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单机游戏戏游民星空?


我们昨天刊登了一篇与这件事有关的文章。实际上,“不发国产单机游戏的破解版”可能是国内单机游戏网站的“行规”之一,但这一次,老同志似乎遇到了新问题。
破解国产游戏是不对,那破解哪儿的游戏对?
作者丨王恺文
11月17日,《ICEY》在Steam和PS4商店正式上架发售。《ICEY》是一款2D横版ACT+META游戏,由上海幻刃网络开发,心动网络发行。在上周,同样在PC或主机上架的国产游戏还有《蜡烛人》《你的玩具》《拯救大魔王2》等,国内的玩家和游戏媒体对这些游戏给予了支持——不论是舆论方面还是销量方面。
然后,11月19日,老牌游戏门户网站游民星空在论坛和APP放出了《ICEY》破解版的下载。
MarkXiaoBlade在微博放出的截图证据
《ICEY》制作人MarkXiaoBlade发了微博抱怨,MarkXiaoBlade发博一小时后,心动网络CEO黄一孟转发微博。下午5点,游民星空发布致歉信,表示自己在19日当天已经将“转载”的破解资源下架,并就此事道歉。
可这里面还有些故事可说。
丨 为什么不做国产单机破解呢?
如果说国产单机网站和国产单机游戏之间有什么“行规”的话,“不发国产单机游戏的破解版”就是行规之一。
在《ICEY》之前近十年,国内的相关网站几乎没有发过国产单机游戏的破解,这可以算是某种程度上的“政治正确”,也算是有点变味的“盗亦有道”。为这些网站带来主要流量的玩家们,一边玩着国外大作的破解版,一边对国产游戏恨铁不成钢。“国产单机游戏好烂,但我们还是希望它好”。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网站也没这么多讲究。那是2002年到2003年的时候,《三国群英传》、大宇“双剑”之类的游戏还是国内玩家关注的焦点。依靠国产游戏的攻略和破解,这几家网站吸引了不少用户。到了05年以后,国内单机市场一片凋敝,还能有点粉丝的国产游戏只剩大宇的《轩辕剑》系列和《仙剑》系列,已然跃入“被保护对象”范畴了。
从国产单机厂商的角度来说,盗版游戏是个最大的问题,本来销量就没多少,再加上盗版,这活儿就没法干了。盗版当然是敌人,解决敌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敌人变成朋友,想把敌人变成朋友,一要有胡萝卜,二要有大棒。
真正形成“不破解国产单机”这一默认行规是2010年7月发行的《古剑奇谭》。游侠网率先与游戏发行方合作,在自营的商城里售卖《古剑奇谭》数字版,3DM则在论坛的对应板块里中发布版规,禁止一切发布破解补丁的行为。
3DM《古剑奇谭》版的版规
当时的《古剑奇谭》某种意义上承载了玩家心中“国产单机的最后希望”。破解它无疑会得罪死忠粉丝和相当一批国产单机玩家。而且,国内知识产权保护逐渐走上正轨,相比于远隔重洋无力顾及大陆的国外厂商,国内单机的发行方真要是较真起来,是有能力让人吃官司的。这是大棒,而协助发售游戏,网站还能获得一些分成,这是胡萝卜。
其实每一个类似网站也都有着洗白扶正的心。不谈情怀,单从利益角度谈,国家对盗版打击明显越来越紧,这不是一个能干一辈子的买卖,直接发行游戏,从游戏发行中得到分成,不但是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比拿广告费离钱近很多。这些网站手握巨量流量,找个优雅些的变现方法,岂不你好我好大家好?
