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金融是否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

BAT互联网金融战场布局 移动支付完成金融属性进阶

  如果回顾移动支付发展的三大阶段,不难发现,移动支付发展到最后,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向金融属性迈进。移动支付的初始阶段,首先是支付工具;第二个阶段,则开始向用户的“钱包”晋级;第三阶段的演化是开始引导用户把钱放进来。

  马化腾上周在贵州数博会开幕式上的演讲再次让移动支付成为舆论的焦点,虽然媒体纷纷以腾讯移动支付日均交易笔数超5亿来吸引眼球,但马化腾在演讲中无不透露出腾讯对互联网金融的野心。百度金融近期也是动作频频,先是百度钱包悄然上线理财、教育信贷等服务,不断增强金融属性。同时也有传言称光大银行资管部总经理、国内银行业人民币理财的重要开创者张旭阳将入职百度,负责理财资管相关业务。显然,一场以移动支付为排头兵,围绕互联网金融核心展开的争夺正在BAT间悄然展开。

  移动支付完成金融属性进阶

  如果回顾移动支付发展的三大阶段,不难发现,移动支付发展到最后,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向金融属性迈进。

  移动支付的初始阶段,首先是支付工具。移动支付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提供“简单、安全、快速”的支付解决方案,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到2014年正式上线的百度钱包,从电商购物到各式各样的O2O服务,移动支付都在充当支付工具的角色。

  根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来看,2015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高达9.31万亿,业已成为每个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十多年来,支付方式经历了软件支付到扫码支付再到NFC以及生物识别的发展,移动支付的工具属性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海量和用户,并成为连接用户和商户的“连接器”。

  移动支付的第二个阶段,则开始向用户的“钱包”晋级。这时呈现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移动支付成了名符其实的“钱包”。不管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百度钱包,在打开界面中都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生活服务,从生活缴费到火车票、电影票再到电商、O2O等不一而足。移动支付不再只是单纯的支付工具,在场景布局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多样的服务,实际上也是在引导消费。微信支付在微信中二级入口的名字是“钱包”,百度则直接用“钱包”为移动支付命名。

  而这一阶段已经在有意或无意中促使了移动支付的下一步演化,一只“瘪瘪的钱包”如何进行消费呢?移动支付开始引导用户把钱放进来,这就开始了第三阶段的演化。

  如何让用户把钱放进来,最好的方式和更高层次的触点就是资产的增值。到了这一阶段,移动支付需要开始兼顾消费属性和金融属性。比如说曾经以高收益著称的余额宝、微信的零钱理财、百度钱包新增的理财服务等。如今几乎所有主流的移动支付APP都开始加入了理财功能。

  诚然,支付的工具属性只是“钱包”的基础功能,只有让用户把钱留在自己的钱包里,才能真正地引领用户的消费。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金融属性,移动支付才算完成自身的晋级。否则只是单纯的支付工具,并不具备更多意义。

  支付和金融:从承接到连环

  从2014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BAT等互联网巨头们也纷纷开始了自己的金融布局。此前就传出了蚂蚁金服独立上市的消息,马化腾也在多个场合表示金融将成为腾讯的核心业务之一。与之同时,李彦宏的公开信和百度的架构调整,更是一步步将金融推向战略高度,透露出了百度金融发展的野心。

  但需要说明的是,互联网金融不等于纯粹的理财,单纯的互联网式理财在商业模式上是很容易触达天花板的,缺少一定的用户消费体验和信用体系,很容易走进类似P2P式的死胡同。而单纯的移动支付,在商业变现能力和用户粘性又不容乐观,直接导致了移动支付第二梯队的玩家们在市场份额上的每况愈下。因此,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一定是理财、信贷等金融属性和支付代表的消费功能的有机结合。

  移动支付的发展经历了从支付工具到“钱包”再到金融理财的过渡,如今,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关系正从承接走向连环。这便不难理解马化腾在布局微信支付和QQ钱包时,意在增强移动支付的金融属性,以及百度钱包在进行业务布局时逐渐表现出来的金融策略。

  如果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分析微信支付和百度钱包的逻辑思维,就会发现,二者都是在解决钱包里的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问题。

