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如果身份信息,验证码,还有人脸识别都被他人知道,怎样防止他人利用?

  人脸识别进社区:“刷脸”背后的隐私安全之问

  李京(化名)开不了小区的单元门了。门上挂着一个“刷脸”设备,他拒绝录入自己的人脸信息。

  他是北京南湖中园二区的一名业主,从去年5月开始,小区部分单元门启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业主必须采集人脸照片,并提供房产证、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这是业主们打开单元门的唯一方式。

  “人脸信息与身份证、住址相关联,系统就会对你进行全面监控,万一出现泄露,或者被人倒卖,后果很严重。”李京担忧。

  不仅是李京所在的社区,全国已有多地社区因强制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一再引发业主们的争议——支持者称,“刷脸”门禁更方便,不用担心忘带门禁卡,还改善了小区的治安现状;反对者则认为人脸识别并无充分必要性,随意采集个人信息程序违法,更加担心数据信息泄露造成不良后果。

  近年来,作为智慧社区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正在广泛进入城市社区,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在提供便捷性的同时守住个人隐私安全?技术与伦理的边界在哪?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对人脸识别进社区持审慎态度,她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脸识别技术不是单纯地抓取个人的面部生物信息,它与既有数据库中的相应数据相比对,能进一步追踪到个人的身份信息、行为方式、社会关系等,而且一旦泄露就是终身泄露。在法律规制不够完善、保护措施缺乏的情况下,人脸识别进社区虽能带来一定便捷,但也应该有所节制,社区管理者应引起重视,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没有人告诉李京,他所在的小区单元门门禁带有人脸识别功能,至少在安装之前。

  2020年5月的一天,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上门通知,“你们单元要安门禁了,同意就在表格上签个字。”此前,李京曾向居委会咨询过,得到的答复是,安装门禁要获得全部业主的通过,有一户不同意都装不成。李京和很多业主都签了字。

  门禁安装完成后,物业开始发出通知,要求业主和租户在指定时间到物业采集人脸照片,并提供房产证(或租房合同)、身份证、手机号等信息。李京觉得不对劲,“我们虽然同意安装门禁,但并不是同意把这么多信息都给出去,况且也没有人告诉我们安装的门禁采用人脸识别系统。”

  南湖中园二区另一位居民刘先生记得,办新门禁时,他被要求现场拍一张人脸照片,还要提供房产证、身份证、手机号。“物业是先安装后通知的,之前根本不知道。”刘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一说法也得到了该社区物业一位工作人员的证实。

  事实上,不仅是南湖中园二区,其他一些装人脸识别的社区也有居民对人脸识别门禁表示不满。据媒体报道,2020年7月,北京房山区一居民曾拨打市民热线,反对物业强制推行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认为生物信息的搜集要征得业主同意,并尊重业主选择——至少应提供“刷门禁卡”与“人脸识别”两个选项。

  在一些没有强力反对者的小区,人脸识别的推行和使用是默认所有人都同意的,没有决策过程,直接单方面通知业主录入人脸信息的时间和方式。如果不录入,意味着要么无法进入小区,要么跟在其他居民后面溜进去。

  南湖中园二区物业王姓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该社区共有178个单元,其中90个单元采用了“刷脸”新门禁,90%以上的家庭都已登记,另有十户左右的家庭不愿意配合采集人脸信息,原因包括不愿透露个人信息、家里有老人不会使用等。对于不愿采集人脸信息的业主,物业已提出解决方案,可以办门禁卡。

  被低估的隐私泄露风险

  南湖中园二区位于朝阳区望京街道,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过去采用的是“按钮式”门禁,但因年久失修,许多门禁出现故障,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

  对于安装人脸识别门禁,徐先生是支持的那一拨人。他在南湖中园二区住了20多年,“以前一进楼道,两侧密密麻麻的小广告,通下水道的、换锁的、喷漆的,什么人都往里面进,现在环境整洁多了。”侯大爷则看重的是“方便”属性,他以前用的是门禁卡,容易丢,“现在刷个脸直接就上去了”。新京报记者实地走访中发现,大多数人并不关心“是否泄露隐私”“数据保存在哪”等问题。

  李京是个“少数派”。他认为,人脸识别门禁没有必要与房产证、身份证、手机号等隐私信息挂钩。李京的理由是,如果信息出现泄露,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或者流向数据贩卖黑市,“即使门禁公司在主观上没有恶意泄露信息的行为,但其是否有能力保证自己的系统不会被黑客攻击?”

