,有利于进行现场设备、现场人员的管理,有效地掌握现场安全状况及工作真性情况,使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人员的工作及时性得到提高,最终达到本质安全。企业安全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远端无人值守的现场数据,可以准确的监控,更好的满足企业安全管理的需求。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改变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利用远程采集模块,监控各个现场数据,为生产方案的调整提供数据依据。
4.2 有效监控
企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生产现场设备设施的感知程度。与通信网络联合,及时对设备设施数据进行采集和监测,能够动态的得到终端设备、中转设备、连接链路、运行状况等内容,一旦出现状况,可以及时预警诊断,使得企业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维修,使其损失降至最低。及时对操作人员进行监督和控制,发现违章及时制止,避免由于违章操作带来的安全问题,最终达到安全生产和保障安全生产效率的目的。
4.3 技术提升促进安全管理提升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企业所属区域绘制安全信息图,在平台中对所有的危险点源要害部位进行标注,对重点监控场所一目了然。同时可以把现场的情况,检查结果通过互联网技术及时上传到管理平台。所有数据在管理平台中都可进行分类检索,例如车辆位置、车辆管理情况、巡检路线规范情况、设备设施完整性、隐患整改情况、设备设施检查频次等,方便安全管理人员掌握企业全面的安全概况。利用物联网技术,把生产信息通过移动办公设备随时读取和检查,对生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这样既提高效率,又健全资料,还可有工作提醒功能。物联网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创新了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现场人员的执行力,保障了设备设施的完整性,缩短了隐患发现的时间,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生产损失,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5 结束语
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智能技术、云技术等新技术,把安全设备设施,通过物联网、内部互联网的模式实现联接,实现了孤立信息的集成,同时可以随时查阅相关资料;任务安排随时推送到检查人员手中,现场可以利用移动办公工具,检查的问题能拍照上传,管理人员可远程查看现场的安全状况、整改情况等,实现由软件推动执行、实现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最终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提升,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何守龙.管理保安全的关键措施研究[D].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2]牛娜.物联网及其在石油行业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9).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篇(6)
“物联网”的概念提出较晚,它是在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互联网的进步、发展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物联网是互联网的衍生物,并且在现实生活、生产应用、科技发展等等方面以更快的速度渗透和发展,物联网真正做到了以现实实物为基础,着眼于信息时代的物物联系,应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比互联网技术更复杂、产业辐射面更宽、应用范围更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和影响力更强。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1.农业物联网
农业物联网,是指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 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 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 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 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物联网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农业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脚步,也深刻的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未来。
1.1物联网监测功能
传统农业需要人力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不仅是对生产劳动力的资源浪费,更是由于人主观因素的意识偏差而时常导致检测不准确,从而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不清。而基于物联网应用上的智能农业通过传感器感知,提高了对农作物的感知情况准确性,实时准确及时地了解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迅速进行调整;另一方面,通过数据收集能行场数据库从而成为信息积累,有利于数据统计和分析规律,把握整体态势。例如,在大棚中,对于农作物的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监控等等。
1.2物联网远程控制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的劳作全部都由人力完成,劳作量大。而随着农业生产机器的应用,对劳动力是一种解放,而物联网的应用则是整个机械操作系统进行有机结合,而人力只需要对系统的整体控制即可进行远程操作控制,真正实现了人在家中,设备工作,农作物生长。比如,农作物的灌溉方面,针对电脑的实时控制,根据数字化管理及时调整,何时进行灌溉,灌溉量为多少,系统控制准确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1.3数字化管理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全面深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农业控制的数字化也日益受到重视,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加强数字化系统管理,减弱人的干预作用,提高了准确性。
2.辽宁省的物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辽宁省物联网在全国农业物联网发展中起步较早,近年来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之生产需要,农业物联网发展迅速,应用逐步广泛。颁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后,辽宁省积极响应,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自从辽宁省5万亩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项目2012年在沈阳启动以来,辽宁省的农业物联网发展迅猛,为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转型、为“菜篮子”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该项目将利用四年时间完成在辽宁省5万亩的推广规模。两年时间以来,辽宁省在农业物联网发展方面,积极开展工作,2014年辽宁省农业农村新经济论坛在辽宁省召开,报告内容涉及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休闲农业,农村金融,数据与信息分析及劳动力流动研究等方面全面概括总结了辽宁省现阶段的新农业发展状况。2014年辽宁政府农业信息工作报告中指出农业逐步完善全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全面提高农业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充分体现了现阶段辽宁省的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比如,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因为农业物联网起步较晚,现在全国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无法有确定的规则制度可依;共享程度不高,物联网的运用价值之一,就在于能提高信息统计和信息利用程度,而共享平台的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进步。