从2011年7月发售的《仙剑奇侠传五》开始,游民星空、游侠网和3DM全面与国内游戏发行商合作,在运营的“商城”里销售国内单机正版,并在站内禁止相应游戏的破解资源。直到今年9月发售的《侠客风云传前传》,这条路一直走得挺通顺。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很残酷,合作的双方未必真有多开心:对于厂商而言,对方像是持刀微笑的黑社会,不与之合作的话很可能被破解,销量受影响,就算能打赢官司也是麻烦事,双方地位对等才能叫合作,地位不对等就不好办。对于网站而言,国产单机的正版用户群体其实有限,到底是发盗版吸量猛,还是当正版渠道获益多,很多时候说不准。更何况还要承担销量风险——例如《古剑奇谭2》,有消息说3DM有几万套没有卖出去,造成了自身相当大的损失。
这种貌合神离的合作,一旦遇上了环境的变动或者风吹草动,立马会产生裂痕。
丨 老同志遇到新问题
世道变了,老同志遇到了新问题。
在以前,单机游戏的发行方和这些网站私下其实也都有联系。那会儿国产游戏也少,随便出一个都是“千万玩家期待三年之经典大作”,游戏好玩不好玩不一定,话题性肯定不缺。一个游戏发售前也算是众人瞩目,相关人士自然知道点子硬,不好碰。
但独立游戏可不比那些大作,本身就没什么钱,几个人苦哈哈地做了些日子,能做出来就已经不容易了,更别提大规模宣传。游戏出来之后,走的也是新媒体宣传的路子,有主播推,有Steam上的赞,还有知乎上的讨论,这些没一个是以前国产单机发行的“正路子”,本身就是草根逆袭,当然更不会有人事先去拜山头——不少国内游戏大作上线前可是有专人去拜山头的。
想必相关人士也看走了眼,如果是个知名的国产游戏,无论是从“江湖道义”上,还是从实际风险声誉损失上,可能碰之前都会细细寻思一番。但《ICEY》是个国产独立游戏——本身受众群不大,也没什么宣传,除了放到steam上,也没指望走其他渠道——这实际上的确是个“独立游戏”的路子,结果就被迎面打了一棒。我推测相关人士可能没觉得这游戏有什么不同,不就是个国产小游戏么?爷爷以前又不是没干过。
没想到这次遇到个点子硬的。
游民星空在微博上发布了致歉信
游民星空坦率地承认了错误。错误有两条,第一条是“内容监管”没做好,第二条是“没有做好沟通,态度欠妥”。要我看,第二条其实有点奇怪,态度是否妥当,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因素,毕竟态度再妥当,把破解资源发出来也是发出来了。不是说态度欠妥不应该道歉,只是和“内容监管”并列,就有点奇怪了,这俩不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啊。
我也希望“严肃处理”的不是那位“态度欠妥”的编辑,要么实在是有点冤。这里面隐含的意思是:“如果态度妥当,把这事儿妥善解决了,就没这问题了”,你们仔细想想,这里面是不是有点不太对?
丨 破解哪儿的游戏对?
这次事件出来之后,网络上有不少持中之论,比如说开发者不应该把私人对话发到网上,再比如说不应该把事情公开,应该先好好沟通再解决问题。
还有阴谋论,我就见过有人推测说开发者和发行公司想用这次事件炒一轮热点,为游戏做个宣传。
这些话很难说没有道理,但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坚定。指责受害者姿势不优美,这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我也不是说受害者做事就一定滴水不漏——换成你辛辛苦苦做的游戏被别人把破解资源放出来了,直接影响收入,你还顾得上姿势么?
这次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在网站放出《ICEY》的破解资源之后,底下的评论纷纷三观特别正,这也挺让人高兴,恍惚间国产游戏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不过在这一点上,我倒还没有天真到希望“所有人不玩盗版”上,只是有一条,你玩的时候,知道这么做不对,就够了。《我的世界》开发者Notch也曾经说过,“如果你玩的是盗版,也没关系,毕竟盗版是最好的宣传,但玩的时候,请别忘记带着羞耻心去玩。”
总而言之,我们还是要正视冷冰冰的现实。现实就是,有需求就有供给,任重而道远。说真的,很多人批评的出发点是“国产游戏不应该被破解”,这话本身就有点扭曲,破解国产游戏是不对,你告诉我破解哪儿的游戏对?什么时候大家的共识是“破解游戏不对”——别笑,这一点共识我看现在还没有达到——的时候,我看咱们才能真正讨论一下“国产游戏的春天”。
——————————
关注触乐,看更多有趣、高质量的游戏领域回答。
在微信关注“触乐(chuappgame)”,发送以下关键词,阅读触乐精选优质、有趣的文章合集
评测
记录
盲人
街机
神游
纪实
小学生
人物
幕后
怀旧
独立游戏
黄油
非洲人
或者随便一个碰碰运气。
