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自己上外卖提成谁拿?

外卖员们送一单可以赚多少钱,他们工资是怎么算的?

  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订餐APP兴起网上订餐人数增多,外卖平台订餐需求量随之增大,许多朋友都从事了外卖一行,那么美团外卖员工资怎么算的?下面小编带来2017美团外卖送餐员工资表。

  美团外卖员工资怎么算的?

  从中可以看出,根据距离不同单价也有所不同,一般在5元-10元之间,超过9元的单子,一般都在5公里以上。

  他表示,百度平均单价在6元左右,饿了么平均单价在5.5元左右,美团平均单价在5.5左右。这位小哥表示,钱不是想象那么好赚的!如果你肯努力,慢慢熟悉商家和地区,那么月入5000是有保障的,如果你没有那个耐心,不能吃苦,还是别干这个了。

  此外,他还提醒,骑电动车,穿梭马路,很危险,有时候因为一个单子差几分钟超时,拼命去闯红灯送!也许只有5元钱,我们都在拼命!

  送餐业务的膨胀带火了送餐员这一职业。小胡原本是中山路某商场的保安,月薪2800元。得知了送餐员丰厚的收入后,他毅然辞去保安工作,花1000元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加入了送餐员的队伍。“刚开始的时候不太熟悉路,一天能干20多单。干了一周后,熟悉了,现在能干到40多单,最多的时候能干到60单,一个月能挣上万元。”

  外卖送餐员的工资是17.5元每小时再加上送餐的提成。算一笔账:

  一天如果干8个小时工资是:17.5*8=140元。

  送一单的提成一般是2元左右。一天架设送30单,提成为:60元。

  合计工资是:200元,这样一个月下来工资可达6000元以上。当然不同平台送餐员的工资组成不同,有的没底薪的,送一单提成6元。一天送30单,一个月也有5000多元。

  美团外卖一个月工资多少?

  总体来说还算不错的。

  由基本工资和利润提成两大部分。

  基本工资就是底薪大概在2000元上下。利润提成部分就是你送一趟给你结算多少钱。

  一个月下来元还是可以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外卖代替堂食,更加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仍有一些商家不愿意入驻外卖平台,他们有的为了菜品质量选择专心经营线下门店,有的觉得平台佣金过高而选择用其他方式进行配送。有业内人士指出,订单量和配送质量这一核心问题仍待解决。

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一份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在线外卖收入占餐饮业收入总额21.4%。其中,某外卖平台交易金额为7021亿元,外卖交易量达144亿笔。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外卖行业逐渐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不仅年轻群体会点外卖,中老年群体也开始逐渐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特别是在疫情管控形势之下,人们更多地选择外卖代替堂食,一度出现外卖小哥“供不应求”的情况。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仍有一些商家不愿入驻外卖平台,有的尝试平台外卖以后又选择退出。究其原因,平台佣金过高、配送过程不可控因素太多、需要大量资金维护等成为商家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同时,新的配送模式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商家通过提升菜品质量、选择其他配送方式提高店铺口碑,以此获取更加长远的利益。

高额佣金让商家望而却步

山东省青岛市王先生是一家烧烤店老板,他经营的店铺每月营业额都保持在25万元左右,店员曾多次提出上线外卖平台,都未被采纳。“上线平台得交20%的佣金,订单增多还需要增加人手,算来算去都不划算。”王先生说,一些商家都有这样的顾虑。

据了解,外卖平台对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执行15%~18%佣金,小型餐饮企业18%~23%。也就是说,一张100元的订单,外卖平台就要收取15~23元,餐厅只能获得80元左右。

青岛市某餐饮集团负责人表示,餐饮行业纯利润在20%~30%,商家自行支付骑手配送费用,再支付平台佣金,实际收益可能只有10%左右。“很多时候商家是通过跑量赚取利润,一旦订单量不足极有可能出现亏本。”该负责人介绍,一些专做外卖的商家面对平台的佣金和运营费用,会选择降低食材成本来提高利润。