  “钱从哪儿来”是金融属性,提供资产增值的理财服务,解决资金周转的信贷服务,以及为了把钱留下所提供的配套的资产管理功能等。近年来,各大品牌手机钱包做的最多和走的最深远的其实是这一块。近期传闻的光大银行资管领军人物张旭阳将出任百度副总裁就是最好的例证。张旭阳的加盟,无疑将在金融产品设计和资产管理上为百度金融提供更具代表性的新思路。也或将为整个互联网金融在如何完成金融架构上提供好的范本。

  “钱到哪儿去”是消费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移动支付从诞生以来,一直在强调消费场景建设和用户激励机制等。将用户的钱通过一定的消费渠道,以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式获得消费服务。

  以百度钱包为例,作为2014年上线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从连接人与信息,到连接人与服务,百度钱包首先要解决的是拉新问题,随之采取的策略有返现、“新用户专享”等等,从百度财报的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3月末,百度钱包激活账户数达到6500万,同比增长152%,拉新效果确有成效。接下来就是引导用户消费,并让用户把钱留下来,比如说百度钱包接入了外卖、团购、电影、出行等高频消费性服务,不仅印证百度希望通过钱包以促进消费的目的,也让用户可以方便的进行购物、出行。不同于移动支付以往的发展轨迹,百度钱包在引导用户消费的同时还提供了理财和信贷服务。一个很明显的思路是:只有通过资产增值,用户才可能把钱放进来,只要钱放进来了,还怕用户不消费吗?

  同样,微信支付从2016年3月1日起,个人用户的微信零钱提现功能开始对超额部分收取手续费。除此之外,微信还推出了零钱理财。业界普遍认为此举的目的之一,便是引导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微信零钱进行消费和将零钱用于理财,完成消费和金融的转换。

  支付宝的从支付到金融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但对很多移动支付玩家而言,按部就班的用户培养无疑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微信、百度钱包都在逐渐摸索从支付和金融连环发展的捷径:用场景为用户提供消费渠道,用理财服务沉淀用户资金,真正做到把钱“留下来,花出去”的金融、支付连环。

  总的来说,移动支付是迈入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门槛,也成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基础配套措施。在腾讯、百度、京东等相继拿到入场券后,互联网金融势必会成为全新战场。对于百度这个金融领域的“改革派”而言,在下注移动支付的同时,在金融方面的动作越来越大。更随着王劲、张旭阳等金融人才的加盟,逐渐形成自己的金融、O2O生态闭环。那么,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连环发展的百度,有机会在金融领域和蚂蚁金服刀兵相见吗?我们拭目以待。


北京时间2018年8月8日,百度市值793.6亿美元。同一时间,阿里巴巴的市值是4627亿美元,腾讯市值是34737亿港元,约合4425.6亿美元(实时汇率)。

互联网时代BAT三分天下,百度的搜索、腾讯的社交、阿里的电商,一度是比肩而立、任他人仰望的存在。曾几何时,百度江河日下,被A、T远抛身后。

在PC互联网时代,飞速增长的市场红利,是百度腾飞的基础。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同时也创造了中国概念股的美国神话——上市首日股价涨幅就高达354%,成为2005年全球资本市场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上市公司。

彼时,百度市值约为40美元。而还未上市、同为“稚子”的阿里、腾讯估值约为25亿美元、10亿美元。

2010年3月,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失去了直接竞争对手的百度,一时风头无两。同年,深陷3Q大战泥潭的腾讯和奇虎,给了百度弯道崛起的“机会”。坐拥流量入口、在PC互联网时代独占鳌头的百度,本应该有更多的作为,但是失去直接竞对生存无忧,加上搜索带来的巨大的、容易攫取的利润,高枕而卧的百度渐渐失去了早期的“狼性”和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野心。

2010年,移动互联网的争夺拉开了序幕。随后O2O概念高企,从地图导航到生活服务,BAT三家开启了近乎疯狂的版图扩张。百度在判断上屡失准头,陆续收购或投资了91无线、PPS视频、糯米,Uber等业务,却并没有给自己的版图筑起足够且具有特色的壁垒。

但是从财报来看,从2010年到2015年的5年,是百度商业化高歌猛进的5年,其增速接近腾讯同期增速的两倍。支撑百度财报增长的,主要是其搜索业务,其余业务几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百度“新品发布便悄然下线”成常态。

单兵易折,2016年说是百度的“拐点”,一点都不为过。先是卖贴吧事件闹得满城风雨,后有魏则西事件给了百度“重创”。引起舆论哗然的商业与社会价值的辩论,将百度定在了道德的十字架上。

起个大早赶晚集,百度金融总慢半拍?

