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账号丢了,但有小米游戏充值记录,能查到ID吗?

  •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

距离商家最新回复已经30个自然日,期间用户未做进一步操作,系统已自动变更为“已完成”状态。如对企业处理结果有异议,可重新发起投诉。


我们已经反馈给客服,还请您耐心等待,谢谢您对小米游戏的支持。


小米游戏充值对于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没有管控与限制,由于未成年儿童没有自主消费能力对于游戏充值程序控制设置不做权限管控,造成儿童可以随意充值游戏币。


4.请大家选择官方渠道解决消费纠纷,不要轻信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办理退费以免受骗。请不要随意通过QQ或微信等方式添加陌生人,更不要给陌生人汇款,谨防被骗,如遇诈骗请及时报警。

“用户”投诉“小米游戏”,要求赔偿,解释,道歉,改善服务,其中涉诉金额200元,目前投诉已回复。

  消费者“用户”在7月23日向黑猫投诉平台反映:“客服也找不到,前面打电话咨询了此类问题,客服说等待,15个工作日过去了,奖品什么时候到手,要求小米游戏中心客服,道歉,解释,并且发货”

  消费者“用户”在7月23日向黑猫投诉平台再次反映:“希望出来一个管事的,不要敷衍我,敷衍我就是找骂,不信你就试试,一个多小时就没有解决问题,一直是敷衍的态度,之前三番五次了,没有收到货物,我已经没有之前三番五次的那种态度和耐心了,小米就是这么不讲诚信,恳请您们做个人吧,如果解决不了就直接上微博说到”

  商家“小米游戏中心”7月23日在黑猫投诉平台回复:“用户反馈的问题已收到,客服正在与游戏研发商核对用户信息,后续将协助用户解决问题。”

  消费者“用户”在7月24日向黑猫投诉平台再次反映:“未解决问题,客服没有回访,请求再次投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黑猫投诉”平台用户提交的投诉内容,仅代表投诉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

2020年已经离我们远去,宁波市反诈中心梳理了2020年宁波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据,希望对电信网络诈骗认知仍停留在“我不可能被骗”的市民朋友能够提高警惕。

据统计,去年,电信网络诈骗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数、本地案件侦破数同比分别上升71.9%、58.7%,3月份以来共开展网络流勘查683起,采集各类网络信息证据646件,提交各类可侦可查线索239条,打掉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团伙8个、抓获嫌疑人59人,全年共追缴返还电信诈骗涉案被骗资金1.01亿元。

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梳理一下:

受疫情影响,经济压力增大,或个人生活拮据、或公司资金周转困难的各类人群纷纷寻求网络贷款,鱼龙混杂的网贷平台,五花八门的诈骗套路,让人防不胜防,且银行申请贷款流程较为繁琐,还需要时间审核,而网络贷款手续简便,方便快捷,更为吸引人。

通过已发案件分析,犯罪嫌疑人先利用钓鱼网站发布可提供小额贷款或提高信用卡额度的虚假广告,一旦受害人轻信,在该网站或平台上输入所需的个人信息,犯罪嫌疑人就会在获取信息后,再以缴纳工本费、保证金等虚假理由要求受害人连续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市民陈某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可以贷款并让其加QQ,其加了对方QQ后,对方发给其一个贷款合同并让其付2000元并称24小时会退还并给其一个平安银行的账号,其通过微信支付的方式给对方转账2000元,之后,对方又以其他名目让其汇钱,其发觉被骗就报警了。总价值2000元。

1、切勿轻信各类电话、短信、QQ、微信等形式的贷款广告,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

2、需要申请贷款时,到正规贷款机构申办贷款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并且正规机构都是公开营业场所,有公开联系方式和营业执照等,在进行信用贷款时还需要相关手续,比如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工作证明。

3、银行、正规贷款公司不会要求借款人在申请贷款前就支付手续费等各类费用。

该类被骗人群一般具有强烈的经济需求,想要利用空闲时间轻松赚钱,尤其是学生,没有额外的收入,看到所谓高佣金的刷单信息,难免有想要轻松获利,赚取外快的想法,并且许多大学生的微信、QQ群里会有大量的兼职信息发布,许多学生的身边也会出现不少刷单兼职的同学,见怪不怪,缺少警惕性。他们法律知识薄弱,不会意识到网络刷单其实是种违法行为。