3.辽宁省的物联网农业发展建议
未来辽宁省的物联网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只要能及时解决物联网深入农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挖掘物联网结合传统农业的价值,联系辽宁省本地实际,一定会在农业产业中产生改革性的效果。目前,通过物联网技术,有效监控设施农业作物的生长环境,优化投入,实现高产、优质,保证农产品安全和可追溯,已经成为辽宁省发展智能农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3.1加大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促进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是利国利民的惠民事业,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保护和资金投入。只有政府加大农业物联网的资金投入和进一步具体完善、落实关于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政策和相关法规,才能是辽宁省在落实农业物联网发展方面有法可依,有资金运作,从而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实质性进步和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3.2加速技术进步
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持,目前辽宁省的农业技术发展主要依靠高效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实质性的结合具体物联网应用平台。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生产水平的相应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物联网发展和信息化推进水平。物联网的推广在辽宁省内由于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得到广泛运用,技术的限制使得农民们看到了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手段,然而短期内并没有多少真正符合农民生产经营的信息服务系统。
4.总结
辽宁省的农业物联网运用发展起步较晚,然而发展态势较好,稳中更进,有望在全国物联网应用领域成为示范案例。本文以辽宁省为背景,从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状态出发,分析农业物联网的应用现状,从而得出提高和改善的建议。
【参考文献】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篇(7)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一、物联网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利用RFID等技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涵盖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物联网中物品能够彼此“交流”,借助RFID技术让物品“说话”,借助计算机互联网让物品信息实现互联和共享。在物联网时代,钢筋将与宽带共同构成基础设施,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个人生活将在这些基础设施上运转。
国际上美国等国家都极为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美国将物联网作为改变产业模式和结构的法宝,用来提高交互效率。欧盟在物联网研发和应用方面做了许多创新工作,各国都企图在物联网发展上取得领先,获得突破。我国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并不落后,传感器和传感网已在许多省市获得应用,获得许多新的突破。
二、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1.智能环保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升高,社会对环保的要求也不断升高。为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环保部门可以利用物联网建设智能环保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信息采集网络对环境进行自动监测,对重点单位或是区段实现自动监测并实时传输监测到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环境分析系统和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准确的向政府部门和社会环境质量资料或是概况信息。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智能环保系统中对大气、废弃物、水源、放射源以及噪声等进行感知和管理,提高智能环保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具体的设计方案需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环保信息采集系统和处理平台具备智能感知能力和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以及数据可视化能力,使环保监控体系掌握环保事件产生、发展的规律,辅助灾害预测等各项决策,形成环境监测、执法、数据交换、应急指挥、办公、教育展示等各个中心整合成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
2.智能物流
RFID技术不需要人工干预便可以识别目标并获取数据信息,操作快捷便利。利用RFID等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保证信息传递准确、便捷,提高运输、包装等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实现物流与资金、信息、商流的有效融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品生产到消费的整体效益,促进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品跟踪、目录管理、自动接收、自动装运、电子产品码等方面。
3.智能家电
最近几年,我国迎来物联网建设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智能家电的全新变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电将在物物感知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应用,从传统的播放电视节目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电视可以根据用户(例如老人或是小孩)的特点自动选择播放内容,并通过语言合成功能向用户推荐电视内容。与此同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电可以解决控制孩子使用家电的问题,例如电视会在孩子离电视显示屏太近时自动黑屏、暂停播放,在孩子与电视距离合适之后再继续播放,或是家长通过3G网络等途径控制孩子上网或是看电视的时间,由电视在显示屏上滚动提示文字并进行语音提示。
4.金融领域
