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游戏红龙第二次朝鲜战争攻略人机红军为什么老输

颇有情怀的良心之作。在商业上战争游戏无疑是不成功的:玩家少、社群小,弃坑率高,空地一体战到红龙几乎没有什么新玩家进入。但战争游戏系列弥补了市场上的一个空白:针对各国军迷开发的严谨RTS游戏。做出这个决定是需要勇气的:首先,工作量极其庞大,需要收集各国军备的型号和数据,包括一些冷门型号、改装型号,比如中国的红箭级导弹艇,中国海军自己都没装备几艘,只有驻港部队有,还有59坦歼(120mm炮59),在中国也算魔改版本。其次,你很大概率会得罪大部分玩家,考虑到庞大的工作量,细节不可能做到绝对严谨,而各国军迷对自家军备可是相当严谨,比如游戏里江湖III护卫舰就被揪出是用了江湖I的外观。而且各国军迷对自家的军备是有感情的,都会认为本阵营或本国的装备被弱化或被削,另一篇回答提到“削红成性”,是中国玩家的普遍说法,但其实战绩好的高手还是以红军阵营居多,一些蓝军装备也是砍了一刀又一刀(F111C载弹量从12削到4,澳洲玩家估计也不是很开心吧)。另外,由于单位过多(1500多种),上手困难,很难吸引新手或娱乐型玩家,只能做硬核玩家的生意,红龙在这一点上已经有觉悟了,直接取消了训练关,可以说没玩过欧洲扩张或空地一体战的新人根本没法上手红龙。最后,同样是过于严谨的后果,在反映真实装备历史和游戏平衡性上难以取舍。红龙的背景是上世纪70-90年代,正是中国军力相对美苏严重落后的时期,如果真实按中国当时的军力制作游戏,只有歼8和强5的中国空军就显得太弱了,因此只能让歼轰7提前服役,给了中国低配SU-27,同时防空上给予一些优惠(中国导弹本来就很强)。中国的88III坦克(96式原型)提前服役,朝鲜拿到了T90S,是朝鲜唯一的高富帅坦克,苏联有了SU27PU(SU30原型机)以对抗法爹的阵风,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即便有这么多阻碍和吃力不讨好(甚至讨骂),战争游戏系列还是做了三代,并且最终覆盖了海陆空三军、覆盖了地球上大部分有进攻性作战能力的国家,包括丹麦、新西兰这种军事存在感不强的国家,不管是在游戏史上还是军迷史上都是一个创举。说实话我以前不是一个军迷的,是从空地一体战玩成一个军迷的。尽管游戏不可能做到真实战争的水平,但红龙还是尽力做了,并且尽可能贴合了军迷的口味,我认为制作方是投入了大量时间混军迷圈的。举些例子:1,战争游戏是唯一考虑弹药和油料的RTS,而且弹药大多是按基数带的,甚至不惜牺牲游戏性,比如美军203榴弹炮载弹量2发,只能开两炮意味着几乎不可能离开FOB和补给车作战,操作也会麻烦很多。朝鲜PonGae防空导弹载弹也是两发,同样的价格下,山毛榉一般给3-4发。2,战争游戏在不严重打破平衡的情况下反映了一些军迷周知的军事知识,比如Mig31是世界上最快的战斗机(游戏中是唯一速度1100的飞机),Mig 29航程堪忧(游戏中是油料少),以及一些装备的魔改,比如59的众多魔改型号包括出口型,谷山大炮的底座也是五对轮。3,战争游戏玩了一些军迷常玩的梗,比如中国就有“59下山”梗、“开门,顺丰快递”梗、“党和人民”梗、“送敌人去见毛主席”梗,估计其他国家也差不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争游戏红龙第二次朝鲜战争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