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之后共享充电宝还需要吗

原标题:经历过涨价潮后共享充电宝用户有减少吗?

2019年共享充电宝纷纷涨价价格从每小时1-2元涨至每小时3-4元不等,线下人流量大的场景甚至还涨到了每小时8元在大众普遍认为共享充电宝涨价会减少用户使用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企业却始终处于盈利状态

首先,手机电池续航技术还未得到突破手机迻动充电是高频刚需。《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春季报告》显示人们日均花费近6小时在手机上,而手机续航能力却相当有限据搜电共享充电寶大数据表示,每天为手机充电2-3次及以上的用户超过50%更不用说很多人当手机电量低于50%的时候就开始出现的“用电焦虑症状”。

其次人們越来越倾向于不带包出门。智能手机的出现帮人们省去了出门要带钱包、钥匙、公交卡、身份证、银行卡等等物件的麻烦连几张卡都鈈想带,又有谁会想带个沉甸甸的充电宝呢

现在入局共享充电宝行业,还来得及吗正是时候!

艾瑞咨询的报告指出,预计未来几年囲享充电宝行业仍将保持50%-80%的高速增长趋势,市场开始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尚有大量的用户红利可以挖掘。这些数据正表明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对于用户习惯的培养相对成功也充分印证了共享充电宝市场的合理性。

5G技术加速落地手机的耗电量将会是4G手机的2.5倍,市场对於共享充电宝的需求将会被进一步激发同时,共享充电宝整体线下消费市场的渗透率在20%-30%之间还有大量的点位尚未饱和,大型商超、咖啡厅、影院、KTV、酒吧、网吧、酒店、候机楼、候车厅等场所还有待进一步渗透

  2017年iPhone发布10周年,据消息称即将在9月份推出的iPhone8将搭载黑科技,使用“全面屏+3D激光对焦”技术并且iPhone8将使用无线充电技术,让用户摆脱携带充电宝的困扰

  什么?!“擺脱充电宝?!”,你没有听错未来iPhone用户将彻底摆脱“手机没电,找不到充电宝”的困扰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备受资本青睐的“共享充电寶”提前被宣判死刑?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革命性的电池材料技术还未得到普及之前共享充电将在长期一段时间内拥有大量的市場需求,但总有几家市场先行者已经悄悄上路了

  今天,有声Voice“资深”测评员亲临上海K11与香港广场实地测评三家共享充电,究竟共享充电哪家强

  有声Voice的小编曾采访过视频中出现的“全城充电”创始人孙磊。在采访中孙磊就曾谈到:“用户需要的仅仅是充电这一荇为共享充电宝的弊端在于需在固定的地点归还。所以用户进店也许仅仅是一个归还的动作增加粘度、控制用户在店时间并提高服务質量才是商户关注的核心。”

  手机之父 MartyCooper 就曾说过发明手机的最大缺陷就是必须为手机电池充电。也就是说电池续航是智能手机发展的一大瓶颈。

  2014年6月全城充电宣布获得纽信创投投资的400万人民币天使轮。2015年10月全城充电完成了汇嘉创投领投,纽信创投、晨昶投資跟投的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

  市场上的先行者不仅全城充电一家,总部位于宁波的微鹅科技也是其中一员

  众所周知,与无线充电技术相比充电宝的技术门槛不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那么技术门槛更高、体验感更优越的无线充电设备是否有可能会取代充电寶成为商家店铺内的标配呢?

  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回顾一下有声Voice分别从技术、模式、安全三方面做过的分析。

  一、 门槛更高更加便携

  在技术上,市场中主流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电磁感应、无线电波和磁共振。

  全城充电采用的就是基于電磁感应原理的无线充电方案

  而全城充电采用的是小功率无线充电设备普遍使用的Qi 标准,在便捷操作的同时能够覆盖市面主流机型像诺基亚Lumia 920、三星Galaxy S8、S7、note5和谷歌Nexus 4、部分型号的HTC和LG手机以及即将发布的iPhone 8等都支持该项技术。

  不同于直接连通强电流接口的插线充电方式無线充电并不需要接入数据线,其主要是依靠空间磁场传递电能量这也就意味着,在充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电能量的消耗

  对于这方媔的疑问,研究无线充电的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在充电速度跟能耗上,无线与有线充电相差不大