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高新科技的支持,物联网技术能够在改善金融安防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金融体系由于涉及资金运作,一直是犯罪案件频发区,物联网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物物相连的优势,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提高安防的效率和可靠性。例如借助物联网技术对来访人员进行管理,实时跟踪并监控、记录来访人员的行为和信息,为侦破犯罪案件提供线索,还可以在现金柜等物品上和库房出入口等位置加装RFID标签或是设备,借助软件平台使资金可视化,并对ATM机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自动上报,以保障资金安全,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便利。
金融领域的业务繁多,除了上述应用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在支付业务和优化金融服务、保险业等方面得到充分应用。例如基于物联网技术发明的芯片银行卡、金融业务各环节的可视跟踪、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以及对投保的汽车安装传感设备来监测、记录其运行状态等等。
5.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在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智慧校园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环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记录学生学习的对象、学习行为,从而合理调整学习方式和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强化交互功能,例如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为植物粘贴相应标签,学生能用手机识别标签获得相应的扩展内容。在教育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在人员考勤、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得到应用。例如对学生证、图书、设备等粘贴RFID标签,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行为、快捷的查找图书、跟踪设备的状态等等。在智慧校园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校内交通、车辆、校园安全、建筑、生活服务、师生健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借助光线传感器可以控制教室内光线强度,借助红外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校园安全状况等等。
6.农业领域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物联网技术能够在现代养殖业、农作物生长、农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养殖业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项圈式等形式的应答器、个体标识等可以对牲畜、家禽等实现有效管理,减少误操作,提高管理水平。在农作物生长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土壤、灌溉、气候等情况,收集温湿度、大气、氮浓缩量等信息,提高农作物种植的科技含量,做好防灾抗灾工作。在农产品质量监测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产品种植、生长、收获、运输、存储等全过程进行监控,快速监测农产品质量并查出问题所在,例如借助RFID等技术建立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可以有效保障各种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总结
未来物联网的应用将越来越多地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物联网的发展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尽管拥有美好的前景,但在发展的道路上,也面临标准、技术、产业链等方面的困难,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在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业务应用上取得突破,以促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日梅.物联网概述[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1(01).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篇(8)
中美网上书店的外部环境因素对比
影响网上书店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产业政策、物流产业、互联网普及程度、社会信用以及网上银行发展状况,他们同网上书店的运营以及顾客数量息息相关。
中美政府都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但美国在税收政策上更为倾斜。美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自1997年开始电子商务政策现状以及趋势年度报告,同时对电子商务实行暂免征税政策。中国政府从1997年开始注重电子商务的发展,并逐步建立了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委员会和电子商务协会。目前尚未对电子商务的税收采取减免政策,只有部分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国税“三免三减”政策。
中美物流产业发达程度相差悬殊。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逐步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等运输市场的管制,目前不仅拥有发达的邮政系统,还拥有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他们不仅解决客户的运输问题,还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与客户结成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近几年中国物流产业也有一定发展,但是尚无覆盖全国的现代物流公司。中国拥有两类物流企业,一类是以中国邮政为代表的企业,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实力雄厚且具有垄断权,缺点是机构臃肿,运营模式缺乏灵活性,成本高。现代物流公司是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公司,他们往往具有专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业务多元化、规模小等特点,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
美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高于中国。如图1所示,2005年5月美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63亿,约占美国总人口数量的55.3%;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0.988亿,占中国人口的7.72%。可见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绝对数量是美国的一半,而互联网用户在总人口中的普及率仅是美国的七分之一。(如左页图1)
美国网上银行系统非常发达,中国网上银行虽有一定发展,但顾客满意度不高。在美国,不但主要的传统银行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而且美国还有专门的网上银行。据美国互联网用户行为研究机构统计,截止2004年11月,44%的美国互联网用户使用了某种网上银行服务,比2002年增长了47%。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大部分银行都已推出网上银行业务。据艾瑞市场咨询和新竞争力网络营销管理顾问网调查,2004年末中国互联网用户中的16.9%是网上银行用户,5.1%将网络银行作为常用的网络服务之一,但半数以上用户对目前的网络银行服务不满意。
综上所述,在影响网上书店的外部环境因素中,中国的产业政策、物流产业、互联网普及状况、社会信用和网上银行发展状况都同美国有一定差距(如表1)。那么这些差距对中国书店借鉴亚马逊模式具有何种影响呢?
