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国家邮政局要求,降低电商快件二次包装率。电商快件二次包装的表现?

原标题:“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出炉——电商快件将告别二次包装

一次性塑料制品越用越多?快递包裹上的塑料一层又一层?塑料废弃物收集困难?这些存在多年的难题将成为“十四五”期间塑料污染治理的重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强调要开展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筑起防止塑料向环境泄漏的一道道“堤坝”。

塑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挑战。塑料本身并不是污染物,塑料污染的本质是塑料垃圾泄漏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且难以降解,带来视觉污染、土壤破坏、微塑料等环境危害。塑料污染治理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已上升为全球焦点话题。

“十四五”期间,围绕塑料污染治理,《方案》部署了三方面主要任务:一是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包括积极推行塑料制品绿色设计、持续推进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减量、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等。二是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包括加强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和清运、建立完善农村塑料废弃物收运处置体系、加大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提升塑料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等。三是大力开展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有针对性地部署了江河湖海、旅游景区、农村地区的塑料垃圾清理整治任务。

目前,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广、价值低、收集难,是塑料污染治理的难点和痛点。为此,《方案》明确将从源头上减少其生产和使用量。

产品设计生产环节,积极推行塑料制品绿色设计。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部分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减少商品过度包装,提高材质均一化程度和产品的易循环、易回收性,方便塑料制品使用后的回收和再利用。

塑料流通消费环节,要推动商品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商贸服务领域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减量。督促指导电子商务、外卖等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平台规则。大幅减少电商商品在寄递环节的二次包装,提升快递包装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水平。

《方案》同时给出了治理塑料污染的时间表: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将更加有效,地方、部门和企业责任有效落实,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其中,在源头减量方面,商品零售、电子商务、外卖、快递、住宿等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现象将大幅减少,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1000万个。

在回收处置方面,地级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塑料废弃物收集转运效率大幅提高;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大幅减少;农膜回收率达到85%,全国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

垃圾清理方面,重点水域、重点旅游景区、农村地区的历史遗留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塑料垃圾向自然环境泄漏现象将得到有效控制。(记者 汪文正)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伏仪]

要: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由此也推动了快递业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当前中国消费主力、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校园快递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降低流通成本、支撑电子商务、服务高校师生生活、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高校快递业竞争力度大运营成本高、安全隐患较多、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本文针对当前中国高校快递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高校快递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高校快递;快递发展;产教融合

一、高校校园快递发展现状

(一)全国快递行业现状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曾表示,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寄递市场,包裹快递量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对全球增长贡献率超过50%,已经成为全球邮政业的动力源和稳定器,快递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据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600亿件,累计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增量规模连续两年超过100亿件。全国快递企业日均快件处理量超1.7亿件,同比增长25.3%,最高日处理量达5.4亿件,同比增长28.5%。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497.8亿元,同比增长24.2%。2020年快递业受疫情影响巨大,但是随着企业复工复产,进入6月以来,我国快递日均业务量接近2.6亿件。

(二)高校校园快递行业现状

高校校园快递和全国快递行业发展趋势基本相同,当前中国消费主力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80后、90后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核心动力。根据CBNData《2019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和艾瑞《95后时尚消费报告》显示,95后消费规模增速突出,有64%的95后每天使用电商平台,促进着高校网购业务的持续增长,快递服务也早已成为高校师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快递市场极速扩张,校园快递包裹2016年是15亿个,2019年已经突破30亿个。以教育部披露的高等教育在校3833万人计,30亿件意味着人均快递达78件,这是2019年全国人均42件的1.8倍。同时,由于寒暑假和电商平台促销活动,高校快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11月高校包裹最多,是1月的7倍多。但是校园快递受到上下课时间影响,取件时间较为集中,多次投递或固定场地投递会增加人力和营业租金等成本。虽然高校校园快递的校园和企业合作中,校园的话语权较强,但主要成本是由快递企业承担,因此校园快递竞争压力较大,且受限于学校管理,竞争范围有限,竞争力不够强。受到疫情影响,高校校园快递越来越重视安全问题,2020年4月,国家邮政局发出通知,强调企业和学校共同商定校园末端寄递服务模式,提倡“无接触”服务,推广定点收寄、定点投递、预约投递、错峰收取、间隔排队、引流疏导等经验做法,严禁在校园周边进行“摆摊投递”,共同创建校园安全良好的寄递服务秩序。