通过已发案件分析,嫌疑人主要通过QQ群、微信、短信等渠道发布兼职信息,以刷单返高额佣金为名,招聘网络刷单兼职人员,通过承诺在购买网上商城内物品刷得消费记录后,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方式,进行诱惑。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让其通过支付宝、支付二维码等形式转账到指定账户,待受害人发现时嫌疑人已经将受害人账号拉至黑名单。一旦受害人在首次刷单后取得小额回报,便会放松警惕,为获取更多回报而加大投入,从而上当受骗。

犯罪嫌疑人经事先预谋,通过微信微信刷单群中发布虚假刷单信息,市民余某某看到群中消息后信以为真,遂通过微信联系犯罪嫌疑人,并按犯罪嫌疑人的要求通过京东购买一面值为500元的京东e卡,并把得到的京东e卡卡号及密码截图发给犯罪嫌疑人,后余某某要求犯罪嫌疑人返现,发现犯罪嫌疑人不再予回应,遂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反规定的行为,通过网络刷单来赚取零花钱,很可能得不偿失。由于双方几乎不见面,被骗后自身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民警提醒求职者,选择兼职要通过正规网站和途径查找,对求职单位要多方核实,同时不要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骗子利用大家“贪小便宜”的心理,“退款金”远超购物金。人们往往急于领取退款或申请补贴,放松了警惕或者是被退款程序绕昏了头,反而扫描对方发来的付款二维码,钱被骗走。

作案手法:(一)冒充网购客服退赔类

第一步:谎称受害人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可以申请退款。

第二步:在受害人退款后,通过短信或QQ发送虚假退款链接或二维码给受害人。

第三步:等受害人点击链接并按提示填写个人信息或直接手机扫二维码,骗子就会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网上盗刷消费,并告诉受害人退款不成功,还需再“退款”,直到受害人发现被骗。

市民张某在家中接到一自称是淘宝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购买的一件衣服染色剂超标需退回,后张某按照对方要求添加了对方提供的微信为好友,按照对方要求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并输入对方提供的激活码7699.88后,张某手机收到了一条7699.88元的扣费信息,对方告知其钱会马上退回并让其继续输入激活码,后张某按照对方要求扫描二维码并输入对方提供的激活码1188.66后,张某手机再次收到了一条扣费信息,金额为1188.66元,后张某让对方将钱退还,发现微信已被对方删除,发觉上当受骗。

如果有收到网购客服电话或客服短信,一旦提到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及银行卡等,必须谨慎对待。不要轻易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或拨打其提供的电话号码,更不要按照对方的提示进行银行卡的相关操作,以防被骗。

作案手法:(二)冒充快递小哥

第一步:被骗者微信会收到一个加好友请求,对方留言显示是快递员,称快递到了,但是电话打不通。

第二步:称包裹丢失或损坏,会进行双倍赔偿。

第三步:提供二维码进行退款流程。

第四步:让受害人扫码进入一个与支付宝相似的钓鱼网站,要求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通过不法手段将钱盗刷,直到受害人发现自己被骗。

市民耿某在家中收到一个自称是邮政公司人员的电话,说事主的快递丢了要办理赔付。之后就加了微信好友发给事主一个二维码,通过扫描填写了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后未收到验证码,对方称换个方式让事主加另外一个微信号,对方让事主开通借呗提取500元现金,称赔付操作不了,让事主收到的验证码发过去,后事主发现银行卡里少了900元,对方称资金被冻结。让事主在APP下载一个“小米”借贷,里面可提现30万,事主觉得不对,被骗900元人民币。

收到称包裹有问题的电话或短信,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全国统一客服热线,登陆快递公司官网或在购物平台查询自己的快递信息,确认包裹是否有丢失、破损等情况。未确认之前,千万不要同意添加微信的申请,也不要拨打或点击骗子发来的电话或网址。

作案手法:(三)冒充网贷平台客服

夏女士在单位上班时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金融的客服,查询到夏女士在校期间有过贷款记录,为响应国家禁止校园贷的规定,要求夏女士配合注销贷款账号,否则会对其今后的工作和信用造成影响,并让夏女士先加其QQ,由于对方能准确报出夏女士的身份证号码和毕业高校,夏女士在校期间也确实有过助学贷款,便相信了对方,互加好友后,对方将其拿身份证的照片和工作证发给夏女士,后又要求夏女士下载“360借条”,“小米金融”等贷款软件。该“客服”告诉夏女士,其之前的助学贷与这些贷款平台都有关联,所以要将这些平台的贷款额度清零,只要将可贷额度都提出来再转账到其指定的银行账号,就能注销其网贷账号。夏女士便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转账完成后,对方告诉夏女士,这些贷款账号都会注销,然后就没了下文。第二天,夏女士再联系对方,发现已经被拉黑,这时才意识到被骗。

