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召唤战区错误代码diver怎么解决?

  从机械革命发布第一款X5到去年大热的X7Ti,能够看到机械革命的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产品特性。事实上越成熟的产品在更新换代的难度上更大,因为成熟意味着完善,完善也就意味着很难再有提升。当笔者刚刚看到机械革命深海泰坦X8Ti(后简称机械革命X8Ti)的时候,确实以为这一代只是复制X7Ti的成功。但真正上手的时候才发现,机械革命X8Ti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可以说这是一款意义重大的性能双烤型游戏本。


  为何这么说,笔者会在文章中详细介绍。下面先从机械革命X8Ti的外观开始说起。

  机械革命X8Ti的外观可以看作是X7Ti-S的升级版,尤其是A面设计几乎如出一辙。不过仔细观察后会发现,两者在很多细节方面的差别还是蛮大的,基本可以断定机械革命X8Ti采用的是最新的模具。

  机械革命X8Ti的A面最具有产品辨识度。其采用了金属材质,颜色为黑色,品牌Logo与两侧开口为金色,气质确实比其他游戏本产品有着更为明显的辨识度。整个A面金属部分采用了竖向拉丝纹理处理,四周处理更为圆润。而且A面为立体设计,两侧高且有一定倾角,让产品在视觉上更加丰满。值得一提的是,Logo和两侧开口都有灯光效果,开机之后信仰满满。

  C面同样为金属材质,而且边缘延伸至接口下方。边缘处同样采用了圆润的过渡,握持感上要好很多。整个C面设计延续传统,拉丝处理保证观感,键盘上方左侧为产品Logo,右侧为开机键和强冷键。每个按键四周都有装饰,其中开机键和强冷键还有红色灯光提示。

  另外,机械革命X8Ti的四周值得说一下。首先是散热出风口,上一代产品都是底部进风后侧双出风,而机械革命X8Ti则升级为四出风口设计,即后双出风加上两侧出风。因为右侧也有出风口,而操作鼠标的手多半会在这个区域,因此深海泰坦X8Ti还比较人性化的把右侧出风口朝向往后扭转了30°左右,这样一来即便是高负载运行,热风也不会吹到手上。这样设计能够提高整机的散热能力,具体散热表现如何,笔者会在后面进行极限测试;其次是前方有灯条设计,而且此处的灯光可以进行调整。另外Logo也位于中央位置,开机后的灯光效果十分不错。

  单纯从外观来看,机械革命X8Ti的设计依旧延续家族传统,品牌辨识度非常高。而且在细节部分,机械革命X8Ti显得更加成熟完善了。边缘的圆润处理、四个出风口等变化说明这款产品在进一步完善的同时,也思考了如何将设计与提升进行融合。这是一个成熟品牌所体现出的设计素养。

  如果说设计上的成熟并不能吸引各位读者的话,下面这几项硬指标恐怕会让各位心动。通常很多都只在核心硬件上进行堆砌,而在其他影响体验的部分则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机械革命X8Ti拥有i7-8750H+GTX1060的组合,同时也拥有电竞屏幕与电竞键盘!

  配置放后面说,这里重点聊一下屏幕和键盘。首先是屏幕部分,机械革命X8Ti采用了一块尺寸为15.6英寸的全高清屏幕,物理分辨率为,表面为雾面处理,IPS材质。经过实测,这块屏幕的实际色域为96%的sRGB、69%的NTSC,校准亮度为331nits。忽略测试误差,这是一款100%的sRGB、72%的NTSC的广色域屏幕,色彩表现属于游戏本中的中等偏上水准。

  以上这些参数和测试结果都非常普通,但如果告诉你,这个屏幕是144Hz的,相信大家就不会认为这块屏幕很普通了。通过系统组件的检测和程序的检测,这款屏幕的刷新率是100%的144Hz,这意味着机械革命X8Ti搭载了一块电竞屏幕。

  相比普通60Hz屏幕,机械革命X8Ti的屏幕刷新率提升了一倍多。在实际游戏体验中,144Hz屏幕在画面上更加流畅,而且画面撕裂的情况也很少发生。得益于机械革命X8Ti搭载了GTX1060显卡,游戏的帧数基本都维持在60帧以上,可以充分发挥这块电竞屏幕的优势。

