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牛1毛”视频Beta版已过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每经记者调查发现,知网的毛利率高达ki.net/

该站点主要收录国外出版社刊登的文章,并提供跳转链接(DOI,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至国外期刊数据库,收费情况以国外出版社为准。

COVID-19”(《氯喹治疗COVID-19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初步证据》)为例,该文在知网主站点的“期刊”库中需付费4.5元获取,但在知网外文期刊库,可直接跳转至国外数据库开放获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即读者可免费阅读)

知网外文库提供的DOI链接,可直接跳转开放获取

但在知网主站点搜索上述文章时,“总库”一栏显示仅有一篇收费文章,并不会提示在外文库也收录了一篇内容完全一致的免费文章。

主站点仅显示收费文章,该文在知网下载次数为39。

每经记者还发现,钟南山院士参与写作的前述两篇文章均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上,该刊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全球出版。牛津大学出版社和《中国科学》杂志社在2019年宣布,NSR作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出版。

在海外完全开放获取的情况下,知网的主站点“期刊库”中,NSR(《国家科学评论》)却被标注为“CNKI独家”(如下图所示)。

知网页面显示,NSR总下载次数为41384次,总被引用次数为6632次。

此外,每经记者还注意到,不论是收费和免费版本,其标注的版权完全一致,即:版权归《中国科学》杂志社所有,由全球知名的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和《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版权中并未有“知网”出现。

针对上述情况,专注知识产权领域12年的世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于雯竹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出现此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该期刊的著作权人与知网之间的许可合同仅约定知网是中国地区的独家被许可人。这不影响著作权人对该期刊在中国以外的使用对第三方进行许可,比如许可牛津大学图书馆在线发表该期刊。”但她同时强调,“即便如此,知网也应标注为‘中国独家’,否则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值得一提的是,于律师也是国际商标协会(INTA)版权委员会和国际商会(ICC)中国国家委员会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

此外,每经记者通过《中国科学》杂志社官网的公开联系方式,分别联系上该社网站主管、销售市场部和信息科学子刊,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均表示期刊文章在《中国科学》杂志社官网可以免费下载,但对知网收费以及与知网的合作内容等并不清楚。

Himalayas”,通过知网主站点搜索该英文标题,结果默认展示汉化版标题的收费文章。

在知网主站点的“期刊”库中,该文被隐去了英文原标题,并以“喜马拉雅山区高山冰缘植物并不能从变暖中受益(英文)”汉化标题呈现,需要支付2.5元购买文章。而在知网的外文总库可直接跳转至国外数据库免费获取。

在知网购买这篇文章后,每经记者将其与国外数据库免费下载的版本比较,发现内文并无差异。

每经记者搜索发现,前述朴世龙院士和钟南山院士署名的多篇英文文章,确实均可在《中国科学》杂志社官网免费下载全文。

针对上述海外开源文章在知网变收费的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尝试联系钟南山院士发表置评,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significance”(《地壳深部半导体矿物的热电特性及其地震意义》),知网主站点要收费3元,而通过知网的“外文总库”,其实可直接跳转至国外数据库开放获取。

每经记者花费3元在主站下载该论文后,再同国外数据库免费获取的文章比较发现,两者的文本内容也完全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在知网主站点搜索上述文章时,“总库”也是默认搜索展示收费的版本,并不会同时呈现外文期刊库的免费版本。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联系知网客服反映上述问题。以下为每经记者(NBD)与知网读者人工客服(以下简称知网)的QQ聊天记录:

NBD:同样一篇文章,通过知网主页的期刊途径搜索进去要收费,通过知网外文库进去,可以直接导到爱思唯尔(国外期刊)的原文出处。为什么通过主站点期刊要收费,而通过外文库搜索是免费的?

知网:您好,这个发负责老师查原因了。这个给您办理退费可以吗,3元补款回账户。一般是不会有这种情况的,要查一下原因,是上网有错误还是什么。

NBD:请问什么是上网错误?我顺便查了多篇论文,都有我说的这个情况,请问这个还是上网错误吗?

