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在自媒体和群组等公共场合宣传时要()?

(原标题:西方在社交平台上抹黑中国:使用情绪化语言,选择负面报道)

作者:肖岩 青木 纪双城 赵觉珵 邢晓婧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在这个时代,运用好社交媒体意味着能施展巨大的影响力,传统媒体如今争相在社交平台上扩大影响。对许多西方媒体而言,话题是它们吸引眼球的法宝之一。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西方一些人存在焦虑与挫败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渲染“中国威胁”的论调往往能在、脸书等社交平台上吸引一批受众。不仅是西方媒体,部分政客、网红也正试图迎合这样的心态。他们在政治、经济等利益的驱使下,甚至罔顾事实、通过特定宣传手段来抹黑中国。与此同时,海外社交平台的管理措施也存在“双标”嫌疑。

根据《环球时报》记者粗略统计,在推特上,《纽约时报》从12月9日至16日发布约600条推文,其中25条左右涉华(数字包括转发的推文);《华尔街日报》同一时间段的发推总数与《纽约时报》不相上下,其中约50条涉华。这两家媒体同时在推特开设中文版账号。《华盛顿邮报》在近一周超过750条的推文中,涉华内容为20条左右。

“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无疑是美媒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头号热点新闻。德国籍土耳其裔球星厄齐尔支持“东突”的言论引发的争议也吸引大量关注。此外,中国新疆问题、信贷与房地产等经济话题是这些媒体重点关注的对象。

众所周知,美国主流媒体经常刊发对中国带有偏见的报道。然而对比《纽约时报》与其他几家美媒的报道可发现,这家自称要刊登“所有值得印刷的新闻”的媒体,在一味批判中国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涉华新闻似乎奉行的是刊登“所有我想印刷的新闻”的原则。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话题上,《华尔街日报》、彭博社等至少有一些相对中立的报道,比如彭博社11月底在推特上发文称,中国制造业经历上半年的低潮后开始反弹,但《纽约时报》很少有客观报道中国的文章。

前几天,《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分别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关于12月15日华盛顿计划对华加征的关税将让美国日常消费品生产商受冲击的文章。然而,贸易战对美企造成重大损失这一现实却被《纽约时报》用来论证中美阶段性经贸协议的“好处不明显”。该媒体在推特上传播的文章竟以美国对华加征的其余关税将维持下去、持续接近20个月的贸易战对美国经济已产生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等为由称,该协议“是一笔代价颇高、但收益相当小的交易”。而《华尔街日报》的相关报道尽管也表明这份协议可能“只会消除部分商业不确定性”,但它同时承认该进展让人们看到紧张局势缓解的希望。

从网民评论、转发和点赞的数量看,《纽约时报》在推特上发布的涉华文章更能博眼球。13日至15日,《华尔街日报》有关中美经贸摩擦的推文收获点赞数最高为刚过100,转发数量最高不足80。而《纽约时报》15日一篇关于阶段性经贸协议是“中国强硬派的胜利”的文章,在推特上收获逾500个点赞和300多个转发。在《纽约时报》推特上,涉华报道也是诸多话题中最受网民关注的话题之一。

有失偏颇的涉华报道方式曾让《纽约时报》受到质疑。美国作家内森·瑞克今年1月在其制作的视频里说,该媒体通过混淆黑白、偷换概念等手段来抹黑中国,其行为“有悖于新闻道德”。

德媒与支持率下降的政党联手炒作

德国媒体涉华报道同样存在有失偏颇的现象。生活在汉堡的华人学者章涵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很多涉华报道“带着强烈的意识形态斗争色彩”。

《环球时报》记者查阅了被认为是德国最权威的媒体《明镜》周刊的推特,从11月8日至12月8日,它有近20条关于中国的推文,重点主题包括香港局势、新疆问题、华为与5G建设、中美关系以及其他各类“中国威胁论”(比如学者警告最好不要从中国订购无人机、智能手机等产品)。记者发现,这些涉华推文大部分是负面或消极报道,相对客观的一篇是其11月23日在推特上发布的“谁推动非洲的建筑繁荣”文章,该问题的答案是中国工人,但文章最后也不忘写上所谓的“债务陷阱”。