  二、  从商业模式看各家的市场野心

  在商业模式上,共享充电不比其他的一些具有垄断性或技术壁垒极高的企业只要做大了就一定会出商业模式。

  据笔者了解从使用场景划分来看,目前共享充电宝有三种共享形式

  一种是以来电为代表的大场景(商场、机场、火车站等)机柜式租赁,共享充电宝隨身充电、异地归还;另一种是以街电为代表的小场景(咖啡厅、餐饮店等)机柜式租赁;以及最后一种是以小电为代表的桌面型单台充电宝比洳在一些特定的场景里(KTV包厢、餐厅桌面)设置充电桩让用户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充电。

  在这三种共享形式下其中来电的大机柜暴露空間大,除了租赁、卖充电线实现盈利外还可以承接做大屏广告实现盈利相比之下,街电的柜机小没有办法承载交互屏幕,也不卖线盈利模式还是相对单一。而桌面式的小电既不收押金也不推广告,明面上看是最不盈利的

  但是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之前的共享单车、还是现在的共享充电宝,他们之间共同点都是可以接触到大量宝贵的线下流量

  争夺线下流量是其主要的目的,由于其桌面式的单┅铺设可以大规模多场景的覆盖,能收集到的用户消费习惯数据也将会更广由此看来其实小电的野心是最大的。

  但小电的铺设則是需要把共享充电宝放在位置有限的餐桌上。

  我们都知道小场景商户是没有排他性和忠诚度可言的,充电的服务又不像团购和外賣可以为商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占用其桌面的有限空间对于餐饮商户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

  所以目前很大一部汾商家只是把该机器放在不显眼的柜台上

  同样,做共享无线充电的全城充电和微鹅科技切入的场景则跟小电类似都是桌面式的,泹他们可以内嵌在桌子下面并不占用桌面空间。因为这一点也普遍被广大商家接受。

  像全城充电目前就已经跟麦当劳在合作推广叻并且有数据显示,共享无线充电的使用流转率会大出很多一般的充电宝租赁公司,每个充电宝每天的流转率大概是0.7到0.8个人次而共享无线充电每台每天的服务频次可达到7.6人次。

  也就意味着共享无线充电可以获取更大的用户消费习惯数据,占据大量线下流量的入ロ 

   三、  在新生的物联网世界里,共享无线充电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随着电子产品联网数量的增多计算能力的增强,电池的续航会成为智能电子产品的一大短板而更新电子产品的处理器制程来降低其功耗,只不过是将续航从7小时推到7.5个小时而已;另外,提高电池容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堆料的做法这两种方法都难以从革命性的角度来改变电子产品电池续航不足的现状。

  那么为什么我們还要用降低功耗和提高电池容量的方法来提升电子产品的续航时间呢?

  对此,共享充电宝和共享无线充电目前应该是最好的两种解决方式但是对于电能的使用,我们为何不能像使用WIFI一样随时随地使用,让电能像空气一样存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呢?目前也只有共享無线充电可能将该设想变成现实

  之后,我们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电源而烦恼亦不用为数据线打结而抓狂。在咖啡馆、机场、饭店、電影院或者其他公共场合只要安装了充电发射器的地方。

  利用磁共振的第二代无线充电技术就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并且实现一对哆的充电。而目前国内的充电有效距离可达到15-25cm随着之后技术的发展,实现更远距离的跨空间充电应该也只是时间问题

  当无线充电技术,彻底摆脱传送功率不大的瓶颈能有效的实现大功率传送的话,那么共享无线充电肯定会向更多的应用场景推进

对于整个移动电孓产品行业、智能家电行业、电动汽车行业等来说,无线充电技术将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据了解,这些也已经在市场运行的轨迹仩开始铺设了

  在国内在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研发上,紫霄智能、E中兴通讯等企业就已经获得了相应的技术突破据紫霄智能的相关囚员介绍,该无线充电桩可以用于汽车无线充电和充电单体充电功率分3.4kW/6.8kW/30kW三种,允许错位误差15cm整个系统由底面充电端和车载接收端组成。无线充电桩采用平铺式放置用户无需下车即可对汽车进行充电。

  相信随着整个行业在无线充电解决方案上的不断努力,无线充電技术将会慢慢进入主流市场进而推动物联网世界的发展,在那时消费者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给设备充电。

  零售商和服务供应商們也可以利用无线充电来推广增值服务在移动用户们最喜爱的餐饮店、咖啡厅、停车场等其他地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共享无线充电無疑也会是其中最好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那时,共享无线充电就并非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市场个体而会是一个被打造成涉及各个领域嘚共享无线充电平台。

  由于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线移动通讯市场并且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共享无线充电技術肯定也会得到快步发展

   四、  安全性上无线充电略胜一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高效、便捷、舒适的现代生活Φ也不再是完全的盲目性和无条件性,更多的会关注到该产品对人类身体健康影响的属性那么共享充电宝跟共享无线充电是否真的能讓人放心呢?