知网:可能因为知网中心网站是和这个杂志社合作收录的,是付费的,外文来源这个网站不是他们杂志社的,所以是免费的。

多篇都有吗?这个好像也是爱思唯尔的,(知网)外文库的源是爱思唯尔,是免费的。知网首页的库是杂志社的源,所以是收费的。可能是这个原因,具体需要负责老师那边查一下。

NBD:那为什么在爱思唯尔是免费的,而杂志社的源要收费呢?知网杂志社源收费的原因是什么?

知网:杂志社的文章,是知网和杂志社编辑部签订合同,付版权费这些还有杂志社费用等,所以收费的。

NBD:那么我作为个人读者/用户,明明通过知网外文库可以免费获取到爱思唯尔的源,我为什么需要花钱通过知网杂志社的源来付费下载呢?

知网:具体我这边是不清楚的了。

“碾压”近9成A股上市公司

据每经记者梳理,凭借着在国内高校市场的占有率和不断上涨的收费,知网最近五个会计年度内的毛利率稳定在50%以上。

最新的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同方知网净利润约为1.94亿元,毛利率53.35%。

图片来源:同方股份2021年年报

53.35%的毛利率是个什么概念?据Wind金融终端数据,该毛利率在A股所有有可比数据的4690家上市公司中,排名为574名,位于前12.24%公司内,超过近九成(87.76%)的上市公司。

那么,知网53.35%的毛利率从何而来?是什么样的盈利模式,能让知网每年揽近2亿元的净利润?

(1)用户数据库采购费动辄上百万

知网官网信息显示: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是中国最大的学术资源渠道商。主要市场包括高校、公共图书馆、科研单位、创新型企业、医院、农业技术协会等。高校市场的占有率为100%,其他主要市场的占有率为60%以上。

机构用户采购知网数据库,通常一年动辄花费上百万。每经记者4月下旬在采购网站上看到,多所高校该月发布了2022年度采购CNKI数据库服务的公告。例如:

复旦大学CNKI数据库2022年成交价82.5万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CNKI数据库2022年成交价约107万元、浙江大学拟采购CNKI数据库预算是112万元、西南民族大学CNKI数据库2022年成交价116万元、北京科技大学CNKI数据库2022年成交价130万元……

图片来源:采购公告页面截图

除了高校外,还有银行、医院、省市社科院近期也在知网上公示了2022年度使用CNKI数据库服务的采购合同。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订购CNKI系列文献资源项目中标价格是115万元。

近年来,知网续订费用年年攀升也屡被学术机构诟病。

今年4月,因数据库续订费用高昂,中科院考虑暂停使用知网的消息登上了热搜。

据网传截图,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信息显示,CNKI数据库对续订价格始终维持较高涨幅,2021年,中科院集团CNKI数据库订购总费用达到千万级别,成为该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因此,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正考虑通过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对CNKI数据库形成替代保障。

实际上,不堪此等重负的不只是中科院集团一家。近十年来,包括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6所高校,都曾因续订费用上涨幅度较高而一度宣布停用知网。

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在当时的一份声明中称,2000年以来,同方知网公司的报价每年涨幅都超过10%,2012年涨幅高达24.36%。从2010年到2016年,年平均涨幅为18.98%。[1]

“知网会根据所定专辑(子库)的情况来定价,在订购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每年有5%~10%的涨幅。”北京某高校数据库订购人士在接受每经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知网对他所在的学校的价格涨幅,近三年平均维持在6.5%左右。

每经记者通过相关采购网查询发现,北京语言大学的知网数据库采购费用,2019年为44.5万元;2020年为50.5万元,同比涨幅为13.5%;2021年为56.5万元,同比涨11.9%;2022年约为65.5万元,同比涨15.9%。近三年年均涨幅在13.8%左右。