德国《图片报》的部分报道更加哗众取宠,比如12月4日竟在社交媒体上刊登报道称,中国学生在最新全球PISA评估中排名第一,是因为该国故意挑选教育强省市参加测试。据记者观察,发行量每况愈下的《图片报》在近期涉华报道和推文上有联合支持率低下的德国自民党的迹象。比如《图片报》10月23日的文章称,自2013年以来,德国向中国提供6.3亿欧元的经济援助。自民党负责人奥拉夫对此评论称:“中国在高科技领域正赶超德国,而我们仍然在向他们提供相关资金,这简直毫无理性可言。”奥拉夫当天将这句话以及《图片报》的文章发布到个人推特账号上。

柏林中国问题学者夫罗里扬·卢佩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炒作“中国威胁论”的德媒报道出现一种新趋势——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文章风格十分口语化、情绪化,更容易误导读者。他认为,不少德国媒体正处于“反华周期”,出现这种情况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来自国际大环境,尤其是美国宣传机器的炒作让中国成为众矢之的,而德媒依旧非常依赖美媒。另一方面,一些德国政客不适应中国的迅速崛起,而且支持率下降的政党想要借助中国话题增加民意支持,比如上文提到的自民党。9月,自民党主席林德纳尔曾指责西门子总裁凯飒因中国商业利益不敢捍卫自由的价值观,两人因此在推特上打起嘴仗。

德国媒体的一些恶意炒作也会引起该国网民的不满。比如在《明镜》周刊有关孔子学院获得德国纳税人补贴的文章下,有人在社交媒体上留言说,“反华宣传越来越疯狂……孔子学院能帮助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

在关键议题中的传播手段

中国新疆和香港问题是近期西方舆论最喜欢拿来攻击中国的话题。17岁美籍女子阿齐兹11月底因在制作的视频中批评新疆教培中心、随后称该视频遭到TikTok审查一事而受到外媒追捧。阿齐兹称自己并不是为了获得公众关注,但她新开设了推特和Instagram账号以便传播视频。阿齐兹还接受多家外媒采访。但她也受到一些网民的质疑,因为并没有公开信息显示她来过中国。

香港“修例风波”的相关报道更是让一些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暴露无遗。其中,选择性报道成为它们惯用的手法之一。11月11日,57岁的香港市民李伯遭暴徒点火焚烧,同日,一名香港交警在制服暴徒的过程中遭遇夺枪,之后被迫开枪。在当天的警方记者会上,没有一名外国记者询问李伯的情况,而在一直追问“警察开枪”的事情,后者也成为外媒后来在社交媒体上大量传播的重点内容,对暴徒的恶行却鲜有提及。

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西方媒体经常在社交平台上重点发布有关警方动作的内容,展示他们发射催泪弹、清场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部分西方媒体甚至通过视频剪辑等方式扭曲真相。7月底,被称为“光头刘Sir”的香港警务处机动部队警署警长刘泽基在面对暴徒围攻时被迫举枪自卫。但在BBC第一次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中,刘泽基及其同事被暴徒包围、遭到殴打的部分被剪掉,仅播出举枪的画面。

一些西方记者经常利用社交媒体抹黑中国,有的甚至没搞清楚事实就发表言论。8月初,BBC驻华记者麦迪文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他在香港某处看到很多内地人在搞“亲北京的集会”。麦迪文配发两张照片说,搞活动的内地人团体来自福建,另外也有成员是“来自东北的朝鲜族人”。事实上,照片上香港市民手举的横幅明明写的是“香港区潮人联会”。这个试图渲染“北京干预香港事务”的记者将“潮汕人”当成“朝鲜族人”。也有公开批评香港暴徒的西方记者,比如《澳大利亚人报》的赫德利·托马斯。他曾撰文说,对于陷入乱局的香港,示威者才是“敌人”。

加入抹黑中国舆论战的当然还有一些美国反华政客,比如参议员卢比奥。他与黄之锋等“港独”分子联系密切,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声称“要与香港人在一起”,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

