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商家版怎么上膨胀专区?

美团天天神券是近期推出的一个活动,领取优惠券后即可膨胀,最高可减20元,很多小伙伴们都不知道美团神券在哪里领,也不知道怎么用。下面,我们来看看本站带来的美团天天神券攻略。

美团神券在哪里 

1、打开美团外卖,在首页里面就可以找到天天神券入口,如图:

2、这个时候就可以获得天天神券,可以选择当日膨胀,最高可膨胀20元;

4、小编运气不太好,获得50-8的红包,但有很多人都是膨胀到-20元,巨划算!

美团外卖点天天神券,然后膨胀!

我小伙伴是50-20,我是50-18,然后下拉选项中的所有店都可以使用!

可以和店家的满减叠加,我用了汉堡王55-20再-18,20块钱一个安格斯再加一个双层脆鸡还要啥自行车!!

如果不是德州烟熏下架了我还能冲!!

美团天天神券使用攻略 

(1)用户在主会场页面领取的“天天神券”,在领取当日,每个天天神券最多进行1次神券膨胀操作,膨胀后神券金额提高;膨胀前,天天神券仅限天天神券商家可用;膨胀后,天天神券仅限活动页面商家可用,膨胀后的红包不可撤销、退换。

(2)活动期内,每日领取的天天神券,均可在领取当日膨胀1次,神券膨胀的资格在天天神券领取当日24:00自动失效。

(3)膨胀后的神券金额随机,每个天天神券最多可翻1倍,最高可膨胀到20元,神券的使用期限、使用门槛及规则以页面展示为准。

(4)膨胀后的神券有效期和膨胀前的神券有效期保持一致,膨胀神券实时到账。

(5)神券膨胀活动仅部分城市可参加,具体以活动页面实际展示为准。

以上红包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之前是普通神券(不限膨胀专区)和膨胀专区的神券都能领

但是前两天美团外卖首页的天天神券点进去只能领普通神券了,找不到天天神券膨胀专区的入口,切了很多定位依旧没有找到

求助各位姐妹,想了解大家最近都是怎么领取膨胀专区的神券的(尝试了切定位,但依旧失败了)

贴一下天天神券-普通神券和膨胀专区神券的图

7月29日,随着美团取消支付宝支付消息的传出,王兴也被推上了舆论的高潮。当晚,王兴在个人饭否上,给予了回应:“淘宝为什么还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比支付宝多,手续费也比支付宝低”。

在微博上,绝大部分的评论是这样的:

美团想捅马云一刀,结果捅了自己一刀。

遇到这种让用户二选一的APPA,不管什么原因,谁先挑事卸载谁,看一天天给惯的。

支付宝不能使用美团,就卸载美团,用饿了么,毕竟支付宝可以借钱。

很多网友普遍认为,支付宝对自己的可利用价值更大,零钱不仅仅存在余额宝,而且花呗还能免息借款,但是美团能给我免费吃的吗?支付宝多年以来坚持的工具属性定位,并且在这样的定位之下不断增加这款APP的工具功能,正越来越获得强大的用户粘性。支付宝已经超越了金融的本质,日常的生活缴费、医院挂号、公积金和社保的查询等等,都可以通过支付宝解决。

另外,支付宝平台上还附加了很多第三方应用软件,例如饿了么,口碑,飞猪,哈罗等等,口碑和饿了么的业务范畴几乎与美团完全重叠,产生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也正是这次美团发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王兴提出,为什么淘宝不支持微信支付,有人的解读是这样的,在淘宝上的交易,支付宝一开始的价值定位就不仅仅是支付,而是在于保护买卖双方的交易安全性和公正性。作为一个买卖的第三方,支付宝设立的初衷是确保商品和资金都能安全地交付到对方的手里,但是微信支付在淘宝平台上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对于这次美团屏蔽支付宝,外界普遍的解读是,美团日益壮大,从外卖服务到“同城零售”,总有一天美团会全面攻入阿里的电商领域,美团与阿里的正面开战,已经开始。

事到如今,阿里是否会后悔,当初对美团是养虎为患吗?

