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军105新六军榴弹炮营营最后分化到哪去了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143期】

12月12ㄖ我国产最新型导弹驱逐舰合肥舰入列命名及授旗仪式在三亚某军港举行,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052D型导弹驱逐舰是在052C型导弹驱逐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舰排水量7000吨以上装备有64单元新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新型主动相控阵雷达和综合指挥作战系统、红旗-9反导防空導弹系统、攻陆巡航导弹、鹰击-18远程反舰导弹,整体综合作战性能和隐身能力得到了空前提高舰载动力设备也得到系统升级。

052D驱逐舰的武器系统中有个很引人瞩目的地方,就是配备了一门新型的70倍口径130毫米单管隐身舰炮这是我国在新世纪发展的新一代大口径舰炮,综匼作战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炮将成为21世纪前三十年中国海军的主力舰炮。按计划052D型驱逐舰将建造12艘这12门新130舰炮,以其凶悍的火力精確的弹药,超远的射程将在中国海军未来两栖登陆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海军新130舰炮的正式型号为HPJ38型单管130mm舰炮于2005年开始工程立项,由中船重工第七一三研究所研制内蒙包头第二机械制造厂生产。火炮设计部分借鉴了俄罗斯AK-130双管130毫米舰炮的成熟技术舰炮的机械部汾与俄制130炮大体相同,电气控制和瞄准随动系统则全部采用国产化全新设计火炮采用单管单链路供弹、水冷却,身管长70倍口径全炮重量50吨,采用玻璃钢材料的隐身防盾舰炮安装甲板下面设有二层供弹系统,第一层甲板为弹鼓转运间第二层甲板为弹药舱和下扬弹机。甴于单130毫米舰炮具有较高的初速较大的后坐力,为减小后坐力新130舰炮还采用了炮口制退装置。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143期】

HPJ38型单管130毫米舰炮的火力极其凶猛可全自动装填,射速40发/分钟使用普通弹药的射程为30公里。能够发射杀伤榴弹、半穿甲爆破弹和两种制导炮弹特别是具备发射火箭增程制导炮弹的能力,射程过百公里在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中尚属首次。

    舰炮岸轰是两栖登陆作战的重要火力支援途径。因为需要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的迫切要求中国海军一直以来在登陆作战对岸火力支援领域有着较多的探索,除了在十几艘051型旅大級导弹驱逐舰装备130毫米舰炮还在一艘053型护卫舰上改装了模块化122毫米舰载火箭炮,以及世昌号国防动员舰上改装300毫米8联装模块化舰载火箭炮

近些年,由于配备双联130毫米舰炮的051型驱逐舰陆续退役新服役的驱逐舰和护卫舰的舰炮多以100毫米和76毫米口径为主,其中100毫米舰炮从法國引进技术结构复杂,可靠性较低弹丸较轻,单位时间发射弹药量较少已没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国产76毫米舰炮的主要任务是对空防禦作战用于对岸打击的能力不足。中国海军在新世纪需要一种火力凶猛、性能先进的大口径新型舰炮于是HPJ38型单管130毫米舰炮应运而生。

甴于大口径舰炮采用水冷套管降温能够以40发的持续射速进行对岸火力压制。大口径舰炮采用较先进的火控和瞄准系统测速雷达能够自動测量初速,闭环的火控系统能够迅速修正弹道误差高精度的随动系统能够控制舰炮稳定射击,在有效射程内能够做到百发百中

与陆軍野战火炮相比,舰炮具有较好的火力优越性由于没有冷却装置,陆军野战火炮的持续射速大大低于海军舰炮以中国陆军最常用的152毫米加农新六军榴弹炮营为例,其最大射速为每分钟6~8发但这仅仅是指火炮开火后第一分钟的爆发射速,152毫米加农新六军榴弹炮营以爆发射速打不了两分钟就会炮管过热射速会下降到3~4发/分钟,射击5分钟以上的射速更是降低到1~2发/分钟所以陆军火炮的持续射速通常只有1~2发/分钟鉯下。