中国网上书店借鉴亚马逊模式之“瓶颈”分析
亚马逊模式能够使网上书店建立很多优势,有些经营策略是中国网上书店能够借鉴的,而有些是无法借鉴的,因为中国网上书店受到物流产业、社会信用以及网上银行发展状况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局限。
中国网上书店可以努力在网站界面、价格、推广、商品等几个方面缩小同亚马逊的差距,例如优化经营流程、给予顾客足够的折扣、通过其他网站推广自己、提供丰富的商品等等。
中国网上书店难于借鉴的是亚马逊的物流和结算,因为他们受到中国的物流产业、社会信用以及网上银行发展状况的限制而成为借鉴的“瓶颈”。物流方面,亚马逊主要采用物流外包的方式运输,并按照商品分类建立配送中心,在接到订单之后从出版商拿货并直接送往邮局(畅销书例外,有库存)。受到物流产业发展状况以及较高邮政费率的限制,中国网上书店不能实现低成本的全国性物流外包和零库存运营。结算方面,亚马逊采用多种结算方式,包括信用卡、借记卡、支票以及货到付款等,由于美国信用卡制度非常发达,网上信用卡结算最为常用,不需经历繁琐的银行转帐程序。中国比较专业的网上书店也能为顾客提供多种付款方式,包括邮局汇款、银行电汇、储蓄卡汇款、在线支付(手机和银行卡)以及货到付款等。由于互联网普及程度以及邮局、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处理速度的限制,网上结算程序比较繁琐,耗费时间较长。
因此物流和结算是中国网上书店借鉴亚马逊之“拿来主义”所遭遇的瓶颈,这些“瓶颈”是难以依靠自身努力去突破的。
中国网上书店的前景展望
虽然在短期内无法突破物流和结算这两个“瓶颈”,但是中国网上书店仍具发展潜力。
一方面,从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来看,由于中国物流市场已经对外开放,支撑中国网上书店的物流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一些国际物流公司如FEDEX和UPS等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而中国本土物流公司也将在竞争中得到优化;中国人口基数大,且互联网用户增长快,网上书店拥有众多的潜在客户;中国银行也在积极提高网上服务能力以迎接来自国外银行的竞争。所有这些都为中国网上书店的发展带来了机会。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篇(9)
前言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在多个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矿山建设中,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矿山生产效率,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而且其利用准确的监测和定位,能够实时、准确的实现对作业人员、设备及物流等的实时监测,有效的提高矿山管理的现代化,为矿山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物联网及其矿山应用背景
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技术,从字面可以理解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因此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作为核心的基础,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可以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在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是依托于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来对任何需要监控、连接和互动的物体及过程进行实时采集,并能够采集到各种需要的信息,并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物品与网络的连接,为识别、管理和控制带来更多的便利。
在矿山建设过程中,井下生产环境恶劣,安全隐患较多及通信联络困难等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这也对矿山数字化建设更具迫切性。通过加快推进矿山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矿山生产效率,保障矿山井下作业的安全。近年来,我国矿山生产中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仍应看到,我国矿山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当前设备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无论是实时性、准确性还是数字化设备普及程度都有许多地方需要改时,特别是对于井下诸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仍然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联通,还没有实现与井下其他设备及井上监控设备之间信息的交换及共享,这就导致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掌握井下设备的工作状况,对井下工作人员作业情况及工作环境也无法及时了解,这不仅对矿山生产效率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也对矿山生产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矿山建设中来,有效的提高矿山物联网应用水平,为矿山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物联网在数字矿山建设中的应用
2.1 采矿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系统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开采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就导致在矿山开采作业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因此也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导致生产指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资源利用效率也会有所下降,严重时还会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矿山中,通过构建实时监控系统来对矿山生产状态进行实时了解和掌握。实时监控系统主要依托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局域网的无线传输协议及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利用射频、红外及激光等传感器来对井下作业人员、设备及环境状况进行实时感知,掌握爆破、出矿及运输等各生产环节的工作状态,并运用各种接口技术等形成矿山智能感知网络,实现多种信息源的融合共享,从而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采矿生产过程的可视化,进一步优化生产作业计划,并实现调度指挥决策的智能化。