该类诈骗中,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通常自称“360借条”“京东金融”“分期乐”“招联金融”等知名网贷平台的客服,以事主在校期间有过贷款记录为由,要求配合注销贷款账号,否则会影响其个人征信,若事主没有贷款经历,对方则会谎称事主在校期间个人信息被他人冒用借款,甚至贷款仍未还清,要求其配合注销贷款账号,否则会影响其个人征信的。

若事主相信这所谓的“客服”,对方就会要求事主加其“工作QQ”,之后会引导事主到各大网贷平台查询贷款额度,又以要“清空额度、注销贷款账号”为由,要求事主将可贷额度提取出来再转账到其提供的账号,以此实施诈骗。

凡是自称网贷平台客服,以“在校期间有过贷款记录”,“会影响其个人征信”为由,要求事主配合注销贷款账号、清空贷款额度的,都是诈骗。

各类人群不满足银行利率,盲目追求高收益金融产品,但缺乏投资理财相关经验、对资金安全缺乏有效认识,极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对于“低投入高收益”的投资理财有着侥幸心理,急于获利从而掉进骗子设下的陷阱。

犯罪嫌疑人通过制作专业投资网站,借助网络或直接拨打电话,用所谓的专业投资平台或炒金平台引诱投资者,以可获取高额回报或提供可靠内幕信息为幌子,捏造种种借口要求受害人将汇款打入指定帐号,当受害人发现被骗为时已晚。

市民李先生家中接到一陌生女子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东方财富热线的工作人员小A,称她们正在筹集一个牛散联盟,可以进行理财投资,并添加了其微信,通过好友申请没多久,对方就将李先生拉进了一个微信群,群内有几百号人,群主自称是国内知名股市分析师“王老师”,会每天开直播间上课,听了几次课后,李先生感觉这位王老师的投资理念很合自己胃口。几天后,小A私聊李先生,让其下载一个叫“厚生资本”的APP,跟着群里的老师投资,李先生通过小A提供的链接下载并注册了“厚生资本”APP帐号,之后,小A又称该APP有最低投资标准,充值5万元才能激活账户,李先生便通过网银将51000元转入自己刚注册的账户。激活账户后,李先生能在该APP操作及投资,也能看到盈亏情况,但一直无法提现。直到5月中旬,李先生收到该APP即将停运的通告函,且无法打开该APP,才发现被骗。

该类诈骗中,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发布投资理财信息,部分会直接电话联系受害人,将受害人诱骗至所谓的理财、炒股群内,以理财专家、股神等名号包装自己,将并邀请受害人观看投资类直播;之后,不法分子会引导受害人到其提供的平台投资;投资前期,受害人会获得些许利润,进而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

凡是通过微信、QQ等网络工具拉群荐股,以“理财专家”、“金牌导师”等字眼诱导投资的或以社交聊天工具添加好友,熟络一段时间后,诱导在虚假博彩网站上进行投注获取回报的一定是诈骗,切勿轻信。

人们总是抵不住低价的诱惑,认知片面,意志薄弱,有时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以为捡到了便宜,实则中了骗子的圈套。

通过已发案件分析,嫌疑人主要在网上发布虚假商品的信息,以所谓的“超低价”、“免税货”等名义出售各种产品,部分消费者因受低价诱惑,产生好奇心而上当受骗。或承诺“货到付款”、“送货上门”,但要收取定金,嫌疑人在骗取第一笔定金后,会继续编造各种理由继续骗钱,而很多消费者由于担心自己的定金白付了,会不由自主地按照骗子的要求再次或多次汇款,陷入骗子设下的连环陷阱。

黄某在家中,其用自己的微信与嫌疑人通过微信进行联系,嫌疑人以可以贩卖廉价手机的方式骗取黄某某的信任,后黄某通过自己手机内的云闪付将云闪付内的余额1200元现金转账至嫌疑人提供的银行卡账户内,总计被骗1200元。

在网上购买商品时,要使用电商平台提供的交流系统进行沟通,以便保证购买过程完整记录,遇到问题方便申诉解决,并且可以有效提示和拦截站外钓鱼网站。对于出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通过正规途径直接与你所购买的商家确认沟通。不要随意扫描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也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任何信息。