王先生告诉记者,入驻外卖平台以后不仅要支付佣金,为了提高销量,能让更多人看到自家店铺,还需要支付运营费。“一些商家会选择优先制作外卖订单,延长了堂食顾客的等候时间,店铺线下的评价也会降低。与其这样,不如专心做好线下。”

除了高额的佣金,配送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也是商家不愿意入驻外卖平台的重要原因。青岛市某粤菜酒楼刚刚入驻平台,因为缺少经验,顾客下单以后酒店马上开始制作,却因为天气不好,没有骑手及时接单。“最后饭菜都凉了,外卖还在店里。”负责人沈先生无奈地说,外卖骑手送餐延迟、汤饮打翻等带来的差评会直接影响店铺口碑,所以一些想做品质的商家拒绝加入平台。

“外卖平台严苛的管理机制和后台服务的欠缺给一些商家造成了不便。”青岛市某日料店老板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后,外卖平台对于上线商家审核非常严格,如果没有网络经营许可证,就必须跟平台签订独家协议。不仅如此,平台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很低,一些运营问题往往需要2~3天才能答复。

一些商家选择其他配送方式

据了解,外卖佣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台使用费、技术服务费和配送服务费。平台使用费类似于线下地租成本,外卖平台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加大技术研发,保障商家和顾客交易平稳运行。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某外卖平台研发开支为70.7亿元,较2017年的36.5亿元增长近1倍。

2020年疫情发生以后,有平台对全国所有到店餐饮合作商户、生活服务类商户实行阶段性佣金免除政策;另有平台为商户提供减免佣金、年费延期等服务。

面对这样的举措,很多商家认为是杯水车薪,为了减少被动、保证配送质量,不少商家“躲着”外卖平台,选择其他配送方式。

记者走访发现,有商家选择上线平台,但自己完成配送环节,佣金为3%~10%,每月可以增加至少10%的利润;也有不少商家选择聘用专职外卖员工,月薪4000元加提成,并且可以兼顾店内堂食服务;部分商家为了缓解用餐高峰期,与平台签约,以自行配送为主,平台配送为辅。

专营海鲜外卖的宋先生表示,他们以与配送公司合作的方式送外卖,配送公司直接安排人手进行配送,这样既能保证店铺运作,又能确保配送速度和食物安全。

校园周边的商家则更加青睐“校园外卖”配送模式。他们为在校大学生在用餐高峰期提供取餐服务,可以一次集中配送多单,每单根据距离收费2~5元不等。不仅更加便捷高效,商家还无需支付配送费用。

订单量和配送质量问题仍待解决

针对商家普遍反映的佣金过高问题,有餐饮团体呼吁外卖平台实质性减少佣金。该餐饮团体还提出与腾讯微信和顺丰同城达成战略合作,协助餐饮品牌上线外卖小程序,增加私域流量订单,减少佣金费用支出。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此前也曾向省商务厅反馈,并与外卖平台协商,争取平台根据省内情况继续加大佣金减免幅度,保障商家正常利润。

目前,北京拟出台《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外卖制作、打包、配送将有全市统一标准,除了要求外卖质量不应与堂食“差别对待”之外,存放超2小时的外卖食品不再配送供餐,并且要使用“开启后无法复原”的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

日趋规范的行业标准和多元化的配送方式,正在倒逼传统外卖行业改善服务。某外卖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帮助行业不能单靠单纯的降低佣金,解决不好订单量和配送质量这个核心问题,再多的减免也只是暂时的。“平台应该通过强化线上运营、优化平台供给能力、严格配送服务标准等举措,帮助商家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也是提高平台市场黏性和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该负责人说。

疫情之下,餐饮商家与外卖的矛盾激化。

从2月份以来,广东、四川、河北等多省市的餐饮协会“逼宫”美团外卖,要求降低佣金、取消独家合作。有商家表示,新入驻平台甚至要到了26%的分佣。

平台方与商家虽然是利益共同体,商家赚不到,平台也赚不到,但在内部,实则也有“分赃”的问题,为什么会呈现这种情况,难道不能像其他行业渠道与商家一样,大家都赚到钱吗?比如手机行业,手机厂商给到门店足够多的利润提成,大家都赚钱,岂不美哉!