编辑于 2017-04-27 15:25
眼瞅着地主家的闺女被糟蹋了这么多年。
终于有一天隔壁老实巴交的王老汉的闺女也被糟蹋了。
乡亲们终于忍不住出来打抱不平了。
殊不知这帮无赖之所以敢这么嚣张,正是因为他们糟蹋地主家闺女的时候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是件好事。
希望这事能让这批无赖收敛点。
也希望大家都能慢慢意识到,不管是地主家的闺女还是王老汉家的闺女,不管是长得俊的闺女还是长得磕碜的闺女,都不应该被糟蹋。
作为一个文明人,想解决生理需要还是应该掏点银子的。
编辑于 2016-11-21 00:57

  近期,玩家间反对全价游戏内购卖箱子的风潮愈演愈烈。《极限竞速7》、《中土世界:战争之影》都纷纷中枪,前段时间公测的《星球大战:前线2》由于存在着战利品箱系统,因此产生了诸多争议。在《前线2》中玩家可以通过充值现实货币在游戏中购买战利品箱子,箱子里包括强力武器、稀有装备、游戏货币、时装、表情、庆祝动作,甚至连加血加攻的buff都有。换熟悉的句话说,只要你充钱,那么在游戏中就能变得更强。
你对真正的原力一无所知
  玩家们全价购买的游戏,拿到手后居然还需要再买上几块到数百不等价值的东西才能享受正常完整的游戏体验,就像是买了蛋炒饭没有蛋,还需要自己加钱买鸡蛋一样荒谬。而且说到内购氪金不应该是免费网络游戏的专属,为什么单机游戏也被沦陷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尽管你们都看不起全明星阵容的《传奇XX》或者手机上《XX荣耀》,但是二者的收入早已超过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单机游戏收入,尤其是日流水过亿《XX荣耀》,从古至今没有哪一款游戏能够到达这样恐怖的收入。
  问题来了,既然这类游戏收益如此之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厂家在劳心费力地制作单机游戏呢?除了所谓工匠精神和游戏制作者的情怀,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单机游戏的收益相对于网游比较稳定,准确来说是营收稳定,每卖出去一份游戏就能得到一份钱,买多少赚多少,没有多少后顾之忧。
  免费游戏,或者直接说网游,它们有太多着的不确定性,在线玩家数量的多少,服务器波动,频繁的版本更新,很有可能那个环节没有做好,游戏的营收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整个游戏都会被迫关闭。所以只能靠玩家进行道具消费才能赚钱继续维持服务器端的运营。单机游戏由于本身的特性,对于网络和运营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而且像有着固定IP的国际大厂们,他们的游戏凭借着精良的制作,积累下来了良好的口碑,例如cod、《极限竞速》、《刺客信条》这些游戏都有自己稳定的受众,即便游戏质量有问题,反正卖都卖出去了,最多就是销量不太好,赔钱还是很少见的。
随着大厂们开展的3A游戏制作竞赛,单机游戏的制作成本和原来相比大幅度提升,更贴合自家游戏特色的游戏引擎开发,建模都不是一笔小钱,动辄数百人的开发团队更是成本的大头。成本提高了,游戏的售价却几乎没有多少变化,这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厂家们的利润变少了,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发行商和开发商们自然要想办法找到新的创收手段来回血。
  早年游戏卖一份是一份那种情况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厂家们更加倾向于把一锤子买卖变得能够细水长流,可持续发展才是正道。
氪,都给我氪!
  至于如何让自己游戏能够在发售后继续盈利,发行商们可谓是绞尽脑汁,竭尽所能希望能从游戏中挖掘出消费点,我们现在最熟悉的dlc就是这个路子。开发游戏的时候不是花了大价钱弄了个引擎和一堆模型嘛。总不能浪费了吧,把地形和道具拾掇拾掇,变个大小形状和颜色,做点新内容出来当dlc卖,不就又是一笔收入了。
  早期厂商们做的DLC还都很良心,将一些有意思的新内容当做游戏本体外的扩展加入进去,玩家们可以在游戏中体验到很多新的东西。而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游戏加入了DLC这个售卖系统,它逐渐变了味,开始卖角色时装、卖额外功能、甚至有时候现在步行模拟器游戏中开车都需要额外掏上18块钱。
  厂商们为了赚钱,DLC的花样越来越多,但是内容却越做越敷衍。它令玩家们深恶痛绝的原因很简单:我都掏了游戏全部的价钱,结果却不能体验到游戏的全部内容,还要再交钱才能正常游戏,哪有这样的事儿!