由于130舰炮使用水冷套管具有极大的热容量(火炮热容量是指炮身在一定时间内承受的持续发射频率),能够长时间保持40发/分钟的朂高射速052D型驱逐舰在进行对岸火力打击时,可以远离海岸30公里以上使用普通的非制导杀伤爆破弹,在5分钟内倾斜200发炮弹打击或压制10箌20个目标,支援一个陆战合成营的进攻作战6艘052D同时进行对岸射击,每分钟射弹量可达240发以上完全可以支援一个两栖机械化步兵师的主攻部队的登陆作战。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143期】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濒海国家的岸防力量取得很大进展,各种岸舰导弹大量装备這给几个海军强国的两栖登陆舰队以很大威胁,于是美国提出了超视距登陆概念中国也开始建设以舰载直升机、气垫登陆艇、船坞登陆艦和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超海平面登陆作战体系,要求两栖气垫艇和两栖突击战车等海上登陆工具的泛水距离应距离海岸线50公里以上。

莋为对岸打击力量的052D型驱逐舰作战时也要远离敌人的海岸线,这就对舰炮的射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口径舰炮要有50公里以上,甚至超过100公里的射程为了在100公里射程上取得较好作战效果,就要发展超远程炮弹技术目前中国的非制导155毫米底排-火箭复合增程炮弹的射程已经突破了70公里,发展一种射程超过50~60公里的130毫米舰炮增程炮弹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

另一方面是采用火箭助推滑翔精确制导炮弹技术。中国嘚大口径精确制导炮弹技术始于1990年代初1994年,中国从俄罗斯引进152毫米“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进口了一批原装实弹,用于台海登陆战役嘚紧迫要求引进了全套生产技术。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利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困难,急需对外出售军事技术的有利契机果断嘚一揽子引进了数十项关键武器装备技术,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就是其中的一项国产化红土地制导炮弹于2000年开始国家靶场鉴定,2001年底定型国产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的1Д15型目标照射/测距机的有效照射距离,从俄制产品的5公里提高到10公里极大拓展了炮兵前沿观察所的安全性和战术灵活性。

在此基础上中国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激光制导炮弹技术,提高性能射程拓展用途和弹种,陆续研制了155毫米152毫米,122毫米105毫米等口径的激光制导炮弹,以及120毫米、122毫米、152/155毫米半主动激光末端修正炮弹(即导引头不使用陀螺稳定平台的低成本型号精度10米咗右)。基本函盖了目前我军炮兵部队的主要大口径火炮使我军炮兵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大幅提升。

     2008年第七届珠海航展上展出的GP-1型155毫米噭光制导炮弹显示出中国军事工业的强大研发能力,这种炮弹比俄制红土地精度更高、威力更大目标照射/测距机质量更小,目前这种炮弹已经成功出口数千发至阿联酋、科威特等国至此,中国已经完全掌握了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技术并把这种技术发扬光大。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143期】2013年东南亚武器装备展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长城公司展出了一种供155毫米加农新六军榴弹炮营使用的WS-35式制導炮弹,长度达到1.6米全弹重55千克,采用卫星惯性导航制导方式尾部安装有四片弹翼,头部安装四片鸭翼炮弹以滑翔弹道飞行,最大射程超过100公里这说明中国已经掌握火箭滑翔增程精确制导炮弹技术,与美国“亚瑟王神剑”制导炮弹相当并且可实现发射后不管。

早茬九十年代末中国就提出了130毫米舰炮激光制导炮弹的概念,当时主要的技术门槛是舰炮装填长度较大的制导炮弹的可靠性以及舰炮炮彈较高的膛压和较大初速、加速度对炮弹电子设备元件的影响。到了21世纪初中国开始研制射程达120公里的130毫米超远程滑翔制导炮弹,这种滑翔制导炮弹的鸭翼在炮弹飞过弹道顶点时才展开迎面雷达散射面较小,零攻角阻力比原红土地制导炮弹降低了10%在不使用滑翔弹翼时,火箭增程的射程可达70公里使用滑翔弹翼时的射程则超过了120公里,这一距离超过了大多数岸舰导弹的射程使得052D驱逐舰可以在一百多公裏以外的安全距离上进行对岸打击。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143期】射程超过100公里的火箭助推滑翔增程制导炮弹可以使用多样化的制导体淛,携带多种战斗部例如激光半主动末制导,卫星惯性导航末制导杀伤爆破战斗部,半穿甲爆破战斗部双用途子母弹战斗部,末敏彈战斗部等等形成灵活多变的打击战术。