这篇文章,我们尝试解读以下几个问题:

1、美团外卖真的提高佣金了吗?

2、涨佣金真的能解决美团的困局吗?

3、美团外卖抽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4、能不能通过降本增效降低配送成本?

5、同样是平台,美团为什么不能像那样赚钱?

6、抽20%的佣金对餐饮店来说意味着什么?

7、为什么饿了么没有成为主要攻击对象?

外卖平台的佣金真的高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美团外卖对外公开表示,80%的商家佣金比例在10%-20%,这话不假。美团财报显示,2019年平均佣金率12.6%。

但是,对普通商家而言,平均与自己并没有半毛钱关系。落到自己身上是20就是20,是26就是26,你能为平均数做贡献,但平均数无法为你做贡献。

那些能拿到低佣金的,多半是大品牌,麦当劳、、、喜茶等等,他们本身体量大,又有自己的小程序、App,有筹码和美团谈判。普通商家则没有。

这和线下购物中心是一个逻辑。购物中心以低价把星巴克、海底捞、优衣库等大品牌请进来,他们来了,商场有流量,有流量就能吸引普通商家入驻,靠普通商家的高租金、入门费去弥补收入。

外卖平台也一样,需要品牌商家入驻,来吸引C端用户。有时为了独家,甚至会以涨佣金来要挟商家。

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餐饮协会主要控诉的对象是美团外卖,为什么饿了么没有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呢?

这与双方的市场份额有关。Trustdata发布的《2019年Q3中国外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美团外卖交易额占比达65.8%,远超饿了么。行业老大,自然更硬气。美团外卖推出独家合作制,商家只上美团外卖,佣金抽得低,美团外卖和饿了么都上,佣金高。佣金方面,美团外卖比饿了么高出3-5个点。饿了么没有独家要求,也是因为老二的原因,没有这实力。 

那么,能成为疫情下双方的主要矛盾,这20%的抽成对餐饮商家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们从餐饮店的成本与收入结构可以看出

通常一家餐饮店,原材料成本占营收的30-40%,人工占30%,房租占15-20%,各种损耗水电摊销约占5%,净利润只有5-20%。这个利润率差异很大,主要是看营收多少。人工、房租、摊销等都是固定的,营收越高,利润率就越高。

假设一家店全靠外卖,扣20个点,只能是亏本。纯外卖店是通过降房租和人工实现利润为正,是另一种情况。大多数连锁品牌为了保住利润,会把外卖占比控制在30%以内。这个分成被平摊后,门店也能赚钱。差一点的店也将就能过,虽然商家苦平台久矣,但中国人一向是能忍则忍。问题是疫情期,堂食几乎没有,全靠外卖,还成了卖一单亏一单,过不下去了,面临着倒闭。

于是只能把矛头指向美团外卖,谁让他是外卖界的老大呢。当然,也不排除是借机向平台施压,之前是想干一直没找到时机。

另一边,美团外卖也叫苦,从外卖业务诞生以来,亏了5钱,2019年才实现盈利,并且是微利,一单只赚2毛钱,为什么还这么多人搞我。

从美团的财报也能看到,2019年外卖佣金收入496.47亿,餐饮骑手成本410.42亿,占到佣金收入的83%。

佣金83%都花到配送上,为什么骑手却没赚到钱?

可明明我们每次点外卖都是单独付配送费,有减免也是商家出钱,即使有补贴,平台方也不可能支出这么多吧?

骑手每单能赚5-10块,其中顾客支付5块左右,平台补贴1-3块,如果配送费有减免,由商家支付。而平台每单抽佣最低标准就是5.5元,简单算一下,补贴给骑手的也没有占到83%。

而另一方面,骑手却也在哭诉,赚得太少呢?