复旦大学的知网数据库采购费用,2019年约为75.49万元;2020年度约为78.48万元,同比涨幅约为4%;2021年度约为80.05万元,同比涨幅约2%;2022年度约为82.5万元,同比涨约3.1%。近三年年均涨幅在3%左右。

对于涨幅问题,上述数据库订购人士进一步对每经记者解释说:“有时也存在小于5%的时候。对不同规模学校的定价和涨幅或许不一样,应该是和销售策略、甲乙双方谈判都有关系。”

当被问及对知网所定价格如何看时,他对每经记者表示,“不合理之处是基数较高,且每年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涨幅,而其他中文数据库价格比较稳定。主要是因为知网在师生中的影响力,图书馆、学校不会轻易停订,所以在价格方面比较强势。”

记者发现,单纯从价格来看,与市面上的其他数据库对比,知网的确要高出一截。据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13个数据库采购项目成交结果公告,知网成交金额达到72.4万元,而超星数图为23.1万元,万方为13万元。从该校的采购情况来看,知网数据库的价格分别是超星数图和万方的3倍和5倍。

据上述人士表示,“知网平台汇聚的文献一方面是类型比较全,二是量比较大。相对来说,综合检索也方便一些。类型多了,他们销售的时候按专辑类型来卖,也就贵了。”

(3)查重服务贡献收入

每经记者注意到,知网的查重服务也是其收入的贡献板块之一。曾有知网人士向《南方周末》透露:知网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数据库,剩余三分之一里很大一部分靠“查重费”。[2]

论文查重是众多高校学子毕业路上绕不过去的一道关卡,通常来说,需要将毕业论文与现有数据库进行对比,确保其文章与已有论文的重合度满足学校规定范围。

据教育部数据,2021年全国有高等学校3012所。[3]而知网在学术不端查重系统的介绍中称,99%以上高校都是其付费用户。除了知网,维普和万方等国内学术数据库也是一些学校查重的合作方。

2019 年年初,青年演员翟天临的学术造假事件中,网友对其2783字的小论文进行查重,这篇论文当时在知网查重需要花费68元。而按照维普与万方查重系统的收费标准,同样字数的论文在维普仅需12元、在万方仅需7.8元。[4]

图片来源:万方论文检测系统官网

图片来源:维普论文检测系统官网

知网作为被告涉1075件纠纷

知网还存在收录高校学生学位论文牟利的问题。

一名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在接受每经记者微信采访时透露,自己的论文在3月份被收录进知网,但却并未得到任何收益。

记者查询知网官网的“学位论文领取稿酬通告”发现,博士论文著作权人可获得400元的“CNKI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和100元现金稿酬,若单纯以价值相加,只有500元,这已经是知网针对学位论文支付的最高稿酬。

上述通告文末写道,“请各位确认已出版的学位论文作者速与我社联系领取稿酬”。

也就是说,作者还需要自行联系知网才能获取稿酬。

前述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告诉记者,对于报酬一事,她本人完全不知情。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甚至有用户表示,下载自己的论文也需要付费。

每经记者查询知网官网上的“中国知网会员流量计费标准表”发现,期刊全文的常规数字出版下载计费标准为0.5元/页,硕士学位论文为7.5元/本,博士学位论文为9.5元/本。而在去年年底调价之前,硕博学位论文分别为15元/本和25元/本。

记者随机在知网上找了一篇下载量较高的论文,署名是浙江大学陈浩的博士论文《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优化管理》,下载量为1810次,下载费用为9.5元/本。从理论上进行推算,上述论文能为知网带来约17195元的收入。但是,对于博士论文作者陈浩来说,只能拿到400元充值卡与100元现金奖励。

每经记者查询启信宝app发现,知网的主办单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其自身风险高达2350条,近期风险类型均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以及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自2018年至2022年5月13日,该杂志社共涉及1285件司法关联案件。其中,该杂志社作为被告的关联案件达1075件,占比超83%。

从案件类型来看,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638件,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560件,侵害其他著作财产权纠纷35件,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26件,侵害作品署名权纠纷16件。

