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袭似的打一肖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 “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

《归国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柳先生传》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编者按: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国内政局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一路一带地区上的许多国家对外深陷大国博弈的战场,对内面临领导人交接、民主政治转型、民族冲突等多重矛盾,一带一路国家的政治风险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战略推进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风险。因此,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的政治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最为急迫的任务之一。

中国网将以每周发布两篇分析文章的方式,对一路一带地区的60余国的政治风险进行简要的概述与分析。本系列将持续发布30余周,共计60余篇文章。具体内容主要围绕该国的一般情况、投资环境、政治结构、各方政治势力、相关政治风险以及可能的国家战略动向进行分析。

任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肖诗阳 北京大学哲学宗教系、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双学位

沙特阿拉伯王国地处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东西分别被波斯湾、红海相围,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汇处。周边接壤或临近的国家包括也门、阿曼、约旦、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沙特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和剩余产能均居世界首位。同时,沙特也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和消费市场,是世贸组织、二十国集团、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

一、沙特国内基本情况概述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的交汇处,西面和东面分别被红海与波斯湾环绕,地处阿拉伯半岛。沙特国土面积为22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437公里。周边接壤或临近的国家包括也门、约旦、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阿联酋等。总人口达3062万人。沙特首都是利雅得(Riyadh),也是沙特最大城市。沙特同时拥有伊斯兰教两个最为重要的圣地,麦加(Makkah)及麦地那(Madinah),每年12月世界各地数百万伊斯兰信徒前往麦加朝觐。

沙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其中石油剩余储量达363亿吨,接近世界储量的三分之一,高居世界首位。石油工业是沙特的最重要的经济部门,无论是国民生产总值还是政府财政都高度依赖石油收入。沙特政府财政超过七成收入来自于石油行业,而沙特国内生产总值近四成来自于石油。另外沙特拥有世界储量的4.1%的天然气,排名世界第四位。

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国,政党活动在该国被严令禁止。不存在宪法,国家以《古兰经》和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圣训作为立法、执法的凭据。而沙特国王也被称为伊斯兰教“两个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仆人”。在2006年以前,王储由国王直接选定;2006年之后,沙特宣布成立效忠委员会,由老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三十多个具有继承权的儿子及其后代组成。从2007年起,沙特王室由国王和效忠委员会共同确定王储人选。

沙特政治体制主要包括议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司法机构。议会也就是沙特协商会议,自1993年成立以来,充当国家政治决策重要的参考咨询智库,但是不具有立法权。需要注意的是,议会的主席和委员均由国王任命。下设12个专门委员会,针对沙特宗教、文化、教育、经济、医疗、基础建设等多个领域进行专门的研讨工作。司法层面,沙特司法机构以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和《圣训》为执法的主要依据。从2007年起,阿卜杜拉国王开始着手建立新的司法体系,设立三级法院,最高法院院长由国王任命。

沙特主要民族为阿拉伯族。逊尼派占大多数,什叶派人数很少,约占全国人数10%。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伊斯兰教是沙特国教,由于沙特属于政教合一的君主国,因此宗教在沙特国内有着极高的重要性。在沙特,除了伊斯兰教以外的宗教活动是禁止在公共场合从事的。禁忌包括且不仅限于:严禁偶像崇拜、对男女间接触比较忌讳、忌讳使用左手传递物件等等。等。饮食方面,酒精是不被允许的,另外猪肉以及其他类似的“不洁之物”也是严禁食用的。和其他国家相比,沙特国民有着很高的福利待遇,全民享受免费医疗。从社会治安上说,沙特国内目前不存在势力较大的反政府武装团体。近年来,沙特与美欧等国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防范,社会治安总体不错。

沙特实行睦邻友好、中立、不结盟政策,尤其致力于加强伊斯兰、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合作联系。致力于阿拉伯团结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一体化建设。目前沙特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在阿拉伯地区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般学界将美国与沙特的关系定义为“联盟关系”或者“准联盟关系”。双方在石油贸易、中东地区博弈、恐怖主义、教派冲突等一系列上保持比较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但近年来,由于不认可美国政府在中东问题的外交政策,同时对美国与伊朗就伊核问题达成框架协议感到不满,沙特与美国稳固的外交关系出现裂痕的迹象,而沙特亦开始寻求更加多元化的外交战略。

沙特亦积极发展与欧洲的外交关系。双方在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2000年8月,伦敦举行沙英投资论坛。2011年沙特内阁批准海合会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在挪威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另外,沙欧双方在维护欧洲安全、保持沙特政局稳定、推动民主化进程等问题上亦有深入的互动接触。