  DLC对一款游戏的内容是锦上添花还是缺啥补啥,直接反应出了一个游戏厂商的良心。是在原本游戏的基础上扩展了20%内容,让你有了本体之外的游戏体验(买车加配件); 还是游戏出售时只给你80%,再掏钱才把剩下的20%给你,补完自己的游戏(买车后还要花钱买轮子),这两者的定义有着天壤之别。
  那些品质不佳,单纯是为了卖钱的DLC,就像是黑心旅游团的导游,除了正常的旅游景点外,还会带你去纪念品商店,再黑心的点厂商,如果你不买东西,说不定还会禁锢你的个人行动,不让你体验剩下的旅游景点。
  除了DLC外,厂商们还有很多法子让你乖乖掏钱。R星耗资1.15亿英镑开发的GTA5,目前营收早已超过了11亿英镑。虽然游戏本身质量的确是上乘,但是如果没有多人模式里可以直接购买游戏货币的鲨鱼卡,恐怕也没有办法获得如此高的收益。而且按照往年的开发进度,R星往往每隔一年都会出一款新游戏,鲨鱼卡的驱动下,从13年到现在,这家游戏公司仅靠GTA5一款游戏就能完成盈利,连其他游戏都不做了,可见其利润之高。
2017年9月27日更新的“DLC”下面,玩家们的评论
  手握《上古卷轴》和《辐射》系列的B社为了创收,数年前就打起了mod收费的主意。先是和steam联合搞了个收费的创意工坊,自己拿三分之二,玩家拿三分之一。结果玩家们不买帐,被其疯狂投诉,导致这一项目刚实行几个月,就被v社取消。但是B社并没有因此死心,在《上古卷轴5重置版》发售后将游戏内的创意工坊取消,所有mod都需要注册B社的账号才能在游戏中直接使用。玩家们如果使用mod管理工具在游戏里装了免费mod,将无法解锁成就,只有用B社自己平台的收费mod才可以不影响成就的解锁。前几天更是离奇的进行了一次更新,将之前一些玩家制作mod的内容做成DLC加到游戏中,免费试用一周后开始收费。
疯狂出售游戏周边的任天堂,用amiibo将周边和游戏乃至游戏机捆绑,也不失为一种手段。
  当然,说到收费怎么能少了开箱子。月中刚刚发售,主打兽人养成的游戏《中土世界:战争之影》就因为内置了能够开出来稀有兽人的开箱子系统被人骂得狗血淋头,steam上的评价一水的差评,甚至还有外国玩家向当局举报其发行商华纳开箱子涉嫌赌博,结果因为证据不足被驳回。
  首先要说的是在单机游戏中,开箱子拿稀有物品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情,《光环5》里又能够开出来强力武器和载具的卡包;《FIFA》加入fut系统后,很多稀有球星只有开包才能获取;除此之外的还有《刺客信条》、《合金装备5》等等,氪金要素不胜枚举。其次还是前文说的,当我们拿开了游戏中的收费模式,剩下的东西是否足够支撑起玩家进行完整的游戏体验。
  开箱子更像是DLC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不过将它变成了随机的。DLC的内容很简单,一件衣服或者一把武器,这些内容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取向直接购买,想要哪个就买哪个,其他不喜欢的就不买。而开箱子却是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让玩家用抽签的方法随机获取,不同的道具爆率还不一样,如果玩家有什么特别想要的稀有道具,除了欧洲人以外,估计大部分都要付出比直接购买道具DLC更多的代价。
shut up and take my moeny
  作为消费者和玩家的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单机游戏变现能力差,成本高这些是既定事实,制作一款3A游戏肯定不能靠爱发电,谁也不是慈善组织,都想多赚点钱,出些内购项目为自己回血无可厚非,而且万一他们没钱开发游戏了,我们可就连现在这些有氪金元素的游戏都玩不上了。只要内购不会过分到,只有掏钱才能获得游戏体验,想必没有多少玩家会对其口诛笔伐。
  只要不是逼着玩家,拿着小鞭子在后边抽他,让他不充钱就不能玩,那么这款游戏的内购就不算过分。当然过分的也有,这几天就爆出来了动视向美国政府提交鼓励玩家充钱的专利申请,将技术高的玩家和技术差的玩家匹配到一起,鼓励输掉比赛的玩家花钱购买游戏物品,来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或者将买了战斗力增长道具DLC的玩家和没有这些DLC内容的玩家匹配到一起,来鼓励玩家购买DLC的内容。
  更绝的是,当有玩家不堪受辱,进行消费后,这个匹配机制又会发生改变。比如,玩家刚刚买了一把特定的武器,那么系统会在接下来的匹配游戏中,让玩家加入一场能够尽最大化购买装备效果的对战,让玩家能够产生一种这笔钱花的太超值的感觉,从而鼓励他在未来进一步消费。
  之前玩家们笑称的腾讯代理单机游戏会卖道具,wegame上的《饥荒》送个服装饰品都要抓住批判一番,却不知道大洋彼岸的资本家们早在自家作品里当了单机游戏内购的先行者。对待单机游戏内购我们需要多些思考,最好不要看见需要掏钱的内容就破口大骂厂商良心大大的坏了,谁都爱钱,开发商也不例外,他们挣到钱了才能做出来更完好的游戏,重要的是吃相难不难看,您说呢?
  身为玩家的你是如何看待单机游戏内购的?可以在下方评论区一起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作者:楚楠
传送门:单机游戏+氪金=不要脸的无良厂商?未必!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冒险单机游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