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这是哪个app的后台吗?

php爆绝对路径方法?

只有一个登录页面有哪些思路?

请求头中哪些是有危害的?

谈谈水平/垂直/未授权越权访问的区别?

水平越权:普通用户越权访问普通用户
垂直越权:普通用户越权访问管理用户
未授权访问:权限控制不严,导致无需登录访问已登录用户页面

xss有什么?执行存储型的xss的危害和原理

存储型、反射型、DOM型
存储型XSS是指应用程序通过Web请求获取不可信赖的数据,在未检验数据是否存在XSS代码的情况下,便将其存入数据库

主机疑似遭到入侵,要看哪里的日志

reverse_tcp:攻击机设置一个端口和IP,Payload在测试机执行连接攻击机IP的端口,这时如果在攻击机监听该端口会发现测试机已经连接
白话就是让受控机主动连接我们
bind_tcp:攻击机设置一个端口(LPORT),Payload在测试机执行打开该端口,以便攻击机可以接入
白话就是我们主动连接受控机
使用reverse_tcp较为安全,一般不会被防火墙发现

oauth认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导致什么样的漏洞?

做了cdn的网站如何获取真实IP

利用命令执行连接我们的服务器或DNSlog
全网扫描,title匹配

 


金票:伪造的TGT,可以获取任意Kerberos的访问权限
银票:伪造的ST,只能访问指定的服务,如CIFS
金票:同KDC交互,但不同AS交互
银票:不同KDC交互,直接访问Server


吾爱破解所发布的一切破解补丁、注册机和注册信息及软件的解密分析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软件,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

一周 App 派评 | 近期值得关注的 15 款应用

我们整理了近期值得关注的 15 款 App,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感兴趣的应用。

OffScreen:你每天拿起几次手机、浪费了多少时间,它都知道

「沉迷手机」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App Store 上想帮你摆脱手机成瘾的 App 也不少,iOS 也内置了「屏幕使用时间」帮你控制不同 App 的使用量。那么,新上架的 OffScreen 与这些应用有哪些不同呢?

相比于「屏幕使用时间」根据应用类型区分时间,OffScreen 会以更直观的维度统计你的屏幕使用情况,比如你每天拿起手机的次数、平均每次查看手机的时长、边走边看手机的时间、早晨第一次拿和深夜不舍得放下手机的时间等等,你可以用 OffScreen 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并与自己每日的使用情况进行横向对比。

除了数据统计之外,OffScreen 也提供了专注功能,你可以设置最多 60 分钟的专注时间,只需将手机反转即可开启,专注时间结束之后会有声音提示。如果你在专注时间之内没忍住拿起了手机,应用提供了 20 秒时间进行让你反悔,如果你还是不能控制自己用了手机,会获得一个大大的「死人脸」,专注任务宣告失败。

你可以在  下载 OffScreen,内购 12 元可以解锁全部统计数据、按月或年查看数据分析、同步数据至健康应用等高级功能。

老牌摄影类工具 Spark Camera 近日更新 3.0 版本,进一步完善了拍摄和后期功能。

打开 Spark Camera,按住取景框任意区域即可开启拍摄,拍摄过程中,手指上下滑动可以进行变焦,将手指下滑到底部按钮会锁定拍摄,无需再按住屏幕。锁定拍摄时,你可以点击屏幕随时调整焦点,轻点焦点圆圈,还能手动更改对焦点和曝光点。拍摄时左滑焦点圆圈,还能删除最后拍摄的视频片段。

后期编辑视频时,滑动焦点圆圈或圆弧可以剪辑视频片段或者调整音量,左右滑动可以切换滤镜效果。Spark Camera 3.0 进一步丰富了后期功能,比如,应用支持在片段之间添加黑场、白场、叠化、擦除等转场效果,也支持添加独立的画外音等。

可以说,Spark Camera 3.0 的一系列功能对于单手操作而言非常友好,我们随时随地都能用它轻松拍摄或者剪辑出一支好看的视频。

说完 Spark Camera 的优点,再说说它最大的缺点:贵。改为订阅制后,你需以 21 元 / 月、203 元 / 年的订阅价格,或者以 388 元的永久买断价格解锁 Spark Camera 的全部功能,售价算不上便宜。另外,Spark Camera 虽然在易用性方面比许多同类应用稍胜一筹,但无论是摄影功能还是后期效果,在同类应用里都算不上佼佼者。

平时拍照片,如果觉得照片的效果不够理想,我们可以尝试在照片上增加文字或者贴图元素为它「添点颜色」,A Design Kit 就是这样一款能帮你为照片加字或贴图的 App。

A Design Kit 内置了丰富的贴图素材库,分为 3 类:Design 中是基础的几何图形,你可以通过多图形叠加制作非常有趣的效果;Stickers 中以卡通手绘素材为主,有像 KENZO 一般魔性的大眼睛,也有梦幻十足的派对元素;Collage 中的素材更为写实,比如有各式各样的干花、不同样式的胶带等等。