中国与沙特在1990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高层双边互访一直比较密切。2008年,双边正式建立战略性友好关系。自从2011年起,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沙特最大贸易伙伴。而沙特则是中国石油进口最重要的出口国。

三、沙特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21世纪以降,沙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01年至2014年,沙特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平均值高达5.22%,在发达国家中极为罕见。2009年,受金融危机及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影响,沙特经济增长率跌至1.829%,但紧接着的2010年,经济增长率恢复到了7.434%。此后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4%以上的水平。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沙特年的经济增速将维持在4.3%左右的水平。

沙特人口年增长率维持在2%左右的水平。2005年沙特总人口数约为2469万,到了2014年,该指标已经突破3000万。

2007年以前,沙特国内通胀水平从未超过3%的水平,然而之后却频频受到国内通胀问题的困扰。2008年,沙特年均通货膨胀率高达9.87%,年该指标依然维持在5% 左右,连续四年超过3%的国际安全线水平。沙特国内物价极大程度上受外部因素影响。一方面,沙特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一旦美元走低,将直接导致该国的进口成本上涨。另一方面,由于沙特耕地与水资源匮乏,粮食商品极度依赖进口,一旦全球相关商品价格上涨,将直接影响沙特国内物价。

得益于沙特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沙特政府有着持续而优厚的财政收入来源。2013年,沙特政府财政收入3016亿美元,财政支出2467亿美元,财政盈余54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沙特政府基本不存在公共债务,且资产雄厚。截至2013年年底,沙特外汇储备高达739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沙特政府正是依靠其强大财力支撑其国内的高福利保障制度。

沙特的投资环境良好。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5营商环境报告》中,沙特阿拉伯营商环境排名第49位,综合得分69.99分,大幅度高出中东北非地区国家的平均值59.23分,是最受投资者欢迎的阿拉伯国家之一。在世界经济论坛《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显示,沙特阿拉伯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14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4位。

2010年年底以来,沙特成功抵御了席卷西亚北非地区的政治动荡风波的冲击,国内政治社会保持稳定,政府财政储备雄厚,支付能力强,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可持续发展空间比较大。

自上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原油产量的增加和石化工业的兴起,沙特的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除了石油行业外,主要分布在通讯、石化、信息技术、保险、房地产、银行等领域。但自2008年以来,涌入沙特的外资规模出现下降趋势。2008年沙特FDI 达到394亿美元的峰值,2012年,该值下跌到121.8亿美元;2013年该值下跌到92.9亿美元,和5年前相比,跌幅超过75%。

总体而言,沙特的投资环境宽松。为提高外资吸引力,2000年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正式成立沙特投资总局(SAGIA)。该机构主要目标是监督国内投资行为、尤其是外商投资行为,促进国内投资环境提升,为在沙特投资合作的外商提供高效率、高质量、舒适的营商环境。为了吸引外资,沙特政府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如所得税减免、优惠的土地租金、配套基础设施保障等。近年来,为了扭转FDI下降的趋势,SAGIA加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举措。如该机构在2013年成立专门的行动小组以精简外商投资的程序,致力于提升与投资相关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并着力寻求国际合作,在2013年一年与葡萄牙、日本、比利时等8个国家签订双边投资协定。

沙特的投资潜力较大。伴随经济的稳定增长及人口的迅速增加,沙特在能源、交通与物流、信息通讯、医疗健康、生命科学、人力资本等领域都有相当大的投资潜力。据沙特投资总局(SAGIA)的报告,在接下来的十年,沙特在重大项目上的总投资将达接近7000亿美元。其中超过1000亿美元投资将用于支持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与物流领域。另外根据沙特投资总局(SAGIA)局长阿卜杜拉提夫在2014年的一次访谈讯息,目前沙特卫生部正在实施一项庞大的医疗体系升级计划,预计6年内的资金投入将超过500亿里亚尔(约合133亿美元)。近几年,为了减少对石油领域的依赖、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国内极高的失业率水平,政府亦计划投入巨大财力物力在教育、人力、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不失为外商参与沙特投资建设的一个好时机。

五、沙特投资政治风险分析

尽管沙特投资环境良好且投资潜力较大,但近几年来沙特投资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也逐渐上升。企业在沙投资主要需防范的风险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沙特国内经济过度依赖石油部门,国内宏观经济与政府财政极易受到油价涨跌的影响。沙特油气产业对该国GDP贡献率超过50%,对该国经常账户贡献率在80%左右,对该国财政收益贡献率高达90%。如下图所示,沙特政府财政收入与石油价格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014年下半年,原油价格急剧下跌50%。这带来的担忧是,沙特政府财政收入将受到油价下跌的剧烈影响,并进而影响其维持国内高福利制度的能力。根据穆迪预测,今年沙特经常账户与将出现逆差,伴随政府财政赤字,同时政府财政支出将超出预算的10%左右。不过,沙特超过7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长久以来政府积累的强大财力,将能很好地帮助沙特度过低迷期。因此总体来说,油价持续下跌对沙特带来的经济政治风险不会太大。