2.2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在矿山企业各项工作中,安全生产是恒久不变的重要话题,同时也是矿山企业重要内容。矿山生产过程中,无论是生产人员还是生产设备都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特点,同时生产环境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下,极易发生突发状况,因此在矿山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作业人员、设备和材料等进行有效监测和定位,并对工作环境参数进行及时采集。
当前很大一部分矿山都在矿井中安装了安全监控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但无论是监测还是定位,整个过程中都建立在传统的人工呼叫系统基础上,这就导致监控系统和定位系统无法有效的发挥其重要作用。将物联网技术在矿山安全监控系统中进行应用,由标识卡、读卡器、网络传输系统、上位机及系统软件等共同组成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不仅实现了人员和设备的定位,而且能够及时采集工作环境参数及对数据进行传输,同时井下人员和设备所处位置自动传送到系统中,对矿山生产环境参数自动进行测定,并上传给上位机进行分析和预警,一旦有突发状况发生时,能够将信息及时发送到井下,并按照具体的规划进行撤离。
相较于其他行业,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源,这就对矿山开采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具体工作中,需要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基础的平台,参照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与物联网对信息处理和分析和强大功能,通过对灾变危害进行有效评价,从而对矿山重大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并深入分析作业场安全及变化趋势。
通过物联网,将各个独立的监测对象进行联接,基于GIS技术,采用B\S与C\S的混合结构,应用有限元、神经网络等分析手段,实现基础空间数据库、重大危险源管理、危险品管理、危险源监测、危险源综合信息查询、预警分析、变化趋势分析、应急指挥等功能,并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过程自动监控应急预警一体化系统。
2.3 智能化物流系统
矿山生产过程物流主要是生产所用材料、采出矿石和废石。矿山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炸药,许多矿难的发生都与炸药的使用与管理的不当有关,因此对炸药流向管理是极为重要的管理环节,传统上一般采用登记领用方式加以管理,难以准确控制。在物联网系统架构内利用二维码识别与管理技术对炸药流向进行管理,同时与人员定位系统、运输车辆管理系统协同使用,实时记录炸药的出入库、领用人员身份、使用炸药的火工人员运动轨迹、放炮时间点危险区域内人员、车辆隔离等情况;矿石和废石流向与定位主要通过对运输车辆/机车管理实现。
3 结束语
在当前矿山建设过程中,需要与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数字矿山建设工作中来,通过对矿山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有效的提高矿山生产管理水平,实现矿山生产的安全、高效,为矿山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篇(10)
中图分类号:TM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384-01
前言: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传统的通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于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恰恰迎合了人们群众的这一需求,基于移动通讯技术下发展而来的物联网,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起居,都简易成了一个模板式的操作模式,人们想要查询的信息,只要通过移动设备就能够轻易地在物联网中心找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
1.物联网概述
1.1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核心而应运产生的,人们可以通过相应的手段将物品的各种信息,传输到互联网中,从而通过物联网中心,实现物品信息的交换。
1.2 物联网的贡献
物联网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将各种物品的实时信息传输至互联网当中,还运用了智能感知手段实现了信息的互通和开放,人们通过移动客户端就能够实时查询物流等信息,实时监控自己所买的产品的物流动向,还能够在人们出行时提供相应的智能支持,实时查询当前路况,保证出行畅通。物联网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成功的联系到一起,完成了物联网由概念走入生活的过程,真正实现了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全公开化。
1.3 物网发展的主要特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人们的生活也迅速进入到了信息化模式,物联网的形成正好适应了这一形式的发展,满足了人民信息快速更新实时分享的新要求,因此物联网的发展前景是十分乐观的。物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一个新兴市场的发展,由于其将物品的信息及时公开分享,使消费者和卖家都能够实时追踪物品信息,更加促进了我国的网络生活化。物联网的发展不单单是依靠于自身,它主要以互联网为核心,围绕着人们的生活,运用当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移动通讯设备,更好地将人们的生活与网络连接到一起,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信息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2.1 相关技术设备