海外社交平台的态度也颇为耐人寻味。今年10月,香港警方两度要求脸书删除涉嫌诽谤或指控毫无根据的帖子,强调相关内容是不准确的报道、旨在煽动仇恨,这些捏造事实的帖子包括声称警察在东涌搜查汽车时“骚扰”一名女性示威者等。然而,删帖要求均被漠视。另一方面,推特9月宣布关闭全球上万个账号,其中包括4300多个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试图扰乱香港抗议运动”的账号。脸书曾在8月宣布,移除7个专页、3个群组和5个账号,因为它们与中国政府有关。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些海外社交平台对罔顾事实的抹黑中国言论置之不理,却对说出真相的账号采取措施,这反映出它们的双重价值观。“在全球都使用社交媒体的大环境中,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这些平台不该‘剑走偏锋’,去迎合西方某些势力。”

“西方舆论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抹黑中国的同时,还传播了一些极端势力的观点,它们不惜牺牲自己国家社会安全来歪曲中国的形象,已经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朱巍说,一些西方主流媒体通过有色眼镜看中国,另外一部分国外自媒体由于中国话题涉及流量而损害了其作为媒介的基本素养,这些因素都导致海外社交平台上经常出现抹黑中国的言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沈逸对《环球时报》表示,面对迅速发展的中国,内生的焦虑情绪与挫败导致西方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舆论场便是其中之一。欧美发达国家利用其先发优势、在全球网络空间累积的历史优势以及在全球巨型社交媒体平台上局部的数量优势,密集实施对中国的打压。

对于在社交平台上遭抹黑,沈逸表示,中国需要进行有效回应,争取能扭转不利的力量对比,同时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另外要将中国的国家形象同西方的相关报道区分开。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英国特约记者 肖岩 青木 纪双城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 邢晓婧】

文-059GJR;质优价廉,欢迎阅读! 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文献综述,理论依据,传统媒体传播管理理论,世纪70年代,自媒体传播管理理论,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管理困境与成因,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管理困境,受众匿名, 身份隐秘, 监管困难,自媒体行业漠视责任, 追求私利,个人隐私受到威胁, 侵权行为频发,自媒体信息传播管理困境的成因,限制强, 保护弱, 自媒体法律可行性差,把关功能弱化, 导致不实信息扩散传播,..

借助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关人事物资分享,“科学Sciences”媒体旨在帮助科学爱好者和工作者从思维方法上接近科学技术殿堂。本期“科学Sciences”文章介绍国际通信厂商开始支持的富通信服务(RCS)——5G消息,手机号做账户,支持网络视频通话、富媒体消息、群聊社交、位置出行、购物支付等社交和商业服务。5G普及后,人际沟通、商务应用、网络监管等可以直接通过电信运营者实名注册的手机号进行,不再需要绕道各种社交工具、流量厂商、手机系统做大数据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社交和商务将更加扁平化、简单化。承载着人类交流的通信技术,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关于5G科技,请看科技知识公号“科学Scicences”第252篇Sun的《》、第257篇Wed的《》和第282篇Fri的《富通信服务(RCS)——5G的社交武器:短信到聊天(Chat)、聊天器(ChatBot)和5G消息》科普文章,内容较全面,欢迎大家阅读、关注、下载和收藏。公号对话框发送“富通信服务”获取本文18k字35图29页PDF下载链接,欢迎赞赏支持作者。

富通信服务(RCS)——5G的社交武器:短信到聊天(Chat)、聊天器(ChatBot)和5G消息

Profile)协议标准。该标准是全球标准,可以在全球运营商之间实现5G消息的互联互通,标准中说明了双卡双待手机、跨运营商、跨国之间的通信问题。但协议标准中,RCS当前还局限在“聊天”(Chat)群聊和“聊天器”(ChatBot)服务,将来会不会扩展出更多功能,比如扩展出小程序,都取决于标准协议的发展。后面C章有《5G消息白皮书》和《RCS