第二,沙特国内社会形势面临潜在不稳定性:青年失业率高、严重的女性歧视、地域差异、什叶派少数族群的反抗等等。几年前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倒台致使中国企业损失经200亿元,这样的教训警示投资者更加关注东道国政权动荡所带来的破坏力。 沙特国内政治危机的核心原因来自国内极高的青年群体比例以及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3年沙特年龄在0-14岁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0%。在沙特,年龄在65岁以下的人口比例超过98%。就业率方面,IMF在2013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沙特公民整体失业率为12%,而35岁以下年轻人口和女性的失业率分别高达30%和35%。另一方面,沙特公民就业对政府依赖性极高。据沙特中央银行2011年的数据,沙特就业公民近9成在政府相关部门任职。青年人是一国中最不稳定的人群,如果沙特政府无法提供充足的岗位安定国内的年轻人,将在未来面临严峻的社会政治风险。

整体看,沙特国内社会形势面临潜在风险,但是这种政治风险在目前看来还处于可控的范围内。原因有以下几点:1)沙特政府财力雄厚:外汇储备超过73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主权财富基金储量超过675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雄厚的财力使得沙特国内“金钱换稳定”的策略得以继续维持。2)为了安抚国内民众,沙特近几年已经采取一系列改革应对政策,覆盖教育、男女平等、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领域。刚刚去世的沙特国王阿卜杜拉被看做“谨慎的改革者”,他致力于投资于大规模教育和基础设施项目,推动妇女加入协商委员会等。3)沙特近期政权交接稳定。接替阿卜杜拉的新任国王萨勒曼被认为是立场温和的“平衡者”。评级机构穆迪在1月底的一份报告中认为,沙特近期的王权交接是平稳的,在如今挑战性背景下有正面积极的影响。另一家机构惠誉认为,沙特皇位继承计划降低了政治不稳定的风险。4)目前沙特国内不存在足以取代沙特王室政权的力量。同时,世界主要大国如美国、中国、日本等均不希望沙特出现政治动荡。这意味着沙特内部的反对派将几乎无法赢得世界主要大国的支持。

许多人将沙特国内的政治动荡看做政界的“黑天鹅”事件。虽然目前沙特出现严重政治动荡的风险较小,但如果成真,将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震荡。因此必须更加谨慎对待。

第三、沙特内部存在宗教派系冲突与风险。沙特逊尼派人数接近90%,只有10%左右为什叶派人士,且集中分布在沙特最大的省份东部省,该省亦是沙特最大的产油地区。什叶派在沙特受到歧视,在宗教自由、教育、出版、政治等领域受到严格的限制,在经济上也无法享有和逊尼派人士同等的待遇,什叶派聚集的东部省一直是沙特政府投资与建设最落后的地区。由于这种歧视对待,什叶派一直对沙特家族和政府存在愤懑的情绪。各类游行示威行动常有发生。不过,考虑到什叶派在沙特占比较小,大规模政治动荡的风险系数因此相对低。但近期,沙特空袭也门什叶派胡赛武装事预计将进一步激化国内什叶派人士的不满情绪。企业近期在沙特投资,尤其是在什叶派人士集中的东部省要格外注意此类宗教派系冲突发生的风险。

第四、沙特地缘政治风险高企。纵观沙特四方邻国,埃及、伊拉克、叙利亚等原本政局稳定的大国自2011年以来就持续忍受国内的政治动荡与战乱。而两个较弱小的邻国巴林、也门亦持续着战乱状态,让沙特不得安宁。而伊朗作为唯一的什叶派穆斯林国家,一直以来与沙特处于对抗敌视状态。整体来说,沙特就如同置身于一个满是地雷的危险区域,周边埋藏着无数个可能造成剧烈动荡的不安定因素。面对持续发酵的周边地区形势,沙特的外交态度逐步由温和稳健转向强硬积极。2013年,美国同伊朗签署《日内瓦核协议》,这意味着沙特曾经的铁杆盟友美国对伊朗的态度有所松动。2015年3月中旬,伊朗和胡赛武装达成经济合作协议,将向该武装提供185吨武器。更为让沙特头疼的是,美国似乎无意参与也门的战争,很可能造成地区权力“中空”,沙特作为区域大国不得不补位,从而卷入也门内战的结果,在这种可能性预期下,投资者应尽量避免在沙也边境开展经济活动,规避风险。