物联网不单单只是一个概念,它需要通过许多的技术设备来将其转变为可实施操作的程序,使其能够对相应的物品进行实时追踪、监控和管理。这些技术设备能够更好地将物品的信息及时有效的进行传输,并且更加的准确和快捷,能够节省出大量地人力进行其它的相关的工作。保证了物联网信息的及时有效,为物联网接下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信息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带动了许多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这一现象使得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物联网管理方式,物联网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来带动自身的发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物联网将触手延伸至信息通信技术领域,致力于将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到物联网中,来更好地完成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传递工作,和物流信息的追踪定位工作。使人们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只要在保证网络畅通的情况下,就能够轻而易举的了解到物流信息,实时掌控自己所购买的物品的运输状况,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方便了人们的购物和生活。
2.3 信息技术的主要管理对象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崛起,物流业和电子商务行业也随之迅速崛起,网上交易也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态,但是网络的虚拟性非常的高,这使得人们缺乏真实感易产生恐慌心理。而物联网以互联网为核心应运而生,它将信息通信技术完美的融合到了对电子商务交易的管理中心,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商品的实时追踪和监控,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还能够更加准确的将商品的信息传递到信息通信设备上,以供人们随时查阅,增强了人们进行网络购物的真实感,促进了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传统的物流行业中大量的物流信息需要人力来进行收集整理和传递,在整个过程中极易出现差错,导致信息传递的不通畅,而物联网引进信息技术来进行物流信息的记录和传递工作,只需要在物流开始之前将信息录入到移动设备中,通过各个站点的扫码录入就能够轻松地监控物流的运输信息,降低了错误率,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
3.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3.1 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现状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物联网中,使得物品信息的传递工作得到了简化,人们通过扫码等技术就能够轻易地将物流信息录入到移动设备中,人们只需要一台手机,在网络畅通的情况下,就能够轻易地了解到相关的物流信息。这样不仅节省了物流信息的传递时间,简便了物流信息的传递过程,还保证信息的正确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运用中也是存在着弊端的,物流信息并不是一直处于随车监控的状态,它需要在每个物流配送车的转站点进行一次人工的信息录入,才能够真正的完成物流信息的更新,如果工作人员忘记录入信息了,那么就没有新的物流信息,这就导致物流信息更新不及时,消费者不能准确追踪自己所购买的物品的位置,不能够及时做好物流接收工作。
3.2 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展望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已经很好的被运用到了物联网的发展中了,在物联网的各个方面都能就看到运用信息技术的影子,但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也必须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寻求新变及时注入新的活力,来跟上网络时代的快速变化发展的现状,才能够不被时代所抛弃,保证生命力。而信息通信技术就是物联网寻求新变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信息通信技术只是单纯的被运用到了而已,并没有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而随着社会状况的不断变化,网络世界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必然将要在物联网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来保证物联网行业能够紧随时代的步伐。
3.3 物联网发展的三个主要领域
当今社会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深入了人们的生活,它已经被运用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不管是交通、电力、城市管理还是医疗等方面,我们都能够看到物联网的影子。人们现代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滴滴打车等软件已经成为了人们选择出行工具的首要选择了;在医疗方面,人们已不再采用传统的挂号模式,而是使用磁卡式的挂号卡,只要医生刷卡就能够了解到病人的相关信息,诊断的病情和所开的药品也通过电脑,记录到了磁卡当中,病人进行缴费取药时,工作人员只需要刷卡就能够完整的了解到一生所开具的药品信息和缴费标准,极大地节省了时间;不仅仅是医疗等方面运用到了物联网科技,在物流信息的传递中也运用到了物联网科技,使得物流信息能够及时快捷的传递到电子设备中以便人们查看。除了交通、医疗和物流,其实电力行业也运用到了物联网技术,人们通过网络进行电卡的充值,只要刷卡就能买电,实现业主自主购电,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3.4 传感与移动网络的融合
传感技术与移动网络的融合,是物联网科技的主要发展方向,传感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传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如果能够成功的将传感技术与移动网络相融合,那么将使我国的信息化程度得到极大地提高。目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已经触及这一方面,但是研究状况并不完善,还需后续的研究支持。
4.结语