  南湖中园二区物业王姓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本次启用人脸识别门禁是出于便捷性角度考虑,物业的角色只是执行者,配合居委会的工作,负责前期宣传、上门登记、采集信息等。采集后的信息不在物业手中,而是由门禁公司保管,“没有隐私泄露风险”。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李京所在的南湖中园二区单元门安装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开发者是北京睿家科技有限公司,采集人脸照片后,业主需下载一个名叫“睿视”的手机软件。睿视App《服务协议》显示:公司传输和存储个人敏感信息(含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时,采用加密、权限控制、去标识化等安全措施。如果您停止使用本服务或服务被终止或取消,睿家科技可以从服务器上永久删除您的数据。服务停止、终止或取消后,睿家科技没有义务向您返还任何数据。

  在苹果APP store,针对“睿视”APP的安全问题,许多用户提出质疑:“一个私人公司有什么权利收集人脸信息、房产信息、家庭信息,有公安备案吗?出了问题谁负责?”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也有类似的担忧。去年3月,在小区改装门禁系统、要求业主扫码上传人脸等信息时,她提出过反对意见,在和街道、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等人员“谈判”时,她询问“人脸信息保存在哪儿”,对方告诉她可以放在物业的局域网,或者和有关部门的系统联网。这种模棱两可的回复让劳东燕很警觉,“人脸识别技术本身就存在不稳定性,数据保护需要不断地升级、更新,小区物业有这个动力和成本去做吗?”

  人脸识别进社区“遍地开花”

  2020年以来,西城、东城、朝阳、海淀、昌平、丰台、房山等区,众多社区在推动人脸识别系统的落地。据北京市西城区融媒体中心2020年7月4日消息,西城区在15个街道、124个社区、316个小区、388个防控卡口安装了小区卡口智慧门禁系统。

  实际上,北京市的智慧社区建设起步于2017年,昌平区顶秀青溪家园、朝阳区康宏瑞普小区和顺义区石园北区小区成为3个试点样板工程。随后几年间,“智慧平安社区”“旧改”等也在紧锣密鼓地铺开,市场上各类机构纷纷在这个领域挖掘商机。

  “配备智能安防系统正在成为趋势,市场很大,这背后既有政府的推动,也有社区物业、居民自身对安全的诉求。”华北地区一家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的科技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林科(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

  过去几年间,林科和他的团队给北京的某村装了一套智能安防系统,该社区流动人口数量庞大,人员结构复杂,偷盗、火灾事故时有发生。这个项目包括烟感报警器、上百个AI人脸(车辆)识别摄像头和双光温测智能门禁系统。

  林科向新京报记者现场展示了这套系统的后台界面,通过自动抓拍,机动车车牌号、人的面部表情、神态动作一目了然,能够对可疑人员进行监控和预警。“抓拍是为了分析,及时溯源,村域内一旦发生治安事件,能通过数据库人脸照片的比对,配合警方快速锁定嫌疑目标。”

  林科介绍,该村附近曾发生过一起治安事件,村里的AI摄像头抓拍下了犯罪嫌疑人,为警方破案提供了重要线索。系统启用后,不少居民向林科团队反馈,称赞人脸识别很方便,能帮他们迅速找到丢失的东西。这个村子的安防改造工程被所在街乡视为智慧社区治理的样本。

  据了解,这套应用目前没有和公安系统联网,采集的数据直接保存在本地系统里。林科称,为了防止数据泄露,公司会对采集的数据采取脱敏处理,上传云盘后进行层层加密。对于流动人员的人脸信息,在接到对方搬家消息后第一时间删除。