网络游戏玩家以年轻人为主,特别是学生群体,社会经验不足,经济实力不强,更容易上当受骗,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官方网站价格)的优惠充值活动等,就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通过已发案件分析,该类案件主要针对网络游戏玩家,犯罪嫌疑人冒充游戏玩家,以收购或出售游戏账号、装备为由,谎称游戏平台交易需要解冻账户,骗受害人充值,或在游戏中先骗取玩家的信任,让玩家通过线下网络汇款,待得到钱款后即玩消失,犯罪嫌疑人多以此几种形式实施诈骗。

曹某在家中上网玩“穿越火线”游戏时,游戏中有人发了“30元就可以买到几件游戏装备”的信息,其就加了对方为QQ好友,后对方让其先用微信充值Q币的方式给对方提供的QQ号码充值Q币,其便通过微信充值Q币方式,大约充值了十多次,共计5030元人民币,后对方未提游戏装备的事,才发现自己被对方以假借名义手段骗取人民币5030元。

不要轻信超低价直播礼物或游戏商品信息。虚拟物品的交易应用游戏官方网站的交易平台,交易前应仔细确认物品的信息和来源的可信度,避免上当受骗。

在此,我们提醒各直播玩家或游戏玩家注意:

1、不要随意转发或点击非官方渠道发布的游戏链接,更不要轻易填入个人信息,以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

2、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要格外慎重,在作出转账或消费决定前应向官方客服人员进行咨询,避免进入骗子的圈套,因小失大。

3、对于陌生人发送过来的二维码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扫描并付款。

在31-45岁年龄段的受害者中,有较大一部分是学生家长,骗子抓住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通过冒充子女骗取家长培训费来实施诈骗,而家长们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够出人头地,重视子女学业,这才麻痹大意。

而21-30岁与20岁以下年龄段受害者中,有较大一部分则是学生。这类人群,不是在读书就是刚进入社会,往往社会经验少,碰到冒充好友或同学,通过QQ、微信借钱等理由的诈骗,无法立刻分辨,也因胆小,没有第一时间报警。

(一)培训类  案例:

余某看到嫌疑人冒充其女儿发来的QQ信息,对方称需要报几门课程要交费用,余某信以为真,通过银行卡转账的方式,将人民币29200元分2次汇到对方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京山支行,后对方称还要报几门课程,还要转钱给其,余某发觉不对,电话联系其女儿,方知上当受骗,共计被骗人民币29200元。

1、广撒网,搜索QQ、微信群

诈骗分子直接在QQ、微信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如果该群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或者班主任验证不严格(冒充某学生家长),申请后方可进入。

骗子进群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微信,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由于学生众多,许多老师并不会挨个核实。然后潜水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找机会将自己的头像换成下载好的班主任头像。并将自己的备注名修改为和班主任一模一样,这样没有加班主任为好友的家长,看到的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班主任。(微信里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先添加班主任的微信,然后要求老师将其拉入班级群,换头像和备注名)

3、发布通知、二维码,实施诈骗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不法分子借机下手,利用时间差,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通常采用群收款功能、收款二维码或银行卡账号方式,进行收钱, 并且诈骗分子会不断发消息,要求尽快缴费,一旦有家长质疑,这个“班主任”马上回复道“都是他的QQ号(微信号)”,消除所有家长疑虑,由于钱不多,又确认过,很多家长按要求转了账。

1、各位家长在收到短信或QQ时,一定要仔细甄别,无论自称是子女,还是校方、班主任等身份,只要涉及到转账汇款和向您询问银行卡信息的,都有可能是诈骗,一定要通过电话核实确认,不要轻易转账汇款和告知对方自己的银行卡信息。

2、在无法确定孩子动向、无法进行判断时,可和学校、班主任以及有可能和学生有联系的人联系核实,以避免被骗。

(二)、冒充好友、同学类   案例:

解某在单位收到来自朋友胡某的QQ的信息,称胡的朋友出车祸需要用钱,胡会把钱转到其银行卡再由其微信转账给胡,于是其将自己的工商银行卡发给胡,后胡通过QQ发了一张银行卡转账的截图给其,后还发了一张微信收款码让其微信扫码,于是其通过自己的微信扫描该微信二维码转账给对方2800元,后其看到朋友胡的微信圈为该QQ账号被盗,才知被骗。共计损失价值2800元。

