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度的物质生活会让人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现在的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了,可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反倒是越来越匮乏!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好像只剩下钱了,一个开心与否的唯一评价标准也变成了钱的多少!好像没有钱你连开心都不配!可是你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那个时候大家普遍都很快乐!穿着廉价的衣服有的甚至是缝缝补补的衣服,吃着粗茶淡饭,活动范围无非就是家的周边,一大家子人挤在一起住着。可那个时候的我们包括父母好像天然的具备一种快乐的基因!他们,总能在物资匮乏的时候靠着自然的馈赠快乐、坚韧的活着,任何时候都能从他们脸上看到由衷的笑容,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的苦难而失去希望!可是,我们现在了?钢筋水泥的城市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全部,每个人都忙于其中,为着一日三餐、父母孩子拼命的奔波!我们早已忘了,上次会心的笑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只是习惯性的挤出僵硬的笑容来面对这个城市的人!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我们今天拥有了如此多的资源,得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可是我们却丢到了以前总会挂在脸上的笑容了?其实很多人都错了!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把快乐等同于物质生活,可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物质生活与快乐并不是线性关系!也就是说,不是你拥有的物质越多我们就越快乐!另外,由于我们发展节奏很快,我们从物质匮乏的年代到现在的自足程度,我们的步伐十分快!以至于快到我们根本来不及去想,我们正真需要的是什么的生活?同时也来不及去想,当我们物质得到满足以后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精神生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时代我们想要的东西往往很容易就得到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要知道人在什么气候是最开心的呢?就是你在想而未得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会努力的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倾尽全力,可一旦你得到了心里立马就开始寻找另外的需求了。反倒是不会珍惜了!这叫不知足!所以欲望是无穷尽的,但是我们的能力是有可能穷尽的,求而不得是一种苦,得到了又是另外一种痛苦!因此,物质的满足已经不能给我们带来长足的快乐!少欲、知止才是我们快乐的根本,少想点多干点,愿你我都能懂的满足,守住心中的那份简单的快乐!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作者:水木然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却越来越迷茫,这是为什么?物质越来越丰盛,人类却越来越不幸福,这是为什么?信息越来越发达,人类的智商却越来越低,这是为什么?本文给你一个不可思议的答案。这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现象:人类是正在一点点蜕化。下面我们来捋一捋这个过程:在电报没有诞生前,整个人类都靠阅读获取信息,那时世界到处闪烁着理性之光。因为阅读是主动汲取信息,里面没有任何情绪,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能力。能在那个时代广泛传播的内容通常已经被多重过滤,平均质量很高。但这一切随着电报的发明而改变。电报让信息变成了碎片化、毫无关联的符号,信息不再具有“持续性”、“连贯性”、“系统性”,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就开始被撕裂。电报时代也让大家从“文字时代”进入了“照片时代”,让“看”取代了“读”,“读”是汲取信息后消化理解,“看”是只要获取信息然后在大脑里形成印记就可以了,“看照片只需要能辨认,读文字却需要能理解”,于是人类的思考能力变弱了。于是我们接受并储存了很多信息,但我们却并没有找到这些信息背后的联系。我们知道了很多事,却没有深刻理解它们。也就是说在电报时代,人们只知道“是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是”。后来电视的出现,则让大众彻底被动化,“表演”开始取代了“事实”,电视时代引发了全面娱乐化,让理性与大众彻底分道扬镳。一个东西搬到电视上,首先考虑的是它是否有趣、足够的新奇,表演是否到位,故事情节不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而是要足够传奇,因为大众对真相并不感兴趣,但是对于传奇却趋之若鹭,这让我们逐渐丧失了对知识、真理的敬畏,开始沉溺于各种表演。为了能够博观众一笑,所有的滑稽式演绎都变成了“合情合理”,人们放弃了思考,毕竟思考需要耗费精力,转而寻求各种刺激。如果说电报把“文化”变成了一种爽口的快餐,而电视则是把这种快餐变得更多更“好看”,更“廉价”、且更易获得。再后来就是互联网时代了,互联网时代让这种全民娱乐演绎得更加疯狂,因为互联网时代最具革命性的特征是:让制作内容者也大众化了。在电报和电视时代,我们所能欣赏的内容至少都是机构出品的,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门槛、水平、资质,且被相关部门所监管,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创作内容了,比如博客、微博等等。于是“制作信息”和“接受信息”的双方都变成了大众,信息传播得更快,因为各种互联网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大家每天都在忙着当吃瓜群众。
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按道理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感觉越来越满足和越来越幸福才对,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人们并没有感觉到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幸福,反而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焦虑、抑郁、空虚、失眠等精神疾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把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来源搞错了。今天,人们享受的食物越来越丰富,服装从面料到款式都发生了变化,既丰富又多彩,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也越来越先进和便捷,大部分家庭都有轿车,手机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感官刺激和愉悦。然而,在短暂的感官刺激和表面上的愉悦之后,人们很快便陷入一种精神上的虚无感和无力感,感觉生活越来越没有意思。那么,人的幸福感和什么东西有关系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真正的幸福感、心理上的轻松感以及满足感,都只来源于人的信仰。因为这些感觉来自精神层面,而信仰是一个人最大的精神支柱,并且是其他东西无法代替的。所以,人类如果失去了信仰,所有的活动都将失去意义。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人的充实感和幸福感来自于心灵深处对人生价值的定义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核心内容是承认与崇拜造物主。如果失去了这样的信仰,人是很难感到充实和快乐的。仁慈主说:“难道他们没有观察诸天和大地的主权以及安拉创造的万物吗?也许他们的寿限已经将尽了,除了它之外,他们还能信仰什么言辞呢?”(7:185)文/马石头,图/邢亮财经自媒体联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度的物质生活会让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