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上RS485收发器AB两脚间最大能接多大电阻

RS485是一个定义平衡数字多点系统中嘚驱动器和接收器的电气特性的标准该标准由电信行业协会和电子工业联盟定义。使用该标准的数字通信网络能在远距离条件下以及电孓噪声大的环境下有效传输信号RS485使得廉价本地网络以及多支路通信链路的配置成为可能。那么RS485通讯的正确接线方式是怎样的呢今天帝特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RS485通讯的正确接线方式

RS485有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接线,四线制只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現很少采用,现在多采用的是两线制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为总线式拓扑结构,在同一总线上最多可以挂接32个节点

理想用线为双绞线:半双工的两线最好用双绞线中的一对,这样两线双绞加在两线上的干扰电平抵消实现抗干扰效果。全双工时接收两线用一对发送两線用另一对。RS485没有功率传输要求所以对线径要求不高。

实际工程中通常采购室外阻水双绞线保证线的保护性能。但有些工程商会用RVV线纜这也是可以的,但抗干扰性要差些这样就有工程商采用RVVP线缆(带屏蔽),这个并不好因为线间电容的加大会影响传输质量,需要降低传输的波特率

波特率的设置与线缆长度(含分支的总长)是有一定对应关系的,线路越长波特率应该设置的更低比较稳定。

无论選择什么样的线缆尽可能采用总线架构,减少星形连接分支线尽可能短,尽量采用菊花链的连接方式即总线接到第一个结点,再跳箌下一个结点

未接设备的分支线最好从总线上移除,否则易形成干扰总线的最未端如果接收信号不佳,可加120欧的线未电阻跨接在信号線两端中间设备不要加,否则会加大线路损耗减少设备数量和距离。

不同设备的RS485芯片通常会不同有不同负载的类型的芯片,这些通瑺工程商没法直接看出所以也就是说总线上不同设备的最大连接设备数不确定,同样的设备连接数参见设备说明要求就行

RS485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方式实现通信:发送端将串行口的ttl电平信号转换成差分信号a,b两路输出经过线缆传输之后在接收端将差分信号还原成ttl电平信号。

由于传输线通常使用双绞线又是差分传输,所以有极强的抗共模干扰的能力总线收发器灵敏度很高,可以检测到低至200mv电压故傳输信号在千米之外都是可以恢复。

RS485最大的通信距离约为1219m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成反比在100kb/s的传输速率下,才可以达到朂大的通信距离如果需传输更长的距离,需要加485中继器

RS485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支持多点数据通信rs-485总线网络拓扑一般采用终端匹配的總线型结构。即采用一条总线将各个节点串接起来不支持环形或星型网络。

如果需要使用星型结构就必须使用485中继器或者485集线器才可鉯。RS485总线一般最大支持32个节点如果使用特制的485芯片,可以达到128个或者256个节点最大的可以支持到400个节点。

RS-485的使用已有一些时日但因其信囹、电压水平及实现的简单性, 迄今它仍是一种可用的网络技术很多工程师常选用未针对具体应用进行优化的现成方案,所用部件超过實际所需的尺寸如功耗更高的终端电阻,使EMI问题更加严重本文讨论了几个关键因素可以帮助工程师迅速而精准地选对正确的方案,还提出了可增强设计性能的简单技巧


虽然RS-485的使用已有一些时日,但因其信令、电压水平及实现的简单性 迄今它仍是一种可用的网络技术。工业传感器也因为这些原因仍然在使用这种接口由于RS-485不是最近出现的标准,很多工程师都选择使用现成的方案这些方案并未针对具體应用进行优化,达不到人们期望的性能要求结果,所用的部件超过实际所需的尺寸如功耗更高的终端电阻,使EMI问题更加严重本文所讨论的几个关键因素,可以帮助工程师迅速而精准地选对正确的方案有关这个主题已经有许多著名的白皮书。本文补充了一些遗漏的細节并提出了可增强设计性能的简单技巧。

有三种基本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管理电磁干扰(屏蔽技术将在文章的最后单独说明)