美团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70%的骑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收入高的都是长时间工作换来的,公众号全天候科技报道过厦门的专送骑手,每天工作12小时,月入8000左右,同条件下众包骑手只能赚6000左右。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了解骑手体系是怎么运作的

外卖骑手有数百万人的规模,如何保证如此庞大的人员体系正常运转,绝对不是下个App接单这么简单,必须有一个严格的体系制度。而这个体系一定是树状的,一层层的。现在外卖平台采用的是加盟制度。

美团外卖的骑手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送,一类是众包。

专送相当于全职。起初美团外卖在北上广深杭五个城市有直营,站长为平台员工,但后来全部改成了加盟制,由加盟商统一管理,骑手是加盟商的正式员工,采用派单的方式。而众包像是兼职,骑手符合条件就能自由上岗,由外包人力资源公司统一管理,骑手做一单拿一单的钱。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很长的等级权力链条。处在最底端的是外卖骑手,骑手上面有站长,站长上面有加盟商,加盟商上面是平台方,而平台方内部也一个管理层级,渠道经理——区域经理——大区经理——事业部总经理——事业群总裁。众包的则是骑手——人力资源公司——平台。

每一层都有大量的人员。比如望京这片地方,一家外卖平台就有6个站,6个站还分属不同的加盟商。可想而知到全国,骑手几百万,管理骑手的人数也是以万计。

这么多人要干活,都要钱。而且体系越庞大,越容易滋生腐败,用更现代一点的说法叫内耗更大,这是无法避免的。

公众号全天候财经报道过一家代理商,骑手每跑一单,代理商可收入1.1元。而美团外卖2019年第三季度日均订单量同比增长38.1%至2680万单,照此推算,平台一年为代理商分成就支出104.4亿,占到骑手支出的四分之一。

在现有的体系下,这个成本很难降低。

所以外卖配送体系,并不是我们所见的商家和用户付配送费,配送员拿钱干活这么简单的道理,背后我们看不到的支出还有一大堆,这是保证体系能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开支。

配送环节能实现降本增效吗?

外卖配送,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每单都是骑手从商家拿到货,直接送到顾客手里。我们会看到,两个骑手从相邻的两家店送到同一栋楼,这是N对N的配送模式。假如能一个人带着五六单跑,那不就是增效了吗?

针对这一点,我们也许能从快递中找到一些思路。

快递采用的是1对N的模式,先把快递送到前置仓,再由前置仓统一配送给附近的顾客。阿里做菜鸟驿站,就是打通这最后一公里,把多家快递公司整合起来,集中送货,将大幅降低配送成本。据估算,每单可以便宜1块钱。别看只有一块钱,阿里CEO张勇说,中国快递一年500亿,菜鸟负责300亿个,光这一项就能让快递公司多赚300亿。

那么外卖配送能否采用“餐厅——前置仓——顾客”这种配送方式呢?这样就能大幅提高骑手的配送效率。

很难。这套体系,一定是建立在订单足够多的情况下。菜鸟一年300亿个,平均每天接近1亿单,而美团外卖日均不到3000万单。订单少了,投钱建前置仓,反而不划算。

更重要的是,外卖的需求峰期明显,就中午和晚上是两个高峰期,其他时间都很闲,怎么能保证前置仓的利用效率呢。

除非美团能找到更多可运的东西,让闲时的运力不会被浪费掉,比如生鲜电商、B端食材配送等等,这两项业务也是美团正在大力做的事情。

同样是平台,美团为什么赚不到阿里那份钱?

降本增效难以走通,多提供一份价值,多赚一份钱可以吗?