二、高校校园快递存在的问题

(一)竞争力度大运营成本高

在高校领域我国快递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恶性竞争,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快递资源利用率较低,竞争机制不规范,未形成科学合理的高校快递运行体系。“通达系”的竞争迅速加剧,在2020年5月增速首超韵达后,圆通业务量增速再次超过韵达。随着各家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快递价格均有所下降,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9年度快递市场监管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快递单件价格由13.2元/件降至11.5元/件,单价价格下滑12.9%。与此同时,校园快递运营成本在不断增加,多数高校在引进快递企业服务时,一般都会收取场地租赁费或管理费,再加上高校校园快递取件时间集中,资源利用不充分,派件员单位时间成本较高,快递收揽和派发效率较低,对于有网点的快递超市等加盟商而言,为了辅助末端揽派,还要运维网点,对于智能快递柜而言,快递柜本身成本在短期内较难收回,而且机器维护和快递柜利用率较一般,因而造成高校校园快递运营成本较高的局面。部分快递企业试图通过压价的形式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但长此以往只会增加其自身乃至整个行业在运输、仓储、派送等其他快递活动的开销,并在整体上大大压缩了校园快递行业的利润空间。由于疫情的影响,已经开学的高校大部分实行无接触派件,效率有所提高,虽有五一和618大促等电商活动,但是高校校园快递整体市场并没有完全恢复正常,运营成本压力较大。

高校校园快递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快递物品安全隐患、信息安全隐患、末端揽派件安全隐患。

高校校园快递量较大且集中,由于快递员专业技术能力有限,快递在收件时候不一定100%开箱验视,对于疑似违禁品物件并不能100%甄别,寄收件人的信息也存在不真实的几率,这些都是快递物品安全隐患。

根据数据显示,90后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十分敏感,相比其他年龄人群更加担心因签收快递包裹而产生“个人信息安全及隐私”问题。而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整个快递行业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快递企业存储了大量用户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和家庭住址等个人敏感信息,用戶隐私在接收快件的各个环节都面临“裸奔”风险的,而且快递企业饱受黑产攻击。

3.末端揽派件安全隐患

揽派件是快递企业最末端的业务,工作方式较为粗放,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校门摆摊的投递方式,快递车辆无序停靠、快递包裹就地堆放,高校师生出校取件,给市政市容、公共交通及校园周边管理带来诸多问题;而校内送件的投递方式,众多快递公司车辆和人员进入校园派送快件且在校园内没有固定的收发场所,易引发安全事故,对校园环境和安全秩序产生不良的影响,快递超市或菜鸟驿站等一站式揽派件快递点的仓储也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由于新冠疫情,师生集中寄件取件容易产生集聚问题,存在着更大的安全隐患。

高校校园快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别是在618、双十一等电商大促活动期间,快递数量猛增,而由于房屋和场地限制,库存弹性太小,因此服务水平很容易不高,爆仓几率较高,容易造成取件难寄件难的情况。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快递服务申诉主要来自于快件延误、快件丢失短少和投递服务。校园师生人数较多,受制于成本等因素,末端快递服务人员规模和服务质量受限。如今快递行业发展迅速,快递企业也越来越多,若想在快递行业长久立足,提高服务质量是关键,然而高校校园管理和快递企业整改需求往往存在一定矛盾,高校,特别是公立高校,教育后勤管理的行政色彩较浓厚,和飞速发展的社会不能很好的适应,协同发展存在一定难度,这些都导致了高校校园快递服务水平有限。