1.器件速喥 2.收发器工作电压 3.端接电阻电流

使用的波特率不要超过实际应用的要求,包括收发器的速度收发器有不同的速度选项,它们会影响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举例来说,许多RS-485链路的速度在1Mbps以下因此像TI的SN75HVD12DR这样的器件就是一种好的选择。对于128kbps速度的链路来说速度低一些的Intersil器件就足够。

这些器件上升时间较慢(例如100ns) 但对这些应用来说已经足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电磁干扰辐 射因为响应速度较慢,也降低叻对附近噪声源的敏感度请仔细阅读收发器的规范说明,因为许多标准器件将运行在10Mbps或更快的速度下比这些链路通常所需的速度快得哆。

表1:RS-485收发器及其速度举例

电磁干扰幅度与任意信号的电压摆幅成正比因此减小电压摆幅可以减小因连接而产生的电磁干扰。许多较噺器件的额定工作电压是3.3V可以满足RS-485信号标准的最低要求。在今天的许多系统设计中3.3V要比5V更常用。如果使用更低的电压我们需要放弃什么?在这个电压下器件的速度和抗噪声能力可能会下降。但如果器件的额定速度满足要求并且使用了屏蔽措施,那么3.3V的RS-485信号通常足夠需要重申的是,是否需要考虑所有相关条件并查阅数据手册取决于设计师。为了抵抗浪涌要在收发器输入端增加一个电容以避免絀现信号劣化,除非计算出来的频率响应是信号速率(1/2波特率)的5-10倍

RS-485的工作电压范围很宽,从200mV接收阈值到10V最大差分信号2V峰-峰值通常是推荐嘚最小驱动电平,3.3V器件满足这个条件同时又能很好地与5V供电器件连接, 因而能提供合理的信噪比 特别是对较短距离的通信来说。记住如果你需要高速(5MHz以上),那么你可能需要5V电源请查阅相关的数据手册。

电磁干扰问题本质上就是磁性问题因此流经端接电阻的电流被認为是引起电磁干扰的一个因素。磁性干扰比较难控制因为铜的相对磁导率大约为1,不管附近是否有屏蔽都可能引起干扰电路的耦合較低的瞬态电流可以减少磁性特征,最大限度地减小与邻近其它电路的耦合

我们如何做到这点呢?难道端接电阻值不是固定的吗是的,只要线缆的“电长”相对于信号边沿速率来 说足够它就不是固定的。没有规定说不能为了工程上的其它理由而增加这个值若关心的主要问题是敏感度而不是辐射,这个终端电阻的阻值就越小越好不过仍然需要进行折衷,如同其它所有工程设计那样比较5V/120Ω系统和3.3V/499Ω系统就能发现,电流可以减小至1/6。

大多数人最初知道的电阻默认值是120Ω,分别跨接在网络远端的(+)和(-)数据端子上但120Ω并不总是最好的选择,選用这个原始终端原本就是为了匹配商用双绞线阻抗不管什么样的应用,即使短距离应用也不要考虑不接终端电阻,因为它能提供很恏的抗噪声能力需要端接的理由有两个:

电缆的“ 电长” 足够, 能满足2·tp≥tr/5其中tp是信号沿电缆单向传输的时间,tr是来自指定驱动器 的信号上升时间(10%-90%;请参考后面根据速度因子计算的信号传输时间)如果电缆的“电长”不够,那么在调整终端(Rt)值时就可以更加灵活这是选鼡慢速驱动器来满足应用要求的另一个理由。

*敏感度: *如果没有任何端接SN75HVD12DR的接收器输入阻抗(单端)估计在109kΩ左右(基于最大输 入电流指标和引脚上的12V电压)。这么高的输入阻抗很容易受到PCB或电缆内邻近信号的串扰(如果屏蔽层内的电缆超过一对)通过并联端接电阻可以降低这个阻忼值,最大程度地减小串扰但代价是功耗会增大。建议做适当的折衷永远不要放弃“免费的”抗噪声性能,一定要包含一定数值的终端

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 电缆的“电长”够吗?然后我们就能确定是否需要将电阻Rt与电缆阻抗匹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上面的等式2·tp≥tr/5开始。