第五、沙特面临的恐怖主义风险不容小觑。自2010年开始的中东变局造成中东地区国家国内动荡,政局不稳。这一背景下,许多国家根本上缺乏强有力的政府抑制打击不断壮大的恐怖组织,而如今在伊拉克、叙利亚地区肆虐的伊斯兰国(ISIS)的崛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近期,也门内战以及沙特等国对也门的胡赛武装的空袭,亦将进一步给当地的恐怖主义以喘息扩张的机会。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多个恐怖组织都明确表达了对沙特政府的敌视,甚至公开宣称将沙特作为恐怖行动目标。如阿拉伯基地组织(AQAP)宣称沙特王室同伊斯兰头号敌人美国勾结,是背叛伊斯兰的叛徒,无资格守护两大圣城,同时在沙也边界策划制造多起恐怖暗杀行动。另外,近几年不断扩张的伊斯兰国(ISIS)亦表示沙特是伊斯兰的背叛者,并公开表示将通过“圣战”消灭沙特王国。两大恐怖组织正借沙特南北邻国也门、伊拉克国内政治动荡之时不断扩张,尤其是在沙特与上述两国交界地区的投资项目,更要多加防范恐怖主义的威胁。

总体来说,沙特投资环境和投资潜力均不错,但是近年来国内投资政治风险有上升趋势,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目前沙特刚刚完成王权更替,在海外受到伊朗的针对与敌视以及巴林、也门等国政局动荡的烦扰。恐怖主义在周边国家如也门、伊拉克盛行且对沙特怀有强烈敌意。沙特国内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男女不平等、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冲突等等均加剧了沙特国内的政治风险。从最近的局势看,沙特很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陷入也门内战的影响之中,其与伊朗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不明朗。但是考虑到沙特政权的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以及沙特顺利的权力交接以及在近几年采取的一系列稳健的改革措施,预计沙特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动荡局面。

“回头看,除了一片废墟,我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尸骨成山……”

“等待枪决是一个折磨了我一辈子的主题。”

