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度过那段最走过那段艰难的时光光的?


■访谈对象
玉婉燕(化名),女,1963年生,今年57岁,广西某单位干部。2015年11月25日她接受肠镜检查时发现恶性肿瘤,随后做了切除手术。2016年4月,癌细胞转移到肺。现在,她依然在努力地跟病魔做斗争,愈斗愈勇。
2016年9月的一天,广西某大医院肿瘤内科住院部,一个新来的护士把本该给家属签的材料,直接递给躺在病床上的玉婉燕。看着手上薄薄的一张纸,玉婉燕才得知自己身上的癌细胞转移到肺了。这个消息对她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时间回到2015年,有一段时间,玉婉燕老觉得很累,力不从心,于是到澳大利亚大女儿家休养了40天。回国后,她又重新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直到2015年11月25日,玉婉燕才抽出时间去做了一次肠镜检查,一查才得知她竟患了恶性肿瘤。
一开始,家人、医生试图隐瞒病情,但终究还是隐瞒不住。一位医生朋友无奈向她透露了真相。玉婉燕是一个坚强的女子,在短暂的慌乱后,她很快就想明白了:那就化疗吧,别人一般做6至8次,那我就做足8次。积极治疗,争取早日回去上班。
本以为,剧情到此为止,没想到磨难才刚刚开始。2016年4月,玉婉燕做了5次化疗,经CT检查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肺。家人实在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玉婉燕。2016年8月,经女儿连哄带骗,玉婉燕转院到广西某大医院肿瘤内科求治。2017年6月,癌细胞转移到骨头,2018年2月,癌细胞转移到肝。
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玉婉燕明白了一切,惊恐万分,每天晚上都胡思乱想,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大约过了半个月,她慢慢地强迫自己尽量往好的方面想,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当时,玉婉燕的病情比较稳定,她认为医院的治疗方案是有效的,自己还是有救的!
想着还是有救的,这非常关键。几个月后,玉婉燕慢慢从死亡恐惧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2015年至今,4年多的时间,玉婉燕一直在勇敢地跟病魔做斗争。她说,精神不倒,希望就还在。
■访谈面对面
Q: 患病后,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A: 患病以后,特别是知道癌细胞转移到肺以后,我彻底老实了,也不工作了,在生死面前,名利这些都顾不上了。
2016年至2019年这3年来,我一共做了60多次化疗(注:化疗对病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经历,每次化疗一般会伴有恶心呕吐、脱发等症状),每21天就要住院做一次,几乎没停过。做化疗就像上班一样,成了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每次去医院治疗、做CT,去之前我都在想:真好,又得去打针了,这意味着自己还活着,而且有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虽然痛,但是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Q: 你认为此次患病跟以前的工作生活有关吗?
A: 此次患病,我想还是自己太大意了,没能及时检查,及早发现。其实,我上初中时就有便秘现象,30岁左右时比较严重,有时三五天甚至十来天不拉大便,自己也不当回事。还有就是胃口好,饮食比较放肆,大鱼大肉不懂节制。此外,我父亲是患胃癌走的,我哥哥2017年查出食道癌,不到一年人就没了。我们家的人可能有患癌的基因。
Q: 当你躺在病床上,面对死亡的危险时,想得最多的是什么?是怎样度过那段艰难时光的?
A: 当得知自己的恶性肿瘤已转移到肺时,我躺在病床上那十来天很难入睡,一件小事都能让我联想到生死。如看到天气很好,我就会想,好天气很快就跟我没关系了;看到好看的电视剧,我就会想,很快我就看不到下面的剧情发展了。
死亡,居然离我这么近了!我真的要死了吗?一边想,一边难过,同时,心里也萌发一股力量给自己打气:不是谁谁谁,病多重,现在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吗?我也可以的!我也要活下去,至少多活几年!这么多亲朋好友在帮助我,我不能放弃,会有奇迹发生的。
Q: 与疾病做斗争这些年,有什么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A: 1.一定要找一个信得过的好医院、一个信得过的好医生。
2.不要跟别人比,每个人具体病情都不一样。
3.心态非常重要,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不要因为自己生病觉得倒霉,就把气撒在家人、医护人员身上。你心态阳光,乐观向上,不怨天尤人,家人、医护人员才更乐意照顾你,所有人才更愿意接近你、帮助你。
4.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能活到今天,我特别感谢医院的治疗,特别感谢家人的爱,是家人的爱、大家的爱,让我愿意活得更久一些。病后,我变得比以前更加礼貌、更加客气,见面都说谢谢您,感恩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
5.坚定信念,相信自己一定会好起来。
Q: 如果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诫世人(或者家人)一句话,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A: 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接受生活。热爱生活,年轻时该拼搏就去拼搏;享受生活,人活在世上不能亏待自己,有句话不是说吗,不能人死了,钱还在;接受生活。人的一生,有的活得精彩,有的活得平庸,很多事情,特别是生老病死,不由自己控制,最后只能坦然接受。想着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要说没有留恋,那是假的,但是你不接受,又能怎样?只有徒增痛苦。
Q: 你害怕死亡吗?