犯罪嫌疑人利用安装木马病毒等网络技术手段盗取他人QQ,在所窃QQ里物色对象,然后冒充受害人的家人、朋友与受害人聊天,利用受害人对该QQ熟人的信任,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在QQ等网络聊天工具上收到家人或朋友涉及钱财之类的信息时,无论金额大小,汇款前一定要通过电话进行核实或当面与对方确认。在平时上网时,因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要随便点击陌生人发送的链接,防止因中木马病毒导致QQ号码被盗。一旦发现QQ被盗,应设法尽快找回密码,若无法找回,则要将被盗情况及时告知QQ好友,不给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机。

受骗原因:“情感攻势”、“高利诱惑”、“赌徒心里”

不法分子通过微信、陌陌等社交软件加受害人为好友,经过一段时间的熟络后,开始以认识某网站内部工作人员、知道网站漏洞为由诱骗受害人登陆他们提供的赌博、彩票网站进行投注,投注初期,不法分子会通过后台数据控制的方式,让受害人小赚几笔,且可以随时提现。受害人在尝到甜头后,往往会加大资金投入,之后会发现,平台账户显示的余额在不断增加,却无法提现,再与对方联系时,对方以消失的无影无踪。

刘某在陌陌上认识了一名网友,后该网友以发现了一个赌博网站的漏洞,可以领取奖励为由,让其充钱和交保证金。其信以为真,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转账,后发现被骗了,共计损失人民币28400元。

该类案件中,不法分子利用了不少人想赚快钱的心里,设下层层陷阱,喜好赌博的人很容易上当受骗。网络赌博属于违法行为,通过互联网购买彩票的渠道也早已被国家叫停,要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网络赌博,害人害己,认清赌博的危害,捂住钱袋管住手,防患于未然。

受害人群中,基本为男性,而且21-30岁这个年龄段受骗人数最多,正处年轻时期男性,一旦禁不住诱惑就很容易掉进骗子的陷阱,简单的一套话术,就能让你为脑中幻想着的“美人”一次次付款,直到恍然大悟、惆怅万分。

该类案件受害人多为单身男性,犯罪嫌疑人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加受害人为好友,经过一段时间的熟络或与受害人确立男女朋友关系后,即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或充值话费,从而实施诈骗。

滕某在家中欲招嫖,通过微信附近的人搜索到犯罪嫌疑人的招嫖微信,并加为好友,双方谈妥价钱后,滕某通过添加犯罪嫌疑人提供的微信号,分三次将人民币2656元通过微信分别以888元、888元、880元转账至犯罪嫌疑人提供的三个微信账户内,被骗人民币2656元。

网络是虚拟世界,网上交友需谨慎。在遇到非常热情,联系时间很短就主动要求确立情侣关系的人时需提高警惕,最好先了解对方的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勿轻易相信未见面即以各种理由要求汇款或充值的网友,即使见面后,对于涉及金钱的事情,也需格外谨慎,最大程度上避免上当受骗。

大龄适婚青年,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寻觅到另一半。于是诉诸网络,在互联网上寻求最佳配偶。天作之合的如意伴侣就在网络那一头,每天嘘寒问暖,就算远隔千里,也能感受到浓浓的爱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那位亲爱的,已在背后握紧了“屠刀”。

通过已发案件分析,该类案件受害人多为单身男性,犯罪嫌疑人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加受害人为好友,经过一段时间的熟络或与受害人确立男女朋友关系后,即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或充值话费,从而实施诈骗。

胡某在家中用陌陌软件上添加自称为钟慧婷的犯罪嫌疑人陌陌,后主动添加其微信号,犯罪嫌疑人以其奶奶去世等各种理由骗受害人,向受害人要红包,受害人通过微信分18次转账给犯罪嫌疑人共计人民币9769.14元,通过扫描支付宝二维码转账给犯罪嫌疑人人民币1800元,共计损失人民币11569.14元,后受害人发现被骗,遂报案。

网络是虚拟世界,网上交友需谨慎。在遇到非常热情,联系时间很短就主动要求确立情侣关系的人时需提高警惕,最好先了解对方的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勿轻易相信未见面即以各种理由要求汇款或充值的网友,即使见面后,对于涉及金钱的事情,也需格外谨慎,最大程度上避免上当受骗。

点“在看”,让更多人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账号丢了怎么找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