晚年的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向年轻的友人伏尔科夫讲述往事时,忽然沉默良久,然后如是说。伏尔科夫同情的看着这位苏联最负盛名的音乐家,那是一张满是孩子气的脸,圆圆的镜片,蓬松的头发,总是尴尬和手足无措的神情,谨慎得几乎称得上畏惧的眼睛,这张面孔是如此意味深长,一个时代对一颗灵魂所能造成的痛苦挤压,在这张脸上纤毫毕现。
1934 年,肖斯塔科维奇 29 岁,已经发表了一系列重要作品,是苏联音乐界最闪耀夺目的新星。这一年,他的歌剧《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在列宁格勒举行首演,好评如潮,不久开始在欧美各国公演。一时间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隐然已是苏联音乐第一人。
但这部红极一时的歌剧却惹恼了一个人,1936 年,斯大林出席观看了该剧在莫斯科的首演,第一幕还没结束便愤然离场。1 月 28 日,一篇题为《不是音乐是混乱》的文章出现在《真理报》上,对这部歌剧及其作者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所有人都知道这篇未署名文章的背后是谁,风向一下转变,各大报纸和乐评人纷纷对《真理报》利爪下的猎物口诛笔伐,各省的工人与农民聚集在广场上扬声抗议,转眼之间,肖斯塔科维奇变成了“人民的敌人”。
他是在外省巡回表演的路上读到这篇文章的,愤怒与耻辱令他透不了气,不久他更悲哀的发现,昨日还对他笑脸相迎,赞不绝口的朋友们突然一心要将他拉入地狱,愤怒中他对友人格里克曼说:“如果有一天,我的双手被砍断,我还可以用牙齿咬住笔继续谱写音乐。”
愤怒过后,恐惧如潮水般袭来。这一年苏联的大清洗进入高潮,2000多万知识分子被处决或莫名其妙地失踪,死神的镰刀在每个人的头顶挥舞。他意识到自己在劫难逃,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收拾起一只手提箱,静静的呆在家中,等着某个夜晚克格勃将他带走。他后来描述当时的心情:“我怀着一种有罪的感觉坐着,而事实上我没有犯任何罪。”
但他最终幸免于难,斯大林没有将他投入监狱,这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对他的统治是种有益的装饰。“斯大林喜欢把一个人与死神面对面地放到一起,然后让这个人按着自己的旋律跳舞。”他说。最终他选择了屈服,公开做了检讨。一年后,作为赎罪,他完成了《第五交响乐》,将它献给斯大林。这部作品为他赢回了一度失去的声誉,令他正式成为苏联音乐界第一人。
这场风波使他后半生都惴惴不安,他时常问别人:“如果你处于我的位置,你会怎样?”在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列比亚德金上尉诗四首》中,主人公是一个可怜虫,被人像狗一样杀死,他为这个人配了充满柔情的音乐,他说:“当我们脏时爱我们,别在我们干净时爱我们。干净的时候人人都爱我们。” 
他本质上是一个蔑视强权的人,却不幸有着小人物般怯懦的性格。他无心成为极权之下的殉道士,于是便只有与当局保持表面的妥协与合作。和俄罗斯历史上许多呆在暴君身边的文艺家一样,他选择成为一个癫僧,这是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族群,类似于中国古代那些佯狂避世的智者,他们用疯癫的行为化解暴君的猜忌,偶尔甩出一两句尖刻锐利的话语,投进黑暗如水的专制体制之中。
在令人窒息的高压环境中,所有人都变得卑微而胆怯。他说:“那个时候,为了说个笑话,你就得把客人带到浴室里去。你得把水龙头开的大大的,然后把这个笑话低声告诉他。甚至笑也得轻轻地笑,用手捂住嘴笑。”他的两位好友兼保护人,苏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与先锋派导演梅耶荷尔德,都在大清洗中被处决了。梅耶荷尔德被逮捕时,后悔自己没有成为一个普通的小提琴手,而44岁的元帅在被捕前居然有着相同的心愿。“这种巧合使我感到惊讶和可怕。一位是名导演,一位是著名的将领——突然都希望做一个渺小的,不受注意的人,只想坐在乐队里拉拉小提琴。”
唯一高高在上的只有斯大林,他热衷干预一切文艺创作,而不是像太阳王路易十四那样,对艺术家们说:“这方面你们优先。”作为苏联音乐界第一人,他多次见过斯大林,“没见他有什么魔力。他是个貌不惊人的普通人,又矮又胖,头发略带红色,满脸的麻子,右手明显比左手瘦小,他总是藏着右手。他的相貌同无数画像上的样子一点也不像”。
他忘不掉30年代中期发生的一场悲剧,300 多位乌克兰盲人歌手从各地汇集起来,参加官方组织的民间歌手大会,当这些“乌克兰活的博物馆,活的历史”聚齐之后,几乎全部被枪决了,他说,因为“这些可怜的盲人们,他们唱的是旧调子,但是乌克兰正在进行伟大的事业,而这些盲人,唱着暧昧的旧歌曲,他们的流浪的歌,审查员没有办法去审查。”于是就索性全部杀掉了。
他被斯大林命令与另一位音乐家哈恰图良合作,为新国歌谱曲。“这个主意愚蠢之至,哈恰图良和我风格不同,工作方法也不同……但是我们不得不服从。”一共有四首新曲参加了评选,评判专家们认为他与哈恰图良的最好,但副歌需要作少许修改。斯大林问他,需要用多少时间?他想说 5 分钟,但怕这样会被认为过于草率,于是改口说5个小时。结果斯大林还是皱起了眉头,最终他们的曲子落选了。哈恰图良事后责怪他,“假如你要求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也许我们就胜了……”
我的交响乐多数是墓碑
《第七交响乐》是他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一部作品。不管是对俄国人还是对美国人来说,二战时苏联的最高象征就是《列宁格勒交响乐》——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
1941 年到1944 年,是苏联抗击纳粹德国侵略的艰苦岁月。德军将列宁格勒团团围住,声言:“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要将列宁格勒从地图上抹去。”在被围困的 900 天中,城内饥饿倒毙者仅官方统计就有 60 万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肖斯塔科维奇在被围困的最初几个月里创作了这部作品。
1942 年 3 月 5 日,他出逃到大后方古比雪夫市,和莫斯科大剧院乐团一起,在空袭警报中完成了《第七交响乐》的首演。5 个月以后,乐谱被装入战斗机,飞行员冒着被击落的风险将它投入列宁格勒。此时饿殍满城的列宁格勒已经凑不齐一支完整的乐队,首次排练时只来了 20 个人,一半的乐手都是被担架抬来的,骨瘦如柴的指挥甚至挥不动指挥棒。仅经过一次15 分钟的排练后,《第七交响乐》在列宁格勒大剧场首演了,饥饿的人们从四处聚拢进来,在德军的隆隆炮声中,乐团完美的完成了演出,许多乐手在结束的一刹那晕厥过去。