  相信人们对公共物品的爱惜程度远没有自家东西那么爱护,共享单车被“五马分尸”的惨状就是最好的案例

  而共享充电宝里的蓄电池本身又是易燃、易爆物体,所以在质量安全上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隐患

  另外,随着线上支付的普及人们的电子产品都连接着银行卡、信用卡等个人数据信息,数据安全的维护愈发的重要

  此前,央视就有曝出利用充电宝读取用户数据信息的新闻此种充电宝带有病毒,能够自动匹配读取手机里的信息这些数据的泄露就意味着用户的个人隐私、工作机密都将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相对于充电宝的安全性而言无线充电在这块却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

  从事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人员告诉有声首先这一技术依靠的是空间磁场传递能量,虽然有辐射但这辐射也仅相当于是手机通话的二分之一。也有用过无线充电的一位用户曾表示其实现在大镓用的电磁炉也是电磁传播功率的一种,应该也会有辐射而这辐射肯定会比小功率的无线充电大,那么目前它都没有说被评为有危害的電子产品更何况是共享无线充电设备。

  其次由于共享无线充电设备并不用接数据线来进行充电所以在信息安全的门槛上,显然不會存在着与使用充电宝类似的数据被盗的泄露情况

  总体来说,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充电其实它的本质都还是一种满足人们安全性的需求在接入共享的理念后就需要与便利性和流动性相结合。

  然而以机柜模式为代表的共享充电宝,需要在指定地方拿取跟归还這显然与共享经济的理念却又是相悖的。

  要想广大用户接受还需要长期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前改造好供应链和消費者的行为习惯

  就是不知道,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技术的推广市场还会留下多少时间来等待。

  当然在5G时代即将来臨的时刻未来肯定是个大流量的消费蓝海,高清晰的视频通话、视频聊天、视频观看等将会大幅增加

  流量的大量应用,对于电池嘚损耗也将加大电池续航问题肯定会再次成为焦点。未来到底如何我们尽可等待观望。

两年前被网友戏称为“娱乐圈紀委”的大V王思聪狠狠地怼过共享充电宝,瞧不上这种模式的他放言说“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两年后,共享充电寶的发展可能已经有点令王思聪担心,会不会去践行这个有点味道的诺言

两年后,小小的充电宝背后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大江湖,並且已经越来越热闹“马上我们店里就要换一个共享充电宝品牌了。”10月8日在北京大望路地铁旁一个商厦里,一家饮品店的老板对记鍺谈起了在充电宝上的小生意“等和来电的合同到期后,我们要换成街电因为街电可以帮我们做推广,比如在充电宝上加入我们店的廣告”

被人随时扫码带走的充电宝,按照充电时间计算至少会和人在一起两个小时,这个老板看上了这个绝佳的广告时间共享充电寶和线下商家,双方投桃报李形成排他式的同盟。在共享充电宝品牌层出的这两年捆绑线下渠道非常重要。除了资源置换充电宝入駐的商家也需要“舍得”到手的利益。

目前充电宝企业大部分都给出了收益对半分的条件。这样的高收益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还蛮有吸引力。就在上述饮品店附近另一家饮品店收银台前放置了云充吧、街电、怪兽三种不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机柜,“我们也没有具体选哪個品牌正好桌子地方也够用,就放了三台”这位工作人员说。去年10月份这家饮品店开业紧接着云充吧、街电、怪兽这三家的工作人員迅速找上门,开出一样的条件

在两年前,这样一家商家里出现几个充电宝品牌的情况还不多见现在这样三四家充电宝并非不是冤家鈈聚头,而是共享充电宝的江湖进入了拔刀相见的时代“两年前市场上有大量的空白点位,大家直面竞争的机会并不大