除了贴图之外,A Design Kit 也支持添加文字和画笔,加字功能由于不支持中文字体,对于国内用户而言可玩性不高。不过,A Design Kit 内置了超过 70 种笔刷图案,除了纯色和渐变外,还有金属、石纹等样式,可玩性非常强。

Jottit:好看够用,价格不贵的备忘录工具

iOS 内置的备忘录虽然功能还算全面,与系统的整合度也高,但是它不支持 Markdown,加上在分类、筛选功能方面的不足,让不少人转而选择第三方备忘录 App。Jottit 在设计上比 iOS 系统备忘录应用「清爽」不少,内容也不像后者一样挤在一起,而是通过不同的笔记本进行区分。

Jottit 较为亮眼的是它的「书架」功能。备忘录往往会同时承载工作、学习和生活等不同方面的内容,借助 Jottit 的「书架」,我们可以将这几者明确地区分开来。同时,在书架中我们也可以创建更多的笔记本或笔记,比如「生活」的书架里,我们就可以创建「日记」、「灵感记录」等笔记本进行分类管理。

你可以用 Jottit 实现简单的任务管理功能。Jottit 内置的「任务管理器」会自动检测应用中的待办事项列表,并将它们按照「今日」「本周」等规则进行分类。Jottit 的笔记支持 Markdown、To-do 和手绘三种模式,目前不支持混合使用这些模式,这一点不如系统备忘录。

根据我的体验来看,Jottit 的手绘模式较为「粗糙」,不但没有切换画笔的动效,也没有对当前画笔的展示,用户无法得知自己当前使用的是什么画笔,相当影响体验。应用目前还不支持拖拽操作,如果你想将某个页面移动到笔记本里,最好的方式还是复制粘贴,希望应用能在后续更新中支持这一功能。

作为一款主打专业级别的绘画工具,Infinite Painter 同时支持 iPhone 与 iPad,相比 Procreate 分两个版本来说更为划算,应用的上手成本也相对更低。

功能方面,Infinite Painter 不仅支持多种画笔和工具的自定义选项,也支持了步骤回放、透视等专业级功能。Infinite Painter 在最近的更新中还加入了图层分组、形状印章等功能,让你在绘画时更加得心应手。

Infinite Painter 在最近的版本更新中带来了更多自定义选项。比如,你可以修改笔头深度,这项功能类似于毛笔的「浓」和「清」,越深的笔头墨迹越完整,笔头深度浅,墨迹则会有层次感。你也可以修改「分散」的曲线,这项功能就像毛笔的「干」和「湿」,扩散越大,就像毛笔越湿,周围会有墨水晕染开,反之,墨迹则更加集中。

你可以选择 720P 到 4K 等分辨率回放绘画步骤。在绘画过程中,你还可以跳转到一分钟内的任意时刻重新绘画或进行修改。这一功能将会是实时渲染的,画面中的任何元素都是可编辑的。

Infinite Painter 还有「漫画小组」的功能,对于需要画分镜、漫画的人来说,再也不用手动绘制分格了。漫画窗格的操作也相当简单,只要在该划分窗格的地方滑动,即可拆分窗格。

元(试用期购买仅需 50 元)。

Google 说暗色主题没有做根据时间自动切换的功能并非是因为没有考虑到,而是功能调校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即便近期很多设备都搭乘 Project Treble 的「顺风车」用上了 Android 10,大部分人还得忍受一个需要手动进行切换的暗色主题整整一年时间。

拥有自动切换暗色主题的能力,但二者在实现方式上又略有不同:DarQ 拥有更加灵活的暗色主题启用规则,能够根据具体应用进行单独的暗色主题设置,但与之俱来的则是很多人都不怎么喜欢的无障碍功能作为前提条件;Auto Dark Theme 在功能实现上目的相对纯粹,即在设定的时间段自动开启和关闭暗色主题模式。

横向来看 Auto Dark Theme 更接近系统层面的实现方式,后续更新加入自动根据定位信息确定日出日落时间、然后开关暗色主题这一功能后,我们几乎就可以对 Android R 的自动暗色主题功能放下期待了。另外,Auto Dark Theme 从 iOS 13 借鉴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暗色主题触发机制——设备正在使用时暗色主题开关不会自动触发,下次锁屏并亮屏后,暗色主题才会完成一次切换,以此减少使用过程中明暗切换带来的视觉干扰。

最后,虽然不依赖无障碍功能,但 Auto Dark Theme 的开启也需要进行一些额外 ADB 设置,具体的设置方法应用会在初次启动时提供教程(其实就是一行 ADB 指令的事,不要被吓到了)。

在后续的更新中,Chromer 更名为 Lynket 并决定朝着浏览器的方向发展,加入了诸如自定义浏览器渲染引擎、标签页面独立任务卡片模式、文章模式(阅读模式)、分应用设定等等实用功能。在最近的一次更新中,Lynket Browser 甚至还第一时间适配了 Android 10 尚未正式启用的「气泡模式(Bubbles)」,实用性更上一层楼。