  除了屏幕之外,键盘也是机械革命X8Ti的优势项。机械革命X8Ti的键盘为光轴机械键盘,而且支持RGB背光。机械键盘在游戏本中运用并不算特殊,去年X7Ti-S同样搭载了机械键盘,机械革命X8Ti的机械键盘是上一代的升级款,最明显的提升就是手感更好了。

  手感提升的主要原因是键程更长了。整体机械键盘的手感倾向于青轴,声音非常清脆。按键硬度偏脆,键程较长,感觉比上一代机械键盘更加好用,与外接机械键盘的差别并不大,完全可以取代外接键盘。另外,键盘支持4档背光可调,背光颜色可自由选择,系统也内置了多种灯光效果,非常炫酷。

  触控板为一体式,四周采用钻切工艺,表面磨砂视觉,触感顺滑,定位精准。最有意思的是触控板左上角有一指示灯,当触控板被禁用的时候,指示灯就会显示绿光。


  接口部分,机械革命X8Ti机身左侧分别为RJ45、USB2.0、3.5mm耳机和麦克风接口;机身右侧分别为2×USB3.0、SD卡插槽;机身后方分别为适配器接口、Type-C、HDMI、2×miniDP和锁孔。

  首先测试i7-8750H。这颗处理器的定位为取代i7-7700HQ。相比上一代产品,i7-8750H的最大提升就是升级为六核十二线程。核心数量的增加则直接体现在性能的提升上。

  参数方面,i7-8750H基于14nm制程工艺,采用六核十二线程设计,初始主频为2.2GHz,可睿频至4.1GHz,共享的三级缓存为9MB,整体TDP(热设计功耗)为45W。笔者采用CINEBENCH R15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最终该处理器多核心获得1144cb,单核心176cb。作为对比,i7-7700HQ的多核为728cb,单核为160cb。

  从测试数据来看,i7-8750H已经是全方位超越i7-7700HQ,其中多核成绩提升57%,单核成绩提升10%。作为i7-7700HQ的继任者,i7-8750H的表现可谓是超水平发挥。

  那么i7-8750H的性能到底有多强呢?为此我们用CPU-Z对i7-8750H再次进行了测试,并将其与i7-7700K进行对比。从实际得分来看,i7-8750H的单核心成绩为468.7分,多核成绩为3171.8分。

  i7-7700K的成绩如何呢?作为一款台式机处理器,其单核心成绩为492分,比i7-8750H的要高一些,大约高出4%,这个差距非常小,可视为测试误差;其多核成绩为2648,不如i7-8750H,落后i7-8750H大约19.7%。

  通过这个测试可以看出,i7-8750H的性能已经超越了桌面级别的i7-7700K,得益于六核十二线程,多核性能比i7-7700K还要高出20%。由此可见i7-8750H的性能确实非常恐怖,它让拥有了台式机的心脏。这一代处理器性能提升非常显著,所以建议购买游戏本的朋友,一定要购买搭载第八代酷睿处理器的产品。

  GTX1060对于很多游戏玩家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性能基本处于目前游戏显卡的中上水准,基本能够应对目前市面上的所有游戏。从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GTX1060采用GP106核心,流处理器为1280个,192bit显存位宽、采用6GB GDDR5显存,核心频率1405MHz。

  笔者通过新对这块显卡的图形性能进行测试,测试项目为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和Sky Diver模式,主要测试高压力游戏运行环境、超高游戏环境和普通游戏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由于这块显卡已经面世一年多了,大家对其性能基本都有所了解。笔者并没有进行过多的理论测试,而是测试了三款3A大作,从游戏中查看这款显卡的实际游戏性能表现。同时游戏测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处理器的性能。

  首先是《古墓丽影:崛起》的测试。电影《古墓丽影:源起之战》的热映让大家又将目光放到了这一系列游戏上。这部电影改编自《》,电影剧情几乎照搬游戏中的设定。《古墓丽影:崛起》是《古墓丽影9》的下一步作品。作为一款3A大作,对于显卡要求是非常高的。