A: 记得有一年,那时我还在读初中一年级。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人会死亡,心底涌起一阵莫名的恐惧和悲伤。近距离地接触死亡,是1990年父亲的去世,虽然是自己的父亲,但是也不敢近距离接触,不敢碰他,擦洗换衣都是家里其他人在料理。
而真正感觉死亡在靠近自己,则是在自己知道癌细胞转移到肺部以后,那时我非常恐惧,整日睡不着,惶恐不安,一直在想,死了之后怎么办,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面对死亡。后来,我大概用了半个月才渐渐平静,用了几个月才渐渐走出来。
现在,我一方面在努力治病,一方面也在想,假如真的到了那一天,最好能平静地离去,少点痛苦,少点恐惧,不要全身插满管,不做无用的抢救。从容可能做不到,尽量坦然离去吧。
Q: 生命余下的时光,您有什么目标,有什么愿望要实现?
A: 如果在生病以前,天马行空,会有好多目标,病后,就没有了,只是想活下去,这是唯一的目标,努力再活两年。
Q: 病前,或者是病后,思考过怎么样度过这一生吗?换句话说,就是你认为怎样才算不枉此生?
A: 想过,这个问题反而帮了我。现在不上班了,除了医院哪也不去,有时,小孩去上学,老公出去办事,我一个人在家,也不能做些什么,很无聊,有时就琢磨这个问题。
现在活着还有什么用?对社会也没有什么贡献,对家庭也是个拖累。可是,我的家人并没有表露丝毫嫌弃我、不需要我的意思,反而认为,我在家就好。我想,为了家人,为了自己,努力活下去!
【访谈手记】
“又得去打针了。”访谈中,一听这话,我愣了一下。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正常思维,我们不都应该害怕打针,拒绝痛苦吗?但玉婉燕笑着说,她现在把去打针当作一种享受、一种机会,说明她还有机会治疗,能继续活下去。
原来如此。我想,3年60多次化疗,她就是靠这种心态在支撑吧。一般恶性肿瘤,也就是做6至8次化疗,这对不少人来说,已是痛苦不堪,我实在不敢想象,60次,玉婉燕是怎样一次一次挺过来的。
我想,有了这样的心态,很多事情,我们可能都不会觉得苦了。繁重的工作,想想也不苦,那是一种幸运,说明我们还有工作,还没有失业;照顾年迈的父母,想想也不苦,那是一种福分,因为父母还在,我们还有去处,还有人把我们当成孩子、当成宝贝;照料年幼的孩子,想想也不苦,那是一种幸福,因为孩子还没长大,还没有到逆反期,还在依恋我们。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一切豁然开朗。“又得去打针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是那惊醒的人吗?
来源
南宁晚报
编辑
陈钰榕
审核
吴福大
热线
0771-5530111
合作
0771-5530704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摘要 我与你度过一段美好岁月,我们同心协力,未来荆棘丛生,你我一起攻克艰险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03-13形容一起度过的美好岁月又将面临度过一切的艰难时光怎么写?我与你度过一段美好岁月,我们同心协力,未来荆棘丛生,你我一起攻克艰险您能补充下吗,我有点不太理解让我们一起再次创造一段美好威力已赞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为什么这个高个子站在悬崖上?
他为什么要带着年幼的儿子跳伞?
为什么他要冒着从悬崖上取冰的风险?
看完这个故事你一定会很感动!
故事发生在悬崖峭壁上,在冰冷陡峭的悬崖峭壁上矗立着一间孤零零的小屋。
一位父亲和他年幼的儿子住在这里。父亲靠卖冰块为生,孩子天天跟着他,从悬崖上跳伞,再坐滑轮回来。
他们都有帽子,爸爸是红色的,孩子是橙色的,每次跳伞,帽子都会掉下来碰一下。
他们用的杯子和帽子的颜色一样,还有一个黄色的杯子从来没用过。
每天傍晚,父子二人都会头戴带有标签的黄色帽子,坐在悬崖的露台上俯瞰山下的城市,白天则去城里卖冰块。
日子是那么简单重复,却有一天冰山开始融化。
这座建在冰山上的房子每况愈下,最后彻底倒塌。
父亲皱了皱眉,重新将儿子抱在怀里,最后看了一眼自己居住多年的房子,毅然决然地跳了下去。
然而,他们并没有摔死,一道身影腾空而起,紧紧的抱住了他们。
是妈妈!
或者说,是母亲的灵魂!
影片的最后,父子倒在了帽子山上。这些帽子在跳伞运动中被遗弃多年。
说实话,这部短片的寓意并不好理解,有太多莫名其妙和隐喻的内容。
比如大帽子和小帽子每次都缠绕在一起,表示父子相依为命;
从未使用过的黄色杯子代表了他们对母亲的怀念;
房子之所以建在悬崖上,也是因为那里有一家三口温馨难忘的回忆;
而堆积如山的帽子则是极致的升华,既是记录,也是救赎。
我非常喜欢拍摄这部剧的故事风格和剪辑技巧。
很多看似无理取闹,却又来回呼应,神秘中透着一股悲凉之气。
整部影片的前3/4比较单调,满屏都是悲伤。
但在最后的1/4中,堆积如山的帽子让整个画面栩栩如生。
他们想到了他们的妻子和母亲,但是母亲想要什么,
或许是丈夫和孩子,才能过得幸福无忧,让单调的生活充满色彩。
有时候说再见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真的想念一个人,它就会成为我们的力量。
坚定而坚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过那段艰难的时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