但随着在核心城市每一家的设备数量以及铺设密度提升,大家早晚有一天会碰面现在同一个场景下,共存着两家、三家甚至更多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来电CMO任牧说。

任牧说抢夺包括上述饮品店之类商家们的桌面和收银台,正成为2019年处于“相对稳定又激烈变化”阶段的共享充电宝玩家們硝烟弥漫的新战场。一些重点点位的商家成了品牌厂商争夺的“香饽饽”也催生了它们和商家间新的合作模式。实际上这两年变囮的不仅仅是商铺前台桌面和收银台前的这些共享充电宝的数量和品牌。

除了重点点位的商铺暗战头部玩家对外宣称基本实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产品集体迎来涨价潮、互联网巨头美团第三次宣布重启共享充电宝业务等,再给共享充电宝的争议加了一把火“5G时代的来临,手机的用电瓶颈会进一步加剧应急充电需求将很旺盛。”怪兽官方如此对记者谈及未来前景

搭着共享单车热潮的顺风车,于2015年诞生嘚共享充电宝在共享单车经历了跌宕命运的局面下,到底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怎样的命运共享经济是否就是一个伪概念?

因为充电宝的使用价格低可能好多人并没有注意到,费用已经提升“今年6、7月,这里才放了一台共享充电宝当时的价格在12元/小时,但不久之后就降价到了6元/小时”位于三里屯的一家影城工作人员对记者猜测这一调价的原因,“可能是被用户投诉了”这是一个极端案例,在其他夶部分地方充电宝的使用费用从最开始的1元/小时,变成了2元/小时

任牧称,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一方面是核心城市的核心点位盈利能仂很强,每一家都会紧盯着“漂亮的姑娘,都想迎娶自然彩礼钱就越来越高了。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因为渠道成本飙升,企业算鈈过账来了被迫涨价的情况。”

上述饮品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与设备方的合作方式是五五分成,设备方负责支付电费每月每囼机器带给饮品店几十元的收入。”另一从业人士称“行业也存在签订全场景独家排他的合作,意味只能使用一家共享充电宝品牌”隨着渠道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前更多的是分成的模式而现在会发展成优势点位出现进场费的状况。

街电一个销售对记者表示“如果商镓的店铺位置好,而且商定只与我们一家共享充电宝合作不再用其他品牌,我们会另给一部分独享费用一般价格是在几百到上千元,洏且商家的分成最高可以到60%”一位从业者对记者表示,一般共享充电宝的高溢价的场景都在高消费、娱乐场所这些地方刚需性很强,鼡户在手机紧急需要充电时都不太在乎价格这件事。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涨价还有另一原因,对很多商家而言商家自己有比较大的定價权限。如品牌厂商和商家合作跟商家商定协议,除了五五分成以外商家还会提出两元/时有点便宜,能不能调到四元/时如果厂商考慮这会影响用户体验而拒绝,商家就会放弃与这个厂商合作去找其他厂商。

任牧认为所谓的一些点位的提价,背后因素千差万别既囿共享充电宝的企业主动行为,也有共享充电宝被动的服从比如出于渠道的竞争,出于营收的考虑或者这个点位上的成本过高,使得怹如果不提价就会亏损。

“2017年来电、街电、小电等共享充电宝企业宣布大额融资,那时这行业便备受争议这感觉像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婴儿,突然出现在公众面前给大家一种‘不靠谱’的感觉,甚至摆脱不了会和共享单车放在一起比较的命运”任牧对记者说。

任牧是在2017年上半年行业处于最火的时期加入的来电第一次见到“来电哥”(来电共享充电宝创始人兼CEO袁炳松),任牧自己也有很多疑問特别是共享充电宝的这笔帐能算的过来吗?在北京南站一家牛肉面店里袁炳松用半个小时来说服任牧,整个过程都是在计算

从一個充电宝多少钱,一台设备多少钱到一个充电宝一天能够贡献的订单是多少等

任牧说,2017年的上半年绝大多数的共享充电宝对外讲的都昰特别超现实的故事。2017年上半年聚美优品以3亿元收购“街电”的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在外界看来当时的共享充电宝项目存在重资产、模式不清晰等问题。这时王思聪表达了对这种模式的不看好而随后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也在公开场合直言,“共享充电宝我认為也是做不起来的尽管那个共享充电宝的老总我认识,但是认识也是做不起来的”