  画质设置方面,由于《古墓丽影:崛起》有多个画面预设可选,所以我们设置物理分辨率为,反锯齿为FXAA,关闭垂直同步;图形设置方面设为高,使用游戏中自带的进行测试。

  从测试结果来看,机械革命X8Ti跑出了平均69.72帧的成绩,其中山顶场景平均帧为75.74帧,叙利亚场景平均帧为60.02帧,地热山谷场景平均帧为71.8帧。这项测试结果表明机械革命X8Ti在运行《古墓丽影:崛起》时还是非常游刃有余的,平均帧数维持在60帧以上,能够发挥出144Hz屏幕的优势。

  《最终幻想15》作为一款今年年初刚刚登陆PC的开年大作,对于电脑性能的要求几乎是变态级别的存在。用这款游戏主要是为了测试GTX1060的极限性能。画质设置方面,笔者使用《最终幻想15》的进行测试,物理分辨率为,画质设置采用系统给出的High Quality,并窗口运行。

  其中Benchmark分为四段,每一段都有一定的剧情。从运行过程中的帧数来看,整个过程的帧数大约维持在35帧-55帧之间。这个成绩对于来说已经非常出色了,因为《最终幻想15》是可以让GTX1080都无法稳定运行的游戏。

  最终GTX1060测试得分为3942分,系统给出定级为Standard。从最终的得分来看,GTX1060是可以在1080P画质下运行《最终幻想15》的,虽然帧数没有超过60帧,但这个帧数符合GTX1060的性能表现,适当降低画质会更加流畅。

  《使命召唤:二战》是公认的3A大作,作为动视旗下知名的FPS射击游戏系列,《使命召唤》一直是射击游戏的代表作。当然,其对硬件的要求也非常高。

  画面设置方面,物理分辨率为,关闭垂直同步,同时材质选项选择“高”,图像选项将阴影打开,同时将阴影贴图分辨率和阴影深度选择“普通”。

  测试内容为第二章坦克进攻一节。从实际的测试结果来看,整体帧数维持在60帧-85帧之间。整体而言,GTX1060在运行《使命召唤:二战》的帧数已经完全足够了,而且整体帧数已经超过了60帧,在全高画质下依然能够获得不错的游戏体验。

  接下来是硬盘性能测试和极限散热测试。

  机械革命X8Ti采用了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的组合,下面针对固态硬盘的速度进行了测试。通过CrystalDiskMark测试可以看到,这块固态硬盘的读取速度为3167MB/s,写入速度为794MB/s,性能表现非常出众。持续读取能够超过3000MB/s的固态硬盘并不多,说明其固态硬盘采用的为高端型号。

  经过30分钟拷机之后,稳定在82°左右,最高83°,最低77°,处理器频率维持在2.92GHz,功耗44.83W;GPU温度则稳定在70°左右。从测试结果来看,机械革命X8Ti的散热能力还是非常给力的,基本压住了一颗六核十二线程的处理器和一块中高端显卡,散热效果基本属于同级别产品中的中高水准。

  另外,笔者还监测了极限散热情况和实际游戏情况时C面的温度分布。首先是极限散热情况下,C面最高温度出现在键盘中央偏上位置,最高温度为49.8°,而其他部分温度则非常低,尤其是键盘两侧,温度只有31°左右。掌托位置温度也非常低,平均温度为33°。

  其次是游戏情况下,C面最高温度同样出现在键盘中央偏上位置,最高温度为52°,而其他部分温度还是非常低,键盘两侧温度依旧只有30°左右。掌托位置温度也非常低,平均温度还是33°。

  从温度分布情况来看,键盘中央偏上位置热量比较集中,但好在游戏操作基本不会触碰到这个位置,所以使用的时候不会感觉到太热。相反其他位置温度实在是太低了,应该是键盘底部进行了隔热处理。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用户完全不会在使用过程中被烫到,用户体验更好。

  部分,机械革命X8Ti内置了机械革命电竞服务中心。这个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可以让用户看到整机的参数、对背光、按键、性能、USB供电等都能够进行监测和控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款软件。

  事实上这款软件可以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服务中心,另一部分是电竞控制台。服务中心主要显示一些基本参数、联系官方售后等;电竞控制台则主要起到对各部分的控制功能。下面主要说一下电竞控制台。