2012年,李彦宏匆匆改口并开始布局移动互联网,显而易见百度认识到了自己的战略短板。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百度的“慢半拍”并没有随着认知的清晰而改变。直到风暴来临的前一年,2015年6月,O2O的争夺早已接近尾声,李彦宏依旧放出“壕”言说要拿200亿元现金把百度糯米做到行业第一。

不到一年,2016年4月百度重新调整组织架构时,把糯米划归到了“守土”的百度搜索公司。李彦宏明确表示,其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互联网金融、无人车、人工智能等创新业务上。

商业帝国的发展最终都会演变成金融领域的角逐。百度金融的诞生也同样“慢半拍”。

2013年,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发展信息消费提升内需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巨头开始争相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

百度金融业务探索开始于2013年发布的理财产品“百发理财”,但是这款在百度金融业务中已经算不错的产品,以8%的年化收益为卖点、捆绑各大基金公司的相互合作推广依旧没有比拼过同期5%年化收益的余额宝,从此百度金融的理财类产品销声匿迹,没能躲过“悄然下线”的命运。

相反的是,2013年8月,坐拥超3亿微信月活用户的腾讯正式发布微信5.0,开启了微信支付模式。虽然上线之初市场反应平平,但是微信支付却借助2014年初新年红包营销一炮而红,进而发展到现在与支付宝两分天下。

2014年4月,腾讯成立微信事业群;2014年10月,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正式成立,阿里和腾讯开始了在金融领域的正面对攻。更值得注意的是,京东金融早在2013年10月就已独立运营。

反观百度,直到2015年年底,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才姗姗来迟。

2015年12月,李彦宏发布的内部信显示“组建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由消费金融业务、钱包支付业务、互联网证券业务组成。朱光任总经理,杨进携消费金融业务及团队、章政华携钱包支付业务及团队、金灵携互联网证券业务及团队、王辉携金融市场研究与策略团队转入FSG。”

2017年Q2财报电话会议中,时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的陆奇披露,百度金融由消费金融业务、百度理财、钱包支付业务为主体的整体框架构成,互联网证券业务、金融市场研究与策略团队已然不见踪影。

理财业务自“百发理财”折戟之后,就表现平平。在百度公布2016年财报中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百度钱包的“激活账户数”达1亿,对比支付宝的4.5亿和微信的4亿用户,支付业务也不过尔尔。

重启的百度金融,将业务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信贷服务上,更准确的说,是教育领域的贷款业务。

据了解,“百度有钱花”在教育领域的业务推广简单粗暴,沿袭了流量推广业务的代理制,在全国大面积招代理商,然后代理去找教育机构谈合作。

百度2016年Q2财报显示,在教育信贷领域,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与超过600家教育机构达成合作,业务覆盖了全国95%以上省区;同年Q4财报显示,“百度有钱花”在教育信贷领域的市场份额已达到75%,合作教育机构已经近3000家,环比增长约80%,服务学生数环比增长约45%。

因过分逐量,此前有媒体报道,百度金融入局后将教育行业贷款通过率直接从70%拉升到95%的高度;同时教育行业年利率从20%左右最低到了12%;部分教育机构甚至钻空子骗取学员办理百度金融的教育分期后卷款跑路。疯狂野蛮扩张、不计风控让曾扬言“要让每一个积极向上的年轻人,在发展自己的道路上,不会因付不起学费而放弃梦想”的李彦宏再一次被打脸。