  一家涉足社区智能安防项目改造的科技公司产品经理告诉新京报记者,小区的智慧平台打造,既有政府部门出资,也有街道、社区自筹资金,出资方比较复杂。据其了解,如果是政府主导,一般都会要求数据接入相关部门的系统,安全性更强。如果是社区物业自己主导、政府部门没有做硬性要求,数据的保存方式可以由社区和合作方自行协商决定。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采集的数据并不是放在政府部门那里就可以高枕无忧,也不是放到企业自己手上就是有问题,关键是要考虑到数据存储有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数据存储带来的风险谁来承担,要用一套规则去进行认证、检测和评估。

  面对人脸识别技术对个人隐私和安全的威胁,如何加以规制值得深入研究。

  马亮教授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区既是居民私人的生活空间,同时也有居民共享的公共空间,在使用一些新技术的时候,业委会、物业这样的社区组织机构不能只追求管理的便捷,而忽视了居民们对技术本身的担忧。

  “事实上,并不是使用了新技术就叫智慧社区,手段上的创新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居民们满意的效果,如果通过门卫查岗、密码锁等方式也能达到这个效果,那么人脸识别门禁就没有十足的必要。”

  社区领域咨询平台“社邻家”创始人闫加伟向新京报记者提到,居民对人脸识别技术有疑虑是非常合理的。很多物业公司觉得智能门禁能降低自身的管理成本,但实际上不符合社区治理的逻辑,智慧社区建设不能光强调“智慧”“智能”,还要体现人文关怀,即便引入人脸识别是出于提高效率的初衷,但也要充分沟通,分析利弊,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在汹涌的民意下,法律法规正在完善当中。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处理原则和条件: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并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的同意。

  已提请审议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再次明确了“告知―同意”为核心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将个人生物特征信息归为敏感个人信息,并规定了比普通的个人信息更为严格的处理规则。若能通过审议,这将是我国首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立法。

  作为法学教授,劳东燕长期关注立法的动态,她觉得,上述草案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围绕人脸识别的隐私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该草案还有可完善的空间。

  草案第65条规定,因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按照个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个人信息处理者因此获得的利益承担赔偿责任。劳东燕向新京报记者分析,“首先我需要证明对方收集了我的信息,其次我要证明我的损失是对方造成的,关键是你怎么搜集和证明呢?对方会给你看他采集的数据吗?如果证明不了我的损失与对方的违规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就等于我的权利被侵犯不会带来什么法律后果,对方也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针对上述规定,劳东燕建议,只要有证据表明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存在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事实,信息处理者就应当承担包括赔偿在内的法律责任;同时,她建议法律界有必要做专门的调研,尝试探寻有效而合理的规制路径与保护措施。

  出于对公共安全的关心,劳东燕给所在小区的物业、居委会寄了封意见书,提醒其不经同意收集人脸信息的法律风险。最终,小区尊重了民意,除“刷脸”外,业主们还可以用门禁卡、手机等方式进入小区单元门。

  而李京,经过一段时间的僵持后,物业终于答应给他在“睿视”APP上开通使用权限了。现在,他输入手机号就能解锁单元门。

  新京报记者 金贻龙 实习生 慕宏举

号码和姓名都被别人知道了,我有危险吗?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法律意见】 银行卡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及姓名被泄露了,你可以报警,对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法律依据】 第二百五十三条 之一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 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如果知道名字想查询身份证号码的话,这个在网上是无法查询的,因为这关系到个人的隐私问题。如果有重要的可以去当地公安局去咨询。这里就来为大家简单的分享下身份证号码查询的一些基本方法。仅供参考。 如果你想通过名字来查找身份证号码,这样只能去公安局查询, 而且没有亲属关系也是不会给查询的。 除非说出能说服的理由, 其次如果名字相同很多的还很难判断身份证号码。 我们可以直接百度搜索身份证号码查询, 然后在搜索结果里面会出现百度应用, 直接输入你要查询的身份证号码。 也能查询出身份证的一些基本信息。 3另外每个省份城市的身份证前六位的号码都会是不一样的,这个可以到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的号码解读里面查询到。