  电竞控制台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系统调整,可以开启、关闭背光,调整屏幕显示效果(标准、游戏、影音、阅读、自定义),锁定win键、USB智能充电、CPU降频和优先使用独立显卡;第二部分为背光设置,可以对背光键盘、海岸灯(前方灯条)进行更为细致的颜色和灯效调整。

  第三部分为散热管理,可以选择智能散热,也可以通过自定义对风扇转速进行调整;第四部分为系统检测,此处显示各部分硬件的使用情况、实时温度,同时还包括网速、电池。另外还可以选择电源模式。

  最后笔者对机械革命X8Ti进行了简单拆解,大家可以从拆解中看一下机械革命X8Ti的内部设计。其采用了双风扇五铜管的散热模组,风扇厚度中等,有两个M.2接口、两个内存插槽。其中固态硬盘为三星的PM961,机械硬盘品牌为HGST,内存品牌为三星,无线网卡为英特尔9560NGW,电池容量为46.74Wh,品牌为Getac。

  笔者在体验过机械革命深海泰坦X8Ti后,发现该机虽然是X7Ti的后续机型,但提升却是全面的。外观部分延续传统,精细打磨,更加成熟;性能部分依旧强悍,采用最新芯片,保证基础体验;最重要的是在整体体验部分,机械革命X8Ti几乎走在了产品线的前列,搭载144Hz和改良后的机械键盘,在体验部分再次拔高了游戏本的门槛,让一众仅仅拼配置的游戏本显得落后很多。

  这是游戏本回归本质的重要表现。游戏本的作用是为玩家提供全面的游戏体验,而核心硬件仅仅代表了体验的基础部分。机械革命X8Ti的出现,则代表了厂商开始重视用户体验,在提供足够的基础硬件之外,在屏幕、键盘等方面更加完善。这才是游戏本应该有的样子,这也是机械革命X8Ti的意义所在。

机械革命X8Ti和机械革命X8 Pro有什么区别

华硕灵耀S 2代超薄本,最高搭载i7-8550U处理器、NVIDIA GeForce MX150显卡,首发价格为6799元,那么华硕灵耀S 2代性能如何?值不值得大家选择呢?下面就通过灵耀S 2代详细评测了解下

华硕发布了灵耀S 2代超薄本,分为14英寸和15英寸两个版本,灵耀S 2代轻薄本最高搭载i7-8550U处理器、NVIDIA GeForce MX150显卡、16G内存、以及512GB SSD,从配置上来看市面上同类的竞品其实很多,显然这并不是这款产品的关键亮点,那么该机究竟是什么特性能够如此吸引用户呢?下面就详情来看看了解下!

本次送测的产品型号为目前顶配的灵耀S 2代 15.6英寸版本,采用15.6英寸1080P雾面IPS显示屏,屏幕上边框8.3毫米,左右6.3毫米,属于三边窄边框屏幕。配备英特尔酷睿i7 8550U处理器+英伟达标准版MX150

当然,也有售价更为亲民的15.6英寸搭载i5处理器的版本,内存和硬盘的搭配变为8G + 512G,目前在京东首发价5699,日常售价5999;而之前于送测版本一起首发的14英寸i7版,采用8GB内存和256G固态硬盘,首发价格5499,日常售价5999。配色方面可选冰钻金(白)、金属银(黄)、星空灰(红)、消光灰(亮灰)、苍穹绿(青)五种撞色搭配,可谓是笔电色彩设计的大胆突破。其中15.6英寸版本苍穹绿和消光灰还引入了织物质感C面的设计,为用户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和手感体验。


不知道这个织物是采用特殊材质覆盖,还是类似ACER F5的复合材料表层织物纹理

由于产品分为较多版本,本次送测的又为顶配版本(16G+512G),因而测评并不会完全以最高配的情况进行描述。不让用户被表面的“最高”“可选配”“高达“迷惑是我的一贯原则。该产品目前已释出版本都比较不错,但不代表后续其他版本体验与本次测评描述一致,欢迎大家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补充分享。本次测评将加入选购攻略部分,并将其优缺点的体验,针对不同场景需求的人群分述。如果读者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可直接移步相关分页查看内容。


