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送中米用普通话怎么说怎么发朋友圈

胎教管家(taijiaoguanjia)最贴心最实用的孕期公众号!孕期知识,胎教方法,答疑解惑,开心解闷,尽在这里! 关爱孕妈咪,呵护新生命,你值得拥有!
在中国很多地方,当新妈妈生了宝宝之后,娘家人是需要送“祝米”的,鸡蛋,红糖,大米,宝宝的衣物,童车,现金等等,真是丰盛!那么你知道“送祝米”的习俗是怎样由来的吗?今天管家和大家一起来了解!
送祝米的由来
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寨子里住着一户人家,男人叫大山,女人叫田妹。夫妻两个勤劳善良,恩爱和睦。大山每日上山砍柴,进林子狩猎。田妹在屋里养猪看狗,烧饭浆衣。有一年,老天爷久旱无雨,地上水干草枯,田里颗粒无收。百姓们刨树皮、挖草根,日子过得好苦。恰好田妹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下一个儿子。大山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有了一个儿子,好续接香火;愁的是没有东西吃,月母子身子虚弱,娃娃没奶吃,饿得哇哇哭。大山急得没法子,恨不得割自己身上的肉给媳妇吃。寨子里的人家听说了大山的苦处,都在替他想法子。给娃娃缝了新衣,做了鞋帽,就是没得发奶的东西。想来想去,想到了竹子上结的米子。人们从山上摘回竹米,送给田妹煮粥吃。从那以后,只要有人家生了孩子,各家各户都去送竹米。 后来有了粮食,就送新米,送祝米就成了送米,包含贺喜的意思。后叫"送祝米",取了谐音。后来,由于互相攀比,"送祝米"越来越讲究。送祝米一般在第九天进行,通称"洗九"。日子确定后,外公、外婆、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就要花一笔钱去"送祝米"。凡生头胎,要"抬盒",这盒用木材做成,三格一盏,盒漆得红亮,中间一根本杠供两人抬。盒底层装槽米两斗,中层油条200根,上层装大小衣料、项链、长命锁、鸡蛋、红糖等,盒顶用绳子拴两只母鸡,外面用红纸贴封,写上喜庆祝词。启程由外公牵头,一行前往。富裕人家非常讲究,要抬"亮盒"。亮盒用玻璃镶成,内物透明,可供路人观看,以示荣华。中下等家庭则用一担箩筐挑东西去"送祝米",礼物数量少,质量差一些,箩筐上面放松、柏枝各一根,表示虽"清贫",却"亲近",要亲朋不要见笑。贫穷家庭只是用小篮子提点力所能及的东西,客套话是"不怕空手汉,只怕不来人"、"人到情到"。
所谓"男家不报喜,女家无祝米。"送祝米的喜物和礼仪,往往因地(民族)而异,各具独特的风采。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滇西的一些地方,去岳父母家报喜的是的多半是鸡。岳父母只要看看来人带来报喜的是公鸡或者母鸡,就知道女儿生的是男孩或女孩。回礼的时候,恰好相反,带来公鸡则回送母鸡,带来母鸡则回公鸡,现在这些习俗已经被电话等通讯工具取而代之。
有些地方不是报喜后立即送祝米,而是在九日或十二日,娘家人去看望产妇时才送,主家当日设酒席招待。郯城生男十二天、生女九天,娘家准备车马,召集各路亲戚,带上米、面、糖等礼物去看闺女,谓之“送糖米”。主家设宴招待,席后产妇把婴儿抱出来给客人看看,亲戚们要给小孩见面礼,钱数不等,然后主家再拿出红鸡蛋、馒头给客人带回家去,以示谢意。蒙阴送粥米也是娘家人集体前往,带着大大小小的 (yuǎn)子,内放鸡蛋、红糖、米等,上蒙一块红包袱。主家必须把礼物全部留下,空 (yuǎn)子内撒一把豆子作为回敬,据说可免小孩生痘毒。长岛县风俗,到家“看喜”的客人都必须吃糖果,忌讳“空口”。来客都不准带钥匙,若发现客人带钥匙一定要扣留并永不归还。泰安送粥米称作“吃面”,娘家人要凑几抬食盒,食盒的上层放一蓝色长布作婴儿的尿布,生男蓝布两头都露在盒外,女孩只露一头,客人回去时要偷一个烤糊的馒头或者煎饼,丢给自己的狗吃,俗话说“外甥狗,外甥狗,吃了饭,他就走”。这个习俗有些戏谑意味,主家多不以为然。昌邑一带在席间还要抱出婴儿观相,赴宴者各有赏钱,名叫“汤饼钱”,或称“长命钱”,同时还要为婴儿起名。徂徕山区称作“吃喜面”,男孩在第六天或第十二天,女孩在第九天。往贺者以娘家人为主,亲戚朋友结队一齐到达。贺客皆为女性,并都携带小孩。贺礼忌用篮子装载,要用木制食盒或编结无缝的 子。到主家客人先吃面条与鸡蛋,名为“点心”。若吃喜面在第十二天,点心必须是水饺,名为“合骨缝”。宴前,主家以方巾裹挂面和一付扎腿带子登门请接生婆,请来安排她坐首席。席间由新生儿父亲向宾客一一敬酒。散席后,来客带的礼物都要“押”回一部分,只有产妇娘家的礼品全部收下,“押”回的东西是两张煎饼、两棵大葱、一把麸子和一把盐。临行所有客人都要从席桌上拿走一些“喜馍馍”。
给新生宝宝送祝米代表了亲人们的祝福,也是宝宝一生幸运的开始,
不知道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呢,给我大家一起分享吧!(以上内容来自网络综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由管家编辑整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送米宴的祝福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