我国互联网行业在急速发展,物联网行业也在急速发展阶段,信息通信技术在物联网的发展中已经被广泛利用,但是还是会存在许多的弊端和盲点,也有极大地潜在资源未被开发,所以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重点就是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和解决这些弊端。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篇(11)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257-02
一、引言
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安全生产状况备受社会关注。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呈现出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从2002年的4.94下降到2011年的0.56,下降幅度接近90%,但和欧美国家百万吨死亡率0.03左右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加强煤炭生产事故预防,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实现应急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已成为煤炭生产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煤矿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契机。“物联网”也称为“传感网”,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如射频识别、传感、全球定位等,按照实际需要,不间断地采集物、人、环境的实时信息,通过各类可利用的网络和特定程序接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和实时处理,实现智能定位、识别、监测、预警等功能的新兴网络技术,从而完成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最终实现人对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目前,物联网已经在多种行业开始运用,在煤炭生产行业,已有许多煤矿引入了各类物联网应用系统,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2010年,黑龙江省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运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仓贮中心进行管理,使物资管理实现了“实时化、可视化、透明化和一体化”,与2009年同期相比,生产材料新品投入减少6000万元,回收复用增加3000万元,储备金减少1290万元,周转天数减少10天,使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已有一些专家学者对物联网在煤炭行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如吴立新、汪云甲等对如何运用物联网建设数字矿山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张锋国、林曙光等对如何构建矿区物联网网络架构进行了研究;施祖建、汪丽莉等从行政执法、重大危险源、移动危险源等角度分析了物联网在政府监管上的应用,但如何运用物联网技术提升煤矿企业的应急管理水平方面的研究很少,应该引起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
二、基于物联网的煤矿应急管理平台组织架构
根据物联网的主要技术功能和应急管理的主要构成阶段,形成技术层面与管理层面的相互对应,分为感知――预警层、网络――信息传递层、应用――应急处置层,如图1所示。
1.感知――预警层。感知层主要由各种传感器组成,可以准确采集人员、设备、环境等的实时数据,如人员位置、有害气体浓度、煤尘浓度、设备运行状况、煤炭开采情况、地下水位变化、顶板压力等。根据实际需要,各类传感器可以有效地分布在各个工作面,从而构建一个巨大的传感网络层,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层的通信模块传送至控制计算机,进行数据整理,为全面感知提供基础保证。预警是应急管理的首要阶段,指在危害发生之前,根据监测数据对比危险发生的临界值,判断灾害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部门发出报警信号,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应急管理的预警能力大大提升,能够有效降低预警阶段人的失误率,提高对危险源监测的连续性和准确度,切实提升预警功能。
2.网络――信息传递层。物联网的网络层一般是指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将分布式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技术溶于一体,能够将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送到用户终端的数据库。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流畅传递、海量数据存储和快速信息处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得以实现,这也加快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应急管理的普遍推广。信息的全面、快速、准确传递和处理是应急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科学决策的关键,是应急管理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3.应用――应急处置层。应用层是对所收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利用的各类平台和软件,是完成从“数据――信息――知识――决策”的智能演化。对于应急管理来说,有助于进行科学的应急处置。一般包含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监测系统、环境监控系统、人员管理系统、应急物资调动系统、应急通信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系统等。
三、基于物联网的煤矿应急管理主要内容
1.煤矿生产事故危机预警。从目前我国煤炭生产企业总体事故预测水平来看,总体水平较低,事故预测的及时性、连贯性、准确性较差,事故预警的临界参考基础数据缺乏或数据处理能力,事故预警的功能并没有切实实现。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上述问题将得到改变。第一,物联网技术解决了预警基础数据连续、全面、准确采集和传递的问题。丰富的各类信息,能及时发现事故发生的前兆,判断可能的发展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提高预警的可靠性;第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解决了对大量的信息的存储、计算及成本费用问题。