《第七交响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对苏联军民士气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斯大林将它宣传为反法西斯的颂歌,并得到了盟国的好评。1942 年 7 月 19 日,数百万美国人在电台里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气势恢弘的音乐,《时代》杂志将作曲家身着消防制服、头戴消防帽的照片登上了封面——在他留守列宁格勒的日子里,他还是一个称职的民兵。
这也是他最富争议的一部作品,苏联官方宣扬这是一部反法西斯的杰作,他自己也曾如此附和,但在他死后发表的自传中,他推翻了这一说法:“《第七交响曲》是战前设计的,所以,完全不能视为在希特勒进攻下有感而发。侵犯的主题与希特勒的进攻无关。我在创作这个主题时,想到的是人类的另一些敌人。”“我毫不反对把《第七》称为《列宁格勒交响乐》,但它描写的不是被围困的列宁格勒,而是被斯大林所破坏、希特勒只是把它最后毁掉的列宁格勒。”
音乐艺术本身的多义性帮他隐藏了这个秘密,在他一生创作的 15 部交响乐中,多部作品都埋藏着巨大的悲痛,包括被公认是迎合斯大林的《第五交响乐》。官方对它的定义是充满欢欣与光明,但与他处境近似的作协主席法捷耶夫听出了异声,他在私人日记中写道:“《第五交响曲》的终曲是无可挽回的悲剧。”
他说:“我的交响乐多数是墓碑……我愿意为每个受害者写一首乐曲,但是这不可能,因此我把我的音乐献给他们全体。”
1948 年, 政治再一次向他施压。2 月,苏共中央对他作了严厉批评,他已写成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被认为含有“形式主义的危害”而未能公演,从此他中断交响乐写作达八年之久。他不得不抹去自我,弯曲着身子顺从权力,除了傀儡样地代表官方露面,就是写像“森林之歌”和“阳光照耀祖国”一类的音乐。
但他怯懦的外表下却不时迸发出锋利的光芒。他和马雅可夫斯基被西方看作是斯大林的两大御用文人,但他嘲笑这位苏联第一诗人:“在他的诗中,他蔑视巴黎和美国,但是他却喜欢去巴黎买衬衫,而且,如果爬到桌子底下去才能拣到一支美国钢笔的话,他也愿意爬的。”
终其一生,他都不愿与来苏联访问的左翼知识分子们交往,不管这人是萧伯纳还是罗曼罗兰。他不信任这些西方人道主义者,尽管他们宣称喜爱他的音乐。他说:“这些人在苏联好吃好喝一顿,回国后就向世人描绘一个地上的人间天堂,他们真有那么愚蠢吗?”
他真正尊敬的是那些“俄罗斯的良心”。他欣赏斯特拉文斯基,赞美他的傲慢:“斯特拉文斯基对这些伪君子(苏联文化官员)中的一个人,没有伸出手让他去握,而是向他伸出了手杖,这个伪君子只得去握手杖,证明他才是真正的奴才。”演奏家尤金娜是他的朋友,有一天她收到了一个装有两万卢布的封袋,别人告诉她这是斯大林送来的,于是尤金娜给斯大林写了回信:“谢谢你的帮助,约瑟夫。我将日夜为你祈祷,求主原谅你在人民和国家面前犯下的大罪。”她把这封自取灭亡的信寄了出去,万幸的是,斯大林在看完这封信后,还没来得及处置,几天后就死去了。
但他始终是斯大林粉饰太平的工具。1949 年,他被派到纽约市,以苏联明星代表的身份出席世界和平文化与科学会议。在会场上,一个翻译为他代读发言稿,既攻击美国穷兵黩武,又对苏联的文艺成就大唱颂歌。然后,表演进入高潮部分,一个苏联官员当众问他:“你是否认为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反动透顶?”他的嘴角和面颊开始抽搐,沉默片刻,他说:“是。”
13 年后,“帝国主义的走狗”斯特拉文斯基回到阔别五十多年的苏联,立刻来看望他。两人四目相对,却无话可说。好一会儿,斯特拉文斯基打破了沉默:“我不喜欢普契尼。你呢?”“我也不。”他回答。这是谈话的开端,也是终结。就是最没想像力的人也不难揣测他那一刻的心情,那被人逼着向自己所敬佩的无辜者身上泼脏水的痛苦…… 
回头看,只有尸骨成山
晚年的他,喜欢向友人讲述果戈理的故事。1930 年,人们在修建一座纪念碑时,掘开了旁边果戈理的墓,发现他不在棺材里。一具伟大的尸体跑掉了,人们谣传,这个年代太糟糕,连果戈理都受不了逃走了。政府开始调查原因,发现果戈理没跑多远,他就躺在附近,脑袋掉在一边。原来人们在竖起的纪念碑上放的砖头过多,砖头砸破了棺材,也砸掉了死者的脑袋。
这个死人从棺材出逃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晚年的他渐渐感到束缚在自己身上的网越收越紧。站在苏联音乐界荣耀的峰巅,他却禁不住害怕。作为一个时代的幸存者,他不怕死,但他担心死后的行状。他说:“一个人死了,别人就把他端上饭桌喂子孙后代。打个比方,就是把他收拾整齐送上亲爱的后代的饭桌,让他们胸前系着餐巾,手上拿起刀叉割死者的肉吃。你知道,死人有个毛病,就是凉得太慢,他们太烫,所以就给他们浇上纪念的汤汁——最好的胶质,把他们变成肉冻……”
在他生命的最后四年,他与年轻的音乐家伏尔科夫成为密友。在伏尔科夫的鼓励下,一个“从棺材里逃出去”的计划逐渐形成,他决定秘密口述一部回忆录,将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历史告诉大众,从而纠正那个“令人心碎的奴颜卑膝的形象”。他为伏尔科夫提供材料,讲述往事,肆意评价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在伏尔科夫完成写作后,他通读了全书,并逐章签名确认,同意在他死后将书稿送西方出版。
1975 年 9 月,他死于肺癌,被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如他所料,他被东西方阵营各取所需,大卸八块。苏联宣称他是“国家最忠实的儿子”,西方国家则称他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苏维埃政权坚定的信徒。”一切仿佛盖棺论定,但他的幽灵却从强权与意识形态的铜墙铁壁中钻了出来,并顺手打了它们一记响亮的耳光——1976 年,他的回忆录被伏尔科夫带到了国外,几年后,回忆录面世,题名《见证》。
这是他一生哀乐的见证,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往事已然如烟,生灵早已涂炭,回首前尘,他的心中只剩一片怅然,就像他在生前向伏尔科夫讲述往事的时候,时常忍不住说的那样:“回头看,除了一片废墟,我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尸骨成山……”