富通信服务(RCS)是替代短消息服务(SMS)的协议,但起步很慢。它由一组2007年成立的行业促进者(industry promoters)组成,并于2008年由GSM协会(贸易组织)负责。但是,由于运营商的参与和其他因素,它在近十年来一直没有受到太大的关注。在2018年,谷歌宣布已与全球主要手机运营商合作采用RCS协议。其结果就是“聊天”(Chat)——该协议基于RCS通用配置文件(一种用于制定RCS的全球标准,使来自不同运营商和国家/地区的订户能够相互通信)的目的是——最终取代短消息服务(SMS)。

二、国内5G消息的参与者和业务形态

11.《重磅!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5G 消息白皮书》,RCS 消息正式登场》,雷锋网,刘琳

12.《重磅!“5G消息”来了,微信遇到对手?》,全球物联网观察

13.《三大运营商迎来重大机遇,颠覆性产品或创造巨大市场!》,运营商情报

14.《三大运营商发5G消息白皮书:支持加密传输》,澎湃新闻

15.《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5G消息白皮书》》,新华网客户端

16.《2019年上半年中国通信行业运营商净利润略有增长,毛利率保持增长,经营效率改善,流量经营进入存量时代》中国产业信息网

x. 秦陇纪. 人工智能起源与发展正史; 西方哲学与人工智能、计算机;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概论; 人工智能研究现状及教育应用; 数据资源概论; 文本数据溯源与简化; 大数据简化技术体系; 数据简化社区概述. [EB/OL], 数据简化DataSimp(微信公众号),https://dsc.datasimp.org/, http://www.datasimp.org,


医学,涉及到个人身体健康、生老病死,希望早日普及基础医学教育,像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学科一样从娃娃抓起,提高每个人的医学素质。2020.2月中旬,微信群聊“医学人工智能”转发“李WL”等网络图文,被微信舆情监控并冠以“传播恶性谣言等违法内容”污名做“限制登陆,不可解封”的封群、封号处罚;身份证号派出所电话追到户籍地,要按新冠肺炎舆情防控抓!——导致秦陇纪学术微信四千硕博专技、近千线下科技活动群聊、几万网友失联、几十种微信绑定的公交、超市、会员等业务,就这么不能用了!但是,疾病不按领D意志发生,应该听医学判断。舆情防控不但治不了疾病,却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生活工作的不便。李WL等图文被定性为恶性谣言是错的。现在李WL追授为国家烈士,说明低调纠正了当时的错误。是否改正封号等的不当舆情处罚呢?能解封吗?

个人聊天不是法外之地,支持国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审查,用技术手段监控群聊、朋友圈。但是,抓舆情树立了什么榜样?无底线迎合领D认知,搞成“因言获罪”的文字狱对吗?承载着人类交流的通信技术,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5G时代如富通信服务(RCS)、5G消息等技术,有了去社交平台化的趋势!秦农自研安全通讯录产品即将上线,支持零信任规则的消息本地加密存储和传输,彻底去中心化个人存储,做到个人数据私有和保密。敬请期待。

科学传入我国一百多年并未普及,国人没有普遍接受。四百年前的人思考自然社会,是肤浅地盲信盲从一言蔽之的语言大道理,如神话传说、宗教信条、世俗权威、家庭说教等;而牛顿、马可尼、特里维西克、法拉第、居里夫妇、爱因斯坦之后,理性之人分析具体现象和数据,发掘其规律,直到用数学工具的理论证明。科学目标是找到自然社会规律,科学方法是观察、测量和实验,科学精神是假设、证明和质疑,科学理论的本质是科学家用数学工具对自然社会做出定性定量解释。科学实验和假说由针对性的观察、测量技术支撑,验证某种现象背后的确定规律,科学技术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数学、数据等基础工具支撑,仅仅用语言来总结自然社会现象,拿书本文字代替实验设计工程实践,将止步于肤浅的语言思维型道理。科学是璀璨的人类文明之一,但有其范围并非万能。科学Sciences公号不持有任何倾向性,只提供大家的学术观点。《科学Sciences》倡导"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专注于学者、学术、学界的发展进步,不定期向您推荐人类优秀学者及其文章,欢迎贡献和分享。

免责说明:公开媒体素材出处可溯源,自觉接受公众监督。本号不持有任何倾向性,亦不表示认可其观点或其所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场合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