每经记者注意到,在这些案件中,原告方多是一家名为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教育信息化企业。在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纠纷案法律文书中,该公司陈述,与某作者签订了《个人作品授权书》,对涉案文章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性质为专有使用权。然而,知网未经原告擅自提供上述涉案文章的付费在线阅读、付费下载服务。

多份判决结果显示,法院认为知网侵害了世纪超星公司对涉案作品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并判知网赔偿该公司经济损失,数额为一万至两万余元不等。

不过,部分法律文书也显示,法院判定原告尚不具有清晰、明确的诉讼主体资格,因而起诉被驳回。

目前,启信宝上已公布的法律文书共405份,《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作为被告身份的案件为401件。

除此之外,记者还注意到,原告为个人的纠纷案也不在少数,包括窦应泰、陈应松、王必胜、唐效英等国内作家。目前,每经记者在知网上已经搜索不到前述作家署名的作品。

在原告为个人的纠纷案中,最受关注的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因百余篇论文被擅自收录起诉知网。赵德馨教授自2013年开始上诉维权,案件全部胜诉,共获赔70余万元。[5]

2021年12月10日,知网发布《关于“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相关问题的说明》向赵德馨教授道歉,并在败诉后将其论文全部下架且至今未再收录其文章。

赵德馨的妻子周秀鸾也选择了维权,法院判决知网单篇文章赔偿周秀鸾2100元到2400元不等。知网后就赔偿金额过高等问题提出了上诉。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二审时驳回了知网的上诉,并作出了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对此,于雯竹律师告诉每经记者,“论文属于文字作品,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近年来出现了很多论文作者起诉知网侵犯著作权的案件,在这些案件中,知网主张其收录的论文作者在投稿时已与出版社签约,同意将论文被知网收录,或同意将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转让给出版社,而出版社已与知网签订许可协议。但是法院认为,作者与出版社签订的相关授权条款属于格式条款,因此该条款无效,而且出版社未从作者处取得向知网进行再许可的权利。因此,知网刊登相关论文,应当取得作者的同意(许可),否则构成侵犯作者著作权的行为(具体而言,侵犯了著作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于雯竹律师进一步表示,“实践中,知网的常见做法是先收录文章,后经作者联系才支付许可费,相当于事后与作者和解,进行补授权。这种先侵权后补救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知网:将以市场监管总局调查为契机,彻底整改

虽然知网仅早于维普、万方2年左右成立,但随着时间推移,知网优势逐年扩大,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学术资源数据库,乃至国内学术论文标准化格式亦由知网制定。与此同时,随着科研资源日渐丰富,知网在行业内话语权也更加强大。

不可否认,坐拥国内最大的学术资源库,知网在查重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但高昂的费用,也被不少人质疑有垄断之嫌。

北京某高校数据库订购人员向每经记者表示,“知网给学校提供的查重系统可以为学生免费查一次,但一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只能(去外边)花钱购买额外的查重次数。”

每经记者了解到,虽然知网始终声称从不向个人提供查重服务,但由于担心最终重复率过高过不了关,高校学生往往会通过其他手段自费进行查重。

对于上述说法,每经记者从高校毕业生口中得到了证实。四川某高校一名2017年毕业生小张(化名)表示,学校的账号会提供一次知网免费查重的机会,后面修改完继续提交都还得查几次,他的本科毕业论文总共查重4次。小张还补充称,“查重的价格还是浮动的。越临近毕业季价格越贵。”

对于上述现象,人民网曾评论称:“知网不向学生开通个人查重业务,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提供的免费查重机会又少,一定程度上来说,助推了学生不得不花钱向不法分子购买查重服务的行为。”

4月26日,世界知识版权日,人民网评论称,知网因为价格问题屡受消费方诟病,频惹众怒,甚至引发涉嫌行业垄断的质疑,按理早该深刻反思自身行为的合理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一次次舆论风波之中,我们看不到中国知网的实际行动,看到的是其利用一家独大的市场优势地位,不断提高价格令各单位难堪重负;我们看不到定位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机构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看到的是其赚得盆满钵满。