令人困惑费解的俄罗斯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深思熟虑、大胆、幽默且阴郁,一直在吸引着广大听众;而他传记的各个方面仍然存在争议,特别是与苏联政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肖斯塔科维奇是位多产的作曲家,仅交响曲就创作了十五部,无数爱乐者雄心勃勃地去探索,但也需付出不懈的努力。以下是我们按作品顺序聆听完这十五部交响曲之后所作出的排名。我们也提供了一些相对较新的获奖唱片供大家参考鉴赏。

弗拉基米尔·尤洛夫斯基

由三个乐章组成的《B小调第六交响曲》有着和肖斯塔科维奇许多其他交响曲相类似的预感,但却没有完全相同的前进运动感。这也许是由于三个乐章不平衡的属性。第一乐章比第二和第三乐章合起来还要长,承载着更多的情感份量,总体来说是一种不完整和不均匀的感觉。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二交响曲》是他创作的几部关于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交响曲中的一部。音乐上有一些引人入胜的瞬间,但与作曲家交响曲体系中的其他作品相比似乎有点显得缺乏灵感。在聆听了前面十一部交响曲之后,感觉肖斯塔科维奇好像在隐瞒着什么。

第三交响曲的标题为“五一”,旨在庆祝劳动者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这部早期作品显示了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许多特征。这部作品感觉像是没有点击率的“最受欢迎”作品集。未来交响曲中伟大时刻的很多暗示,却在一部不那么引人入胜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G小调第十一交响曲,1905年》是一部关于1905年俄国革命的纲领性作品,这意味着它的各个乐章名义上是代表了起义的不同方面。音乐本身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时刻(比如第二乐章中的一个打击乐部分),但这些似乎永远都不会超过那些听起来就很有趣的解读。这部交响曲也被称为“没有电影的电影配乐”,但感觉尚不够连贯或电影化,无法达到描述中的这种境界。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

在某些方面,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交响曲》可以被称为贝多芬和查尔斯·艾夫斯的“音乐可爱的孩子”。一方面,这部长度为十七分钟的单乐章交响曲以一个胜利的合唱终曲结束,就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另一方面,作品开始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系列抽象的声音效果,这样的效果只有在艾夫斯的作品中才不会显得格格不入。尽管风格随处可见,但其结果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新奇事物。

关注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一个令人愉悦的方面是追寻他风格的演变。人们可以在这部交响曲中听出即将到来事情的端倪,但作品本身也是一部年轻的杰作。很多人都希望在十九岁的时候就能谱写一部这样的交响曲。

