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画?


中国画流派,对于关注书画界的人士来说都不陌生。
但什么是中国画流派,其数量有多少,他们是如何划分,又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现今仍活跃的流派又有哪些?
这些问题,似乎没有人解答过。
今天我就为大家整理并回答一下关于中国画流派的那些问题。
一、什么是中国画流派?
这个概念是约定俗成的,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我在这里还是想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
中国画流派:是在某些历史条件下,或以地域、文化为纽带形成的,在技法和审美上有其鲜明风格,并对后世艺术文化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的中国画家群体。
这么看来,能称之为流派的中国画家群体,大多都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二、中国画流派是从何时开始出现的?
尽管中国美术史可追溯到史前文明,但人们对中国画流派系统的划分,还是从五代时期才开始出现的。
五代的画家们在前人以人物为主题的绘画技艺基础上,将花鸟、山水作为独立的描绘对象,逐渐形成了有不同艺术风格的画家群体。
五代西蜀的宫廷画师黄筌就是以描绘富丽堂皇的花鸟而著称于世,他及其子孙和门生,被后来的学者归为“黄筌画派”,或称之为“黄家富贵”。
而与之相对的,同一时代的徐熙所画的花鸟画,清淡拙朴,恬静闲适,他及其子孙弟子被后世称为“徐熙画派”,或者是“徐熙野逸”。
三、中国画流派有多少个?
从古至今,受到学术界关注并认可的中国画主要流派约20个,我将之整理成了图表,放在了下面的文稿里。
实际上,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画流派不停涌现、消亡,或繁衍分化,或消融合并,在不断地变化中迭代更新。这个数量级应该是以千来计算的。
还有许多由文人墨客自行组建的门派,其名望和地位与主要流派相去甚远,更多的是在时空中稍纵即逝,这就更加数不胜数了。
暂时未有详实的研究资料,能悉数将所有中国画流派进行统计和分析。据本人推测,这个数量即使不上万,也有几千。
但总的说来,历史上公认的主要中国画流派大概就是20个。
四、中国画流派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画流派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画家自行组建。
为了增进艺术交流、推广文化发展,部分画家自行组织形成了民间的美术团体。
这些美术团体逐渐在业内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其美术作品有一定的特点且具有代表性,美术团体对中国绘画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于是业内将其称之为一个绘画流派。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大风堂画派”。
早年,张善子、张大千在上海拜师学艺时,将自己居所的厅堂命名为“大风堂”。
后来,张善子、张大千成为了近代美术大师,他们在大风堂招收并培养了众多弟子,不少弟子后来也成为了中国绘画界的泰斗。
于是美术界将他们称为“大风堂画派”或“大千画派”。
二是,后人总结归类。
中国古今的绘画流派,更多是后人归纳总结出来的。
例如“湖州竹派”,这个派别以画墨竹为主,追求“竹”那种高洁而潇洒的气韵风度。
但这个派别中的画家除了赵孟頫、吴昌硕等个别是湖州本地人之外,其他人在绘画的传承和时空的维度上没有过多的交集
他们或仅是在湖州任过职,或是出于崇拜而摹写过前人的画作,最终达成了对画竹的统一兴趣爱好,并形成了相近的画风。
这批人甚至都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朝代,如苏轼是北宋人,而郑板桥是清代人。
最早将这批人归为一个绘画流派的是明代的僧人莲儒,他在《湖州竹派》一书中,将明代及之前的25位画家归类到了这个画派里。
后来,美术界不断将在墨竹绘画中技艺高超的画家归类到这个绘画流派,最终形成了至今仍对画坛极具影响的湖州竹派。
五、中国画流派如何划分?