2022年5月初,每经记者就知网数据库论文收录及定价争议等相关问题,多次向知网及同方股份发送采访函。5月9日晚间,知网相关人士向记者确认,称已收到采访函,但公司“现在不接受采访”。

记者注意到,近日,有网友在上证e互动上,就知网数据库续订费用合理性、大量负面舆论是否对公司盈利造成影响等问题,询问知网母公司同方股份。5月9日收盘后,同方股份回复称:“我们已经关注到知网的舆情,知网也在进行反思,并研究进行经营模式优化改善,积极进行整改。知网会将相关整改措施择机向社会公开,并做出回应。”

5月13日,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当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知网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公司坚决支持,全力配合。公司将以此次调查为契机,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合规经营,创新发展模式,承担起中国知识基础设施的社会责任,努力将知网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推动学术传播交流,促进国家科技创新,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光明日报:释放出对平台经济依法实施常态化监管的信号

针对此事,光明日报发表评论,作者为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时建中。

光明日报评论称,市场监管总局在前期核查的基础上,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是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平台经济依法实施常态化监管的重要举措,对维护学术文献数据库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知识生产和流动、推动创新发展、保护以作者和读者为主体的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评论指出,平台经济是生产力新的组织方式,是经济发展新动能,对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拓展消费市场、稳就业等具有重要作用。知网是典型的平台企业,对其立案调查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常态化监管的具体举措,有利于向市场释放清晰明确的信号,让市场对法治建立起更加可靠、稳定和持续的预期,增强平台企业的自我合规意识,引导和激励平台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模式创新开展高水平竞争,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常态化的反垄断监管,持续净化平台经济领域的竞争环境,优化创新机制,保障平台经济更加健康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平台经济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繁荣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记者:蔡鼎 郑雨航(实习)文巧 孙宇婷

[1]“中科院停用”背后:“高幅度涨价”等争议漩涡中的知网。新京报

[2]因“太贵”遭中科院停用,知网凭什么能“一家独大” 。南方周末

[3]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教育部网站

[4]《垄断暴利,查重最贵,中国知网到底是什么?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

[5]退休教授赵德馨的维权之路:知识必须得到尊重。央视新闻

  • 有多名外卖配送小哥爆料称,饿了么智能柜开始向骑手收费,价格在0.3-0.6元不等...对于收费的行为,饿了么智能柜客服回应称,此前在刚推出的时候是关怀期,为了让骑手体验到智能柜的便利,所以免费...该客服还表示,目前饿了么智能柜收费情况以骑手扫码显示的为准,不是一下子全国都同步收费,而是慢慢普及...疫情时期无接触配送”让智能柜火了起来,饿了么同比去年同期已在北京增加了近10倍的柜组...

  • 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20年统计公报显示,2020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快递业务收入完成8795.4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同城快递业务小幅增长,全年同城快递业务量完成121.7亿件,同比增长10.2%;异地快递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异地快递业务量完成693.6亿件,同比增长35.9%。而在这833.6亿包裹中,竟然有一部分是空包裹,主要用于刷单,如果你莫名收到了一个空包裹,自己的信息全对,但记不得自己网

  • 首先,我们所有人都必须要承认两个事情。你的权重只是代表了你关键词所获得的价格,比如你男裤这个词语。行业均价是1.5元。你也许1毛首屏!但是你很可能一点流量都没有!

  • 有媒体报道称,7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已发出《关于加强网络红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该通知已下达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等单位。目前该通知尚未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官方网站发出。如果消息属实,意味着网络红包征税时代正式到来。

  • 近日,一位市民信用卡透支6毛钱却要还银行9000多元的事件引发网友热议,而记者向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求证发现,这种情况的确可能发生。 网传:欠费6毛钱 6年还9000 近日网上传播一个信用卡透支案例:市民虞先生6年前上学时用信用卡透支了6毛...

