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分屏app怎么使用?

前阵子设计一款从0到1的产品,到了测试环节,突然有同学提了一下数据加载的问题。对于数据加载的问题,我一直是一个模糊的状态。因为模糊,所以进行设计时经常模棱两可,这次一定要把数据加载搞清楚。

一、理解数据加载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弄清楚数据加载可以让我们在合适的业务场景使用恰当的加载方式,就像拥有一个工具箱,知道什么工具可以做什么事,事半功倍。

同时,做好数据加载可以让我们的用户降低等待焦虑,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加载:指的是请求更多的数据

刷新:指的是请求最新的数据

这两个场景结合「知乎」应该更好理解,你可以通过下拉刷新来获取最新的推荐问题,也可以通过上滑查看更多的数据:

涉及到跨平台任务的场景,当切回过程是很短的间隔则无需数据加载,超过一定时间间隔可以设定追加事件刷新。

当应用出现异常关闭、应用闪退等情况需要重新启动app,需要进行数据加载。

一般包含两种情况:用户手动触发、系统自动加载。

用户手动触发:也就是常见的下拉刷新和上滑加载,也包含点击按钮重新加载。

系统自动加载:当前内容展示完毕,预加载下一页内容。

涉及页面跳转,可能是原生跳转原生页面,也能可以原生跳转到h5页面。

既然都有页面跳转,加载新数据是必然的。

在特定时间内,页面会进行刷新和数据加载,运营活动居多。

例如排行榜每天23:59更新,亦或是某些限时活动,这里我找了一个最近支付宝消费券的例子。

微信的消息采用实时推送机制,不需要用户手动刷新和加载。

这就是微信小程序的入口可以大胆地做到一个下拉刷新位置的原因。

在具体介绍数据加载方式的基础之前先明确两个加载逻辑:懒加载和预加载。

  • 懒加载:顾名思义,懒模式,进入页面时,再加载数据。
  • 预加载:预加载数据,再展示页面。

大部分场景使用的是懒加载,节约性能,但是预加载能提前预测用户的浏览行为,保证体验。

整体加载是指加载所有内容后再展现给用户,具体的表现形式是空白页加载。

  • 优点:能保证内容的整体性,不会造成信息缺失。
  • 缺点:非常容易造成等待焦虑。

分布加载也成为优先加载,将页面内容重要的部分提前加载出来,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分块加载、分页加载和分屏加载。

可以根据数据类型进行先后加载,如资讯类应用,优先加载文字而后加载图片。

优点:可以保证用户快速获取内容。

缺点:部分内容因为加载速度限制而被用户忽略,从而造成信息缺失。

对于一些列表或卡片信息,可以使用自动或手动的分页加载。

优点:可以较快地展示比较完整的内容。

缺点:可能会对信息检索造成一定影响。

先加载出全局页面框架,而后随页面停留,再具体加载相应内容。

优点:节省资源,方便聚焦内容。

缺点:只适用一些数据量较大的页面,信息不满足。

智能加载通过用户的网络状态选择不同加载方案。

非WiFi模式下:暂不加载资源,提示用户需要耗费流量,等用户确认后进行加载

WIFI模式下:自动加载所有资源

优点:比较贴心,适用于视频、音乐等需要占用比较大流量的产品

缺点:会造成路径访问的阻滞。

也就是过去提到的离线加载,通过现有Wifi资源将服务器内容缓存到本地,无网络或是弱网环境下读取缓存加载。

优点:可以解决无网或弱网情况下数据获取的问题

缺点:可能会占用本地的存储空间,以及后续的缓存处理需要考虑。

点击图片会先看到高斯模糊的图片,然后加载详细图片。

优点:降低等待,节省资源。

缺点:使用必须根据数据类型,有一定局限性。

数据加载的业务流程并不复杂。具体如下:

分支情况:没有更多新内容、空页面、页面被删除。

异常情况:网络连接异常、刷新过于频繁、网络状态切换、服务器崩溃。

加载功能点:下拉刷新、点击刷新、系统自动刷新、重新加载按钮等。

数据加载流程的优化可以通过两个维度来进行优化:

(1)尽可能考虑预加载

使用预加载可能极大提高用户体验,而消耗的性能却并不算多。

某些关键页面可以采用异步处理数据,等恢复网络环境的时候再与服务器校对。具有一定的门槛和风险,需要技术评估后使用。

需要注意数据存储的数据类型、更新规则,配合缓存加载可以让用户降低等待,又不会用占用大量的本地存储空间。

(4)尽量使用非模态加载

非模态地加载:不会打扰用户,可以让用户转移注意力而降低等待焦虑。

模态加载:只能完成当前加载后其他的事,原生应用内使用模态,一定要考虑提供取消按钮,提供给用户掌控权。

在一些不太需要完整性的页面,尽量先将页面布局展示出来。

应用内打开H5页面尽量提供进度条,先慢后快,尽可能消减用户等待焦虑。

使用情感化加载动画,可以让等待过程变得轻松、愉悦。

如一些品牌元素,可以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加深对应用的印象,形成品牌感知。

如一些图片瀑布流应用,花瓣网、Pinterst,则会采用图片色块流的形式优先展示底色,降低等待焦虑。

因为本人功力有限,对数据加载的理解止步于此,欢迎各位同学积极探讨,相互交流成长!

作者:瓦解Pen;公众号:否定设计师,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本文由 @瓦解Pe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小编为大家带来华为matepad11的真机开箱评测,这款平板是华为最新推出的一款120Hz的平板,可以为用户提供很好的屏幕色彩展示,同时为用户提供很好的外形设计,这里小编为大家带来全方位的测评,可以为用户提供最为合理的购机建议。

华为MatePad 11拥有一块10.95英寸屏幕,相比12英寸的大尺寸平板要更具便携性。整机薄至7.25mm,重量约485g,大小就像一本杂志,能非常轻松的放入背包,即使经常拿在手上往返于教室和宿舍,也不会感到累手。

华为MatePad 11的屏幕拥有硬件级低蓝光+无频闪双莱茵认证,对视力更加友好。采用与主流笔记本电脑相同的16:10屏幕比例,在竖屏和横屏分屏时,都能容纳更多内容。

华为本次为了在系统交互、手写输入和影音娱乐方面,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首次为平板带来120Hz超高刷新率,同时这块屏幕还拥有2.5K高分辨率能够实现96%NTSC广色域。屏幕四边等宽,仅为7mm,屏占比高达86%,观感非常不错。

多数厂商在设计大尺寸便携平板时,通常会忽略握持手感。

华为MatePad 11在中框处理上很下心思,机身中框采用微弧设计,视觉更加纤薄,握持时也能够贴合手掌曲线。

机身顶部和底部采用中轴对称开孔,放置了4个哈曼卡顿调音扬声器

来到机身背面,摄像头模组也同样贯彻中轴对称的概念。

相信已经有同学注意到,无论是整机中框还是背板,都没有看到天线断点和键盘连接触点?

因为华为MatePad 11采用了隐藏式天线设计。

甚至在机身音量键一侧,还藏着专为M-Pencil手写笔充电的磁吸接口。

华为MatePad 11的机身设计可以用简约而不简单来形容。

无论平板、手机还PC,系统都是产品的核心。华为MatePad 11搭载了全新升级的HarmonyOS 2系统,在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安全等分布式能力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在用户所能触及的系统交互、设备协同、多任务等方面也带来了诸多改变。

全新的桌面控制中心使操作更加简便,点击右侧的小三角可进行快捷操作,长按可以直接进入详情页。

全新的卡片化图标设计 ,轻轻上划即可快捷实现功能。文件夹可以放大和缩小。桌面还新增了底边应用栏,可以固定常用App,以及显示最近打开的应用,提高了切换效率。

经过全新设计的文件管理器,可根据操作习惯选择宫格和列表两种显示模式,可以像PC一样创建文件和文件夹桌面快捷方式,以便更快捷的进行访问。

多设备协同:打破设备壁垒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认为平板电脑不过就是个大号手机,按照以往的体验来说确实如此。我们经常在两台设备相隔不足10cm的距离,而要依靠QQ、微信等第三方软件才能互传内容,这肯定不是2021年产品该有的样子。

HarmonyOS 2通过系统底层打破了设备间的壁垒,我们此时可以通过【超级终端】将手机画面直接显示在平板电脑上。手机中的应用在协同至平板后,支持全屏和横屏使用。此时我们就可以在平板未安装应用的时候,全屏观看手机中的视频、玩手机中的游戏。一切都发生的那么自然、流畅,这才是同生态下产品应该做到的。

投屏,就这?远不止这么简单!它还可以直接将手机相册、文档、视频中的内容,通过拖拽直接移动到华为MatePad 11中,就像手机融入了平板中一样。

同屏多任务:如同PC一样流畅的多任务操作

通常由于平板电脑分屏模式只能显示至多两个应用,使得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相比PC大幅减少。这点在华为MatePad 11上得到了改善,华为MatePad 11可以将最多2个App悬浮在屏幕任意位置,并能随意改变大小,或将更多App收入屏幕右侧的悬浮球中以便快捷开启。