2010年底,美团获得红杉资本的1200万美元A轮融资,是美团当时的唯一投资人。

那一年,美团拿到了包括阿里在内的5000万美元融资,那时候也是美团和阿里的蜜月期。入股之后,阿里对美团的快速崛起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阿里系的干嘉伟进入美团,负责供应链管理、销售部等业务管理。他一边调整美团的销售团队组织架构,一边制定销售管理制度

2011年时的美团还似乎看不出霸主的态势,实际上美团在2011年上半年的市场份额排不进前三,因此四处找投资都不顺利。和阿里谈融资,美团没有多大的谈判权,无奈签了一份兼具战略和财务考虑的投资协议。

阿里对美团显然是有觊觎之心的。

阿里从来没有放弃生活服务O2O市场,淘点点后来和美团外卖形成直接竞争、包括大力推动的新口碑,都把美团列为直接竞争对手。

一个敌方的人在自己的董事会里,美团的尴尬可想而知。C轮和D轮融资时,美团希望阿里能够退出,但财大气粗的阿里不怎么看重所谓的财务回报。

请神容易送神难,结果是,美团C轮和D轮融资依然有阿里跟投,阿里行使了自己的优先权。并且,对于后续投资方的选择,阿里具有足够的话语权。对于阿里的各种限制和干涉,美团公开或不公开地表达了不满。

随后,美团在C轮融资中再次拿到了包括阿里在内的3亿美元。

2015年,在腾讯的撮合下,美团跟大众点评合并。合并的背后是激烈斗争,不仅点评一方多数创始人出局,美团和阿里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

2014年王兴还透露阿里大约持有美团10%至15%的股份,属于财务投资者。而到合并时采取了5:5的换股方式,导致腾讯持股比例超过了阿里。华尔街日报还称合并后的美团点评会进行新一轮融资,如果腾讯领投10亿,阿里已经没有了话语权。

阿里开始打造自己的O2O平台口碑,直接对抗美团的核心业务,阿里和美团由暗战转为明战。2016年E轮融资中,只有腾讯的身影,阿里彻底退出。

同时,阿里出售其所持有的美团点评股权,以12.5亿美元入股饿了么,占股28%成最大机构股东。直到2018年,阿里花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

当年,阿里在美团的B轮融资和C轮融资当中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帮助美团从千团大战的灰烬上站立起来,王兴被称为“斗战胜佛”。

后来,美团放弃阿里,转投腾讯的阵营,直到今天,美团跟支付宝的矛盾公开化,有人说,王兴是忘恩负义。但是也有人认为,阿里对于被投企业具有强烈的掌控欲望,这跟腾讯的佛系完全不同。而个性刚强的王兴很显然不想仅仅成为阿里生态体系当中的一颗棋子,所以放弃阿里而拥抱腾讯。

虽然阿里扶持亲儿子饿了么,但很显然,饿了么远不是美团的对手。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美团的每日活跃用户数已达到6985.86万,即将超过7000万大关,而同期饿了么的每日活跃用户数为1097.03万。

美团已成长为第三大互联网上市公司,上市后,美团点评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中股价上涨最快的黑马。最新数据显示,美团点评的市值超过1.13万亿港元,美团点评已成为仅次于阿里和腾讯的中国第三大互联网上市公司。

2018年,正当美团如火如荼地准备上市的时,前“老板”阿里巴巴花了近百亿美元,收购了其最大竞争对手饿了么。就在美团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的同一天,阿里巴巴发布公告称,其已经完成了饿了么、口碑的合并,并准备联合软银集团等投资者向新合并的公司投资30亿美元。之后,饿了么也宣布,说要在暑假期间花费30亿人民币,将市场份额提升到50%以上。

有人理解为,那时候阿里的这一系列操作,算是给当时刚上市的美团狠狠地给了一刀!

今天, 美团也选择时机,在支付宝即将上市之前,报复一把。

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科技宣布启动“两地”上市计划,7月29日,美团掐断了支付宝在美团的支付。美团停用支付宝,王兴在饭否上表态,很多人觉得,美团此举无疑是为了报当年阿里的那“一刀”之,要给即将上市的蚂蚁添堵。

美团跟支付宝的明争暗斗,并不仅仅开始于这一次“掐断”支付的接口。其实它两打架,背后还隐藏着一盘大棋,目的在于互联网金融。

5月份时,美团的“月付”功能正式上线,最长可有38天免息期,最长可分为12期支付。结果,7月份时,阿里就针锋相对推出了花呗月月付。

在支付背后的巨大金融蛋糕,乃至接下来万亿级别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都使美团和阿里成为寸步不让的竞争对手。