快递包装材料有纸质、木质、塑料外包装,填充颗粒物、塑料薄膜、聚乙烯塑料薄膜、报纸等商品自身内层包装,塑料胶带、封箱带等一次性包装。这些包装往往只会单向流动,而不会反向流动,这就造成了包装物无法循环利用。一次性使用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高校校园环境保护。

三、高校校园快递问题对策

高校校园快递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更需要对症下药,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提高高校师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一)多方协调合作,加强管理,确保高校快递服务规范、安全、高效

高校校园快递参与主体有邮政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各高校、快递服务企业、第三方快递服务公司、行业协会等,要加强高校快递顶层设计,带动各主体重视校园快递服务工作,加强对校园快递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协同研究制定工作措施,探索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推动高校快递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方应该共同应对安全问题,政府部门多加监管,尤其加强对基层网点的管理,高校校方和快递企业也要克服麻痹大意、消极应付思想,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岗位责任制,有效应对快递物品和末端揽派件安全隐患。高校作为主要参与者和管理方应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建设模式,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遵循市场规律,建立适合自己高校的快递末端投递模式,比如利用现有资源建立高校快件派送点,如校园便利店、智能快递柜等;比如通过开展勤工俭学等活动聘用高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快件派送服务,并为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岗位;比如引入服务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具有快递业务经营资质且信誉良好的专业第三方快递服务企业开展校园快件集中派送服务。

(二)第三方企业创新高校快递服务模式,加强成本控制,提升末端服务水平

校园快递行业需要建立高效的校园快递运行体系,不断创新适合高校的快递服务模式,研发高端智能终端设备,提升快递末端服务水平。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下,整合快递资源,压缩快件仓储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快递收揽和派发效率,我国早已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面对安全隐患,无接触派件是大趋势,企业创新服务化改造迫在眉睫,進而提升派收件效率,降低成本,甚至可以向校园提供分层的多元化、商业化服务,促进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整体效益的进一步提升,方便师生使用快递服务、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投递问题取得的成效。快递服务等第三方企业也应该注意信息安全问题,比如和科技公司合作,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建立信息安全联盟,共同建设良好的信息安全生态圈,提升服务质量。

(三)大力发展绿色快递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广快递绿色包装”,绿色快递已是趋势,在呼吁社会整体提高环保意识的前提下,高校绿色快递也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师生多方共同参与。政府应该出台关于物流企业、上游制造行业、电商平台等相关行业奖励或惩罚性政策,增强政策可执行性,扮演好绿色物流的监管者和助力者的角色。企业通过创新,进行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绿色运输、绿色回收和绿色管理,践行绿色物流。政府、企业、高校倡导师生把纸箱等快递包装留在快递站点、共享给他人寄件时再次使用。

(四)产教融合,实现高效快递良性发展

高校应促进建立“智慧校园、产教融合”高校校企物流合作模式,学校与社会企业可以合作建设校园物流快递服务中心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整合校园快递业务,并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加强校企联动,让学生有了真实的实训与实习环境,在合作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也将支持智慧校园建设,对学校物流、电商、货运等相关专业提供教学相关数据支持,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就业创业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合作,产教融合、寓教、学于服务,向社会输送物流快递专业知识和智能操作技术同时具备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1]王欣宇.我国快递行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4-5+9.

[2]任隽姝,田春秀,李金惠,郝亮,梁扬扬.加快绿色快递建设促进快递业高质量发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44(05):138-142.

[4]刘雷.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对策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20,33(01):15-19.

[5]张涵.五趋势引领快递业发展方向[J].中国国情国力,2020(07):80.

[6]陈勤飞.快递绿色包装发展现状与对策[J].时代金融,2020(17):130-131.

[7]徐学毅.疫情影响下快递业务发展趋势[N].中国邮政报,(004).