  • 苹果在此前已经官宣将在9月12日正式推送iOS16正式版系统,目前从凌晨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不少iPhone用户收到了推送开始升级了...而支持设备方面,iOS16正式版支持22款设备,此前传闻中的iPhone7和iPhone7Plus也没在列表中...

  • 本周早些时候,有报道称英伟达正在开发三款GeForce RTX 30系列显卡,主要用于主流领域...尽管价格情况意味着这些产品的价格将远远低于原卡推出时的建议零售价...英伟达GeForce RTX 3060显卡将采用一个阉割后的8GB和128位总线接口,而不是原来的12GB和192位设计...考虑到英特尔本月晚些时候有Arc GPU推出,而且旗舰产品大多与RTX 3060

  • 自FLAC1.3(2013年5月)发布以来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周五带来的FLAC1.4系列的发布引入了一系列改进...随着FLAC1.4的发布,现在的性能优化集中在具有NEON指令的ARMv8(AArch64)硬件上...FLAC1.4中的一些其他改进包括编码/解码32位PCM,编码文件的采样率高达1048575Hz,还有编码预设的改进,FLAC格式文档的重写,CMake构建系统的改进,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补充和修复...您可以通过GitHub下载和了解更多关于FLAC1.4更新的细节:...

  • 在9月8日的苹果2022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苹果发布的最便宜的新品是一款售价98元的Incase挂绳,长23.5厘米,重4.54克,适用于新品无线耳机AirPodsPro2...这款挂绳刚推出时,大家纷纷吐槽称网上9.9包邮的挂绳一抓一大把,然而现在开售仅3天,苹果官网就显示这款挂绳已经卖断货了,现在下单需要等4-6周才能发货,而且线下门店也不能取货了...

  • 苹果iPhone14系列新机首销,抢购异常火爆,除了新机外,苹果的另一款小配件也异常抢手,苹果98元的Incase挂绳已售罄,发货要等4-6周...用户可将柔软的编织绳像手环一样戴在腕上,也可用自带的卡夹将挂绳固定在背包或手提包上,确保充电盒随身,还方便取用...

  • 随着Arc独显的发布,Intel的驱动策略也有了不同,早期的6代酷睿核显已经没啥新功能和优化了,目前主力更新的是11代之后的酷睿及Arc核显,Intel的显卡驱动因此也偶尔下双黄蛋”内部实际上有两部分驱动组成...Intel日前发布了31.0.101..101.2111Beta版显卡驱动,里面其实就是两个显卡驱动打包,分别对应第6至第10代处理器和第11、12代处理器以及锐炬Xe显卡,安装时会根据显卡型号自动识别......

  • 中关村在线消息:在9月8日凌晨的苹果秋季发布会上,除了全新发布的iPhone14系列、AppleWatch系列,官方还发布了一系列配件产品,其中最便宜的一款是适用于AirPods产品的Incase挂绳,售价98元...根这根挂绳长23.5厘米,重4.54克,适用于AirPodsPro2...

  • 华为在本周2正式发布了华为Mate50系列手机,而且将在本月开售,而华为随后即将重点在下一款旗舰手机,这就是P系列的新作——“华为P60”手机...有消息称新机将在年底发布,并且弥补没有5G的情况,在脱离了徕卡之后,自研影像品牌的第二款旗舰机就是华为P60,售价方面仅只要4599元起...

  • 苹果98元的Incase挂绳发货要等4-6周,iPhone14ProMax发货已排到了11月...此前因售价98元备受争议的苹果Incase挂绳,如今也已经卖断货,现在下单需要等4-6周才能发货...这根挂绳长23.5厘米,重4.54克,适用于AirPodsPro2...9月9日晚由于抢购首批机型的人数太多,导致苹果中国官网一度陷入瘫痪状况...苹果官网iPhone14Pro的发货时间要等5-6周,iPhone14ProMax则需要6-7周,已经排到了11月...