美团切断支付宝的接口,其实是早有图谋。如前文所述,支付宝不仅仅是支付平台,还是贷款平台(花呗),资金沉淀平台(余额宝),对互联网金融这块天然带来巨大资金流量池业务,无论腾讯、美团,包括京东,无一不是垂涎三尺。

所以, 早在2015年时,王兴有构建自有金融的想法。

当前,美团的金融体系包括消费金融方向上的贷款、金融保险等投资性的理财服务以及常规支付和征信等基础布局为主的三大板块。

2016年,美团花费了12亿左右收购钱袋宝,拿下了自己的第三方支付牌照。随后,美团开始打通小微商户贷款,想把潜力无限的电商也拉近自己的生态圈。当年11月,美团借助重庆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获得小贷牌照。12月份,美团拿到了吉林亿联银行总股本的28.5%。

等到2018年时,通过保监会的批准,美团更是将保险牌照揽入怀里。最终,2019年时,美团进一步将贷款业务扩张至BtoB领域。

至此,美团拥有了包括支付、小贷、银行和保险在内的全套金融牌照,不仅打通了用户需求、小贷资金、支付渠道、保险投资构成的生活需求,而且借此初步形成了自身的金融链条。根据一季度数据,美团因小贷业务的增长在其新业务方面实现营业收入42亿,环比增加了4.9%。

但是,支付宝和腾讯依然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霸主,美团想要赶上可谓困难重重。对于美团来说,蚂蚁集团尚未上市,估值就已经达到万亿级别,这个体量是超过美团的,美团对此很显然是怒火中烧的。

尤其,当支付宝在不断打劫美团的地盘,不断去金融化、突出科技色彩的转向下,美团真正要找的角力点依然是巩固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霸主地位。只有在本地生活领域扎深根基,美团才可能形成闭环生态,真正对抗阿里的生态倾压。

今年以来,在本地生活上阿里动作频频,先是组织架构上来了一番“大变样”。一月,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长,从战略高度协同支付宝和本地生活;3月,王磊又主导了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三大事业群(到家、到店、商家中台和创新)和三大事业部(物流、新零售、泛生活服务),并在多个业务线上任命了新负责人,“兵对兵,将对将,全面地对标和竞争”。

在产品端,3月10日,国民App支付宝迎来重大改版,外卖、美食玩乐、酒店住宿等本地生活场景入口位置提前,与此同时,支付宝的slogan也从“支付就用支付宝”变为“生活好,支付宝”。

在2020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胡晓明更是宣布要将支付宝打造成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聚焦服务业数字化,并立下目标“未来3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

另外,作为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排头兵,饿了么也迎来了一次重磅升级,外卖是本地业务的最强推力,因此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越来越明朗的背景下,饿了么必然需要承担起推动阿里体系内更为重要的角色。

正如此次饿了么全新改版后新增的文字标识——“不只送餐”,饿了么升级涵盖四大方面:从送餐升级到提供同城生活全方位服务,个性化推荐、内容化互动、会员体系升级。可以看出更新后的饿了么战略方向从餐饮外卖平台,升级为解决用户身边一切即时需求的生活服务平台。

种种动作可以看出,阿里本地生活的战略中心已经悄然转向了生态战,从这个角度看阿里的选择无疑很明智,单纯的补贴政策“伤敌一千,杀敌八百”引来一帮羊毛党不说,对自身消耗也不小,而生态性的结合会产生协同效应,阿里生态的各个板块和底层能力,是美团绝不具备的优势。

当支付宝在攻城略地美团的传统领地(外卖配送,酒店服务)的同时,美团也开始了新的扩张的。而这个扩张就是从“服务”到“产品”。也就是说,在同城服务(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美团不仅仅是给用户提供餐饮外卖,它也可以在其平台上售卖有形的商品,包括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也就是说,在过去,美团是一个空中的饭店,但是在未来,美团还可以成为一个空中的超市,甚至是空中的蛋糕店、鲜花店等等。对这些有形商品的售卖(或配送),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淘宝的生存空间。

在同城零售,或者叫本地生活服务这个领域,美团驾轻就熟,天然具有强大的经验和优势。

如果把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模式称为远场零售,基于本地配送运力的零售,可以理解为同城零售。作为新零售和本地服务的一部分,同城零售需要先完成大量的前期基础工作,比如商家入驻、技术支持(零售数字化)、配送能力等。