作者简介:张戈(1993-),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经济管理。

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快递业持续高速发展,已连续6年保持50%左右的增速。2016年业务量突破300亿件大关,与上年相比实现了100亿件的增长,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快递业保持快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先导性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经济发展中的一匹“黑马”。

快递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人口众多、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旺盛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电子商务价格便宜、消费便利等特征。同时也表明我国经济的新结构、新模式、新动能等一系列新特征正在形成,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崭新力量。

快递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成本上升过快、低价竞争与同质化严重等隐忧。下一步,快递业应尽快完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标准化建设,完善企业文化,推动整个行业做大做强。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正式颁布实施,确立了快递服务业的法律地位。此法提出的“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原则,极大地释放了快递服务业的发展活力。同时,快递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快递服务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从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整体低迷中脱颖而出,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匹“黑马”。

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快递行业迎来了发展新纪元。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已连续6年每年增长超过50%。从2006年到2016年,业务量增长31倍,业务收入增长13.7倍。我国快递业现已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每年约700亿件的快递量中,占了300亿件。

从历史数据看,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00亿件,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2015年我国快递业继续以45%以上的增长势头,突破年业务量200亿件大关。2016年突破300亿件,同比增长53%。

2016年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410亿元,同比增长45.9%;业务收入5380亿元(不含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2%。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313.5亿件,同比增长51.7%;业务收入完成4005亿元,同比增长44.6%,连续6年保持50%左右的高速增长。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服务满意度稳中有升,消费者申诉处理满意率达到97.6%。

2. 对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快递业对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对带动就业作用巨大。2015年全国发出的207亿件快递,带动203万人就业,就业领域包括快递员、分拣员和货车司机等多种岗位。

2016年超过300亿件的业务规模连带产生的效果是,日均服务超过2.5亿人次,支撑网络零售额超过4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2.5%,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2016年,全年农村地区收投包裹超过80亿件,直接服务农产品外销达1000亿元以上。数据表明,快递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巨大,较好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3. 快递服务业推动邮政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时代,邮政业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电子邮件取代普通信件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快递逐渐取代传统邮政包裹成为人们寄递物品的主要方式之一,改变了邮政行业过去服务“马马虎虎”,速度“慢慢腾腾”,价钱“没得商量”的旧模式。在快递服务业的带动下,邮政业开始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使行业服务质量整体向“又快又好”转变,由此推动了邮政业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4. 快递业成为农产品输出的重要渠道

快递作为农业产业化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农产品是否能及时从农田里运出来,影响着农产品的新鲜品质,以及农产品的最终定价,最终也影响到农民的利益和市民的食品安全。目前,我国乡镇快递网点平均覆盖率已达80%。到2020年我国乡镇快递网点将做到百分之百覆盖,借此打造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带动农村消费。

快递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哪些因素

1. 政策推动快递业加快发展

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要向各类资本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做优做强。这些措施的落实,对于促进快递业的转型升级,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从规模效应走向精细化管理,使快递行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在法制的轨道上快速而安全地前行。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快递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

随着电子商务、制造业、农业等关联产业升级,快递业上游产业环境逐步优化,多元、规范、精细化的供给模式正加快形成。“互联网+”为快递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引擎。通过邮政体制机制改革,大大解放了快递业的生产力,释放了市场需求,也提高了供给和需求的适配性。

3.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快递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步入务实合作阶段,中国制造“走出去”步伐加快,快递企业订单处理、跨境运输、海外仓储、境外投递等能力的逐步提升,以及行政管理“放、管、服”的改革为快递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新助力。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程序不断优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持续释放了快递市场的需求与活力。

八大问题影响我国快递业发展

1. 单价持续走低,高价业务比重持续降低

国内快递服务业门槛较低,且产品种类少,同质化现象严重。近年来,快递市场多元化发展,竞争激烈,尤其是对单价较低的电子商务依赖较强。2015年电子商务类快递业务量占47.2%,比2013年提高了16.2个百分点。如此业态使快递服务企业对电商平台的议价能力沦于弱势,无序低价竞争愈演愈烈。