技术的发展使事故应急预警启动条件和临界变量阈值问题有望得以解决,预警变量阈值可以综合多方面因素,一是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如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等;二是设备运行情况,如采煤机、水泵、风扇、等;三是各类生产环节状态,如电压、煤仓煤位、地下水位、空气温度、风速、负压、顶板压力等;四是人员工作状况,如违章操作、离岗等。预警的准确性、及时性会大大提高,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这使企业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心前移,从事故救援逐步转移到以防为主的感知预警。这对企业和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从被动应急救援逐渐转向主动的预警防灾。
2.井下人员定位及身份识别。目前,我国的多数煤矿生产设备落后,安全技术水平低,加之井下生产环境及其复杂,对井下人员的工作状态达不到实时掌握,经常出现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明确井下人员所处位置及身份的情况。这给应急预案的选择、救援决策制定及救援行为等工作都造成了严重障碍,导致错过救援的黄金时间,造成重点生命和财产损失。
通过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制的各种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功能上能够实现人员升降井考勤、限制区域报警、人员定位监控等,为井下人员的安全提供保证。一般人员定位及识别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由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心、基站和矿工所带的射频识别卡组成;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基站与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心,基站与射频识别卡的软件设计。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井下基站会自动收集井下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射频识别卡信息,该卡具有唯一性,信号经过微控制器处理后,通过各类无线或有线网络将信息发送到地面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心,通过相应软件平台使井上管理人员实时地了解井下人员状态,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可以及时确定井下受困人员数量、位置及快速识别遇难人员身份,为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妥善进行应急善后处理打下良好基础。系统运行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2.应急救援物资科学调度。一旦煤矿事故发生,科学调度应急救援物资便成为应急管理现场处理阶段的核心工作之一,大量的煤炭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经验表明,能否及时、合理、科学地对应急救灾物资进行企业内、部门间、地区间的调度,直接影响最终救援效率和效果,导致应急救援结果的巨大差别,应该成为煤炭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研究的重点。
以射频识别技术(RFID)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已经进入了成熟发展期,它集成了无线通信、芯片研发与制造、标签封装、系统集成等技术,能大大提高应急救援物资调度的科学性,特别是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各类救灾物资、车辆、道路实施动态调度、数量监测、标准核实、实时监控、运筹管理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事故救援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4.应急救援辅助决策。事故的发生、演变存在着错中复杂的逻辑关系。要对危机事件进行快速有效应对,使损失最小化,就必须建立智能决策辅助系统。这类系统以各种信息为基础,以预警分析、事件分类分级、预案评估、预案选择、预案优化、资源调度等问题为对象,利用各种模型、分析方法、模拟技术等对有关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实现分析和预测功能,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获取事故相关信息并向管理部门快速报送,准确研判事故发展趋势和救援需求,可以使救援指挥决策人员及时掌握事故现场基本情况,实现事故一线救援与指挥中心的实时联络,改变决策者依靠自身经验和判断做出决策的现状,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结束语
我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很高,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的煤炭生产企业应急管理水平低下,物联网技术在煤矿企业应急管理中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了改变这一状况的希望。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各类信息的连续的感知、获取、传递和处理,使应急管理的预防、预警、现场处理和事后完善各个阶段的效率大大提升,对我国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立新等.三论数字矿山――借力物联网保障矿山安全与智能采矿[J].煤炭学报,2012(3)
2.张锋国,王宏岳.感知矿山――物联网在煤炭行业的应用[J].学术研究,2011(7)
3.施祖建,汪丽莉.物联网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6)
4.张登宏.煤矿安全检测系统的物联网技术研究[J].煤炭技术,2011(12)
5.闫涛,吕丽民.物联网技术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2)
6.高昆,马林艺,王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急管理平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7.邹国辉,纪彬.物联网在煤矿安全上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感器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