此前,我们可以借助 Lynket 直接在后台加载第三方应用中打开的 url 链接,减少不必要的跳转和对当前浏览内容的干扰,而在 Android 10「气泡模式」的帮助下,最新版 Lynket 中我们无需开启悬浮窗权限即可启用这个功能,启用后我们在其他应用中点击的链接都会以网站图标气泡的形式悬浮在屏幕上。

Vivaldi Beta:自由度高、提供多项实用功能的浏览器 App

大部分移动版本的浏览器应用在底层方面都用了与 Chrome 浏览器相同的渲染内核,并且会基于此加入一些自己的特色内容。比如能在手机上装插件的 、主打阅读体验的  等。

由 Opera 浏览器创始团队开发的 在近期推出了移动端版本,最吸引我的地方当然也是它的特色功能。

在我看来,在手机上想要从密密麻麻的网站书签中找到自己想要访问的网站很不方便。对于熟悉 Vivaldi 的用户而言,新标签页中的快速拨号功能提供了更便捷的网站访问方式,移动端也延续了桌面端浏览器的便捷程度。

Vivaldi 移动版提供了快速切换搜索引擎的功能,在地址栏输入搜索引擎首字母可以切换到对应的搜索引擎,比如「b」代表 Bing、「d」代表 DuckDuckGo。

Vivaldi也提供了一些有助于提升网页浏览体验的实用工具,比如你可以在 Vivaldi 移动版中实现网页自动滚动截屏,或者调用浏览器内置的笔记工具记笔记,笔记内容会通过 Vivaldi 账户进行同步。

邮件除了作为通讯工具,也能够方便地被我们用来订阅各种邮件列表,获取资讯,这就是 Newsletter。少数派之前也介绍过不少优质的 Newsletter  订阅源,比如 、 等。但是,如果你订阅的 Newsletter 一多,全部放邮箱里显然不好管理。

Newslettrs 是一个能够让我们集中管理 Newsletter 订阅内容的服务,你可以使用它提供的专用邮件地址订阅 Newsletter,以类似于  的方式集中阅读这些资讯。此外,Newslettrs 还推荐了一些高质量的 Newsletter 订阅源,你可以直接订阅和阅读它们。

由于经常关注互联网服务和产品动态,我订阅的 Newsletter 比较多,如果全部用个人邮件地址订阅,容易造成收件箱塞满大量 Newsletter、被频繁的邮件推送打扰的情况,还会影响其它邮件的处理效率。Newslettrs

远程输入法:将电脑作为手机键盘,提高移动端打字效率

「远程输入法」是一款跨平台应用,可以通过电脑键盘向手机输入文字。「远程输入法」可以解决某些场景只能用手机打字、但是打字不够快或者不方便的痛点。比如,开发者在  里提到,某些 App 只有手机版本,又需要进行大量的文字输入工作,能用电脑打字就会非常方便。此外,一些公司不允许员工在工作电脑上装 QQ、微信等,「远程输入法」也能帮助你实现快速沟通。

从我的体验来讲,「远程输入法」使用起来还算比较方便。首先,你需要安装手机端应用,实际上就是一个第三方键盘 App,再安装电脑端版本,并通过无线局域网络或者蓝牙配对连接手机就可以了。「远程输入法」提供单行输入、多行输入以及即时输入 3 种模式,即时输入模式在使用  等完成手机端编程时非常方便。

即便是已经被微软收购、更新进度放缓的情况下,依然有许多人选择继续使用「奇妙清单」这款任务管理工具,创始人也在近期表示希望能从微软手里买回「奇妙清单」。可见在收购「奇妙清单」之后,微软推出的自家任务管理工具 Microsoft To-Do 并没有被老用户们完全接受。

事实上,距离微软收购「奇妙清单」已经过去了四年,Microsoft To-Do 仍然没有实现「奇妙清单」的全部功能,更是在最近才推出了 macOS 版本。显然,如何提高老用户对 Microsoft To-Do 的接受度,成了微软要考虑的问题。

上周,微软将 Microsoft To-Do 正式更名为 Microsoft To Do,发布了 2.0 大版本更新,换上全新设计的同时加入了多项实用功能,可见这一次微软希望从品牌和视觉上对这款任务管理工具进行一次彻底的革新。

新版 Microsoft To Do 更像是一次回归,视觉上更像之前的「奇妙清单」:让人爱不释手的圆角边框再次出现、而突兀的直角边框和大标题文字则彻底消失。

从本质上来看,Microsoft To Do 的新界面融合了「奇妙清单」的设计风格和微软推出的设计语言 Fluent Design当然,对于「奇妙清单」用户而言,清单列表终于可以自定义主题和背景图——比如「柏林塔」背景的回归——才是真正具有标志性的事。除了设计风格的统一之外,Microsoft To Do 基本上实现了「奇妙清单」的功能,比如许多人一直想要的子任务功能。

我个人认为 Microsoft To Do 最具有创新性的方面应该是「我的一天」以及与 Outlook 邮件的集成功能,用来实现一些轻量级的任务管理需求,Microsoft To Do 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

    同步、添加自定义订阅项目等功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pp开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