根据近三年全社会快递业务量及业务收入测算,境内同城快递为7.8元/件,境内异地快递为12.1元/件,港澳台地区快递为69.1元/件,国际快递为90.4元/件。境内快递业务比重三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达到了97.1%;而港澳台地区及国际快递业务比重则降低至2.9%。根据测算的快递业务单价来看,作为高端快递产品的境外快递占比持续降低,而低价业务比重仍在不断提高,快递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下降。

2. 低价竞争,挤压利润空间

在劳动力、场地租金等快递成本要素不断上涨、快递市场上揽收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快递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竞争手段以降价为主,快递服务价格多年保持不变甚至降低,快递企业依靠“以价换量”的“价格战”方式来抢占市场份额,虽然实现了业务量和收入的双增长,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企业利润,长期来看将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提升。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5年,国内快递行业平均单价已从28.5元降到13.4元。据中金公司的数据显示,由于激烈竞争,快递行业毛利率已经从2007年的30%下滑到目前的5%。

虽然快递市场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行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盲目扩展、低价揽件、快递员工作环境恶劣、快递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并带来投诉率居高不下等问题。调查显示,快递企业存在违规设点、快递车辆违规行驶、派件扰民等问题,造成了市场的混乱,不利于行业和村镇快递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

4. “用地难”制约快递企业发展

快递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平面生产作业场地依赖度高。不只仓储物流中心的选址,甚至要租个体小店面当收发点,“用地难”使快递企业感到为难。尽管快递业已延伸至乡镇一级,但乡镇网点基本以租用代办点、挂靠食杂店等形式为主,甚至还有一些是由车库改造而成的,网点不仅小、散、乱,门店也存在脏、乱、差等现象。而都市区的快递网点、仓储中心,地点好的租金太贵,符合预算的交通又不便,“用地难”一直制约着快递企业做大做强,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5. 村镇网点成本压力大

村镇网点经营成本上涨问题突出,其原因主要为业务量相对较少难以抵消成本上涨的压力。一方面,农村地区人口分散,道路状况相对较差,交通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人员流动性大、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带来了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部分村镇网点需要补贴才能维持。

6. “绿色”快递、“环保”快递遭遇瓶颈

快递运输主要依靠公路运输,运输车辆数增长迅猛,汽柴油的消耗量不断攀升,城市环境承受污染排放的压力不断增大。同时,随着快递业务量的迅猛增加,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大量的快递包装盒(袋)处理问题。这些包装废弃物中有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威胁。虽然部分高端快递品牌企业已在积极推广电子面单,尽量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但仍有不少私营快递企业对采用环保材料有抵触心理,不愿意牺牲利润采用成本相对高的包装物。

7. 安全事故频出,对本地就业拉动有限

快递惠及民生,但是近些年来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受到广泛关注。如,货车车祸,整车快递烧毁;未严格执行开箱验货制度,危险品混入其中导致安全隐患;快递员违反交通规则屡被罚款,等等,各类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影响了快递行业的整体形象。

快递服务业消化了大量进城打工就业的人员,缓解了部分低学历人员就业难的问题,但快递服务业对本地户籍人口的就业拉动作用有限。快递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岗位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基层收递人员的文化知识层次与法律意识普遍不高,就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8. 与发达国家相比行业发展仍有较大差距

与发达国家快递企业相比,我国快递企业的差距明显,特别是在单件收益、经营范围、企业文化建设、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及标准化方面差距明显。从2016年300亿件的业务量来看,平均每件收入仅13.3元,相对偏低。而某外资快递企业年平均单件收入为12.2美元。比较来看,差距明显。另外,国外单个大型快递企业的年收入接近600亿美元,已相当于我国快递业的总收入。再有,我国跨境电商70%的订单是由国外企业完成的。比较来看,更显示出差距。