深陷“骗贷跑路门”的百度金融在21CN聚投诉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网贷投诉排行榜中位居第二,被投诉量仅次于马上消费金融(主要被投诉理由为放款慢),百度有钱花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借款容易退款难(消款、退款等流程非常缓慢)和被培训机构骗取贷款。

此外,亿欧访问度小满金融官网发现,目前百度“有钱花”旗下主打产品有六款:满易贷、尊享贷、小期贷、教育分期、房抵贷、医美分期。但在“有钱花”APP上,此前曾大力推广的现金贷业务“小期贷”目前已经停止服务。

据百度金融2017年财报显示,百度的金融业务“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的毛利息收入及利息成本分别为35亿元及19亿元”。这就意味着,2017年百度金融业务的毛利润为16亿元,占百度2017财年净利润183亿元的8.74%。

重组“度小满”,凑拼图还是杀手锏?

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珠玉在前,百度怎么也不肯放弃金融这块“流油的蛋糕”。

此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判断是,百度在搜索业务上的营收将很快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内容平台分流严重),而人工智能又属于前期重投入,很难迅速见到利润的板块。因此,离钱最近的“度小满”还是被寄予厚望。

陆奇在任时曾表示,金融是人工智能商业化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在2017年Q2财报电话会议上,陆奇就曾透露,将重新构架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下称“百度金融”),计划让百度金融独立运营,以便获取更多业务发展所需的牌照,以最适宜的机制,保障百度金融长期快速健康地发展。

而在陆奇离开百度的前一个月,2018年4月28日,百度金融宣布成功拆分、融资19亿美金并启用全新品牌“度小满”。百度高级副总裁兼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总经理朱光出任度小满金融CEO。

不过此时,互联网金融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去,百度金融要想实现逆袭就得寻找新的风口,以求突破……

Fintech是度小满金融的新“标签”。选择Fintech也是度小满金融无奈之下的必然。

监管高压之下,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先发企业纷纷改口不做金融,要“深藏功与名”退居幕后做赋能金融的科技企业,已然奠定了互联网金融领域不可逆转的转型方向。

于百度而言,坐拥流量入口,对金融这个数据密集型行业来说是一个天然的宝库;“All in AI”打下的技术烙印又是进军金融科技的重要支撑,两者共同撑起了度小满金融“用科技为更多人提供值得信赖的金融服务”的愿景,科技也成为了度小满金融的最优切入点。

在7月4日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朱光也展示了度小满金融首秀的“答卷”。

朱光提到,目前度小满金融已经与500多家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达成合作,其中包括中信银行、百信银行、南京银行、温州银行等机构;和近30家金融机构在云帆平台项目中已展开合作;半年时间生成数百亿资产,坏账率不到0.5%;同时,还为114万人提供了超过130亿元的教育消费信贷,其中近70万人是大专学历以下人群,有钱花信贷业务服务的客群中,有34%是小微企业主。

金融科技会是卷土重来的砝码吗?百度内部似乎却不这么认为

同样是百度AI开发者大会,2017年大放异彩的金融业务,到了2018年却相当“低调”,仅迭代了云帆系统。金融场发布会,更是大打“价值观”的温情牌,延续了朱光一贯被诟病的“公关大于实际”的风格。

虽然朱光介绍说,在获客方面,百度有着天然的金融场景,用户在选择商品、产生购物意图、进行大额消费的过程中,会衍生许多信贷服务等金融需求。度小满金融评估后发现,这些金融需求目前只有1%得到了满足,未来的空间非常大。但是百度自身不具备形成交易的直接场景,鲜有支付、消费分期等热门“项目”的运行经验,推动起来想必事倍功半。

其次,金融对于百度业务,重要性也在下降。

不仅管理层在外对金融业务三缄其口,8月1日,百度发布了2018年Q2财报。财报总结了百度近期的主要工作内容,大致为加快剥离外围业务、专注于核心搜索和继续推动人工智能(AI)业务的脚步。

财报显示,百度第二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260亿元,归属于百度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4亿元。其中,百度广告业务Q2营收达到211亿元,占总营收的81%。

虽然,金融的市场有着无限的想象力,百度坚持主业的选择了专注于核心搜索业务,金融这块业务,是要?还是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度小满金融合法合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