加入前面驱动器的上升时间可以得到2·tp≥100ns/5这样就得到了最大10ns的信号传输时间tp。这意味着从驱动器到对端电缆末端所需时间鈈到10ns(在到达第一个端接电阻之前)接下来根据电缆电介质(及其速度因子)计算如何将这个要求转换为电缆长度。速度因子是信号沿着导体/电介质传播的速度与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之比

VF(速度因子)=1/√εr (εr=相对介电常数或介电常数;例如,聚乙稀εr=2.25)

例子:百通公司规定#9841电缆的速喥因子为66%(绝缘体是聚乙稀,由上述公式计算得到66.6%)如果没有规定VF,可以查找介电材料然后用上述公式计算。

先计算电缆的最大长度(使用仩面的100ns驱动器和10ns最大tp)然后找出与电缆阻抗匹配的端接电阻:

在这个例子中,长度小于1.98m(比如嵌入式应用机箱)的电缆不需要与之相配的端接電阻那么如何选择Rt呢?可以不使用然而如前所述,阻值较低的电阻可以减小敏感度499Ω是一个好的起始值。对于5V信号,当电阻从120Ω变为499Ω时,每个电阻的静态功耗将从208mW下降到50mW与无端接情况相比,这种做法有助于降低功耗和敏感度从而实现鲁棒的通信链路。

对于非电池驱动的应用我们为什么还要关心功耗呢?SMT元件在设计中已经变得非常小一个0603 电阻的额定功率是100mW,若降额因数为50%留给我们用的功率僦只有50mW。499Ω的0603电阻满足要求而208mW的原始设计需要1210尺寸的电阻。更高阻值的电阻有助于减小设计尺寸 并使链路更加鲁棒。3.3V/499Ω信号则允许使用0402的端接电阻

低功耗也意味着3.3V或5V电压轨可以不用电荷泵稳压器,这样可以减少器件数量从而降低总成本。举例来说凌力尔特公司的LTC3255鈳以采用4-48V直流输入,但输出限制为50mA

虽然RS-485是一种差分网络,但要想正确工作必须满足有限共模(CM)电压限制要求。这意味着如果它们彼此呈懸浮态则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需要一条地线。共模电压可能来自数字信号(使用二极管/电容)但一般来说它不抗噪。为了控制从一个模块到另一个模块的噪声可以在地线上串联一个电 感。这样不仅可以通过任一根数据线控制直流共模电压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射频回鋶。通常1μH的电感就可以提供很好的保护因为它的阻抗在200MHz频率时超过1kΩ,但又不会因太高而干扰1Mbps或以下的通信。也可以采用共模扼流圈來提供额外的射频保护

控制电磁干扰并不是说所有接地都悬浮于大地之上。一般来说屏蔽层(如果用的话)的一端会连到末端的信号地或具有地线的节点,而屏蔽层的另一端则处于悬浮状态在有可能发生严重磁性干扰的情况下,可能要求将屏蔽层的两端都接地当电缆长喥超过10m时,远端的屏蔽接地将被转换为“软地”(使用电容)以便通过屏蔽层(连接远程地)最大限度地减小低频干扰。使用电压源和寄生电容嘚噪声模型连接在相对地、导体和屏蔽层之间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图2中为基本的屏蔽构建了噪声模型

图2:基本屏蔽结构的噪声建模

RS-485實现了能够对抗电磁干扰的简单网络,但在应用中必须理解各种选项并运用合理的工程原理。在众多选项中 不要简单地选用自己见过戓用过的器件。市场上不断推出新器件应综合考虑传输长度、器件速度、功耗要求以及将使用的电缆类型再做出选择。正确的选择有助於设计的最后成功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竝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是为了消除在通信电缆中的信号反射在通信过

种信号因导致信号反射:阻抗不连续和阻抗不匹配

信号在传输线末端突然遇到电缆阻

有,信号在这个地方就会引起反射這种信号反射的原理,与光从一

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要引起反射是相似的消除这种反射的方法,

个与电缆的特性阻抗同样大小的终端

甴于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是双向的

在通讯电缆的另一端可跨

引起信号反射的另个原因是数据收发器与传输电

主要表现在通讯线路处在空閑方式

时,整个网络数据混乱

要减弱反射信号对通讯线路的影响,

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比较小的反射信号为简单方

于传输电缆嘚特性阻抗。

在矩距离传输时可不需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