业内对中国画流派的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按群体分。
在唐宋之前,中国画的技法大多还是讲究家学传承,一个家族中父子乃至孙辈的绘画风格高度一致。
因此,后世往往将这个家族及其弟子的作品归为一个流派。
这也就是按画家的群体进行划分流派的一种方法,例如“黄筌画派”、“徐熙画派”都是这一类别。
二是,按地域分。
随着时代的推进,绘画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在不同的文人之间传播并相互借鉴。
被大众认可的艺术风格会在不同画家的作品里都有所体现,于是到了唐宋开始,中国画流派以画家群体划分的方式越来越少。
由于此时,画家创作的花鸟、山川多数是从自己生活所在的环境中取材,他们的绘画的风格又有当地大多数画家的共同特点,于是就形成了独有的地域属性。
后人将这些有鲜明地域属性的画家称之为一个流派。
例如“北方山水画派”,有称作“北宗”,他们是一群活跃在五代至宋初的画家,以北方的山水为参照,用“钉头皴”、“雨点皴”、“条子皴”等技法表现北方山水的雄奇峻峭,具有鲜明的北方地域色彩。
三是,按题材分。
以绘画题材划分流派的情况比较少,但也有,如上面说的“湖州竹派”就是其中之一。
后人将不同时期,甚至不同地域的,对画竹有共同偏好,且风格上互相借鉴的有名气画家归为一个流派,这也是对这群画家成就以及他们提倡的文化理念的认可。
四是,按时代分。
严格来说,这种划分方式不并不是一种“流派”,而更多的是后人对某个时代中具有代表性的杰出画家的一个认可。
如,人们将明代中期的沈周、文徴明、唐寅、仇英等四人称之为“明四家”。
又将清初期的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吴历、恽寿平等六人称为“清六家”。
这有点像现在评选“十大杰出青年”,并不一定是他们在绘画风格上有共同特色,而是他们在各自的绘画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而,我并未将这种划分形成的画家群体纳入到“中国画流派”的表格中。
六、中国画流派的演化
一个画派如同一个生命,也有其产生和消亡的演化周期。
以“吴派”为例,这也是一个以地域画家群体来划分的中国画流派,严格上来说是对这个地区绘画流派的统称。
最早,在明代初期,苏州、无锡等地就有一批画家在绘画技法上有了较高成就,这对此后该地区美术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明中晚期,苏州及其周边诞生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张宏等绘画宗师。由于苏州别称“吴门”,后人将这群画家称作“吴门画派”。
同一时期,苏州附近的松江也有一批绘画大家被人们认可,如赵左、沈士充、顾正谊、董其昌等,人们将他们称之为“松江画派”。
虽然人们将这些画家归类到一个大的画派里,但他们绘画风格和创作理念上还是各有特点,他们也有各自所述的小派系。
如董其昌的山水画清秀恬淡,是“华亭派”代表;赵左的山水画景致繁复、层次感强,是“苏松派”的代表;沈士充的山水梦幻润泽,是“云间派”的代表。
由于松江原来属于“吴”地,人们就将这些画派统称为“吴派”。
另外,由于近现代的绘画理念与古代的部分理念想去甚远,个别流传了数百年的中国画流派在近代遭到了排挤和抵制乃至消失。
例如“娄东画派”的作品在近代几乎成了中国画界的反面教材,辉煌了数百年的绘画技法几近被遗弃。
可见,当下所认可的中国画流派,其实是经历了兴起、繁荣、衰落、分化、合并等等各种演化的,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
七、为何艺术家都热衷加入流派?
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画流派是学界对某类画家群体及其作品的归类和统称,一般艺术团体自己很少以流派自称。
近现代的艺术家逐渐开始热衷于将自己标榜成某个流派的画家,甚至有人特立独行地开创某个绘画流派。
这完全是出于对名与利的需要。
画家将自己与某个大流派挂上钩,一来显示自己的技法和作品是有脉络和承继的,二来是表示自己是有后台和靠山的。
若是再能在流派里认个有名气的老师,即便只是个挂名弟子,身价也是可以大增。
至于自创流派的艺术家,多数是不甘在前人绘画技法基础上深耕,而是想另辟蹊径,快速找到流量密码的人。
八、近现代仍活跃的中国画流派
国画文化生生不息,大大小小的流派多如牛毛,不可胜数,其中近现代仍活跃的流派数量也是无法估量。
然而,纵观全国知名的大流派,近现代则以“京津画派”、“海上画派”、“岭南画派”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1、京津画派
京津画派是以继承和发扬国粹文化为己任的社团群体,前身是清末民初活跃在京津两地的宣南画社、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会、松风画会等四个民间画家团体。
京津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擅长工笔花鸟画的于非闇,擅长写意山水画的李可染等大师。
2、海上画派
清末民初,上海作为文化经济的聚集地,越来越多的画家来到上海从事学习、创作和发展活动。他们相互交流和借鉴,在传统美术技法和理念的基础上大胆革新,从而形成了一个绘画流派——海上画派。
海上画派代表众多,如以兼工带写见长的清末画家任伯年,金石入画的清末民初画家吴昌硕,厚重山水画宗师黄宾虹等等。
3、岭南画派
清末民初,广东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画家提倡国画要融汇中西,将西方写生和国画写意相结合,创造出了极具特色的国画绘画技法和风格,对当地及后来的中国画发展起到了革新和推动作用。同时,逐渐形成了一个流派——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的大师众多,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除了上述的三大流派外,湖州竹派、黄山画派等等,至今仍在画坛上活跃着,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
举报/反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图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