亚历山大·维诺格拉多夫(男中音)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四交响曲》是第二部为女高音、男低音和管弦乐队创作的交响曲,也是敬献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之作。十一篇风格不同的文本来自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卡、阿波利奈尔、库切尔贝克和雷纳·玛丽亚·里尔克,并由死亡主题统领。结果是一部非常不正统的作品,禅精竭虑地提醒着人们死亡总是在等待。

这部交响曲的标题“巴比亚尔”是指乌克兰基辅附近的一个峡谷名,二战期间的两天多时间之内至少有34,000名犹太人被德国人在那里屠杀。肖斯塔科维奇在交响曲第一乐章中谱曲的文本是关于大屠杀,这是他最阴郁的交响曲之一。从纯粹的音乐角度来看,“巴比亚尔”是肖斯塔科维奇作为交响乐作曲家在形式上的回归。在这部作品中可以发现作曲家的创作充满激情和紧迫感,而不仅仅是技巧。聆听鉴赏《第十三交响曲》并非易事但绝对值得努力尝试。

《第四交响曲》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丰满庞大、自以为是、咄咄逼人以及精彩绝伦的创作能力。作品的雄心壮志明显超过前三部交响曲,也是第一次看到肖斯塔科维奇在如此大规模上的自由创作。当然这部作品并不适合懦夫的听觉,也不是可以边做其他事边聆听的某种作品,如果你至少想有点什么收获的话就不能那么干。

创作于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的《第八交响曲》,是一部美丽、阴郁、令人费解的杰作,也是肖斯塔科维奇最长的交响曲之一,动荡喧嚣的五个乐章演奏时间超过一个小时。这部势头始终强劲的交响曲从未有过片刻的松懈——即使是平静拖沓的部分也传递出这样一种意境:尽管残酷的旅程已经结束,但一切都没有万事大吉。

瓦列里·捷吉耶夫/马林斯基剧院管弦乐团

皇家苏格兰国家管弦乐团

自从贝多芬以他那不朽的《第九交响曲》树立了标杆以来,作曲家们就在他的阴影之下创作着各自的《第九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并没有想要不负所望,他用“之字形的转弯”代替了“急转弯”,以海顿而不是贝多芬做模板。结果虽然简短而克制,但却像那些更庞大、更夸张的交响曲一样充满冲击力。

《“列宁格勒”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的主要作品之一,1942年在列宁格勒的首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一个重大文化时刻,当时这座城市和它的公民已经被纳粹残酷地包围了一年多。聆听这部献给列宁格勒人民的交响曲,成为这座被围困、正在忍饥挨饿城市里很多民众的希望之源。恰如其分,这部交响曲使人感觉像是英雄的征程,希望与绝望交织其中。《第七交响曲》也是肖斯塔科维奇最长的交响曲之一,演奏时间大约七十分钟,需要听众和演出者都具备耐久力,但这也可能会使新听众更加难得其精髓。

特奥多尔·克雷提兹/西南广播交响乐团

美国电影制作人、音乐家大卫·林奇,曾一边聆听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五交响曲》一边给电影《蓝丝绒》写剧本。这比你对这部交响曲的想象更能说明问题:这是一个巧妙精彩、极其怪诞而又完整彻底的神秘事件。作品中充满了音乐典故——包括在第一乐章中引用了罗西尼《威廉·退尔》中的相关音乐元素以及后面乐章中的瓦格纳音乐——但肖斯塔科维奇并没有发表任何宏篇大论,而是将牌留在了桌子上便走开了,留下听众去揣摩他想表达的意思。

《第十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最至高无上、神秘莫测的成就之一。在巨大的第一乐章和狂热的第二乐章之后,肖斯塔科维奇在第三乐章中引入了两个重要的音乐主题,每个主题都用音乐符号拼写出一个名字:他自己姓名的首字母以及一个学生的名字。在最后一个乐章中,肖斯塔科维奇将先前的乐章与作品其他部分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将作品带进一个令人震惊的结局。


1936年,肖斯塔科维奇广受欢迎的现代主义歌剧《穆森斯克郡的麦克白夫人》遭到苏联当局的谴责。这部最初被本人称作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的交响曲,使他重新受到苏联当局的青睐。《第五交响曲》也被称作“革命交响曲”,集中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诸如戏剧、智慧、阴郁等声音特征。音乐瘦削而紧绷,尤其体现在作品的灵魂——可能会令一些人厌烦的第三乐章中。学者们依然不能就乐观快乐、积极向上的终乐章是斯大林主义的胜利颂歌还是一个拙劣的模仿之作达成共识。有关这部作品的一切都使得《第五交响曲》成为这份榜单最好的开始。

帕佛·贾维/巴黎管弦乐团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袭是什么生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