快递业将保持较好较快的发展势头

未来几年,我国快递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发展前景广阔。而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快递行业将会加快发展,发展空间巨大。据国家邮政局预计,2017年我国快递业发展总体上将呈现快中求好、转型升级的特征,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将进一步强化。预计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9260亿元,同比增长25%;业务收入完成6450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423亿件,同比增长35%;业务收入完成5165亿元,同比增长30%。

从空间布局看,沿海地区将继续保持现有增长态势,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随着快递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省(区、市)会更加重视快递业发展。“快递下乡”覆盖率将进一步提升,“普惠快递”的特征将越来越明显;“快递出海”、“快递向外”将在推动我国快递业的全球布局以及跨境贸易方面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将有更多快递企业成为社会资本的重点关注对象。业内竞争以及对优质快递资源的争夺将从快递市场延伸到资本市场。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第一批快递企业将加速向“平台型”、“生态圈”等模式转型,以共利、共赢、共享的协同发展,追求长远可持续发展。一些快递企业力求通过差异化竞争和供应链竞争,降低甚至摆脱目前同质化价格竞争对企业的影响,建立企业“护城河”。

快递企业对土地、人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更为旺盛,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水平。在人力资源方面,我国快递业专业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快递业务处理能力将有质的飞跃。2017年,快递企业将有一大批具有超强处理能力和先进处理设备的转运中心相继投产使用,交叉带分拣和机器人分拣的使用将加快推进。运输设备能力不断提升,载重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最大买主,新能源车辆保有量将大幅提高,而车辆租赁公司的出现,将提高社会资源的效率和降低企业成本。

快递市场将由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2017年,快递市场主体格局不会有很大变化,价格竞争将逐步缓和,向服务质量品牌竞争转变已到了时间节点,主要快递企业与物流企业、电商企业从业务合作、技术合作向资本合作发展。快递和电商的界限会变得模糊,但是两者间的生产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打通上下游,延展产业链”已成必然趋势。

“最后一公里”难题有望得以缓解。201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各省市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将继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制约快递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各级政府采取统一、规范、责任管理,将逐步缓解。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快递业可持续发展

1. 推动城乡快递末端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

商务、农村、教育、社会建设、住房建设等部门与邮政管理部门一起认真研究将快递服务业纳入地区关系民生的优先发展产业加以重点支持,将快递末端投递服务纳入城市配送体系,支持物流(快递)配送站、智能快件箱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社区物业、村级信息服务站(点)、便利店等提供快件派送服务。

支持快递服务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支持快递企业或第三方服务以进校园、进社区、进楼宇、进机关、进乡村为重点,以共同配送、智能快件箱为主要模式完善快递最后一公里投递服务。政府各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并给予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

2. 以优质服务改变“低价跑量”的发展模式

一要做好企业兼并重组的准备,优化资源配置,整合部分中小企业,做大更要做强国产快递品牌,以“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为契机,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快递业务,提升“港澳台地区和国际”及高端快递业务比重。

二要结合“向下、向西、向外”工程,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争取更多的客户支持。快递企业应与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战略合作,提升自身产品议价能力,减少低端产品的供给与低价恶性竞争。

同时,快递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优化完善服务网络,培育更多需求,使“工业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的双向渠道畅通无阻,进一步推动快递业务量更快更好的增长。

3. 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赢得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快递服务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是目前整个行业的短板,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要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通过定期业务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

以交通大整治为契机,强化一线员工遵守城市交通法规的意识,树立企业形象。同时,建立良好的员工激励机制和福利待遇,大力吸引本地员工的加入,培养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减少员工的流失率,为提升快递整体服务水平打好基础。

此外,要加强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尤其是各种专业人才的引进,如大数据分析、信息化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国际快递经营等高水平人才,提升企业国际化视野,推动企业由低水平劳动密集型,向国际化、信息化转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发快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