被我形容为”俄罗斯套娃“的华硕产品线

确认想买,不想听叨叨的看这里

很少有在测评中先写如何购买的,这么写只是为了优先让刚需人群能快速获取有效信息。

对于已经确定下单不想选择恐惧症的人群来说,在购买之前,推荐你先移步阅读什么灵耀值得买-S系列的相关内容,以便于了解灵耀S系列其他产品的特性。相比于其他灵耀产品,灵耀S 2代的突出变化便是外观设计,以及至少到目前还算“标配”的背光键盘和FHD IPS屏幕,趁着它还属于比较透明的状态,早买早避坑。

按照目前已经释出的规格来看,除了搭载MX150显卡的目前在售主力版本外,还有采用核心显卡以及MX130显卡的版本,部分产品可能会采用768P分辨率TN面板,而目前已经开售的所有灵耀S 2代产品都是采用1080P分辨率IPS面板的。这个在日后选购时需要注意。

目前在华硕的京东自营旗舰店已经开售/预售的版本为:

下面为大家分别解析下这三款的特点,方便在购买最适合自己的灵耀S 2代产品

这是华硕京东首发时主打的版本,相对于15.6英寸版,小巧的14英寸窄边框产品似乎更受到轻薄党的喜爱,1.4公斤的重量在主流的英伟达Geforece MX150窄边框笔记本中算是佼佼者。首发价格5499买个i7 MX150本,抢到就是赚到。不过考虑到低电压的i5和i7性能差距不大,所以如果后期会有保留IPS屏幕和背光键盘的14英寸i5版本,价格可能会更给力。

这个版本前几天刚刚在京东首发抢购,感觉华硕的套路还是很得人心的,上来就超大SSD堆料。i5+512G这类打造”顶级中等马”的产品其实有很多,只不过由于太过于偏科于某一点但又押宝失败,所以普遍不怎么受欢迎。虽然多次强调同代低电压的i7和i5几乎没有差距,可是总感觉多数人,出于心理安慰会偏向i7版。所以华硕很机智的把i7与16G版搭配卖,没有在15.6英寸版本上引发左右互搏。


五种配色都集齐的i5+512G版本

18毫米,1.8公斤,在MX150窄边框的15.6英寸产品里这是个非常优秀的数字,放在手里的感觉也是由很大的提升。一些媒体”15.6寸窄边框轻薄本不如买游戏本“的论调估计要在华硕这款上终结了。而除此之外,华硕官方宣传的五种配色,特别是苍穹绿在i5 512G版本上全部聚齐,而热门的苍穹绿版已经售罄。对于除了金色灰色之外其他配色感兴趣,目前可以考虑这个版本。

而512GB大容量SSD带来的全局高速读写,是混合硬盘版本所不能比拟的。华硕多年来一直对512GB固态很热衷,感觉这次继2016年那次之后,相信又会对产品体验起到很大帮助。

虽然不是游戏本,不过作为整个系列的顶配版有一些区别于普通版的小提升我们一直是比较倡导的。不过除非在预算区间内喜欢上了外观设计,否则我原则上不推荐购买大多数产品的顶配版本,因为在同等价格上可以更买定位更高产品的i5版。不过每个人消费观念不同,很多人就喜欢数字的顶配,那么这个版本可以考虑入手,一步到位型。

截至发稿,暂时只有以上三个配置组合可以选购,后续的其他版本可能还有变动。灵耀S 2代较为亮眼的就是色彩,也为了撞色设计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质感。所以如果对它的外观设计不感冒,那么在选择时可以考虑对比下其他产品,如灵耀的U4100UN。

1.在《使命召唤》手游中,资源下载器就在游戏界面“召集”的上面如图所示,如果显示的是100%:资源就是已经更新好了。 2.如果资源下载器显示99.7%说明还有资源没有更新,那么只需要点击“资源下载器”进入下载列表。 3.在游戏“下载列表”界面,点击“一键下载”即可下载,移动网络提醒一定打勾,用流量下资源是一种浪费。 4.全部下载完,返回游戏界面,资源下载器显示1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使命召唤16 错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