  • iPhone14已经在这个周末开售了,首批颜色共有五款,起售价为5999元,iPhone14于9月16日发售;iPhone14Plus于10月7日发售...而紫色作为此次的全新颜色,无论是iPhone14系列还是iPhone14Pro系列(暗紫色)都非常难抢,有的订单已经排到了11月...

  • 上周的苹果秋季发布会上,苹果发布的一堆新品都不便宜,iPhone14Pro系列都奔着万元去了,最便宜的产品是Incase挂绳,售价98元,没想到它都缺货了,现在下单需要等4-6周才能发货...发布会之后,这个98元的挂绳也上架开卖,当时只要1个工作日就能发货,然而网友虽然吐槽得厉害,但买挂绳的大有人在,现在官网上信息显示挂绳需要4-6周才能发货,而且线下门店也不可取货了......

  • 可以看到,@灰太狼的羊拿着一把刀熟练的划开羊的皮,手起刀落间就已经将羊皮扒掉了一半,不一会儿的功夫,她就将整只羊的皮都扒了下来,而在整个过程中,一滴血都没有溅到她的身上,最后用时7分33秒,比预期的时间还要早半分钟...2022年2月,抖音发布的《抖音乡村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乡村相关视频增加3438万条,获赞超35亿次,这说明乡村题材的内容在抖音有巨大的潜力,这也是@灰太狼的羊与@疆域阿力木能够出圈的基础......

  • 华为在本周2正式发布了华为Mate50系列手机,而华为的下一款旗舰机,就是华为P60了...有消息称新机将在年底发布,并且弥补没有5G的情况,在脱离了徕卡之后,自研影像品牌的第二款旗舰机就是华为P60,售价方面仅只要4699元起...

  • 小米12S在下半年正式发布,这款首发搭载骁龙8Plus芯片的旗舰机,在经历了两个月的销售,不少的用户都觉的小米12S表现不错,现在开售了2个月以来终于来到了第一次大促,现在小米12S全系立减600元,到手只要3399了,而且还有分期免息,各种赠品等优惠活动(点击领券)...

  • 作为目前颇具性价比的骁龙8+旗舰手机,motoX30Pro在开学+中秋销售节点,在官方渠道又开启了从9.1~9.15的限时特价,全系直降200元+6期免息,晒单还送4000京豆,限时促销价3499元起,是个不错的入手时机...影像方面,motoX30Pro首发2亿像素,1/1.22英寸大底CMOS,进光量的优势很明显...它有三个经典焦段可以选择,35mm焦段拍摄人文扫街,50mm焦段拍出半身人像特写,85mm焦段的长焦特写带来更丰富的细节与表情......

  • 山西晋中的刘先生收到了自己在直播间抽中的手机福袋,结果发现是模型机...刘先生表示收到中奖短信也没写是模型机,收到包裹看到都懵了,福袋写了价值6888元...开奖后,该女子发现自己抽中了大奖,但直播间发来的短信提示,该手机福袋并不是真机,而是一台手机模型...需要注意的是,最近网上有不少用户反映直播间抽到手机福袋,但结果中的模型机的情况,甚至有的连模型机都没有,直接快递来个空箱子,平台预计也会对这种直播间进行处罚或加大处罚力度,不然模型机福袋”将会越来越多,影响用户体验......

  • 近日有开发者在代码中发现,本次发布会上谷歌还可能会带来一款折叠屏手机...据该开发者透露,该机将拥有5颗摄像头,其中后置三摄分别为6400万像素的主摄像头(IMX787)、1080万像素的长焦摄像头(S5K3J1)、1200万像素广角摄像头(IMX386)...而在自拍镜头方面,该机将在折叠屏内部配备一颗800万像素的自拍摄像头(IMX355),而在折叠屏外部屏幕上,还将配备一颗1080万像素的自拍摄像头(S5K3J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头蹄脱毛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