总计可实现同屏5个窗口同时工作,包含:2个左右分屏App+2个悬浮窗App+1个协同设备(手机),极大的提高了办公学习效率。

同屏多任务 4App+1同步手机

平行视界:同App的分屏玩法

华为的平行视界与通常意义的分屏模式不同,它能将同一应用的不同层级分为两部分显示。可以通过点击屏幕中间顶端的“锁定按钮”将App锁定或解绑。这时我们就可以在看视频时继续浏览推荐页,或是解绑后同时观看两个视频。

在淘宝页面也是如此,通过平行视界功能可以轻松实现产品比价。更有如:金山词霸、百度文库、高途课堂、作业帮、CCtalk等学习类应用可实现此功能,此时平板就化身成为了我们学习办公的有利工具。

04、办公学习的好帮手(M-Pencil手写笔+智能磁吸键盘)

精度更高的手写笔可以实现手指所不能完成的精准操作,更是学生党记笔记的不二选择;而智能磁吸键盘则能为职场办公人士,带来不同于虚拟键盘的流畅打字体验。我们先来看看M-Penci手写笔的表现。

华为M-Pencil手写笔+智能磁吸键盘

第二代M-Pencil采用全新的六棱形一体设计,手感细腻,握感更接近传统木制铅笔且更加饱满,并像实体铅笔一样能够画出侧锋,在使用中我们还发现了很多实用小技巧。

一笔成型:简单高效的小技巧

当我们需要快速记笔记时,只需取下M-Pencil在屏幕上轻触,即可快速进入记事本。

想要从当前工具切换到橡皮时也同样简单,轻敲两下M-Pencil即可完成切换。

我们还可以在画简单图形后稍加停顿,画出规则的形状。画表格也非常简单,表格还会根据内容长度自动调节。

全局手写:更加符合用笔直觉

我们现在可以使用M-Pencil在华为MatePad 11的任意文本框中写字,并可以通过在文本上划横线快速选择文字;画波浪线删除文字;在文字之间画竖线进行拆分或组合。

智能磁吸键盘:一秒互联 高效语音输入

智能磁吸键盘和拥有两个可调节的角度,与平板连接的磁吸力度非常强,我甚至很难单手把它拆下来。平板+键盘重量约为805g,相比主流同尺寸笔记本还是更轻一些的。这款键盘的键程为1.3mm,打字手感还不错。它还新增了Fn和几个功能键,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在智能磁吸键盘的右下角,我们可以看到拥有一枚标记了【设备协同】区域的按键,我们此时将手机靠近该区域,手机就自动连接到了华为MatePad 11上。

长按右下角的这枚【语音】标志按键,即可在使用键盘打字间,流畅的使用语音输入,它还可以识别多种语言,包括普通话、英语、日语等,还支持中英混合输入。

笔+键盘 合作:最大化生产力属性

M-Pencil手写笔和智能磁吸键盘这两款配件,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它们通力合力时,与华为MatePad 11就组成了更加强大的生产力工具。我们可以通过键盘和语音高效的录入内容,通过手写笔完成更加精准的绘画、批注、选择等操作。

05、一屏多用 解锁更多玩法

华为MatePad 11不止可以与手机进行设备协同,更能变为PC的无线扩展屏幕,实现跨屏办公。

在与华为笔记本连接后共有【镜像】、【扩展】和【共享】三种连接方式可以选择。

镜像模式中能让华为MatePad 11显示与笔记本相同的内容,充当起数位板、签字版的角色,也能在屏幕不够多的时候,通过镜像复制屏幕,来分享学习资料。

在扩展模式下,能让华为MatePad 11变身笔记本等设备的第二块屏幕,能在你写论文、作业时,更方面的查阅文档资料,提升学习效率。

进入共享模式能使平板和笔记本共用一套键鼠,实现快速拖拽分享文件。

华为MatePad 11在成为一款优秀的生产力工具之于,影音娱乐属性也必不可少。华为MatePad 11拥有120Hz高刷新率+广色域屏幕,配合哈曼卡顿调音四扬声器,在看电影、视频时的优秀体验自然不用我多说。最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华为MatePad 11所采用的16:10屏幕比例,在看视频时相比同类产品的画面黑边更小,能更充分的利用屏幕画面。

观看视频(16:9)的黑边更小

游戏环节,本次通过《王者荣耀》对华为MatePad 11的性能表现进行测试,目前华为MatePad 11已经开通《王者荣耀》90帧白名单,在开启高清画质+90Hz极限帧率+超清分辨率的情况下,这颗骁龙865的表现又会如何?

