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的广告怎样关闭

微信是我们日常用的最多的社交App。然而要想关闭它的广告确实非常隐蔽和困难。仅关闭步骤就有八步之多,而且关一次只有半年有效期。要彻底关闭就得每半年重复一次关闭动作。

  • 第一步:点击微信右下角的“我”,选择设置选项,点击进入。
  • 第二步:在设置页面,找到关于微信选项,点击进入。
  • 第三步:在关于微信页面中,找到下方“隐私保护指引”小字,点击进入。微信为了不让用户找到入口,也算是煞费苦心。
  • 第四步:在微信隐私保护指引的页面中,我们需要不停的向下滑动页面。找到“4、如何使用信息”这一段落。在这个段落里找到“关于广告”4个篮色字体,点击进入。
  • 第五步:在关于广告页面,我们终于看到了腾讯隐私保护平台。但是这里的入口依然很不起眼。需要在“二、如何管理你看到的广告”这一段中,找到“管理”2个篮色的字。点击进入。
  • 第六步:在腾讯广告个性化管理页面,我们终于看到了个性化推荐广告的开关按钮。但是你直接点击是关闭不了的,所以需要点击右上方的登录按钮去登录界面。
  • 第七步:在点击登录界面后,软件会自动弹出两个选择。一是QQ登录,一是微信登录。这里我选择了微信登录。
  • 第八步:在微信登录后,就可以点击“个性化推荐广告”开关,将个性化广告关闭。
  • 彻底关闭需半年重复一次:前面设置完后,虽然个性化广告被关闭,但是下方有一行红字提示我们,我们的设置将于半年后失效。所以,要彻底关闭,我们还得每隔半年重复一下前面八个步骤。这也真是服了腾讯。

我们费了这么多步骤,其实也只是关闭了微信的个性化广告推荐。普通广告依然还是会有的,只是相关性降低了。当然,关闭操作有个最大好处,就是微信不能通过收集我们的隐私来推荐广告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你知道如何关闭微信广告吗?近七成受测含广告APP没关闭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吴缵超

对于消费者反映强烈的APP广告“关不掉”问题,上海市消保委今天发布了《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通过对600款APP广告行为分析发现,58%的APP含有广告,其中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如微信、汽车之家、快看视频、36氪等。上海市消保委认为,消费者如果觉得APP广告内容不适,应该有权利自主点击关闭广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今天测试发现,微信APP个性化广告关闭入口极其隐蔽,按下关闭按钮后,结果只是相关性会降低,仍然会看到广告。

2019年9月-2020年11月,上海市消保委与捷兴信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组成项目组,开展了为期15个月的数据抓取、内容梳理与趋势分析。今天发布的《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指出,个性化广告推荐“不可选择”问题较为普遍,个性化广告推荐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还要以获取消费者大量信息为前提。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消费者有权利拒绝个性化广告推荐。但对600款APP相关功能设置测试发现,仅有14.5%的APP可以找到个性化广告推荐关闭入口。项目组重点研究了拥有大量用户的微信APP,发现微信APP隐私政策规则冗长复杂,个性化广告推荐关闭入口极其隐蔽,关闭流程设置繁琐,还利用技术手段限制消费者永久关闭个性化广告推荐的权利,消费者仅能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关闭且仍旧会看到广告。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微信如何关闭广告推送?

在上海市消保委的提示下,记者今天也测试了一下要如何通过复杂的方式关闭微信个性化广告推送。

进入微信后,首先点击 “我的”,找到“设置”,在“关于微信”项进入,再点击 “隐私保护指引”,这时候必须在“微信隐私保护指引”中找到第九项“其他”,然后点击“隐私政策”,进入“腾讯隐私保护平台”,在一大推的文字中,再找到“广告”这个选项,再进入“关于广告”页面,在第二条“如何管理您看到的广告”中,点击“管理”,才能找到个性化推荐广告的关闭按钮。

不过以为按下关闭按钮就不会再看到广告了,因为这时微信会跳出一个提示框,“关闭后,您仍然会看到广告,但相关性会降低”。也就是说按下关闭按钮后,结果仍然会看到广告。

此外,上海市消保委认为,微信APP关于个性化服务设置条款还标明“个性化广告推荐技术不会使用用户聊天内容”,那是否意味着用户在微信里除了“聊天”之外的内容都可能被微信收集和使用?

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称, APP广告多为“信息展示-点击购买”闭环型广告,消费者如果看了感兴趣就能直接点击链接下单购买。相较于传统广告和互联网搜索类广告,APP闭环型广告对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影响更大。

而且APP广告多为精准推送型广告,大量APP广告后台还采用RTB(竞价交易)模式。APP广告的精准投放与竞价交易以获得消费者的大量信息为前提,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影响甚大。

此外,APP广告多为主动推送型广告,虽然法规不断完善、监管不断加强,但消费者反映还有APP公司为了增加广告收入,采用标题误导或不当技术手段增加点击量或播放时长,消费者对此不胜其烦。

《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显示,APP广告的投放后台向头部交易平台集中,马太效应显现。12000次抓取数据显示,由大广告交易平台推送的广告数量呈两波上升趋势,而中小广告交易平台呈持续下降趋势。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APP广告发布者的责任亟待引起重视。APP广告千人千面,广告数量相当庞大,因此,关键在于APP发布者要尽到对广告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核的义务,为消费者“把好关”。

上海市消保委法律部团队通过对600款APP广告内容检索和分析,发现不少广告内容存在问题,如微信在朋友圈推送的广告中就存在涉嫌虚假宣传、隐匿广告(销售)主体等诸多问题。上海市消保委希望APP广告发布者能言行一致,恪尽职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吴缵超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关掉手机里的推送广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