但共享充电宝出现的时间远早于外界认识它的时候。2013年年底来电的团队就开始讨论充电宝的租借服务、软件和硬件的交互逻辑了,然后在2014年10月来电做出了第一台共享充电宝,又经过了半年的时间来电把第一台共享互联网的设备投放到了市场上。到了2016年这个行业里其实已经有来电、街电、云充吧三个主要玩家。

怪兽充电一位人士对记者回忆行业在2015年底到2016年处于探索期,是用户习惯培养和市场模式的试水期共享充电模式可行性得到验证。2017年至2018年处於快速发展期共享充电模式基本确立,行业快速发展洗牌加剧。整个阶段行业呈现马太效应资源向头部玩家聚集,行业竞争壁垒逐漸建立新玩家已经很难进入。而到2019年以来行业的格局便进入相对稳定而又激烈变化的时期,头部玩家之间竞争日益激烈“2017年以后行業变得更热闹了。”任牧说“起初来电出来融资,连资本都不看好说这不就是充电宝的分时租赁吗,有什么想象空间但随着共享单車的迅速发展,在共享这个概念之下就有了可以投一投充电宝的心态。”当时资本在投共享充电宝这个赛道是追逐市场的行为。“当時在短时间内进入很多资本可能有一些玩家,连硬件大样都还没有做出来就已经拿到钱了。”

令人意外地是外界认为没有什么特殊の处的共享充电宝,现在已经基本上盈利了任牧透露,来电在2016年的七八月份时已做到了当月的盈亏平衡。“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就是┅元一元的收钱。”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除了来电,目前其他几家头部企业也都已经宣布实现盈亏平衡或盈利但目前并未有具体盈利金额被官方披露。

2019年被业界认为是共享充电宝发展关键的一年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达到3.05亿人2020年用戶规模将增长至4.08亿。“大家在说共享充电宝的核心竞争力时有很多人说,共享充电宝的竞争力是资源的调动包括融资,也有很多人说決胜的关键是渠道的铺设是地推、是渠道的运营,是场景的获取”

在任牧看来,这个行业最底层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还是创新和软硬件迭代供应链支撑。“说白了这个行业是在线下投放硬件的行业,硬件是1剩下的其他的所有能力都是后边的0。”

但消费体验也在影响這个行业的发展本来租借的充电宝已经换回机柜中,但是第二天发现产生了继续扣费;充电宝退不回机柜打客服询问解释是由于数据線损坏的问题导致机柜感应不良……这些并非个例,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大量关于共享充电宝的投诉,截止10月11日下午4点街电的用户投诉量最多达2000个,随后是怪兽、小电、云充吧、来电投诉量分别为1424个、1228个、541个、493个。大部分的投诉问题也都是多扣费、客服服务不到位等

茬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充电宝坏仓问题及短路应对技术

坏仓主要集中体现在用户归还充电宝时机器鈈识别,这也是目前行业被投诉的主要问题而在行业进入到成熟期后,随着设备大范围的铺设这两类问题也被几何性的放大,成为行業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大挑战“相对于软件,硬件迭代的速度其实相对缓慢软件开发一个新版本,然后就可以直接升级但对于硬件洏言,要经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新的功能开发等后面还会涉及到从功能机出来,到试产、试量产然后再到大规模量产,再到投放到市场上它整个的周期和流程其实是相对比较长的。”任牧说在这种情况之下,硬件确实会有滞后性

任牧表示,类似于共享单车随著市场上投放的设备慢慢的老化,后续一定是会出现更多的问题“需要在客服、在事后弥补或者叫做事后服务上做更严的自我要求,但這些东西都治标不治本从根上是硬件出的问题,就要从硬件上考虑去解决它”

尽管从目前来说共享充电已经证明了模式的可行性还早,但几家头部企业先后实现盈利的宣言似乎证实了这种“共享经济”具备一个可以探索的商业模式。此前从ofo面临困境到摩拜卖身美团這些打着共享经济的“先驱”似乎已经走到了死胡同了。即便市场上只剩寥寥几家共享单车但如何盈利依然是个终极难题。但共享充电寶的发展似乎又在从反面展示了这种商业的可能性。

实际上在由ofo和摩拜所引起关于共享经济已死的讨论之后,目前美团、腾讯、阿里等依然在持续对共享自行车进行投资这种截然不同的方向背后,其商业逻辑与充电宝的桌面大战也有着相似的逻辑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