您好,针对您的身份证号码姓名泄露了危险吗问题解答如下, 【法律意见】
属于潜在安全风险,因未实际侵权,
所以只能是本人加强防范,保管好个人财物.
信息泄露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的诈骗对象(最典型的徐玉玉受诈骗案)
如果发现侵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维权或报警处理。
《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盗窃罪】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分家析产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因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或者由于不能在一起共同生活,而要求分割他们共同共有财产的法律行为,家庭成员进行分家析产时一般要签订分家协议书。

分家析产,指的是家庭成员分割家庭共有财产、各自独立生活的行为。分家,就是把一个较大的家庭分成几个较小的家庭。析产,又称财产分析,就是将家庭共有财产予以分割,分属各共有人所有。

男女双方一旦涉及到婚姻,特别是在财产方面则是非常容易产生纠纷的,因此提前了解婚姻纠纷的相关知识,有助于你在遇到问题时更好的解决。下面律图小编介绍了婚姻纠纷的相关知识,供大家阅读了解。

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家庭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矛盾,而有的家庭矛盾比较突出的,甚至可能会出现断绝父子关系的情形。那么大家知道怎么断绝父子关系吗?下面有律图小编为您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夫妻结婚之后,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而其中最不能让人容忍的就是一方出轨了。如果夫妻一方出轨,那么另一方该怎么办呢?律图小编下文整理了婚姻出轨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机翻拍身份证备用?

一位市民在办理银行卡业务时,系统对联网核查照片、身份证影像、现场影像进行比较,并给匹配度打分,以此审核办卡者是否为身份证主本人。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记者 段钦中 陆旺 实习生 韦美元 文/图

  身份证被人冒用,拿去上网、开房或者办手机卡、甚至开公司、申请贷款、冒名结婚等……自己的权益或多或少受到侵犯,被冒用身份证者要维权却不那么容易,因此,防范于未然很重要。那么,各用证部门有什么措施,作为身份证持有者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冒名登记企业 已有撤销先例

  为了防止他人冒用身份信息注册公司等情况,南宁市工商局联合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参照外省市先进做法和经验,率先在广西范围依法制定了的《南宁市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企业登记程序规定》,已自2018年10月15日起施行,实施期一年。

  据了解,该规定对投诉人、举报人要求登记机关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企业登记的程序、登记机关受理工作流程等进行了说明。其中,登记机关自收到被冒用身份证信息线索材料后3个工作日内,需派出两名以上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组成调查组开展初查,并于60日内完成调查取证。如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60日内完成调查取证的,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如调查组经初查核实收集证据后符合撤销条件的,调查组将调查结果及证据材料提交登记机关处理;涉嫌构成犯罪的,经登记机关批准后,调查结果及证据材料将按程序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记者了解到,2011年10月,广西一家公司在设立登记时提供了刘女士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虚假材料,以欺骗手段取得企业登记。在北京工作的刘女士多次往返两地申诉无果。2018年10月,《南宁市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企业登记程序规定》实施后,刘女士当即向南宁市工商局专业市场分局投诉了广西某公司涉嫌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企业登记的行为,并要求工商部门撤销该公司的设立登记。在查清事实后,南宁市工商局于2019年1月对涉事公司作出撤销设立登记的决定。这是该规定正式施行以来,南宁市作出全市首例撤销企业登记处理决定。


  婚姻登记信息 全国联网审查

  为防止冒名结婚的情况,广西已于2010年实现区内联网。2012年7月24日,民政部建立中央级婚姻登记数据中心,实现了在线婚姻登记和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审查,这使得审核环节更为严密。

  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只需用配用身份证识别仪刷二代身份证,便可查看办证人的婚姻登记等信息。“现在一些人用假身份证登记,一般是无法通过身份证识别仪识别的,近几年,我们已经收缴了十多张假身份证。一些情况严重的,工作人员会立即报警”。