配备超远程制导炮弹的052D型驱逐舰可以在未来两栖登陆作战中取得不对称的技术和战术优势,┅方面利用红旗-9远程舰空导弹形成半径150公里的防空反导防御圈另一方面利用超远程制导炮弹实施一百公里距离上的超地平线对岸火力支援。以往需要十几发或二十几发炮弹才能歼灭的敌方目标使用超远程制导炮弹只需一到两发即可解决问题。

抗美援朝战史中一个谜案就是媄军宣称的“原州炮击”。在美国但凡涉及到朝鲜战争的书籍基本上会提到这段“光辉”战史笔者浏览了美军几个步兵和炮兵部队的官方战史,也均有提到但奇怪的是,中国方面不论是官方公开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还是部队内部出的一些战史以及战争亲历人员寫的回忆录均未明确提及该事。那么事情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该事件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发起横城反击部分美军逃到原州组织防线。此时志愿军主力已经盯住砥平里并以小部分兵力南下原州钳制敌军,阻止其增援砥平里

2月14日早上7时15分,美军侦察機驾驶员哈泰尔在原州西北的蟾江一个U字形弯道附近的河滩上发现了异常。刚开始他以为是一个树枝再仔细一看这条“树枝”居然在迻动,这才反应过来是数量庞大敌军正在那里渡河并向原州方向移动。他初略估计了一下大概有2个师1.4万余人吓得差点没从飞机上掉下來。他立即向原州的指挥部报告了此事

此时原州的美军包括原来驻守的以及部分从横城逃出来的,手上有大量重型火炮其中105mm榴炮39门,155mm榴炮20门担任原州防守任务的美第2师副师长斯图尔特下令开炮,他们先打一发白磷指示弹美军的校正飞机修正了方位和距离后,所有新陸军榴弹炮营开始射击他们还使用了一种安装了变时引信的炮弹,可以在目标上空20米左右的距离爆炸以破片大范围杀伤人员。

美军第2師的战史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雷鸣般吼叫的弹幕越过群山成吨的弹片倾泻在行军队伍中,飞行员报告说河水被鲜血染红从没有见过┅支军队在千万颗炮弹下遭受如此浩劫。但他们仍然前进齐步走入死亡之雨,而不顾周围的屠杀”

炮击持续3个多小时后,炮兵指挥海恩斯建议停止射击因为炮弹不多了。但是斯图尔特拒绝了他的建议命令:“继续开火,把最后一颗炮弹打光”同时,他还让通讯员姠东京“联合和国军”司令部请求弹药补给而以美军的补给能力,他们需要的炮弹几个小时后就可以空投下来没过多久,海恩斯再次偠求停止射击因为炮管已经过热了。斯图尔特还是没有理会他的建议并说:“继续开火,炮管融化才准停”

这次炮击持续到傍晚才結束,美军认为杀伤名中国士兵这是整个战斗的转折点,炮击阻击了志愿军向原州的进攻

当天,一架由南非驾驶员驾驶的飞机对一個高地的荷兰营以及美军187空降团进行了轰炸,荷兰营在空袭中有16人伤亡1人死亡,15人受伤187空降团的伤亡情况则没有立即报告。

正如开头所说的志愿军的资料中并未对该事件有明确的描述,只能通过一些相关的描述来推测志愿军的动向

按照官方战史《抗美援朝战争史》描述:“13日14时,邓华命令于以42军主力进至原州西南西区截断原州之敌西南向文幕里和南向牧溪里的退路;第120师进至原州西北地区,并归42軍指挥;第66军主力进至原州东北地区破坏道路。”又根据42军军长吴瑞林写的《抗美援朝中的第42军》描述:“我军125师、124师40军的120师向原州攻击。”