你看同样是平台,电商的佣金很低,天猫才3-5%,阿里不一样很赚钱。

阿里主要赚的是营销的钱。阿里妈妈为阿里贡献了超过六成的收入,阿里妈妈做的是广告营销服务,钻石展位、直通车都其核心产品。

美团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美团全年收入97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卖营收548.4亿,占到整体的56%。

而美团的餐饮广告投放系统2019年收入51亿,只占到总收入的5%左右

也就是是说,美团要以广告费为主,早就喝西北风了。

这与餐饮和电商的业务逻辑有关。

电商是基于全国的业务,每一家店都在与同行业的所有商家竞争。一家店很容易被淹没在庞大的信息中,所以为了获得更好的曝光,商家不得不花钱做营销推广。

餐饮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周围3-5公里才是目标客群,每家店的竞争范围都划成一个个圆圈,在这个圈里,竞争者少,只要你口味好,品牌做起来了,不用推广也能自然获得流量,营销的价值并不大,所以美团很难靠营销获得主要收入。

那么在增长压力之下,短期内美团最容易的一种做法是增加外卖佣金。

佣金能维持美团帝国吗?

佣金是最大的收入之一,但这显然不是长远之计。前面我们也说了,餐饮行业的净利润本来就低,美团能挤一点是一点,现在都挤得商家开始反抗了,空间差不多也就这些,你还想靠提高佣金来保持业务增长,肯定是不可能的。

而中国外卖市场逐渐饱和,要获取增量也很困难。

互联网的逻辑是免费提供服务获取流量,然后再靠流量通过其他业务来获得收入。腾讯能做成这么大,不就是掌握着流量入口么,而本身流量赚钱不多,全靠游戏等业务。美团同样可以利用手里的流量去做更有可能、空间更广阔的事。

美团拥有最大的资源是线下商家。C端用户算不了什么,阿里有、腾讯有、今日头条也有,唯独这线下商家,美团有的最多。

在这方面,美团可以做的有两个方向,一是餐饮供应链,二是生鲜电商。都是蓝海,都是互联网化不同的领域。这也是美团正在做的。相比之下,美团还做过的酒店、打车业务,都已经存在巨头,竞争门槛不低。

美团在餐饮供应链的尝试,比较失败。

2018年,美团上线快驴,旨在建立餐饮食材B2B平台。美团这一步走得很有实力,有餐饮商家数据和资源,还投资了上游食材供应商。亚食联拥有虾、鱼、牛肉的食材供应。美团的地推团队也是业界一流。在经历快速发展后,短短几个月快驴覆盖38座城市,单月进货销售额超过4亿。但是只做了1年多,快驴就开始收缩,相关负责人离职。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表示,消费互联网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产业互联网变化速度非常快慢,两者结合在一起,并不只是快慢之间的结合,还包括生产机体、运作方式、文化、价值观等完全不同,两者结合在一起会产生非常多的困难。

生鲜电商难做,是整个行业的共识,盒马鲜生、、永辉、物美等等在做这块业务的都在摸索。早期做生鲜电商,将综合电商的套路复制过来,失败了;后来,每日优鲜把用户做细分,通过前置仓配送来提供服务,但现有供应链无法支撑起细分用户的需求,做得也不算成功。传统商超做电商,则更多是把线下搬到线上。疫情之下,对生鲜电商的发展,是一个机会。

外卖配送体系在美团的商业体系上不完整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目前配送体系的投入成本非常高,美团外卖要实现盈利,短期的做法只能提高佣金,但这依然是一个薄利的生意,只能靠量。而外卖市场的天花板很低,主要服务白领人群,现在已经接近饱和。

所以美团要突破增长,靠收佣金也无法实现。如果骑手还能配送其他订单,就能利用规模效应来赚取更多利润,这是美团正在构建的。美团的另一个资源商家也是一大优势,做餐饮供应链,同样也能利用到配送团队。只有有足够配送量的保证,配送体系的成本才能降下来。

商家难、平台难,归根结底还是整个体系的问题,靠前期烧钱快速做起来的外卖市场,有很多低效率、高消耗的问题。想要发展下去,去调整,目前只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团外卖提成怎么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