在这方面,美团很显然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对美团来说,同城零售依然有很多领域是属于全新的战场。即便是饮料、零食等快消品,也不能称为外卖的衍生需求。饮料和外卖具有互补关系带来一定的销售外,快消品需求更多的是办公室、家庭生活、下午茶、休闲娱乐等独立场景。用户点不点外卖,对于同城零售的市场需求影响很小。

同城零售,按照消费频次,消费场景和配送速度,重新定义了某一类日常消费的零售新范畴。

美团想要重新构建自己的业务版图,进一步放大到“同城零售”领域,以至于在战略上能够进一步跟阿里抗衡,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关键要素:

第一、面向消费者开启更加紧密和全面的贴身服务。美团从餐饮配送起家,包括饿了么,它们一开始锁定的消费场景是要解决办公、出差或者独自单身一人宅在家里的吃饭问题。

除了个人的吃饭问题,美团再次把消费的场景锁定在“日常家庭生活消费”,原来是个人消费,现在是家庭消费,从送菜,到送任意一件生活用品,围绕用户做贴身服务。

由于美团的天然优势,相对于京东、阿里来说,它能在几十分钟之内实现配送到位,这是其他任何电商所不具备的。十多年构建起来的贴身服务的品牌价值感知,让美团做快速配送的电商,具备了独一无二的强大优势。

第二、需要更加快速地争抢高频次消费品的流量来源。同城零售最切中消费者痛点的,是“快”。诚如笔者在前期的文章《美团优选,京东到家,巨头们的场景创新和流量王国》所分析的,不能所见即所得,以及不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电商的两大天然劣势。

这样的劣势就注定了,当线上不再具备价格优势的时候,流量增长终究就会达到一个天花板,用户沉淀,慢慢固化,拉新变得很难。要突破天花板,就需要有新的业务突围。

同城零售的日常家庭生活高频消费品(生鲜蔬菜/日用品/鲜花蛋糕等等),让无论美团还是阿里的流量再次活跃起来,虽然人可能还是那批人,但是消费的场景和品类已经发生了改变。

第三、多品类,全面覆盖。这就类似于以前传统营销时代的品类扩张战略。比如说,当消费认可了某一款饮料的时候,它就有可能扩张到某一蛋糕或者糖果,做关联类似产品的延伸,原先积累的品牌资产易于再一次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

如果在消费者的心智当中,美团是本地生活类链接配送平台,那么它送一顿美餐被广为接受,让它送一捆菜,一束鲜花或一盒蛋糕,甚至一桶洗衣液,一支牙膏也易于被接受。

很显然,美团也是这么想的。从送餐饮到送菜再到送日常用品,美团正在全覆盖,并且提高速度。

第四、美团在收紧口袋的同时,要关注下游生态商家的可承受能力。远程交易有阿里和京东,同城零售有美团、饿了么或者京东到家。平台撮合了卖方和买方的信息,随着它们规模的不断庞大,它们成为了整个零售交易环节当中的最上游。

原来消费者要买一支牙膏,首先考虑的是去哪个超市,然后再想选什么品牌。现在不同了,首选考虑选择哪个平台,是美团、京东到家还是兴盛优选?

美团平台、饿了么平台、包括淘宝天猫和京东等等,它们掌控的流量越来越强大,而真正的卖方——商家都被罐进了它们的口袋,消费者养成了通过平台预定的习惯。

所以在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餐饮行业协会爆发了一致抗议美团佣金太高的事情。虽然美团掌握了流量,并且掌握了流量分发,但是两个方面的口碑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商家的美誉度。如果商家对美团平台忍无可忍,就会更加倾向于其他平台。另一方面,客户的口碑。商家提供的产品品质是否可靠,美团能否形成有效的管控和保障,同时配送速度是否及时,配送体验是否干净卫生。

相比较阿里来说,美团依然非常单一,美团是否正在建立自己的生态业务体系?这几年,阿里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投资、并购,企业业务林林种种,不仅仅有类似美团这样的本地服务板块,影视娱乐,地图出行,甚至还有医疗教育,生鲜超市等等无所不包。

无论阿里还是腾讯,多元化的业务交集,让彼此之间形成互补,在线上端集中到某一款APP之上(支付宝),进一步实现流量共享,增强应用程序的集约性,从而提供打开频次。

美团在同城零售板块左冲右突的同时,并没有放弃生态构建的谋划。

2017年2月份,美团上线“美团打车”。据说,滴滴程维打电话质问王兴,原来你今天请我吃饭就是这么个意思,为什么不当面跟我说?王兴回应,你别多想,我就想试试。

原本是兄弟的程维感觉被捅了一刀,程维最后回了一句:尔要战便战。后来,王兴隔空喊话:“大家得接受竞合是未来的新常态。”程维对此的评价是三个字:“假惺惺”。

滴滴关闭了美团的接口不再倒流。美团打车从北京上海等七个城市开始。相应的程维这边也端出了滴滴外卖项目,在无锡上线。王兴和程维六年兄弟情就在两人的烧钱大战中逐渐归零。