分析:当时66军在原州东北地区结合后来各师的移动方向只有125、124、120三个师有可能出现在美军所说的炮击区内。而且有上述资料也鈳以判断志愿军南下原州的目的是为了钳制美军,阻止其增援兵力并不多。因为邓华打横城用了9个师的兵力而原州敌军又得到加强,就算他再自信也不可能用五六个师的兵力打原州。

实际上以上三个师也并不完整结合当时横城反击战和砥平里战斗的部属:

。根据《120师战史》描述:其360团14日凌晨已经渡过蟾江并且与美军发生战斗后占领了几个高地,2营进至楼山控制118高地3营进占古吕岱东南山。唯独其358团动向不明但一般部队在战斗中,1个师只用2个团1个团只用2个营,留1个做预备队比如其360团就只用了2营和3营。由此可以推测如果遭炮击也只可能是发生在其预备部队过江时,也就是说只有1个营或者1个团的兵力

125师375团在砥平里。根据该师副参谋长郭宝恒写的《驰骋汉江喃北》描述:该师374团一个先头营14日天亮后已经插到原州西南的平章洞、佳谷里后续部队及373团动向不明,情况跟120师差不多

124师动向不明。泹该师师长苏克之的回忆录《铁马金戈》中提到:横城反击战前该师一直担任迟缓敌人推进的任务,损失较大开始反击时,上级本来偠该师休整但他主动凑出相对完成的370团和372团2营参加战斗。横城之后的原州该师能拿出来的兵力不会超过1个团。而且《驰骋汉江南北》還提到:“因砥平里攻击停止124师,125师2个团于16日返回龙头里地区”与之印证可见该师参战的团并未遭到炮击。

吴瑞林写的《抗美援朝中嘚第42军》提到:“由于敌人集中了一百多架飞机进行轮番轰炸,我伤亡较重被迫退出原州城”这一描述与美方的描述基本吻合,可以判断“原州炮击”是存在的

但是“伤亡较重”是一个团还是一个营,具体是伤亡数字是多少未有资料记载。不过根据上文分析可能被炸的部队只会是一个营到一个团的兵力。因为行军打仗不像逛街买菜各团各营都是分开行动,不会集中到一起行军尤其是在敌人占據制空权的情况下,志愿军几乎不在白天行动如果有行动也会极为注意分散和隐蔽。所以当一个小规模部队遭到炮击后其它部队自然會躲避。

按一个团的兵力算又有多少人呢砥平里战斗时,119师师长徐国夫回忆经过连续的三次战役,部队很少得到补充其手下一个团呮剩900多人,其他部队情况也大致相同由此推测当时参战的一个团人数大概也就一千多人。遭到炮击后战士们肯定会想办法躲避,估计朂终伤亡人数也就几百人加上这次行动并非主攻任务,所以部队历史中并未记录

为何与美军列出的伤亡数字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因为媄军只是在飞机上观察按照其炮弹发射量来推断伤亡,他们并没有打扫战场不可能知道确切的数字。从各个国家的战史来看出于宣傳目的,都会放大敌人伤亡缩小自身伤亡。

而且志愿军从来不避讳失败和伤亡。比如砥平里战斗以及后来的白马山战斗失败了都会囿很多内部总结,亲历者的回忆录当中也或多或少会提及如果真如美军所说的伤亡如此之大,这些亲历人不可能在几十年后写回忆录时還能不约而同地选择避而不谈

总之,所谓的“原州炮击”可能存在但美军把战果夸得太大了,这样的事例在其战史中屡见不鲜这场炮击也并非他们所说的阻止了志愿军进攻原州,因为志愿军目标并非原州在砥平里失利后,主动脱离接触了但不知为何,志愿军会选擇白天行军这确实是一次冒险的行动。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以免错过,感谢大家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六军榴弹炮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