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西安12岁上初一了吗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其基本特征有:稀缺性、不可替代性、杰出性、多样性。截至2018年7月2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3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位居第二位。

初一下的社会主要内容是中国地理、国土人民、秀美山川、地域差异等。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熟悉我们的祖国,老师在寒假布置了一项作业:选择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为主题做一张小报。

通过这次作业,同学们更加熟悉和关注世界遗产,进一步提高了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更加热爱祖国秀美的山川。

同学们做的小报图文并茂,精彩纷呈,现择部分与大家分享。

历史与社会主题小报,给了我很大的想象和发挥空间。

先说说我小报的主题吧――去遗产地看戏。这次寒假我选择了畅音阁。这是故宫里的一个戏台,2017年再次开馆。如今,人们可以在世界文化遗产紫禁城内欣赏京剧、昆曲等戏曲表演,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要不是这次历史作业,我还真的不知道故宫有一个戏曲馆有戏曲正在上演。

历史与社会这样的开放性作业,我觉得很有发挥空间,我非常喜欢。若你认真去做了,真的受益颇多。你不仅了解了我国的各种遗产地,也对当地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毕竟,做好一张小报,需要查阅许多各个方面的资料,不知不觉中,你便懂了很多了。

做成一张赏心悦目的小报,也能给自己增添不少自豪感呢!

历史与社会的小报,我选择了古城西安的大雁塔。

西安是我的故乡。尽管自出生起便全家迁往杭州,但潜移默化间,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仍然对我带来了很大影响。也许是家人的言谈举止,也许是书籍文字间的浏览,我从小便在两种文化背景下长大,两座城市的风采和气韵都在我的内心深处生根。

大雁塔是西安十分闻名的一处历史建筑,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是为保存唐玄奘西行取回的经书设立,这也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庄严的色彩。塔身共经历先后五次修葺,高七层,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大雁塔于2014年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正巧是我在老家度过寒假的一年。那一次在雁塔的亲身游览使我记忆犹新。于是,我便以文字和绘画的形式,把自己的体验和经历分享出来,记写我对雁塔,对西安的敬重和情怀。

社会世界遗产小报的作业仍令我记忆犹新。初闻“中国的世界遗产”,我先是在百度上略微学习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原来世界遗产分成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双重遗产。像长城、莫高窟就属于文化遗产;九寨沟、天山则属于自然遗产;而泰山、黄山、峨眉山、武夷山就属于双重遗产。遗产总数在世界遗产中占比极大。“厉害了我的国!”

再仔细一研究,我惊然发现,自己去过的世界遗产地真是少之又少,而令我记忆深刻的更是没几个,这令我一阵惭愧。在这些世界遗产中,颐和园是我最喜欢的一处,古色古香,风景优美。

绿色的柱子,红色的栏杆,长廊顶上还存留着精美的壁画。它与故宫不同,没有复杂的格局,没有红墙也没有标志性的华丽的殿堂。圆明园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亭、台、楼、阁依旧保存着清朝曾经辉煌的影子。

于是我将我的小报分为了三部分:圆明园简介,关于圆明园的一些有趣的传说和插图。简介是根据百度词条整理后的文段,我还选取了一部分有趣的传说:我们都知道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是乾隆为母亲孝圣宪皇太后过大寿而建。所以,为了取个好兆头,乾隆下令把昆明湖划分成“里湖”和“外湖”,里湖形似寿桃,而外湖则是寿桃的叶子。而插图,我使用了水彩上色,更好地绘制出了颐和园的美景。

只可惜当时去颐和园时我年龄太小,并没有非常深入地了解和游览颐和园。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再去一次颐和园,春天赏桃花,夏季赏荷花,秋季观古建筑、赏桂花,冬日看金光穿洞……

首先很感谢老师对我的欣赏和鼓励,我没有学过画画,第一次尝试了水彩,算是挑战了自己,谢谢老师对我的认可,在这里就分享一点个人经验。

第一重要的是排版,我看到很多展板上同学的小报都是画和文字分开的,不过这种方式仅限于画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子12岁,初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