在单局15分钟的游戏环节中,华为MatePad 11的这颗骁龙865带来了持久稳定的性能表现。

全程稳定满帧运行,即使在大规模团战中也丝毫没有出现卡顿。华为MatePad 11的性能表现,可以稳稳拿下市面上的大多数主流游戏。

我们都说平板电脑是连接手机和PC的桥梁,以往的产品由于不具备互通性,让设备间的体验大打折扣。

华为MatePad 11带来了出色的硬件,并通过HarmonyOS 2打破了设备间的壁垒,将手机、平板、笔记本有机的连接在了一起。

同时为用户提供骁龙865的旗舰性能,还为用户提供120Hz的屏幕超高刷新,带来2.5k的屏幕分辨率,很是值得入手。

  Windows 10操作系统在易用性和安全性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除了针对云服务、智能移动设备、自然人机交互等新技术进行融台外,还对固态硬盘、生物识别、高分辨率屏幕等硬件进行了优化完善与支持。Windows10新出现了一个新的功能,就是安装第三方WindowsApp(应用商店之外),这一点近似于安卓系统的设计。问题是如何开启这一功能呢?现在告诉大家。

  首先,点击Windows徽标的“开始”按钮,来弹出开始菜单。并在弹出来的开始菜单中选择“设置”,进入设置中。

  在弹出来的“设置”窗口(其实设置也是一个WindowsApp,而非EXE桌面程序)中选择“更新与安全”(注意在这里不要乱点,以防不测)。

  在进入“更新与安全”设置面板中,点击左侧的“针对开发人员”,来进入开发人员选项面板。

  4、使用开发人员功能

  选择“针对开发人员”之后,在右侧的“使用开发人员功能”中,选择“加载旁应用”单选框。当然如果你要获取更高的自由度,你完全可以开启“开发人员模式”。因为WindowsApp平台现在还没有出现任何木马病毒。

  首先,你点击上方的“了解更多信息”来查看关于开发人员模式的介绍。要注意的一点是:开发人员模式可能会让你的设备遭遇不测。在这个对话框中,认真阅读完对话框的文字后点击“确认”键。

  如果你想从开发者模式中切换回正常模式中,请点击“不使用开发人员功能”。但是你安装的第三方提供的WindowsApp还是存在于你的系统中的。

  补充:win10常用功能技巧

  从Win7时代开始,微软便引入了屏幕热区概念,即当你需要将一个窗口快速缩放至屏幕1/2尺寸时,只需将它直接拖拽到屏幕两边即可。在Win10中你会发现这项功能大大加强,除了左、右、上这三个热区外,我们还能拖拽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边角,来实现更加强大的1/4分屏。(按住鼠标左键拖动某个窗口到屏幕任意一角,直到鼠标指针接触屏幕的一角,你就会看到显示一个虚化的大小为四分之一屏的半透明背景)

  Win10取消了桌面环境下的Charm边栏,即使在选项中勾选“当我指向右上角时,显示超级按钮”也无济于事,如果你用惯了它该怎么办呢?很简单,按Win+C就可以实现!(右侧出现了Charm栏,左下角出现了时间和日期;在Charm栏中点击设置 - 电源,具有与Windows8系统中Charm栏同样的功能。)

  三、Win10技巧3.智能化窗口排列

  Win10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我们通过拖拽法将一个窗口分屏显示时(目前仅限1/2比例),操作系统就会利用屏幕剩余区域自动将其他窗口的缩略图展示出来。如果你希望哪个和当前窗口并排显示的话,那就直接点它吧!(点击任务栏上如图所示的按钮或Windows键+Tab键也可以出现分屏选择)

  四、Win10技巧4.游戏栏自定义快捷键

  Game Bar在新版中独立于设置面板显示,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终于可以修改与之相关的快捷键了。虽然这不是一项普惠大众的设计,并非所有人都会用上它,但却彰显了Win10在人性化方面上的进步!

  五、Win10技巧5.小娜全屏响应

  当你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又接到“你好,小娜”一类指令时,Win10创造者更新会以全屏模式进行响应。这项改进的目的是为了让远离电脑的用户也能清楚地看到屏幕提示,算是一项很贴心的变化了!


Win10安装第三方提供的App的功能怎么开启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游戏双开分屏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