  发现冒用办卡 坚决拒绝办理

  记者连日来走访南宁三大通讯运营商时了解到,近几年,为防止出现冒用身份证办电话卡的现象,三大运营商都规范了实名制、办卡人像采集等措施。

  2016年,我国工信部要求各通讯运营商在2016年底前实现实名率100%。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补登记的号码,一律予以停机。

  据了解,对于新入网的电话,工信部要求运营商严格落实用户身份证件核查责任,采取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联网核验等措施,验证用户身份信息,并现场拍摄和留存办理用户照片。此外,通过网络渠道发展新用户时,要采取在线视频实人认证等技术方式核验用户身份信息。

  “现在办手机卡,除了要带本人身份证,还要进行人脸识别,识别过程中会采集人像并上传至系统。”南宁市思贤路一电信营业点工作人员说,通过采用肉眼识别+人脸识别相结合,可大大减少冒用身份证办卡的现象。如果发现冒用身份证办手机卡的问题,营业点会坚决拒绝办理。

  此外,若想把电话号码、宽带用户从别人名下过户到自己名下,除了要缴清有关费用,也要出示本人和原使用人的身份证,并接受人像采集。


  正开展失效身份证核查试点

  中国交通银行广西分行运营部总经理何富章介绍,办理个人客户身份识别业务时,若客户提供的有效身份证件为二代居民身份证,系统将自动读取居民身份证信息并实时联网核查,验证居民身份证所记载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照片等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针对近年来不法分子大量使用他人居民身份证、伪造变造非法居民身份证件等,冒名开立银行账户、转移非法资金的问题,自2018年4月9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市、山西省、福建省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开展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核查试点工作。试点结束后,该工作适时向全国推广。

  何富章还介绍,银行业界也注重收集和学习一些典型的案例以及风险提示,总结经验,并及时传达到一线基层网点。该行聘请了公安系统的专家进行人脸识别培训,如利用看双耳、看眉心、看鼻尖等技巧,辨识前来办理的客户是否为身份证上的本人,同时结合总行识假反假系统等工具,提高员工对证件关键点、关键要素的识别能力,提高警觉意识。如发现有异,银行员工会通过其他有效辅助证件、身份证鉴别仪等进行辅助核实。

  在采用“前台+后台集中审核”模式发卡的自助发卡机开卡时,客户经理或营运主管需要对申请人所提供身份证件的有效性、身份证与申请人本人的一致性及客户开卡意愿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同时审核确认客户拍摄照片是否清晰,并当面核对客户容貌与二代身份证照片是否为同一人。如发现存在疑点,特别是人脸识别得分明显偏低等状况,则会通过核实客户辅助身份证件等措施重点识别,以进一步确认存款人身份。

  原件、复印件、翻拍照都要管理好

  “最好手机上也不要存储身份证原件的翻拍照片”,2月23日,南宁市公安局凤岭派出所副所长黄晓曦这样提示。因为一旦手机丢失、被人破解,这就等于将身份证信息拱手送给别人了。当然,身份证原件更是要妥善保管好,不能随意借给别人。

  如今需要用身份证办理的业务越来越多,不时需要用到身份证复印件。那么如何预防他人冒用复印件呢?黄晓曦建议,在复印件上签注不失为有效的防范方法,但应注意签注内容要分成三行书写,比如“仅供××部门”(第一行)、“办理××业务”(第二行)、“他用无效”(第三行),而且每一行后面划一条横线,横线末端压到照片头像一点部位,以免被人加字。

  黄晓曦还提醒,从2017年7月份开始,全国各地的公安派出所都可以挂失身份证。一旦发现身份证丢失,居民必须立即到公安派出所挂失申报(携带公安机关核发的印有身份证号码的有效证件,如户口簿、驾驶证或有效期内的居住证),还可以在报纸上刊登遗失声明。这样在后续维权时,是对身份证被冒用的一个有力证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验证码被别人知道了会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