2018年摩拜被美团收购,美团以35%美团股权、65%的现金收购摩拜单车,其中3.2亿美元作为未来流动性补充,A、B轮投资人及创始团队以7.5亿美金现金出局。这场收购案其实给美团带来近50亿美元的亏损,是因为作为精致的拿来利己主义者美团,看重了摩拜的活跃用户数,所以决定大出血入主!

之后美团的做法则是把摩拜给去品牌化!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用户在原来的摩拜APP上扫完码,还是要跳转到美团APP重新扫码。

目前美团APP和摩拜APP均支持扫码骑车,未来摩拜单车品牌将更名为美团单车,美团APP将成为其国内唯一入口。

在2019年6月份,摩拜在全国部署了美团黄色单车,一夜之间,街道变了颜色,并且,黄色美团单车的入口仅在美团app内,摩拜app不支持打开美团单车,至此,摩拜app被众多网友放弃。

王兴对出行似乎有某种固执的情结。

2019年8月,理想汽车宣布完成5.3亿美元C轮融资,其中王兴个人投资近3亿美元,在理想汽车上市前夕的5.5亿美元D轮融资中,美团领投5亿美元,再加上参与基石投资,王兴和美团为理想汽车下注已超11亿美元。

上市后,王兴和美团所持有的理想汽车股份比例为24%,超过李想,成为第一大股东。以理想汽车目前154亿美元的总市值计算,王兴和美团得到的回报超过20亿美元,翻了两倍。

本地服务+配送+出行,也许是王兴初步构划的关于美团生态链的小目标。但是,这个架构目前带来的协同规模还不明显。

在网约车和共享单车领域,美团获客成本居高不下,补贴也让美团打车在拿下市场份额的同时付出了巨大代价。一直以来,包括网约车、共享单车在内的新业务都是美团的亏损黑洞,为改善经营状况,网约车披上了聚合模式的外衣,共享单车也在持续保守运营。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美团依然聚焦在本地生活的主营业务,美团的生态建设跟腾讯和阿里比起来,还没有成气候。

结束语:美团的边界与能力缺陷

无论当前的美团身上有多少瑕疵,不可否认的是,在同城零售,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美团很显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如果说阿里的电商体系,实现了商品从远处到用户手中这种远程交付的能力,那么美团就已经实现或者依然在加大力度实现近距离交付的能力。

从无形的服务到有形的商品,从餐饮跨越到高频的日常生活消费品,美团的边界越来越大。对阿里形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美团2011年成立,阿里1999年成立,阿里比美团年长12岁。如果把今天的美团对比12年之前的阿里,可以发现,美团在战略方向,在对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混沌性预判上稍显模糊。今年的美团九岁,2008年的阿里也是9月,那时候,阿里已经彻底从B2B向B2C转型,淘宝已经如日中天,而天猫也在酝酿和分化之中。

美团依然有梦想,但阻碍其快速成长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美团的生态搭建受到资金限制,全业态全品类的本地服务依然要补贴出行业务。

第二,通过支付宝事件,包括摩拜的去品牌化,餐饮协会抵制佣金过高等等事件,美团的口碑和形象并不是很好,在与中高端商家的合作中可能会有文化隔阂。这可能跟王兴本人的个性有关。

第三、美团的面铺的大,明里暗里的敌人越来越多。

第四、美团的团队作战能力随着王慧文的退出留下了不确定因素,之前收购摩拜后的王晓峰也没有留下。王兴手下的团队看起来缺乏一些干将。

可以肯定的是,美团的无限战争还会继续,但结局是边界不断扩大形成稳固生态,还是在管理上崩塌,我们首席会持续关注。

1、界面新闻,《美团简史》,2018年9月

2、红餐网,《美团王兴最后悔的事:2011年拿了阿里投资》,2015年11月

3、功夫财经,《王兴再点火!美团阿里之仇,不共戴天》,2020年8月

4、新浪科技,《炮手王兴》,2020年8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团抽商家几个点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